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历史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历史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历史完整版【导学案】《历史》九年级上册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重要工具;3. 理解历史与个体、社会以及时代发展的关系;4. 培养历史思维,增强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二、导学内容1. 历史学科的定义和主要内容;2.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3. 历史发展与个体、社会以及时代的关系;4. 培养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三、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引入问题你对历史这门学科有什么了解?历史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解决问题】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它记录了人类的经验和成就。

它不仅告诉我们过去发生的事件,还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演变过程。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能够获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为现在和未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导学活动二】组织学习1. 历史学科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它包括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元素。

历史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演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2.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历史研究主要包括史料搜集、批判性阅读、历史考证、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

另外,历史学家常常使用各种历史工具,比如时间轴、地理地图、文献资料等辅助研究。

3. 历史发展与个体、社会以及时代的关系个体的生活和选择会受到历史的影响,而历史则是由个体共同构成的社会形成的。

时代的演进也会推动社会的改变和进步。

4. 培养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历史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的问题,提高我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则有助于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人类智慧。

【导学活动三】拓展思考1. 列举一下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并阐述为什么?2. 以你们班级为研究对象,试着分析一下你们班级的历史发展和变化。

3. 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四、导学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了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掌握了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重要工具,了解了历史与个体、社会以及时代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培养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导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导学案

⾼中历史必修⼀全套导学案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导学案编号01⼀、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难点:重点:深⼊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难点: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考古学的资料,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分析中国从⽂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三、学习过程:(⼀)夏商的政治形式:(1)国家的起源:1、时间:2、推动因素:3、地区:流域和流域。

4、标志:,,,,。

(2)夏的政治形式:传说禹的⼉⼦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由“传贤”演化为,“”由此开始,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思考:⽤⼀句话概括夏政治形式的特点?(2)商的政治形式:商朝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为纽带,实⾏制;2、和结合。

商王朝的⼀切政治事务都通过进⾏决策,也通过这⼀⼿段主宰。

合作探究:通过教材总结我们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或⼿段有哪些?传说与历史的区别?我们应如何看待传说?(⼆)西周的政治形式:1、分封制:(1)⽬的:巩固的统治(2)分封对象:,,。

(3)主要的诸侯国:(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权,对周天⼦定期并提供和。

(5)评价:积极:消极:(6)⽡解:2、宗法制:(1)⽬的:(2)含义或实质:(3)核⼼内容:(4)政治⾪属关系:(5)实质:(6)作⽤:1)2)合作探究:⽤最简练的话总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结: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典型例题]:[例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A.社会历史的倒退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C.奴⾪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D.⽣产⼒发展的必然结果[解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产⽣了私有制和阶级,⼈类社会开始向奴⾪社会过渡。

⽽王位世袭制的确⽴,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奴⾪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

[答案]D[例2]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最突出的特点是()A.民主推选B.兄终弟及C.嫡长⼦继承D.⽗死⼦继[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的识记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篇一: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第1课人类的形成学习目标: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更替难点是科学地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课堂导入: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类起源神话,比如我们中国流传女娲造人说,而西方盛行所谓的上帝造人说。

这些都终归是神话传说,没有科学根据,那么科学的人类人类起源论是什么?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就清楚了。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人类的出现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其生活地点是。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全形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前形成。

3、我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4、当今世界上的黄、白和黑种人这三大人种是在什么进化阶段出现的?形成的原因是?二、氏族社会: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分为氏族和氏族两个时期。

其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公有制。

不同点是:。

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制和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合作探究:1、课本第三页动脑筋。

2、第五页活动与探究。

精讲点拨:1、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是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决定性变化。

2、氏族社会的解体可利用图示去理解:人类是:A、印尼爪哇人B、南方古猿C、尼安德特人D、克罗马农人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A、原始人群B、氏族社会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3、人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A、使用天然工具B、能直立行走C、会制造工具D、能采集果实4、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棕色人种D、黑色人种5、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B、进化阶段不同C、体貌特征不同D、封建社会生活习俗不同6、材料一:人类的生产工具十分原始,物质匮乏,人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2、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北京人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课堂导入】人自来就有喜欢寻根的天性。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三、精讲点拨1、“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传说时代”大体上是指人类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以来的原始社会时期。

远古社会也可以称为远古时代,与传说时代没有明显的界限,两者都属于模糊的时间概念,泛指原始社会。

历史导学案(1-4课)

历史导学案(1-4课)

【学习目标】(1)知识与水平: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主动学习课本及上网搜集资料,学会学习政治制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深对国情的理解。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第4—7页,并熟VV和容易忘记、容易出错的知识点,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或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课前延伸案【知识衔接】1、你知道自己姓氏的由来吗?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郑捷;有以受封的邑名为氏,如屈完;或以居住的地名为氏,如东门襄仲;或以官员为氏,如司马牛;或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的,如孔丘;还有以技艺为氏,如陶等等。

2、血浓于水的天然归属感和亲切感,不忘家,不忘家族,不忘民族,不忘国家的价值理念,即使在重选择、重自身价值的今天依然积淀于中华儿女的心中。

这个切都源于三千多年的宗法制。

请同学们就宗法制在我们今天社会的影响做一个调查,还有哪些影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逢年过节拜祖;清明节祭祖;人们姓名中的辈分和排行;族谱;宗祠;居住的乡村中几乎是同姓等。

【自主学习】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内容①王位世袭制:夏代禹传位于其子_______,王位___________取代了__________。

②行政管理制度:商代中央设有________、卿士、卜、祝、史、等官职;地方封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西周分封制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1)内容:分封________和人民。

(2)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先代贵族。

(3)瓦解:①原因:受封的_________势力日益强大,_____________衰弱。

②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第一节导言历史课程是中学阶段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认识历史、理解人类文明、传承中华文化、提高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主要包括《发展中的中国》和《世界上的古代文明》两个部分,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历史,增强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提高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

第二节教材分析本学期历史教材由《发展中的中国》和《世界上的古代文明》两个部分组成,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发展,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

《发展中的中国》部分主要介绍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包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变、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1840年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繁荣的唐宋文化及其社会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中国现代历史的兴起等内容。

此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框架和脉络,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发展及战争、变革、和平等历史事件。

《世界上的古代文明》部分主要介绍古埃及、巴比伦、希腊、古印度和古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这些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文明,可以了解古代文明的基本特点、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增强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了解。

第三节教学目标本学期历史课程的教育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历史知识和思维方法。

2.了解和欣赏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和成就。

3.理解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结果,培养历史思维和推理能力。

4.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四节教学内容和学习重点《发展中的中国》部分的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变第二章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1840年的封建社会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四章繁荣的唐宋文化及其社会制度第五章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中国现代历史的兴起《世界上的古代文明》部分的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古埃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第二章巴比伦文明的兴起和发展第三章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第四章古印度文明的兴起和发展第五章古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本学期历史教学的学习重点为:1.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认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自主学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光:;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分:。

(二)北京人1、距今时光:;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长进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盛的遗址:;世界上发觉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光:;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长进之处:体质特征;创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索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创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分”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自然石块有何区分?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长进?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光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光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创造陶器,容易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

会创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

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光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光是_ _ ;地点__ __;浮现_ __陶和__ __陶;在后期,浮现了_ ____和,缘由是:_____ __的进展。

[合作探索】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筑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研究、分析这两种房屋建造有什么不同?第三课远古的传奇[自主学习]。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习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时间、国家、过程及结果。

2.识记《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浏览教材P16~18,在下面时间轴上相应时间点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写在时间轴的下方。

活动二:阅读材料,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时间、国家、过程及结果。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英、法、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慈禧太后要求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进入中国所引发的战争。

派遣的联合远征军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增至约5万人。

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签订国家最多,并丧失多项主权。

影响所及,清帝国内部及远东(满洲平原)之权力平衡,亦受重大冲击,间接导致清廷衰落、俄日冲突升级等变化。

——《百度百科》请回答:(1)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是什么?(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最终结果如何?活动三: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检测反馈】()1.100多年前,八个国家的军队联合起来组成联军,他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D.虎门销烟()2.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这句话是指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八国联军在北京大肆劫掠C.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D.日本割占台湾()3.右下图是近代中国与11个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时的场景。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一条约内容的有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4.《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条款是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5.下图中慈禧太后对列强所作的表态,实质上反映了A.慈禧太后与列强在长期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B.慈禧太后为了个人利益,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C.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地大物博,作为统治者的慈禧太后慷慨大方〖巩固提升〗()1.向列强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是A.慈禧太后B.李鸿章C.光绪帝D.左宗棠()2.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拆毁大沽炮台场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3、下列条约中,不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有A.赔偿各国军费白银2亿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4、“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的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5、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下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攻入清朝都城的是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③④6.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材料:“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请回答:(1)此材料是哪个条约的内容?(2)此条约签订的时间?签订在哪个战争之后?(3)与清政府签订这个条约的帝国主义列强有哪些?(4)这个条约签订的危害?参考答案活动二:1、镇压义和团运动2、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活动三:(1)从经济上看,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此条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1课时课题第1课繁盛一课型新授教者XXX备人时的隋朝班级研究目标】1、掌握隋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研究重点】隋朝大运河。

研究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独立试航一)南北重归统一1、建立: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姓名课时1课时审批(签字)2、统一:年,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南北的标志:589年灭XXX。

4、XXX改革1)内容:他在位时。

(2)作用: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标:为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在在位时开凿。

在位时开凿。

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三点:以为中心,XXX,南至,全长两千多米。

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

邗沟。

二、常识拓展1.数字记忆法:一次统一,两位皇帝,三个端点,四段运河。

589年隋朝统一南北;XXX和XXX两位皇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三个端点;大运河由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2.动脑筋:想想看,XXX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1)XXX在位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XXX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XXX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甚么意思么?在想一想,水运食粮在现代为甚么重要?答:意思:国家水上粮食运输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汽车、铁路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4.XXX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主要是为了沟通南北,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三、巩固训练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3、在中国的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学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学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学案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导学案一、研究目标本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 理解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三、教学内容本学案涵盖了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全部内容,包括以下单元:1. 第一单元:殖民地的兴衰2. 第二单元:现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3. 第三单元:现代民主的产生与发展4. 第四单元:二战与世界格局的重塑5. 第五单元:冷战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6. 第六单元: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研究方法- 阅读历史教材,注重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和事件- 运用归纳法和比较法整理历史知识,形成系统的研究笔记-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历史问题- 多使用互联网资源,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更多信息五、教学评价本学案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课堂小测验:帮助学生检验对每个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作业考察:通过写作、口头报告等方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研究笔记:鼓励学生整理研究笔记,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能力六、教学资源1.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2. 互联网资源:包括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源通过本学案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提高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研究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为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导学案的内容。

请按照此学案进行教学,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祝顺利!。

2024新版教材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 导学案

2024新版教材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 导学案

3.9《秦统一中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运用辩证的观点来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时空观念: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的时空背景;3.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视频,了解秦朝统一的措施;4.历史解释:根据史料分析,要重点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素养;5.家国情怀:认识秦朝的疆域、文明成果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工程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和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习重点: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学习难点:理解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措施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二、学习过程课前预学单预习课本P52-P59并完成以下问题:(1)通过阅读单元导读,你看到了本单元包含了哪些重要的历史朝代?你对哪些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感兴趣?你能简单介绍吗?(2)通过阅读课文请指出秦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3)通过阅读课文请分析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六国?统一有什么作用?(4)通过阅读课文请归纳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5)通过阅读课文请指出秦朝的疆域囊括了哪些地方?课中共学单活动设计一: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活动设计二:讨论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点?活动设计三: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方法引导——如何评价历史人物?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下面是历史上对秦始皇评价的描述,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秦始皇。

卢生: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贾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单元一:古代中国的疆域与社会第一课:中国的疆域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疆域变化以及对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研究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的疆域范围和变化;- 掌握中国古代疆域变化的原因;- 理解疆域的扩大和收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研究内容:1. 中国古代的疆域范围- 夏朝、商朝、西周等时期的疆域;- 诸子百家时期的疆域;- 秦、汉、唐、宋等朝代的疆域。

2. 中国古代疆域变化的原因- 内部原因: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外部原因:战争、外族入侵等因素。

3. 疆域的扩大和收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疆域扩大:统一多民族、文化交流等;- 疆域收缩:文化传承、文化保守等。

研究任务:1. 阅读课本第一课的内容,了解并总结中国古代的疆域范围和变化;2. 通过课后题的练,巩固对疆域变化原因的理解;3. 基于所学,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疆域变化对中国历史影响的小论文。

提示: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朝代或时期,分析其疆域的扩大和收缩对中国历史的具体影响。

附加资源:- 课本第一课内容;- 参考书籍:《中国古代的疆域和交通》。

第二课:中国的社会结构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包括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以及其地位和作用。

研究目标:- 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 了解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及其地位和作用;- 掌握社会结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研究内容:1.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 贵族阶层:君王、贵族等;- 平民阶层:农民、工匠等;- 奴隶和奴隶主。

2. 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及其地位和作用- 君王:统治者、权力来源;- 贵族:社会地位高、享有特权;- 农民:主要生产力、社会基础。

3. 社会结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经济:劳动分工、资源分配;- 政治:统治权力、政策制定;- 社会交往:地位差异、社会秩序。

研究任务:1. 阅读课本第二课的内容,了解并总结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2. 制作一个海报或PPT,介绍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及其地位和作用;3. 根据所学,编写一段短文,描述社会结构对农民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古代的中国历史第一课文明的源泉-黄河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中,我们将研究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着重介绍中国文明发展的源头——黄河。

我们将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以及黄河对古代中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明确黄河的重要性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至关重要。

第二课文明的瑰宝-夏商周三代本课程将聚焦夏商周三代这一重要历史时期。

我们将深入研究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

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第三课文明的巅峰-秦汉本单元的第三课中,我们将研究秦汉两个朝代,这段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

我们将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的改革,以及汉朝的繁荣和创新。

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帝国的建立与发展。

第四课文明的交汇-三国两晋南北朝本课将介绍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特殊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中原地区不再统一,而是分裂成多个王朝和政权。

我们将研究这些王朝的兴衰、政治和文化的变化,探索这一时期的历史成因和影响。

第五课文明的启蒙-隋唐在第五课中,我们将研究隋唐时期的历史。

这段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代,被称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启蒙时期。

我们将了解隋朝的统一和变革,以及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第六课文明的辉煌-宋元明清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中,我们将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

这段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时期。

我们将了解宋朝的文化繁荣、元朝的统一和明清两代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收官之作。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的大纲,主要介绍了六个单元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重要时期。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内容,我们将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全册)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全册)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全册)整理本文档对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材进行了导学案的整理,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指南。

导引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培养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加深研究的印象。

导学案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 准备工作:准备展示图片、视频和相关文本材料。

课前引导-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与本节课内容进行连接。

研究活动1. 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景象。

2. 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封建制度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权力分配?- 封建制度与现代社会有什么不同?3. 学生汇报并进行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位历史人物并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该人物在封建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对社会的影响力。

导学案二: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兴起-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兴起。

- 准备工作:制作幻灯片,准备相关文本材料。

课前引导-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与本节课内容进行连接。

研究活动1. 展示幻灯片,介绍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背景和起因。

2. 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是如何形成的?- 封建制度在欧洲社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封建社会的衰落是如何发生的?3. 学生汇报并进行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学生可以研究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中的骑士精神,了解骑士的身份、责任和行为准则。

导学案三: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潮-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潮。

- 准备工作:准备相关文本材料和小组讨论题目。

课前引导-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与本节课内容进行连接。

研究活动1. 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近代中国发生了哪些社会变革?- 学生们对近代社会变革的原因有何观点?- 近代中国出现的哪些思潮对社会有何影响?2. 学生汇报并进行课堂小结。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一、导语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

本导学案将带领大家回顾八年级历史的重要知识点,深入了解历史的背景和事件,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古代文明1. 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古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氏族联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压迫等不同阶段。

象形文字、农耕、青铜器和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特征。

2. 埃及文明埃及文明位于非洲大陆,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

古埃及人建造了庞大的金字塔和建筑群,开展了灌溉农业,并相信死后有来世。

法老、金字塔和象形文字是埃及文明的重要标志。

3. 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位于南亚次大陆,发展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左右。

城市的规划和排水系统显示了古印度人的先进技术。

此外,古印度人还创造了梵文和印度教。

三、古希腊与古罗马古希腊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古代文明之一。

希腊城邦的建立、奥运会、希腊神话和哲学思想等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古罗马古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宏大的政治实体之一。

罗马法、基督教和古罗马建筑等都对今天的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中世纪与文艺复兴1. 中世纪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至15世纪的历史时期,被认为是古代和现代之间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主义、宗教统治和骑士精神的兴起。

2.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公元14世纪至16世纪期间发生在欧洲的一场文化运动。

它标志着人们对古代文化的重新关注,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对艺术、科学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近代历史1. 大航海时代15世纪至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是欧洲各国探险家进行海上航行和发现大陆的时期。

葡萄牙的达·伽马、西班牙的哥伦布和英国的劳合·达尔·蒙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

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发生的一次工业和技术变革。

蒸汽机、纺纱机和轧钢机的发明使工厂制造业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世界经济和社会结构。

历史课 导学案

历史课 导学案

历史课导学案
历史导学案模板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2. 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历史发展的脉络。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学习内容
1. 重要历史事件及其背景
2. 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3. 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三、学习方法
1. 阅读教材,了解基本史实。

2. 收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 结合实际,分析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影响。

4. 与同学讨论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四、学习过程
1. 预习阶段:提前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课后复习: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4. 作业与练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学习效果评估
1. 课堂表现: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2. 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完成认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 考试成绩: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展现出扎实的历史基础。

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全册)整理

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全册)整理

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全册)整理第一章:古代中国与世界1.1 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背景: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 异族的入侵与融合: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全国性政权的建立:秦统一六国、汉朝的疆域扩张1.2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 封建制度:君权神授、宗法制度的建立- 儒家学说与尊孔思想的历史地位- 古代科技与文化成就: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第二章:中世纪中国与世界2.1 中世纪中国的政治变革与文化传统- 隋唐的政治制度变迁:科举制度的建立- 历史文化转型:文化、诗词、绘画等的繁荣- 东亚地区的交流与影响:唐宋时期的丝绸之路2.2 中世纪中国的经济制度与社会变革- 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农田水利工程与土地兼并- 都市经济的兴起与商业发展:市集、商人与纸币- 社会结构的演变:士农工商四民的地位变动第三章:近代中国与世界3.1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革- 清朝的政治危机与外族入侵:鸦片战争的爆发- 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割地: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新文化运动与政治思想的转型:民主与科学的追求3.2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西方技术的传入与产业的兴起:洋务运动与工业化- 旧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冲击: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中国近代教育与科技的兴起:儿童教育、育、报纸与杂志第四章:现代中国与世界4.1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革与思潮冲击-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国的成立与全国性革命的探索- 宪政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发展4.2 现代中国的工农经济建设与社会变革-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农业与工业:土地改革与五年计划-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第五章:当代中国与世界5.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与决策-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与决策的形成与实施- “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的回归- 战后国际局势与中国的外交政策调整5.2 改革开放与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主要经济措施-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实践与成就- 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发展以上是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全册)的整理大纲,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优质教案导学案

初中历史优质教案导学案

初中历史优质教案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 掌握人类社会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规律;
3. 意识到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1. 人类社会的初期形成;
2. 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
3. 文明的兴起和传播;
4.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教学难点:
1. 理解人类社会的社会发展规律;
2. 分析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学方法:
1. 演讲讲解;
2. 课堂讨论;
3. 小组合作;
4. 多媒体展示。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概念解释(10分钟)
通过讲解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概念。

三、实例分析(15分钟)
通过讨论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明的传播,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讨论现代社会的挑战和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社会变革。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多样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认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解和展望。

希望本节课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华夏古国与周文化导学目标- 了解华夏古国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掌握周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思考周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课时安排课时一- 研究历史上的华夏古国- 了解华夏古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进程- 分析华夏古国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课时二- 探究周文化的起源和特点- 理解周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思考周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课时三- 总结华夏古国和周文化的关系- 分析周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周文化的精髓第二单元两河流域文明导学目标- 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掌握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思考两河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课时安排课时一- 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分析两河文明的主要特点和独特之处- 思考两河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课时二- 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 掌握两河文明在科学、农业等方面的成就- 思考两河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课时三- 总结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及其地位- 分析两河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两河文明的精神第三单元祖国的领土与疆域导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的领土变迁与疆域扩张- 掌握中国古代的边疆防线和守卫制度- 思考中国古代领土与疆域对现代国家建设的启示课时安排课时一- 研究中国古代的领土变迁与疆域扩张- 了解中国古代边疆防线的建设和守卫制度- 分析中国古代疆域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课时二- 探究中国古代的边疆民族和交往- 理解边疆民族与中原文明的互动关系- 思考中国古代领土与疆域对现代国家建设的启示课时三- 总结中国古代的领土与疆域发展- 分析中国古代领土与疆域对现代国家建设的启示- 思考如何保护和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导学目标- 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掌握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官僚体制- 思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课时安排课时一- 研究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官僚体制- 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组成和运作方式- 分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课时二- 探究古代中国的封建等级和礼制仪式- 理解封建等级和礼制仪式对社会秩序的维持作用- 思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课时三- 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特点- 分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思考如何发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精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生活的变化》预习案
1、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
有、。

交通、通讯的出现 2、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___________”号。

3、我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________铁路,
______年_____国商人修建。

4、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商人、
记者、少数老百姓用上了它。

方便了生活。

1、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
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2、鸦片战争后,中文报纸的出现:最著名的是
《 __》。

_______年在创办的。

文化生活的变化3、文化出版机构:年在______创办
的,是近代中国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文化出版机构。

4、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__________》_______年在
_____拍摄,第一步有声电影是《__________》在______
拍摄。

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是《__________》。

社会习俗的变化:后,民国政府颁布了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等法令。

强令男子____________,女子_____________,用新式的礼
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例如_______装和_____服。

人与
人之间行文明简单的_______、_________,称呼对方
“_________”、“_________”等平等的称呼。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
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树立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
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三、学习过程 1、了解: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
侵入,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你知道有哪些新式的交通工具吗?它们有什么优点?与我国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有什么不
同?这将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变化?
2、检查预习案,自主学习,加强记忆,巩固基础知识。

3、提问,小组内互相提问,老师提问。

4、质疑释疑。

提出疑问,合作探究,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5、拓展延伸,老师质疑:
①1 9世纪以来,传入我国的先进交通工具火车和轮船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近代中国,传入我国的通讯工具电报、照相、电影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③社会习俗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
④怎样看待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
⑤引导归纳: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有线电报,20 世纪初又出现了无线电话;对待新生
事物,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是知道这些工具是西方列强侵华的产物;另一方面明白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总体上应予以肯定。

同时,由于当时中国
条件的限定,还没有普及到中国的每个地方。

6、达标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