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七章,教学_图文.ppt
教育学课件第七章(课程)
学科中心课程论
课程构成 课程目标
人文主义课程论
社会重建主义课 程论
社会本位,培养 学生改造社会现 实的技能 广泛的社会问题 综合课程、活动 课程 社会生活是课程 的中心 按专题形式编排 教材
知识本位,向学 儿童本位,教育要 生传授系统的知 促进儿童发展 识技能 实践与经验,适合 真理与知识,学 学生的生活、要求 科的基本结构 和兴趣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活动课 程
对社会的作用。
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
(五)存在主义课程论
承认学生本人要为他人的存在负责,课程最终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代表人物: Kneler
把教材看作是用来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学生是
其主宰。反对固定的课程。
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
(五)存在主义课程论
理论评价: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指导下的课程 缺乏系统性,且没有有效的衡量指标。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教科书
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分为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执行性教学
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各 计划。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资料,是 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师生双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的基本要素。
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
(一)拉尔夫·泰勒: 现代课程理论家、评价专家、 教育学家
பைடு நூலகம்
2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一)课程教学的三维统一取向
(二)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经验主体 (三)主张教学反思、附带学习和连续性
首先,杜威认为教学需要反思这一理性因素的介入。
其次,杜威认为在具体内容学习的同时,附带学习也是很重要的。
第七章 教学与教学过程-1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 的中心工作,但不是唯一。
问题 :
怎样体现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
时间上,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 内容上,以书本知识为主 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 活动开展上,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主
附加:教学的作用
(1)表现在它对学生知识、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所需 要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起着特殊的作用;
一、教学及其意义 (一)教学的概念
广义的教学往往和教育通用,是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一 切含有传授和学习某种经验成分的活动。包括教育者和受教 育者所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教学活动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 当中,并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室和学校。 狭义的教学专指学校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 同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 师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 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 体力,培养能力,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及良好个性的教育活 动。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是紧
密相连、辩证统一的,不是割裂和条件。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 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三个转化上: (1)认知过程的转化,使学生从不知到知;
学性的学科内容,教育作用必然伴随而生。
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 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 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 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 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 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 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 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 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 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 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 能力才有其价值……
教育学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同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教学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5.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
6.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7.教学的一般任务有:(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8.一般来说,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9.智力是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10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2);(3)。
3.(教学的意义)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2);(3)。
教育学课程ppt课件
完整最新版课件
42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 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 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 水平上的发展。
完整最新版课件
43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完整最新版课件
9
2、校本课程
(1)定义:
——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 课程。具体说,它是某一类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一部 分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 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 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优点:
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校本 课程是一个持续、动态、逐步完善的过程;使用校本 课程能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 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1、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与终结性 (总结性)
形成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是美国 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Scriven)于1967年提 出的。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指为改进 现行课程计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与教学活动 提供反馈信息而从事的评价。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 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 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完整最新版课件
44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 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 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 新的机制。
完整最新版课件
45
(3)缺点: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七章 课程
(四)改革的内容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八个方面:
①在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上,强调大众教育。 ②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生的发展。 ③在课程目标上,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 ④在课程编制上,强调以社会实际为依据。 ⑤在知识内容上,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和学科 间的联系。 ⑥在教学过程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⑦在课程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 校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 ⑧在课程评价体制上,强调走向弹性多元的评价模式。
(三)改革的目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 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 养良好道德; 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 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七章 课程
第三节
课程编制
(一) 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 提出四个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学习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学习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二)对泰勒原理的反思
积极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 (2)将评价引入了课程编制过程。 (3)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二) 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也被称为“经验课程”,是从儿 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通 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 活动课程具有四个特点: (1)主体性;(2)乡土性; (3)综合性;(4)经验性。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一)分科课程:也叫“科目课程”,“是根据 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 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 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二)综合课程:是“综合有关联的几门学科, 成为跨越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第七章 课堂教学(教育学·小学)
第七章课堂教学一、课堂教学概述(一)课堂教学的性质课堂教学是指,以班级授课制为表现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为目的,由相对固定的教师和学生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和相对固定的空间内围绕特定的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
1.课堂的任务性。
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任务性,其直接任务是使学生社会化。
2.课堂的社会性。
课堂教学工作不仅存在于师生关系之中,还涉及多种社会关系。
3.课堂的交往性。
一般来说,每个个体的一生都是在交往中度过的,在课堂中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它是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成某个目的而进行的相互作用。
(二)课堂教学的结构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指,课堂教学构成要素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
课堂的三大要素:学习的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境。
这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教学结构,它包括情境结构和教学结构。
1.课堂的情境结构。
(1)班级规模的控制。
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学习效率越低,学习效果越差;然而班级规模太小,又极不经济。
一般而言,中小学班级以25~40人为宜。
(2)课堂纪律的建立。
课堂纪律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3)学生座位的分配。
座位的分配直接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课堂纪律的维持。
所以学生座位的分配,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防止纪律问题的发生;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2.课堂的教学结构。
(1)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
课堂活动可分为学业活动、非学业活动和非教学活动三类。
通常情况下,学生用于学业活动的时间越多,学业成绩就越好。
(2)课程表的编制。
课程表是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进行的重要条件,其编制应尽量将核心课程安排在学生精力充沛的上午,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交错安排,避免同类刺激长时间地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而导致疲劳和厌烦。
(3)教学过程的规划。
合理规划教学过程,如任务难度适中、时间适宜、及时反馈学生课业结果等,有利于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最新版教育学精品课件第七章 智育
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都必须以一定 的科学知识和智力发展作为基础,智育包括文化科学领域所有 知识、技能,包括人类认识能力的所有因素,因而智育为各育 的实施提供了基础。
(二)智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成才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创造性地 运用知识技能,在某些方面富有专长。对于学生个体发展来说, 他的成才必须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为基础,以发展能力为必 要条件,智育实质上就是一个科学知识、技能和人类智力的再 生产过程,是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转化为学生个体的 知识和才能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会成员的要求越来 越高,在校学生不可能把今后工作和生活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全部掌握,学习需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而智育的任务之一,就 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这对于他们走上社会,独立 地工作和生活,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是一种有效的保证。
(二)形成基本技能
技能是经过练习而形成的,能够顺利完成某一任务的动作方式或 智力活动方式。根据技能的熟练程度可分为初级水平的技能和高级水 平的技能,初级水平的技能是能够完成某一工作,会做某种事情,初 级水平的技能是与大脑皮层暂时神经发生联系的;掌握初级水平的技 能后经过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程度,就是高级水平的技能,高级水平 的技能也叫技巧,是与大脑皮层动力定型发生联系的。技巧的特点是 视觉控制减低到最小程度,多余的动作完全消失,动作速度加快,许 多动作不需要意识的直接控制就能完成。技能按其表现形态不同,可 以分成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智力技能主要是指人们在头脑中, 借助内部言语表示的事物映象,以简约的形式进行智力活动的方式。 操作技能主要是指由一系列外部机体动作构成的行动方式。智力技能 和操作技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任何操作技能都离不开智力技能,有 些操作技能需要相应智力技能的配合才能完成任务,有些操作技能则 可能是智力技能的外在表现。在智育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是密切联系、 相互作用的,学生技能的形成,要以掌握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也需要 一定的练习活动才能形成,而形成技能的过程,不仅巩固和应用了知 识,而且为进一步理解知识和获得新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教学内容
robust [发音]“乐百氏” [词义]强壮的(头脑简单的那种)
4、循序渐进原则
• 含义: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 识发展的顺序进行,“学不躐等”。
• 要求:1、按照教材的系统逻辑性教学 2、分主次难易,突出重点难点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 到
繁,处理好“两个序”(知识的逻辑顺序 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的统一
1、直观性原则
• 含义:通过直观教具、观察和教师形象的语言描 述,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感性认识,使左右脑 协同工作,有助于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 直观教具: 1实物直观 2模象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影视、幻灯、电脑) 3语言直观
直观性原则
• 要求: 1、正确选择和运用直观教具 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语言直观
“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 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 的。” ——乌申斯基
直观性原则的例子
• 右脑加工声音、形象:“团身—球”(前滚 翻)
• 生动形象的语言:“一大二小三跳”“青蛙” • 利用错觉
跳高
2、启发性原则
• 含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 极探索等。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且呈现多样 综合的特点。
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 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为: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5、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从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出发,进行差异教 学,有的放矢,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最大限度 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七章 教学基本理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10
第二,教学是使学生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 教学不仅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 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基 本技能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如语 文和外语的阅读写作技能、数学的运算技能、物理和 化学的实验技能等。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基本技能, 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奠 定初步的基础,也是为他们参加现代生产劳动和政治、 文化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
2020/12/10
11
第三,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学作为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能够使学生的认 识突破时空以及个人直接经验的限制,从而扩大认识范围, 加快认识速度;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 形成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学还可以通过开设体育 卫生等课程来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科学锻炼提供有关的理 论知识和方法指导,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总之,教学对学生影响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在教 学中获得了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
2020/12/10
12
第四,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教学是把社会和个人(特别是新生一代)联系起来的 重要纽带,是社会完成人类知识文化传递和继承的中 间环节或必要桥梁,是社会延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倡“躬行”,即身体力行,初步形成了把 “学”、“思”、“行”看作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这一思想被后来的 儒家思孟学派所发展,在《中庸》中明确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了学生个人的能动 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比较符合认识规律,对我国后世的教学与学生自学 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教育学完整版PPT课件
①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教育者——教师; 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教育设备。
3.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
有相对稳定的师资、教育场所、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 方式方法、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组织形式、相对稳定的文 化模式等。
2021
9
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终身教育(法国,保罗·朗格朗)
和发展的需要;目的是为了社会。
2.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信息传递的延续性不同
将个体经验总结、抽象、提升并化为“类”经验; 将类化的经验再转注给每个社会个体,是个体获得“类”的经验而“类化”
3.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时间延续性不同
动物的教育止于个体的生理成熟;
人类的教育贯穿人生始终,“终身教育”
2021
4
• 教育的三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 括学校教师、设计和编写教育计划、教科 书的人员、教育管理者及教育活动参与者。
•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
类学校的学生。
•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7
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 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
教 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பைடு நூலகம்构——学校中进 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 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021
8
学校教育的特点
1.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
①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各级各类人才; ②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手段及联系的总和。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 具,是教育者和受教202育1 者相互作用的中介。5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PPT课件
意义的活动
(4)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 究和创造为根本
2021/6/4
11
3、新的知识观
(1)知识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2)知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4、新的学习观
(1)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学习 (2)新的学习离不开原有的经验 (3)社会性的互动能促进学生学习 (4)学习离不开真实的情境
2021/6/4
(3)便于教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局限性: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易忽视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能动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
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021/6/4
4
2活动课程
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 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系列活动组成的课 程.
特点:强调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通过学生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3)合理课程设置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1/6/44)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2
二、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 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 其可接受性
4.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基础上的课程理 论的历史传统的影响
2021/6/4
6
4.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列入学校 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又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
隐性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 学进行,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 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和干扰教育目 标的实现。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 “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
《教育学》第二版第七章课程(2024)
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改革政策、科技 进步、家庭背景、学校文化等。
20
学生评价体系建设原则和方法
2024/1/29
建设原则
科学性、公正性、发展性、可操 作性。
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 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21
多元化、综合性评价体系构建
多元化评价
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多个方 面,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
德育与美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 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 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 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 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 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 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024/1/29
28
拓展延伸:未来教育发展趋势预测
2024/1/29
25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概述
指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式
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平台开发等。
2024/1/29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势
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 教学;方便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估。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保持与 传统教学手段的平衡。
2024/1/29
24
创新性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1 2
创新性教学方法定义
指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方法举例
包括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探究式 教学等。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七章
第七章教育过程与方法1教育过程及其阶段性2.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3.教育方法的概念、决定和分类4几种主要的教育方法5.教育方法的组合第一节教育过程一、对教育过程概念的理解(领会)教育过程就是教育活动演进的历程。
从不同的角度看,教育过程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比如,从个体接受教育的历程来看,教育过程是由不同的学段,亦即学前、小学、中学、大学和大学后教育等等所构成的。
在从教育任务完成的角度去看,教育活动表现为一门课程、一个教育单元甚至一节课的教育过程。
本章所说的教育过程也主要是从这一角度进行的分析。
教育过程是一个上位概念,教育过程的具体是德育过程、智育过程、美育过程和体育过程等。
从构成要素的维度分析,教育过程还可以分析为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对立统一。
二、教育过程的阶段与矛盾运动(识记)★★1.几个有一定代表性的教育(教学)过程的阶段理论:(1)赫尔巴特的四阶段说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可以分为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四个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也可以分为相应的四步: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后来赫尔巴特的追随者们将这四步教学模式改造为著名的“五步教学法”,亦即五个教学阶段的理论,即: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应用。
(2)杜威的五阶段说杜威是从对思维的分析人手谈教育过程的。
杜威认为,思维一般包括五个阶段:疑难的情境;疑难的确定;提出解决疑难的假设;推断每个阶段所涵的结果;试验、证实或证伪原来的假设。
依据思维的历程,教育过程可分为这样五个阶段:情境、疑问、假设、推断、验证。
杜威认为,这不仅是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也是改造经验和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
(3)布鲁纳的三阶段说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发现”或探索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般应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教师为学生提供材料,学生提出有关假设;②对获得的概念进行验证;③要求学生对获得概念的策略进行分析总结。
(4)谢夫特的九阶段说美国教育家谢夫特认为对角色的体验和人际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