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十哲之子夏

合集下载

子夏简介

子夏简介

子夏简介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王士平子夏(前507--?),春秋末晋国温人(另有魏人、卫人二说。

近人钱穆考定,温为魏所灭,卫为魏之误,故生二说)。

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孔门十哲”之一。

子夏性格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即通晓古代文献,与子游并称为“游夏”。

孔子生前已注意到其才干,曾称赞子夏“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孔子去世后,他在魏国西河讲学,主张统治者要学习《春秋》,吸取历史教训,以防臣下篡权。

并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要求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

相传《诗经》和《春秋》都是由他传授下来的。

子夏小孔子44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才思敏捷,被孔子称为“文学”科的高材生。

子夏出身贫寒,《荀子•大略》篇说:“子夏家贫,衣若悬(玄)鹑。

”子夏学成后有从政经历,中年曾经出仕担任过鲁国莒父城宰。

他做莒父总管时,曾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孔子死后,子夏去鲁至魏,被魏文侯廷请为师。

晚年子夏讲学于魏国西河(今山西河津),从学者三百多人。

战国时一批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如李悝、吴起及商鞅,均出自他的门下,门风之盛使当时许多人误以为他就是孔子。

西河学派既传授儒家经典,也是法家政术思想的先驱,韩非称“儒分为八”,但不及子夏,即将之视为法家。

子夏是一个有操守讲气节的人,有人劝他当官,他回答:“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

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

”在求学于孔子的时候,子夏请问孝道,孔子说:“最难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

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子夏说:“一个人能看中贤德而轻视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

这样的人虽然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什么,我一定说他很有知识和教养了。

”还有一次,司马牛忧愁的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卜商

卜商

卜商卜(bǔ)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

汉族,中国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

现在,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

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

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

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

后来孔子丧,孔门乱,子夏到魏国西河教学。

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为师。

宋人疑之,《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所授。

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并不象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

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

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己复礼”(复兴周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

因此,子夏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目录 1 人物生平2 贡献▪子夏易传▪全面继承孔子3 家族世系▪长支▪次支▪翰林院五经博士▪卜子奉祀官4 著作5 史籍记载6 后人评论7 学术争议8 子夏墓简介:家贫,先刻苦求学,后被孔子保荐,当了小官,孔子死后拥护有子,离开孔门,另起炉灶,失败,丧子,失明,回归赤贫,曾子聘用,写了半部论语。

人物生平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晋国温人(今河南温县)(另有魏人、卫人二说,近人钱穆考定,温为魏所灭,卫为魏之误,故生二说),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

子夏为学时,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如其问《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一句,孔子答以“绘事后素”,他立即得出“礼后乎”(即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的结论,孔子赞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但孔子认为子夏在遵循仁和礼的方面有所“不及”,曾告诫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门十哲简介

孔门十哲简介

孔门十哲简介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子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颜回颜回,鲁国人,颜氏,名回,字子渊。

七十二贤之首,十哲之首,儒家五圣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复圣。

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闵损闵损,鲁国人,闵氏,名损,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

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高尚。

闵子骞为人极孝。

他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

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虐待闵子骞,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

冬天,继母用棉絮给自己的孩子做棉衣,而给他的棉衣填的是芦花。

一日闵子骞驾马车送父亲外出,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沟内。

他被父亲喝斥鞭打,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

父亲醒悟,想休掉妻子。

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

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

”后人根据这一段故事,改编出戏剧《鞭打芦花》,并作为《二十四孝》中单衣顺母的主角。

闵子骞为寡言稳重,一旦开口语出中肯。

孔子评价:“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历代帝王因闵子骞的德行高尚,对其屡有追封: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追封费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又称费公。

今山东省济南市百花公园内有闵子骞衣冠冢,附近有闵子骞路。

另外,在沂水县亦有闵公山,相传是闵子骞当年登高避祸的所在。

3、冉耕冉耕,冉氏,字伯牛。

中国春秋时代末(前544年~前439年)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之一,患病早逝,孔子十分难过。

伯牛与颜渊、闵子骞、仲弓同属孔门十哲的德行科哲人。

孔门十哲

孔门十哲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资料图图源网络)1、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

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大智若愚,“闻一能知十”,在众多弟子中最能理解孔子,一生追随,不离左右,视师若父。

他评价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白尽,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极恸,痛如丧子,悲呼:“天丧我矣!天丧我矣!”颜回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资料图图源网络)2、闵损(前536~前487),字子骞,鲁国人,小孔子十五岁。

以德行著名,深得孔子赞赏。

幼时遭后母虐待,其父怒而欲将后妻赶走,闵损反为后母求情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他因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后母若被赶走了,两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

时人咸称其孝,后世二十四孝故事中亦彰其孝行。

闵损守身自爱,“不仕大夫,不贪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季代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替他婉言推辞,并说,如果你们再来强邀,我就离开鲁国到汶上去。

3、冉耕(前544~?),字伯牛,鲁国人,小孔子七岁。

以德行著名,与颜回、闵损并称,为人端正,善于待人接物。

因恶疾早逝,患病之时,孔子前去探望,自牖执其手而叹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悲痛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冉耕与颜回、闵损并称为人端正善于待人接物(资料图图源网络)4、冉雍(前522~前466),字仲弓,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

与冉耕同宗,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

子夏的故事有哪些

子夏的故事有哪些

子夏的故事有哪些子夏是“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子夏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子夏因为自己儿子死了,如今要白发人送黑发人,把自己眼睛哭瞎了。

曾子听说了就去看望他,一到子夏家,曾子就大哭起来。

说我听说朋友的眼睛瞎了,我来为他哭泣,子夏被曾子这样一说又伤心起来自己也开始哭了,所我明明没有罪过,为什么上天要这样对我。

曾子说,你错了子夏,你不仅有错误,还犯了不少错。

首先,当初我和你一起侍奉老师,老师很欣赏我们,并希望我们能一直陪伴老师,和老师一起探讨探讨学术,学习学习经典,就算不做什么大官,但最起码我们去努力过了,我们把仁的思想带给统治者,我们想要他们采纳我们的建议。

但是你告老还乡,回到西河,让西河的人们把你比作老师,这是你的第一条过错。

你父母去世的事情,老百姓都不知道,既然他们那么尊重你,又怎么会舍弃你呢,你独自承担失去父母的痛苦,这时候是需要百姓安慰你的时候啊,你平日里教他们仁的思想,提升他们的思想品德,很多人都对你表示感谢,你有困难大家都会乐意帮助你的你没有把百姓的仁德放在心上,这是你第二条罪过。

你儿子死了,你哭瞎了自己的双眼,这是你第三条罪过,你秉承着的仁政思想呢,你还要实现的远大抱负呢,你都忘哦了吗,你和我说你没罪,我看这还不够吗。

子夏扔掉自己的手杖,对曾子说,谢谢你提醒,我错了,我离开你们一个人太久了,现在我要回来。

子夏问孝的故事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有一天他去问孔子,老师啊,你说什么是孝顺嫩,孔子就说啊,和父母相处的时候能保持和颜悦色的状态是最难的了,我们都说父母有事情我们替他们做,在吃饭的时候让长辈先吃,难道孝顺就只是这样吗?孔子的回答就非常值得推敲了,他采取发问的方式两个反问句说明了当下很多人对孝都存在误会,很多人认为的帮父母劳动,有好吃的先给父母吃这样就是孝顺了。

其实不然,有好吃好喝的这种事情连一般的家畜都能做到,而我们人,仅仅做到动物那样就足够了吗?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动物,我们有着高级的思维,所以我们不能和动物相提并论,我们要做到的应该是更多的对父母精神方面的满足。

孔门十哲分别是哪十个人?孔门十哲全人物介绍

孔门十哲分别是哪十个人?孔门十哲全人物介绍

孔门十哲分别是哪十个人?孔门十哲全人物介绍本文导读:十、颜回颜回(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渊,又称颜子、颜渊。

唐代为避李渊名讳,曾改其字为子泉。

春秋鲁国人。

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

孔门十哲中德行科之一。

被视作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居孔门第一位。

九、闵子骞闵损(前536年-前487年),字子骞,东周春秋末期鲁国人。

孔子弟子中,孔门十哲之一,以德行修养而著称,在这方面和颜渊齐名。

八、冉伯牛冉耕(前544年-?),冉氏,字伯牛。

中国春秋时代末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曾任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很器重他。

伯牛患病早逝,孔子十分难过。

七、仲弓冉雍(前522年-?),字仲弓,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生于鲁昭公二十年。

孔子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少孔子二十九岁。

唐赠薛侯,宋封下邳公,改封薛公。

仲弓是冉伯牛的“宗族”,生于不肖之父。

为人敦厚、气度宽宏,在孔门以德行著称,早年拜师于孔子,孔子称赞他可以做南面王,《论语》记其名与字11次,并尊冉雍为孔子德行特优四大弟子之一。

仲弓曾问政于孔子,孔子教仲弓存心敬恕重修身,办事从大体着想,多举贤才。

随孔子周游列国后,回鲁后的第三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四十一岁的仲弓当上了鲁国季孙氏的家宰(总管)。

六、宰我宰予(前522年~前458年),宰姓,名予,字子我,又名予我、宰我,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弟子,为孔门十哲之一,擅长言辞。

五、子贡端木赐(前520年-前446年),复姓端木,春秋末年卫国人,字子贡(古同子赣)。

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

万仞宫墙典故,出自子贡称赞孔夫子之学问高深。

四、冉有冉求(前522年-?),名求,字子有,亦称冉有,东周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弟子,少孔子二十九岁。

冉有多才多艺、性格谦逊、长于政事。

曾做过鲁国季氏的家臣,后随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晚年归隐鲁国,冉有出力不少。

孔子的弟子--子夏、

孔子的弟子--子夏、

/我的博客地址,孔子的弟子子夏,是孔子弟子中文学科的第二名,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问老师,最终让老师说出过犹不及的。

就有一个子夏,子夏就是那个不及的。

孔子去世之后,子夏也自己做了老师,并且做的很好。

下面是《论语》中与子夏有关的材料。

1、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启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子夏问《诗经》里三句诗的意思。

孔子说,绘画基本完毕之后,才上白色的颜料。

子夏说,礼也应该是后来才加上的吧。

孔子说,可以给我启发的就是子夏啊。

从此之后,可以与子夏好好谈了《诗经》了。

子夏问的是一个女子,笑起来的样子很可爱,看人的眼神也很可爱,穿上白色的衣服也看起来很绚丽。

其实就是说,一个女子天生丽质,即便不怎么打扮也很可爱!孔子回答的是什么呢。

在孔子那个年代,白色的颜料是很珍贵的,画画都是画在帛上、绢上,先涂彩色的颜料,最后再加上白色的颜料,就可以把其他的彩色衬托的很绚丽。

子夏马上想到,礼是后来加上的。

这其实涉及儒家一个最重要的理论,人性向善。

每个人都希望做善事的,这是人性。

如果再加上礼的话,就更好了。

礼是调节人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论语》中有“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一个人接纳自己,敢与面对自己内心的情感,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许多人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就是因为每天为别人而活着,戴着厚厚的面具,失去了自我。

一个人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就等于是给自己戴了一个厚厚的盔甲,或者说,为自己修建了一个很大、很坚固的城堡,不让别人接近自己。

而儒家说的人性向善,就希望每个人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在人际互动中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由真诚引发力量,由内而发。

快乐其实也是由内而发的,这样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快乐。

颜渊问仁,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为仁。

”说的道理也一样。

能够自己做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人生正路。

这里首先自己做主,就是说在实践礼的时候,是主动的,内心感受是真诚的,不是因为迫于外在的压力才那样做的。

孔子门下十位最优秀弟子,你知道几个?

孔子门下十位最优秀弟子,你知道几个?

孔⼦门下⼗位最优秀弟⼦,你知道⼏个?孔门⼗哲指的是孔⼦门下的⼗位优秀弟⼦,这⼀说法源⾃《论语 先进》:“德⾏:颜渊、闵⼦骞、冉伯⽜、仲⼸。

⾔语:宰我、⼦贡。

政事:冉有、季路。

⽂学:⼦游、⼦夏。

”这条语录之前没有“⼦⽈”,因此,不好断定它是出于孔⼦之⼝,还是出于当时⼈们对孔门弟⼦的评价。

孔门⼗哲中德⾏出众的弟⼦颜回孔⼦特别看重颜回,这并⾮出于孔⼦个⼈的偏爱,因为颜回的同门师兄弟对颜回的仁德也⼼悦诚服。

颜渊是鲁国⼈,名回,⼩孔⼦30岁。

他的⽗亲颜路与他先后⼊学孔门,不过,颜回的名声⽐乃⽗要⼤得多。

颜回堪称是中国最早的“好学⽣”典型。

在孔门七⼗⼆⼦中,颜回得到了孔⼦最⾼的评价。

孔⼦从不轻易以“仁”许⼈,⽽称颜回“其⼼三⽉不违仁”。

孔⼦特别看重颜回,这并⾮出于孔⼦个⼈的偏爱,颜回的同门师兄弟对此也⼼悦诚服。

《论语 公冶长》载:孔⼦让⼦贡将⾃⼰与颜回⽐较,⼦贡说:“赐(⼦贡)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以知⼗,赐也闻⼀以知⼆。

”颜回四⼗⼀岁就离开了⼈世。

他在道德修养上获得了巨⼤成功,⽽在政治⽅⾯则是⼀⽚空⽩。

颜回死时,孔⼦为之恸哭流涕,痛呼“天丧予”。

尽管颜回在孔门资历不算最深,年龄不算最⽼,但在孔门七⼗⼆⼦中却毫⽆争议地居于⾸席地位。

宋儒将孔⼦、颜回合称“孔颜”,这进⼀步提升了颜回在儒家学派的地位。

闵⼦骞、冉伯⽜闵⼦骞曾获得孔⼦赞叹:“孝哉!闵⼦骞,⼈不间于其⽗母昆弟之间。

”孔⼦很器重冉伯⽜,因此当伯⽜患病早逝,孔⼦⼗分难过。

闵⼦骞、冉伯⽜都名列孔门⼗哲,均以德⾏著称。

这两位⼤贤终其⼀⽣都在默默砥砺德⾏,留下的⾔论材料却很少。

《论语》两次记载孔⼦赞美闵⼦骞,闵⼦骞仅在《论语 先进》中载有“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语。

⾄于冉伯⽜,因得⿇风恶疾⽽早逝,竟⽆只⾔词组传世。

仲⼸冉雍的为⼈敦厚、⽓度宽宏,在孔门以德⾏著称,早年拜师于孔⼦,孔⼦称赞他可以做南⾯王。

仲⼸是冉雍的字,他⼩孔⼦29岁。

尽管仲⼸的⽗亲社会地位低下,但孔⼦并没有歧视他,相反给予他⾼度的评价,甚⾄说仲⼸的才德可以“南⾯称君”。

子夏

子夏
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物简介
子夏(前507-?)姓卜, 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 夏”、“卜先生”,春秋末晋 国温人,孔子的著名弟子, “孔门十哲”之一。
子夏是继孔子之后,系统传授儒家经典的第一人, 对儒家文献的流传和学术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天命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始祖。子夏还在儒家 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他晚年时,到 魏国河西一带教学开创的“河西学派”培育出大批经国 治世的良材。子夏在传播儒家经典,发展儒家学说,继 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等方面的贡献卓越。
译:子夏问孔子说:漂亮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 波光流转,把洁白的面容打扮得绚丽多彩,说什么呢?孔子说:先 有素色的底子,然后才可以描绘出美丽的图案。子夏说:礼是不是 也建立在美质之后呢?孔子说:启发我的人,是卜商啊,从现在开 始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啊。
体会:子夏问诗句的含义,孔子用绘画来比喻。 子夏由孔子所言“绘事后素”体悟到:仁礼关系中, 仁是根基,礼是实践有赖于仁的作用,礼乐产生在 仁礼之后;仁和礼相互支持。
子夏是孔子后期学生的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
称,被孔子许其为“文学”科的高材生。子夏为学时,
因常有独到的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但孔子认为子夏
在遵循仁和礼的方面有所不及,曾告诫子夏曰“女为君
子儒,无为小人儒”。子夏才气过人,《论语》中保留
了 他 许 多 著 名 的 格 言 。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眉目盼兮,素以为绚 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 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诗》已 矣。”(八佾)
译: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 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 以叫做好学了。” 体会:学会新的知识,又牢记已知的知识,这样 日积月累,“得而不失”,学问自然渊博。

子夏问孝注释

子夏问孝注释

子夏问孝注释字词注释1. 子夏- 卜商,字子夏,春秋时期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孔子的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以文学著称。

2. 问孝- 询问什么是孝道。

3. 色难- 色:脸色,这里指侍奉父母时的态度。

- 难:困难。

“色难”的意思是在侍奉父母的时候,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的。

4. 有事,弟子服其劳- 事:指为父母做事情,例如家务事等。

- 弟子:年幼者,这里指子女。

- 服其劳:承担那些劳作,也就是子女为父母承担事情做事情。

5. 有酒食,先生馔- 酒食:酒和食物。

- 先生:长辈,这里指父母。

- 馔(zhuàn):吃喝。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酒和食物,让父母享用。

6. 曾是以为孝乎- 曾(zēng):难道,副词,表示反问。

- 难道这样就可以认为是孝了吗?句子翻译子夏问什么是孝道。

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的。

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先吃,难道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思想内涵解读1. 对传统孝观念的深化- 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已经是一种普遍被认可的孝行表现。

子女为父母做事,让父母先享用酒食,这是基本的物质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孝顺。

孔子提出“色难”,将孝的内涵从外在行为深入到内在情感态度。

- 这表明真正的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和行为上的顺从,更重要的是在与父母相处时的态度。

即使为父母做了很多事,提供了很好的物质生活,但如果在侍奉过程中脸色难看、态度不好,那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孝。

2. 对人际关系中情感态度的重视-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这种对“色难”的强调反映了孔子对人际关系中真诚情感态度的重视。

在家庭关系中,子女对父母的孝应该是出于内心的敬爱,这种敬爱要通过和颜悦色的态度自然地表现出来。

这一思想也可以延伸到其他人际关系中,比如君臣、朋友之间,真诚的态度都是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

孔子的高徒子夏在焦作留下的历史典故

孔子的高徒子夏在焦作留下的历史典故

孔子的高徒子夏在焦作留下的历史典故孔子的高徒子夏在焦作留下的历史典故子夏是“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

下面是小编查证到的一些孔子的高徒子夏在焦作产生并留下的成语历史典故。

,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孔子的高徒子夏在焦作留下的历史典故商化芝兰孔子曾说:“吾死之后,商(即卜商,子夏)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孔子说:“商喜欢和才能高于自己的人士交往,赐喜欢和不如自己的人士交往。

想了解一个人,看到他的朋友,就可以知道个大概,所以说,与友善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了摆放着芝兰鲜花的房间,时间久了会淡忘它的香气,但那香气与人已经化二为一了;与恶人相处,就像进入了卖鱼的地方,时间久了会淡忘它的臭味,但那臭味已经进入了人的肺腑。

接近朱砂的人红,接近黑漆的'人黑,所以有修养的人必须谨慎交友。

”欲速则不达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

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

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鲁鱼亥豕《吕氏春秋·察传》(上)说:“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

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东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三写,鲁成鱼,虚成虎。

”后以“鲁鱼亥豕”指文字在抄写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前所未闻原为“未之前闻”。

《礼记·檀弓》中有:“狄仪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夏。

子夏曰:‘我未之前闻也。

关于子夏的故事

关于子夏的故事

关于子夏的故事子夏,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

现在,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

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关于子夏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有一天他去问孔子,老师啊,你说什么是孝顺嫩,孔子就说啊,和父母相处的时候能保持和颜悦色的状态是最难的了,我们都说父母有事情我们替他们做,在吃饭的时候让长辈先吃,难道孝顺就只是这样吗?孔子的回答就非常值得推敲了,他采取发问的方式两个反问句说明了当下很多人对孝都存在误会,很多人认为的帮父母劳动,有好吃的先给父母吃这样就是孝顺了。

其实不然,有好吃好喝的这种事情连一般的家畜都能做到,而我们人,仅仅做到动物那样就足够了吗?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动物,我们有着高级的思维,所以我们不能和动物相提并论,我们要做到的应该是更多的对父母精神方面的满足。

让父母衣食无忧,安享晚年这是最基本的标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让父母有快乐的精神生活。

如今的社会也是如此,孩子对父母,没有了先前的那份爱,虽然我们会定期寄钱给父母,我们会一个月抽一次回家陪陪父母,回家品尝父母为我们做的饭菜,我们认为这就是尽了孝道了。

但是你知道吗,当父母知道你要来家里的消息后,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了,他们回忆你小时候最爱吃的菜,他们去菜场准备一样又一样的的食材,虽然他们拿着你给的大把钞票,但还是要和小摊的店主讨价还价,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找回过去那熟悉的感觉。

但是一切都随着你的离家,你的长大,在外工作变得模糊,变得需要满满回忆,不是父母把我们淡忘了,而是他们老了,他们需要我们给他们的宁静,需要我们一起来重塑记忆的美好。

关于子夏的故事:丧其子而丧其明子夏因为自己儿子死了,如今要白发人送黑发人,把自己眼睛哭瞎了。

曾子听说了就去看望他,一到子夏家,曾子就大哭起来。

说我听说朋友的眼睛瞎了,我来为他哭泣,子夏被曾子这样一说又伤心起来自己也开始哭了,所我明明没有罪过,为什么上天要这样对我。

历史趣谈:七十二贤孔门十哲之一 孔子高徒卜商生平介绍

历史趣谈:七十二贤孔门十哲之一 孔子高徒卜商生平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七十二贤孔门十哲之一孔子高徒卜商生平介绍导语: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

以文学著名,与孔子论《诗》,独阐精微,孔子赞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

以文学著名,与孔子论《诗》,独阐精微,孔子赞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在孔门弟子中,子夏不像颜回、曾参之辈恪守孔子之道,而是颇具独创精神和异端倾向。

孔子教诲他道:“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夏任莒父宰,问政,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从孔子的遵遵告诫中,已约略可见出子夏对正统儒学的偏离。

子夏对“君子”的理解与孔子所说的“温文尔雅”颇有不同,他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这不似坦荡醇厚的儒者,倒似心机深沉的法家了。

孔子没后,子夏去鲁至魏,行教于西河,治学严谨,敢于质疑经史之谬误。

曾听人言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

”子夏说:“‘三豕’应为‘己亥’之笔误。

”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

于是名重天下,从学者众,门下人才辈出,如田子方、段干木、李悝、吴起、禽滑厘、商鞅之属,皆受业于子夏,而荀子、李斯、韩非等也俱是其隔代再传弟子。

西河学派既传授儒家经典“六艺”,也是法家政术思想的先驱。

子夏操守高迈,言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

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

”魏文侯以师礼事之,乃许咨以国政。

晚年,因哭子丧明,为曾参所责。

孔门弟子之有著作传世者,以子夏为最多。

相传《论语》即为子夏与仲弓合撰,《毛诗》亦传自子夏,《诗序》即为子夏作,《仪礼发明章句,始于子夏”之说,更可见他在孔门诸子中地位之重要。

生活常识分享。

孔门四科十哲

孔门四科十哲
2.學說要旨:道性善、尊王賤霸、貴民輕君、先富後教、重義輕利、距楊墨、放淫辭
大學
本為禮記第四十二篇
1.朱熹將其分為經一章、傳十章
2.以誠字貫穿全書
3.程子稱為「初學入德之門」
中庸
本為禮記第三十一篇
1.前半重在「中」字,後半發明「誠」字
2.談道、性、誠,總括儒家學說的精要
3.程子以為「孔門傳授心法」之書
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既歿,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
二、四書簡介
書名
仲弓:姓冉,名雍,字仲弓
出身微賤,而勤奮向學。論語雍也:「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言語
宰我:名予,字子我,又稱宰我
能言善辯。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曾仕於衛、魯,游說於齊、吳等國,聞名諸侯,經商於曹、魯之間。論語 先進:「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標準答案】(A)(C)
【試題解析】(B)指世俗對成敗的見解。(D)指君子不固執成見,以義為標準。(E)指為政之道要為民制產。
*90學測考題*
1、儒家認為「個人」、「社會」、「國家」是彼此依存、相互影響的共同體。下列文句,符合此一觀念的選項是:
(A)覆巢之下無完卵
(B)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C)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D)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卜商(子夏)简介,名人故事

卜商(子夏)简介,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
卜商(子夏)简介,名人故事
卜商个人资料
中文名:卜商
别名:子夏
性别:男
所处时代:春秋
之一,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

李俚、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也尊以为师。

相传《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传授下来。

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并不象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

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

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已复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

因此,子夏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精心整理
子夏是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之一。

子夏是继孔子之后,系统传授儒家经典的第一人,对儒家文献的流传和学术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后世誉为传经之鼻祖。

子夏还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他晚年时,到魏国西河一带教学,开创的“西河学派”培育出大批经国治世的良材,并成为前期法家成长的摇篮。

子夏在传播儒家经典、发扬儒家学说、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以及培育具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孔门十哲(可打印)

孔门十哲(可打印)

孔门十哲孔门十哲,是指的是孔子门下的十位学生,即:颜子、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儒客杰出代表,受儒教祭祀,为历代儒客尊崇,作为榜样。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子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

’”一、德行子渊即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

颜回出身贫贱,一生没有作官。

孔子赞叹说:“颜回真是难得啊!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

要是一般人,一定忧烦难受,可颜回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

因此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颜回才29岁,头发就全白了,而且早逝。

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伤心,说道:“自从我得了颜回以后,弟子们就更加亲和向学了。

”“他发了怒,很快就会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错误,马上改正,决不再犯。

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所以至三国魏正始元年(240年)祭孔时开始以他为配享从祀之例。

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被封为“亚圣”。

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复圣”。

《韩非子.显学》列为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

子骞即闵损,姓闵名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鲁国人。

闵损以德行著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说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

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闵损幼年时遭后母虐待,他父亲知道以后,非常愤怒,要把后妻赶走,闵损反而为后母求情。

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三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

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人之赞赏。

闵损守身自受,“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季氏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替他婉言推辞,并说,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就渡过汶水出国去了。

孔子对子夏的告诫

孔子对子夏的告诫

孔子对子夏的告诫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关于孔子对子夏的告诫,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为人处世的智慧,以下是孔子对子夏的告诫:
1.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问并深入思考。

2.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3.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君子只要敬业就不会有过失,对人恭敬且有礼貌。

4.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每天都能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每月都不要忘记自己已经掌握的。

5.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回到简约去。

6.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在道德上,大的方面不能逾越界限,小的地方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8.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坏事。

9.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不该说话的时候说话,叫做急躁;应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叫做隐瞒;不看对方的脸色便贸然开口,叫做闭眼瞎说。

10.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君子的容貌,从外表看起来有三种变化:远望他,觉得庄严可怕;接近他,觉得和蔼可亲;听他说话,又觉得严厉。

这些教诲和建议涵盖了学习、做人、处事等方面,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的意思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的意思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的意思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他的这句话是在论述知识和认识的问题。

他的这句话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释。

首先,从哲学角度来看,子夏的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对于认知
和知识的思考。

在这句话中,“日”可以理解为“知道”,“所亡”可以理解为“失去”或“缺少”。

因此,子夏的这句话可以被解释
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

这可以被理解为对于人类认知局
限性的反思,即人类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知识,但也要意识到自己
的认知是有限的,还有很多未知的事物和真理等待人们去发现和探索。

其次,从教育角度来看,子夏的这句话也可以被理解为对于学
习的态度。

在这句话中,“所亡”可以被理解为“不足之处”或
“缺陷”,因此可以理解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可以被解
释为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努力去弥
补和完善,以求得到更全面和深入的知识。

最后,从人生态度角度来看,子夏的这句话也可以被理解为对
于人生态度的思考。

在这句话中,“所亡”可以被理解为“失去”
的意思,因此可以被解释为“知道自己失去的东西”。

这可以被理解为对于人生中已经失去的东西进行反思,让人明白珍惜当下,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总的来说,子夏的这句话可以从哲学、教育和人生态度等多个角度来理解。

它提醒人们要谦逊对待自己的认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态度,同时也要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这也是一句富有智慧的箴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夏悬鹑
• 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 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 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 乐道
论语有关子夏的话
• • • 1.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 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 学而第一》 【译文】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 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 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 为政第二》 【释义】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就告诉他说:“对待父母和颜悦色是 最难的。有了事情替父母去做了,有了佳肴让父母兄长先吃,难道这就算是 孝顺了吗? 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 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到:“(《诗经》上说)漂亮的脸笑的美啊,美丽的眼黑白多分明啊, 洁白的脂粉,更把她装扮的楚楚动人啊。’这几句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 “(像绘画一样)先绘上彩色,再用白色修饰。”子夏(有所悟的)说: “学礼要放在仁义后边是吗?”孔子说“启发我的是子夏(子夏名商)现在 已经开始可以不用谈诗了啊。
孔子十哲
子夏
孔子十哲
•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 生(子渊、子骞(qian)、伯牛、仲弓、子 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 合称
十哲可以分为“德行”、“政事”、 “言语”、“文学”四类别。
• • • •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子路 文学:子游、子夏
• 7.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 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 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 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 颜渊第十二》 • 注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又问什么是智。 孔子说: “知人。”樊迟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孔子解释 说:“把正直的人提 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能够使不正直 的人也正直起来。” 樊迟从老师那里出来以后,又去见 子夏说“刚才我去请教老师什么叫智,老师说:‘把正直 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能够使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 来。’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是含义非常深刻的 话呀!比如说,舜帝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提拔了 皋陶 (gāo yáo),那些不正直的人就靠边站了;商汤王有了天 下,在众人之中提拔了伊尹,那些不正直的人也就靠边站 了。” •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 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好了还有余力,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 学习学好了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 道。”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不管你在 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只要有机会学习,那就不要放过机 会。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出仕是“时习之”的途 径之一,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 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 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
•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 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注:昔者子夏为莒父邑宰,问政于孔子,孔子说:“为政 之弊有二,躁急之人,方为其事而遽(ju)责其效,这是 欲速之弊。子之为政,必须推行有渐,不可欲速以求目前 之效。浅狭之人,狃(niu)于浅近而昧于远大,这是见 小之弊。子之为政,必须志量广大,不可见些小事功便以 为得。何也?盖政以能达为贵,然必有渐而后可以达也。 若欲速,则求治太急而无次第,欲其通达,反不能达矣, 此所以不可欲速也。政之大成为期,所志大者,则小者有 所弗顾也。若见小利,则其心已足而无远图,所得者小, 而所失者大矣。此所以不可见小利也。”该子夏素有近小 之病,故孔子以此教之,其实为政之道,不外于此矣。
谢谢观看
子夏简介
• 卜商: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 夏”。汉族,中国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 南温县)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 之一。现在,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 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 以“文学”著称,曾为莒(ju)父宰。提出 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 效劳。后来孔子丧,孔门乱,子夏到魏国 西河教学。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 文侯尊以为师。



• 4.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论语· 雍也第六》 •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高尚的儒者,不要做以儒 为职业的小人物。 • 5.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 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 先进第十一》 • 6.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 “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 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 也?” 《论语· 颜渊第十二》 • 注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 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 在天。’君子只要敬业不出差错,对人恭敬有礼, 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 有兄弟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