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美景我来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19课 美景我来添|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19课 美景我来添|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19课美景我来添|沪教版1. 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海景画的绘画特点和表现方法;2.学习利用线条、色彩、构图等要素来表现海景;3.学习运用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海景作品;4.增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感受,激发想象和创造力。

2. 学习重点和难点2.1 学习重点1.海景的绘画特点和表现方法;2.线条、色彩、构图等要素的运用。

2.2 学习难点1.如何表现海面的光影和波澜;2.如何构思和创造出具有想象力和个性的作品。

3. 教学过程3.1 导入1.展示一些代表性的海景画作品,让学生了解海景画的表现特点和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让学生听一首海洋音乐,通过音乐来营造出一种放松和舒缓的氛围。

3.2 观察与讨论1.引导学生观察海洋的不同特点,如海面的起伏、波浪、颜色、天空的色彩等;2.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传达海洋的气息和感觉,如何用色彩和构图表现出海景的美;3.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感和体验,尝试用词语来形容自己眼中的美景。

3.3 实践与创作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海滩、港口或者海岸线进行素描或者速写,记录下自己眼中的美景;2.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彩笔、水粉、水彩、色纸、画布等,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来创作海景作品;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来传达自己的艺术想法和表达;4.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海景的美,要求学生进行反复涂改,直到满意为止。

3.4 展示与分享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欣赏和感受彼此之间的创作;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思路,让大家了解海景画创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相互之间的艺术素养。

4. 总结与延伸4.1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海景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锻炼了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和感受自然美,让学生培养了一种良好的情感和审美向度。

美景我来添(教案)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美景我来添(教案)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美景我来添教材: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造型元素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如何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学习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造型元素进行绘画创作。

3. 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想象。

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造型元素进行绘画创作。

3. 学会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想象。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造型元素进行绘画创作。

3. 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想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好事物。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二、基本技能训练(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山川、河流、建筑等。

2.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造型元素进行绘画创作。

3.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绘画练习。

三、创作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主题,如“我心中的美景”。

2. 学生根据创作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分享创作过程和创作感受。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作品。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创作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 美景我来添》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 美景我来添》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美景我来添》一. 教材分析《第19课美景我来添》是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创造出美丽的画面。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灵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对于表现自然景物和生活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和感知。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细节的描绘和色彩的搭配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学会用线条、形状、色彩等表现手法来创作美丽的画面。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和生活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出美丽的画面。

2.难点:学生对细节的描绘和色彩的搭配,以及团队合作的协调。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自然景物和生活事物,提高他们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准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等。

3.准备展示用的板子和挂钩,用于展示学生的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景物和生活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创作主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开始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和色彩的搭配。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每个小组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5.拓展(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其他相关作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更多美丽的画面。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 爱护家园》_2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 爱护家园》_2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学生创作时突出主题的新颖。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上,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还有亲爱的动物朋友。
小结: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吧。
1.听觉感受:配上大自然的声音,一起感受一段关于地球家园的优美文字,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
2、结合教材37页图片,说一说可以用哪些表现形式去宣传和行动。
(主题绘画、宣传卡片、主题招贴、主题剪贴报、环保宣传活动)
3、欣赏学生作品,拓展思维。
引导学生谈谈内心的感受。
小组讨论:怎样保护地球,爱护家园?
三、小组讨论,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确定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分小组围绕“爱护家园”大胆创意。
1.确定主题。
2.视觉感受:在地球的另一端,有更美的环境和资源,一起欣赏。
3.对比感受:出示一组地球遭到破坏的图片,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引
出课题:《爱护家园》
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通过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讨论探究
1.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宁静、祥和,我们知道,在博大辽阔的宇宙中,适合我们生存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地球。
教学反思
2.选择艺术表现形式,围绕构思。
3.小组分工。
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创作。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展示评价
选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学生自评、互评,谈谈感想,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6、收拾与整理
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保持室内清洁。
七、课后拓展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9课 美景我来添|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9课 美景我来添|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9课美景我来添|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景色和人工景观的区别和特点。

2.了解现代艺术中的风景画。

3.学习运用线条勾勒、颜色填充、色彩运用等技法,表现出美好的景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现代艺术中的风景画和表现技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创作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彩笔、颜料、画笔等。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播放现代美术作品效果,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2.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工景观,并绘制风景草图。

让学生从中区分出自然景色和人工景观的区别和特点。

3.宣读本课的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介绍现代艺术中的风景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等多媒体教育手段向学生呈现大师的艺术作品,带领学生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5.教授绘画技法,详细解释线条、颜色等绘画技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通过实践来巩固技法,让学生融会贯通,自由发挥。

6.开始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草图和教授的技法,创作自己的风景画作品。

通过教师点评和同学评鉴,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作品,提高创作和表现能力。

五、教学体会本节美术课教学内容新颖、生动,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色和人工景观中感悟与发现美妙的世界。

在技法的介绍和教学实践中,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

在互动中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小组合作和分享作品的乐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美妙自然景物和城市景观,还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表现,发现艺术的魅力,提升了自己的绘画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 美景我来添|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 美景我来添|沪教版

【课题】美景我来添【课型】绘画【教材】上教版【班级】三年级【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美景我来添》是上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的《身边的世界》的第三课。

此单元主要知识点在于立体物体的表现。

在此单元的第三课《美景我来添》主要认清图片背景与主体物的关系。

利用丰富的图片资源截取主体物进行添加与主题无合适的背景形成新的景观。

本课不但能巩固前两课的知识要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意的表现。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直接画过立体的风景。

同时对身边的杂志,书籍,图片等素材不为关注,绘画时对房子,树等景物的立体感表现还不够。

而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在学习前两课后对立体景物有了一定了解与绘画经验,对于本课利用主体物添画有了很大帮助,在本课中合理安排主体物的位置与添画的构思需要老师在课中启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画面中主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

学会利用自己照片添画的技能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利用自己生活中的照片构思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发现身边的的美感受,感受图片添画的创意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利用自己照片添加适合的背景。

教学难点:添加背景的创意表现。

【教学策略】利用教师有趣的故事导图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较的方法引导到学生知道主体物与背景的关系。

通过分步完成作品,通过师生互动来进行点评。

【教具学具】学具:杂志、剪刀、胶水、铅画纸等教具:杂志、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欣赏与导入1.教师用自己的愿望配合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2.揭示课题《美景我来添》二、观察与分析1.找运用图片对比法引导学生观察。

2.师生互动分析主体物与背景的关系。

教师总结:●主体物是画面内容的主要对象。

●背景是用来衬托主体物。

3.小游戏:选出图中的主体物。

教师总结:主体物可以是人,景物,动物等等。

三、实践与表现1、明确今天的主体物——人(学生自己)2、欣赏下学生作品,启发学生想象。

师生互动交流。

3、分析同一个人物放在不同的位置,添加的背景会有不同。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9课美景我来添》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9课美景我来添》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9课美景我来添》一. 教材分析《第19课美景我来添》是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和图片,学会用彩笔、水粉等工具表现美丽的景色。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欣赏自然景色的图片、学习绘画技巧、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提高绘画技巧,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充满兴趣。

然而,学生在观察和表现自然景色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色彩的运用、画面构图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然景色,指导他们如何运用色彩和绘画技巧来表现美丽的景色。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和图片,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技巧,用彩笔、水粉等工具表现美丽的景色。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表现美丽的自然景色。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色彩和绘画技巧,创作出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美术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自然景色的美。

2.采用示范法,教师展示绘画技巧,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完成美术作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色的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2.讲解: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和方法,如如何运用色彩、线条等来表现景色。

3.示范:教师现场示范绘画过程,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欣赏。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绘画技巧和创造力的培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 美景我来添》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 美景我来添》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美景我来添》沪教版一. 教材分析《第19课美景我来添》是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创作出自己心中的美景。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学会如何表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技巧和材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缺乏自主探究和独立创新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学会表现美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创作的能力,以及发现美的眼光。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和创作过程。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绘画能力和创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第19课美景我来添》沪教版。

2.绘画材料:水彩笔、铅笔、橡皮、画纸等。

3.参考图片和案例:美丽的风景图片、优秀的绘画作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创作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展示优秀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方向。

3.操练(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绘画技巧和创作过程,引导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实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绘画技巧。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19课 海滨小城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19课 海滨小城 教案

19 海滨小城(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4.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物,并感受海滨小城的美。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图片导入,引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

我们前几节课,浏览了诗人笔下风景优美的湖光山色和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

(板书课题:海滨小城,齐读课题)学习并理解“滨”字。

注意读准前鼻音。

靠近海的地方——海滨;靠近湖的地方——湖滨;靠近河的地方——河滨。

所以“滨”的意思就是“水边;靠近”。

指导书写“滨”:“兵”首撇要平短,下横要长。

2.思考:看了课题,你认为海滨小城会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有价值的回答。

Ⅱ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说一说,作者写了这座小城的哪些景象?(板书:海滨小城)2.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①课件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重点指导生字:“凰、榕、凳、逢”为后鼻音;“睬、载”为平舌音;“除”为翘舌音。

②师: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反复读几次。

指导学生读描写事物名称的词语:海滨、海鸥、胳臂、凤凰树、榕树、石凳。

(2)课件出示难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认读,并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些词语的。

美景我来添-沪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美景我来添-沪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美景我来添 - 沪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和构图方法;2.能够描述山水画中的景物,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精神内涵;3.锻炼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中国山水画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通过幻灯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中国山水画,引导学生欣赏、猜想和感受,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意蕴。

2. 知识讲解1.什么是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其表现的是山水自然景色,山、水、石、树、花等,以及其中的人物、动物和建筑等。

2.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点•硬笔刚劲、柔笔飘逸,视觉效果强烈;•以“意境”为重,追求景物的美感和精神内涵;•追求整体性,强调画面的整体构思和布局;•以“变化”为主,山石的变化和内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方法•首先排出山石,集中描画山峰、山间峡谷等山形;•其次布置水系,大水、江河等以线组合为主;•最后,布置花木及建筑物,以点线面相间的组合构造画面。

3. 教学实践1.观察自然景物教师将学生带到自然环境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如山、水、花草、松柏等,记录下来。

2.创作初步构思学生利用板书和笔记,或带回教室,进行初步的构思和准备。

3.绘制美景画学生按照自己的构思和想象,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心中的美景画。

4. 作品欣赏和评价教师将学生的作品集中起来,进行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和感悟,认识到自己作品中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提高。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画作,可以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等方面的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授课时间过短,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我表达,适当增加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和引导,更好地发掘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欣赏美、发现美、表达美,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 爱护家园》教学设计2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 爱护家园》教学设计2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爱护家园》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9课爱护家园》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表现出对家园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创意元素,如树木、河流、房屋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组合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对美术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园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烈,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他们关注家园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对家园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绘画、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表现出对家园的热爱。

2.难点:如何将环保意识融入到作品中,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教授绘画、手工制作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园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范例作品、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2.学生准备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破坏环境的现象,如垃圾堆、污染的河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对家园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护家园》。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范例作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创作方向。

同时,教师讲解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构图、颜色搭配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几名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一起评价、学习。

教师针对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环保意识融入到作品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更有意义的作品。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爱护家园》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爱护家园》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爱护家园》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有了明显提高,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在保护家园环境中的责任和使命。
课堂上,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新课讲授中,结合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方法。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环保行动的乐趣,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爱护家园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环保行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对于环境保护的理论知识,部分学生掌握程度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环保话题的兴趣不足或者小组分工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调整策略,如增加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它是保障我们家园美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环保行动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环境问题。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 爱护家园》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 爱护家园》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爱护家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9课爱护家园》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和创作,表达出对家园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理念。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提高美术技能,又能增强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创作能力,对环境问题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如何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理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绘画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和创作的基本技巧,提高美术素养。

2.培养学生对家园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引导学生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

四. 教学重难点1.绘画和创作技巧的掌握。

2.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到作品中。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和创作技巧。

2.引导法: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对家园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练习法:学生通过实践,提高绘画和创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绘画和创作所需的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环保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些环保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园的美好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老师展示一幅美丽的家园画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画面中的内容和情感。

然后,老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3.操练(15分钟)老师示范绘画和创作技巧,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老师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绘画进度和遇到的问题,适时给予个别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幅家园画作,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5.拓展(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到作品中。

学生讨论后,老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环保作品,让学生从中汲取灵感。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 美景我来添|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 美景我来添|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美景我来添|沪教版课程目标
•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自己眼中的美景;
•能够用不同的颜色对景物进行填充和涂抹;
•培养观察、创造和想象力。

教材准备
•彩色铅笔、卡纸、橡皮、铅笔等。

教学过程
1.引入:师生共同观察校园风景中的景物,并引导学生留意颜色、形状和构图等方面的特征。

2.创作:让学生用铅笔勾勒出自己选定的校园景物,然后再用彩色铅笔填充色彩。

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彩色铅笔的技巧,例如渐变色、混色等。

3.交流: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作品的特点,并互相评价。

4.拓展:如果时间允许,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创作一张大型的校园美景画,让学生共同完成对校园美景的再现。

课堂互动
•在引入环节,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向全班介绍他们眼中校园美景的特点;
•在创作环节,老师可以在旁边给学生一些指导和建议,同时也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交流和拓展环节,学生可以进行集体性创作,共同完成对校园风景的传神再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锻炼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期望达成的效果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感知和欣赏校园美景,更能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于美好事物和生活的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创造和想象力,更好地发掘和表现出自己的创造性潜力。

总结
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引导学生探索和发扬自己创造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让学生明白艺术创作具有创新性和独创性,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去磨练和提高。

美景我来添-沪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美景我来添-沪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美景我来添-沪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风光的美丽,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和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爱美、赏美、创美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
《沪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美景我来添”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自然环境中的美景;
2.掌握绘制自然景物的基本技能;
3.通过创造性实践提高学生绘画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难点
1.利用丰富的色彩表现自然风光;
2.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自然风光的感知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介绍今天的主题:“美景我来添”,通过图片展示学生眼前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和理解自然风光的美丽,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2. 画画乐(30分钟)
教师给出一组自然景物图片,要求学生仿照图片的形成,通过几何图形的运用实现自然景物的呈现和表达。

每个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图片进行创作。

3. 回顾(10分钟)
教师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与学生一起欣赏,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创作过程。

4.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赏美、创美的良好品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丰富的色彩表现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掌握绘制自然景物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创造性实践提高学生绘画和表现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过程和课程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美术上册《美景我来添》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美术上册《美景我来添》教案、教学设计
3.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如环保意识、民族自豪感等。
难点:如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到美术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分步骤教学,循序渐进:将绘画技巧分解为线条、色彩、构图等环节,逐一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每个环节的技巧。
3.构图:讲解构图的原理,如黄金分割、对称、均衡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画面元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和谐统一的作品。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要求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如何运用所学线条、色彩、构图技巧来描绘自然美景?
2.在绘画过程中,如何表现自己的创意和个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学会用美术的眼光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章节将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收获快乐,健康成长。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描绘自然风景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存在观察不细、构图不合理、色彩搭配不协调等问题。因此,本章节教学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小学美术《风景画添画》教案

小学美术《风景画添画》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风景画的构成元素,如天空、地面、山川、树木等。这些元素是构建一幅风景画的基础,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描绘出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幅具体的风景画作品。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等绘画语言来表现自然风景,以及如何通过添画创作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举例:指导学生观察实际风景,学会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从而提高表现自然美的能力。
2.教学难点
(1)线条的运用: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疏密等表现风景的质感、空间感和动态。
举例:讲解线条在风景画中的应用,如用细线条描绘远处的山川,用粗线条描绘近处的树木,以表现出空间感和质感。
(2)色彩的搭配:如何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等对比关系表现风景的氛围和情感。
举例: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搭配规律,如暖色调表现阳光明媚的景象,冷色调表现宁静的夜晚,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3)形状的设计:如何运用形状的对比、重复、组合等手法丰富画面效果。
举例:教授学生运用不同形状的树叶、山石等元素,通过对比、重复、组合等设计手法,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4)观察与表现:如何将自己观察到的自然风景转化为绘画作品。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但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观点较为分散,难以聚焦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一次组织小组讨论时,提前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讨论主题和问题,引导他们更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添画的基本原理掌握得还不够牢固。为了加深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实验操作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添画技巧。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添画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来添画一幅风景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美景我来添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课
年级:三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
-------------------------------------------------------------------- 教材分析:《美景我来添》是上教版小学第五册《身边的世界》单元最后一个教学内容。

本课是让学生了解画面中主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学会利用现成图片添画的方法,表现有空间感的画面。

重点让学生了解主体景物与背景的关系,在添画时注意画面的构图和创意。

构图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效果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背景,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以增加艺术效果。

学情分析:风景或场景的表现对于学生来说是练习的比较少的内容。

学生对身边的景物关注的不多,绘画时常见的是树木、房子、花草、太阳而已,表现内容相对集中,比较单一。

在本课中,教师提供图片素材,学生一下子也难以入手,不知道如何进行组合添加,需要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示范。

教师重点指导的是主体景物与背景关系的协调统一,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添加的内容巧妙且有一定的创意,让学生感受剪裁添画的趣味性,体验创意和快乐,提高发现美和创意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画面中主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学会利用现成图片添画的方法,表现有空间感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探讨、尝试的过程中,选择、剪裁图片,学习将景物图片进行组合拼贴并添画的方法完成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剪裁、添画的趣味性,体验创意和快乐、提高发现美和创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主体景物与背景关系的协调统一。

难点:添加的内容巧妙有创意。

教具:教学课件、美景图片、旧杂志、记号笔、彩铅。

学具:记号笔、杂志纸、剪刀、纸、彩铅。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身边的世界》单元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综合绘画。

利用教师提供的图片进行组合拼贴并添画,表现有空间感的画面。

这样的作业形式比较新颖,学生一下子难以掌握,所以在导入部分首先进行主体物和背景的认识,知道背景添加的重要性。

接着,新授用有主体和无主体的风景图片作对比,师生交流小结,了解主体是画面中呈现的主要景物或事物,它要与周围景物协调。

教师组织游戏对对碰,让学生给主体物找到合适的背景,营造创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追求的是创设一个愉快、宽松、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着眼于学生对景物的兴趣诱导,着眼于美景内容的挖掘,使学生对景物产生直接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增强学生对主体和背景的关注度。

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要依据景物添加与主题统一协调的背景;要注意景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安排。

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能力。

通过讨论,师生共同示范完成作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欣赏学生作品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业前的构思交流培养了学生相互倾听意识,提高了倾听的能力。

教师在倾听学生汇报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捕捉学生言语中的信息、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展评部分让学生结合评价要求自评互评,谈创意敢于与他人的不同,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拓展学习内容为生活中创意装置设计,打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换起对身边美景创作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探讨与交流
1.出示人物剪影图片
2.提问:他们在做什么,在哪里?
3.添加不同背景图片。

4.讨论添加方法,揭示课题:美景我来添。

二、学习与发现
1.出示有主体和无主体的风景图片。

2.学生观察比较。

3.师生交流,小结:主体是画面中呈现的主要景物或事物,它要与周围景物
协调。

4.游戏:对对碰,给主体物找到合适的背景。

5.师生共同小结:要依据景物添加与主题统一协调的背景;要注意景物在画
面中的位置安排。

三、尝试与构思
1.出示图片,讨论:可做主体物还是背景?
2.师生共同示范,添加完整画面。

3.欣赏学生作品。

4.选择教师提供的图片,学生进行构思。

5.学生交流构思的创意。

四、创作与指导
1.提出作业要求:
作业:根据图片内容添加适合景物完整画面。

要求:1)主体与背景协调统一
2)主体突出有创意
3)构图巧妙有变化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五、欣赏与评价
1.展示作品,全班欣赏。

2.学生自评、互评作品,介绍设计思路。

3.拓展:生活中创意装置设计。

4.教师总结: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景色,多看看别人的作品,可以受到启发。

美就在我们身边,创意的灵感就会迸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