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的规律 (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形结合
数学思考
例1以6个点或8个点为例,让学生在尝试时感受到混乱,从而产生“从简单入手”的自主需要。在增加点的同时,有顺序的连线,并记录线段增加的条数,有利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逐步提炼出规律。而将不同的点数连成的线段数用算式表示出来,可使得规律进一步显现并清晰,为学生表述规律提供支持。
练习二十二:1-4都是先找规律,然后应用规律进行计算或符号化表达,这些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观察、枚举、归纳能力,提升推理能力。
第4题借助数形结合,启发学生探索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达式表示出正方形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即n个正方形,小棒根数有1+3n。
例1:找规律,合情推理
例1,要求平面上几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让学生通过寻找增加的点数和增加的线段数之间的关系,逐步发现规律,推理出两者之间的的关系,这种归纳推理的方法,是一种合情推理。
可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寻找规律
教学例1时,可从形引入,先让学生说一说三幅图中分别有多少个正方形,学生很容易得出小正方形个数为1²,2²,3²...的结论,再让学生观察从第一个图到第二个图再到第三个图,每次增加了多少个小正方形,使学生看到三个图中的小正方形数还可以分别表示成1,1+3,1+3+5...也可以从数引入,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1+3=4,1+3+5=9...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就发现4=2²,9=3²...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正方形来表示这些算式,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看到这些连续的奇数在图中的什么地方,平方数代表的又是图中的什么,从而对规律形成更直观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借机介绍“正方形数”使学生理解这一名字的由来。
模型推理
模型
(2)“做一做”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几何图形和数字表示的共同规律,再利用规律确定有规律的数字排列中的下一项。既深化了对规律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
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摆一摆,想一想
理解数位和位值的概念,会用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数、读数
感悟珠子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规律
推理能力、数感
数形规律
一年级
六年级
探索规律
知识内容
所属类型
教学要求
教学建议
核心素养
数与形例1.(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数形结合
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表示出数的规律,如从图形的角度直观地理解“正方形数”或“平方数”的特点。
1.借助图形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不好解释的问题,如例2中,解决求和问题,教材利用分数的意义的直观模型,使学生直观理解“无限”的抽象概念。
探索规律(函数思想、模式化思想)
结构分布
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找规律
课本86页例2
87页例3第(1)题
数形结合规律
能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1)例2主要是结合直观的图形的变化规律来教学数字的变化规律。这里,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虽然图形和数字的形式不同,但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进而有助于学生认识规律中关系的多样化,并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起联系。
数学思考
例1以6个点或8个点为例,让学生在尝试时感受到混乱,从而产生“从简单入手”的自主需要。在增加点的同时,有顺序的连线,并记录线段增加的条数,有利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逐步提炼出规律。而将不同的点数连成的线段数用算式表示出来,可使得规律进一步显现并清晰,为学生表述规律提供支持。
练习二十二:1-4都是先找规律,然后应用规律进行计算或符号化表达,这些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观察、枚举、归纳能力,提升推理能力。
第4题借助数形结合,启发学生探索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达式表示出正方形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即n个正方形,小棒根数有1+3n。
例1:找规律,合情推理
例1,要求平面上几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让学生通过寻找增加的点数和增加的线段数之间的关系,逐步发现规律,推理出两者之间的的关系,这种归纳推理的方法,是一种合情推理。
可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寻找规律
教学例1时,可从形引入,先让学生说一说三幅图中分别有多少个正方形,学生很容易得出小正方形个数为1²,2²,3²...的结论,再让学生观察从第一个图到第二个图再到第三个图,每次增加了多少个小正方形,使学生看到三个图中的小正方形数还可以分别表示成1,1+3,1+3+5...也可以从数引入,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1+3=4,1+3+5=9...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就发现4=2²,9=3²...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正方形来表示这些算式,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看到这些连续的奇数在图中的什么地方,平方数代表的又是图中的什么,从而对规律形成更直观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借机介绍“正方形数”使学生理解这一名字的由来。
模型推理
模型
(2)“做一做”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几何图形和数字表示的共同规律,再利用规律确定有规律的数字排列中的下一项。既深化了对规律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
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摆一摆,想一想
理解数位和位值的概念,会用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数、读数
感悟珠子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规律
推理能力、数感
数形规律
一年级
六年级
探索规律
知识内容
所属类型
教学要求
教学建议
核心素养
数与形例1.(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数形结合
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表示出数的规律,如从图形的角度直观地理解“正方形数”或“平方数”的特点。
1.借助图形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不好解释的问题,如例2中,解决求和问题,教材利用分数的意义的直观模型,使学生直观理解“无限”的抽象概念。
探索规律(函数思想、模式化思想)
结构分布
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找规律
课本86页例2
87页例3第(1)题
数形结合规律
能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1)例2主要是结合直观的图形的变化规律来教学数字的变化规律。这里,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虽然图形和数字的形式不同,但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进而有助于学生认识规律中关系的多样化,并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