五年级下册作者简介(一、二)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作者老舍简介
《草原》作者老舍简介
老舍(1899年~1966年),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予,字舍予,满族人。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当过中小学教员。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讲学,并进行文学创作。
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
1946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问世。
1949年年底回到祖国,先后写了《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京剧《十五贯》等23个剧本。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鄂温克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两万多人口,牧区用蒙文,农区用汉文。
蒙古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三百多万人口,分布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宁夏、新疆、甘肃、青海、河北、河南等地。
有本民族语言文字。
多从事农牧业。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14课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4课《刷子李》课堂笔记知识点整理:一、作者简介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作家、画家。
主要作品:《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
二、字、词浆:jiāng(豆浆、纸浆、刷浆)傅:fù(师傅、太傅、傅立德义)袱:fú(包袱)桶:tǒng(一桶、铁桶、马桶)障:zhàng(屏障、障碍、故障)芝:zhī(芝麻、芝林、灵芝)圣:shèng(神圣、圣人、圣洁)犯:fàn(犯人、进犯、侵犯)馅:xiàn(肉馅、馅饼、露馅儿)轰:hōng(轰动共、轰鸣、轰炸)堪:kān(难堪、不堪一击、疲惫不堪)诈:zhà(欺诈、诈骗、诈取)傻:shǎ(傻瓜、傻子、傻笑)捏:niē(捏合、捏造、捏一把汗)怔:zhèng(发怔、愣怔、迷迷怔怔)三、多音字缝:fèng(缝隙)féng(缝补)模:mó(模仿)mú(模样)行:háng(银行)xíng(自行车)四、近义词规矩——规则绝活——绝招衔接——连接能耐——本事包袱——包裹神圣——庄严搜索——搜寻侵犯——侵扰半信半疑—将信将疑五、反义词雪白——乌黑侵犯——保卫清脆——沙哑明白——糊涂稀溜溜——干巴巴天衣无缝——漏洞百出半信半疑——深信不疑平平整整——坑坑洼洼六、理解词语【绝活】最拿手而有特色的本领;绝技:一定要把师傅的~学到手。
【刷浆】用刷子在墙壁上刷石灰浆。
【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半信半疑】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
【派头】气派。
【稀溜溜】粉浆稀的样子。
【悠然】悠闲的样子。
【鼓点】打鼓时的音响节奏。
【衔接】事物相连接。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
【侵犯】非法干涉别人,损坏其利益。
【威严】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
【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了。
最新 语文S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作者简介体育课1优质精品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者简介体育课1优质精品----ff3fe164-715f-11ec-81a3-7cb59b590d7d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者简介体育课1优质精品最新(中文版&rPar;五年级语文第二卷作者简介埃得蒙多·德·亚米契斯爱德蒙多·德·阿米西斯(1846-1908)1846年10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
那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内正酝酿着爱国主义,这股风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1908年3月12日因心脏病殁于bordighera。
意大利小说家。
他是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者,20岁时从军事学院毕业,参军,开始写爱国短篇小说,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意大利军队的生活》。
退休后,他担任军事期刊的记者,发表专题报道和短篇小说。
1866年,他被收集并出版为《军营生活》。
他周游世界,写了许多游记,包括西班牙(1872年)、伦敦(1874年)、摩洛哥(1876年)和巴黎(1879年)。
他以生动新颖的方式描述了各国的风土人情,贯穿了作者对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他是个慈善家。
他的许多作品,如《老友记》(1883年)和《海上》(1889年),尤其是特写集《心》(旧译《爱的教育》(1886年),反映了中下阶层的贫穷生活,以及朴素、朴实和友谊的道德品质,以及一颗真诚而热情的心,倡导理解和博爱精神,实现各阶层情感的融合和地位的平等。
走向社会主义运动后,他把社会主义思想与博爱精神结合起来,写了一部小说《教师小说》(1890年)和一部短篇小说集《学校与家庭之间》(1892年),倡导平民教育,试图协调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
他的另一部小说《五月一日》写于1889年。
直到1980年,他才愿意公开发表。
它反映了知识分子对社会未来的探索,以及19世纪末意大利社会主义运动的诞生,通过一位教授的跌宕起伏。
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由此出名。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马克·吐温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作者简介前进实验小学史爱东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910年),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国作家、演说家。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
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
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
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
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素材积累】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
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
刚过了一个星期,阎王旧满头大汗找上门来说:上帝呀,赶紧把他弄走吧!上帝问:怎么回事?阎王说:地狱的小。
2、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
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全部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全部第一单元。
- 作者简介。
-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
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 字词理解。
- 耘田:在田间除草。
- 绩麻:把麻搓成线。
- 未解:不懂。
- 供:从事,参加。
- 傍:靠近。
- 诗句赏析。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这两句诗描写了农村男女日夜忙碌的劳动场景。
白天男人们在田间除草,夜晚妇女们在家搓麻线,“各当家”体现了他们各司其职,都承担着家庭的责任。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这两句写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之事,但也在桑树阴下学着大人种瓜。
通过描写儿童天真的行为,侧面烘托出农村劳动风气的浓厚。
- 作者简介。
-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
他的诗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
- 字词理解。
- 稚子:幼小的孩子。
- 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 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 玻璃:这里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 诗句赏析。
-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钲(zheng)。
”- 这两句诗描绘了孩子早晨起来从铜盆里取出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当作钲来敲打的有趣场景。
“脱”“穿”等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孩子的天真活泼。
-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 前半句写敲冰的声音清脆响亮,像玉磬一样穿过树林。
后半句“忽作玻璃碎地声”,则是写冰突然破裂落地,声音如同玉石破碎,这种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富有童趣。
- 作者简介。
- 雷震,宋代诗人。
- 字词理解。
- 陂:池岸。
- 漪:水中的波纹。
- 腔:曲调。
- 信口:随口。
- 诗句赏析。
-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 前一句描写了池塘边绿草如茵,池水满满的景象;后一句“山衔落日浸寒漪”,把山拟人化,写出了落日西沉,挂在山边,倒映在带有凉意的水中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
作者简介:郭风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松坊溪的冬天》拓展阅读+动画素材(打包6套) 冀教版
郭风
一、生平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9年出生。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1936年毕业于莆田师范学校,1944年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二、主要作品:
著有童话诗集《木偶戏》《火柴盒的火车》,童话散文集《鲜花的早晨》、《蒲公英和虹》、《早晨的钟声》、《蒲公英的小屋》、《月亮的船》,散文集《小小的履印》、《灯火集》、《搭船的鸟》、《洗澡的虎》、《在植物园里》、《山溪和海岛》、《英雄和花朵》等,散文诗集《叶笛集》《笙歌》《小郭在林中写生》《会飞的种子》,诗集《轮船》,论文集《散文札记》,古籍译注《中国古典散文诗》,选集《郭风童话选》、《郭风儿童文学文集》、《郭风散文选》等50余部。
另有俄文本《郭风作品选》。
三、文学成就:
童话集《红菇们的旅行》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孙悟空在我们村里》获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奖一等奖,《郭风散文选集》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和鲁迅文学奖,散文集《黄巷集》获1995年台湾金鼎奖,《汗颜斋文札》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以及许多省级奖、报刊奖。
己亥杂诗五年级下册
己亥杂诗五年级下册一、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 - 1841),字璱人,号定庵。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创作背景。
三、原文及注释(以教材所选为例)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注释。
1.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古代分中国为九州。
这里指全国。
2.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 恃(shì):依靠。
4. 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5. 万马齐喑(yīn):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6. 究:终究,毕竟。
7. 天公:造物主。
这里指皇帝。
8. 抖擞(sǒu):振作精神。
9.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四、诗句赏析。
1.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中国要有生气勃勃的局面依靠的是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沉闷局面毕竟是一种悲哀。
诗人用“九州”指代中国,用“风雷”象征变革社会的力量。
“万马齐喑”则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社会毫无生气、压抑沉闷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深深的悲哀。
2.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这两句诗中,诗人直接呼吁天公(暗指统治者)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降下更多有用的人才。
诗人认为,只有打破常规,让各种各样的人才涌现出来,才能够改变当时那种沉闷、腐朽的社会局面,表达了诗人渴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五、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的死气沉沉,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希望统治者能够广纳人才,使国家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六、艺术特色。
1. 比喻生动。
- 诗中运用了“万马齐喑”这样生动的比喻,将当时人们不敢说话、社会毫无生气的状态形象地表现出来。
2. 直抒胸臆。
- 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情感真挚强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作者简介1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作者简介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1828年-1910年),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20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素材积累】1、成都,是一个微笑的城市,宁静而美丽。
几千年前的三星堆、金沙,是古蜀人智慧的结晶,难以忘怀的文明,静静地诉说着古人们的智慧……刘备,孟昶等,多少为成都制造机会,创造美丽的人啊!武侯祠中诸葛亮摘悄悄的感叹成都的美……杜甫草堂,有多少千古名句,虽然简陋却给了杜甫一个温暖的港湾。
五年级下册第19课的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19课的课堂笔记
好的,以下是五年级下册第19 课《牧场之国》的课堂笔记:
一、作者简介
卡雷尔·恰佩克(1890-1938),捷克著名的剧作家和科幻文学家、童话寓言家。
他的代表作有《罗素姆万能机器人》《鲵鱼之乱》《九个童话故事》等。
二、多音字
模:mó(模型)mú(模样)
畜:chù(牲畜)xù(畜养)
圈:quān(圆圈)juàn(羊圈)
三、词语解释
1. 仪态端庄: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2. 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
3. 膘肥体壮:形容牲畜肥壮结实。
4. 辽阔无垠:广阔无边。
形容土地非常广阔。
四、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以及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让我们感受到荷兰牧场的美丽,体会到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五、课后习题
1. 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安静祥和、悠闲自在的,具有独特的美感。
作者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是为了突出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表达自己对荷兰牧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牧场之国”的夜晚是什么样的?与白天有什么不同?
“牧场之国”的夜晚非常安静,没有白日的喧闹和繁忙。
在夜晚,动物们都进入了梦乡,整个牧场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
与白天相比,夜晚的牧场更加神秘和含蓄。
五年级语文下册 作者简介
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作者简介
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蟋蟀》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中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奖。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者简介凡卡1
契诃夫【契诃夫简介】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
1860 年 1 月 29 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
祖父是赎身农奴。
父亲曾开设杂货铺, 1876 年破产,全家乔迁莫斯科。
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当家庭教师以保持生计和持续修业。
1879 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1884 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宽泛接触老百姓和认识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优异影响。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经历】在 19 世纪 80 年月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俗气无聊的风趣刊物风靡一时。
契诃夫开始创作经常以安东沙·契洪特等笔名向这种杂志(如《蜻蜓》、《断片》)投稿。
短篇小说《一封给有学识的友邻的信》(1880)微风趣小品《在长篇、中篇等小说中最常有的是什么?》(1880)是他早期发布的作品。
80 年月中叶前,他写下大批风趣的小品微风趣的短篇小说,好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但此中也有一些比较优异的作品,继承俄罗文雅学的民主主义优异传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陋现象,如写卑欺强节的小官吏(《在钉子上》、《一个官员的死》、《成功者的成功》,均 1883),欺辱弱者的士绅和老爷(《英国女子》 1883),见机行事的奴才骨(《变色龙》,1884),专制制度的卫道士(《普里希别叶夫中士》, 1885)。
但他迫于生计和缺少经验,在当时主要只求速成和多产。
1886 年 3 月,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写信要他尊敬自己的才干,他深受启迪,开始严肃对待创作。
写于 1886 年的《凡卡》、《烦恼》和 1888 年的《渴睡》,表现了作家对贫苦劳动者的深切怜悯。
1888 年问世的有名中篇小说《草原》描述和颂扬了祖国的大自然,思虑农民的命运,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盼望。
《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裸露了伪善、倾慕虚荣和俗气等习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含作者简介及主旨)PDF
《金字塔夕照》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抒发了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与赞叹。《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描绘了金字塔的 宏伟与精巧,介绍了古埃及文明,让读者感受到金字塔的神秘,从而对其未 解之谜充满了兴趣,同时抒发了对古埃及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赞叹。
采用恰当的方法。 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 3000 多年的历史,是“二十
4
19 跳水
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夫托尔斯泰,吴楙(mào)之译。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 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 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 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等。
(Karel Capek,1890—1938)是捷克著名的剧作家和科幻文学 园风光,全文紧紧围绕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
家、童话寓言家。
静来写,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
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 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 20 世纪中国新闻 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 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 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的诗人送别画。
第五单元
13 摔跤
徐光耀,生于 1925 年,河北雄县人。历任河北省文联主席、 本文选自《小兵张嘎》,主要写小嘎子和算最儿比赛接数的情景,反映了小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 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五年级下册快乐书吧——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作者及内容介绍
中国四大名著作者及主要内容介绍一、《三国演义》(一)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内容简介:《三国演义》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二)人物简介:曹操: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鞠躬尽瘁. 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关公:忠义,智勇双全(三)主要事件:1.桃园三结义 2.曹操---官渡之战、灭西凉、煮酒论英雄3.三顾茅庐 4.诸葛亮舌战群儒 5. 火烧赤壁 6.草船借箭 7.孔明借东风 8.关公过五关斩六将 9.关云长刮骨疗毒 10.诸葛亮智用空城计二、《水浒传》(一)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内容简介: 宋朝统治者腐朽凶残,宋江,鲁智深等众多好汉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二)人物简介: 鲁智深(花和尚):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 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者简介 少年闰土
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1881年9月25 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
自幼聪颖勤奋,7岁启蒙,12 岁师事宿儒寿镜吾,在三味书屋攻读诗书近5年。
课余喜杂览,爱读野史笔记。
13岁时,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在长期患病后早逝,家道中落,经常出入当铺与药店,备感世态炎凉,发愤告别封建“正道”,决意“走异路,逃异地”,于18岁时考入无需学费的江南水师学堂。
旋因不满该校“乌烟瘴气”,改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
1902年春,被官费派赴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并与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革命党人一起,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因痛感中国人的愚弱,以为改造中国人的精神重于医治人的内体,于1906年毅然中止学医,选择以文学艺术为武器救国救民的毕生奋斗道路。
1909年夏回国,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
1912年2月,应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到该部任职。
5月,随教育部迁往北京,任佥事、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1902年至1926年夏,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课。
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被誉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第一声春雷”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从此,其新文学创作“一发而不可收”。
1930年3 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积极参与筹备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他撰写的数百篇投枪、匕首般的杂文,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中建立了特殊功勋,从而成为中国新文学奠基人。
被毛泽东称为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一生著译甚丰,有多种版本《鲁迅全集》问世,并译成50多种文字,传播世界。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3课笔记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3课笔记1. 作者简介。
- 徐光耀,河北雄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
他的作品多反映农村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
2. 生字词。
- 认读字:嘎(gǎ),这个字在文中形容小嘎子的机灵劲儿。
- 多音字:监(jiān,如“监督”;jiàn,如“监生”)。
在“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中,要注意“搂”(lōu)这个字的读音,它还有lǒu的读音,如“搂抱”。
- 词语理解。
- 手疾眼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文中小嘎子就是凭借手疾眼快与小胖墩儿摔跤的。
- 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奋。
小胖墩儿摔跤时是精神抖擞的。
3. 人物描写方法。
- 外貌描写:课文虽然没有对小嘎子和小胖墩儿进行详细的外貌描写,但通过他们的动作描写,我们可以大致想象出他们的形象,小嘎子是个机灵调皮的孩子,小胖墩儿是个敦实憨厚的孩子。
- 动作描写。
- 小嘎子:“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这里的“蹦来蹦去”“使巧招”“下冷绊子”等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小嘎子的机灵、好胜、富有心计的特点。
- 小胖墩儿:“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塌”“合”“鼓”这几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小胖墩儿沉稳、老练的特点。
- 心理描写:“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从“沉不住气”可以看出小嘎子的心理变化,他原本想用巧招获胜,但是久攻不下开始心急了。
4. 情节分析。
- 故事的起因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小嘎子想通过摔跤来证明自己的厉害。
经过是两人在摔跤过程中你来我往,小嘎子使尽各种巧招,小胖墩儿则沉稳应对。
结果是小胖墩儿凭借自己的力气和技巧把小嘎子摔倒了。
1. 作者简介。
2. 生字词。
- 认读字:铸(zhù),文中描写祥子的身体像“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他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而最出色的是他的腿,腿上的肌肉一块一块的,像健美运动员身上的,这简直是铁打的,每一块肌肉都充满了力量,这力量仿佛要把那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宽宽的肩,像钢铸的一样。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 知识梳理与检测 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西游记》知识梳理与阅读检测一、知识梳理1.作者简介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他生于明朝弘治年间,自幼聪颖好学,尤喜野史杂说。
年长后,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曾担任过县丞等官职。
淡泊名利,性格豁达,不拘小节,更喜欢寄情于文学创作。
2.创作背景在吴承恩时代,道教成为一个恶势力,与朝廷统治者勾结,失去民间道教的进步意义。
道士们在明代中叶已到了腐朽不堪的地步,为人民所鄙视。
如嘉靖年间,道士陶仲文被封为少保、礼部尚书,以治病、除妖、炼丹、祈祷取得皇帝宠幸,和宦官崔文、奸臣严嵩勾结弄权。
嘉靖年间,曾明令兴道灭佛,下诏没收能仁寺资财,撵出宫殿中的释迦像,后又取消官内佛殿。
嘉靖年间,还大兴土木,建造三清宫,大搞斋醮活动。
人民受劳役之苦,国库空虚。
吴承恩借《西游记》特为讽刺。
3.作品梗概《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各路妖魔鬼怪,历经81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为了目标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奋勇前进的可贵精神。
《西游记》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
前7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4.人物介绍唐僧: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
我有三个徒儿,大徒弟孙悟空神通广大,二徒弟猪八戒和三徒弟沙悟净。
唐僧人物形象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孙悟空人物形象疾恶如仇、神通广大、机智顽皮。
猪八戒人物形象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
沙僧人物形象忠心耿耿、吃苦耐劳、为人正直、宽厚,但有些木讷。
5.精彩情节大闹天宫孙悟空去东海龙宫抢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簿。
五年级下册人作者简介
五年级下册每周认识一个名人简介第一周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代表作《骆驼祥子》。
第二周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
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
出版散文集有《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以及《袁鹰散文选》等。
袁鹰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博。
第三周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代表作如《过扬子江》、《读罪己诏》、《故少师张魏公挽词》等第四周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作品有《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玉楼春戏赋云山》等第五周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加走字)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死在香港: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第六周费奥多罗夫·达维多夫(1873—1936),俄国儿童文学作家、莫斯科国立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
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最伟大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第七周高洪波,笔名向川。
1951年生,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作者简介(一、二单元)
第一课
中文名:舒庆春
别名:老舍、字舍予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正红旗)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899年2月3
日
逝世日
期:
1966年8月24日
职业:作家
主要成
就:
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
代表作
品:
《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
须沟》
第三课
第五课
中文名:杨万里国籍:南宋民族:汉职业:诗人
主要成
就:
创作抒发爱国情思诗作4200余首。
出生日
期:
1127年 逝世日
期: 1206年
代表作品: 《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等 3.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中文名: 辛弃疾
别名: 稼轩居士,辛幼安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
出生日期: 公元1140年5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1207年10月3日 职业: 豪放派词作家 主要成就: 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 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代表作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第六课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作家。
父母曾在日本经商,出生后不久回到台湾,但旋即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
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
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六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中文名: 林海音
别名: 林含英,英子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日本大阪
出生日期: 1918年3月18日 逝世日期: 2001年12月1日 职业: 作家 毕业院校: 北京新闻专科学校 代表作品: 《城南旧事》 原籍: 台湾苗栗县头份镇
中文名: 张廼莹
外文名: 无
别名: 萧红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黑龙江省呼兰县
出生日期: 1911年6月2日 逝世日期: 1942年1月22日 职业: 作家 毕业院校: 女师大附中 信仰: 无 主要成就: 《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 代表作品: 《生死场》;《呼兰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