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 轴对称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
轴对称13.1 轴对称
13.1.1 轴对称
轴对称的定义
相关概念
对称轴1
对称点2
垂直平分线3
性质
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性质
判定
13.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图形
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13.2 画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特点
做轴对称图形方法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轴对称图形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找带你的轴对称点
13.3 等腰三角形
13.3.1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定义4
等腰三角形性质
判定方法
13.3.2 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定义5
推论: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3.3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通过利用轴对称、平移等变化把已知问题转化为容易解决的问题
从而作出最短路径的选择
八年级上册数学总大纲
备注:
1.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5.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轴对称 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轴对称 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1节介绍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变换的一次重要学习,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而且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变换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轴对称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去发现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如何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轴对称相关的实例图片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展示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剪纸、折纸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中存在一种对称现象。
提问:“这种现象叫做什么?”让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轴对称。
2. 呈现(10分钟)展示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PPT呈现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轴对称的性质。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轴对称的图形,标注出对称轴,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轴对称。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解释。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教师对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 章节思维导图集 图片版
你现在的努力要对得起别人对你的好!
Math 实验室-1-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章节思维导图
共5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目录
第11章三角形的思维导图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第12章全等三角形的思维导图
12.1全等三角形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13章轴对称的思维导图
13.1轴对称
13.2画轴对称图形
13.3等腰三角形
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的思维导图
14.1整式的乘法
14.2乘法公式
14.3因式分解
第15章分式的思维导图
15.1分式
15.2分式的运算
15.3
分式方程。
初中数学《轴对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评价要 点
线成轴对称的概念。 能否按要求完成动手操作的内容。、 小组交流与合作是否积极参与。
专题二 做轴对称图形时Fra bibliotek专题学习目标
1、通过试验,归纳出轴对称图形概念,能用概念判断一个图形是否 是轴对称图形,掌握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相 等、对应角相等;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 区别与联系,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 系。2、通过动手试验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理解线段垂直 平分线与对称轴的关系,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元 问 题 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如何画轴对称
设计
图形?
专题一:轴对称
(3 课时)
专 题 划 专题二: 做轴对称图形
(3 课时)
分
专题三:等腰三角形
(5 课时)
专题四:数学活动和小结
(2 课时)
其中,专题一 (或专题一 中的活动 2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轴对称
所需课 共用 3 课时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和应用。3、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4、会作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1、有生活中的实例和几何图形出发认识轴对称图形。2、 由特殊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兴趣。2、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 应用。3、培养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适用年 八年级
级
轴对称
所需时
本章教学约需 13 课时,课内 12 课时,课外 1 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章内容在本质上是几何知识的学习,包含三小节内容:轴对称、作 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另外包括信息技术板块和单元小结。轴对 称的性质是本章的重点,轴对称的应用、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用坐 标表示轴对称都是围绕该性质进行的。另外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也是本章重点它们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依据。要求学生通过本 单元学习了解对称现象背后的数学本质,认识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 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观察能力、归纳类比能力、 合作交流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探 究过程,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 系。
初中数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课内:4课时;课外:1课时。
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主题单元是对初中数学青岛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内容的整合。
轴对称是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的现象都随处可见;同时,轴对称也是探索图形性质、认识和描述图形的有力工具。
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轴对称浅显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学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立足于对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分析,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为研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学习下册中的几何证明奠定了基础。
在本主题单元中,我把有关知识设计成三个专题来进行学习。
专题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从丰富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概念,再通过具体实例对相关概念进行练习,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专题二: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会、发现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学习简单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加深学生对性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专题三:简单的图案设计。
通过设计图案,即能加强学生对数学美的认识能力,又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本主题单元的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概念。
本主题单元的难点: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应用。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概念。
2. 理解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会利用尺规作对称图形。
3. 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学会从对称的角度欣赏和设计简单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索、归纳,总结概念、探索性质,经历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感受轴对称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思维导图及知识点汇总优选版
图及知识点汇总优选版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思维导图及知识点汇总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一、轴对称图形、对称轴1、孩子会直接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图案,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的,哪些不是轴对称的。
2、孩子会判断一些简单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让孩子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提示】①如果一个图形沿着直线对折之后,左右两边能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②有的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
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是轴对称图形。
④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⑥左右对称图形距离对称轴近的另一边也近,距离远的另一边也远。
⑦镜子中的数学:左右对称图形左右正好相反,上下对称图形,上下正好相反。
发现镜子中的人和照镜子的人左右方向正好相反。
练习题:34、二、平移、旋转1、孩子会判断生活中的实例,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孩子会在方格纸上观察简单图形平移前后的变化情况,并能用语言叙述其变化的状况。
3、让孩子根据提供的图形,通过观察与想象,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提示】①平移现象:飞机飞行、升国旗、坐缆车、开汽车。
平移是指整个物体沿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②旋转现象:电风扇叶片转动、拧水龙头、拧紧瓶盖、轮胎转动、溜溜球转动、开门、荡秋千、风车转动。
③旋转是什么,是指一个物体绕着某一个固定部分转动一些角度。
平移方法:注意:点和点对应,边和边对应。
①平移是整体移动。
②要知道平移了几格,只需找到一个顶点,数出这个点平移的格子数,就是整个图形平移的格数。
③平移一个图形,必须找到所有顶点平移后各点的位置,再按顺序连起来。
复杂美丽的图案可以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
练习题:1、2 3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梳理汇总一、知识结构图余角余角补角补角角 两线相交 对顶角同位角三线八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尺规作图二、基本知识提炼整理(一)余角与补角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固所学知 识。
(【探究活动三:轴对称图形”与“两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后得 通 过 学 生
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 出:
的合作交
联系与区别】
联系: ①都有一条直线,都沿直 流,进一步
合作交流:
线折叠重合;②若把轴对称图形沿 明 确 了 两
你能说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 对称轴分成两部分,则这两个图形 者 的 区 别
的实例。
【探究活动一:轴对称图形】
(一)、动手操作、画图、折叠 通 过 动 手
1.学生进行精准的尺规作图、折叠 操作,使学
(一)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过程,发现梯形沿直线 l 折叠后能 生 在 活 动
1.用圆规和支持在纸上做一个等腰梯 够完全重合。
中获得数
形,并把纸上的梯形剪下来,把梯形
学知识,培
沿直线 l 对折,直线 l 两旁的部分能完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 jpeg 文件后,粘贴在 这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对称轴的
含义; 2.认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轴对称性,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
线的性质。 3.理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4.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性质,并会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作
内 1 课时+ 课外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所需课时
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以及镜面对称 的概念。 课内 2 课时
专题一概述 本专题是这一主题的起始专题,进一步学习整个主题的基础。本专题的内容包括轴对
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以及镜面对称的概念。 本专题的重点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以及镜面对称的概念。
思维导图在轴对称教学中的应用
x1y1= yx22, 2
=n.
练习:
课本70第1、2、3题
作业:
课本P71第2、3、4、6题
复习回顾
轴对称图形的有哪些性质?
探索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x,-y);点(x,y)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x,y);点(x,y)关于原
点对称的点的坐标(-x,-y)
例2 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1)、B(-2,1)、C(-2,5)、D(-5,4),分别作出与
四边形ABCD关于x轴和y轴对称的图形.
(1)归纳:与已知点关于y 轴或x轴对称的点的 坐标的规律;
(2)画图
(3)对于这类问题,只要先求出已知图形中的一 些特殊点的对应点的坐标,描出并顺次连接这些 特殊点,就可以得到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探究问题
分别作出△PQR关于直线x=1(记为m)和直线y=- 1(记为n)对称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的对应点的
坐标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吗?
(1)画图,由具体的数据,发现它们的对应点的 坐标1,y1)关于x=1(记为m)轴对
称的点的坐标P2(x2,y2) ,则
x1 x2 m 2
,y1= y2.
若△P1Q1R1中P1(x1,y1)关于y=-1(记为n)轴对称的
点的坐标P2(x2,y2) ,则
初中数学《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9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一、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一单元主题,是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本章在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基础上,研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些内容不仅是对已学过的线段、角、三角形等内容补充和完善,而且是进一步研究全等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后继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章立足于对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分析,由此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性质。
学习本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并且自觉的进行数学的分析,还能通过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二、单元的组成情况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轴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及其性质,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
本章教材共分7节。
第一节首先从丰富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概念。
在第二节、第三接与第四节中,教材设计了丰富的实际操作与探索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另一方面让他们在实际探索中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在第五节中,仍然通过实际的探索活动,使学生认识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并学习简单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的轴对称的图形的画法。
作为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扩展,本章第六节简单介绍了镜面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在欣赏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的同时,思考镜面对称的性质。
第七节是应用轴对称的知识进行简单图案的设计。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
2、难点:轴对称图形以及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镜面对称下图形的变化。
初中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们对图形的认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性质,理解对应点 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探索并了解等腰三角形、线段、角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3、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 形之间的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折叠、剪纸、图形欣赏与设计等数 学活动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轴对称图形,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 化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对应课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它的性质:成轴对称的 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给定对称轴,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3、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 圆的轴对称性; 4、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线 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5、认识和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专题问题设计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什么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3、什么是对称轴?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三角尺、剪刀、硬纸板、ppt 图片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 1:观察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活动 2:小组讨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找出它的对称 轴。 活动 3:动手操作:将一张纸对折,用笔尖扎出图形,打开后观察得 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活动 4:小组讨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生活中的轴对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数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课件
02
CATALOGUE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应用
生活中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总结词
普遍存在、美学价值
详细描述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如建筑物、自然界中的树叶、花 朵等。它们具有美学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
艺术中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总结词
艺术创作、设计元素
详细描述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在艺术创作中经常被使用,如绘画、雕塑和图案设计等。它 们是重要的设计元素,能够创造出和谐、平衡和有节奏感的作品。
04
CATALOGUE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拓展学习
探索更多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01
02
03
04
总结词
了解不同类型的轴对称和轴对 称图形
总结词
掌握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 质和特点
总结词
探索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在日 常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词
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加深对轴对 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学习如何绘制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利用折纸制作轴对称图形
总结词:动手实践
详细描述:折纸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也是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好方法。通过折叠纸张,可以制作出各种具有轴对称性质的 折纸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魅力。
利用剪纸制作轴对称图形
总结词:文化传承
详细描述: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也是学习轴对称图形的一种有趣方式。通过剪纸,学生可 以创造出各种美丽的轴对称图案,同时也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七年级数学《轴对 称和轴对称图形》 课件
目 录
•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 •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应用 •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制作方法 •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拓展学习 • 练习与巩固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 章末复习教案
第十三章 轴对称 章末复习一、思维导图二、典型例题例1 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如图①、图②对折两次后,再如图③挖去一个三角形小孔,则展开后图形是(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即操作能力,实际动手操作(折纸或者将图③按轴对称补全),可得到正确结论.故选C . 【解题过程】按图实际动手操作,可得到正确结论. 【答案】C例2 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AB 的中点,且DE ⊥AB ,△BCE 的周图3长为8cm ,且AC -BC=2cm ,求AB ,BC 的长.【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数学思想】方程思想【思路点拨】由题意知,DE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由其性质知BE =AE ,从而得AC +BC =8,又AC -BC =2,即得到关于AC 、BC 的方程组,则易解出. 【解题过程】∵DE ⊥AB ,D 为AB 中点,∴DE 垂直平分AB ,∴BE =AE , ∵BC +BE +EC =8,∴BC +AE +EC =8,即BC +AC =8,又∵AC -BC =2,∴8,2,BC AC AC BC +=⎧⎨-=⎩ 解得5,3.AC BC =⎧⎨=⎩∵AB =AC , ∴AB =5(cm ),BC =3(cm ). 【答案】AB =5(cm ),BC =3(cm ).例3 已知,点O 到△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B =OC . ⑴如图1,若点O 在BC 上,过点O 分别作OE ⊥AB ,OF ⊥AC ,E 、F 分别是垂足,求证:AB =AC ;⑵如图2,若点O 在△ABC 的内部,求证:AB =AC ; ⑶若点O 在△ABC 的外部,AB =AC 成立吗?请画图表示.图2图1【知识点】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思路点拨】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或者两个角相等,都可联想到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等腰三角形.⑴因为AB 、AC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所以考虑证明等腰三角形,从而去找角等,即∠B =∠C ,通过HL 得到三角形全等解决;⑵可类比⑴问求证;⑶由题意知OE =OF ,OB =OC ,所以作图时应使∠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与边BC 的垂直平分线重合;还要分别考虑点O 在△ABC 的内部和外部.【解题过程】⑴如图1,∵OE⊥AB,OF⊥AC,E、F分别是垂足,∴∠OEB= ∠OFC=90°,又由题意知OE=OF,OB=OC,∴Rt△OEB≌Rt△OFC(HL),∴∠B=∠C,∴AB=AC⑵如图3,过点O分别作OE⊥AB,OF⊥AC,E、F分别是垂足,由题意知OE=OF,OB=OC,∴Rt△OEB≌Rt△OFC(HL),∴∠OBE=∠OCF,又由OB=OC 知∠OBC=∠OCB,∴∠ABC=∠ACB,∴AB=AC⑶不一定成立. (注:由题意OE=OF,OB=OC,只有当∠A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与边BC的垂直平分线重合时:如图①②,有AB=AC成立;否则,AB≠AC,如图③④⑤⑥)图②图①图⑥图⑤图④三、章末检测题《轴对称》章末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下列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平行四边形B.正方形C..三角形D.梯形【知识点】轴对称图形定义【思路点拨】所学的平面几何图形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梯形、圆等.【解题过程】选项A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选项B正方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是四条对称轴;选项C三角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选项D梯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答案】B2.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和(2,3),则下面四个结论:①A、B关于x轴对称;②A、B关于y轴对称;③A、B关于原点对称;④A、B之间的距离为4,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知识点】用坐标表示轴对称【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路点拨】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的对称规律或直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点观察即可.【解题过程】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的对称规律可得,点A关于x轴对称坐标的是(-2,-3); 点A关于y轴对称的坐标是(2,3); 点A关于原点对称的坐标是(2,-3);因为A、B有相同的纵坐标,所以AB∥x轴,A、B之间的距离为|x A-x B|=4.【答案】B3.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则它的底角为()A.40°B.50°C.60°D.70°【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思路点拨】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中,顶角+2倍底角=180°,所以只要知道顶角或者底角一个值,可以求出其余两个值.【解题过程】∵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它的底角=(180°-顶角)÷2=(180°-40°)÷2=70°【答案】D4.如图,AB∥CD,点E在BC上,且CD=CE,∠D=74°,则∠B的度数为( )A.68°B.32°C.22°D.16°【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思路点拨】在等腰三角形中“知一角可求其余两角”,可求出∠C得度数;再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B=∠C.【解题过程】∵CD=CE,∴∠D=∠CED=74°,∴∠C=180°-74°×2=180°-148°=32°,又∵AB∥CD,∴∠B=∠C=32°【答案】B5.等腰三角形ABC在直角坐标系中,底边的两端点坐标是(-2,0),(6,0),则其顶角顶点的坐标,能确定的是()A.横坐标B. 横坐标及纵坐标C.纵坐标D. 横坐标或纵坐标【知识点】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路点拨】因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底边的垂直平分线,所以其顶角顶点在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上,此垂直平分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都是2. 所以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顶点的横坐标为x=2,纵坐标取y≠0的任意值.【解题过程】由题意得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顶点的横坐标为坐标取y≠0的任意值.【答案】A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 30°B. 150°C. 30°或150°D.60°【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路点拨】由“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可想到此等腰三角形为锐角等腰三角形或者为钝角等腰三角形,画出图形即可求解.【解题过程】①当等腰三角形为锐角等腰三角形,如图1,由题可知在Rt△ADC 中,∠ADC=90°,∠ACD=60°,∴Rt△ADC中∠A=30°.②当等腰三角形为钝角等腰三角形,如图2,由题可知在Rt△AEC中,∠AEC=90°,∠ACE=60°,∴Rt△AEC中∠EAC=30°,∴∠BAC=180°-30°=150°.【答案】C7.等腰三角形底边长6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它的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2cm ,则腰长为( )A.4cmB. 8cmC. 4cm 或8cmD. 以上都不对【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中线的性质 【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方程思想【思路点拨】要考虑“腰比底长” 和“腰比底短”两种情况;由题意结合图形它的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2cm ”实质为“腰-底=2”或者“底-腰=2”. 【解题过程】设腰长为xcm ,根据题意得:x -6=2或6-x =2,解得:x =8或x =4,∴腰长为:4cm 或8cm . 【答案】C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B.全等三角形是关于某直线对称的C.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则这两个图形一定分别位于这条直线的两侧D.若点A 、B 关于直线MN 对称,则线段AB 垂直平分MN 【知识点】轴对称的知识【思路点拨】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以判断【解题过程】因为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既要满足特殊的位置关系还要满足大小关系,所以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故A 对B 错;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它们可以与对称轴有交点,所以这两个图形不一定分别位于这条直线的两侧,C 错;D 应为若点A 、B 关于直线MN 对称,则MN 垂直平分线段AB .【答案】A9.如图,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垂足为D.若ED=4,则CE的长为()A.10B.8C.5D.2.5【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思路点拨】由垂直平分线易证△EBC为等腰三角形,再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题过程】由题意知,DE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由其性质知EB=EC,∴∠ECD=∠B=30°,∴在【答案】B10.如图是一个风筝的图案,它是以直线AF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 △ABD≌△ACDB. AF垂直平分EGC. 直线BG,CE的交点在AF上D. △DEG是等边三角形【知识点】轴对称的知识【思路点拨】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以判断【解题过程】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选项A、B、C正确,△DEG是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答案】D11.如图所示,△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的度数为()A.60°B.40°C.80°D.100°【知识点】轴对称的知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思路点拨】利用轴对称的知识将两个已知的角度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解题过程】∵△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ABC≌△A′B′C′,∴∠A′=∠A=60°,∠C′=∠C=40°,∠B′=180°-∠A′-∠C′=80°,∴∠B=∠B′=80°【答案】C12.已知∠AOB=30°,点P在∠AOB的内部,点P1和点P关于OA对称,点P2和点P关于OB对称,则P1、O、P2三点构成的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知识点】轴对称的知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思路点拨】如图,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求得∠P1OP2=2∠AOB=60°,OP1 = OP =O P2,所以△P1OP2为等边三角形.【解题过程】如图,∵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分别为P1、P2,连接P1P2交OA于点M,交OB于点N,∠AOB=∠2+∠3. 又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1=∠2,∠3=∠4,OP1 = OP =O P2,∴∠P1OP2=∠1+∠2+∠3+∠4=2∠AOB=2×30°=60°. ∴△P1OP2为等边三角形2【答案】D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已知点P(3,-1)关于y轴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a+b,1-b),则a b的值为.【知识点】用坐标表示轴对称【数学思想】方程思想【思路点拨】关于y 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解题过程】由题意得 ∴∴a b =(-5)2=25.【答案】2514.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点M ,N 分别在AB ,BC 上,将△BMN 沿MN 翻折,得△FMN ,若MF ∥AD ,FN ∥DC ,则∠B = .【知识点】轴对称的知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或四边形内角和360°) 【思路点拨】 将已知角度和未知角度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或一个四边形中). 【解题过程】∵MF ∥AD ,∴∠BMF =∠A =100°,∵FN ∥DC ,∴∠BNF =∠C =70°, 由翻折可得,△BMN ≌△FMN ,∠BMN =21×100°=50°,∠BNM =21×70°=35°, ∴∠B =180°-50°-35°=95°(在四边形BNFM 中,∠BMF =100°,∠BNF =70°, ∠F =∠B )【答案】∠B =95°15.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交AB 于M ,交AC 于N ,如果MB +CN =6,那么线段MN 的长为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思路点拨】∠ABC 和∠ACB 的由角平分线和MN ∥BC 可得出∠EBC=∠MEB ,∠NEC=∠ECB ,即△BME 和△CNE 为等腰三角形,MN=ME+EN=BM+CN . 【解题过程】∵∠ABC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 ,∴∠MBE=∠EBC ,∠ECN=∠ECB . ∵MN ∥BC ,∴∠EBC=∠MEB ,∠NEC=∠ECB ,∴BM=ME ,EN=CN. 又∵MN=ME+EN ,∴MN=BM+CN .∵BM+CN=6 ∴MN=6,【答案】616.如图,在Rt△ABC中,D、E为斜边AB上的两个点,且BD=BC,AE=AC,则∠DCE=.【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数学思想】方程思想【思路点拨】△CDE中∠CDE+∠CED+∠DCE=180°,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将其转化为∠ACB+2∠DCE=180°是本题解决的关键.【解题过程】∵BD=BC,∴∠BDC=∠BCD,∵AC=AE,∴∠ACE=∠AEC.又∵∠CDE+∠CED=∠BCD+∠ACE=∠ACB+∠DCE. ∴在△CDE中,∠CDE+ ∠CED+∠DCE=90°+2∠DCE=180°,∴∠DCE=45°.【答案】45°17.如图,在△ABC中,AB=AC,DE是AB的中垂线,△BCE的周长为13,BC=6,则AB的长为.【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数学思想】方程思想【思路点拨】由题意知,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由其性质知AE = BE,从而得AC+BC=13,又BC=6,即得到关于AC的方程,则易解出.【解题过程】∵DE⊥AB,D为AB中点,∴DE垂直平分AB,∴BE=AE,∵BC+BE+EC=13,∴BC+AE+EC=13,即BC+AC=13. 又∵BC=6,∴6+AC=13,∴AC=7【答案】718.如图,A(2,-1)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O为原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以点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动点P 共有个.x【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知识【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路点拨】“以点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应考虑分为三类:①当∠O为顶角,OP=OA;②当∠A为顶角,AO=AP;③当∠P为顶角,PO=P A. 【解题过程】如图①当∠O为顶角,OA=OP时: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圆,交x轴于点P1,P2;②当∠A为顶角,AO=AP时:以A为圆心,AO长为半径作圆,交x轴于点P3;③当∠P为顶角,PO=P A时:作线段OA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P4.x【答案】4三、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9. 如图,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至少画出两种).【知识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思路点拨】题目要求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所以关键是观察此图中已有的“轴对称部分”就要着重画图中余下那一个(或那两个)小正方形的轴对称图形.【解题过程】有多种画法,答案不唯一,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有多种画法,题目要求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答案】参考图如下图:20.已知:如图,△ABC中,AB=AC,AD⊥BC,垂足为D,E、F分别是AB、AC的延长线上的点,且BE=CF.求证:DE=DF.【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的三角形的判定【思路点拨】因为DE、DF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要证明“DE=DF”只需证明△ADE≌△ADF即可.【解题过程】∵AB=AC,AD⊥BC,∴∠DAE=∠DAF. 又∵BE=CF,∴AB+BE=AC+CF,∴AE=AF. ∵在△ADE和△ADF中,AE= AF,∠EAD=∠F AD,AD=AD,∴△ADE≌△ADF(SAS) ,∴DE=DF.四、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1.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思路点拨】作底边上的高,是等腰三角形的常用辅助线.【解题过程】方法一:过点A作AF⊥BC,垂足为F∵ AB =AC ,AD =AE ,∴ DF =EF ,BF =CF ∴ BF -DF =CF -EF 即 BD =CE方法二:不添加辅助线,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得到角等,再证明△ABD ≌△ACE (略).22.如图,在△ABC 中,AB =AC ,E 在AC 上,D 在BA 延长线上,且AD =AE ,连接DE . 求证:DE ⊥BC.【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思路点拨】需求证“DE ⊥BC ”,但DE 与BC 不相交,所以易想到 延长DE 交BC 于F ,从而转化为求∠DFB =90°或∠DFC =90°.【解题过程】延长DE 交BC 于F ,∵AD =AE ,∴∠D =∠AED ,∴∠BAC =∠D +∠AED =2∠D . ∵AB =AC , ∴∠B =∠C ,∵∠B +∠C +∠BAC =180°, ∴2(∠B +∠D )=180°. ∴∠B +∠D =90°,∴∠DFB=90°, ∴DE ⊥BC .23.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P 为BC 上一点,△APQ 为等边三角形.(1)求证:AB ∥CQ ;(2)是否存在点P ,使得AQ ⊥CQ ?若存在,指出点P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思路点拨】(1)△ACQ可以看做由△ABP绕点A旋转得到,从而易得到三角形全,继而得到角的相等,再证得线平行;(2) 特殊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常常从特殊点、特殊位置去探索.【解题过程】(1)∵△ABC、△APQ均为等边三角形,∴AB=AC,AP=AQ,∠BAC=∠P AQ=60°,∴∠BAP=∠CAQ,∴△ABP≌△ACQ(SAS),∴∠B=∠ACQ =60°,∴∠ACQ=∠BAC,∴AB∥CQ.(2)存在,当点P为BC的中点时,AQ⊥CQ. 理由如下:∵点P为BC的中点,∴∠CAP=30°.又△APQ为等边三角形,∴∠CAQ=30°. 由(1)知∠ACQ=60°,∴∠AQC=90°,即AQ⊥CQ24.如图,在△ABC中,AB=AC,D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ADB=60°,E是AD上的一点,且DE=DB.求证:AE=BE+BC【知识点】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思路点拨】证明“线段和差”的几何命题,常常采用“截长补短”的方法【解题过程】法一:如图1,延长DC到F,使CF=BD,连接AF.∵AB=AC,∴∠ABC=∠ACB,∴∠ABD=∠ACF,∵BD=CF,∴△ABD≌△ACF,∴∠F=∠D=60°,AD=AF,∴△ADF是等边三角形,∴AD=DF,∵DE=DB,∴△DBE是等边三角形,∴DE=DB=BE,∴AE=BF,∵BF=BC+CF=BC+BE,∴AE=BE+BC.法二:如图2,延长EB 到P ,使BP =BC ,连接AP 、CP .∵∠ADB =60°,DE =DB ,∴△DBE 为等边三角形,∴∠PBC =∠EBD =60°,又BP =BC ,∴△BPC 为等边三角形,∴PB =PC ,又AB =AC ,AP =AP ,∴△ABP ≌△ACP ,∴∠BP A =∠CP A =21∠BPC =30°,∴∠EAP =∠DEB -∠BP A =60°-30°=30°, ∴∠BP A =∠EAP , ∴AE =PE =BE +BP =BE +BC .法三:如图3,作AH ⊥BC 于H ,则易得∠DAH =30°,则有AD =2DH ,AE +DE =2DB +2BH ,易知△DBE 是等边三角形,故DB =DE =BE ,而AB =AC ,故2BH =BC ,∴AE =DB +BC =BE +BC.图3图2图1五、解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5.如图所示,∠ABC =90°,AB =BC ,AE 平分∠BAC 交BC 于E ,CD ⊥AE 交AE 的延长线于D . 求证:CD =21AE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思路点拨】由“AE 平分∠BAC 交BC 于E ,CD ⊥AE ”易联想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故延长AB 交CD 的延长线于F ,即可证明.【解题过程】方法一:如图,延长AB 交CD 的延长线于F .∵∠ABC =90°,∴∠ABE =∠CBF =90°,又∵CD ⊥AE ,∴∠BCF +∠F =90°,∠BAE +∠F =90°, ∴∠BCF =∠BAE ,又∵AB =BC ,∴△ABE ≌△CBF ,∴AE =CF ,又∵AE 平分∠BAC ,∴∠CAD =∠F AD ,又∵AD ⊥CF ,∴∠ACD+∠CAD =∠AFD +∠F AD =90°,∴∠ACD =∠AFD ,∴AC =AF ,∴CD =DF ,∴CD =21CF ,∴CD =21AE . 方法二:同方法一,先证明△ABE ≌△CBF ,得AE =CF . 又∵AE 平分∠BAC ,∴∠CAD =∠F AD ,又∵AD =AD ,∠ADC =∠ADF =90°,∴△ADC ≌△ADF ,∴CD =DF ,∴CD =21CF ,∴CD =21AE .26.如图,点O 是等边△ABC 内一点,∠AOB =110°,∠BOC =α . 将△BO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 ,连接OD .⑴求证:△COD 是等边三角形;⑵当α=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⑶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 是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方程思想【思路点拨】 ⑴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⑵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类型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⑶△AOD 是等腰三角形应分类考虑:①AO =AD ;②OA =OD ;③OD =AD .【解题过程】⑴证明:∵△BO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 ∴CO=CD ,∠OCD =60°, ∴△COD 是等边三角形⑵解:当α=150°,即∠BOC=150°时,△AOD是直角三角形. 理由如下:∵由题意得△BOC≌△ADC,∴∠ADC=∠BOC=150°又∵△COD是等边三角形,∴∠ODC=60°∴∠ADO=90°,即△AOD是直角三角形(3)解:∵∠AOB=110°,∠BOC=α,∴∠AOC=360°-110°-α=250°-α又∵△COD是等边三角形,∴∠ COD=∠ODC =60°,∴∠AOD=250°-α-60° =190°-α,∠ADO=α-60°①要使AO=AD,需∠AOD=∠ADO.∵∠AOD=190°-α,∠ADO=α-60°,∴190°-α=α-60°,∴α=125°②要使OA=OD,需∠OAD=∠ADO.∵∠OAD=180°-(∠AOD+∠ADO)=50°,∴α-60°=50°,∴α=110°.③要使OD=AD,需∠OAD=∠AOD,∴190°-α=50°,∴α=140°.综上所述:当α的度数为125°或110°或140°时,△AOD是等腰三角形.。
轴对称思维导图
精品文档
.
初二(6)班王逸飞
如何体现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如何应用轴对称性解决最短路径问题?
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的方法:
1.利用角平分线+平行线。
构造等腰三角形
2.利用角平分线+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3.利用中垂线。
构造等腰三角形
4.利用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5.转化倍角。
构造等腰三角形
构造轴对称解题:
如果已知的图形中有轴对称或者根据题设和具
体图形通过全等、角分线、中垂线等条件做出
轴对称图形,可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轴对称
等腰三角形
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
作轴对称图形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等边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9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一、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一单元主题,是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本章在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基础上,研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些内容不仅是对已学过的线段、角、三角形等内容补充和完善,而且是进一步研究全等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后继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章立足于对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分析,由此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性质。
学习本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并且自觉的进行数学的分析,还能通过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二、单元的组成情况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轴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及其性质,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
本章教材共分7节。
第一节首先从丰富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概念。
在第二节、第三接与第四节中,教材设计了丰富的实际操作与探索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另一方面让他们在实际探索中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在第五节中,仍然通过实际的探索活动,使学生认识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并学习简单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的轴对称的图形的画法。
作为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扩展,本章第六节简单介绍了镜面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在欣赏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的同时,思考镜面对称的性质。
第七节是应用轴对称的知识进行简单图案的设计。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
2、难点:轴对称图形以及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镜面对称下图形的变化。
四、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为了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教科书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认识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
本章内容的呈现采用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用与扩展”的板块模式,安排了大量由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
因为在学习“图形与证明”之前,观察、实验、折叠、画图等活动是学生认识图形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主要手段,而且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探索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于发展过程。
本章每一节都为学生设计了动手操作的内容,从而为他们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亲自发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能力。
在本主题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把《第1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设计成六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
专题一: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专题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专题三:角的平分线专题四:等腰三角形专题五: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专题六:镜面对称和简单的图案设计这六个专题都源于课本,立足于新课程标准,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而又不拘泥于教材,适当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脚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
2.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连接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3.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折叠、剪纸等数学活动过程,从而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概念,进一步高中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轴对称性,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
5.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镜面对称现象,感受对称的美学价值,体验几何图形与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联系,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6.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学会从对称的角度欣赏和设计简单的图案。
二、过程与方法:⑴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是这个图形本身的属性,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关系。
⑵为了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要组织好学生的实验与探索活动,使他们亲自发现这些性质。
⑶镜面对称下图形的变化,主要指的图形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应当通过实验与探索的方式你,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和交流。
三、课时安排专题一: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1课时专题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课时专题三:角的平分线1课时专题四:等腰三角形2课时专题五: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 2课时专题六:镜面对称和简单的图案设计 2课时共计9课时四、教学措施1、注意选取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作为教学素材2、注重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的学习要求4、加强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五、预期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通过探索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体验数学的美;3、通过参与“问题-猜测-尝试-归纳”活动,感受数学的理性精神。
对应课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概念;3、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镜面对称现象,感受对称的美学价值;4、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折叠、剪纸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数学图形的对称美,通过实验与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和交流,明确数学理性的逻辑思维习惯。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一、基本问题: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有哪些?二、单元问题:1、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是怎样的?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性质的应用?3、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5、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有哪些性质?三、内容问题: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各自的名称2.轴对称的定义及各自的名称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4.会判断哪些图形成轴对称,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各自的对称轴与对称点?专题划分专题一: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1课时)专题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课时)专题三:角的平分线(1课时)专题四:等腰三角形 (2课时)专题五: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 2课时)专题六:镜面对称和简单的图案设计 ( 2课时)专题一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所需课1课时时专题学习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从而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通过对折的方法认识轴对称图形,能指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对称点。
3、能说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问基本问题:会判断哪些图形成轴对称,哪些图形是轴对称题设计图形。
单元问题: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是怎样的?内容问题: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各自的名称2.轴对称的定义及各自的名称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4.会判断哪些图形成轴对称,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各自的对称轴与对称点?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电脑、超级画板软件、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常规资源:问题实例、课本、笔、直尺学习活动设计学习目标: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2、通过轴对折的方法认识轴对称图形,能指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对称点。
3、能说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2、学生独立探究: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ABC,使AB=AC,作BC上的高AD,沿直线AD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吗?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
对称点。
3、分组交流,请每一组的组长发言总结:下列三幅图中都有两个图形,你能看出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吗?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这条直线叫做。
对称点区别:联系:。
6、学生总结,教师点拨。
7、学以致用1、如图,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所得图形大致是()2、写出10个“轴对称”的汉字,如“十”评价要点1、能否积极主动合作交流;2、能否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语言表述是否正确流畅,思路是否清晰。
专题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所需课时2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2、会用尺规作图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能规范的已知、求作和作法.3、使学生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定理的应用.专题问基本问题: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及其应用?题设计单元问题: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性质的应用?内容问题: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及其应用?2 .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性质的应用?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电脑、超级画板软件、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常规资源:问题实例、课本、笔、直尺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探究活动:教学过程设计本着动手操作——大胆猜测——积极探究——小心求证——归纳总结的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激发探究欲望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纸拿出来,按照如图样子进行折叠,并比较折痕AC与BC,AD与BD关系。
(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及探究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二)大胆猜测,小心求证1、让学生大胆猜测观察的结果是什么。
但是,我们仅仅凭观察就能说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吗?2、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交流讨论,如何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猜测是正确结论的导火索,不大胆猜测也就永远没有发现。
让学生自主合作去尝试证明,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让学生感受发现的快乐,感受尝试后收获的快乐)3、选取两组代表,把他们证明过程写在黑板上,教师巡视学生书写过程,有针对性地引导讲解,规范学生证明过程。
(黑板上的板书过程是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对学生板书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上进)4、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师再引导规范。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在这环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猜测发现,培养了学生直观猜测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不会的同学问出来,让会的同学讲出来,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5、你能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叙述吗,其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6、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是什么?能判断它是真命题吗?7、小组交流:如何证明逆命题?教师要适时强调类比原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再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