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诫子书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诫子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诫子书》

解题
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 儿子诸葛瞻。书,书信。 题目的意思是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题目表明文章的内容,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 教诲。
解题
夫(fú) 淫(yín)慢 险躁(zào) 年与时驰(chí) 遂(suì)成枯落 穷庐(lú)
朗读节奏
诫子 夫/君子/书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确志向) (达到) (放纵) (懈怠) (振奋)
(9)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10)险躁则不能治性 (修养性情)
(11)年与时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12)遂成枯落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 志衰,没有用处)
(3)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的目标)
一词多义

夫君子之行(名词,操守,品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动词,走)

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勿以善小而不为(连词,因为)

非淡泊无以明志(名词,志向)
非志无以成学(动词,立志)

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非志,
放纵懈怠
振奋精神
不明确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作精神,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 驰,
意与日 去,
疾行,指迅速老去 意志
消失
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遂成
于是,就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凋落,衰残
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 ,意与岁去”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诫子书》诸葛亮·三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来培养品德。

不内心恬淡无法用来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无法用来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来自勤奋学习。

不学习无法用来增长才干,没有志向无法用来完成学业。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时光疾行,意志随岁月丧失。

最终成为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悲哀地困守在穷人住的房子里,到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注释1.诫:警告,劝人警惕。

2.书:书信。

3.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4.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5.行:品行。

6.静:宁静专一。

7.以:连词8.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

9.无以:没有办法来,10.明:明确、坚定。

11.志:志向12.致:达到。

13.远:远大目标14.广:增长。

15.成:达成,成就。

16.淫:放纵。

17.慢:懈怠。

18.励:振奋。

精:精神。

19.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躁:浮躁。

20.治:修养。

21.与:跟随。

22.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23.意:意志,24.日:岁月。

25.去:消逝,丧失。

26.遂:最终。

27.庐:陋室。

2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使…明确。

形容词作动词,2.非宁静无以致远.,远:远大目标。

形容词作名词,3.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名词作动词。

4.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古今异义词1.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

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2.意与日去,去,古义:离开,丧失,今义:去一词多义之:1.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2.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3.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无意义)以:1.静以修身:(连词)2.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 可以.为师焉(凭借)志:1.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学:1.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成:1.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2.遂成枯落:(变成,成为)行:1.三人行:(行走)2.君子之行:(品德,操守)意:1.意与日去:(意志)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想要)3.意暇甚:(神情,态度)去1. 太丘舍去.(离开)2. 意与日去.(消逝)重点理解1.《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七年级语文上上册《诫子书》43张PPT

七年级语文上上册《诫子书》43张PPT

这里指安静,集中 精神,不分散精力。
增长才干。
非志无以成学。
2021/10/10
13
放纵懈怠。淫, 轻薄浮躁,与上
放纵。慢,懈 文“宁静”相对 疾行,指迅速
怠。
而言。险,轻薄。 逝去。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振奋精神。励, 修养性情。治,

遂成振枯奋落。,多不接世,悲修守养穷庐。,将复何及!
2021/10/10
39
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 2. 3.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2021/10/10
40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2021/10/10
34
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 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 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 便知天下三分的姓名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 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不释手,形影 不离。他这样做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 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2021/10/10
9
署名和日期,最后两行靠右写写 信人的姓名,姓名正下方写写信 日期。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 系,在姓名前可表明身份,如 “学生××”、“儿××”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
3、解释重点词语(温故知新1) 夫君子之行。 (操守,品德。)
行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 ( 同行 ) 三人行 。《论语》十二章 ( 同行 )
夫君子之行(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夫 逝者如斯夫《论语》十二章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三、重点字词
3、解释重点词语(温故知新2)
意与日去。 ( 岁月 ) 日 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正午)
❖ 3.诸淫葛慢亮不认能为振“奋淫精慢神”,“险险躁躁不”能将陶导冶致性怎情样, 将后随果年?岁的流逝,造成精神日益萎靡,无用于 世悲守穷庐。
五、内容理解
1.出自本文的成语:淡泊名利、XXX致远
2.诸葛亮要求儿子应如何修身?即学习的最佳 境域是: 淡泊、XXX
3.诸葛亮认为淡泊、XXX有怎样的作用: 淡泊可以明志、XXX可以致远
三、重点字词
3、解释重点词语(2)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无以成学。
( 增长才干 )
( 成绩学业 )
❖ 淫慢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放纵懈怠 )( 振奋精神 )( 轻薄浮躁 )
❖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 疾行,指迅速逝去。)( 消失,逝去。) (于是,就。)
三、重点字词
意与日去( 消失 ) 去 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离开) 学 夫学须静也( 动词,学习 )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
四、翻译句子
夫君子之行, 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 修养身心,依靠俭朴勤俭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 无以
明志,非XXX无以 致远。
译文:不清心寡欲,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 己的志向坚定、明确,不安定清净,就没有什 么可以使自己实现远大目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注释及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注释及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上《诫子书》译文注释赏析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丧失。

最终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广:增长。

成:达成,成就。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6《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共32张PPT)

16《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共32张PPT)
16 诫子书
诸葛亮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 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 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在浩如烟海的综艺节目中,老师唯独对 黑龙江卫视推出的《见字如面》情有独钟。
这一档以明星读信为形式的朗读节目如一泓清泉, 汩汩的流淌于听众的心田。如果老师能有幸站在这个舞 台上,我会选择读哪一封信呢?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说一说,在成才的三个条件中,哪一 个对你最重要?
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 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 先立志,之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 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
培养品德。
明确志向
达到远大目标
非 淡泊 无以 明志,非 宁静 无以 致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任务三:解读家书之智慧 1.书信是传递情感的最好载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 作家书意万重”,除了告诫和劝勉,你还读出了诸葛亮 对儿子的什么情感?
齐读课本“预习”。 期望 2.诸葛亮期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 一个恰当的词来回答。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3.自由朗读,小组合作探究:怎么做,才能成为德 才兼备的君子?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 结合原文探求君子之道。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诫子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诫子书》
15 诫子书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5 诫子书
杜甫这首诗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那么,这样如此智慧的人,又会如何教育自己 的后代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去看 看吧。
关系?
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
联系、缺一不可的。志向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
又必须砥砺品德。
精读细研
15 诫子书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 与“静”有何关系?
不矛盾。(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其目的在静 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 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 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大学》里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 其身者,先正其心。
整体感知
15 诫子书
岁月。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疾行,指迅速逝去。
守穷庐,将复何及!
穷困潦倒之 又怎么来得及。 人住的陋室。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枯败 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整体感知
15 诫子书
dàn bó
zào
淡泊 险躁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背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背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背诵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篇古文简短但寓意深刻,需要认真理解和领会其中的道理。

背诵时可以逐句理解,然后逐渐连贯起来,多读几遍,直到能够熟练背诵为止。

背诵古文可以采用以下技巧:
1. 理解古文的含义:在背诵古文之前,先理解古文的含义,这样可以更好地记忆古文的内容。

2. 分段背诵:将古文分成若干段,逐段进行背诵。

这样可以降低背诵的难度,提高背诵的效率。

3. 多读几遍:多读几遍古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容,从而更容易背诵。

4. 制作记忆卡:将古文的内容写在卡片上,随时拿出来看一看,可以帮助你加深记忆。

5. 背诵时想象情景:在背诵古文时,可以想象古文所描述的情景,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记忆古文的内容。

6. 与他人合作背诵:可以与同学或朋友一起背诵古文,互相监督和鼓励,提高背诵的效率。

7. 制定背诵计划:制定一个背诵计划,每天按照计划进行背诵,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坚持背诵。

8. 多种方式背诵:可以通过朗读、默写、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背诵,以增强记忆效果。

15《诫子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15《诫子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理解题目
诫 子 书
1、诫:劝诫、劝勉
2、子: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3、书:书信,一种文体
诸葛亮第五次率兵北伐中写给儿子的家书,不久后病逝,病逝前嘱咐儿子什么呢?
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写作背景
诫子书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ào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lú,将复/何及!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翻译:追求过度享乐的放纵和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遂:最终。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拓展迁移
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姓名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不释手,形影不离。他这样做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课件(共43张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课件(共43张PPT)

C.孙叔敖之知/知之为知之
D.知不以利为利矣/尊君在不
A.告诫 B.迷信/讲信用; C.通“智”,智慧/知道; D.否定词/通“否”
2.断句
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
故至今不失。
3.“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 了什么道理?
“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 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 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 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 长久保有等)。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 A.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矣 B.非淡泊无以明志/匹夫不可夺志也 C.年与时驰/元方时年七岁 D.意与日去/去后乃至
解析:志向(A.品行/并行;C.时光/当时;D.消失/离开)
二、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诫子书:诸葛亮劝诫儿子诸葛瞻的书信。
• 写作背景: •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
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 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 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县。其间,写 信给哥哥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 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 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诸葛亮病死,诸葛瞻袭爵 武乡侯。
2.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 “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和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和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和赏析《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原文注音版夫(fú)君(jūn)子(zǐ)之(zhī)行(xínɡ),静(jìnɡ)以(yǐ)修(xiū)身(shēn),俭(jiǎn)以(yǐ)养(yǎnɡ)德(dé)。

非(fēi)淡(dàn)泊(bó)无(wú)以(yǐ)明(mínɡ)志(zhì),非(fēi)宁(nínɡ)静(jìnɡ)无(wú)以(yǐ)致(zhì)远(yuǎn)。

夫(fú)学(xué)须(xū)静(jìnɡ)也(yě),才(cái)须(xū)学(xué)也(yě),非(fēi)学(xué)无(wú)以(yǐ)广(ɡuǎnɡ)才(cái),非(fēi)志(zhì)无(wú)以(yǐ)成(chénɡ)学(xué)。

淫(yín)慢(màn)则(zé)不(bù)能(nénɡ)励(lì)精(jīnɡ),险(xiǎn)躁(zào)则(zé)不(bù)能(nénɡ)治(zhì)性(xìnɡ)。

年(nián)与(yǔ)时(shí)驰(chí),意(yì)与(yǔ)日(rì)去(qù),遂(suí)成(chénɡ)枯(kū)落(luò),多(duō)不(bù)接(jiē)世(shì),悲(bēi)守(shǒu)穷(qiónɡ)庐(lú),将(jiānɡ)复(fù)何(hé)及(jí)!《诫子书》原文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诫子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诫子书》

关于“学”。我明白了 只有勤学才能增长才干,拥 有才干方能在社会上发挥自 己的价值。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让我想到岳飞的“莫等闲,白了 少年头”,我们要珍惜时间,不 要等到年老了回顾一生时才发现 自己对社会什么贡献都没有。
课后总结
诸葛亮是儒家文化的践行者,《诫子书》是他对人 生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华传统儒家思想的传承。诸葛 亮劝勉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 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他以 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字字句句都是真心话,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学习之处。
根据上面的内容分析,分小组讨论本 文的思路。
小组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文章开篇以“君子之行”这个高标准来要求儿 子,告诫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接下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阐述了“静” 的价值,指出只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实现目 标。接着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 “志”的关系,核心是实现志向的途径——学。具 体来说,就是有“志”才可成学,而为学须“静”;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4)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理解重点句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成才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 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15课《诫子书》课件(41张PPT)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41张PPT)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志与学的关系
学习是实现志向的条件, 志向能激励人学习。不学习就 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 成就学业。
合作探究
思考探究二
说说你对下列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句话的核心是“静”,因为屏除杂 念和干扰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 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 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 的美德。生活中,我们只有内心沉静, 才会看淡名利,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挑战自己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 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二、再读,感受文意美:
疏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1、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 身,俭以养德。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行:指操守,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译文:
1、君子的行为操守, 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 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译文:
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 句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2、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 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 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 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 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3、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又是怎样展开论 述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
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 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1],有用之才耳。方今国 事扰攘[2],外寇纷来,边疆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 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 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 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3],为金 马玉堂中人物也[4]。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当时诸前辈犹 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5],故排万 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余少年登科[6],自负 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飞武亦佳, 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汝今 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勿惮劳[8],勿恃贵,勇猛坚 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 在用武之秋,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持之以恒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称,“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 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 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XXX 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 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 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 成功。诸葛先生的阐述已经十分精辟了,结合 当前的工作实践,恐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 力:
衰亡,都是因为没有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勤俭,一度浪费无 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后果是无法补偿 的。例如战国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 整天迷恋于美貌的西施,不再理 朝治和加强国防建设,结果在派兵攻打别国时,被越王勾践乘虚发兵 灭掉吴国,导致吴王夫差自杀,国人流亡的惨状。俭朴勤俭,时刻警 醒是多么的重要啊!
诫子书(邱民亭作品)

七年级上册语文15《诫子书》课件

七年级上册语文15《诫子书》课件

三、课文翻译
译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 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XXX无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XXX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三、课文翻译
译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 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绩。
四、课文研究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警告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 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七课:性情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 “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情,性情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 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治性”。您要提升自己性情的品质吗?
四、课文研究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警告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 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 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有规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 会,您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四、课文研究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警告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 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淫慢则不能励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电脑的普及代表 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 容易到达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过度享乐和怠惰涣散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诫子书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诫子书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诫子书文|诸葛亮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课文是诸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这种情感。

参考注释阅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语句,先与同学们讨论交流,看看能否解决。

不能解决的,借助工具书完成。

诫子书①文|诸葛亮夫②君子之行,静③以④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⑤无以⑥明志⑦,非宁静无以致远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⑨,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⑩则不能励精⑪,险躁⑫则不能治性⑬。

年与时驰⑭,意与日去⑮,遂成枯落⑯,多不接世⑰,悲守穷庐⑱,将复何及⑲!①选自《诸葛亮集》卷一。

诫,告诫,劝。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②[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④[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⑥[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⑦[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⑧[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⑨[广才]增长才干。

⑩[淫(yín)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⑪[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⑫[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⑬[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⑭[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⑮[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⑯[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⑰[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⑱[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⑲[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译】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
考点1内容理解
1七年级语文诫子书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考点2典句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 ) 淫.慢( )
,则不能

,精,年与时
chí
,险
zào
,则不能治性
suì
,成枯落,悲守穷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
(3)年与时驰.____________ (4)将复何及.____________
(5)意.与日去____________ (6)悲守穷庐.____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时期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本文作者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

(2)出自本文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题目。

6.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

7.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运用
9.你在课外也许读过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会知道其中的很多故事.不妨试试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成了智慧的化身。

请列举出三个与他相关的故事.注意语言要精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今湖北襄阳市有三顾堂.其正门外悬挂着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你知道这其中的“两表”“三顾”“一对”各指什么吗?
两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一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只能做你们人生的亲戚.不能做你们人生的拐杖。


(一位父亲对儿子说的心里话)
材料二:美国某石油大亨是亿万富翁.但他一分钱的遗产也不给儿子留.他说:“如果他没有能力.我给他钱有什么用?如果他有能力.我给他钱又有什么用?”
两则材料中两位父亲的话.说明了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①于鲁。

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尝一沐三握发.一饭而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之曰:‘德行宽裕而守以恭②者.荣③;土地博裕而守以俭④者.安;禄位尊盛⑤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⑥睿智而守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此六守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⑦是也。

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伯禽:周公之子。

②恭:恭敬.谦逊有礼。

③荣:荣华显贵。

④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⑤尊盛:位高势盛。

⑥聪明:指明察事理。

⑦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他的暴政导致了夏的灭亡。

纣(zhòu):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他的暴政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子无以鲁国骄.士____________
(2)又相.天子____________
(3)然尝.一沐三握发____________
(4)桀、纣是.也____________
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周公提出的六种“俭德”。

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5.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