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制研究进展
癌细胞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科技 胃向导
◇高教 论述◇
癌细胞分子机理 的研究进展
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北 大 学 化 工 与 环境 学院 山西
太原
0 05 ) 3 0 1
【 要 】 细胞分子机理是生命科 学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摘 癌 癌基 因一直是 当 今肿瘤基础和应用研 究方面的中心课题。 人们从癌基 因 激活表达 . 因协作 , 癌基 癌基 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入 手, 了解到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 , 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开辟 了新的视野。本文试从癌基 因入 手 . 细胞 生物 学和分子生物 学等 角度 , 从 就细胞癌 变研 究较 活跃的几个方面 内容综述如下。 【 关键词 】 癌基 因; 癌基 因激活表达 ; 癌基因协作 ; 癌基 因表达调控
癌细胞 的特点是细胞无 控制的增殖和生长 , 不分化 , 丧失正 常的 接触抑制能力 . 并在体内出现浸染性 的转移 。 针对细胞癌变 , 多学者 许 提 出假说来解 释细胞癌变 的原理 . 如化学致癌假说 、 病毒致癌假说等 等 癌基 因在细胞癌变 中的作用并不是孤立 的, 必须考 虑癌基因调控 以及表 达活性 的激活 和表达产物对细胞 多酶体系 的作用等一 系列问 题. 因此在基 因水平上 阐明癌变原理比单 从形态或表形来考虑要复杂 得 多 本文从癌基 因人手 . 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角度 , 用通俗 易懂 的语 言.就 当前细胞癌变研究较 活跃的几个方 面内容作了综 述。 为广大读 者认识癌症和 防止癌变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 。 1癌 基 因 的激 活机 理 . 正 常细胞 中存在着 癌基因 . 但得癌者毕 竟是极少数 , 这说 明在一 般情况下癌基 因是不活动的 据观察 . 在正常细胞中各种癌基因的表 达产物 的量极低甚至检测不 出来 . 而在癌细胞中某种癌基因的表达产 物的量以数十数百倍计增加 . 看来细胞癌变首先需要癌基因的激活表 达 最初提出的一种癌基 因激活机理 叫促进子 (r o r插入致癌模 Po t ) m e 式 有人 认为在正 常细胞 中癌基因是以原癌基因状 态存在着 . 可能经 点突变的刺激开 始活化变为活泼的癌基因 从而证实 。 虽然有的癌基 因确实存 在多态性 . 不过其 出现频率较低 至于癌基因的多态性是否 使癌细胞对癌变 因素变得敏感起来 . 目前还不得 而知。 癌基因的协作 问题 . 是多年争论焦点 从肿瘤临床和病理过程来 看, 癌组 织的形成 需要一个较 长的发展 过程 . 中包 括癌 前期 ( 其 增生 期 ) 癌变期和癌形成期等 。按照这个时间表 , . 有理由认为细胞癌变是 经过多阶段变化 过程完成 的. 这实际上是 由于细胞在处理外环境中的 有害因素或不测 因素发生差错 . 而使错误逐渐累积及恶性循环造成的
肝癌的研究报告
肝癌的研究报告标题:肝癌的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肝癌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通过对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综合分析,旨在提供新的认识和治疗策略,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 引言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肝癌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肝炎病毒感染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2. 肝癌的发病机制2.1 遗传突变肝癌的发生与多个关键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如TP53、CTNNB1、AXIN1等。
这些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增殖、凋亡、转移和血管生成等过程异常,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2.2 表观遗传学改变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是肝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表观遗传学改变。
这些改变可导致关键基因的失活或过度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2.3 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这些病毒感染可引起肝细胞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
3. 肝癌的诊断方法3.1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是肝癌的常规诊断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情况等信息,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3.2 肿瘤标志物检测AFP、AFP-L3、DCP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单一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多个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3.3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肝癌确诊的金标准,包括肝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后的病理学分析。
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浸润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4. 肝癌的治疗策略4.1 外科手术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可选择肝叶切除、肝段切除或肝移植等手术方式。
4.2 综合治疗对于晚期肝癌患者,综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策略。
包括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和介入治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肝癌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和诊断进展
肝癌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和诊断进展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和控制肝癌的关键所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肝癌的生物标志物研究逐渐成为当前热点领域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肝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
一、肝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肝癌发生发展与一系列蛋白质、基因和代谢物的异常表达有关。
这些异常表达物可作为肝癌的生物标志物,并且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甲胎蛋白(AFP):AFP作为最早作为肝癌生物标志物被广泛使用。
AFP的升高常常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然而,单一的AFP 检测在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差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角蛋白18(CK18):CK18是肝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核内酶解产物的异常表达可作为肝癌的生物标志物。
CK18的检测可以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3. 微小RNA(mi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24个碱基的非编码小RNA分子,可以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水平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
因此,研究miRNA的表达差异及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4. 癌胚抗原(CEA):CEA是一种胚胎组织分泌的糖蛋白,其升高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CEA的检测可以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二、肝癌的诊断进展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在肝癌的诊断中,除了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外,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体液标本的应用:尿液、血液和胆汁等生物标本的采集可以作为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其中,血液标本的检测更为常见和可行,如血清AFP、CEA等的检测。
2. 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相关的基因异常表达可以在早期诊断中被检测出来。
如肝癌相关基因突变的检测,可通过PCR、测序等技术实现。
3. 微创介入技术的应用:微创介入技术对于肝癌的诊断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肝癌的病理分级标准
肝癌的病理分级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等特点,使得其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
对于肝癌的病理分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肝癌的严重程度,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
肝癌的病理分级标准主要包括肉眼形态、组织学特征和分化程度等方面的评估。
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两种主要分级系统,即Edmondson分级和WHO分级。
这两种方法在评估肝癌的组织学特征和分化程度时各有特点,可以相辅相成,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Edmondson分级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肝癌分级方法,主要根据肝癌细胞的分化情况来进行分级评估。
按照细胞的异型性和器官化程度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I、II、III和IV级。
I级代表高度分化,细胞形态较正常细胞类似,边界清晰;II级代表中度分化,细胞形态略有不规则,核分裂像增多;III级为低度分化,细胞形态破坏,异型严重;IV级为高度不分化,细胞形态极度异常,核分裂像增多。
这种分级方法简单直观,易于实施,但由于是主观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与之相比,WHO分级采用更为严谨的标准对肝癌的组织学特征和分化程度进行评估。
根据不同的病理特征,将肝癌分为四级,分别为I、II、III和IV级。
I级代表良性或恶性肿瘤,II级代表低级别恶性肿瘤,III级代表高级别恶性肿瘤,IV级代表高度不分化的恶性肿瘤。
这种分级方法更加客观和科学,有助于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意义。
除了以上的两种主要分级系统外,还有一些其他补充性的评价指标,如核分裂指数、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可以进一步完善对肝癌病理学特征的评估。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的结果,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肝癌的病理特征,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肝癌的病理分级标准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地评估肝癌的病理学特征,可以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助于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肝癌临床研究新进展
肝癌临床研究新进展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肝癌的发现和治疗水平,许多临床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从肝癌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素三个方面来阐述肝癌临床研究的新进展。
一、肝癌早期诊断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至关重要。
近年来,针对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
1. 血液标志物的应用血液标志物作为一种简便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临床研究发现,AFP、CEA、CA199等血液标志物的检测能够辅助早期肝癌的筛查,并且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2. 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基因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通过检测某些与肝癌相关的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异常,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肝癌。
临床研究表明,基因检测技术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二、肝癌治疗方法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肿瘤消融技术、肿瘤靶向治疗等多种方式。
近年来,临床研究在肝癌治疗方法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1. 靶向药物的应用靶向药物是指通过对肿瘤特定的靶点进行干预,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治疗。
临床研究发现,靶向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例如,索拉非尼、雷莫芦单抗等靶向药物已经成功应用于肝癌的治疗。
2. 免疫治疗的应用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临床研究发现,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三、肝癌预后因素肝癌的预后与众多因素相关,包括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分级、体内其他疾病的存在等。
近年来,临床研究对于肝癌预后因素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1. 微环境的影响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的细胞、血管和基质组织等对肿瘤生长和扩散的影响。
临床研究发现,肝癌微环境的改变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肝癌微环境对于预测患者预后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代谢组学分析流程
代谢组学分析流程肝癌的分子背景越来越得到重视,与肝癌的病因以及进展有关的基因组水平的调控和表观遗传学水平的调节一直推动着新的治疗策略,探讨病人个体化病理体征和疾病状态之间的关系。
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技术可以揭示肝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促进肝癌治疗的改善。
代谢组学,作为一种包括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分解的新兴分析技术,已被证明能够准确反映细胞和组织中代谢物水平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伴随着疾病发生。
因此,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代谢组学研究对明确肝癌治疗战略和改善患者有效治疗十分重要。
肝癌代谢组学研究是将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肝癌细胞和��癌组织,以反映肝癌细胞中的代谢变化,同时结合基因表达分析,以揭示肝癌致病机制,指导戊糖核酸(DNA)检测,基因检测,DNA损伤,突变提取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等。
一般而言,肝癌代谢组学分析流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分析准备,代谢物检测和数据分析。
第一步是充分收集肝癌组织或肝癌细胞样本,确保样本完好,并进行取材。
收集完整的肝癌组织或肝癌细胞样本是肝癌代谢组学研究的前提。
第二步是代谢物检测,包括代谢物提取、信号传感器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步骤,将新鲜肝癌细胞标本置于冰箱中,在凉的条件下用酶和碱,收集组成细胞的关键代谢物,包括脂质、氨基酸、糖质和芳香族化合物等;然后,在电泳过程中,使用信号传感器分析和定量分析区分代谢物类型,可以用彩色有机模式,以及化学质谱、气相质谱等相关技术,进一步区分类型,寻找罹患者特异性常见物质。
最后,在数据分析步骤中,使用相关分析软件将所有检测出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复杂分析,以获取肝癌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代谢物的组成和丰度变化,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与正常细胞中或者不同肝癌状态细胞,进行比较,提取有细胞代谢不同的肝癌患者,以提示病理特异性和疾病进展的代谢物 Marker。
大鼠肝癌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研究
大鼠肝癌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研究肝癌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日益增加,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其中,大鼠肝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实验动物模型,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肝癌的研究中。
本文将从大鼠肝癌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研究入手,一探肝癌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大鼠肝癌的细胞学研究大鼠肝癌的细胞学研究主要是通过细胞培养和移植瘤的方式进行。
通过对肝癌细胞进行相关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肝癌形成和癌细胞的生理学特点。
此外,肝癌细胞的研究也可以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有力的基础。
目前,大鼠肝癌的细胞培养研究主要以HCC-T,HCC-LM3,HCC-X和SMMC-7721等四种细胞系为主。
其中,HCC-T和HCC-LM3是两种来自人肝癌的肝癌细胞系,具有较为明显的恶性肿瘤特征,是当前肝癌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模型。
此外,HCC-X和SMMC-7721也被广泛用于大鼠肝癌的研究中,其生长速度较快,同样具有较高的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
对肝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可以获得大量肝癌细胞用于进一步实验研究。
此外,通过体外培养还可以筛选出针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化合物和药物,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大鼠肝癌的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研究大鼠肝癌的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研究主要是探究肝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
肝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变异等。
因此,从分子水平上探究肝癌发生的机制对于肝癌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鼠肝癌的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研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肝癌细胞内的分子机制,二是肿瘤微环境的分子机制。
肝癌细胞内的分子机制主要涉及到信号通路,如ALK、VEGFR、JAK/STAT等信号通路,以及肿瘤抑制基因、增殖因子等分子机制。
而肿瘤微环境的分子机制主要涉及到肝细胞、肿瘤细胞、免疫细胞等各类细胞在交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信号转导。
肝癌分子机制的研究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肝细胞癌形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肝豆状核 变性原发性 血 色素沉 着病 以及 其他 影 响肝脏 的遗 传病 相 关 致 癌 作 用 的 分 子 机 制 与 对 铜 或 其 他 代 谢 产 物
积 累失控 的 免 疫 应 答 有 关 。这 种 免 疫 应 答 引 起 炎 症 并 产 生
t n7 f rm oada if c o J . H at 0 5,9 3) e 0 ae ycri na t n[ ] er,20 i t l ri 1( :
2 9—3 4 9 0 .
( 稿 1期 :0 0— 3—2 编 辑 : 欣 ) 收 3 21 0 6 蔡
肝 细 胞 癌 形 成 的 分 子 遗 传 学 研 究 进 展
关 的 HC 患者 中 … 。 C
于肿 瘤 发 生的 每 一 步 。本 文 总 结 了 H C形 成 的 分 子 遗 传 病 C
理 学 的 最 新 发 现 , 些 研 究 成 果 对 H C 的诊 断 、 后 和 治 疗 这 C 预 具有潜在的临床意 义。
2 HC C早期 症 状 的 分 子 遗传 学 研 究
育异 常损 伤 中有所上升 , H C中最 高。 在 C
HC C前 期 损 伤 中独 特 的 分 子 改 变有 利 于 对 其 进 行 早 期
生的 过 程 中 引起 遗 传 异 常 的 积 累。 病 毒 蛋 白 , 其 是 病 毒 核 尤
心 蛋 白会 干扰 细胞 内的 信 号 通 路 并 与 宿 主 免 疫 系 统 相 互 作
必要 的 遗 传 和 后 天 的损 伤 , 些 损 伤 引起 肿 瘤 形 成 前 的 疾 病 这
并最终发展 为 H C C 。慢 性 炎 症 、 毒 转 化 激 活和 肝 细胞 修 复 病
肝癌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制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我 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 的发生与 它 乙型肝炎病毒 的感染密切相关 。 肝癌 的发生是一个 多因素协
同作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包括病毒感染、 致蟠物的作用、 癌
基 因的激活和抑癌基 因的失活 、 细胞 的凋亡和增殖调节失 肝
控 等多因素 多环节 。
‘
1 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
【 中圈分类号】 R 3 . 75 7
【 文献标识码】 A
和细胞外因子的严格控制下,经过多种途径的信号传递, 导
致体细胞 产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物 化学方面 的改 变而引起 的 细胞死亡 , 是细胞衰老和死亡过程的主要形式1 C 的发 6 1 。H C 生具有多 因素和多阶段的特点, 中凋亡机制失活是其重要 其 的发病机制之一
2 肝细胞增殖与肝癌 发生
受体 l阻碍 T F B , G — l介导的细胞凋亡; T F d受体介导 ( N—  ̄
的通路 : N — T F d和受体 T F R1 N - 结合后通过诱导 肝细胞 凋亡 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病过程m 。 32 参与调控肝细胞凋亡 的基 因 细胞 凋亡的相关调控基 . 因包括促进细胞 凋亡 的基因和抑制细胞 凋亡的基因两大类。
2 肝细胞增殖在 肝癌形成 中的作用 . 1
肝癌发生与肝细胞
捌亡促进基因包 括野生型 p 3 IE、G B FsC m c C d 5 、C T F 、a 、 — y 、 e一
的增殖调节失控有关, 肝细胞增殖活性的持续升高是导致肝
脏损害并最终发生 肝癌的重要危险 因素之一 。 hn ,t Ce 等t, , 肝 r x
2 肝细胞增殖的组织学特点 太多数肝癌早期首先出现 . 2
细胞 分化 良好 的结节, 此种 结节与周 围正常组织 界限不 明
肝脏肿瘤临床病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二 乙基 亚 硝 胺 诱 癌 法 建 立 起 W atr大 鼠肝 癌 模 型 . se 应 用 流 式 细 胞 仪 和 图像 分 析 仪 对 诱 癌 垒 过 程 由 D NA 倍 体 水 平 的 动 态 变 化 特 点 进 行 检 测 结 果 发
现 , 常 成年 大 鼠肝细 胞 的 DN 倍 体水 平 以 四倍 正 A 体 (C) 主 . 生和 幼 年 大 鼠 以二倍 体 (C) 4 为 新 2 为主 。
[ 中圈分类号] R 7 5 7 3 .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0 5 7 X(∞0 0 480 2 88 9 2 )50 6 3
近 1 O年 来 , 着 肝 脏 外 稃 技 术 永 平 的 斯 提 随 高 以及 肿 瘤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的 快 速 发 展 , 脏 肿 瘤 肝 临 床 病 理 学 研 究 取 得 了长 足 进 步 . 中 在 肝 细 胞 癌 其
性 生长 细胞 中 2 癌 c细胞 群体 成 为优 势 细胞 群体 ;
当肿 瘤 进 入 演 进 期 时 , 瘤 浸 润 性 生 长 、 管 侵 犯 和 肿 血
肝外 转移等 恶性 生物学行 为 明显增 多, DNA倍 体也
开 始 从 2 向非 整 倍 体 ( C AN) 变 由 此 表 明 , 静 转 大 肝 癌 从 早 期 相 对 良性 l 段 向 晚 期 明 显 恶 性 状 态 转 变 阶 的增 殖 动 力 学基 础 , D 是 NA 倍 体 从 4 C一 2 c— A
肝脏疾病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肝脏疾病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一、肝脏疾病现状描述肝脏疾病是指导致肝功能异常的一系列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肝脏疾病的死亡率排名第四,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中风。
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则是肝炎和肝癌的高发区之一。
肝脏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二、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1.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肝脏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
现代分子生物学、组学技术及数据挖掘方法的大量应用,为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例如,通过转录组学技术,可以揭示病毒性肝炎过程中mRNA的全局表达变化,寻找到关键基因和通路,为今后引导新药研发打下基础。
2.肝炎病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病因,其基础和应用研究是肝脏疾病研究的重要方向。
唾液酸和智能水分子是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基础研究部分上对分子治疗研究的成果,唾液酸的基础研究主要用于肝癌和肝炎的治疗,而智能水分子的潜在应用则与肝脏病的治疗有关。
此外,在性病的治疗方面,一些研究者也开始探索利用全球基因科学和反向系统网络研究来发现新的应用。
三、未来发展方向1.量子计算在肝脏疾病方面的应用量子计算是指用量子理论和新的物理学思想信息科学中的新一代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领域的不断完善和量子计算技术的成熟,将有望在肝脏疾病等医学领域得到应用。
2.遗传和表观遗传学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遗传和表观遗传学是肝脏疾病研究中的热点领域之一。
遗传学主要研究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而表观遗传学则是研究表观功能在生物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科学。
这两个领域的结合,有望为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3.医学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化医疗建设的逐步推进,医学数据日益庞大。
如何有效挖掘这些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对肝脏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使得对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和识别得以实现,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个性化的方案。
肝癌的病理学分子细胞学和分子分型
肝癌的病理学分子细胞学和分子分型肝癌,即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病理学分子细胞学和分子分型是对肝癌进行分类和研究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了解肝癌的发生机制、预后判断和个体化治疗。
本文将从病理学分子细胞学和分子分型两个方面介绍肝癌的相关内容。
一、病理学分子细胞学病理学是对疾病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等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学科。
肝癌的病理学研究主要包括肿瘤组织学特征、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型以及相关标志物的检测等方面。
1. 肝癌的组织学特征肝癌的组织学特征主要包括肿瘤细胞形态结构、细胞核状态和肿瘤组织的生长方式等方面。
在镜下观察中,肝癌可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态紊乱、细胞核增大、胞浆丰富等。
同时,肝癌的生长方式也可能呈现不同的类型,如结节型、浸润型等。
2. 肝癌的组织学分级肝癌的组织学分级是通过观察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常用的分级系统包括Edmondson分级和WHO分级。
Edmondson分级将肝癌分为Ⅰ~Ⅳ级,Ⅰ级为分化良好的肝癌,Ⅳ级为分化最差的肝癌。
而WHO分级则更加详细,将肝癌分为Ⅰ~Ⅲ级,Ⅰ级为低分化的肝癌,Ⅲ级为高分化的肝癌。
3. 肝癌的组织学分型针对肝癌的不同组织学特征,还可以进行相应的分型。
目前较常见的分型方法有德施西分型、爱德华分型和中山大学分型等。
德施西分型根据肿瘤的生长模式将肝癌分为结节型、浸润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爱德华分型则将肝癌分为孤立型、多中心型和门源性型三种类型。
中山大学分型则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和分布方式将肝癌分为七种类型。
二、分子分型分子分型是根据肝癌组织中的分子变异和表达谱进行分类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肝癌的分子分型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对治疗策略的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基于基因变异的分子分型肝癌中发现的许多基因变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TP53基因突变和CTNNB1基因突变是较为常见的肝癌特异性基因突变。
肝癌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
肝癌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肝癌的诊断技术也不断得到了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重点介绍肝癌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希望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肝癌概述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与肝癌相关的基础知识。
肝癌,也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脏细胞中的恶性肿瘤。
它通常是由肝细胞中的DNA损伤或突变引起的,导致细胞失去正常控制和增殖能力,最终演变成为癌细胞。
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大多数已经进入了晚期。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肝癌非常重要。
二、肝癌诊断技术的分类在肝癌的诊断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影像学检查、肝功能检查、肝标志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每种技术的特点和最新进展。
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肝癌诊断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包括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
这些技术具有安全、无创、快速、准确等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在肝内检测到可能存在的肿瘤结节。
最新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影像学检查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不断提高。
例如,MRI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已经超越CT技术。
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结合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率。
2.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中几种指标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如肝酶、胆红素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癌是否已经影响了肝脏的正常功能。
最新进展:肝功能检查与其他检查技术相比,研究进展相对较少。
但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通过检测特定的肝功能指标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检测肝癌。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肝功能指标α-L-岩藻糖酶的水平与肝癌的发生和进展存在密切关系。
3. 肝标志物检查肝标志物检查是指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特定蛋白质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肝癌。
目前较为常用的肝癌标志物包括AFP、CA19-9、AFU等。
肝癌的病理学分类和分子分型
肝癌的病理学分类和分子分型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与多个因素有关,其中病理学分类和分子分型对于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癌的病理学分类和分子分型的相关知识。
一、肝癌的病理学分类根据肝癌的组织形态和细胞类型,可以将肝癌分为以下几种病理学类型:1. 肝细胞型肝癌(HCC)肝细胞型肝癌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占到肝癌的90%以上。
在组织学上,肝细胞型肝癌表现为肿瘤细胞以肝细胞为原型,形成细胞板层、海绵样结构或管状结构,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
在光镜下,肝细胞型肝癌细胞的胞质呈现出明显的酸性染色,常伴有巨核细胞或囊肿形成。
2. 胆管细胞型肝癌(ICC)胆管细胞型肝癌是一种起源于肝内外胆管的恶性肿瘤。
在组织学上,胆管细胞型肝癌表现为肿瘤细胞以胆管上皮细胞为原型,形成胆管样结构,具有胆管上皮的特征,如细胞极性、胆囊形成和粘液分泌。
胆管细胞型肝癌与肝细胞型肝癌相比,其细胞排列紧密,核分裂活跃,胞浆染色性较差。
3. 小细胞肝癌(SCC)小细胞肝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肝癌类型,其体积较小,细胞形态比较小巧。
在组织学上,小细胞肝癌细胞的核与胞质比例偏高,呈现出较高的核细胞比,细胞排列较为紧密。
4. 未分化型肝癌(UDC)未分化型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肝癌类型,细胞学上缺乏明显的分化特征和组织起源迹象。
在组织学上,未分化型肝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活跃,胞质染色性较差。
二、肝癌的分子分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肝癌的分子分型得到了广泛关注。
根据肝癌细胞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肝癌分子分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细胞周期调控型细胞周期调控型肝癌主要包括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突变,如TP53、CTNNB1等的突变。
这类肝癌细胞具有高度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的紊乱,易发生侵袭和转移。
2. 脂质代谢型脂质代谢型肝癌与肝炎病毒感染、脂质代谢酶基因异常等因素有关。
这类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脂质积累,机制主要是脂质酶、脂质合成酶等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
肝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肝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肝癌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通过组织病理学的诊断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探讨肝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方法与应用。
一、肝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肝癌主要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类。
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而继发性肝癌则来自于其他器官的转移。
肝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一些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如细胞排列方式、细胞形态和细胞核特征等。
肝细胞癌一般呈现出巢状、索状或腺管样排列。
肿瘤细胞的形态多样,包括多核细胞、巨细胞和浸润性生长的细胞。
肝细胞癌的细胞核通常呈椭圆形,核分裂像较少,核染色质分散。
而胆管细胞癌则表现为呈肿块状的、导管样结构的肿瘤。
二、肝癌的分级与分期肝癌的分级和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组织学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及组织结构进行评估的,而病理分期则是通过观察肿瘤的深度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来判断。
肝癌的分级主要采用Edmondson-Steiner分级法,将肝细胞癌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即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代表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增殖指数。
分期则使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来判断肿瘤的分期。
三、肝癌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可以通过检测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情况来帮助确定肝癌的类型和分级。
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包括肝特异性糖蛋白(Hepatocyte Specific Antigen,HSA)、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和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等。
HSA是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SA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区分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
AFP是很多肝癌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肿瘤标记物,同时也是免疫组织化学诊断肝癌的重要指标。
四、肝癌的分子病理学检测肝癌的分子病理学检测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和预后。
肝癌病理特征的分类和分子机制
肝癌病理特征的分类和分子机制Introduction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据统计,中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约为50万例。
肝癌的发展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慢性肝损伤、感染、肝硬化、饮食等。
近年来,研究发现肝癌的病理特征和分子机制与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这两个层面来探讨肝癌的相关问题。
Classific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癌病理特征的分类是指根据病理学特征来对肝癌进行区分。
根据国际肝癌工作组(IAWG)和国际病理方案(ICCP)的分类标准,肝癌可以分为4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肝细胞型肝癌,占所有肝癌的70%至80%。
这种肝癌发生在肝细胞内,具有典型的乒乓球状细胞形态,常伴有增生性肝细胞和肝细胞性变。
其中,分化好的肝细胞型肝癌的生长速度较慢,预后较好,而分化差的肝细胞型肝癌生长速度快,预后较差。
第二种类型是胆管上皮型肝癌,占肝癌的5%到10%。
这种肝癌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具有类似于胆管上皮细胞的外观。
胆管上皮型肝癌的预后一般较差,并易转移至淋巴结等其他部位。
第三种类型是混合型肝癌,占肝癌的10%到15%。
这种肝癌拥有肝细胞型肝癌和胆管上皮型肝癌的双重表型,病理特征较为复杂,预后较差。
第四种类型是稀有型肝癌,包括胆囊管细胞型肝癌和胆囊型肝癌等。
这种肝癌的发生较为罕见,预后较差。
Molecular Mechanism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癌的发展涉及到复杂的分子机制,包括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修饰、信号通路异常等多方面的因素。
下面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肝癌的分子机制。
基因突变肝癌是由多个基因的突变或改变而导致的。
根据研究,目前已知与肝癌发展相关的基因有数百个。
其中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TP53、CTNNB1、AXIN1、ARID1A 等。
不同的基因突变将导致不同的信号通路、细胞周期和DNA损伤等异常,从而促进肝癌的发展。
肝癌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肝癌的分子生物学标记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破坏力的癌症之一。
传统的肝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
但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病人的生存期和治疗效果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肝癌的分子生物学标记,试图通过标记物的检测来确定肝癌的阶段和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一、肝癌的分子生物学标记1.肝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肝癌是一种具有广泛异质性的癌症,不同的肝癌细胞之间存在很大区别。
对这些细胞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成为肝癌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2.甲基化标记DNA甲基化是指将甲基基团(CH3)加入DNA分子中的过程。
甲基化可以影响DNA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基因表达。
在肝癌中,一些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如p16、RASSF1A等)常常被甲基化,导致其表达减少或失活,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检测肝癌细胞中的DNA甲基化状态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肝癌。
3.miRNA标记miRNA是一类短链非编码RNA,可以调节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功能。
在肝癌中,miRNA的表达常常受到异常调节,导致一系列病理过程的发生。
例如,miRNA-21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miRNA-122可作为肝细胞的分子标记,miRNA-221可预测肝内再生细胞的增殖等。
因此,检测肝癌细胞中的miRNA表达水平可以帮助了解肝癌的病理特征和治疗效果。
4.蛋白质标记肝癌细胞中存在许多与肝癌发生和发展相关的蛋白质。
例如,AFP是肝癌常用的标记物之一,可以帮助鉴别肝癌的类型和纤维化程度。
除AFP外,CK19、CEA、GPC3、CD133等也被证明可以作为肝癌的标记物。
这些蛋白质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肝癌和评估治疗效果。
5.其他标记除了上述分子生物学标记外,还有许多其他标记物可以用于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其受体c-Met在肝癌中表达水平升高,可以作为预后标记;LEF-1是与肝癌预后和转移有关的转录因子;NQO1是一个与肝癌敏感性和化疗反应相关的酶类等。
γ-Secretase对肝癌发生发展作用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Presenilin/γ-Secretase对肝癌发生发展作用的初
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常发生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等基础疾病的基础上。
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肝癌的发病机制逐渐被揭示。
其中,Presenilin/γ-Secretase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Presenilin/γ-Secretase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揭示肝癌的病理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三、研究内容
1. 通过文献调研,归纳Presenilin/γ-Secretase在其他肿瘤中的作用机制。
2. 收集肝癌患者的肝组织样本及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探究Presenilin/γ-Secretase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Presenilin/γ-Secretase和肝癌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并模拟该通路对肝癌细胞的影响。
四、研究意义
该研究结果有望揭示Presenilin/γ-Secretase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肝癌的发病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对于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医药疗法抗人类肝癌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疗法抗人类肝癌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马艳娇;翟兴英;刘海婷;李玲玲;王阳;张之栋【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提高.但肝癌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放、化疗不仅会让患者遭受巨大折磨,更是对身体一大摧残.中医药不仅能延缓患者病情加剧,而且对肝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自噬在肿瘤细胞中有着双重作用,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生命现象,是一种溶酶体降解途径,通过对细胞内异常折叠的蛋白质或老化的细胞器进行降解,以维持细胞内微循环和代谢调节的稳定,我们要正确把握自噬在中医药抗肝癌治疗的新篇章,本文为中医药为肿瘤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坚实基础.【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19【总页数】3页(P158,封3-封4)【关键词】中医药;肝癌;自噬;综述【作者】马艳娇;翟兴英;刘海婷;李玲玲;王阳;张之栋【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药是指在传统医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主要起源于中国,中医药治疗主要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能够改善机体的整体功能,对心、肝、肺、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等有保护或调节作用,而且与西药相比毒副作用小,耐药性低[2]。
肝癌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尽管治疗手段和药物不断更新,但其疗效仍无突破性进展,在我国大量肝癌患者接受中药治疗。
大量研究资料证实: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抗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抑制肿瘤。
而最新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存在自噬异常现象,促进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可以起到抗肿瘤作用,这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线索之一[3]。
关于肝癌的文献
关于肝癌的文献
关于肝癌的文献非常广泛,涵盖了肝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肝癌相关的重要文献:
1.《晚期肝细胞癌的全身治疗进展》:这篇文章全面介绍了晚期肝
细胞癌(HCC)的分子机制、致癌驱动因素、分子和免疫分类、全身治疗进展以及临床研究热点等内容。
文章强调了肝癌治疗的挑战和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为肝癌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文献探讨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研究进展》:
这篇文章利用网络药理学和文献探讨的方法,研究了五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的作用机制。
文章指出,这些生物碱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等,对肝癌产生治疗作用,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候选药物和研究方向。
此外,还有许多关于肝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因学研究、病理学分析、诊断技术改进以及临床治疗方案优化等方面的文献。
这些文献对于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病机制、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肝癌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不断积累和研究,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其肝癌发病率高 100 倍, 在 某 种 意 上 可 称 之 为 肝 癌 的“肿 瘤 相 关 抗 原 ”。 5.3 黑 素 瘤 抗 原(Melanoma antigen,MAGE) 在 恶 性 黑 素 瘤 中发现黑素瘤抗原- 1 基 因 以 来,现 知 MAGE 家 族 有 12 个 基 因成员, 它们编码的蛋白在多种肿瘤中有较高程度的表达, 其中 MAGE- 1 基因是研究的最多的一种,它编码肿瘤相关抗 原 MZ2- E,该 抗 原 肽 能 被 HLA- I 类 分 子 提 呈,诱 导 自 体 特 异 性 CTL 的克隆增殖。 6 生长因子与肝细胞癌
目 前 已 经 发 现 与 人 类 肝 癌 的 发 生 有 关 的 基 因 有:N- ras、 c- fms、p53、C- myc、IGF- Ⅱ、IGF- ⅡR、p16、p21、DCC、nm- 23、 c- erb- 2、TGF- α、CSF- IR、raf 等 , 癌 基 因 和 抑 癌 基 因 的 突 变 是肝癌发生的分子基础, 肝癌不仅仅是单基因表达,而是多 个基因共同表达,癌症的发生是癌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肝细
bcl- 2 基因是从滤过性淋巴细胞瘤中分离出来的, 目前 认为 bcl- 2 是一种新类型癌基因 , 作 为 细 胞 凋 亡 的 一 个 潜 在 抑制剂, 调节细胞的死亡, 使活下来的细胞有机会发生基因 突变, 致使 C- myc 原癌基因等激活, 产生恶性细胞克隆。Bcl- 2 与肿瘤细胞增殖和癌变有 关 , 部 分 成 员 如 Bax 有 促 进 凋 亡 作 用[8]。
综述与讲座
[关键词] 肿瘤 疾病发生 [中图分类号] R735.7
分子病理学 [文献标识码] A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它的发生与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的 感 染 密 切 相 关 。肝 癌 的 发 生 是 一 个 多 因 素 协 同作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包括病毒感染、致癌物的作用、癌 基 因 的 激 活 和 抑 癌 基 因 的 失 活 、肝 细 胞 的 凋 亡 和 增 殖 调 节 失 控等多因素多环节。 1 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
细胞凋亡(Apotopsis) 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 是在细 胞 内
①山 东 大 学 在 职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和细胞外因子的严格控制下, 经过多种途径的信号传递, 导 致体细胞产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物化学方面的改变而引起的 细胞死亡, 是细胞衰老和死亡过程的主要形式[6]。HCC 的发 生具有多因素和多阶段的特点,其中凋亡机制失活是其重要 的发病机制之一。 3.1 参与肝癌凋亡信号传 导 系 统 肝 细 胞 凋 亡 信 号 传 导 途 径与已发现的介导细胞凋亡的受体家族基本相同, 属于肿瘤 坏死因子(TNF)受体家族。启动凋亡的三种主要受体- 配体依 赖 性 机 制 是 : ①Fas 介 导 的 通 路 : Fas 介 导 的 肝 细 胞 凋 亡 是 CTL 发 挥 溶 细 胞 活 性 的 途 径 之 一 ; ②TGF- β1 受 体 和 Activin (苯 丙 酸 诺 龙)受 体 介 导 的 通 路 : 肝 癌 细 胞 可 过 度 表 达 胰 岛 素 受 体 1, 阻 碍 TGF- β1 介 导 的 细 胞 凋 亡 ; ③TNF- α受 体 介 导 的通路: TNF- α和受体 TNF- R1 结合后通过诱导肝细胞凋亡 参 与 肝 脏 疾 病 的 发 病 过 程 [7]。 3.2 参与调控肝细胞凋亡 的 基 因 细 胞 凋 亡 的 相 关 调 控 基 因包括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和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两大类。 凋亡 促 进 基 因 包 括 野 生 型 p53、ICE、TGFB、Fas、C- myc、Ced- 3、Ced- 4、Bax 等。凋亡抑制基因包括 bcl- 2、Rb、ced- 9、突 变 型 p53 等。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是一个多因素、 多阶段的过程。细胞生长因子与肝癌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6.1 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 肝细 胞生长因子也叫肝细胞扩散生长因子, 由分子量分别为 70kD 和 35kD 的二条肽链以二硫键连接而成, 是目前已知最强 烈 的肝细胞增殖刺激因子,HGF 可由肝外组织 (主要是肺、肾) 产 生,在 肝 脏 则 由 间 质 细 胞 分 泌,肝 实 质 细 胞 不 产 生 HGF,因 此 HGF 可 通 过 内 分 泌 和 旁 分 泌 两 种 方 式 对 肝 增 殖 进 行 调 控。 6.2 表皮生长因子(Epidemal growth factor,EGF) EGF 是一 种能刺激上皮细胞和其它类型细胞生长的多肽,与其细胞膜 上 的 受 体(EGFR)结 合 后,使 胞 体 的 酪 氨 酸 部 分 磷 酸 化 , 进 而 激 活 酪 氨 酸 激 酶(Tyrosine kinase,TPK)的 活 性,使 细 胞 内 某 些 蛋 白质磷酸化, 促进细胞生长, EGF 有明显促进肝细胞的 DNA 合成的作用。 6.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VEGF 是具有强大的刺激血管生成能力的一种生长 因子,它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的方式而发挥作用。VEGF 可增 加微血管的通透性,刺激内皮细胞分裂以及增加组织因子和 一 些 蛋 白 酶 的 产 生 。 肿 瘤 血 管 再 生 是 肿 瘤 浸 润 、扩 散 和 转 移 的基础。 6.4 转 化 生 长 因 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 TGF 是指具有刺激细胞从贴壁依赖性生长转变为贴壁非依赖性 生长的一类具有转化作用的生长因子。研究较为清楚的有 TGF- α和 TGF- β。它们的含量发 生 异 常 增 多 时 就 有 可 能 发 生肝癌。TGF- α可与 EGF 竟争结合到共同的细胞表面受体 EGFR 上, 可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对许多正常细胞具有转化作 用[17]。Enonoto 等[18]用出生后 1~8 周单基因和双基因鼠的肝脏 进行形 态 学 研 究 , 在 表 达 猿 病 毒 40T 抗 原 和 TGF- α的 双 基 因 鼠,可 观 察 到 癌 细 胞 讯 速 生 长,而 在 不 含 TGF- α的 小 鼠 不 表现出增生性损害。Factor 等[19]在研究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表 达 TGF- β基 因 的 转 基 因 小 鼠 形 成 肝 癌 时 发 现 , TGF- β1 的 过度表达对肝癌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6.5 胰 岛 素 生 长 因 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IGF) 胰 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一种多肽,在肝脏和其它不同组织产生,具 有胰岛素样作用和促进生长的活性。它包括 IGF- 1 和 IGF- 2 两种, 其中 IGF- 2 与肝癌的关系更为密切。 7 总结和展望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病因学的主要因素。近年来, 人们发现了 HBV 基因编码 17kDa 的 多 功 能 蛋 白 , 命 名 为 x 蛋白,也称 HbxAg。将 HBx 基因转入小鼠体内, 可诱发转基因 小鼠肝癌形成[1]。魏志坚 等[2]研 究 了 47 例 肝 癌 患 者 , HBV 感 染 者 43 例 , 感 染 阳 性 率 为 91.5%, 而 其 中 HBsAg 阳 性 者 28 例, 占感染阳性例数的 65.1%, 抗- HBc 阳性 34 例, 占感染 阳 性例数的 79.1%。靳光娴等[3]研究发现, 肝癌患者乙型肝炎标 志 物 阳 性 为 94.82%,HBsAg、抗- HBe 阳 性 组 占 55.17%, 认 为 肝癌的发生与 HBV 感染密切相关。 2 肝细胞增殖与肝癌发生 2.1 肝细胞增殖在肝癌形成 中 的 作 用 肝 癌 发 生 与 肝 细 胞 的增殖调节失控有关, 肝细胞增殖活性的持续升高是导致肝 脏损害并最终发生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Chen 等[4]对肝 癌发生不同时期肝细胞增殖和凋亡进行了研究, 发现在肝癌 形成的各个阶段, 凋亡和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但其增 加程度不同, 细胞的增殖速度高于凋亡速度, 细胞数量净增 加, 增殖和凋亡的平衡打破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在肝硬化 和慢性肝炎等肝脏疾病中, 肝脏损伤后伴有持续的肝细胞增 殖, 细胞增殖导致的 DNA 突变得以保留, 并迅速克隆性扩 张 ,最 后 导 致 肝 癌 的 发 生 [5]。 2.2 肝细胞增殖的组织 学 特 点 大 多 数 肝 癌 早 期 首 先 出 现 细胞分化良好的结节, 此种结节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明 显, 结节直径达到 1.0~1.5cm 之前要持续较长时间,直至结节 内细胞去分化,内部发生具有较高增殖活力的分化较差的组 织,即病理上描述的结节内结节(nodule- in- nodule) 现象。中 度至高度分化不良组织逐步取代早期分化良好的组织, 至直 径 2~3cm 时,最 初 分 化 良 好 的 组 织 被 完 全 替 代 , 呈 现 典 型 肝 细胞肝癌的生物学特点, 因此具有高度增殖活力的肝硬化结 节 具 有 早 期 肝 癌 的 特 点 。由 于 细 胞 增 殖 加 速 导 致 细 胞 密 度 的 改变也是早期肝癌的组织学特点之一。 3 细胞凋亡与肝细胞癌
肿瘤抗原可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 但 HCC 的肿瘤特异性抗原至今仍未发现和分离成功, 目前的 肿瘤抗原都是肿瘤相关抗原。 5.1 甲胎蛋白 (α- fetoprotein,AFP) AFP 是哺乳动物胚胎期 由肝及卵黄囊合成的胚胎性血清蛋白,在成年期,主要来源于 内胚层恶性肿瘤, 如肝癌、胃癌和性腺肿瘤等。10%~35%的 非恶性肝脏疾病, 如肝硬变和肝炎,有 轻 、中 度 的 AFP 升 高 。 AFP 在 HCC 组织中的阳性率 44%~70%[16]。 5.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HBsAg 是乙型肝 炎 病 毒 包膜蛋白中的主要蛋白, 血液 HBsAg 阳性者 比 HBsAg 阴 性
细 胞 内 正 常 p53 丢 失 或 结 构 的 变 化 而 导 致 功 能 的 丧 失 是细胞癌变的重要原因。p53 基因突变时还会产生一定的旁 观者效应,即突变的 p53 蛋白半衰期明显延长,在细胞核甚至 细胞浆中聚集,这种结构和功 能 异 常 的 p53 蛋 白 只 在 肿 瘤 细 胞中表达,因此有可能作为肿瘤抗原,成为机体免疫攻击的靶 分子。在肝癌中 p53 基因的突变比缺失更为常见, HCC 中亦 存 在 p53 的 突 变,且 突 变 谱 较 广 。 何 群 等 [14]应 用 PCR- SSCP 方法分别对血清 HBsAg 阳性及阴性患者 肝 癌 及 癌 旁 组 织 中 的 p53 基因突变进行了检测, 发现在有 HBV 的肝癌组织中 p53 基因突变为 100%。 4.5 米托蒽醌抗性基因( Mitoxantrane- resistant 7, MXR7) MXR7 基 因 是 至 今 发 现 的 在 肝 癌 中 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均 较 好 的生物学标志物,其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目前 有研究显示,MXR7 基因在肝癌发生早期就有表达,可 以 作 为 肝 癌 敏 感 的 早 期 分 子 学 标 志 [15]。 5 肿瘤相关抗原与肝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