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热镇痛抗炎药
•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阿司匹林类药物
• 主要作用机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 )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解热、镇痛 常用剂量(0.3~0.6g/日)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 、轻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神经 痛、痛经等。 解热作用与氯丙嗪不同,镇痛作用与镇痛药不同。
2. 抗炎、抗风湿作用 用最大耐受量(4~6g/d)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急性 风湿热的诊断。
白三烯
COX-1 COX-2
NSAIDs
环内过氧化物
血栓素
收缩子宫
自膜磷脂生成的活性物质及其作用以及 NSAIDs作用环节
4、过敏反应
少数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肤粘膜过敏 反应。 “阿斯匹林哮喘”:白三烯生成增多。 处理:肾上腺素不是理想的药物,需停药,给氧,适 量氨茶碱和地塞米松。
抗炎作用
炎症过程:
➢ 急性炎症期早期局部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
➢ 其后出现白细胞向炎症区域游走、聚集。 ➢ 晚期炎症组织增生。
抗炎作用: PGs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活性物质,ng水平即可引起 炎症反应。NSAIDs抑制炎症局部的PGs合成,减轻或 消除炎症反应,只是对症治疗。
抑制某些细胞黏附分子活性表达。NSAIDs的治疗作用强 度与其抑制COX的强度正相关。但也有例外,如吲哚美 辛的抗炎能力就明显高于其抑制COX的能力,提示其抗 炎机制可能除了抑制PGs合成外,尚有其他机制。
3. 抗血栓形成作用(小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 小剂量(40~325 mg/日),适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心梗、脑血栓形成及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较大剂量可抑制血管PGI2合成。 4.其他:抗白内障;抗老年性痴呆;防止妊娠高血压 等。
血小板 花生四烯酸
阿司匹林
-
-
血管内膜 花生四烯酸
COX-1
COX-1
热无效,对正常者体温无影响
镇痛作用
组织损伤、炎症等
解热镇痛药
-
化学致痛物质 (组胺、缓激肽等)
+
PG s COX 花生四烯酸 PLA2 膜磷酯
痛觉感受器(神经末梢)
疼痛
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组织起作用,但不排除中枢
作用特点:强度比吗啡弱; 对慢性钝痛有很好疗效 ,对各种创伤剧痛、内脏绞痛无效; 无欣快感,无 成瘾性,无呼吸抑制
阿司匹林aspirin
(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体内过程
吸收 口服迅速吸收,并迅速被酯酶水解 分布 以水杨酸盐形式分布全身组织,包括关节、 脑脊液。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消除 氧化→结合→肾排泄,尿液pH影响排泄 小剂量(<1g/日), 一级动力学消除, t1/2=2~3h 大剂量(>1g/日), 零级动力学消除, t1/2=15~30h
PGH2 TXA2合成酶
PGH2 PGI2合成酶
TXA2 +
血小板聚集
- PGI2
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较大剂量长期大量服 用,可致为粘膜损伤,胃出血。 胃粘膜损伤机制:
直接损伤:水杨酸刺激。 COX-1能促胃粘膜细胞分泌胃粘膜本身所需 的PG,如PGE2。 禁忌症:胃溃疡、胃出血禁用 措施:饭后服;服肠溶片;合用抗酸药。
环氧化酶
COX-1
COX-2
生成
结构型 自然存在
诱导型 通过IL-1、TNF等细胞因子
来源
血管、胃、肾等 炎症细胞
主要生理功能 病理作用
血管舒缩 血小板聚集 胃粘膜血流和分泌 肾血流调节
细胞间信号传递 骨骼肌细胞生长 分娩
炎症反应
IC50cox-2 IC50cox-1
阿司匹林166、吲 COX-2抑制药:塞来昔布 哚美辛60、吡罗昔 0.003、尼美舒利0.007、 康250、舒林酸100 依托度酸、美洛昔康0.08
2、凝血障碍
小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如果不是用于 治疗方面,则成了副作用。 大剂量长期应用,可抑制肝脏合成凝血酶原,使凝血酶 原时间延长,需补充维生素K。 禁忌症:出血倾向者、术前、产妇临产前。
3、水杨酸反应
中毒症状:大剂量(5g/日)以上可出现恶心、呕吐、眩 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 处理措施:停药,碱化尿液。
解热作用
某些疾病(感染、组织炎症、器官移植、肿瘤 )
内热原增加(IL-1/6、TNF、IFN等细胞因子)
CNS
下丘脑
体温
PG(PGE2) 合成增多 COX
花生四烯酸
PLA2
膜磷脂
调节
cAMP
-
中枢 体温调定点↑ 解热镇痛抗炎药对内热原引起
发热
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对直接注 射PG引起的或调定点正常的发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
• 三项共同的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
• 常见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分类
白三烯
COX-1 COX-2
NSAIDs
环内过氧化物
血栓素
Baidu Nhomakorabea收缩子宫
自膜磷脂生成的活性物质及其作用以及 NSAIDs作用环节
前列腺素合成过 程
膜磷脂
花生四烯酸(AA)
环 氧 酶
血栓素
环氧化酶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意义以及药物分类
无/低选择性抑 布洛芬15、对乙酰氨基酚7.5、双氯芬酸0.7、
制药
萘普生0.6、保泰松
➢ 选择性:相对的 ➢ 不可逆性抑制:阿司匹林
可逆性抑制:其他NSAIDs ➢ 不良反应
COX-1:较多 COX-2:较少。但罗非昔布因有可能增加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全球撤回。 ➢ 镇痛作用部位:外周为主要。也存在中枢直接 作用
抗炎作用
炎症组织
NSAIDs
-
致炎物质 (组胺/缓激肽
/5-HT/LTs等 )+
炎症早期反应
PGs COX 花生四烯酸 PLA2 膜磷酯
1.PGs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活性物 质,NSAIDs抑制炎症局部的PGs 合 成,减轻或消除炎症反应 2.抑制某些细胞黏附分子活性表达
非选择性COX抑制药和选择性COX-2抑
制水药杨酸类
阿司匹林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吲哚乙酸类
吲哚美辛、舒林酸
芳基烷酸类
布洛芬、萘普生
邻氨基苯甲酸类
双氯芬酸
烯醇酸类
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吡唑酮类
保泰松
烷酮类
萘丁美酮
二芳基吡唑类
塞来昔布
磺酰苯胺类
尼美舒利
• 治疗作用 • 不良反应
概述
水杨酸类
水杨酸钠,刺激性大,仅外 用,抗真菌及溶解角质
(salicylates) 阿司匹林,最常用
•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阿司匹林类药物
• 主要作用机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 )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解热、镇痛 常用剂量(0.3~0.6g/日)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 、轻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神经 痛、痛经等。 解热作用与氯丙嗪不同,镇痛作用与镇痛药不同。
2. 抗炎、抗风湿作用 用最大耐受量(4~6g/d)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急性 风湿热的诊断。
白三烯
COX-1 COX-2
NSAIDs
环内过氧化物
血栓素
收缩子宫
自膜磷脂生成的活性物质及其作用以及 NSAIDs作用环节
4、过敏反应
少数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肤粘膜过敏 反应。 “阿斯匹林哮喘”:白三烯生成增多。 处理:肾上腺素不是理想的药物,需停药,给氧,适 量氨茶碱和地塞米松。
抗炎作用
炎症过程:
➢ 急性炎症期早期局部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
➢ 其后出现白细胞向炎症区域游走、聚集。 ➢ 晚期炎症组织增生。
抗炎作用: PGs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活性物质,ng水平即可引起 炎症反应。NSAIDs抑制炎症局部的PGs合成,减轻或 消除炎症反应,只是对症治疗。
抑制某些细胞黏附分子活性表达。NSAIDs的治疗作用强 度与其抑制COX的强度正相关。但也有例外,如吲哚美 辛的抗炎能力就明显高于其抑制COX的能力,提示其抗 炎机制可能除了抑制PGs合成外,尚有其他机制。
3. 抗血栓形成作用(小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 小剂量(40~325 mg/日),适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心梗、脑血栓形成及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较大剂量可抑制血管PGI2合成。 4.其他:抗白内障;抗老年性痴呆;防止妊娠高血压 等。
血小板 花生四烯酸
阿司匹林
-
-
血管内膜 花生四烯酸
COX-1
COX-1
热无效,对正常者体温无影响
镇痛作用
组织损伤、炎症等
解热镇痛药
-
化学致痛物质 (组胺、缓激肽等)
+
PG s COX 花生四烯酸 PLA2 膜磷酯
痛觉感受器(神经末梢)
疼痛
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组织起作用,但不排除中枢
作用特点:强度比吗啡弱; 对慢性钝痛有很好疗效 ,对各种创伤剧痛、内脏绞痛无效; 无欣快感,无 成瘾性,无呼吸抑制
阿司匹林aspirin
(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体内过程
吸收 口服迅速吸收,并迅速被酯酶水解 分布 以水杨酸盐形式分布全身组织,包括关节、 脑脊液。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消除 氧化→结合→肾排泄,尿液pH影响排泄 小剂量(<1g/日), 一级动力学消除, t1/2=2~3h 大剂量(>1g/日), 零级动力学消除, t1/2=15~30h
PGH2 TXA2合成酶
PGH2 PGI2合成酶
TXA2 +
血小板聚集
- PGI2
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较大剂量长期大量服 用,可致为粘膜损伤,胃出血。 胃粘膜损伤机制:
直接损伤:水杨酸刺激。 COX-1能促胃粘膜细胞分泌胃粘膜本身所需 的PG,如PGE2。 禁忌症:胃溃疡、胃出血禁用 措施:饭后服;服肠溶片;合用抗酸药。
环氧化酶
COX-1
COX-2
生成
结构型 自然存在
诱导型 通过IL-1、TNF等细胞因子
来源
血管、胃、肾等 炎症细胞
主要生理功能 病理作用
血管舒缩 血小板聚集 胃粘膜血流和分泌 肾血流调节
细胞间信号传递 骨骼肌细胞生长 分娩
炎症反应
IC50cox-2 IC50cox-1
阿司匹林166、吲 COX-2抑制药:塞来昔布 哚美辛60、吡罗昔 0.003、尼美舒利0.007、 康250、舒林酸100 依托度酸、美洛昔康0.08
2、凝血障碍
小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如果不是用于 治疗方面,则成了副作用。 大剂量长期应用,可抑制肝脏合成凝血酶原,使凝血酶 原时间延长,需补充维生素K。 禁忌症:出血倾向者、术前、产妇临产前。
3、水杨酸反应
中毒症状:大剂量(5g/日)以上可出现恶心、呕吐、眩 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 处理措施:停药,碱化尿液。
解热作用
某些疾病(感染、组织炎症、器官移植、肿瘤 )
内热原增加(IL-1/6、TNF、IFN等细胞因子)
CNS
下丘脑
体温
PG(PGE2) 合成增多 COX
花生四烯酸
PLA2
膜磷脂
调节
cAMP
-
中枢 体温调定点↑ 解热镇痛抗炎药对内热原引起
发热
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对直接注 射PG引起的或调定点正常的发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
• 三项共同的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
• 常见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分类
白三烯
COX-1 COX-2
NSAIDs
环内过氧化物
血栓素
Baidu Nhomakorabea收缩子宫
自膜磷脂生成的活性物质及其作用以及 NSAIDs作用环节
前列腺素合成过 程
膜磷脂
花生四烯酸(AA)
环 氧 酶
血栓素
环氧化酶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意义以及药物分类
无/低选择性抑 布洛芬15、对乙酰氨基酚7.5、双氯芬酸0.7、
制药
萘普生0.6、保泰松
➢ 选择性:相对的 ➢ 不可逆性抑制:阿司匹林
可逆性抑制:其他NSAIDs ➢ 不良反应
COX-1:较多 COX-2:较少。但罗非昔布因有可能增加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全球撤回。 ➢ 镇痛作用部位:外周为主要。也存在中枢直接 作用
抗炎作用
炎症组织
NSAIDs
-
致炎物质 (组胺/缓激肽
/5-HT/LTs等 )+
炎症早期反应
PGs COX 花生四烯酸 PLA2 膜磷酯
1.PGs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活性物 质,NSAIDs抑制炎症局部的PGs 合 成,减轻或消除炎症反应 2.抑制某些细胞黏附分子活性表达
非选择性COX抑制药和选择性COX-2抑
制水药杨酸类
阿司匹林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吲哚乙酸类
吲哚美辛、舒林酸
芳基烷酸类
布洛芬、萘普生
邻氨基苯甲酸类
双氯芬酸
烯醇酸类
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吡唑酮类
保泰松
烷酮类
萘丁美酮
二芳基吡唑类
塞来昔布
磺酰苯胺类
尼美舒利
• 治疗作用 • 不良反应
概述
水杨酸类
水杨酸钠,刺激性大,仅外 用,抗真菌及溶解角质
(salicylates) 阿司匹林,最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