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鼓乐传情 苏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单元分析】
“长江黄河腾起鼓声,非洲密林鼓语传情。”中国鼓乐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非洲鼓乐奇特神秘、奔放热烈。中外鼓乐都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着各自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文化特性。本单元以“鼓乐传情”为题,汇集了若干与“鼓”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创编等音乐活动,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和非洲的鼓乐文化,激起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本单元选择了绛州鼓乐《滚核桃》以及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作为欣赏曲目;选择了《敲起我的小木鼓》和刚果民歌《咿唷嘞啦》、非洲民歌《巴鲁瓦》三首歌曲作为学唱曲目;另外还为学生们设计了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力图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产生对鼓乐文化探究的热情。【教学内容】
听非洲鼓魂滚核桃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
动露一手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和《巴鲁瓦》。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
2.动露一手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通过演唱歌曲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通过“露一手”活动培养学生听辨旋律并从旋律中提取节奏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演奏较密集节奏的能力。
【教材分析】
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是一首热情、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表达了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其旋律流畅,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节奏、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且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赛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学情分析】
歌曲节奏比较复杂,而且掌握好节奏才能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因此通过用鼓敲击歌曲中的节奏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教学难点】
掌握十六分及切分节奏的演奏。
【教学准备】
钢琴、电脑、多媒体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1.发声练习。
二、新授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动》
1.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学唱歌曲
(1)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学生读读、拍拍,注意十六分节奏的打法。
2/4 XXX XXXX ︳XX XX ︳
(2)歌曲分析:
《敲起我的小木鼓》是一首热情、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表达了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其旋律流畅,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节奏、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赛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3)跟琴唱谱。(完整听唱法)
(4)按节奏朗读歌词,进一步熟悉旋律节奏。
(5)完整学唱歌曲。
3.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结为歌曲的前十六小结伴唱,感受“re、do、sol”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4.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
5.歌曲处理:
A.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已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线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B.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露一手:
1.用击掌模仿老师所奏旋律的节奏,并说说他是歌曲中的哪一句?
2.用自制的小鼓敲击 XXX XXXX ︳XX XX ︳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课后搜集有关非洲音乐方面的资料。
五、板书
《敲起我的小木鼓》佤族歌曲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滚核桃》
2.动露一手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滚核桃》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
2.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材分析】
《滚核桃》(绛州鼓乐)乐曲表现秋收时节,在黄土高原晋南一带的农民摘回核桃,置于房顶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下的场面,以此抒发农民劳动时的愉悦心情。乐曲集中体现了绛州鼓乐中“花敲鼓”的精华,表演时运用了搓、擦、磕、挑、撩、敲、碰等“花敲鼓”的击奏法,变化多端,繁简有序,质朴而不失优美,好似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沿坡滚下,坠地有声,乒乓作响,听来情趣盎然,饶有风味,将核桃丰收时节农民们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
【教学重点】
感受“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掌握十六分及切分节奏的演奏。
【教学准备】
钢琴、电脑、多媒体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听鼓点,猜鼓语。
老师准备大鼓一面:
1.模仿雷声;
2.模仿鞭炮声;
3.模仿古代战士出征前的鼓点声。
4.学生交流、讨论。
三、听音乐,创设情境。
1.初次欣赏山西鼓乐《滚核桃》,体会鼓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想像音乐形象,音乐描写怎样的场面?
3.欣赏滚核桃舞蹈表演,感受音乐形象。
4. 分析小结音乐形象: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核桃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上等景色,运用一系列的鼓棰华彩,
通过表现山坡滚核桃的动人情景, 尽情地抒发了农民欢庆大丰收的喜悦心情。
5.再欣赏鼓乐表演。(赵瑞成的扁鼓表演)
仔细观察,交流《滚核桃》的表演形式及演奏技法。
1)介绍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击奏法。
2)练习敲击鼓面、鼓边、手拍鼓面、擦鼓面等。
四、参与体验,表现鼓声。
1.模打节奏练习
0××︱0××︱0××︱×××︱
2.分头、身、尾三部分进行加工训练头,十名鼓手轮流演奏鼓梆,渲染出晾晒核桃的生活场景。十名鼓手采用合奏的形式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时的动作和心情,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各种响声,从而唯妙唯肖的表现了丰收后的一派欢乐景象。尾,节奏松弛下来,表现了人们休息后的悠闲舒适的生活景象。
五、资源整合,深化鼓文化。
1.欣赏《老虎磨牙》
2.欣赏《老鼠娶亲》
3.提炼节奏,参与体验。
要求:利用身边的“鼓”(桌子;筷子或笔)模仿音乐形象,
六、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