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作者郑燮介绍
郑板桥《竹石》诗词原文及赏析PPT
04
《竹石》主题思想阐释
坚韧不拔精神
抗争精神
诗中通过描绘竹子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长,表 达了作者对于不向困难低头、积极抗争的精神的 赞美。
执着信念
竹子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任凭风吹雨打,依然 屹立不倒,这体现了作者对于坚定信念、执着追 求的崇敬。
清新自然审美
自然之美
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 子与岩石相互映衬、和谐共生的 自然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 的热爱与敬畏。
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竹石》诗词意境解读
意境描绘
诗中以竹子为载体,通过描绘竹子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和顽强,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追 求。
意境解读
作者通过描绘竹子,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认为只有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才能 在逆境中生存并取得成功。同时,作者也借竹子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书画艺术
郑板桥擅长书画,其书画 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对后世书画艺术的发展 产生重要影响。
文学思想
郑板桥倡导“性灵说”, 主张文学要表现人的真实 情感和个性,对后世文学 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意义和价值
弘扬传统文化
郑板桥的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对当代社会弘扬传统文化 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价值
弘扬正能量
通过描绘竹石的坚韧和顽强 ,诗人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 、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激 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
时勇往直前。
反映时代精神
郑板桥所处的时代,社会动 荡不安,他通过《竹石》表 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未来 的期望和信念,体现了时代
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跨文化传播
《竹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瑰宝,被译成多种文字在 世界各地传播,增进了国际 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 同。
《竹石》全文及赏析
《竹石》全文及赏析《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内容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开篇用“咬定”一词,将竹子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紧紧扎根在青山上的坚定决心。
一个“咬”字,把竹子的坚韧劲儿展现得淋漓尽致。
它仿佛是在向青山宣告:我绝不轻易放弃!这种坚定的态度,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立根原在破岩中”,进一步描述了竹子生长的环境。
它的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之中,这表明竹子所面临的生存条件是何等艰难。
然而,即便如此,竹子依然顽强地存活下来,并且茁壮成长。
这种在困境中求生存、在艰难中谋发展的精神,令人钦佩。
“千磨万击还坚劲”,竹子经历了无数次的折磨和打击,却依然保持着坚韧的品质。
这里的“千磨万击”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雨侵蚀,也可以象征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挫折和磨难。
而竹子在面对这些挫折时,没有丝毫的退缩和屈服,反而愈发坚强,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一句更是将竹子的坚韧和不屈推向了高潮。
不管风从哪个方向吹来,竹子都能坚定不移地挺立着。
这里的“风”可以理解为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而竹子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像竹子一样,有自己的主见和信念,不随波逐流,不被外界的因素所左右。
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以竹子自喻,借物喻人,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
郑燮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正直、刚正不阿的品格。
这首诗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诗人通过对竹子的生动描绘,使读者能够迅速感受到竹子的顽强生命力和坚定意志。
同时,诗中的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这首诗的意境深远。
它不仅仅是在写竹子,更是在传达一种人生哲理。
竹石作者名字怎么读
竹石作者名字怎么读
竹石名字读郑板桥zhèng bǎn qiáo,或者郑燮zhèng
xiè。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郑板桥的原名是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竹石原文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根原在破岩。
经过千百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坚强,无论是东南风,还是冬天的西北风,它都能承受,依然会坚韧挺拔。
意思:坚持青山不放松,本来就深深扎根在石缝里。
千锤百炼你依然强大,任你吹东吹西吹南北风。
在这首诗中,在赞美岩竹的坚韧和顽强中,有一种强烈的不落俗套的性格。
诗人赞美的不是竹子的柔软,而是它的刚毅。
前两句赞美植根于破碎岩石中的朱槿精神。
第二句之后再去另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竹子的磨炼和考验。
这首诗是对人的比喻。
通过吟咏岩中强竹,含蓄地表达了其永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思想和情操。
这首诗的语言简单而深刻。
郑板桥竹石原文译文诗句赏析
郑板桥竹石原文|译文|诗句赏析竹石是郑燮的诗作,郑燮就是大家常说的郑板桥,他最擅长画竹子。
作者在这首诗里高度地赞扬了而是竹的刚毅精神。
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竹石的介绍资料,不妨来看看小编整理的竹石诗句赏析资料吧。
《竹石》原文清代: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及注释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注释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原本,原来。
⑤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打击。
⑧坚劲:坚强有力。
⑨任:任凭,无论,不管。
⑩尔:你。
诗句鉴赏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
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竹石》全诗
《竹石》全诗
竹石,作者郑燮。
清代有一位名叫郑燮( xie)的文人,字克柔,号板桥。
他从小就爱写写画画,到了中年,更加勤奋地习作画,成为“扬州八怪”之一。
诗的大意是说:风雨过后,竹子破土而出;春笋拔节而长,直指云天;竹子经历严寒酷暑,依然苍翠挺立;竹子生命力旺盛,不畏艰难困苦,在逆境中顽强拼搏、茁壮成长!这首《竹石》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深刻的哲理内涵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启迪着人们认识真善美,揭露假恶丑,鞭挞社会上那些残暴无耻、阴险狡诈的恶势力。
它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要敢于斗争,勇于胜利,不怕挫折,永远进取。
因此,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传诵。
- 1 -。
郑燮《竹石》原文译文鉴赏
郑燮《竹石》原文|译文|鉴赏《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竹石》原文清代: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及注释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注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鉴赏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
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竹石的作者是谁
竹石的作者是谁《竹石》的作者是郑板桥。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题画诗。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充分表现了劲竹顽强的生命力和刚毅的性格。
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傲然挺立。
此诗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全诗语言通俗而有新意,虚实结合,情景相生,饶有理趣。
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介绍:郑板桥,本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康熙,清光绪十年中的秀才。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知县,有突出的政绩,后留扬州,靠卖艺谋生,是“扬州八怪”中的主要代表。
《竹石》鉴赏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
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
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
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扩展:如果说竹子扎根的石头是它的依托、咬合、甚至是融为一体的,那么,在竹子的周围,也存在着与它相抗衡的东西。
第三句“百折不挠,百折不挠”,指的是在艰难的条件下,如何坚持自己的意志。
一方面是因为竹子本身的韧性,能够承受“千磨万击”,另一方面,因为来自青山和岩石的支持,竹林并没有因为撞击而变得软弱无力。
古诗《竹石》课件
目录
诗人简介《竹石》的创作背景《竹石》的内容解析《竹石》的影响与评价古诗《竹石》的朗诵技巧与欣赏《竹石》的实践应用与现代意义
01
CHAPTER
诗人简介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扬州人。
郑燮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直到乾隆元年(1736年),他才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潍县知县。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便以诗才闻名。
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改革弊政,深得百姓爱戴。后因得罪权贵而被罢官,晚年生活清苦。
郑燮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和思想家,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
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为主要特点,善于以景寄情,表达对人生、社会的独到见解。
他的画作则以竹子为最擅长,笔墨简练,形象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03
02
01
郑燮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年轻时便表现出卓越的才华。
郑燮身世
郑燮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多次未能中举,这对他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之路
郑燮在科举失利后,曾游历名山大川,结交文人墨客,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创作素材。
人生经历
03
CHAPTER
《竹石》的内容解析
总结词:简明扼要
情感满,表达自然
03
在朗诵过程中,要充分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让听者能够感受到诗的意境。同时,表达要自然流畅,避免过于生硬或过于夸张的表达方式。
语言之美
诗人通过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竹石的形象和特点。欣赏时应注意语言的运用,体会诗人如何通过语言来表现意象和情感。
意象之美
《竹石》中的意象之美表现在竹子的坚韧与顽强,以及石头的沉稳与厚重。通过欣赏这些意象,可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竹石》原文及赏析
《竹石》原文及赏析《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在岩石缝中坚定生长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高尚品质。
《竹石》原文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咬定青山不放松”,开篇就用一个“咬”字,把竹子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在青山上扎根的坚定决心。
就像我之前在山里游玩时,看到过一棵竹子从石头缝里艰难地钻出来,那石头坚硬无比,周围几乎没有什么土壤,但这竹子就凭着一股顽强的劲儿,紧紧地“咬”住了那一点点的缝隙,努力地生长着。
“立根原在破岩中”,进一步描述了竹子生长的环境。
在那破碎的岩石之中,竹子的根深深地扎下去,展现出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这让我想起曾经在一个建筑工地旁,有一丛竹子,周围是乱糟糟的砖石和水泥,可它们依然挺立着,那根就牢牢地扎在乱石堆里。
“千磨万击还坚劲”,无论遭受多少磨难和打击,竹子依然坚定强劲。
我家小区后面有一片竹林,有一年遇上了狂风暴雨,好多树木都被吹倒了,可那片竹子虽然被风吹得东倒西歪,雨打在竹叶上噼里啪啦响,但风雨过后,它们依然笔直地站立在那里,叶子上挂着晶莹的水珠,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坚强。
“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管风从哪个方向吹来,竹子都毫不在乎。
这让我联想到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就像那四面八方吹来的风,但我们要是能有竹子这种坚定的精神,又何惧之有呢?这首诗短短四句,却把竹子的坚韧和顽强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以竹自喻,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这种“竹石”精神。
比如说学习,有时候会遇到难题,感觉怎么都解不出来,就像竹子扎根在岩石中面临的困境,但只要我们像竹子一样坚定,不放弃,努力去钻研,总会找到解决办法。
工作中也是如此,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有竹子那种“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劲头,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总的来说,《竹石》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给了我们在生活中勇往直前的力量和勇气。
竹石的诗句意思及全诗的翻译
竹石的诗句意思及全诗的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竹石的诗句意思及全诗的翻译《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竹石》原文及翻译赏析
郑燮《竹石》原文及翻译赏析作品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品注释1、咬定:咬紧2、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3、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坚韧:坚强有力。
4、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作品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作品鉴赏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
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
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
16.古诗三首《竹石》
立根原在破岩中。
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你地东西南北的狂风。
经历狂风千万次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
这首古诗体现了竹石 的哪些品质?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竹 石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 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 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和文 学家。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 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 再次卖画扬州பைடு நூலகம்个阶段。
解题: 岩石中的竹子
菊 花
黄 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再见
竹石
(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字词注释: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 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磨:折磨。坚劲:坚定 强劲。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 那东南西北风猛刮, 也吹不倒它。
竹石 (题画诗)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竹石的诗意
竹石的诗意关于竹石的诗意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竹石的诗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注释】竹石:这是作者所作竹石图的题画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折磨,挫折。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那、你。
【诗意】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赏析】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诗人借物喻人,通过描写竹子坚韧挺拔的特征,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节操。
诗的前两句赞美了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竹子“咬”定青山,扎根“破岩”,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但没有屈服,反而更加挺拔,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后两句进一步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对竹子的磨炼,在经受了“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风的捶打,它依然临风而立,丝毫没有畏惧。
全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竹子贤韧顽强的性格特征。
诗歌语言简单质朴而又形象生动,蕴含了深刻的意义。
竹石(郑燮)
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这两句诗我琢磨三年才写出,
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
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 欣赏这两句诗, 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 中),在瑟瑟秋风中安稳地睡了。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贾岛(779~843),字浪 仙,唐代(中唐)诗人,范 阳(今河北涿州)人。曾出 家为僧,后还俗,屡举进士 不第。元和六(811),谒韩 愈,以诗深得赏识。文宗时 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 江”。武宗会昌三年(843), 卒于普州。 贾岛擅长五律,苦吟成 癖,“两句三年得,一吟双 泪流。”(贾岛《题诗 后》),与孟郊齐名,世称 “郊寒岛瘦”。
竹
石① 郑 燮(xiè )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②尔③东 西 南 北 风。
①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 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道诗。 ② 任:任凭。 ③松,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清】郑燮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zhèngxiè ),字克
柔,号板桥。中国清代画家, 书法家,文学家。江苏兴化 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 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 一,其诗、书、画世称“三 绝”,擅画兰竹。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竹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竹石体裁:诗题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名字:郑燮年代:清代描述: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翻译: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原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后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并且依然坚韧挺拔。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是一首题画诗,原题《竹石》,是郑板桥题自己画的竹石图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
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清·郑燮《竹石》赏析
清·郑燮《竹石》赏析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
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
14岁继母郝夫人卒。
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
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
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
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
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
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
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
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
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
52岁妾饶氏生子。
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
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
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
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
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
板桥《闲居》云:“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
传说板桥学书,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徐氏云:“人各有体”。
这句话触动了板桥,于是从古人的书体中学一半,撇一半,创立了“六分半书”。
《七歌》述徐氏生二女一子,30岁后又一女。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当过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刚正,在任上,他画过一幅墨竹图,上面题诗:“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竹石》作者简介
《竹石》作者简介《竹石》作者简介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
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
14岁继母郝夫人卒。
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
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
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
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
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
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
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
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
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
52岁妾饶氏生子。
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
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
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
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
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
板桥《闲居》云: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
传说板桥学书,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徐氏云:人各有体。
这句话触动了板桥,于是从古人的书体中学一半,撇一半,创立了六分半书。
《七歌》述徐氏生二女一子,30岁后又一女。
竹石作者名字怎么读
竹石作者名字怎么读《竹石》的作者是清代的郑燮,拼音为:zhèng xiè。
古诗原文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郑燮简介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人物轶事以“怪”出名1、扬州八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2、怪在何处(画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为怪)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
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颇有骂名他无官一身轻,再回到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
但他最厌恶那些附风的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他也不加理会。
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
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世俗所理解。
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
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
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
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个人润例写字画画,斤斤计较于酬金,自是俗不可耐。
但板桥毫不隐讳,而且明定出一则可笑的怪润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石》作者郑燮介绍
郑燮(1693~1765)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
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
城东门古板桥。
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
14岁继母郝夫人卒。
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
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
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
其子亦约于本
年夭折。
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
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
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
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
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
程羽宸资助,纳饶氏。
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
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
52岁妾饶氏生子。
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
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
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
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
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
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
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
板桥《闲居》云: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
传说板桥学书,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徐氏云:人各有体。
这句话触动了板桥,于是从古人的
书体中学一半,撇一半,创立了六分半书。
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
亦能治印。
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