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庄哲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浅谈老庄的哲学思想
学生姓名李艳玲
学号2011101063
专业汉语言文学2班年级2011级
浅谈老庄的哲学思想
在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老庄哲学可算是一枝奇葩,以此为基础形成的道家思想也成为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道家。道家的“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以“自然无为”为精华的老庄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思想包含了对社会的有益启示,是当今社会的人们应学习的重要精神思想。
一、老子的哲学思想中“道”的内涵
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其代表作《老子》,也即《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的思想体系是以“道”为核心,他认为“道”是哲学体系最高的范畴,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自化”。“道”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便给“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老子思想体系中,“道”有两层含义。首先,“道”表示宇宙的原始状态,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次,“道”表示了世界的本源,解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继而形成世界。
老子的思想体系中最基本的精神却在于“自然”二字,是一种以“自然之道”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主张“道法自然”,对于人类社会生活来说,要求人类顺应“自然之道”,返朴归真,以“自然”、“无为”作为社会、人生的理想状态。这一思想主张,对后来的“黄老之学”以及魏晋文人的“隐世”思想等诸多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二、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其思想影响很大。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的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等。另外,老子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等等。任何伟大的事业,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是通过积累的过程,待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个事物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同时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他认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说道是向相反的方面转化,道的作用是来扶持弱小,因为任何事物都有盛与衰,而且盛极必衰,这就是转化。新生的东西开始比较弱小,而正因为它新生,它才有发展的前途,大家就要扶持它。所以,老子讲“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等,但是老子只是提出来这样一种转化的现象,并没有讲到转化的条件。老子在强调转
化的时候忽略了条件性,这一点是《道德经》辩证法思想中的一个不足。
三、庄子的哲学思想“道”的内涵
道家另一集大成者则是庄子,名周,庄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其同样把“道”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并在老子“道”的思想基础上得到继承和发展。
从“有”和“无”的关系上看,道兼“有”“无”,庄子的“道”是“有”和“无”的统一。二者异名同实,“无”就是“有”,“有”就是“无”。
从生命的意义上,庄子认为“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道”,且“道”之于物,生生不休,变动不居。
从对“道”的认识上看,“道”无所不在。日夜萌于前,春夏秋冬四时代序。“道”在蝼蚁,在瓦甓,在屎尿。“道”可道,可名,“道”的痕迹至显无遗。
四、庄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主要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从庄子的角度看,无用就是有用,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所以庄子提倡无用精神,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庄学十分注重个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或心理状态。他探讨的是人如何获得完全的精神自由和开放独立的人格,他孜孜以求的是人在去常知、忘情欲,内心虚静明觉的状态下的一种逍遥自得,是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即天人合一后的忘我境界。庄子强调“无名”、“无功”、“无己”,在他看来,只有摆脱名利外物的困扰,超越自我的存在,才能做到“无累”,也才能实现精神的无限自由。
《庄子》中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无待、无累,无患的精神绝对自由,而庄子认为也只有在个人的精神生活中,通过某种精神修养才能获得这种自由,所以庄子最基本的人生实践就是个人的精神修养,这对后世知识分子思想影响也极为深远。
庄子道论源于老子而又加以发展,“道”范畴的基本涵义、“道论”基本架构以及其重要部分的人生修养之工夫与境界论也是相同或相近的,但二者亦有不同的偏重。老子在宇宙生成论或本体—宇宙论上有偏重,庄子道论也含有其宇宙论、社会政治论,但不发达,其偏重在精神修养的工夫论与境界论,尤其是自由精神与绝对自由的心灵境界的追求方面。
五、老庄哲学思想对当代的价值和启示
在多元化、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中,在五光十色、变幻莫测的现代人生中,在物欲横流,人们对物质财富趋之若鹜的今天,怎样保持人们心灵上的宁静和心理上的平衡,不为功利所困扰,不为财色所迷惑,达到清心寡欲、物我超脱之境,选择老庄哲学则会使人找到解决方法。
老庄哲学思想的精髓“天人合一”、“回归自然”、“适可而止”、“清静无为”等观点均会使人找到心灵的归属感。“天人合一”思想应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前提和追求的境界,而“清静无为、回归自然”则是现代社会科学的生活态度。《道德经》的第四十五章:“清静为天下正”,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学道修道做到没有自己的私自嗜欲,乐好清静,这样才符合“道”的体性。同时,修道也要求我们对世俗的名利、声色和财富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用极端的方式手段去获取,不要过分奢求。
老子和庄子的和谐思想对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具有重大的意义。《道德经》中的“咎莫大于欲得”,就是说灾祸发生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嗜欲。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呢?有多少的贪污腐败,都是由于官员的贪得无厌而造成的;有多少的灾祸悲剧,都是因为人永不满足的贪欲而造成的?最近频频有名人被披露学历造假,甚至还有职称评委公然收受贿赂;研究成果抄袭的现象已成常态,足以见得当今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人们更应该学道,修道,用道家的“清净”思想来修养自身,以“道”为世人遵循的行为准则,以“德”来处世修善,这样才能使自然界和人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友好共存,各自获得自身的最大最优发展,实现全社会全面的协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