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穿刺技术及并发症

合集下载

股动脉穿刺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并发症
=(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 =(0.53-1.73)/1.73×100%
0.2
0 改善前 目标值 改善后
=69.36%
科研成果
撰写文章:《股动脉穿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 症术后并发症护理体会》 拟申报自治区技术推广项目1项
标准化
股动脉穿刺评分系统使用 医院内股动脉穿刺预防管 住院患者VTE防治流程 流程 理流程
压迫止血不到位
3、告知患者及家属压迫穿刺部位的 重要性 1、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2、增加巡视次数
1、科室每个月进 行压迫止血的操 作演练
1、增加加压包扎 的相关材料
2、严格要求患者 体位
1、护士要求掌握 相关解剖位置 2、制定实体相关 办法 1、增加加压包扎 的相关材料
1、减少护士工作 量 2、加强宣教
200 125 98 100 65 0.0% 42 20.0%
10.0%
24 0.0% 0.0% 0
10.0%
0
效果确认

改善前后并发症发生分布对比
效果确认

改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改善前流程图
患者入院 手术前 评估患者 术前教育 完善相关检查
效果确认
手术
生命体征测量 手术后 返回病房 术后宣教
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股 动脉穿刺总例数×100%
选题理由
通过本次质量管理工具应运,探讨及分析引起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
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股动脉穿刺技术提供可参考的
理论依据。
现况把握
调查对象:2016.01-2016.12股动脉穿刺病人总数750例,并发症发生总数1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3%。穿刺部位渗血 8例(61.5%),穿刺部位血肿 3 例 (23.1%),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1 例(7.7%),动静脉瘘1例(7.7%)。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第1页
应用范围
• 1、介入手术(冠脉造影)入路 • 2、IABP(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入路 • 3、动脉血气
• 以上应用中股动脉穿刺技术略有不一 样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第2页
股动脉解剖
• 股动脉发自髂外动脉,在大腿根 部紧靠腹股沟韧带下方,在股三角腹 股沟韧带处可触及股动脉搏动。从耻 骨联合到髂前上棘做一连线,股动脉 恰在这一连线中点、腹股沟韧带处经 过。股动脉在腹股沟处几乎是平行于 脊柱。
•心脏舒张前一瞬间(主动 脉关闭时),球囊充气, 增加舒张期冠脉灌注压力, 增加心肌供氧。
第22页
股动脉压迫止血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第23页
• 关键点:目标是内口,可将鞘管小心撤出 二分之一,此时可摸到鞘管消失处大约即 内口处。
• 勿用力过大,压闭股动脉,迷走神经反射 (阿托品、多巴胺)。
• 如遇大量出血勿慌张。冷静调整按压点, 切忌松手!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第11页
穿刺步骤
• 5、切皮。(先切后穿、先穿后切各有优点) • 6、穿刺:左手三指指明股动脉走形,右手
穿刺针,穿刺针斜面必须朝上,进针角度 30—45度,迟缓进针,直至见到喷血。 • 切忌角度偏小(动脉穿刺点偏上,越过腹 股沟韧带,腹膜后血肿,灾难性后果!! 穿刺点选择宁下勿上) • 角度偏大,导丝经过困难,导管打折。
第20页
是常见一个机械循环辅助方法,是指 经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导管到 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和肾动脉开口 上方降主动脉内,在心脏舒张期,气 囊充气,在心脏收缩前,气囊放气, 到达辅助心脏作用。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第21页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思维导图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思维导图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思维导图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思维导图第一部分穿刺点定位点击放大查看第二部分局部麻醉点击放大查看第三部分股动脉穿刺点击放大查看第四部分导丝置入点击放大查看第五部分置鞘注意事项:1 确定导丝置入动脉后,撤出穿刺针,左手压好穿刺点;2 置鞘时导丝要漏出头(适当),且保证导丝未弯曲,插入时略带旋转,动作轻柔,遇阻力时勿盲目用力。

第六部分冲洗动脉鞘【1】置入动脉鞘后,撤出导丝;【2】开放动脉鞘三通确定动脉回血,并使用肝素盐水冲洗动脉鞘,顺势关闭动脉鞘或连接高压滴注。

第七部分并发症及处理常见并发症:1、穿刺部位皮下瘀斑、血肿。

2、假性动脉瘤:穿刺点过低,压迫不当。

(超声定位下压迫压迫前应用吗啡或杜冷丁止痛,凝血酶局部注射、覆膜支架覆盖、外科修补)。

3、腹膜后血肿:穿刺点过高,灾难性后果,防重于治。

(停用抗凝剂、维持血容量、防止休克,外科修补)4、动静脉瘘:穿刺方向不准确(覆膜支架覆盖、超声下压迫,外科修补)5、夹层或闭塞:导丝有阻力置入(覆膜支架覆盖)附1:假性动脉瘤诊治思维导图点击放大查看附2:腹膜后血肿具体处理腹膜后血肿临床特点:1 腹股沟上方皮肤和肌肉紧张和饱满。

2 严重背部和下腹部疼痛。

3 股神经受累表现,如下肢疼痛或无力。

4 血色素水平下降,并且排除其他出血原因。

5 严重出血病人呈出血性休克表现。

6 严密观察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得出腹膜后血肿的诊断,还可通过腹部CT检查发现腹膜后血肿予以确诊。

腹膜后血肿处置1、腹膜后血肿关键在于预防。

行脑血管造影和神经介入治疗时,皮肤穿刺点一般确定为腹股沟韧带下方1.5-2cm,斜行45度进针,这样确保穿刺针穿入股动脉的穿刺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以下。

拔除动脉鞘后局部按压也要准确到位,时间要足够。

2、术后需密切观察病人不是所有发生腹膜后血肿的病人的股动脉穿刺点都在腹股沟韧带之下。

对于所有病人,术后均需要密切观察,出现腹股沟区血肿或不适,均需要严密观察和积极处理。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出血与血肿
假性动脉瘤
穿刺点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小的出血点 可局部加压包扎,出血量大时应立即缝合 伤口并输血。
如发现股动脉局部搏动性肿块,应考虑形 成假性动脉瘤的可能,需及时行超声检查 确诊并加压包扎。
血栓形成与栓塞
腹膜后血肿
下肢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如出现下肢疼 痛、皮肤苍白、感觉异常等症状,应立即 行血管造影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
如出现腹膜后血肿的症状,如腹痛、腹胀 、腰背部疼痛等,应及时行腹部超声或CT 检查确诊,必要时手术治疗。
04 股动脉穿刺的临床应用与 展望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诊断性应用
通过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冠心病、心 肌梗死等疾病。
治疗性应用
通过股动脉穿刺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如球囊扩 张、支架植入等,以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
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机器人辅助
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股 动脉穿刺有望实现机器人辅助操作, 提高操作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血管缝合技术
目前,血管缝合技术正在研究发展 中,有望替代传统的压迫止血方法, 进一步减轻患者术后不适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02
03
3. 穿刺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 处,用穿刺针刺入股动脉。
4. 插入导管
将导管通过穿刺针插入股 动脉,并推进至所需位置。
5. 操作完成
完成诊断或治疗操作后, 拔出导管,对穿刺点进行 压迫止血。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 避免反复穿刺和损伤血管。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研究

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研究

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在我院实施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实施不同控制方法的并发症预防效果。

方法:选择近两年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共80例,采取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都是40例。

观察组行桡动脉治疗手段,对照组行股动脉介入治疗法。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卧床时间、住院以及并发症的出现,相比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缩短术后愈合时间,非常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对于股动脉介入治疗来说,需要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法,对穿刺并发症做好防治工作。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桡动脉穿刺;穿刺点;介入治疗;并发症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ventive effects ofdifferent control methods on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femoral artery intervention in our hospital. Method: Atotal of 80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the past two years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adial artery treatme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received femoral arter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erms of tube placement time, bed rest time,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data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radial arterypunctu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shorten the postoperative healing time, which is very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femoral artery intervention therapy,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reatment methods is needed to prevent and treat puncture complications.Keywords: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Radial artery puncture;Puncture point;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omplication作为目前新型的一种内科与外科治疗之间的方法,介入治疗在很多疾病治疗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时局部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时局部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时局部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摘要:当今介入治疗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因其具有有创性,在穿刺的部位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影响比较大,因此日常护理中不能绝不能忽视并发症的危害。

笔者所在的医院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在分析并发症发病的病因基础上,通过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总结出许多预防、护理以及治疗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使患者明显受益,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介入治疗;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护理措施神经介入治疗术以数字减影设备为指导,借助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针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临床诊疗手段。

由于属于微创伤技术,所以近年来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鉴于股动脉具有粗大,易穿刺的特点,所以被作为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最常用的术式[1]。

然而,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2]。

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以及动静脉瘘等,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影响比较大,严重情况下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局部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十分必要,不容忽视。

本文首先对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再对我院长期临床经验积累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介绍,为临床参与护理工作的同行提供参考。

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局部现进行针对性分析。

1穿刺部位局部血肿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研究显示, 局部血肿是介入治疗穿刺部位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约占全部并发症65%-70%[3]。

血肿可引起局部皮肤张力增高,患者疼痛不适。

形成原因:穿刺技能不足导致血管壁被刺破、穿刺一侧肢体提前活动、压迫手法不当、患者血压过高以及有凝血功能障碍等[4]。

护理措施:(1)术后8小时内护理人员应5~30min巡视1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现象,穿刺点是否压迫到位等;(2)触摸穿刺部位是否有显著压痛感,观察穿刺部位皮肤色泽及温度是否异常;(3)告知患者术肢放松,卧床期间应避免腹压增加,特别是咳嗽时要用手压紧穿刺口,防止出血;(4)告知患者血肿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要求患者加强穿刺部位保护,禁止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提拉重物等[5];(5)小的血肿可以使用消肿止痛膏外敷或者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6]。

2020年动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

2020年动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

2020年动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动脉穿刺采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动脉穿刺采血法操作主要用于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用于检测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均有重要意义。

动脉穿刺采血操作已经成为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临床护理技术,但该操作需要较高的技术,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如感染、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误刺神经、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穿刺处大出血、筋膜间综合征及穿刺失败等.一、感染【临床表现】1.穿刺部位皮肤有红、肿、热、痛,严重者有脓肿形成,个别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如高热。

2.血液培养有细菌生长.【预防措施】1.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遵守操作规程。

若怀疑有污染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

穿刺前认真选择血管,避免在已出现破溃、感染、硬结、皮肤病等情况的部位穿刺。

3.采血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5~10分钟.【处理措施】已发生感染者,除对因处理以外,还应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二、皮下血肿【临床表现】1.穿刺点周围皮肤苍白、毛孔增大、皮下肿大、边界清楚。

2.严重者,穿刺点周围皮肤青紫,肿块边界不清,水肿加剧。

3.患者局部疼痛、灼热、活动受限。

【预防措施】1.加强穿刺技能的训练,掌握穿刺技能,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度,缓慢进针,防止穿破动脉后壁,引起出血。

2。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增加对动脉的损伤,造成出血不止。

3.若压迫止血无效时可以加压包扎,穿刺成功后局部加压止血5 — 10分钟;或用小沙袋压迫止血15分钟左右,直到不出血为止;凝血机制障碍者及老年人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4.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避免动脉穿刺.【处理措施】1.血肿发生48小时内,可采用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有利于止血.2. 48小时后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

也可采用烤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

3.给予50%的硫酸镁湿敷,使血肿消退,疼痛减轻。

股动脉穿刺要点

股动脉穿刺要点

股动脉穿刺要点
股动脉穿刺是一种介入性血管操作,常用于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股动脉穿刺的要点:
1. 术前准备:病人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穿刺前要保持病人处于禁食状态。

2.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通常选择股动脉在腹股沟以下3-4cm
处作为穿刺点。

在穿刺前要进行局部麻醉。

3. 采用无菌操作:护士或医生需要进行全身无菌手术操纵,包括消毒、穿戴无菌手套等。

同时,需要使用无菌巾包裹穿刺区域,以减少污染。

4. 技术娴熟:穿刺过程需要由具有经验的医生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力度和角度,以避免动脉破裂或血管损伤。

5. 结束后的处理:穿刺结束后,需要进行绷带包扎,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或局部肿胀等异常情况。

病人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观察,以减少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

6. 并发症的处理:股动脉穿刺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如出血、血肿、血栓形成等。

如有并发症发生,需要及时处理,如进行止血、冷敷、血液稀释等。

需要注意的是,股动脉穿刺是一种有一定风险的操作,需要由
专业的医生进行,同时也需要病人积极配合和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手术讲解模板: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术

手术讲解模板: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术
手术禁忌: 5.重度全身性感染或穿刺部位有炎症。
手术资料: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术
手术禁忌: 6.妊娠3个月以内者。
手术资料: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术
术前准备: 1.术者准备
手术资料: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术
术前准备: (1)熟悉病史,详细了解各项实验室及 辅助检查资料,特别注意肝、肾功能及出 凝血时间。
手术资料: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术
手术步骤:
逆行性穿刺的进针点 选在股动脉搏动最强处的正下方,即腹股 沟皮肤皱褶下1~2cm,穿刺时左手中、示 指轻按于股动脉搏动最强处,右手持针对 准该点斜行平滑刺入。穿刺成功后, 可见鲜红色动脉血自针尾喷出,即刻送入 导丝。若送入导丝有阻力时,不可强行送 入,应在透视下观察导丝走行,大多数情 况是导
股静脉、股动 脉穿刺术
手术资料: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术
股静脉、股动脉穿刺 术
科室:普外科 部位:臀部 麻醉:部分或全身。
手术资料: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术
概述: 股动、静脉较粗大,由此插管可以到达全 身各部位的血管,为最常用的血管介入操 作的入路。
手术资料: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术
适应证: 1.血管本身病变,如原发性或继发性出血、 瘘等。
手术资料: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术
手术步骤: 丝在穿刺针前方盘曲或进入小的分支,此 时应后退并旋转导丝进入。
手术资料: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术
手术步骤: 2.顺行性穿刺
手术资料: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术
手术步骤:
顺 行性穿刺进针点在腹股沟韧带的上方约 1cm,针尖刺至腹股沟韧带稍下方的动脉 搏动最强处;或在透视下将穿刺针对准股 骨头顶缘,进针角度与身体成40°左 右。顺行性插管导丝易进入股深动脉。若 患者下肢取外展、外旋位,股浅动脉转至 股深动脉的外侧,用5F以下的导管和“J” 型导丝易成功。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的护理科普知识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的护理科普知识
添加副标题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的护理 科普知识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刺的基本知识
02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刺的术前准备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03 刺的操作流程及注 意事项
05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刺后的护理要点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04 刺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及处理方法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适应症:适用于多 种心血管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如冠心 病、心肌梗死、心 律失常等。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适用于几乎所有需要介入治疗的 疾病,如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禁忌症:严重出血倾向、穿刺部位感染、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 的术前准备
心理准备
告知患者手术流程和注意事 项,减少焦虑情绪
鼓励患者积极应对手术,提 高配合度
解释手术目的和必要性,增 强患者信心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缓解 紧张情绪
术前用药
常用药物:非甾体抗炎药、 阿片类药物
用法用量:根据具体情况调 整
目的:减少并发症,缓解疼 痛
注意事项:遵循医嘱,不得 擅自更改
饮食指导
术前饮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为 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自我管理
穿刺后注意事项:及时更换穿刺部位,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穿刺部位干燥等 饮食管理: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 用药管理:按时服用药物,不随意更改药物用量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
定期复查和随访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及自我管理
定期复查:医生建议患者在术后一个月进行复查,以评估手术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后需要做好 护理工作,如定 期更换敷料、避 免剧烈运动等, 以防止感染和出 血等并发症的发 生。

介入诊疗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介入诊疗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介入诊疗是8O年代初传人我国,并迅速发展起来 的一 门融医 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涉及人体消化、呼 吸 、骨科 、泌尿、神经 、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 。尤其 对 以往认为不治或难 治的病症(各种癌症、心血管疾病 ),介人疗 法 都 开拓 了新 的治 疗途 径 ,且 简 便 、安 全 、创 伤 小 、并 发症 少 、见 效 快 。但 介 入 诊 疗 后 由于术 中操 作 不 当及 观察 不 及 时 ,加 之 围 手 术 期 抗凝 药物 的使 用 ,介 入 诊 疗 血 管 并 发症 显 著 增 加 ,如 何 减少 这 些 并发 症 的 发生 以及 寻找 较好 的 护理 对 策一 直 受 到 人 们 的关 注 。 2Oo7年 10月 ~2009年 1O月 本科 做 血 管 内介 人诊 疗 后 发 生 股 动 脉 并 发症31例 ,桡动脉并发症25例 。现将并发症原因及其护理进行 总 结 分析 。 1 临床 资 料 1.1 一般 资 料 2007年 lO月一2009年 l0月 我科 经 股 动脉 做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63例 ,冠 状 动 脉成 型 术 71例 ,肿 瘤 介 入 967例 ,脑 血 管造 影 289例 ,颅 内动 脉 瘤 栓 塞48例 ,妇科 子 宫 动 脉 栓 塞 79例 ,周 围 动 静 脉和。肾动脉造影 150例 ,共 1667例。发生并发症31例 ,总发病 率 1.8%。经桡 动 脉做 冠 状 动 脉造 影 628例 ,冠 状 动 脉成 形 术 406例 ,共 1o34例 。发 生并 发 症25例 ,总发 病率 2.3%。 1.2 方 法 股 动 脉穿 刺 通 常采 用 右 侧 股 动 脉 ,患 者 平 卧 手术 台 上 ,常 规 消毒 铺 巾局 麻 后行 股 动 脉 穿 刺 ,穿 刺 成 功 后 置 入 5~7F动 脉鞘 ,选用 5~6F造影 导 管 或6—7F指 引导 管 进 行 介 入 诊 疗 。桡 动 脉 穿 刺 通 常 采 用 右 侧 桡 动 脉 ,右 上 臂 自然外 展 至 5O。,前 臂 垫 高 约 20 oIl】,常 规 消 毒 铺 巾局 麻 后 穿 刺 桡 动脉 ,穿 刺成 功 后 置 入 6F动 脉 鞘 ,先用6F造影导管或指引导管行介入诊疗 。 2 并 发 症原 因分 析 2.1 股动 脉并 发 症 2.1.1 股 动脉 穿 刺部 位 出血 、血 肿 本 组 有9例 患 者 发生 股动 脉 穿刺部位出血、血肿 ,其中4例是冠状 动脉成形术的患者 ,术前 、术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感谢观看
正确的穿刺点是保证股动脉穿 刺成功的关键,应选择股动脉 搏动明显处进行穿刺。
避免反复穿刺
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在同一部 位反复穿刺,以免引起局部血 肿或假性动脉瘤。
术后护理
穿刺后应加强对穿刺点的护理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定期换 药,同时注意观察肢体远端血
液循环情况。
股动脉穿刺的成功因素
01
02
03
04
血液透析通路建立
临时透析导管
股动脉作为临时血液透析通路的 起始点,用于急性肾功能不全患 者的透析治疗。
长期透析导管
对于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 股动脉可作为长期透析通路的起 始点,建立稳定的透析通路。
急救和复苏
心肺复苏
在急救过程中,股动脉穿刺可用于心 肺复苏时的药物注射和血液回收。
紧急介入治疗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危 急病症,股动脉穿刺可迅速建立血管 通路,进行紧急介入治疗。
确定穿刺点
局部麻醉
选择股动脉搏动明显处作为穿刺点, 一般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1-2cm处。
在穿刺点处注射局麻药,使局部皮肤 和皮下组织麻醉。
消毒铺巾
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并铺设 无菌巾。
股动脉穿刺的步骤
穿刺
插入导丝
使用穿刺针在局麻点处垂直或斜向进针, 寻找股动脉的搏动感,一旦进入股动脉, 血液会迅速回流到针筒内。
染等。
加强术后护理,及时处理疼痛、 发热等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
05
股动脉穿刺的临床应用
血管介入治疗
诊断性血管造影
通过股动脉穿刺进行选择性血管 造影,用于诊断血管病变、肿瘤
等。
血管成形术
对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球囊 扩张或支架植入,恢复血管通畅。

血管内介入诊疗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术后患者制动时间、影响因素、止血方法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总结

血管内介入诊疗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术后患者制动时间、影响因素、止血方法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总结

血管内介入诊疗、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术后患者制动时间影响因素血方法、制动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总结血管内介入诊疗手术是血管类疾病治疗的重要的手段,其优点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股动脉是血管内介入诊疗手术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主要应用于脑血管造影、动脉瘤栓塞、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等。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腹膜后血肿、假性动脉瘤、出血、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40%-11.65%,且由于穿刺点按压时间及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均较长,患者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腰背部疼痛、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患者的卧床制动时间为鞘移除后 2-24h。

影响因素1.1患者及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术后,卧床休息时间长短取决于抗凝药物应用、鞘管大小、血管闭合装置的应用情况,但通常为术后2-6h下床活动,术后还应定期检查神经恢复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A级推荐)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应具体考虑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A级推荐)止血方法2.1诊断性或介入性血管内手术后(鞘管型号≤9Fr),使用血管闭合装置与手动压迫或机械压迫。

(A级推荐)2.2与手动压迫相比,血管闭合装置在缩短制动时间方面的有效性尚不确定。

(B级推荐)术后制动时间3.1患者在介入术后 1-8h后下床活动,具体时间通常取决于鞘管的大小和血管闭合装置使用情况。

接受手动压迫的患者可以在术后4-6h走动,而采用血管闭合装置的患者可以在术后1-4h 内走动。

(A级推荐)3.2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卧床制动3-4h,4h后床上活动,6-12h下床活动。

(B级推荐)术后相关并发症4.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术后 2-6h)下床活动对穿刺部位血肿形成或出血的发生率没有影响。

(B级推荐)4.2患者在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术后(鞘管型号:5-7Fr)2-3h下床活动,可减轻背痛强度和泌尿系统不适。

(A级推荐)4.3与卧床休息 8h相比,卧床 4-6h能显著降低血肿形成的风险;拔鞘管后3-4h下床活动不会增加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还可减少背痛的发生。

血管腔内技术之股动脉穿刺技术

血管腔内技术之股动脉穿刺技术

血管腔内技术之股动脉穿刺技术血管腔内技术的组成第一项任务就是建立和维护血管通路,而最常用的就是股动脉入路。

那我们先从股动脉解剖说起吧:股动脉是股三角内的中心结构,有四大分支。

向前发出三条动脉即: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动脉。

向后发出股深动脉,该动脉又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和穿动脉,股动脉与股深动脉几乎处于同一垂线上。

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深面入股三角。

最主要的五个解剖标志:髂前上棘,耻骨结节,股骨头,腹股沟皮褶,腹股沟韧带。

一谈到腹股沟区解剖大家是不是都有同感----头疼。

还好小生以前也做腹股沟疝,而且还不错,所以这方面解剖还熟。

首先说一说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是由腹外斜肌腱膜在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向后上方反折形成,其内侧的部分纤维向下后方反折,形成腔隙韧带(又名陷窝韧带,Gimbernat 韧带)。

所以髂前上棘,耻骨结节的连线就是腹股沟韧带,就这么简单。

建议大家用标记笔标记下来。

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及为股动脉让我们再说一说历史吧:Sven‐Iran Seldinger(1921‐1998)1953发明了Seldinger穿刺法,首创了经皮股动脉穿刺、钢丝引导插管的动、静脉造影法。

由于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遏,对病人损伤小,不需结扎修补血管,因而很快被广泛应用。

他本人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目前应用的多为Seldinger改良法:Driscoll于1974年提出,但因Seldinger的贡献,文献中仍称Seldinger穿刺法。

–具体步骤:局部麻醉–尖刀片挑开皮肤2mm·穿刺穿刺针头斜面始终向上·30‐40°方向穿刺·熟练掌握规范穿刺技术1、逆行股总动脉穿刺1953年,Seldlinger发明了逆行股总动脉穿刺成为动脉入路的金标准。

标准的Seldinger技术是动脉前后壁穿刺。

而目前大多数术者更愿意采用前单壁穿刺以避免血管后壁损伤。

三指定位股动脉穿刺技术

三指定位股动脉穿刺技术

三指定位股动脉穿刺
方法
穿刺部位(大腿根部) 常规消毒,铺消毒巾,术者常规站于患者右侧,用
左手环指与中指触摸股动脉搏动。

摸清股动脉搏动的部位后,中指远端置于环指下方的股动脉搏动点;将食指置于环、中指下方股动脉搏动点连线的延长线上,食指下方即为局部麻醉,穿刺皮肤的进针点。

局麻后用尖刀片切开局部皮肤,再将环、中指远端置于搏动的股动脉上。

中指下的股动脉搏动点,即穿刺针进入股动脉前壁的穿刺点。

确定股动脉穿刺点后,再将股动脉前壁穿刺针由下方的皮肤进针点采用45°穿刺向中指下的股动脉搏动点,待针尖触到股动脉搏动的前壁后,再持续用力,将股动脉穿刺针刺向股动脉腔内。

针尖与针柄的轴线要始终朝向环、中指下股动脉的轴心线走向。

穿刺针喷血后,再插入导引钢丝,沿导丝再插入动脉防漏套鞘或导管进行诊断性DSA 或行介入治疗。

优点
简单:以三指触摸为准,容易掌握,操作简单。

准确:一针穿刺成功率达95 %以上
避免并发症:穿刺成功后,导引钢丝进入股动脉顺利,股动脉损伤小,从未出现因股动脉损伤后造成的并发症。

经皮股动脉穿刺的常见并发症

经皮股动脉穿刺的常见并发症

经皮股动脉穿刺的常见并发症介入家园2016-11-11来源:重庆医学2004年9月第33卷第9期作者:戚跃勇综述,邹利光审校目前,微创高效的介入治疗正日益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青睐,包括放射科、心内科、脑外科、肝胆科、消化科、肿瘤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等诸多学科都相继开展了血管内介入诊疗工作,但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却呈逐渐增多趋势。

有报道经股动脉径路行诊断性与治疗性心脏介入的血管径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1%~2%和0.5%~5%,这不能不引起血管内介入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就股动脉穿刺过程中及穿刺后的一些常见的并发症作一综述。

1 股动脉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1.1 动脉夹层在股动脉导管引入系统的操作过程中,因髂股动脉硬化狭窄或走行迂曲致较粗硬的导丝或导管通过不畅,如仍强行插入,易使导丝或导管头端进入血管内膜下形成夹层[2]。

如沿此夹层跟进血管鞘即易导致动脉穿破。

防治措施:(1)对年龄较大或估计有动脉硬化者,插管宜选用细而柔软的导丝或导管,应用“J”形导引钢丝者应常规将其弯头向前。

(2)在推送短导丝的过程中如遇阻力,应在透视下判断它是否进入股动脉分支或者形成股动脉夹层乃至穿破股动脉,以及时回抽并调整导丝的方向,如仍不能成功者可更换为白泥鳅导丝。

(3)在导管鞘内跟进或交换导管时,宜在导丝的指引下进行。

在送入导管过程中,如遇阻力应即刻透视观察导管头端位置,亦可手推少量造影剂观察血管情况,以减少髂股动脉动脉夹层的发生。

1.2 鞘管进入血管周围间隙导丝沿穿刺针跟进过程中,如碰到穿刺针易使之移位于股动脉鞘内,或者导丝直接穿出股动脉,导丝沿腰大肌前缘进入腹膜后间隙。

由于该间隙组织疏松,特别在消瘦患者,有时导丝导管进入相当顺畅,即便有经验的操作者也很难体会其到底在动脉内或是在动脉外。

当进导丝导管有阻涩感,患者诉腰背酸痛时应高度怀疑导丝或导管已进入血管腔外。

如手推造影剂呈片状或带状分布,久滞不消则可明确诊断,但手推造影剂应缓慢、少量,以免人为扩大腹膜后间隙撕裂小血管造成血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因此,穿刺针针尖必须远离假性动脉瘤颈部,且需超声实时 监测下注射凝血酶。较宽的瘤颈部是凝血酶栓塞治疗假性动 脉瘤的禁忌症,因为血栓容易进入载瘤动脉导致动脉栓塞。 栓塞治疗后必须密切监测远段动脉的通畅情况,以便及时早 期发现动脉栓塞。
手术治疗
• 下列情况首先手术治疗:①有活动性出血;②有神经压 迫症状;③有局部感染;④有远端肢体缺血症状。超声 引导下加压治疗及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失败者仍 需手术治疗。据文献报道最大直径<2cm的假性动脉瘤 80%可以自发血栓形成,但需卧床及腹股沟弹力绷带加 压固定。成功率约94%~100%
假性动脉瘤原因
• ①穿刺技术不规范:穿刺角度太小、穿刺点偏低、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壁 等;
• ②动脉鞘管型号太大,血管损伤大; • ③压迫因素:术后压迫止血不彻底,如拔针后压迫时间短,压迫时用力
不均匀,频繁松手观察压迫效果,绷带过松及位置不正确等; • ④使用抗栓药物:脑血管病患者很多术前双抗血小板聚集、术后需抗凝,
Seldinger穿刺法
改良Seldinger穿刺技 术
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
• 穿刺针喷血,但导丝放不进去的原因: 1.穿刺针进入过深,触及股动脉后壁。 2.穿刺进入过浅,没有完全穿透动脉前壁。 3.穿刺针的角度过大,导丝难以进入。 4.穿刺方向向下,导丝不能进入。 5.血管近心端狭窄。 6.穿刺针进入股动脉分支。 7.斑块阻挡。
处理方法:
• 调整穿刺针的角度,可适当下压穿刺针尾端; • 旋转穿刺针的方向,使穿刺针的针尖斜面向上; • 可用较软的泥鳅导丝进入; • 进入困难时,可嘱助手旋转导丝进入(但要防止进入夹
层) • 如确定穿刺进入血管分支,应拔除导丝从新穿刺。
股动脉穿刺主要并发症
• 1.出血、血肿 • 2.假性动脉瘤 • 3.动静脉瘘 • 4.股动脉血栓 • 5.迷走神经反射 • 6.动脉夹层 • 7.腹膜后血肿
股动脉血栓的处理
• 对血栓栓塞者应先作动脉造影,了解栓塞部位,然后将 尿激酶等溶栓剂经导管从栓塞近端灌注。必要时可用导 丝或导管通开血栓再灌注溶栓药物。
• 若溶栓失败应尽快作动脉切开取出血栓。
5.迷走神经反射
• 动脉壁富含肾上腺素能受体,紧张、疼痛、导管刺激均 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亢进,患者从而出现心慌、出汗、 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人称为“拔管综合征”。血管迷 走反射的发生可能与精神因素、血容量不足、疼痛刺激、 空腔脏器的刺激有关。
附: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假 性动脉瘤
• 操作前准备:换药包,消毒液,手套,注射针管,凝血 酶,生理盐水,加压用绷带。
• 患者取平卧位,伸直患肢,首先对腹股沟股动脉穿刺处 进行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检查,明确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位 置、大小、血流、载瘤动脉及瘤体与动脉的关系,选择 进针路径及穿刺点。

• 常规碘伏消毒后,以注射器针在彩超探头引导下取瘤体 远端穿刺,尽量远离瘤颈,当针尖显示清晰位于瘤腔内, 缓慢注射200—500IU凝血酶,随后助手超声引导下瘤颈 部局部加压15-20min,如果瘤内血栓形成良好,彩色多 普勒超声显示瘤内及颈部未见血流信号,则治疗成功。
股三角解剖图

股动脉穿刺点选择

穿刺步骤
• ⒈选择穿刺点,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3cm,股动脉最 强搏动点。首次插管及体型偏瘦者易偏下,多处插管及 皮下脂肪厚实者应偏上。注意不要在腹股沟韧带以上穿 刺。(难以压迫止血)
• ⒉局麻,1-2%利多卡因2-5ml,先在穿刺点皮内做一 0.5cm-1.0cm皮丘,再沿预穿刺道浸润麻醉,麻醉体积 不易过大。麻醉应至股动脉前壁,减少动脉痉挛的发生。
穿刺步骤
⒊穿刺,一定要摸准动脉的最强搏动点,穿刺进针角度, 沿血管走形,与皮肤呈30-45度的角进针,穿刺针感觉到 搏动后再缓缓进针,感觉不到搏动不要盲目进针。进针时 要缓慢,刺透血管后壁,拔出针芯,慢慢拔穿刺针管,喷 血后穿刺针放平一些,插入导丝。穿刺置入鞘管。
Seldinger穿刺法及改良Seldinger穿刺法

血管彩超
3.动静脉瘘
• 动静脉瘘是当穿刺针同时穿透股动脉和股静脉,在两者 之间产生一个通道,股动脉流出的血液进入股静脉腔内 而形成。特别是在穿刺时针尖靠外侧向内侧穿刺时容易 发生,穿刺过程中可发现先有静脉血流出,随着后退穿 刺针可见动脉血喷出。
• 动静脉瘘一般在术后一周内发生,局部可见包块,触摸 可及震颤,听诊可及血管杂音,彩超可以确诊。
下进行,不得盲目强行推进。 • (4)术前充分清洗导管,导管插入后每隔15min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1次。 • (5)拔出导管后让少量血液从穿刺点喷出。 • (6)压迫止血压力适当,要求既能触到股动脉搏动又不出血。 • (7)术前测定股动脉搏动。术中及术后密切观察其搏动变化,如搏动减
弱或消失提示血栓栓塞,应及时处理。
使止血困难; • ⑤患者依从性差:术后不能坚持平卧、穿刺侧下肢伸直位,过早活动,
咳嗽、用力排便等使腹压增加; • ⑥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
假性动脉瘤的处理:
• 1.加压法 • 2.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联合局部压迫法 • 3.支架植入是一项可选方法,覆膜支架是有效的治疗手
段,但由于较高的血管狭窄的发生率而不是最理想的方 法,并为以后的介入操作增加困难。为患者的长期预后 产生了不确定性。
2.假性动脉瘤
• 有报道需要后续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介入相关性假性 动脉瘤的发生率为从 2%~8%不等。
• 假性动脉瘤:是指动脉壁部分破裂后, 血液溢出血管外 被周围局部组织纤维包裹形成的囊性搏动性血肿,并非 动脉真性扩张所致,没有动脉壁的三层组织 。一般发生 在术后24~48 h,患者自觉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部位出现 进行性增大的肿块、搏动感、震颤以及血管杂音。
• Seldinger穿刺法的基本操作是:以带针芯的穿刺针经皮 肤、皮下组织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慢向后 退针,退至有血液从穿刺针尾端喷出(静脉血是缓慢溢 出)时,即插入导丝,退出穿刺针,再沿导丝插入导管, 并将导管插至靶血管,进行造影或介入治疗。
• 改良Seldinger穿刺法:他以不带针芯的穿刺针直接经皮 穿刺血管,当针尖穿透血管前壁,进入血管腔,有血液 从针尾喷出时,即停止进针,不再穿透血管后壁,然后 插入导丝、导管。改良穿刺法因不穿破血管后壁,发生 血肿等合并症的机会就更少,所以被愈来愈多的人采用。
• 加压包扎。术后24h、l周后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 • 如果复查瘤内仍有残存瘤腔及血流信号,则需根据瘤腔
大小采取二次注射凝血酶或超声引导下加压治疗。若上 述治疗失败,则需考虑手术治疗。
凝血酶前 凝血酶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说明:
• 凝血酶溶液注射的最佳剂量和浓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近期的相关研究显示 :小剂量凝血酶溶液注射不仅同样 有效,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治疗效果相当不 错。 建议凝血酶浓度50IU/L-250 U/ml,一次凝血酶用量 不超过1000IU。
1.出血、血肿
发生率约1.6-4.2%
血肿原因及防治:
• 压迫止血方法不当、穿刺下肢制动不良等所致。 • 预防的方法有:采用掌压法或三指压法压迫穿刺点 15min,
前 5min 重压,后 10min 轻压,使部分血流通过,这样 有利于穿刺止血;采用绷带交叉包扎。患肢制动 24h 后 方可下床活动。 • 对皮下血肿包块多点穿刺抽血缩小包块后,再次压迫穿 刺点并加压包扎,延长下肢制动时间并热敷有利于穿刺 点周围血的吸收。
7.腹膜后血肿
• 腹膜后血肿是股动脉穿刺中出现较少见但是最为严重的 并发症 ,20 世纪 90 年代初报道的为 0.15%~0.5% ,近 年研究为 0.04-0.7% 。
• 膜后血肿往往失血量大,又不易被识别,若不能及时诊 断和治疗,可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 原因:穿刺点过高而穿入髂外动脉,术后常因无坚硬的 耻骨梳为压迫支撑点而引起盆腔血肿或腹膜后血肿,这 是一种严重的穿刺点并发症。
腹膜后血肿处理
• 对腹膜后血肿以防为主。 • 一旦发生,只要发现及时,患者尚未出现严重休克表现,
及时停用有关药物,大量补液,适当补血,维持重要器 官基本供血、供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重要脏器功能, 但对于经上述处理,患者生命体征及重要脏器功能持续 恶化者需及时主动脉造影,酌情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 压迫力量以患者能耐受、足背动脉可触及为标准。如瘤 腔内仍可见血流信号,则重复按压瘤颈部后注射凝血酶, 凝血酶总量不可超过500 U;术后再次探查载瘤动脉及足 背动脉血流情况,并于术后24 h、3 d、1周复查。
凝血酶注射并发症
• 血栓栓塞是凝血酶栓塞治疗假性动脉瘤的罕见但最危险的并 发症。
• 因为假性动脉瘤瘤颈通常只有几毫米宽,血栓不易通过瘤颈 部进入下游动脉;即使少量凝血酶漏入血管内,由于血液内 的抗凝因子及血液的稀释,而不易形成动脉血栓。
凝块,拔管时血凝块脱落于股动脉引起栓塞。
• (3)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循环不良。 • (4)局部麻醉不良,血管痉挛,止血压力过大或止血不良
形成巨大血肿。
股动脉血栓的预防
• 预防措施: • (1)术前严格检查导管、导丝,表面不光滑、破损者禁用。 • (2)局部麻醉要充分,必要时可补充麻醉,防止血管痉挛。 • (3)穿刺插管轻柔熟练,同一部位避免反复穿刺;推送导管应在x线透视
股动脉穿刺技术及 并发症
术前注意事项
• 询问病史,了解有无外周血管病和血管手术史,结合 患者年龄、身材、血脂、血糖和出血素质;
• 体格检查,注意双侧股动脉及双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 双侧股动脉有无杂音,必要时超声检查。
股动脉穿刺技术
• 股三角解剖 • 组成: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内侧股长肌。 • 内容:由外到内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6.动脉夹层,成因及处理
• 股动脉夹层原因可能与反复穿刺、应用直头导丝、进导 丝时动作粗暴、遇到阻力不透视观察等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