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
尊敬的导师:
我计划撰写一篇关于德育的论文,并通过这个开题报告向您介绍我准备研究的主题、目标、研究方法以及预期结果等内容。

1. 研究主题
我打算研究的主题是学校德育在塑造学生品德方面的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演变,学校德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素质方面的作用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学校德育项目的特点、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2. 研究目标
研究的目标是分析学校德育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的成效,深入了解学校德育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对德育的态度和反应。

同时,通过对学校德育教师和学生的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探讨学校德育项目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我计划对若干所学校的德育项目进行深入的案例研究,以了解该项目的具体内容、实施方式以及取得的成效。

接着,我将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德育项目的态度和反应,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我将对一些学校的德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4. 预期结果
通过以上的研究方法,我希望能够得出以下几个预期结果:
a) 描述学校德育项目的特点、实施情况以及学生对德育的态度和反应;
b) 分析学校德育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c) 确定学校德育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探讨如何应对。

这是我关于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希望导师能够给予指导和支持。

谢谢您的耐心阅读!
学生 xxx
日期 xxx。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提出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都是倡导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一些效果,但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小学的德育教育实效性较低,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加强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影响小学生以后成长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让小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教育,从而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加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就是要探索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本课题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研究找到如何使学校的德育有效,如何让学生信服学校的德育。

通过研究从理论上弄清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德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阐述学校、家庭、社会如何相互配合已取得德育的最大效果,探讨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科任教师之间如何相互配合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摸索学校有效开展德育的最佳方法。

在实践上,一是通过研究探索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互相促进的学生德育工作网络机制,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形成合力,防止5+2=0现象的发生,建立起第一道防线。

二是探索建立学校内部有效的德育网络机制,学校的各部门之间、班主任与各科教师之间要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责任,要形成有机整体,协同作战,共同开展德育工作,建立起第二道防线。

三是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德育的途径和方法,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面上的普遍教育和点上的个别辅导相结合,德育内容与学生心理接受性相结合,建立起第三道防线。

德育工作重在实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能有力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拓宽小学德育工作的研究领域,寻求道德教育规律,掌握全新的德育方法,使道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学生更有效地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支配下的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亦即使学生形成主体性道德素质或自律素质,充分保证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农村学校德育开题报告

农村学校德育开题报告

农村学校德育开题报告农村学校德育开题报告本文主要从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这几个方面实行讲述。

其中,主要包括: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抓学习研讨;抓实践体悟;抓反思重建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实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

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择*中学原一年级160人,原二年级150人,原三年级170人;选择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30人。

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

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增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

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

调查结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

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

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

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

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调查结果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

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

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

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

关于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与探索的开题报告

关于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与探索的开题报告

关于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与探索的开题报

一、选题背景
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未来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但是,面对当前的教学形势,老师们普遍反映,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能够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
1.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 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材与课程设计入手,探讨如何打造更加适合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手段的运用入手,研究如何创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

(3)从评价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建立科学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机制。

3. 在对上述方法和策略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有效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提高方案。

四、研究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法、案例比较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

五、预期成果
本论文的预期成果包括:
1. 分析评价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高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存在的困难和挑战的认识和理解。

2. 制定科学有效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提高方案,能够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3.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相关问题,提升自己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研究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

开题报告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_0751文档

开题报告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_0751文档

2020开题报告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_0751文档EDUCATION WORD开题报告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_0751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研究目标:1、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2、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3、陶冶高尚情操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5、理解多元文化研究内容:一、认真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音乐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应当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在音乐教学中不应是生硬的说教,而应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

如通过音乐课的常规训练使学生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

学生进入音乐教师、师生问好等训练规范化,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基本练习中,可以将德育渗透与各项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应根据教材,充分调动各种德育因素,贯穿于教学之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学习精神。

三、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德育教育。

四、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

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农村小学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立足点真正从传递知识调整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次改革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强调实现道德及价值观教育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态度目标,强调在真实、开放的生命感受中构建个体的道德成长经验,力求在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在学习和体验过程中实现道德和智慧的共同成长。

农村小学深受地域文化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学科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以至于德育只是流于形式。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目前农村小学中,频频出现不知感恩,到处随便进入教师办公室拿东西,欺压小同学等现象。

因此,在农村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是必要的,不要让德育教育在农村成为一纸空文。

目前农村小学在学科渗透德育教育还是一个空白,只注重知识教育,对学生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落实不到实践中。

因此,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农村小学学科教学,以雷山县望丰乡小学学科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农村小学学科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研究摸索渗透切入点、方法,明确渗透的德育教育内容。

提高教师对德育的认识,让学生在知识教育中也获得德育的熏陶和感染。

以之为样本,意在窥一斑可见全豹。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加强农村小学学科德育的渗透,有利于农村小学学生道德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农村学科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有效融合了知识、技能、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德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综述在陈成国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德育》中从六个部分阐述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分别从教师素养、课堂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评价与德育的关系;邓国权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中各种德育的渗透方法;闫治春在《德育渗透与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指出农村初中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评价机制,与校本课程的有机融合;美国教育家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道德教育,要求通过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自我人格的成长。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赵县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赵县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我们认为:目前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多年没得到根治的问题:首先,在德育目标上,具有不合实际的弊端,很少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将德育目标化作具体的、富有针对性的情感品质和思想道德要求。

其次,在德育内容上,习惯将德育定位于政治教育范畴,既忽略了对智、体、美、劳诸育中包含的德育资源的开发,又忽略了生理学科和心理科学的有效渗透。

第三,在德育研究上,理论滞后于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关注的、困惑的反面的社会问题缺少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乃至老师感到茫然。

第四,在德育主体上,往往过分重视学校和教师的育人作用,而忽略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育人环境以及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开发,甚至还将学校和教师置于与学生和整个环境对立的位置。

第五,在德育效果上,传统德育往往较多追求轰动效应,讲求立竿见影,所以对整体而言,有时重形式胜于重实质;对个体而言,较多采用惩戒处罚的压服手段,不能潜移默化。

我们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拥有丰厚的教育资源,我们认识到面对国外形势的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我们的德育工作还不是很适应。

再加上当地农村社会上不良风气,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不同程度地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网吧,电子游戏室,留守儿童等问题,使得现在的农村孩子养成了一系列不良习惯,出现了孩子依赖性强、唯我独尊,或满脑子金钱、权势观念,甚至学习黑社会不良习气等。

他们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非常差,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薄弱,在学习中遇困难就放弃学习与思考,性格倔强又懦弱。

而学校的德育工作普遍存在“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象,德育的地位不能得到充分落实。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德育工作,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运用本校的资源,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努力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德育的深入发展,为培养新世纪的“四有”新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独立自主、具有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品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道德意识培养、价值观塑造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本次研究的目标是探究小学德育课题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选题的目的和内容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小学德育课题中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问题分析:针对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和影响。

2. 目标设定: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制定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并明确希望达到的效果。

3. 知识指导:通过教材、教辅资料等,为学生提供道德知识的指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4. 情感体验:通过情感教育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情感,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感知和追求。

5. 行为引导:通过模拟演练、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行为来展现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6.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协作,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德育教育中,形成育人合力。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次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 调查问卷:设计针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群体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小学德育教育的看法、需求和期望。

2. 问题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分析,确定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研究其原因。

3. 目标设定:基于问题分析的结果,制定明确的小学德育教育目标,并确定达到目标所需的关键指标。

4. 方案设计:依据目标设定,设计德育课程内容,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方案。

5. 实施与评估:在实际的德育课堂中实施设计好的方案,并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估,不断优化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1. 详尽的问题分析报告:通过调查问卷和问题分析,深入分析小学德育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影响因素。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新课程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赋予了我们历史的重任,我们就要对学生抱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做好教育工作。

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把他们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音乐教学怎样育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

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二、关键概念界定:
- 1 -。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篇一」七、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是高中低不同年级的农村小学生的厌学、说谎、懒散、多动、任性和逆反心理等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他们凭个体主观能动作用难以自我调节,又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引导和教育,所呈现出持续性的不良心理症状,产生心理偏差、情感偏差、人格偏差和行为偏差,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他们的健康发展。

剖析存在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探索和寻求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

通过采取正确有效活动和训练等教育方式,学生的厌学、说谎、懒散、任性、逆反心理等心理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任何研究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并循着前人研究方向向前深入,本课题的研究也不例外。

我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是以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经验总结法为主,行动研究法与文献法为辅:(一)、个案分析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农村小学生中出现的比较典型的情况进行一至二年的追踪研究,以总结出对农村学生教育的策略。

个案分析一定要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

(二)、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适合农村学生受教育的方法。

(三)、行动研究法教师结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课堂渗透,对农村小学生教育的实践开展有目的的研究,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最佳的教育方法。

(四)、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生、教师及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态度及方式,并得出相关的数据与资料。

还有观察法的运用等等。

九、课题的研究过程(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6日――20xx年5月中旬)1、6月初组建课题组,选题,进行课题论证。

2、6月下旬申报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和申请报告。

3、(7月――9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统一认识,更新观念,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开题报告】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小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网络、媒体、家庭等。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小学德育教育的理论体系,为小学德育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实践意义1、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2、能够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一)探索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德育教育评价体系。

(三)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行为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一)小学生道德发展特点和需求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道德认知水平、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

(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1、研究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德育教育中,使其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

2、探索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榜样示范法等,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研究如何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三)小学德育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1、建立科学合理的小学德育教育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

2、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材料

《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材料

《农村⼩学德育⽣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材料市中⼩学“⼗⼆五”德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书课题名称农村⼩学德育⽣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芹单位(盖章)⼤丰市⼩海镇第⼆中⼼⼩学⽇期2014.4.15市中⼩学“⼗⼆五”德育科研课题《农村⼩学德育⽣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的⽬的与意义为深⼊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作电视会议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意见》。

进⼀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作,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活当前和今后相当⼀段时期的重要⼯作。

为此我们学校通过前期调查研究,决定将“农村⼩学德育⽣活化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今后德育科研⼯作的努⼒⽅向,原因有以下⼏条:(⼀)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呼唤德育⽣活化。

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促使社会由⼀元⾛向多元。

在多元社会中,传统的与⼀元社会相适应的道德原则、规和道德教育式,从根基上逐渐失去了它存在的条件。

⽽后,随着⼈类⽣命意识的凸显,教育必将更多关注个体⽣命潜能的实现、⽣命需要的健康满⾜;尊重个体⽣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强调学⽣在他⾃⼰的教育中的积极主动作⽤;⽬标是使每个⼈都能掌握⾃⼰的命运,以便为⾃⼰⽣命所在其中的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现代社会上述特征呼唤学校德育从⽆“⼈”的、与学⽣⽣命相脱节或相悖的、对学⽣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的格局中⾛出来,向“以⼈为本”的、踏着学⽣⽣命的节拍、和着学⽣⽣命的律动、并促进学⽣的⽣命健康发展的⽅向转型。

(⼆)教育改⾰的纵深发展呼唤德育⽣活化。

“⼈”和“⼈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的关键词。

这⼉的“⼈”,指的是完整的⼈,是个别的、具体的、全⾯的、活⽣⽣的⼈;“⼈的发展”亦是指⼈的全⾯的整体性的⽣成。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纲要》中对培养⽬标作了调整,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并重的价值取向,鲜明地昭⽰着新课程由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向引导学⽣学会学习、学会⽣存、学会做⼈的功能转变,昭⽰着我们的培养⽬标不是认知体,⽽是⽣命体。

最新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精品

最新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精品
01
02
03
王丽娟. 农村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的 现状与对策研究[J]. 学术期刊, 2021(9): 34-40.
马千里.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 养成教育研究[J]. 学术期刊, 2020(6): 56-61.
中国教育在线平台关于农村小学生品 德养成教育的调查报告. (2021).
THANKS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等,有助 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品德养成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的途径
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和活动、创建传统文化校园环境等方 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品德养成教育。
品德养成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品德
养成教育的引导
农村小学生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
农村地区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受到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小学生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 影响,如打架斗殴、赌博等。
研究目讨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方法,以 期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品德素质,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农村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的实施提供理 论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 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选取典型的农村小学生 品德养成教育案例进行 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开 展品德养成教育活动, 不断总结、调整和优化 教育方法和途径。
将农村小学生品德养成 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从整体上把握其内在规 律和特点。
0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品德养成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对品德养成教育的促进
最新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 育研究开题报告 精品

完整word版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完整word版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刘庄镇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组一、课题研究的基础与趋势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⑴国内关于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80年代后期,德育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产生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德育教材和德育理论专著。

其中,尤其是对中小学德育模式和德育衔接、德育网络建设、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大中小学德育纲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新课改下的德育特点与规律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推动了学校德育的建设与发展,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学校德育改革的思路。

近年来,德育研究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进行了《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的研究;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柳堡中心小学《增强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取得了成功;苏州市教科研立项课题《加强德育实效性的研究》业已结题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

⑵国外关于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英国是一个倡导绅士风度的国家,但是纵观英国的教育,却很难找出专门的德育课程,他们德育实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学:英国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种教学之中。

美国的德育主要是把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最高经典进行传播和灌输,同时宣扬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念。

而新加坡政府则开设了“生活教育课”,提出道德教育要“三兼顾、五强调”,即个人、社会、国家兼顾;法育与人情味兼施;理想与现实兼行;强调国情,强调国家利益,强调新加坡特色,强调内容形式应符合时代要求,强调寓教育于“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德国的中小学要求培养学生故事之中。

.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献身精神”。

1996年7月16日,日本第一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公布第一次咨询报告《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中说: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孩子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作出判断和行动,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能够自律,善于和他人协调,善于为他人着想,感情丰富和充满人性。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xx年8月获准立项并开始研究,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近四年的努力,已经达到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此报告即课题研究的总结。

摘要本课题研究,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以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净化学生的心灵为目的。

针对过去“德育内容远离现实、教育方法陈旧、知与行脱节、评价手段单一”的教育现状,我们提出了德育工作必须追求务实、高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道德教育,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在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观察记录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加强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营造了育人氛围;拓宽了德育途径,丰富了德育内涵;狠抓了养成教育,提高了德育实效,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之,我们探索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建设的特色和规律,挖掘了德育的教育功能,构建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营造了“崇尚先进、健康向上”的道德氛围,使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课题研究的问题(一)课题的提出古语有云:“百行以德为首”,可见德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因此,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必须追求务实、高效。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面对整个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学校要增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紧迫感,特别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当前,学校德育现状已有很大改进,但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新特点、社会生活新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要求的问题:问题之一:内容远离现实德育内容来自于生活世界,因而德育内容也应该是丰富、生动活泼、现实、具有道德意蕴的。

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德育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品质教育更是塑造他们健康人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道德品质教育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教育方法单一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实践方法,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探讨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实践方法。

3. 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三、研究内容1. 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2. 道德品质教育理论模型的构建。

3. 道德品质教育实践案例的收集与分析。

4. 实践方法的效果评估与优化。

四、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研究成果,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启示。

2. 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现状。

3.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道德品质教育实践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实验研究法:设计道德品质教育的实践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评估实践方法的效果。

五、研究阶段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进行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框架,设计研究方法。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进行实证研究,收集数据,分析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现状。

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分析实践案例,提炼有效的道德品质教育实践方法。

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进行实验研究,评估实践方法的效果,提出优化建议。

六、预期成果1. 揭示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道德品质教育实践方法。

3. 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4. 发表相关论文,推广研究成果。

七、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以示严谨的学术态度。

]八、研究者简介[此处列出研究者简介,包括姓名、职称、研究领域等,以增加报告的可信度。

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精品推荐

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精品推荐

研究结论
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教育现状得到改善
通过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在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家庭教育对品德养成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品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校教育在品德养成中的关键作用
教师的教学方法、言行举止以及校园文化都对学生的品德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品德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品德养成教育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 先,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 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其次,品德养成教育有助于培 养个体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提高他们的道德行为 自觉性,促进他们的社会化进程。最后,品德养成教育有 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 发展。
部分农村家庭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无 法有效开展品德养成教育。
03
良好品德养成教育的理论基 础
品德养成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 品德养成教育是一种通过教育手段,引导和帮助个体培养良好品德、 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它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尊重个体的主体性,引 导他们自主探索、体验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品德养成 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个体 素质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04
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教 育的实施策略
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德建设
总结词
转变观念,提升教师素质
详细描述
更新农村小学教育观念,以全面发展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加强师德建 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优化德育课程,注重生活化教学
总结词
优化课程设置,贴近生活实际

【开题报告】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正文】一、课题背景德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习惯。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开展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开展,探索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行为水平。

2.研究意义(1)为学校提供德育课程改革的参考依据,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2)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德育教学策略,提高他们的德育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

(3)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的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并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本课题将以小学德育课程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以下内容:(1)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2)德育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3)德育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的结果,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四、论文结构安排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章节:1.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2.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合评述,分析现有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3.理论框架:建立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明确研究的观点和假设。

4.研究设计:详细描述研究方法和步骤,包括样本选择、实施过程和数据分析方法等。

5.结果与分析: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6.讨论与结论:基于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7.参考文献:本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8.附录:对问卷、访谈笔录等相关资料进行附录。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有:1.德育课程设计方案。

2.德育教学策略示例。

3.德育评价工具和方法介绍。

【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注释1.2.法律名词2:注释2.3.法律名词3:注释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刘庄镇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组一、课题研究的基础与趋势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⑴国内关于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80年代后期,德育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产生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德育教材和德育理论专著。

其中,尤其是对中小学德育模式和德育衔接、德育网络建设、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大中小学德育纲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新课改下的德育特点与规律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推动了学校德育的建设与发展,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学校德育改革的思路。

近年来,德育研究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进行了《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的研究;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柳堡中心小学《增强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取得了成功;苏州市教科研立项课题《加强德育实效性的研究》业已结题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

⑵国外关于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英国是一个倡导"绅士风度"的国家,但是纵观英国的教育,却很难找出专门的德育课程,他们德育实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学:英国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种教学之中。

美国的德育主要是把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最高经典进行传播和灌输,同时宣扬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念。

而新加坡政府则开设了“生活教育课”,提出道德教育要“三兼顾、五强调”,即个人、社会、国家兼顾;法育与人情味兼施;理想与现实兼行;强调国情,强调国家利益,强调新加坡特色,强调内容形式应符合时代要求,强调寓教育于故事之中。

德国的中小学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献身精神”。

1996年7月16日,日本第一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公布第一次咨询报告《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中说: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孩子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作出判断和行动,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能够自律,善于和他人协调,善于为他人着想,感情丰富和充满人性。

同时,健康身体也是不可缺少的。

韩国“建立尊重学习者不同个性,最大限度提高人的道德性、社会性、审美观和创造性的教育体制。

使所有学习者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这与日本、德国十分相似。

2.本课题与之的联系与区别⑴联系。

加强德育的实效性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并为其实施做了相当多的实验与研究,值得我们借鉴。

⑵区别。

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因中国社会农村与城市的划分而有其特殊性,农村小学普遍存在学生家长家庭德育力不从心、德育建设滞后与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对立、缺乏开展德育活动的优质教育资源及德育设施建设起步较晚等问题。

我们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既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又要立足现实,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从学生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现实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1)国际背景:自1982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小学课程设置研讨会以来,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许多与我国政治体制不同的国家也都采取具体相应的措施,明确德育目标、完善德育内容、使德育教育系统有序,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建设。

(2)国内背景:21世纪的头二十年,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思想、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复杂多变,学校德育特别是经济刚刚起步的广大农村地区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空前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是指导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我们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提供了方向的指导;在“十七大”召开期间,教育部长周济答记者问时表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整个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十七大”报告中还就德育的内容作了新的诠释: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步增加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为农村小学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保障。

(3)学校背景:我校非常重视德育,德育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从总体上来看,我校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能遵纪守法,有基本的荣辱意识,在价值取向方面呈现出勤奋学习、主动进取、健康阳光的精神风貌。

虽然我校位于农村,但近年来随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周边个体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发展带给农村人以实惠的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形态,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通过不同的渠道渗透到学校,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实效性有所提高。

2.研究的现实意义从国际看,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西方国家越来越注意用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优势加强意识形态的渗透。

而我们的学生却渐渐失去了对传统的认同感,淡忘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

因此要加强学校德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青少年学生既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从国内看,在我们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转型期的社会思想、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复杂多变,道德规范在重建过程中也出现了适应期,从而加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这就使我们更加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再从教育内部看,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弱国受欺凌,落后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我们不能忘记。

所以,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界定⑴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简称。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⑵德育实效性:德育实效性是指学校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径和实际的教育内容提高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是学校德育工作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实际成效与结果,是现代学校德育管理本质的体现,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

具体指以“十七大”报告精神为引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点,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情感因素,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学科教材德育教育内容,利用好现有教育设施,切实做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⑶养成教育:就是根据社会和学生发展的要求,按照教育科学规律,借助某种手段,促进学生形成某种良好品质的教育。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与重点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揭示当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农村小学学生家长家庭德育意识及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学校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拓展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整合学校德育教育体系。

五、课题研究内容设计与突破本课题研究内容拟设计为如下五个方面:⑴体现时代精神,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的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题。

⑵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中的优质德育资源,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

⑶把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精心设计,尽可能让每项活动都能使学生心灵受到感动、震撼和启迪。

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以形成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

⑸加强家长学校职能建设,提高学生家长德育意识及德育能力,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途径。

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1.指导顾问组:(负责课题的指导和研究成效的评价)2.课题负责人:邸鹏(负责研究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检测及总结)3.课题组成员:(参与研究的设计、实施及总结)具体分工如下:(1)王晓梅《阻碍农村小学德育发展因素的研究》及活动设计、实施与总结,协助校园文化建设(2)张云华《改善农村小学家庭德育现状的研究》及研究活动设计、实施与总结,资料整理、分析(3)季朝友《农村小学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的研究》及研究活动设计、实施与总结,协助建立德育教育网络(4)窦玉章《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网络建设的研究》及研究活动设计、实施与总结,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协作的德育教育网络(5)邸鹏完成《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小学德育的研究》,负责立项课题研究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检测及分析总结,完成课题《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七、研究过程设计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12——2009.4)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实施调查并分析农村小学德育现状,找到问题突破,设计、论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9.5——2011.5)按研究方案进行专题研究,撰写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1.6——2011.10)整理研究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总结研究过程的心得,提出研究的新发现,把有关的内容和措施上升到科学的理论层次,撰写论文,完成课题总结性研究报告。

八、研究方法设计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方法。

把行动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同时使用榜样分析法、主题活动参与法、个案研究法、师爱感染法、家长记录法、教师观察等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1.行动研究法。

针对实际活动进行分析,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并进行总结。

2.榜样分析法:在德育中,让一位位革命导师、一个个英雄模范、一件件感人好事激起学生幼小心灵的共鸣,引起他们的向往、效仿之情,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主题活动参与法:有针对的开展班校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从中获得个性体验;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行为及发言分析学生德育发展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纵向比较,力求尽可能科学地解释实验效应。

九、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与经费预算1.人员保证。

本人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保证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课题小组成员皆为教育教学一线小学教师,既有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和专业理论严谨的青年教师,又有在教育战线拼搏了近30年的资深小学高级教师,还有主持农村联小工作多年的负责人,能为课题展开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经费保证。

学校领导充分重视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