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我国新课改提出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小学生本身辨识能力具有局限性, 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进行积极引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为小学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事物也是一个重要的责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渗透情感教育, 彻底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下唯考试成绩论的教学误区。
实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健康成长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1.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1.1促进小学语文未来发展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并未受到重视, 事物的统一化和格式化是应试教育的主要追求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未来社会发展中对多元化人才的要求更高,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将高智商作为赢得一切的根本, 虽然我们并不能否认智力开发的重要性, 但也需要注意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情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心理和人格健全发展并未受到关注。
情感教育则更多注重小学生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对小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有积极促进作用。
只有让学生在智商和情商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 因此基于情感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彻底扭转传统教育模式下忽略学生心理情感培养的弊端, 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革新。
1.2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质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的限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实现精力高度集中, 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 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因此需要老师通过教学进行积极引导。
但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采取简单粗暴的灌输式讲解方法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渗透情感教育, 让小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牢记情感教育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小学生更加愿意接受, 而且能够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培养小学生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 为小学生培养良好品质打下基础, 同时也能够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促进作用。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内驱力——于漪情感教学法分析
情感是激发学生喜欢、热爱语文的内驱力。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得靠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得法地激发、引导、培养。
于漪老师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用她的智慧点燃学生学习语文潜在的欲望,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语文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
她通过“披文入情”“以情激情”等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语文情感世界,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熏陶,从而塑造他们的心灵。
一、发掘文本中的美好情感,教师自身首先要进入课文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情感是摆在第一位的。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世界不断丰富,情感需要也开始强烈起来。
他们既有对父母、对师长的尊敬之情,又有对集体、社会、祖国的热爱之情;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又有对丑陋东西的憎恨之情;既有对同学的友情,又有对异性的爱慕之情。
为此,语文教师要通过课文的教学,积极、主动、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情感,使之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篇好的课文,必然包含丰富而美好的情感,必然是情动于衷、情溢于言的产物。
为此,语文教师要深入课文,深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于漪老师每次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文章的来龙去脉,并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每一篇课文都有其内在的固有的情感脉络,教师只要深入体会,认真咀嚼,广泛联想,就能深刻领悟课文中的情。
于漪老师的方法对广大语文教师的启示在于:要想点燃学生的感情火花,教师首先要自己真正动情。
教师只有自己进入了课文的角色,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对课文进行再创造,对课文中的形象进行丰富和补充,真切地体验作品中寓含的情感。
二、以课文之情,激学生之情,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与课文水乳交融的姿态情感教育是作品中人物的心灵、作者的心灵、教师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接触、相交融的过程,是一种通过课文的情感来激发、感化、陶冶学生情感的过程,是学生语文核心素质、思想品德、人格得以升华的过程。
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江西省抚州市实验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纽带,具有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和情感色彩,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情感为出发点,又以情感为归宿,重视情感体验和情感挖掘,让情感“滋润”学生的心灵。
一、在教学实践中领会情感教育的意义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十分鲜明突出,他们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且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要建立一个生爱学、师乐教的良好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由于情感教育具有渗透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情感溶进学生的血液,成为学生的情感。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节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它能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使其向上、向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巩固。
语文教材都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学生们要从审美对象中感受到美,获得美感,就必须要有情感。
而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并在情感的渗透和驱使下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二、在挖掘文本时把握情感教育的因素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包含着作家自己的人生阅历、思想感悟、审美观念。
课文中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
教师要深刻地解读教材,让学生明白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师生的情感获得共鸣。
有的课文,感情比较明显,可以从特定的思想感情入手,进行引导,通过对词句的学习,加深对思想感情的领会。
巧用情感教育,激发学习激情——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共鸣
巧用情感教育,激发学习激情——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共鸣发表时间:2019-01-09T11:35:09.98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9期作者:胡玉梅崔欣[导读]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中心小学441206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已进入高潮阶段,语文教育在经历一次次改革、争论、探索、实践之后,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重升学、重应试的教学历史背景下,机械练习、题海战术、框架式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师中还普遍存在,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了情感教育。
我认为,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听、说、读、写的情感体验过程,语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将教师、学生、教材的情感有机地融汇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强烈的感情共鸣?下面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一、引导学生喜好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包罗万象,语文学习的时空广阔,我们在生活中时时都在接触语文,也就时时都在运用语文、学习语文。
基于这样的观念,应该这样认为:只要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有了对它的关注,有了对它的自觉探讨意识,那么就等于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
因此,教师应以此为契机,揣摩学生的思想情感,使语文学习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如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之美,引导学生领略社会之美,引导学生欣赏语言之美等等。
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么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大胜利,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产生师生情感共鸣的基础。
教师此时应因势利诱,在很好地启发了学生兴趣的同时,使他们达到想求明白和想学习的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
同样,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
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学习中才能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巧设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语文课堂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不容忽视,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使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与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与实践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情感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兴趣。
当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丰富的情感,让课文中的人物、故事变得生动鲜活,学生便能更容易地被吸引,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比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如果教师只是平淡地讲述事件的经过,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
但如果教师能够以饱含深情的语调,描绘出五壮士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学生就会被这种强烈的情感所感染,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情感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学习中,理解课文的内涵是关键。
而情感是理解的桥梁,通过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她对温暖和幸福的渴望,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情感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元素,如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情节、高尚的品德等。
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去感受、欣赏这些美,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比如,在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时,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领略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情感教育更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许多课文都蕴含着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情感的传递,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像《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让学生在寻找雷锋足迹的过程中,感受到雷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向雷锋学习,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呢?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感受其中的情感。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第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文以载道,情为心声。
一篇好的课文,必定洋溢着感人的激情。
即使是议论体裁的文章,也会蕴涵着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对真理的一往深情。
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始终贯穿情感教育,在注重语文工具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其思想性。
从中发掘深刻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引导他们学会发现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好的人生。
人类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具有丰富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情真意切;欢情、豪情、悲情,情景交融。
以情感为主线,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在语文课情感教育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发掘真情,感悟真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感,有着超乎常人的对情感把握的敏锐度。
假如你缺乏对人生、对职业的热爱,就不可能比学生更多的发现课文中的感人挚情。
教师虽然不一定是诗人,但应该具有诗人的豪情;教师不一定是画家,但应具有画家善于发现美的敏锐眼睛;教师不可能都是音乐家,但应有音乐家的柔情。
唯此,才能更好、更多的发掘真情,感悟真情。
比如在第五册中学语文课本第25课《诗词五首》中,通过对背景资料的充分掌握,感悟和体验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李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情思;陆游以年迈之躯,僵卧孤村仍梦赴边关,驰骋沙场的一腔爱国情。
二、巧设意境,情景交融在《不朽的失眠》中,作者跨越千年时空展开丰富的遐思联想,描绘出张继落榜之后的落魄、失意、凄凉的情感。
再现了《枫桥夜泊》这首诗创作的背景。
为此,笔者以《枫叶颂》为题与师生同题作诗,与学生一起感悟枫桥的枫叶:“千年的渔火,万年的风霜,带你走进岁月的沧桑。
朦胧的月色,绚丽的霞光,照亮你心头的视窗。
悠扬的钟声,在无尽的遐想,沉浸在思念的梦乡。
啊,每一片枫叶,都是一轮火红的太阳。
永远凝聚与辉耀着,圣洁的生命之光!”其实,对于诗歌作品的欣赏,从来就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图文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充满了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的深情厚谊。
可以说,语文课是感情丰富的课。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生情进入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情感。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都娴雅典美、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与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
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
英国作家王儿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
”这种完成就暗含了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
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用自己已有的心里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
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
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
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这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
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舔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屈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点拨者和引路人,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
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情感的方法6篇
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情感的方法6篇第1篇示例: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情感的方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应该贴近他们的生活,注重与他们的日常经验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课文或者图片等教学内容,来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在教学《草房子》,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农村的风景、农民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民的辛勤,从而引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不应该是单向的灌输,而应该是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甚至是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情感投入。
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或者情境,让学生们在讨论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情感投入。
通过让学生体验文学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启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或者演绎文学作品,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并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在教学《小狗包弟》,可以通过学生表演或者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作品中小狗包弟的聪明和善良,感受到友情与爱心的力量。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在教学《诗歌欣赏》,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者社区中欣赏花草树木,让他们用心感受自然的美丽,通过实践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愉悦,还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对诗歌的热爱和情感投入。
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情感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用情感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用情感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发表时间:2018-03-14T15:47:19.85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1期作者:欧雪梅[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欧雪梅(旺苍县东河小学四川旺苍 628200)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1-010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下面谈谈在情感教育中的一些实践。
一、师生共同解读文本内容,接受真挚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包含着作家自己的人生阅历、思想感悟、审美观念,作者还通过一些生动形象、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一些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展示出来,这样的作品都是值得老师认真研究、学生认真学习的。
老师在上这些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情感,要详细、深刻地解读教材,让学生明白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态度。
通过老师对教材的解读,让师生的情感可以一起参与到课文中,老师富有感情的解说也可以获得学生的共鸣。
比如说,我在上《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朝鲜人民虽然不是中国志愿军的亲人,但胜似他们的亲人,他们之间的感情是非常真挚的,他们是并肩战斗的战友,也是相依为命的朋友。
文中的大娘为了能够把打糕送到阵地,昏倒在了路旁,为了能够救伤员,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文中的小金花和妈妈成功救出了老王,但是妈妈却和敌人同归于尽;文中的大嫂为志愿军战士挖野菜被炸伤了腿,我让学生通过这些事例的理解,体会朝鲜人民和中国志愿军之间的感情,体会这种用鲜血凝结而成的伟大友谊,从中接收到感情的熏陶。
谈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扩宽学生精神空间
谈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扩宽学生的精神空间在学习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
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采集丰硕的果实。
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因。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每位教师势在必行的任务。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
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美化情怀完善人格。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扩宽学生的精神空间。
1.情感的含义情感都滲透其中,特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我们教师能否发挥情感因素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总会产生各种的情感。
道德情感,即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阶级的和民族的敌人的仇恨感,对社会的义务感、责任感,对朋友的友谊感等等;理智感,学生主要表现为对语文课程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并能体验到一种获得知识的乐趣。
美感,即学生对事物的美丑所产生迷恋、欣赏、向往、害怕、逃避、厌恶等情绪。
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感情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对于所教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情感教育可以为教学成功创设出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情感。
教师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没有鲜明的爱憎,是不可能用他的语言去征服学生的。
纵观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课堂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学生就像春天的鲜花,精神百倍。
教师绘声绘色的讲,学生如陶醉了般侧耳聆听;而有的教师上课,课堂是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学生就像暴风雨中的麦苗,趴在课堂上,两眼无神,没精打采,身在此而心在彼,白白浪费时间。
点燃学生心灵之火——浅谈诗歌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做法
点燃学生心灵之火——浅谈诗歌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做法摘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利用课本中丰富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家育。
就拿课本中的诗词来说,尽管一学年才二十首,但每首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育学生才能如同琴师操琴一样,触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既有理智的增益,又有道德的熏陶,也有艺术的感染,形成一种美的感受,使学生的灵与感都能得到升华。
【关键词】诗歌;方法;思想教育Students lit the fire of the soul--Of poetry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li jianhong【Abstract】As a language teacher, we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use the material richtextbooks for students in education thinkers. Take the books of poetry, despite only 20 school year, but each song contains a variety of feelings and profound thought, can be utilized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that case, should be what kind of methods to educate students as to操琴as musician, touched the hearts of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gain not only rational, moral and nurturing, but also the art of infection, the feeling of a United States so that students a sense of spirit and can be sublimated.【Key words】Poetry; Method; Ideological education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点燃学生的激情——谈语文课堂上的情感教学
9 8
中国科 教创新 导刊
C i d c t n I o a in H r l h a E u a i n v t e ad n o n o
CU I U
I U U v
Oh n Ed aton n vaton le uc i Ino l Her l ad
点 燃 学 生 的 激 情
科教论坛
谈语 文课 堂上 的情感教 学
姚 首 仓 ( 湖南省湘 阴县第一 中学 湖 南岳阳
4 6 0 1 0 ) 4
摘 要: 在语 文教 学的每 一个过程 , 每一 个环 节, 每一 个 步骤都 有教 学情 感的存在 。 在语文教 育中 , 只有通过 学生 内在 的亲身体验和外在 的情绪感染 才能对 学生的情 感施加 影响 , 最终达 到情感教 学的 目的 。 关键词 : 激情 情感教 学 中图分 类号 : G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3 9 9 ( O )3 c一0 9 -0 1 7 - 7 5 2 1 0 () 1 8 1 0 语 文 教 学 不 单 是 认 识 活 动 , 时 也 是 同 情 感 交流 活 动 。 非 草 木 , 能 无 情 , 教 人 孰 在 学 过 程 中 , 生 都 是 有 着丰 富 情 感 的 人 ; 师 语 文 教 材 中 的 课 文 都 是 精 心 挑 选 的 典 范 之 作, 每一 篇 作 品都 是 作 家 内 心情 感 的外 化 。 因此 , 师 情 、 生 情 、 文 情 , 教 学 课 决定 了语 文 教 学 的情 感 特 征 。 没有 了情 感 , 章 的 人 文 文 价值 、 文 底 蕴将 会 流 失 , 文 教 学 将 会 失 人 语 去 灵性 、 灵魂 。 此 , 具 体 教学 过 程 中 , 因 在 我 们 应 该 重视 语 文 教 学 的 情 感 因素 , 教 学 在 活动 中充 分 利 用 开 发 情 感 因素 。 教 师 已经 把 作 品 的 情 感 内化 为 自 己的 情 感 师运 用 教 学语 言 所 描 绘 的 某种 形 象 。 比如 , 时 , 样 引导 学 生 品评 赏 鉴 文章 , 悟 文 中 怎 领 我 在 分 析 “ 床 凉 满 梧 桐 月 , 在梧 桐 缺 处 铺 月 的思 想 情 感 ? 以 用 下 面 几 种 方 法 来 进 行 明” 两 句 诗 时 , 这 样 讲 的 : 同 学 们 , 可 这 是 “ 让 教 学 。 1心 理 复 苏 法 。 单 的 讲 , 理 复 苏 我 们 来 想 象 一 下 , 两 句 诗 构 成 了 怎 样 一 () 简 心 这 疏影 梧 桐 、 轮 皓 月 、 一 四野 空 明 , 诗 就 是 帮 助 学 生唤 醒或 找 回 自 己内 心 体验 的 幅 图 画 。 方法 。 比如 , 生 对 老 师 有 着 真 切 的 体 验 。 人 独坐 凉 床 , 学 秋夜 无 眠 。 梧桐 枝 叶 遮 掩 明 在 学 习《 梁 任 公 先 生 的一 次 演 讲 》 记 时请 学 生 月 的 朦 胧 之 美 下 , 露 出诗 人 ‘ ’ 流 凉 的失 落 带 有 感 情 地 介 绍 自 己的 老 师 , 引导 学 生 回 与 惆 怅 。 在 教 学 中 , 准 备 好 的 优 美 语 言 ” 用 忆 起 曾经 有 过 的 强 烈 的 内心 体 验 , 使 学 引入 同 学 们 进 入一 个 沉 寂 、 单 的 世 界 , 促 孤 增 生 与 作 者 产 生 情 感 上 的 共 鸣 , 在 对 作 品 添 了学 生 读 书 的 乐趣 和兴 味 。 并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 引言1.1 引言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价值观念。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已成为每个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只有通过情感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价值和魅力,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意义、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情感素养的方法、优化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内容、实施情感教育的教师角色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2. 正文2.1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意义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情感、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情感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抗压能力。
情感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情商和人情世故的应变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是关乎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康的重要环节。
只有在情感教育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在学习中获得内在的满足和成长。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意义重大,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2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语文教学是一个涉及言语、文字和表达的学科,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设计,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不同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探讨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探讨摘要: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几乎每篇文章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无不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我们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讴歌、对正义的弘扬、对罪恶的鞭挞……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以情感打动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
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学教材内涵朗读课文创设情境一、发掘教材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文章不是无情物”。
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血和泪的凝集,是感情的海洋。
冰心说:“文章写到了有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他所描述的人、物、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
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浓厚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语言。
”(《关于散文》)在水一般清澈的冰心的散文中,我们不是可以感受到火一样炽热的感情波涛吗?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极富感情的内容,引导学生历经分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叩开他们的情感之门。
如在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我引导学生认识:这篇课文通过松骨峰战斗、马玉祥勇救朝鲜小孩、“我”和战士的谈话三个典型事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表现了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又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一课时,通过课文的写作背景及对“父亲”的几次背影描写中不难营造一种“凄楚感伤”的气氛,并使这种气氛弥漫到整个课堂,深入到心灵之中,让教师与学生、作者与“父亲”的情感“熔”于一炉,产生共鸣。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以背影开篇,一下子就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
车站相别的场景两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父子间的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
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间,并与开头相呼应,真正做到以情开篇,以情收尾。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作者:汪锋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0年第01期语文是一门最富情感的学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之一。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情感基调,充分挖掘文章中蕴涵的情感,以作品的情感去激发学生,引发学生情感与作者思想的共鸣,迸发出情感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情感、释放情感和完善情感的精神家园。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用爱的火焰,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影响着学生全部的认知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对学生的期待,不能埋藏在心灵深处,而要通过语言、动作、眼神、笑容等一些微妙的现象,或者是在对语文课文的讲解中,渗透着对学生的爱和责任,并把这种关爱和责任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因为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信任而受到心灵的震撼,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向往,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会形成一种情感互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和智力发展的目的。
当然,教师的情感源于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源于对教育事业执著追求的师德风范。
只有教师有饱满的热情、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才能有真爱,才能有真情,才能让课堂洋溢情感。
二、创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我国著名的作家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强调了创设情境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熟练地把握好教材,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行情境的创设,创设的情境要能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调动起来,达到与作者思想情感的相互融合,做到与作者一起欢乐,一起高兴,一起悲伤,一起叹息……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言”的境界,激起学生强烈地探求欲望,迸发学生的情感火花。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互动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互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师只有以真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以情动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认为,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及情感互动的过程。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情感因素,用良好的情感因素去影响学生,去演绎教材。
一、教师应善于调整教学的心态在特定的条件下教师是属于学生,属于课堂的。
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在走进教室之前,把个人的感情暂时冷却下来,作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的思想准备。
教师唯有在良好的教学心境下教学,才能使课堂成为一个生气盎然的教学整体,才能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意境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出色的能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要使学生感动,首先教师自己要感动”,要会“运用教学激情”。
这是于漪老师的一贯主张,因而她被称为“情感派”。
她自己在上课和备课的过程中,就常常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不能自己。
有一次,在讲授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时,她对于旧社会农民们希望破灭后的沮丧和挣扎给予了那么多的同情,学生们的爱憎感情被充分激发出来,以至于一个平时温和、腼腆的女生,竟然在课堂上忘情地拍案而起,愤怒地向欺压农民的米商表示抗议。
二、教师应善于渗透情感的教化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未经人的积极强化和加工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所以很快就会遗忘。
”赞可夫的话无疑告诉我们,教学中积极情感是教学双方的动力,影响教学进程和质量。
情感则是双方不可或缺的纽带,也是融化在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催化剂和黏合剂。
实施情感教育,我们要遵循“善诱与渗透”的原则,努力捕捉教材里的“文以情生”的“情”捕捉它的细腻与不同。
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中流露出的那种父子情深的感情,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都存在,所以通过让学生感悟这种情感,再去体味自己与父母间的感情,那么可以赢起学生的共鸣。
教师对文学情感的理解、剖析,对学生影响至关重要的。
学生在听讲中感受到感化和情感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各种新的情感,营造一种氛围,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动人之处,以一颗赤热之心去解剖文学作品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
所谓情感教育, 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活动,促进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
因此,情感教育是一个过程,同人的其他心理领域的发展一样,既有赖于专门的教育,又要经过一个产生、培养、形成的过程。
所有教师都是情感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则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缺乏必要的情感,上课时喜怒不形于色,讲课时缺少激情,而只是把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解,挑断作者感情发展的流程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是语文课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
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造成了极大影响。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有极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
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下面,我就从这三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1. 教师充分发挥情感渗透的主导者作用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语文教学也一样,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
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本身就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只有在平日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各种生活情感,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
否则,缺乏良好的情感修养,就无法实现教师自身行动的感染性和教育性,更谈不上使教学放射出艺术之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优美的教学语言打动学生心灵,激发情感。
古人云:“情乎于辞”,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语气、音调、速度、停顿等方法来控制课堂气氛。
因而,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饱含热情,力求简洁明了,绘声绘色,绘情绘景,生动而形象地传达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在讲授茅盾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时,不妨讲讲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杨靖宇在和敌人周旋了几个昼夜后壮烈牺牲,残暴的敌人解剖他的遗体时发现,他的胃里竟然是树皮、草根、棉絮,使得敌人目瞪口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
发表时间:2014-11-26T11:26:24.9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0月总第134期供稿作者:汪西梅
[导读]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
汪西梅山东省肥城市王瓜店街道办事处初级中学271608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
情感是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语文教学倘若能置身于学生的情感兴奋中心,就能点燃起学生的心灵之火,也就能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用情感影响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那么,语文教师应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优化教学环境
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是点燃学生情感之火的重要前提。
教师作为传授知识和激发情感的主导,必须努力为创造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做出不懈努力。
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最重要的在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使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破除封建的师道尊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个优秀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所坚持的最重要的一条准则就是注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从而激发其创造精神。
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企图用强制、训练的手段要求学生建立起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那是南其辕而北其辙。
教师的成功应表现为引导学生乐滋滋地读书、作文,主动地求知、探索,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情感熏陶,提高素质,发展个性。
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贴近学校生活,沟通师生思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情感。
二、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机制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作品能充分激起学生强烈的爱憎之情,非文学作品课中往往也倾注了作者鲜明的感情,即使是说明文也可以使学生产生喜欢、可爱、有趣等感受。
所以说,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蕴含着的情感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之情。
这种情感因素蕴含在三类课文中:其一是描绘祖国山河壮丽的课文,写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充满着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如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周密的《观潮》等。
其二是介绍我国历史成就的作品,如《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明清四大名著等,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民族自豪感;其三是讴歌爱国志士的课文,如以死殉国的屈原、文天祥,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邓稼先等,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2.爱民之情。
课文中描写了许多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人民,如孙犁的《荷花荡》中智斗鬼子的“老头子”,《蒲柳人家》中那些敦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等等,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热爱人民、讴歌人民的情怀。
3.爱子女之情。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表现了父爱的伟大;《背影》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胡适的《我的母亲》表达了母亲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
三、激发学生情感因素的关键在于教师
首先,教师要进入角色。
教师进入角色,必须建立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教师的情感是把教材中的情感转化为学生情感的纽带。
教师在钻研教材、挖掘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时首先要受到感染,教师要把文章中负载的作者的情感真切地传达给学生,就需要自身融入作者的喜怒哀乐,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把课文当作剧本,把自己当作演员,深入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激情,让文中的内容深深地感染自己,酝酿自己的情绪。
其次,要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情境。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诗人以饱蘸深情的笔触,连用了四个意象群,描述了“祖国过去的落后、现在的痛苦、未来的希望、自我的奉献”,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强烈感情。
教这首诗,教师首先用感情充溢的朗读点燃学生感情的火苗,学生自然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
而后,在启发学生领会全诗深刻含义的基础上,着力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品味诗的意境。
这样,学生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油然而生,感情的火焰得到了喷发升腾。
第三,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包括有声的语言和无声的语言。
有声语言,指生动形象、充满情感的语言,这种语言有助于挖掘情感因素,有助于传情递意,叩击学生的心弦。
无声语言是指表情和配合得体的手势与动作。
教师的表情即常说的“眼语”、“脸语”。
教师面部和眼睛所表现的喜怒哀乐忧的情感都是教学内容的自然流露,是心灵的准确折射。
四、运用直观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
如在朗读时用音乐伴奏,在朗读完课文后出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案或图画,能迅速唤起学生的联想,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作用。
影视、多媒体等手段,则能展示事物动态的发展过程,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要根据课文运用这些直观手段。
总而言之,情感贯穿于写作的始终,是作文的血脉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抓住以上三个方面,共同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服务。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
”只有在肥田沃土上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利用情感因素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