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
目前中国药用及包括试验有药效的大型真菌有500余种,除了传统药用的茯苓、冬虫夏草、灵芝外,近些年新发现并作为药用的有云芝、树花、古尼虫草等,以及假蜜环菌、安络小皮伞、槐栓菌、乳白耙菌、黑柄炭角菌等等。

药用部分主要是子实体,但有一些是通过现代发酵工业技术大量反制菌丝体来加工制药。

国内外研究试验表明,天然的药用真菌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目前在寻找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的药物方面,从包括真菌在内的中药中筛选,无疑是前景看好的。

1、竹黄
一种生长在竹子上的子囊菌,子座小,长1-4.5cm ,宽1-2.5cm,形状不规则,多呈瘤状。

初期色淡,后期粉红色,龟裂。

内部粉红色,肉质,后成木拴质。

比较广泛分布在南方竹林区。

我国民间作为药用,治疗虚寒胃疼、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和筋骨酸痛等。

2、古尼虫草
子座从寄主头部生出,柄白色,长10-90mm,粗5-6mm,顶部一般灰色至灰黑色,长卵圆形至柱状,单生,二叉分枝或成簇着生,一般8-22mm ×5-8mm,成熟时与柄的界限分明,无不孕顶端。

子囊壳拟卵形或安瓿瓶形,0.70.9mm × 0.2-0.3mm,埋生,成熟时孔口外露。

寄生于土中蝙蝠蛾科(Hepiaidae)昆虫的幼虫上。

分布于贵州等地。

古尼虫草曾被误当冬虫夏草使用。

不过也有人认为此种虫草与亚香棒虫草相同。

目前在贵州已作为药物研究利用。

3、冬虫夏草
又称虫草、冬虫草、雅扎贡布(语藏,即长角的虫子)。

子座棒状,生于鳞翅目幼虫体上,一般只长一个子座,少数2-3个,从寄主头部、胸部生出至地面。

长3-12cm,基部粗约1.5cm,头部圆柱形,褐色,中空。

子囊壳椭圆形,基部埋于子座中,03-0.5 × 0.1-0.2cm。

自然分布在海拔3000-500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丛带,寄生于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的幼虫体上。

每年5-7月份出现。

也有的在11月份开始出现子座,但不发育。

我国冬虫夏草几乎都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已记载产区有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新疆等地区。

冬虫夏草为名贵中药,性温、味甘,后微辛、补精益髓、保肺、益肾、止血化痢、止血化痢,止痨嗽。

其中含有特有成分虫草菌素,是一种有抗生作用或抑制细胞分裂作用的核酸类物质。

关于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研究进展较快,可以利用深层发酵培养菌丝体,其培养物用干保健品和制药。

4、茯苓
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呈平伏状,厚0.3-1cm,初期白色,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管孔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菌管长2-8mm,偶有双层,厚可达1-3cm,孔径0.5-2mm,壁薄,孔口边缘老后呈齿状。

菌核呈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直径10-30cm,重量可达数十至近百斤。

新鲜时梢软有弹性,干后坚硬,表面粗糙多皱或成瘤状,浅棕黄色至褐色,后变黑褐色。

内部白色或带浅红色,干后梢硬。

生于多种松树的根际。

偶见于其它针叶树及阔叶树的根部,适宜生长于沙质土。

分部于我国安徽、福建、云南、湖北、浙江、四川等地。

可药用,性温热、生津止渴、退热安胎、宁心益气、降血糖。

抑制肿瘤,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达96.88%。

可作补品。

5、云芝
又称彩绒革盖菌、杂色云芝、彩绒菌、瓦菌。

子实体一般小,无柄、平伏面反卷,或扇形,贝壳状,往往相互边接在一起,呈覆瓦状排列。

菌盖宽1-8cm,厚0.1-0.3cm ,革质表面有细长绒毛和多种颜色组成的狭窄的同心环带,绒毛常有丝绢光彩,边缘薄,波浪状。

菌肉白色。

管孔面白色,淡黄色,每毫米3-5个。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广东、广西、贵州、江西、江苏、台湾、浙江、福建、安徽、四川、内蒙古等地区。

该菌主要为药用,有去湿化痰效果,可治疗肺病和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性或慢性肝炎,还可作为肝癌患者的免疫治疗药物。

从云芝菌丝体和发酵液中提取的多糖均具有极强烈的抑制癌细胞活性。

云芝菌丝体多糖是含蛋白质的葡聚糖,而从发酵液提取的多糖不含蛋白质。

该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80%和100%。

云芝是分布极其广泛的一种木腐菌,可侵害近80种阔叶林树木,被侵害树木的木质部形成白色腐朽。

常常导致枕木、电杆、楞木、桥梁等木用建材腐朽。

该菌含有蛋白酶、过氧化酶、淀粉酶、虫漆酶及革酶等,有广泛的经济用途。

另外,在段木栽培木耳和香菇时常有该菌生长,被视为有害“杂菌”。

6、灵芝
又称赤芝、红芝。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

菌盖半圆形,肾形或近圆形,木栓质,人工栽培是子实体宽5-15cm,厚0.8-1cm,红褐色并有油漆光泽,菌盖上具有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往往内卷。

菌肉白色至淡褐色,管孔面初期白色,后期变浅褐色,褐色,平均每毫米3—5个,柄侧生,与菌盖近垂直,少数偏生呈扇状,长宽8-15cm,粗1-3cm,紫褐色,有光泽,生于阔叶树伐木桩旁。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西、四川、河南、湖南、湖北、陕西、甘肃、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从古代以来即有药用记载。

可治疗神经衰弱、头昏、失眠、肝炎、支气管哮喘等,还可治积年胃病和用做蘑菇中毒的解毒剂。

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70—80%。

此菌可利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

目前用它做原料加工生产多种保健品或药用产品。

7、鳞皮扇菇
子实体较小。

菌盖扇形,浅土黄色,菌盖直径1-3cm,表面有麦皮状小鳞片。

菌肉薄,味辛辣。

菌褶窄而密。

菌柄很短,生在菌盖的一侧。

此菌成群地生在阔叶树腐木上或树桩上。

晚上可发光,但有的因地区差异而不发光。

分布极广。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福建、广东、广西、香港、台湾、湖南、贵州、云南、青海、西藏、陕西等。

此菌子实体质地较韧,干后潮湿时能恢复原状,多记载有毒,不宜采食。

可药用,有调节机体、增进健康、抵抗疾病的作用。

其子实体内含有齿孔菌酸(eburicoicacid),可用以合成甾体药物,这种甾体药物可对机体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此菌有收敛作用。

将子实体制干研成粉末,敷于伤处治外伤出血。

另外,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本菌导致树木木质腐朽。

8、树舌灵芝
子实体杯形,高0.5-1.5cm,宽0.3-0.5cm,有粗毛,开始棕黄色,后变淡黄色或灰色,有时毛全脱落呈深褐色,无纵纹。

内侧光滑,深灰色,后期近黑色。

小包黑色,扁圆,直径约2mm,由菌丝索固定于杯中,小包壁的外层同褐色粗丝组成。

在粪上或垃圾堆上群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西、香港、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此菌可药用,用于止胃痛。

其味稍苦。

9、尖顶地星
子实体较小。

初期扁球形,外包被基部浅袋形,上半部分裂为5-8瓣,裂片反卷,外表光滑,蛋壳色,内层肉质,干后变薄,粟褐色,往往中部分离并部分脱落,仅保留基部,内包被无柄,球形,球形,粉灰色至烟灰色,直径1.7-3cm,嘴部显著,宽圆锥形。

在林地上或苔藓间单生或散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吉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

可药用,外伤消肿、解毒、止血。

10、黄裙竹荪
又称黄网竹荪、仙人伞。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高8-18cm。

菌盖钟形,具网格,其上有暗青褐色或青褐色粘性孢体,顶平,有一孔口。

菌幕柠檬黄色至桔黄色,似裙子,具菌托,苞状,从菌该边沿下垂长6.5-11cm,下缘直径8-13cm,网眼多角形,眼孔直径约2-5 mm,菌柄白色或浅黄色,海绵状,中空,长7-15cm,粗1.6-3cm。

夏季在竹林、阔叶林地上散生。

分布于我国江苏、湖南、安徽、云南、广东、台湾、香港、海南、西藏等地区。

此种多有毒,不宜采食,可供药用。

将子实体浸泡于浓度为70%的酒精中,作为外涂药用,可治疗脚癣。

11、裂褶菌
又称白参(云南)、树花(陕西)。

子实体小型。

菌盖直径0.6-4.2cm,白色至灰白色,上有绒毛或粗毛,扇形或肾形,具多数裂瓣,菌肉薄,白色,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白色或灰白色,有时淡紫色,沿边缘纵裂而反卷,柄短或无。

春至秋生于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枯枝及腐木上。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内蒙古、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甘肃、西藏、四川、贵州、去南等地区。

可食用,此菌含裂褶菌多糖,对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对大白鼠吉田瘤和小白鼠肉瘤37的抑制率为70-100%,我国云南民间常把此菌与鸡蛋炖熟服用对治疗白带有效。

云南产裂褶菌气香味鲜,称之为“白参”,有滋补强身作用。

裂褶菌是段木栽培香菇、木耳或毛木耳或银耳时的“杂菌”,其繁殖生长快,数量多,影响比较大,还可使木质部产生白色腐朽。

该菌含有较强活性的纤维素酶,并能产生苹果酸,菌丝深层发酵时可产生大量有机酸,还可产生促生素吲哚乙酸。

本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等方面应用广泛。

12、灰包菇
子实体较小。

卵形到扁球形,直径3-4cm。

柄短而明显,倒圆锥形,粗1-1.5cm,向上伸长至包皮顶端,形成中轴。

包被浅黄色,单层,厚1-2mm ,先期光滑,后期出现鳞片,沿基部与柄连接,外开裂;内部浅黄绿色,腔迷路状,宽达1mm,隔片与伞菌的菌褶相似。

秋季在草原草地上散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

幼嫩时可食用。

老后供药用。

有清肺、利喉、消肿、止血、解毒作用。

可用于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喉炎、鼻出血,外伤出血,疮肿,冻疮及食道和胃出血。

还可用于治疗感冒后咳嗽。

13、头状秃马勃
又称马屁包、头状马勃。

子实体小至中等大,陀螺形,高4.5-7.5(10)cm,宽3.5-6cm,不孕基部发达。

包被两层,均薄质,很薄。

紧贴在一起,淡茶色至酱色,初期具微细毛,逐渐光滑,成熟后上部开裂并成片脱落,孢体黄褐色。

夏秋季于林中地上单生至散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吉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香港、广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区。

幼时可食。

成熟后可药用。

有生肌、消炎、消肿、止痛作用。

从发酵液分离出广抗菌谱的马勃菌酸(caluatic acid),对革兰氏阳性、阳性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

14、大秃马勃
又称大马勃、马勃、马屁包。

子实体大型,近球形至球形,直径15-36cm,或更大,无不孕基部或很小,由粗菌索与
地面相连,包被白色,后变污白色,同腊状外包被和较厚的内包被组成,初期微具绒毛,渐变光滑,脆,成熟后开裂成块脱落,露出浅青和褐色的孢体。

夏秋季生于旷野的草地上,单生至群生,在新疆山地草原及内蒙古呼盟草原可形成“蘑菇圈”。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西藏、甘肃、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

幼时可食用,味鲜可口。

成熟后可药用。

具有消肿,止血、清肺润喉和解毒作用。

15、梨形马勃
子实体小,高2-35cm,梨形至近球形,不孕基部发达,由白色菌丝束固定于基物上。

初期包被色淡,后呈茶褐色至浅烟色,外包被形成微细颗粒状小疣,内部橄榄色,后变为褐色。

夏秋季生长在林中地上或枝物或腐熟木桩基部,丛生、散生或密集群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安徽、香港、台湾、广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云南等地区。

幼时可食,老后内部充满孢丝和孢粉,可药用,用于止血。

16、白鳞马勃
子实体较小,陀螺状,直径3-5cm,高4-8cm,不育基部比较发达,初期纯白色,后期略带黄褐色。

表面具有厚的白色块状或斑片状鳞片,后期鳞片脱落而光滑,顶稍凸起且成熟时破裂一孔口。

内部孢体纯白色,成熟后呈黄褐色至暗褐色。

夏秋季在林中草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西藏、青海、陕西秦岭地区。

孢粉可作为止血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