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二首(其二)ppt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选修杂诗十二首其二精品课件.ppt

语文人教版选修杂诗十二首其二精品课件.ppt

问题探讨五:
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 何作用?
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
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
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
用。
问题探讨六:
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 者何种感情 ?
生命是孤独的,不仅“欲言无余和,挥杯 劝孤影”,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 情地抛弃了它,自顾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种 在时间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日月掷人 去,有志不获骋”。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 场,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 与质量的愿望也将落空,焉能不“念此怀悲 凄,终晓不能静”呢!
问题探讨八:
从意象、构思和意境、情感 的角度比较此诗与《咏怀八十二 首》的区别
意 象
阮诗:明月、清风造成一种凄清的
气氛,也象征志趣的高雅、 品行的高洁。孤鸿、翔鸟象
征内心的孤寂。
陶诗:白日、素月浩荡光明,可见
渊明光风霁月的胸怀。“风 来”照应下文“气变”,引 入“不眠”。
艺 阮诗:开篇直抒胸臆,中间借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 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问题探讨一: 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
悲凄
问题探讨二:
诗人为什么“悲戚”?
“日月掷人去,有志 不获骋”。

景抒情,结尾直接抒情

点题。
思 陶诗: 开篇写景,中间触景生
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
意 阮诗:清幽冷寂 境
陶诗:空阔冷清
情 阮诗:孤独苦闷忧愤,感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杂诗十二首其二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杂诗十二首其二PPT课件


景抒情,结尾直接抒情

点题。
思 陶诗:
开篇写景,中间触景生
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
意 阮诗:清幽冷寂 境
陶诗:空阔悲慨
情 阮诗:孤独苦闷忧愤,感情

表露隐晦曲折。
陶诗: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
酬的悲哀,感情表露较为 直接,点出了悲凄的原因。

1. 中国人只要看到土地,就会想种点 什么。 而牛叉 的是, 这花花 草草庄 稼蔬菜 还就听 中国人 的话, 怎么种 怎么活 。
问题探讨四:
开头四句营造一种怎样的意境? 西阿是否可以换成西山,明月 是否可以换成素月?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 景。”阿者,山丘。素者,白也。荡荡者,广大貌。 景通影,辉与景,皆指月光。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 无限扩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 阴流逝。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往古 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此一幅境界,即为一 宇宙。而荡荡辉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 实为渊明襟怀之体现。由此四句诗,亦可见渊明笔力 之巨。日落月出,并为下文“日月掷人去”之悲慨, 设下一伏笔。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 朴素淡。不妨比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虽然境界 相似,风格则是唐音。那“明月”二字,便换不得 “素月”。
参考译文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 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 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课件ppt.ppt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课件ppt.ppt

艺 阮诗:开篇直抒胸臆,中间借

景抒情,结尾直接抒情

点题。
思 陶诗:
开篇写景,中间触景生
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意 阮诗:清幽冷寂 境
陶诗:空阔悲慨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情 阮诗:孤独苦闷忧愤,感情

表露隐晦曲折。
陶诗: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
酬的悲哀,感情表露较为 直接,点出了悲凄的原因。
意 象
阮诗:明月、清风造成一种凄清的
气氛,也象征志趣的高雅、 品行的高洁。孤鸿、翔鸟象
征内心的孤寂。
陶诗:白日、素月浩荡光明,可见
渊明宽广坦荡的胸怀。“风 来”照应下文“气变”,引 入“不眠”。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问题探讨六:
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 者何种感情 ?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杂诗十二首(其二)ppt课件全面版

杂诗十二首(其二)ppt课件全面版

拓展延伸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合作探讨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人生选择
课堂小结
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阮籍 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 鸣琴”;李白说“花间一 杯酒,独酌无相亲”,他 们都比世俗之人有更高远 的志向,不愿随波逐流, 因而都难容于世,陶渊明 率先选择隐居山野,但在 归隐的同时也有着时光易 逝、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 无和音的寂寞,对此我们 对他们应该报以深深的同 情。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永夕。 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 中夜枕席冷 • 不眠知夕永 • 挥杯劝孤影 • 日月掷人去 • 有志不获骋 • 念此怀悲凄 • 终晓不能静
1、居家读书时期 (29岁前)
2、三仕三隐时期 (29岁至41岁)
3、彻底归隐时期
(41至62岁)
躬耕田园的隐者
——箪瓢屡空,不慕荣利。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 ——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
江 西 九 江 陶 渊 明 墓
江西九江陶渊明纪念馆
杂诗其二
体会独特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的诗善于运用朴 素的语言、白描的手 法,直率地抒写而出, 使人感到自然、亲切, 情感真挚,没有任何 人工雕琢的痕迹,可 以引导读者去体味其 中悠然冲淡的情致, 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 境中

杂诗十二首(其二)ppt课件语文课件PPT

杂诗十二首(其二)ppt课件语文课件PPT

知人论事:
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 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其 理想难以化为现实。直到二十九岁他才出仕为官,但 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 芝麻小官,济世的宏志无法施展。到三十九岁时,其 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转向躬耕自给自劳自娱以求心 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令, 终因“不为 五斗米折腰”而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途 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了归田之路。
体会独特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的诗善于运用朴 素的语言、白描的手 法,直率地抒写而出, 使人感到自然、亲切, 情感真挚,没有任何 人工雕琢的痕迹,可 以引导读者去体味其 中悠然冲淡的情致, 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 境中
探究诗歌的主旨
讨论明确:这首诗写诗人中夜不眠时的情 怀,抒发了事业无成的感慨。用环境的清 冷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 逝引出有志未骋的悲戚。
诗作情感基调: 悲戚、苍凉
诗人如何体现悲戚?
提示: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1、通过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描写为全诗铺下 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2、晚风、冷席具有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 察出四时更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 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
3、用孤独文人常有的景象:对影独酌,来倍 显 诗人之孤独。
34.任何事情,坚持了就是神话,放弃了就是笑话!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很多人却做不到,不停的选择,不停的放弃,回头却发现什么事都没做好,坚持,一定能遇到最美的自己,送给正在 努力拼搏的我们! 41.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牛顿 19.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挖了个坑,然后义无反顾的跳进去。坑是自己挖的,跳也是自己跳的,最后爬不出来的也是自己。

杂诗十二首(其二)___课件

杂诗十二首(其二)___课件

问题探讨七: 从意象、构思和意境、情感 的角度比较此诗与《咏怀八十二 首》的区别
意 象
明月、清风造成一种凄清的 阮诗: 气氛,也象征志趣的高雅、 品行的高洁。孤鸿、翔鸟象 征内心的孤寂。
陶诗: 白日、素月浩荡光明,可见
渊明光风霁月的胸怀。“风 来”照应下文“气变”,引 入“不眠”。
艺 术 构 思
开篇直抒胸臆,中间借 阮诗:
景抒情,结尾直接抒情 点题。
陶诗:
开篇写景,中间触景生 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
意 境
阮诗:清幽冷寂 陶诗:空阔冷清
情 感
阮诗:孤独苦闷忧愤,感情
表露隐晦曲折。
陶诗:

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 酬的悲哀,感情表露直接 一些,点出了悲凄的原因。
问题探讨三:
诗人是如何表现“悲凄”的? (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 怎样的意境 ?)
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 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 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 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 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 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 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一 种景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之孤 独。
问题探讨六: 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 到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复苦恼和忧 愁,这首诗中却流露出痛苦和矛盾, 这是为什么?
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惯了战乱、 篡夺、阴谋、危机,决心归隐田园, 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 上过得安逸、恬淡,却始终未曾忘记 现实, 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未 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诗 作看似悠然平淡,却包含焦灼与悲愤 之情。这首诗就展示了他的这种痛苦, 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光阴虚 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

杂诗十二首(其二)ppt课件精选教学PPT课件

杂诗十二首(其二)ppt课件精选教学PPT课件

知人论事:
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 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其 理想难以化为现实。直到二十九岁他才出仕为官,但 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 芝麻小官,济世的宏志无法施展。到三十九岁时,其 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转向躬耕自给自劳自娱以求心 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令, 终因“不为 五斗米折腰”而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途 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了归田之路。
我们也有悲伤的痕迹,第一次牵手,第一次的接吻,离别后的眼泪滑过脸庞的痕迹,虽然表面也许常常不然,但你知道你是无法忘怀,即使你认为你已经彻底忘记,但在某个雨后的日子,会令你如此的伤感,你会轻轻的问自己,也不知道他过得怎样啦,过得还好吗,但之 后就是一场长叹。
也许你们的相识是一个错误,或许根本就没有开始,或许他的来去都是那样的匆匆,一开始你总是在寻找各种各样他离去的理由,总是在内心祈祷着他的到来,但等到最后,一切都无法挽回,你也许会放弃自己的骄傲和坚强去寻找,但逝去的东西怎么还会可能回来哪,其 实,你该懂,早该懂的,无所谓放不放弃,因为他已经将你放弃,到最后只有悲伤陪伴自己。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永夕。 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 中夜枕席冷 • 不眠知夕永 • 挥杯劝孤影 • 日月掷人去 • 有志不获骋 • 念此怀悲凄 • 终晓不能静
爱和恨到底谁才是最好,正是因为不知道和分不清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糟糕,总是用一些微不足道的消息来麻醉自己,总是喜欢一个人在无助的夜,静静的哭泣,去想他的模样,去幻想他还能回来的样子,但不去想今后自己的将来是什么样,爱的太深,让人无法自拨,但 爱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脆弱,是因为他的离去,还是他在山盟海誓后给你留下的那一点温存,但你可曾想过,他既然能给你承诺他也能给别人承诺,只是他承诺后,会把它忘记,因为他是不肯为爱而停留的人,不要问爱为什么变得如此脆弱,是因为他对爱变得坚强,坚强让

杂诗十二首(其二)ppt

杂诗十二首(其二)ppt

躬耕田园的隐者
——箪瓢屡空,不慕荣利。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 ——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
1、厌恶官场; 2、淡泊名利; 3、热爱自然; 4、热爱田园; 5、安贫乐道 隐逸 出世
杂诗其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永夕。 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问题探讨六: 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 到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复苦恼和忧 愁,这首诗中却流露出痛苦和矛盾, 这是为什么?
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惯了战乱、 篡夺、阴谋、危机,决心归隐田园, 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 上过得安逸、恬淡,却始终未曾忘记 现实, 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未 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诗 作看似悠然平淡,却包含焦灼与悲愤 之情。这首诗就展示了他的这种痛苦, 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光阴虚 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
问题探讨五:
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 何作用?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 眠知夕永。”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 意可感。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 以不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种种敏 锐感觉,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
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 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 启下的作用。
甚深。
1、居家读书时期 (29岁前) 2、三仕三隐时期 (29岁至41岁) 3、彻底归隐时期 (41至62岁)
←神往桃源
↓醉饮图
渊明醉归→
知人论事:
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 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其 理想难以化为现实。直到二十九岁他才出仕为官,但 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 芝麻小官,济世的宏志无法施展。到三十九岁时,其 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转向躬耕自给自劳自娱以求心 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令, 终因“不为 五斗米折腰”而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途 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了归田之路。

杂诗十二首(其二)上课用_课件

杂诗十二首(其二)上课用_课件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待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杂诗十二首 (其二)
陶渊明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huàn家庭。曾祖父陶侃kǎn , 是东晋开国元勋xūn ,军功显著。祖父陶茂、父亲陶逸 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 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 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 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 黜chù 《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 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 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 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 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 的志趣。
陶诗:
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 酬的悲哀,感情表露直接 一些,点出了悲凄的原因。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 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日月掷zhì 人去,有志不获骋。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念此怀悲悽, 终晓不能静。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悽,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课堂探究学习
1.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 2.诗人为什么“悲悽”? 3.诗人是如何 “悲悽”的?(选用了哪些意 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主题把握 5.从意象、构思和意境、情感的角度比较此 诗与《咏怀八十二首》的区别
陶诗: 白日、素月浩荡光明,可见
渊明光风霁jì 月的胸怀。 “风来”照应下文“气变”, 引入“不眠”。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优质课件)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优质课件)
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
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
启下的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16
问题探讨六:
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 者何种感情 ?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17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挥杯,摇动酒杯。孤影,即月光
下自己之身影。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我交谈。只有挥
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
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
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
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来
的两句写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一种景
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之孤独。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12
问题探讨四:
开头四句营造一种怎样的意境? 西阿是否可以换成西山,明月 是否可以换成素月?
9
问题探讨二:
诗人为什么“悲戚”?
“日月掷人去,有志 不获骋”。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10
问题探讨三:
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戚”的?
(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 怎样的意境 ?)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11
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
清辉的景象作为铺垫,“荡荡空中景”
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
杂诗十二首 (其二)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1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2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待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课件(教育类别)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课件(教育类别)

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
培训类
23
意 阮诗:清幽冷寂 境
陶诗:空阔悲慨
培训类
24
情 阮诗:孤独苦闷忧愤,感情

表露隐晦曲折。
陶诗: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
酬的悲哀,感情表露较为 直接,点出了悲凄的原因。
培训类
25
无限扩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
阴流逝。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往古
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此一幅境界,即为一
宇宙。而荡荡辉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
实为渊明襟怀之体现。由此四句诗,亦可见渊明笔力
之巨。日落月出,并为下文“日月掷人去”之悲慨,
设下一伏笔。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
化。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价值不能够实现,此实为
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诗中掷、骋二字,皆极具力度
感。唯骋字,能见出志向之远大;唯掷字,能写出日月之飞逝。
日月掷人去愈迅速,则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终晓,谓从夜间直到天亮。念及
有志而不获骋,不禁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平静。上言中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 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培训类
8
问题探讨一: 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
悲凄
培训类
9
问题探讨二:
诗人为什么“悲戚”?
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
上过得安逸、恬淡,却始终未曾忘记

杂诗十二首其二课件

杂诗十二首其二课件

问题探讨五:
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 何作用?
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
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
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
用。
问题探讨六:
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 者何种感情 ?
生命是孤独的,不仅“欲言无余和,挥杯 劝孤影”,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 情地抛弃了它,自顾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种 在时间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日月掷人 去,有志不获骋”。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 场,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 与质量的愿望也将落空,焉能不“念此怀悲 凄,终晓不能静”呢!

景抒情,结尾直接抒情

点题。
思 陶诗:
开篇写景,中间触景生
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
意 阮诗:清幽冷寂 境
陶诗:空阔冷清
谢谢聆听!
24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 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问题探讨一: 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
悲凄
问题探讨二:
诗人为什么“悲戚”?
时间交替,生命凝止;宇宙无垠,生命孤独; 生命的好戏还未上场,时间的舞台已经撤走。 这就是杂诗第二首意象的深层结构。
问题探讨七:
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 到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复苦恼和忧 愁,这首诗中却流露出痛苦和矛盾, 这是为什么?
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惯了战乱、 篡夺、阴谋、危机,决心归隐田园, 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 上过得安逸、恬淡,却始终未曾忘记 现实, 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未 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诗 作看似悠然平淡,却包含焦灼与悲愤 之情。这首诗就展示了他的这种痛苦, 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光阴虚 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课件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课件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 二)》课件
陶渊明是一位古代诗人,他的诗作《杂诗十二首(其二)》描绘了自然景色与情 感的交融。本课件将介绍该诗歌的背景、内容、分析、名句欣赏以及意义。
诗歌背景
作者
陶渊明
作品
杂诗十二首
篇目
其二
诗歌内容
1 自然风景与情感交融
诗歌描绘了自然景色,并将情融入其中。
2 人生意义的思考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诗歌意义
1 自然与人生密不可分
诗歌提醒人们,在自然中体悟人生的意义。
2 对生命与自然的虔诚敬畏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美丽的赞颂。
3 珍贵的人生体验
诗歌传达了作者深沉而珍视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
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歌分析
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通过形容词如“鬼斧神工”,赞 叹自然的美妙。
人生意义的深刻
运用对比手法凸显人生意义的 深度。
借景抒情
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深情描绘 自己的人生感悟。
名句欣赏
蜀道之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水木横波
“四顾茫茫皆水木,横波荡漾任西东。”
闲云潭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无限廓大光明之境界。日落 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西阿东岭,万 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 上下谓之宇。此一幅境界,即为一宇宙。
中四句,则是从夏去秋来之一特定时节,暗示此意, 深化此意。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意可 感。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以不 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种种敏锐感觉, 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
─=≡Σ((( つ•̀ω•́)つ
Bye-bay
航哥威武 LOVE 梁盈盈 Y-Y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美文欣赏‟ 夕阳沉落下西山,皓月渐升出东岭。 万里遥遥洒清辉,空中旷荡明夜景。 寒风吹入房门内,夜半便觉席枕冷。
风冷才知节气变,失眠方晓秋夜永。
欲言无有人交谈,举起酒杯劝孤影。
日月匆匆弃人去,平生有志却难成。
念及此事怀悲凄,彻夜心中不平静。
赏析
1、前六句,概述诗歌中的意象及意味 明确:时间在交替,日沦月出。“遥遥万里辉,荡荡 空中景”。这是一个生命无法与之相比的无穷大的宇宙, 也是一个象生命一样美丽而飘渺的虚空。“风来”、 “夜中’两句中两个触觉意象把生命与巨大的空间分离, 限定在一个点上——房户、枕席;“气变”与“不眠”两 句中“易”和“永”在无限的时间运行过程与静止的这 一“夕”之间拉开了距离,前者迁化不已,此时已非彼 时,后者却因主观情感的悲凄、焦躁而凝定不动,从而 凸现了此“夕”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
他具有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精华,在当时
的思想文化界是独树一帜的,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甚深。
江 西 九 江 陶 渊 明 墓
江西九江陶渊明纪念馆
宋 刻 递 修 本 《 陶 渊 明 集 》
元· 鲜于枢书陶渊明《归去来辞》
←神往桃源
↓醉饮图
渊明醉归→
元· 何澄绘 《归庄图》
明· 李在绘《归去来辞图》
陶 渊 明 逸 致 图
知人论事:
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 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其 理想难以化为现实。直到二十九岁他才出仕为官,但 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 芝麻小官,济世的宏志无法施展。到三十九岁时,其 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转向躬耕自给自劳自娱以求心 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令, 终因“不为 五斗米折腰”而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途 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了归田之路。
课堂寄语
时光易逝,青春难再。 不要去后悔已经逝去的昨日,更不要沉浸于明天 的美好而对当下无动于衷。 把每一天当作都是新的开始,让自己的每一天都 充实并且快乐着。 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去珍惜,请珍惜你身边的每一 件事物,每一个人,虽然他(或她)不会陪伴你 到永久,但少了他(或她)你的人生就不会完整
----SYH
讨论明确: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作 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 基调。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 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 寒”,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来的两句 陶渊明道出了“不眠”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可以陪自己 说话喝酒的知己,从而感叹岁月如梭匆匆而过,空留一 个没有实现大志的自己。诗的结尾把悲伤推向了极致, 想到自己坎坷的命途就只能暗自悲凄,到天亮的时候都 不能平静下来。全诗充满对人生的叹息。这是陶渊明众 多表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诗作中的一首。这种思想在 《杂诗十二首其一》、《拟挽歌辞》等诗中多有体现。
时间交替,生命凝止;宇宙无垠, 生命孤独;生命的好戏还未上场,时 间的舞台已经撤走。
渊明此诗,将素月辉景荡荡万里之奇境,与日月掷人有志 未骋之悲慨,打成一片。素月万里之境界,实为渊明襟 怀之呈露。有志未骋之悲慨,亦是心灵中之一境界。所 以诗的全幅境界,自然融为一境。诗中光风霁月般的志 士襟怀,光阴流逝志业未成、生命价值未能实现之忧患 意识,其陶冶人类心灵,感召、激励人类心灵之意义, 乃是长青的,不会过时的。渊明此诗深受古往今来众多 读者之喜爱,根源即在于此。
咏怀诗
主要有《饮酒》、《杂诗》、《咏贫士》、 《读山海经》等,围绕出仕与归隐矛盾,表现了 壮志未遂的苦闷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
格,也曲折暴露了黑暗。
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咏史也是咏
怀,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如《咏荆轲》、
《拟古》等。
杂诗其二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永夕。 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论明确:历来人们对陶渊明诗歌中的悲情很少提 及和关注,其实陶诗在平淡冲和的整体风格下, 有着太多的有关悲情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四类: 1.生死之悲,2.士不遇之悲,3.羁旅、离别之悲, 4.孤苦之悲.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陶诗中 对悲情采取的委运任化的态度与洒脱的情怀深深 地吸引了历代的读者,反而使他们忽略了悲情的 存在.
一航课堂开讲啦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写作背景 2:会翻译全诗文句 3:体会诗人在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人。 中古时期具有田园色彩的士大夫的典型,为 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出仕,又因“不为五斗米 折腰”而归田。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和念去声,此指交谈。 挥杯,摇动酒杯。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 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我交谈。只有挥 杯劝影,自劝进酒而已。借酒浇愁,孤独寂寞, 皆意在言外。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此二句,直抒悲 怀,为全诗之核心。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 人停息片刻,生命渐渐感到有限,有志却得不到 施展
1、居家读书时期 (29岁前) 2、三仕三隐时期 (29岁至41岁) 3、彻底归隐时期 (41至62岁)
躬耕田园的隐者
——箪瓢屡空,不慕荣利。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 ——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
1、厌恶官场; 2、淡泊名利; 3、热爱自然; 4、热爱田园; 5、安贫乐道 隐逸 出世
2.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明确: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和 “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 作用。
3,诗歌后六句抒发了作者何种感情
3,诗歌后六句抒发了作者何种感情
讨论明确:生命是孤独的,不仅“欲言无余和,挥杯 劝孤影”,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情地 抛弃了它,自顾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种在时间田 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 骋”。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时间的舞台已 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与质量的愿望也将落 空,焉能不“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