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
兽医临床病理学血液学检验(第二章)
血液学检验的局限性和误差
1 样本质量
不良的样本质量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2 生理因素
动物的生理状态和药物使用等因素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3 技术限制
一些检验方法存在特定的技术限制和局限性。
常见的血液学检验项目
血细胞计数
衡量红细胞携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白细胞分类计数
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进行计数,以诊断感染和炎症。
血小板计数
评估凝血功能和出血病变的指标。
血液学检验的样本获取和处理
样本采集
采用标准化的采血技术,确保血 液可靠、无污染。
标本处理
在规定的时间内,分离血液成分, 进行必要的前处理。
兽医临床病理学血液学检 验(第二章)
血液学检验是兽医临床病理学中至关重要的工具之一。本章将介绍血液学检 验的基本原理、常见项目、样本获取和处理、结果解读、应用、局限性和误 差,以及它的未来发展趋势。
血液学检验的基本原理
血液学检验是通过对血液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来评估动物体内的健康和疾 病状态。它涉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测量,以及血液化学分析和凝 血功能评估。
仪器分析
采用现代化的自动化设备,准确 测量不同血液成分的浓度和功能。
血液学检验的结果解读
1
比较对照值
将实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比较,以识别异常。
2
综合分析
将多项指标综合考虑,以获取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3
与临床表现关联
将血液学检验结果与患者病史和体检结果等综合分析,制定合理的诊断方案。
血液学检验在兽医临床病理学中的应用
血液检验名词解释
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110g/L,即可以为贫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亦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3.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的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棒状小体),这种Auer小体仅出现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故Auer小体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4.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升高,并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引起类白反应的常见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失血等。
去除病因后,类白血病反应也消失。
5.网织红细胞反应: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相应给予铁剂或叶酸/viB12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见于红细胞恢复,用药3~5天后,网织红细胞即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一般增至6~8%,治疗2周后网织红细胞渐下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才渐升高。
这一现象升为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作为贫血治疗时早期判断疗效的指标。
也可用此现象作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性治疗。
6.原位溶血:幼红细胞未成熟未释放到外周血中之前就在骨髓中破坏,这种现象叫原位溶血。
又称为红细胞无效性生成。
7.代偿性溶血病:当溶血程度较轻,骨髓代偿能力足以补偿红细胞的损耗时,可不出现贫血,称为代偿性溶血病。
8.骨髓组织:是指由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和神经构成的造血微环境以及充满其间的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所组成、分布在骨小梁之间的腔隙中的组织。
临床血液学检验概述
3、 血液生化学 4、血液免役学
5、
遗传血液学 6、血液流变学7、实验血液学。 Nhomakorabea1
血液病的发展史
1929年发明了骨髓穿刺针,骨髓象血液一样被 吸取和推成薄膜片,在油镜下观察。
细胞形态学至尽还是血液学家研究的重要部分 和临床血液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2
3
红细胞的认识
红细胞内有碳酸酐酶,能将大量的二氧化碳转 变成碳酸根离子,使之溶解于血液中,同时也 能将碳酸根离子转化成二氧化碳,在肺泡中释 放。
24
血细胞发育演变规律
胞体:大→小(巨核细胞:小→大,且不规则) 胞核:大 小:大→小(红细胞核消失,巨核细胞:小→大)
形 状:圆→不规则 染色质:细致稀疏→粗糙致密,浅→深 核 仁:多→少→无 ,清晰→模糊→消失 胞质:数量:少→多 染色:嗜碱、深染→嗜碱、淡染→嗜酸、淡染(单核细
胞和淋巴细胞仍嗜碱) 特殊物质(血红蛋白、特殊颗粒等):无→少→多 核/质:大→小(核大质少→核小质多),巨核细胞则相反。
胞。 骨髓造血 胚胎第14周时,骨髓开始造血。
12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造血 1、红骨髓 至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 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 2、黄骨髓 骨髓中的造血细胞被 脂 肪细胞代替,成为脂肪化的骨髓。
13
淋巴器官造血
胸腺和骨髓是淋巴细胞产生、增殖、分化和成 熟的场所。
脾不仅有造血功能,还有免疫、清除、储血、 滤血等多种功能。
阳性 阳性 弱荧光、强荧光
19
造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 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胎肝干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
20
血液学检验
1.造血微环境(HIM):造血微环境是由微血管,神经,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骨髓基质细胞等组成。
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造血细胞在微环境各种因素调控下增殖,分化,发育及成熟。
2.造血干细胞: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3.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髓系中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或发育异常,无效造血,病态造血及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风险增高为特征。
4.干抽:非技术错误或穿刺不当引起的多次,多部位抽不出骨髓液或只得到少量血液现象。
5.MRL(微量残留白血病):是指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或骨髓移植,达到临床和血液学的完全缓解,而体内残存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
6.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人群的参考值下限的一种症状。
7.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引起红细胞莫缺陷所致的溶血病。
本病是造血干细胞的糖化磷脂肌醇-锚基因突变,导致GPI-锚磷脂合成障碍而致的造血系统良性克隆性疾病。
8. 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刺激后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的血象反应,简称类白。
其特点为:1血象类似白血病表现,大多数病例白细胞数显著增高(少数正常或减少),可见原始和幼稚细胞;2多数有明确的原因,以感染和恶性肿瘤常见,其次是某些药物的毒性作用或中毒;3原发病好转或解除后,类白血病反应迅速恢复;4本病预后良好9. IDA:是因机体铁的需要量增加和(或)铁吸收减少使体内存储铁耗尽而缺乏,又未得到足够的补充,导致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而引起的贫血。
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
10. 髓外造血(EH):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完整word版临床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小知识点
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造血: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出生后的造血分为骨髓造血和淋巴造中胚叶造血、肝脏造血和骨髓造血;胚胎期造血分为:血。
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2EH):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髓外造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微环境(HIM 造血干细胞生存的场所。
: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干细胞(HSC 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能形成脾结节的干细胞称脾集落形成单位。
CFU-S:是指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HPC造血祖细胞()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
: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自我更新能力等干MSC)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的共性,可在不同环境中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维护内环境稳定的细胞自主的有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是调控机体发育、细胞凋亡:序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或红细胞进入循环后很幼红细胞在骨髓内分裂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原位溶血”,无效造血:快被破坏,称无效造血。
可以了解骨髓中各使用,骨髓细胞学检查:通过普通显微镜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最为简单、种血细胞数量、细胞形态有无异常等,从而诊断、协助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骨髓穿刺适应证:或一系以上细胞减少或增多,外周血不明原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成分异常:如一系和/(1) 中出现原始细胞等不明原因发热、肝肿大、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2) (3)不明原因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4)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化疗后的疗效观察祖细胞培养、血细胞染色体核型测定、造血干/(CD)(5)其他:骨髓活检、骨髓细胞表面抗原)如伤寒、副伤寒、败血症(分析、电镜检查、骨髓移植、微量残留白血病测定、微生物培养等。
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
1。
D_二聚体:是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多聚体的产物。
原发性纤溶亢进时,因血中没有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所以D—二聚体不升高,只有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才升高。
是反应原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
2。
3P试验:即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释放出FPA和FBP后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FM,纤溶酶可作用于纤维蛋白产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 ,若存在继发性纤溶,FDPs(主要为X片段)与FM在血浆中同时存在,二者亲和力强,会形成可溶性复合物。
硫酸鱼精蛋白可分离这种复合物,使FM游离出来,并自行聚合凝固。
3.hams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PNH患者的红细胞由于膜有缺陷,对补体溶血效应的敏感性增加,这类RBC在酸化血清(PH6.4-6.5)中孵育,可被激活的补体破坏,产生溶血.而正常RBC不被破坏,无溶血现象.若血清经56℃加热30min,使补体灭活,RBC则不被溶解。
4。
MRL(微小残留病灶):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诱导化疗或骨髓移植后,达到临床和血液学的完全缓解,但机体内仍然存留微量的白血病细胞的状态称为微量残留白血病。
在此状态下,仍然存在106—108个白血病细胞,这些细胞的增殖与侵袭是急性白血病复发的根源。
MRL的检测在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评估、复发的早期预测有重要作用。
5.血红蛋白病:是一组由于珠蛋白肽链的结构异常或合成肽链速率改变,而引起血红蛋白功能异常而导致的溶血性疾病.主要包括:珠蛋白合成障0碍性贫血,是因调节珠蛋白合成速率的基因缺陷引起;异常血红蛋白病,由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珠蛋白一级氨基酸构成异常。
6。
铁幼粒红细胞:胞质中出现蓝色铁颗粒的幼红细胞。
根据铁颗粒的多少、粗细分为型、型、型、型。
当幼红细胞胞质中存在铁颗粒5个以上,围绕核周1/3以上排列时,称为环形铁幼粒红细胞。
7.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单纯髓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伴发育异常、无效造血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风险增高为特征。
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
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1. 血红蛋白(Hemoglobin):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能与氧气结合,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身体各部位,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2.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测量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可以用来评估贫血、水肿以及其他相关疾病。
3. 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 concentration):血红蛋白浓度是测量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通常与红细胞计数一起评估贫血。
4. 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红细胞压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百分比,可用来评估贫血和血容量的变化。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体积衡量红细胞的大小,可以用来鉴别不同类型的贫血。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表示单位体积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可以用来评估红细胞的颜色和成熟度。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指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可以用来评估贫血类型。
8. 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指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可以用来鉴别贫血的原因和预测疾病的发展。
9.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测量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可用来评估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10.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中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对细菌感染有重要作用,高水平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常见于感染和炎症。
11. 淋巴细胞(Lymphocytes):淋巴细胞是一种白细胞,起到免疫保护和抗体产生的作用,淋巴细胞计数可以用来评估免疫功能和炎症状态。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医学PPT课件
5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tics)的任务是 将检验的结果,结合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以及影象检查/病理检查等,对病人作出正确的 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检验 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诊断/鉴别诊断
影象诊断/病理诊断
6
绪论
二、发展简史 1673年,Leeuwenhook发明显微镜,此后使血液 形态学有了革命性发展。 1855年,血细胞计数测定 1878~1895年,血红蛋白测定 1877~1912年,细胞分类技术 1953年,Coulter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上世纪80年代后,自动化仪器发展迅速
24
实验的系统评价(举例DIC)
诊断DIC的效能 Sen% Spe% Acc% Ppv% Npv% 95%CI
PLT 82.7 PT 75.6 APTT 68.5 Fg 38.0 3P 37.2 D-D 80.0 43.9 58.3 65.8 77.0 85.7 70.6 59.5 65.0 66.9 60.19 65.9 75.1 49.7 53.4 58.4 55.6 64.3 69.7 79.1 79.1 74.9 62.1 66.4 81.8 2.36,8.18 4.66,13.38 1.95,11.16 0.75,6.96 1.53,14.56 7.11,34.07
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 无出血症状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高 分子量激肽原缺乏 (遗传性、获得性)
因子X、V、II、I 缺陷症
26
(遗传性、获得性)
近年,上海瑞金医院用这2项筛选试验的优化组合;再 结合凝血因子促凝活性和抗原含量测定作表型诊断;然 后用RFLP/AS-PCR验证突变作基因诊断;再用真核细 胞培养,检测相关因子的抗原和活性、Western印迹、 免疫荧光染色、生物代谢标记及PCR等方法判断突变基 因异常蛋白的合成和功能。用这一优化组合的技术平台 对11种遗传性出血病,143个家系,155例患者和543名 家族成员作检验诊断,准确率达100%,无漏诊和误诊 现象。
血液学检验(专科)
42
中性中幼粒(肾型)
43
中性晚幼粒
直径10-16μm,胞核占细胞的1/2以下,胞核 肾型,有凹陷,凹陷度小于假设圆形核的1/2。
44
45
中性杆状核
直径10-13μm,胞核如杆状、带状,胞核之凹 陷度大于假设圆核的1/2,染色质凝固块状。
46
47
中性分叶核
直径10-13μm,核呈分叶状,叶与叶之间有一 丝相连或完全断开, 中性粒细胞的核分为2-5叶
34
中性颗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 分叶核
原始粒细胞
原粒I型:
1.细胞核圆居中或稍偏 2.染色质细致 3.核仁明显
淡紫红色细颗粒网状,均匀 平坦,无浓聚。 淡兰色小核仁3-5个,外 凸
4.胞浆中无颗粒
5.胞体圆形或椭圆行
淡蓝色,量少 。
直径12—20μm
35
36
原粒II型: 在I型基础上 胞浆有少数 细小颗粒 (无具体标准) 但无Golgi区
57
58
早幼红细胞
圆形,直径15---18μm 核圆形,略偏位,染色质开始凝聚,核仁消失或 不明显。 胞浆量增多,蓝色,核周明亮淡染区,无颗粒。 0.92-0.41%
59
60
中幼红细胞
胞体圆形,直径8—18μm 核圆形,居中,或偏位,染色质凝聚小块直至碎 墨块状,核周边出现透亮的缝隙。 核、浆各占半,浆灰兰色,淡兰色,嗜多色性 (碱性核糖体与橙红色血红蛋白混合所致)。 7.41-1.91%
37
早幼粒
1.核有偏位, 2.Golgi区发育 (核附近有 淡染区), 3.染色质聚集, 颗粒增多 4.胞体较原始细胞大
胞浆稍多 5.核仁1-4个或消失 占1.57±0.6
血液学检验
1. 血液学:以血液和造血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个的独立分支学科。
2. 血液学检验: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建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
3. 血液学检验技师应正确掌握各种血液病和反应病情的有关实验;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创新检验项目,能从事有关科学研究的实验工作;具有一定程度血液病的临床知识,对疾病做出诊断。
第一章造血基础理论第一节造血器官和造血1.造血:是指造血器官生成血细胞的过程。
2.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增殖、成熟的组织器官。
3.造血过程分为胚胎期造血和出生后造血。
4.胚胎期造血分为(1)中胚层造血(卵黄囊造血):生成成熟细胞少,主要生成大量干细胞。
此期在人胚发育第二周末开始,第九周止。
血岛是人类最初的血管和造血的生发中心,形成人类第一根血管;其外层细胞分化成扁平的内皮细胞,逐渐形成血管壁;血岛中央的细胞慢慢变圆,分化成游离的、最早的造血干细胞。
(2)肝脏造血:人胚发育第六周开始,出生时结束。
主要生成红细胞,后期可生成粒细胞和巨核细胞。
(3)骨髓造血:胚胎第十四周开始,一直延续至出生后。
骨髓是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主要场所,同时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5.出生后造血:出生后,正常情况下,骨髓是人体唯一产生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细胞的场所,同时也能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1)骨髓造血:红骨髓(靠近心脏,又活跃的造血功能,含大量红细胞而成红色,五岁以下儿童全身的骨髓腔中都是红骨髓)、黄骨髓(远离心脏,正常情况下不参与造血,但有造血的潜能,黄色,儿童五岁前红骨髓脂肪化)(2)淋巴器官造血(3)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出生两个月后的婴儿,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以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
它是机体对血细胞需求明显增加,或对骨髓造血障碍的一种代偿反应,常见于儿童,这种代偿作用有限且不完善。
血液检验名词解释
血液检验名词解释嘿,咱今儿就来好好唠唠血液检验那些名词!你知道啥是红细胞吗?就好比是身体里的小货车,负责运输氧气到各个地方呢!(例子:你看马路上跑的货车,给不同地方送去物资,红细胞就跟这货车一样重要!)白细胞呢,那可是身体的小卫士呀!(例子:就像小区门口站岗的保安,时刻保护着小区的安全,白细胞就在咱身体里守护着咱。
)当有细菌、病毒这些坏蛋入侵时,白细胞就会冲上去奋勇杀敌!血小板呢,就像个修补匠。
(例子:家里东西坏了,修补匠来帮忙修好,血小板就是在咱身体有伤口时赶紧去修补止血的。
)咱说血常规检查里有个血红蛋白,这可是个关键指标呢!它要是低了,那可能就贫血啦。
就像汽车没油了,跑不起来啦!(例子:汽车没油了就没法正常行驶,人血红蛋白低了也会没力气呀。
)还有那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啥的,这可关系到咱受伤了血能不能止住呀。
要是这些指标不正常,那可不得了,就像水管漏了却没法修好一样危险。
(例子:水管漏水了一直流,止不住多吓人,凝血功能不好就类似这样。
)再说说血型,大家都知道 A 型、B 型、AB 型、O 型吧。
这可太重要啦,万一要输血可不能搞错呀!搞错了那可就是大麻烦,好比把油加错了车,车还能好好跑吗?(例子:给本该加 92 号油的车加了 95号油,可能就会出问题呀,血型错了更严重呢!)血液检验里的名词可真不少,每个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咱可得重视这些检查,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样!别小看这些小小的指标,它们能告诉咱身体里好多的秘密呢!它们就像是身体给咱发出的信号,咱得读懂这些信号,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呀!所以呀,血液检验名词真的很重要,咱得好好了解了解!。
血液科名词解释
血液科名词解释血液科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血液疾病及其治疗的一个学科。
下面我们将对血液科领域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1. 血浆(Plasma)- 血液中液体部分,由水、蛋白质、矿物质、激素等组成。
血浆运输和输送各种细胞、物质和养分,并且参与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2. 血清(Serum)- 血浆在凝固过程中经过去除凝固元素后形成的淡黄色液体。
血清可用于检测药物浓度、血糖水平、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等。
3. 血小板(Platelet)- 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主要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当出现血管损伤时,血小板会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小板血栓以止血。
4.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血液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并在体内输送给组织和器官,同时携带二氧化碳返回肺部排出。
5.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血液中的一类细胞,主要负责身体的免疫反应和抵御感染。
白细胞可以分为多个亚类,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并且具有吞噬病原体、释放抗体和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
6. 血红蛋白(Hemoglobin) - 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其所含的铁离子可以与氧气结合,从而实现氧气在体内的运输和释放。
血红蛋白的浓度可以通过血红蛋白浓度检测来评估贫血程度。
7.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用于测量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检测指标。
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范围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功能。
异常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等问题。
8. 血型(Blood Type)- 西方国家常用的血液分类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上的抗原和抗体反应,将血型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
血型对于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医疗过程中的配对非常重要。
9.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测量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指标,白细胞计数常被用于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
临床血液学检验 名解
髓外造血(EH):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造血微环境(HIM):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生存的场所。
造血干细胞(HSC):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CFU-S:能形成脾结节的干细胞称脾集落形成单位。
造血祖细胞(HPC):是指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自我更新能力等干细胞的共性,可在不同环境中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ANC比值(全部有核细胞比值):各系各阶段细胞占所有计数有核细胞(巨核细胞除外)的百分比。
NEC比值(非红系比值):非红系细胞计数,是指不包括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巨噬细胞及所有有核红细胞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NEC=某系(粒、单)某阶段细胞比值÷(100-红系比值和)。
粒红比(G:E):各阶段粒细胞百分数的总和与各阶段幼红细胞百分数之总和之比即粒:红比值。
干抽(dry tap):非技术原因、非穿刺部位不当而多次、多部位穿刺抽不出骨髓液的现象。
见于:骨髓纤维化、细胞极过多、增生低下无细胞、肿瘤细胞浸润。
核浆发育不平衡:造血细胞发育过程是连续的,阶段的划分是人为的,可以看见介于两个阶段的“过渡型”细胞。
通常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发育之间是彼此同步的,但有时也可能速度不同,称为“核浆发育不平衡”。
核质比:细胞核与细胞浆相对大小的比值。
细胞化学染色(Cytochemical stain):是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
它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细胞内的各种化学物质(包括酶类、脂类、糖类、铁、蛋白质、核酸等)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血液检验名词解释
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 ,成年女性(非妊娠)<110g/L ,即可以为贫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亦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3.Auer 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的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 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棒状小体),这种Auer 小体仅出现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故Auer 小体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4.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升高,并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引起类白反应的常见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失血等。
去除病因后,类白血病反应也消失。
5.网织红细胞反应: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相应给予铁剂或叶酸/viB12 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见于红细胞恢复,用药3〜5 天后,网织红细胞即开始上升,7〜10 天达高峰一般增至6〜8%,治疗2 周后网织红细胞渐下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才渐升高。
这一现象升为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作为贫血治疗时早期判断疗效的指标。
也可用此现象作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性治疗。
6.原位溶血:幼红细胞未成熟未释放到外周血中之前就在骨髓中破坏,这种现象叫原位溶血。
又称为红细胞无效性生成。
7.代偿性溶血病:当溶血程度较轻,骨髓代偿能力足以补偿红细胞的损耗时,可不出现贫血,称为代偿性溶血病。
8.骨髓组织:是指由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和神经构成的造血微环境以及充满其间的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所组成、分布在骨小梁之间的腔隙中的组织。
临床医学检验:绪论测试题(题库版)
临床医学检验:绪论测试题(题库版)1、名词解释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clinical hematology and hematologic examinations)正确答案: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江南博哥)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
2、填空题轻型血友病因____可能首次就诊于骨科。
正确答案:关节症状3、填空题系统、科学地研究血液开始于________问世以后。
正确答案:显微镜4、名词解释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正确答案: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发展并逐渐被广泛应用的学科。
循证医学是寻求、应用证据的医学,也有称之为实证医学、求证医学。
5、填空题血液所含有形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6、填空题许多_________可以出现血液系统的并发症。
正确答案:非血液系统疾病7、单选下列哪种血液病的诊断需要求助于五官科医师会诊()A.骨髓瘤B.巨幼细胞性贫血C.轻型血友病D.皮肤性淋巴瘤E.粒细胞缺乏症正确答案:E8、填空题白细胞____有时可以提示发生了伤寒杆菌和一些病毒性的感染。
正确答案:减少9、多选下列哪些非血液系统疾病可以出现血液系统的并发症()A.肝炎B.肿瘤C.肾功能衰竭D.呼吸系统疾病E.自身免疫性疾病正确答案:A, B, C, D, E10、单选血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血液疾病B.血液病患者C.造血器官D.血液和造血组织E.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细胞正确答案:D11、问答题简述血液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正确答案:随着血液学学科的进展及高新技术的发展,血液学检验亦在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实验项目的逐渐增多,现代检验技术的开发利用,检测手段的日新月异,信息数量的成倍增长,使血液学检验在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临床检验诊断在医疗实践中的意义及地位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二部分)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二部分)第一章绪论1、血液学(Ha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生理、病理基础和临床各个方面.2、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结合的综合临床学科。
主要涉及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继发于其他组织器官原发病的继发性血液病。
3、临床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Clinical hematology and hematologyexaminations)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研究对象而创建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临床实验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的新兴学科。
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1.造血(hematopoiesis):是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造血主要涉及造血器官、造血细胞、造血微环境、造血调节、和血细胞发育、成熟、释放等。
人体造血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脾.2。
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
3。
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系指机体内以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为主要细胞成份的组织结果而言。
4.血岛:人胚第二周末时,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成为血岛。
5.妊娠月数造血部位图(记住)出生前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卵子受精后逐渐分为内、中、外三个胚层,造血细胞均发生于中胚层;根据胚胎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的转移可将出生前造血分为三个阶段。
①卵黄囊造血期最早,人胚第2周末;主要生成RBC(第3周开始),肯定不生成Lc,粒c 不确定。
第一代幼稚RBC,第二代幼稚RBC。
②肝造血期肝脏造血9—24周,肝造血的干细胞是由卵黄囊迁移来的;以RBC为主,肯定不生成Lc,有粒c,巨核c。
脾脏造血始于第3个月;早期以RBC和粒c为主,第5个月有Lc生成,出生后成为终生制造Lc的场所。
血液检验名词解释
血液检验名词解释血液检验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测方法,通过对人体血液样本进行分析,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诊断可能存在的疾病。
在血液检验中,有许多与特定指标或参数相关的名词和术语。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血液检验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术语。
1. 血红蛋白(Hemoglobin)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液检验中的血红蛋白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贫血的程度和红细胞的数量。
2.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并维持人体的免疫平衡。
白细胞计数是血液检验中用于评估人体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3. 血小板(Platele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小的细胞碎片,主要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维持止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可以用于评估人体的止血功能和判断出血病变的风险。
4. 血糖(Blood Glucose)血糖是血液中可供人体细胞利用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对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血糖水平的检测可用于诊断糖尿病、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以及评估胰岛功能等。
5. 尿酸(Uric Acid)尿酸是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正常范围内的尿酸有助于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血液中过高的尿酸含量可能导致痛风等疾病的发生。
6. 肌酐(Creatinine)肌酐是一种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进行排泄。
肌酐水平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尤其是肾小球滤过功能。
7. 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总胆固醇是人体内胆固醇的总和,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总胆固醇检测可用于评估人体血脂水平,判断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8. 红细胞压积(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红细胞压积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变异程度的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贫血类型以及判断一些特殊贫血疾病的存在。
临床检验基础
临床检验基础(理论)血液一般检验名词解释瑞氏染色:利用不同种类的细胞或同一细胞的不同成分对瑞氏染色液中酸性及碱性染料的结合能力不同的特点,用瑞氏染色液将不同种类的细胞或同一细胞的不同成分染成不同的颜色,以便进行显微镜检查的染色法。
红细胞计数(RBC):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血细胞比容(HCT):旧称红细胞压积(PCV),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血红蛋白(HGB/Hb):是在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一种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是红细胞内的运输蛋白。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氰化钾的氰根(CN-)生成稳定的物质,即~;HiCN在540nm有吸收峰,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可测得吸光度并计算血红蛋白浓度。
贫血(anaemia):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下限,称为贫血。
红细胞平均指数1、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指每个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以飞升(fl)为单位。
2、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皮克(pg)为单位。
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单位为(g/L) 【计算】1、手工法:MCV=HCT/RBC;MCH=Hb/RBC;MCHC=Hb/HCT;2、血液分析仪法:MCV由仪器直接测定导出,MCH=Hb/RBC;MCHC=Hb/(RBC×MCV)。
红细胞体积平均分布宽度(RDW):是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均的客观指标。
其增大提示存在红细胞大小不均的混合细胞群。
网织红细胞(RET):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之间的过渡型(未成熟)红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沉淀物。
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2015版
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2015版
血液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血液的学科,包括了血细胞的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血液学检验是通过对血液样本的检测,以评估患者的血液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
2015版的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液的成分: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等组成,其中红细胞携带氧气,白细胞负责免疫功能,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而血浆则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2. 血液的形态学: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样本的形态学特征,包括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等,白细胞数量及分类以及血小板的数量。
3. 血液生理学:研究血液的生理功能,包括红细胞的氧运输功能,白细胞的免疫功能等。
4. 血液生化学:通过对血液样本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测定,以评估人体的代谢状态和健康状况,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血脂等指标。
5. 血液病理学: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胞学或分子学检测,以诊断和监测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功能异常等。
6.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根据血液学检验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从而对血液系统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放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
总之,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是研究血液系统的学科,2015版的内容包括血液成分、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以及血液病理学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D_二聚体:是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多聚体的产物.原发性纤溶亢进时,因血中没
有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所以D-二聚体不升高,只有在继发性纤溶
亢进时才升高。
是反应原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
2.3P试验: 即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释放
出FPA和FBP后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FM,纤溶酶可作用于纤维蛋白
产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 ,若存在继发性纤溶,FDPs(主要为X片
段)与FM在血浆中同时存在,二者亲和力强,会形成可溶性复合物。
硫酸鱼精蛋白可分离这种复合物,使FM游离出来,并自行聚合凝固。
3.hams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PNH患者的红细胞由于膜有缺陷,对补体溶血
效应的敏感性增加,这类RBC在酸化血清(PH6。
4—6。
5)中孵育,
可被激活的补体破坏,产生溶血。
而正常RBC不被破坏,无溶血现象。
若血清经56℃加热30min,使补体灭活,RBC则不被溶解.
4.MRL(微小残留病灶):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诱导化疗或骨髓移植后,达到临床
和血液学的完全缓解,但机体内仍然存留微量的白血病细胞的状态
称为微量残留白血病。
在此状态下,仍然存在106-108个白血病细
胞,这些细胞的增殖与侵袭是急性白血病复发的根源。
MRL的检测
在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评估、复发的早期预测有重要作用.
5。
血红蛋白病:是一组由于珠蛋白肽链的结构异常或合成肽链速率改变,而引起血红蛋白功能异常而导致的溶血性疾病.主要包括:珠蛋白合成障0
碍性贫血,是因调节珠蛋白合成速率的基因缺陷引起;异常血红蛋
白病,由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珠蛋白一级氨基酸构成异常。
6。
铁幼粒红细胞:胞质中出现蓝色铁颗粒的幼红细胞。
根据铁颗粒的多少、粗细分为型、型、型、型。
当幼红细胞胞质中存在铁颗粒5个
以上,围绕核周1/3以上排列时,称为环形铁幼粒红细胞。
7。
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单纯髓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伴发育异常、无效造血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
发病风险增高为特征.绝大多数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
多发于
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8.MM(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其特征表现为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异常增殖,即血清中出现
过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他多肽链亚单位,即M成分。
临床
上以溶骨性骨病、贫血、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为特征。
9。
总铁结合力:指血清中转铁蛋白能与铁结合的总量,简接反应了循环血液中转铁蛋白的量.正常人血清中仅有1/3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可用分
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10。
R—S细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