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人性化
教育人性化
教育人性化
现在教育提出了性的要求,不再总是提倡严肃严格的教育,对人性化教育有一点认识.
教育人性化就是让教育这个严肃的工作,充满了人情味,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动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教育这项艰难的工作不再是冷冰冰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过程,而是让人倍感亲切,充满活力,洋溢激情的神圣事业;教师再也不是威严地站在讲台前,透过厚厚的镜片,两道利剑似的目光直射而去的令人敬而远之的形象,而是可亲可敬的长者,是平等相处的朋友,尊重个性,开发潜能,完善人格,教师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值得尊敬的人。
教育人性化建立在对受教育者个性充分尊重的基础上,体现出对教育对象人格的尊重与关怀。
提倡教育人性化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师道尊严的有力挑战。
幼儿园教育管理的人性化
幼儿园教育管理的人性化一、前言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育儿教育的功能。
而管理者则以教育质量稳定、带领师生共同成长、创造良好教育氛围等方面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目标。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现代社会追求人性化管理,孩子们能够得到更好地教育,教职人员也能得到更好地职业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教育管理的人性化问题。
二、幼儿园教育管理中需体现人性化的方面1.教育理念幼儿园教育管理的人性化,首先在于教育理念上的人性化定位。
要想体现人性化,教育理念是关键。
和谐、差异化、个性化等都是人性化的体现方式。
多元化的教育思路、包容的教育理念、全面体育教育、性格培养等都应该联系到教育管理的实际行动上。
2.教育机制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人性化关键在于教育机制的完善。
教育机制的完善体现在人性化教育管理中,创造良好教育氛围,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特别是幼儿园管理者需要引领教职而不是不遗余力地推销教育理念,要充分发掘每个教职能力、才华与创意的潜力,推动孩子们在尊重、包容、提高自我意识和施展个人潜力中迈进坦荡自信的成长之路。
3.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幼儿园教育管理人性化的重要内涵之一。
学校文化通常反应着不同学校在建校理念、管理模式、教育目标等具体方面的特征。
健康、思想性、审美性、创新性、松散而不破碎的学校文化有利于教育管理人性化体现。
人性化的福利政策、优异激励机制、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也体现了学校文化对多元人群的尊重。
4.教职员工幼儿园教育管理的人性化,最终需要从教职人员入手。
通过专业的教育培训体系以及人性化的管理机制,促进教职人员的专业成长、职业发展和生活和谐、满意;以维护学生权益为目标来管理改善工作环境,给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和稳定的工作环境。
三、从教育管理人性化角度探讨教育管理的理念和需求1.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幼儿园教育局力图为孩子们实现个性化、全面化的发展目标。
关键在于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员工幸福指数,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幼儿园的知名度。
如何在教育中注重人性化和情感关怀
如何在教育中注重人性化和情感关怀在教育中注重人性化和情感关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重人性化和情感关怀。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育中注重人性化和情感关怀。
一、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在教育中注重人性化,首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和能力,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和培养。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情感关怀的关键。
每个学生都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怀,尤其是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困难和挑战的时候。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建立互信、互动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开展情感教育和实践活动情感教育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和全面成长。
情感教育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四、注重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是实现人性化教育的重要手段。
课程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方法也需要灵活多样,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是实现人性化教育的重要保障。
学习环境要注重舒适和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学习环境要注重安全和卫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健康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成长。
结语在教育中注重人性化和情感关怀,是实现教育目标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应该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全面成长,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实现人类的美好未来作出贡献。
人性化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人性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需求。
本文将以某中学开展的人性化教学实践为例,分析其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中学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是一所市级重点中学。
近年来,学校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教育观念,开始探索人性化教学实践。
该校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旨在为师生创造一个和谐、温馨、富有成效的教学环境。
2. 案例措施(1)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该校通过开展心理测试、个别辅导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学习需求,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同时,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学校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教师们积极参与学生的课余生活,关心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3)优化教学环境学校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资,改善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同时,学校还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
(4)实施弹性教学制度学校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实施弹性教学制度。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学校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竞赛和实践活动;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学校提供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学习,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3. 案例成效(1)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人性化教学实践,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兴趣爱好得到满足,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学生在各类竞赛和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2)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人性化教学实践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更加尊重教师。
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用“人性化、制度化、精细化”构建教育“和谐化”
用“人性化、制度化、精细化”构建教育“和谐化”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事业,是承接历史和未来的伟大工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名管理者,就必须从人本思想出发,一切工作都要为了人的发展,这是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而终极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实施的主基调。
如何做好对学校思想上、管理上的引领?根据自己工作中的体会与反思,我觉得应该用“人性化,制度化、精细化”的管理来构建并实现教育的“和谐化”。
1 提高素质,以人为本,彰显学校管理人性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
在学校工作中,真正征服教师的不是校长的权势,而是校长的人品。
校长对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权势影响力和非权势影响力两个方面构成的。
校长的权势影响力往往使教师口服心不服。
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也使我体会到:要提高校长的非权势影响力就必须在“人品”和“才能”上下功夫,其中的“人品”最为重要。
领导干部要心胸宽广,处事公正,要善于团结人,鼓励人,而不是打击人,挖苦人、报复人。
要以一切有利于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去团结广大教师。
人与人之间要形成合力,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吃,千万不可三心二意或我行我素。
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任何事情不可一意孤行。
实际工作中,要高效管理好学校,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1 靠民主。
要建立互助的干群关系,决策过程要民主,尽量多商量。
1.2 靠科学。
要尊重规律,尊重制度,要将关注人,作为管理的第一要务,要尊重教师,帮助每位教师发现自我,建立自信。
要关心教职工生活,努力营造和谐共处,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千方百计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3 加强关键人物的培养及执行力的提高。
除校长外,学校副职及中层,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及班主任都是学校的中坚力量,①要关心指导,提供交流机会,拓展成长空间;②要放手使用,让他们尽力行使自己的职权,实现工作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人性化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绽放异彩
“人性化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绽放异彩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而其中的核心就是要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回归“人性化教育”。
一、“人性化教育”的内涵(一) 崇尚人性化教育,反对悲情教育“人性化教育”的本质是爱,是幸福感。
这种幸福感来自班主任的愉快教育。
即自己因为从事班主任工作而有成就感、上进心、充实感,过简单而又充实、平凡而又有收获的教育生活,而不是提倡以牺牲身体和家庭幸福为代价的悲情教育,这样的教育是不愉快的教育,是反教育的教育。
虽然说带病工作、撇家苦干算是“拼命三郎”的表现,但可以说这样的班主任绝不是一个人性化、艺术化的班主任,因为畸形的工作方式必然会催生畸形的教育产物,畸形的学生。
列宁曾说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我认为:不会生活的班主任也不会工作,不珍惜幸福的班主任一定不是一个完美的班主任。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部就班,主动高效工作是一种纪律意识、岗位意识的体现,而按时休息,有规律的生活则是社会规则意识的体现,是爱自己、爱家人、爱学生、爱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不为分数折腰,拥有更高追求我们也许习惯于经常在一起比自己班级的成绩,把学生当作造分的机器。
但很少在一起比自己班级学生学习动机、为人处事的“阳光度”;我们也许不经意间会深陷班级、学科平均分的“军备竞赛”之中,但往往会忽略自己作为教师的最伟大的责任:育人。
“不做分数的机器”、“不做考试的奴隶”,这既需要勇气,更需要艺术,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的世界,固然我们需要成绩,需要树立质量意识,这是我们学校教育生存的残酷现实,我们国家还没有什么更好的机制来选拔人才,我们必须抓好教学,出成绩,然而在应试之余,我们还是要在自己的头脑中有清晰的良知:育人比分数还重要,我们要培养有血有肉、有思想、富有爱国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三)保持平和心态,同步愉快成长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妨试想一下:我们上学时都是班级中学习成绩的佼佼者吗? 从教多年来,遇到当年的学生,对老师非常尊敬的难道都是那些优等生吗?当那些遭遇你不公正待遇的学生真诚地问候你一声“老师”时,你的脸不红吗?你用成绩卡学生,你到底又增加了几分快乐了呢?……南京师范大学吴永军教授曾说过:世界上的物种本身就是多样化的。
学校教育的人性化研究现状
学校教育的人性化研究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人性化的教育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本文将从目前学校教育的人性化研究现状入手,探究人性化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一、学校教育的人性化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人性化教育,呼吁把人性化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个体化和自主性。
人性化教育是指以人为本,注重关注学生的人文成长,培养学生自我实现和创造力的教育。
人性化教育的理念需要从教育开始就贯穿其中。
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体系中,人性化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
人性化教育要求学校和老师必须真正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自己最需要的教育。
二、现阶段人性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但是,人性化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实践人性化教育时,却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和偏差。
有些学校会把人性化教育和“任性教育”等混淆,过分追求学生的自由和个性化,导致学生的品德与道德水平下降。
除此之外,有些学校在实践人性化教育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他们过分强调学生的个人优势和特长,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还有一些学校的人性化教育被过度商业化,注重的是教育产业的利润,而非学生的发展。
三、如何推进人性化教育为了让人性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人性化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与独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推进人性化教育的实践。
政府可以从教育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推出人性化教育课程和增加教师培训等方面入手,促进人性化教育的发展。
最后,学生和家长也应该有相应的教育观念,理解人性化教育的理念和价值,并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性化教育实践活动。
四、结语人性化教育是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育人性化
教育人性化,人性化教育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这是几年前提出的口号,现在一些学校在校园内还挂着横幅。
这对祖国的希望,孩子的未来,无疑是好的。
它至少说明对教育的不可忽视。
可是,现行的教育制度、教育体制,却不乐观。
教育的功用是勿庸置疑,不可否认的,更不可漠视的。
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无不受到或多或少的教育。
教育者受到教育,改变命运的绝不在少数。
可惜,命运的宠儿们恰恰认为教育扼杀了他们的天性,让他们面对社会无所适从。
为什么如此呢?这就得从教育的方法去理论。
教育制度不合理,实践已经证明。
教育体制完不完善,有目共睹。
教育的本质、根本点、出发点都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教育的方式、方法却出了很大的问题。
尽管素质教育叫得山响,又有多少人实施呢?有人说,如果应试教育存在,就不可能操作好素质教育。
我看未必。
由于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弊端,我国已经废除。
之后,实行了今天的考试制度。
这种制度基本公平、公正地选拔了大量人才,让有学识的人脱颖而出。
在我国这样复杂的大国,一切思想根深蒂固,若不考试,那就更难让有知识的人鹤立鸡群,所以,目前的考试范例是成功的。
那为什么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呢?原因非常简单,无限放大教育的功用,忽视人文关怀。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可能短期爆炒。
所谓育人,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完成的。
我们今天在教育中出现的尴尬局面。
主要因素是忽视社会的教育,强调学校教育。
而学校教育又把考试作为重中之重。
这样就有意把教育从社会和家庭中分割出来,单独扛起培养人才的大旗。
要知道,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割裂开来,必然就会出现问题。
事实已经明证。
先有云大学生残杀同宿舍同学事件,后有学生杀死教授事件,如今中学生掐死班主任等事件。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事件在不断上演。
为什么受教育的学生反而屠宰师长呢?这恐怕还是教育的问题。
是教育人性化丧失的问题。
我们经常讲、天天讲,要人性化教育或者教育要人性化,可总不操作或者怠慢操作。
恨铁不成钢,苛刻学生接受自己的思想,按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学生生活,这能行吗?人格的二重性、人的多样性是我们莫及的,不能千人一面。
教育的人性化视角与育人效果
人性化教育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尊重人的主体 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关注人的情感、价值观和道德 品质的教育理念。它强调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个 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人性化教育是一种开放、包容、多元的教育理念,它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样性,鼓励学生在平等、自 由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发展潜力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潜力和发展 前景,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潜 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和空间。
03
教育的人性化与育人效果的关联
人性化教育对育人效果的积极影响
激发学习兴趣
人性化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多样化的 教学方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培养综合素质
教育公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 重公平,努力消除地域、贫富等差异,让每个人都有平等 接受教育的机会。
终身学习
未来的教育将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向终身学习转变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随时随地学习,不断提 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教育与科技融合
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与科技的融合,利用科技手段创新 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实践性教学
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和实践,让学 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
创新性教学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尝试新思路和 新方法。
学生个体差异
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 如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教 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
施教。
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水平各不 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02
人性化教育:儿童健全人格的摇篮
晴神 . 高 提 断能力 。
J 识 之 于 知
: 的 价 值 育
‘
发 展 与超 越 现 实 的理 想 .并 善 于将 理 想
赋 之 于现 实 培 养 一种 理 想 与现 实相 统
一
个 体 生命
只 是 外在
‘ 识 若 没 知
式地 去 发 展 自己 , 求 幸福 。 追
t 想 的 教 理
应 该遵 循
性 。卢梭 以 前就 要 这次 序 . 我 它 们长 得
l 就会 腐 快
心 理 学 强 调 .每 个 人 都 有 一种 趋 于 健康 的积 极倾 向 .都 有 一 种趋 于成 长 或 者趋 于 人 的 潜 能实 现 的 本 能— — 自 我实
人 ” 没 有 成 为心 灵 自 由的 人 . 知 识 而 并 有
唐的 声音 : l 通 晓 几 还
.
识 自我 、提 升 精神 。形 成 独 特 的 生命 风 格 , 应 成 为 当代 教 育 的 重要 价 值 取 向 。 理
三 、 人 性 化教 育” 是 人 的 需 要 不 断 “
将 可 能转 化 为 现 实性 :它 要 使 人 树 立起
“ 人性 化 教 育 ” 是 注 重 培 养 学 生创 应 新 精 神 和 实践 能 力 的教 育 。 人 是 一 种创 造 性 的 存在 .探 究 与 创 新 是 人 的精 神 属 性 的 核 心 内容 。 国 思 想家 弗 洛 姆 说 过 : 美 ‘ 个 具 有 创 造性 的 人 可 以赋 予 他 所 接 ‘ 一 触 到 的 一切 以 生 命 他 赋 予 自 己 的能 力 以 生 命 .也赋 予 别 的 人 和物 以 生命 。人 ” 与其 他 生命 的不 同 之 处 在 于 。人 不 只 是 自然 、 自在 的 存 在 , 是 自为 、 由 的 存 更 自
教育的人性假设与教育的人性化
以上 这 些 学 者 有 关 人 性 的 论 述 在 表 述 的具 体 行 为 , 会有 意 识 或 无 意 识 地 建 立 的 分 数 工具 , 样 的 教 育扭 曲 了基 础 教 育 都 这 上 虽 有 所 不 同 , 是 却 反 映 了 他 们 对 于 人 在 某 种 人 性 假 设 的 基 础 上 , 同 的 人性 假 的 任 务 , 重 损 害 了学生 们 的 身 心 健康 , 但 不 严 当 性 的 一 些 共 同 的 、 本 的 认 识 : 一 , 性 设 , 定 了对 教 育 的不 同理 解 。 基 第 人 决 对人 性 的 不 然 人 性 化 也 就 无从 提 起 。 并 非 永 恒 不 变 的 先 验 本 质 , 存 在 于 人 类 同 看 法 , 往 导 致 不 同 的 教 育 主张 和 教 育 它 往 的 社 会活 动 中 ; 二 , 性 是 区 别 于其 他 生 行 动 。 第 人 显然这是 不利于学 生发散思 维培养 、 创 新 能 力 的 提 高 的 。 什 么 我 们 一 个 具 有 为
者 陶 希 圣 认 为 : 人 是 动 物 的 一 种 , 之 所 括 为 两种 主 要 的 观 点 , 主 张 “ 善 ” 主 为 僵 死 的 程 序 和 机 械 的 流 程 , “ 人 即 性 和 师生 之 间 的
以 为 人 , 其 中 有 自然 的理 性 , 以超 越 物 张 “ 恶 。 在 可 性
然 属 性 和 社 会 属 性 的 统 一 。 性 总 是 具 体 的 人 身 上 既 有 善 的 一面 又 有 恶 的 一 面 , 人 是 我 们 的 教 育 工 作 者 却 认 为这 才 是 好 学 生 。
的 , 不 同 的社 会 时 期 和 不 同 的 社 会 集 团 在 善恶混合的。 由于 善 恶 不 同 的混 合 形 式 , 导 “ 此以 往 , 生 对教 师的 怀 疑 和管 束 就 慢 长 学 中, 由于 不 同的 生 活 环 境 、 化 修 养 、 理 致 大 千 世 界 中不 同 的 人 性 善 恶 。 扬雄 的 慢 习 惯 了 、 木 了 、 文 心 按 麻 自尊 和 自制 就逐 渐销 蚀 特征 等 原 因 , 它有 着不 同的 表现 。 l在对 人 说 法 : 人 之 性 也 善 恶混 , 其善 则为 善 人 , I l 。 “ 修 了 】在长 久 的 应试 教 育 中 , 育 工作 者 是 。 教 性 的 理 解 问题 上 , 多 的 中外 学者 也 提 出 众 修其 恶则为恶人” 只要后天注 意学习 , , 人 以 另一 种 更 隐 蔽 、 表 看 似 合 理 的 方 式 压 外 了 自 己的 看 法 。 马 克 思 认 为 : 人 的 本 质 如 “ 都 可 以 改 变 自 己 的 性 善 恶 结 构 而 成 为 善 抑 、 摧残 学 生 的 身 心健 康 。 试 教 育 中学 生 应 不 是 单 个 人 所 固 有 的 抽 象 物 , 其 现 实 性 人 。 在 上 , 是 一 切 社 会 关 系 的总 和 。 】我 国学 它 , 成 为 。 庸 , 子 就 像 一 台 只 知 道 机 械 接 附 孩 从 上 述 可 知 , 性 假 设 总 的 看 来 可 概 受 知 识 的 机 器 。 生 机 勃 勃 的 教 育 过 程 变 人 使 思 想 交 融 , 格 对 性 格 的塑 造 , 盛 的生 命 性 旺
人本视野下教育本质的人性化
··2010·4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哲学关注的重大基本问题,是建立教育理论的基础性问题。
关于教育本质尽管已有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双重属性说、复合现象说等,但这些远不能阐释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面。
以人为本的教育应立足于人的本质,重视人在教育中的价值,肯定人的作用,承认人的力量和能动性,体现对人性的充分关注和尊重,培养人际关爱,实现人性的完满。
如果把教育的本质性定位为一种实践活动,那么,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上就是通过师生人际交往实现人的本性发展的实践活动,而依据人性、展示人性、发展人性分别构成了这种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
人性贯穿教育的始终,教育的本质发生了人性化的转向,呈现出一种特有的人性优势。
一、教育对象具备完整的人格特征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人是教育的对象,培养人的前提是必须懂得“人”并依靠人,所以,对人的本性的认识决定教育观与教育作为。
只有科学、正确、全面地把握人的本性,解决好关于人的本质属性问题,才能科学、正确、全面地解决好关于人的教育问题。
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辩证唯物地分析人的本性并以此为教育依据。
主观唯心主义的人性善或恶的价值预设主观、片面、不公平地理解人性,不能客观、全面、平等地关注和评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人性,扭曲了人的人格特征,也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受其思想指导的教育不足以实现以人为本。
首先,人性评判标准主观唯心。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就是善根,仁义礼智就是善性的成品,荀子则认为生而“有疾、好利、好声色”均为恶,这里的善或恶很大程度上是从定义者自身的价值倾向定义的,具有很明显的主观性、狭隘性和经验性,难以引申推广并说服人。
同时,这种“生而有之”的人性观是典型的宿命论,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其次,人性结构残缺。
性善论强调每个人都有可能为善的本性,“人皆可以为尧舜”,这种对善的自信容易导致个体对人性的盲目乐观和妄自菲薄,从而否定和推卸现实中恶的自我反思以及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性恶论强调恶的同时也否定了个体正常的本能需要,夸大对善性的否定,造成个体在不断否定自我的同时对人格的内在力量丧失信心,贬低了个体人格以及个体生存、个体生命本身的价值。
人性化家庭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和独立的生活能力。
人性化家庭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以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引导和教育孩子。
以下是我对人性化家庭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尊重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兴趣和特长。
作为家长,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现他们的优点,因材施教。
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1. 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兴趣爱好方面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
2. 鼓励孩子发挥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当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色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3. 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针对孩子的个性,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对内向的孩子,我们可以多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对活泼好动的孩子,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的专注力,让他们学会静心学习。
二、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1.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如遇到孩子情绪低落、焦虑等情况,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关爱和支持。
2. 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饮食、睡眠和运动等方面,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3. 关注孩子的社交需求。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朋友圈,了解他们的社交情况,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要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三、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以身作则1.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能力和素养。
因此,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师教育人性化技巧,太灵用了!
1、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教室安静下来★尝试先什么也不做。
静静地站着,完全平静。
靠的最近的学生会注意到,渐渐的其他学生也将注意到。
在讲课之前留出一两分钟的时间。
★不要大声叫!如果还是没有安静下来,请一定要克制住大声叫出“安静点”的冲动。
先跟几个看上去已经准备好听课的学生安静的聊上几句。
★利用人类的好奇心。
有时小声说话是个好主意!人类天性里也包括了不肯错过任何事的好奇心。
与离你最近的几个学生小声说话,剩下的很多学生也将会停止谈话,以便能听到你们在说什么。
★先布置一点任务。
上课前先找点事情让学生们做。
把这些任务印在纸上发下去,或者是题签写在黑板上。
★不要把学生的混乱当成是对你的不敬。
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人类天性,除非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发生。
2、应付干扰★接受你也被干扰的事实。
想要忽略掉干扰的来源继续上课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因为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已被干扰破坏。
或者他们在注意着你将如何反映,而不再集中精力于你正在说什么或者正在做什么。
★注意有些干扰事件是不可抗拒的。
如此的话,切忌这时不要批评产生干扰的学生或使他们难堪。
★耐心对待同事。
在被同事或其他的老师打扰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即使它们的打扰很不受欢迎,而且也不是因为很着急的事情,但你也一定要轻声对待来者,而千万不要让学生看到你有一点点的不耐烦。
★变干扰为积极的学习经验。
如果可能,从学生的干扰中找出值得学习的地方。
越是让他们认为自己的干扰受到了重视,他们就越是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注意你与学生的距离。
离产生干扰的学生近一点。
站在学生的旁边比站在教室的另一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要大得多。
★找寻干扰的动机。
如果干扰持续不断,那可能使学生们厌倦了听课,希望能有一些更明确的任务。
这时要避免“即已开始,就要完成”的想法。
★准备一些事情让产生干扰的学生做。
就当天的课堂内容准备一些相关的问题,如果需要的话,有学生干扰的时候就要求他回答一个问题。
这对应付那些令人气馁的干扰很有用处。
学校人性化管理
学校人性化管理学校人性化管理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的管理方式。
在学校人性化管理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学校人性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
学校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兴趣、优势和难点,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管理措施。
学校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小组活动、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匡助学生发展潜能,实现个人目标。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校人性化管理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学校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强求学生的统一行为和思维方式。
学校可以通过灵便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个性化的学习任务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学校人性化管理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学校应该创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学校可以通过建设舒适的教室、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健康成长。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学校人性化管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预学习和管理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团队合作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人性化管理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健康教育体系,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体育锻炼、心理辅导、健康教育等方式,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预防和解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性化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人性化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教育是塑造一个人的过程,而人性化教育则是一种注重个性发展和尊重学生需求的教育理念。
人性化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人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往往被要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去学习和评价。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够好。
而人性化教育则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点。
通过充分认可学生的努力和成就,人性化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其次,人性化教育强调个体差异的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需求,而传统教育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人性化教育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更适合以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而另一些学生则更适合以理论为主的学习方式。
人性化教育的灵活性使得教育更具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此外,人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传统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而人性化教育则通过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
它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培养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术上的发展,还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具备创新能力。
最后,人性化教育强调学生的情感和社交发展。
学生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对他们的个性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过于强调学业成绩。
而人性化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和社交技能。
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这种培养方式使学生更加关注他人,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人性化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如何在教育中体现人性化
如何在教育中体现人性化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未来。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以人性化为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那么,如何在教育中体现人性化呢?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也都是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的。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不同的教育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他们。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和尊重,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课外讲座、实践活动、游戏学习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学校中,我们还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爱和支持,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开心。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自己的时间内自由地学习知识。
而创新思维能力,则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素质之一。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有创造力的未来人才。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和体验的交流。
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的交流、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在他们最需要支持和陪伴时有人在身边,这样才能建立更为健康和美好的师生关系。
总之,教育应该以人性化为基础,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人文幼教什么意思
人文幼教什么意思人文幼教的意义人文幼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幼教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关注幼儿自身的需求和特点,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人格形成。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的人文化、教育的人性化、教师的人文素养、家庭的人文意识和教育的人性化环境五个方面,对人文幼教进行深入解析。
一、幼儿教育的人文化人文幼教是从幼儿自身的发展和特点出发,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身体教育、语言教育、认知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人文幼教应该注重对幼儿个性的发现和培养,为幼儿提供有益的、符合其特点和需求的教育环境。
二、教育的人性化人文幼教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健康、快乐、自信、独立的幼儿,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幼儿在人性化的教育环境中,会在情感上、认知上和行为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通过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计划,让幼儿的个体差异得到充分尊重。
三、教师的人文素养人文幼教要求教师具有人文素养,关注孩子的心灵,认真倾听幼儿的需求,了解幼儿的行为特征和发展阶段,创造情感融合的教学环境。
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需要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四、家庭的人文意识在人文幼教中,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的人文意识对幼儿教育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认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亲密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五、教育的人性化环境打造一个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是人文幼教的重要任务。
这个环境必须具备亲和力、包容性、情感温暖和知识开放性等特点,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发挥天性、尽情成长。
小结人文幼教是一种基于人性价值的教育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最终目标是培养健康、快乐、自信、独立的幼儿。
在实践中,幼教专家们可以从幼儿教育的人文化、教育的人性化、教师的人文素养、家庭的人文意识和教育的人性化环境五个方面出发,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尊重每个孩子差异的教育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人性化[前言]距离中考只剩110多天了。
学校给教师加压,教师给学生加压。
从3月2日开始,早6:30开始上早自习,中午12:10到12:55学年前200名的学生还要上一节课,晚上要上晚自习到8:30,然后,学生回到家还要做各科作业到11:00多。
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无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
这种教育是摧残人性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发展人性的教育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人性的内涵,在马克思看来,人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按这个定义,人性显然是一个历史范畴。
这可能是唯一的例外,因为从古至今的"人性论"几乎都把人性视为永恒不变的"欲望"(比如:孔子的"食色性也",边沁的"趋乐避苦"、西方经济学的"效用最大化"等等)。
其次,针对“应试教育”过度“科学化”而导致片面效率化、功利化的弊端,倡导教育人性化尤显重要。
关键词:教育人性化[主题]从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社会提出“学会关心”,都体现了教育人性化的走向,体现了教育关怀人的发展的趋势。
教育人性化作为当代教育的一种理念,强调教育要素、教育教学过程必须符合而不是违背人类本性。
由此,人性教育十分重要。
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人性教育,是一种对人性的理性体认、善性启发和追求人性真善美的教育。
它作为一个教育过程,强调的是,要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成为深刻体认人性,并且具有真善美之人性的人。
过去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段,极左思潮和形而上学盛行,人性和抽象人性论被划上了等号,人的不少合理需要被否定。
虽然“人性”作为意识形态忌语的历史已经结束,但其遗患仍存。
突出的表现是,很多人(包括相当部分的教师和学生),至今不仅在理论上不知什么是人性,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性意识和人性自觉性也相当低。
仁爱、诚信、正义、良心等反映人性的“良知”、“良能”,常常会在一事当前或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这样的人性水准下,体认人性、培育人性的教育显得既重要又迫切。
一、人性教育是教育人性化的必要条件。
教育人性化所要实现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享受到人性化的教育。
人性化教育有三个层次:在最低的层次上, 它要求教育做到“三无”,即学校教育中无詈骂、无威胁、无体罚。
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做不到“三无”的教育是非人性的教育。
在中间层次上,它要求教育做到“三有”,即教师对学生有笑容、有爱心、有亲情。
这是教育具有人性魅力的条件,做不到“三有”的教育是缺乏人性、人情的教育。
在最理想的层次上,它要求教师充分满足学生合理需求,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充分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当然,这里的“充分”仅具相对意义,而且具有理想性。
以上三个层次之间显然是“阶而升之”的关系。
如果用这种由低到高的人性化教育层次衡量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不难发现,很多学校处于层次模式的中层甚至下层。
也就是说,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缺乏人性和非人性的教育现象,其中包括扇学生耳光、揪学生耳朵、体罚学生等令人发指的极端案例。
当下相当部分学生享受不到人性化的教育,这严重地妨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认为,人性是多重属性的总和,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是人性结构系统中的子系统。
我国古代有所谓“肤发受之父母”之说,它朴素地道出了人的自然物质生命由人的形骸、血肉、精气所构成,人之“形”(自然物质生命)为人“生之舍”。
对人之“形”的亵渎和侵害,就是对人的尊严和生命的亵渎和侵害。
不能完全排除一些校园典型案例的发生有一定的偶然性,问题在于,当这类事件发生后,教师和校长的内心是充满了内疚、自责和忏悔,还是感到“无所谓”;是主动承担责任、吸取教训,还是不择手段地隐瞒事实真相、欺骗社会舆论和受害者父母? 学校领导和教师选择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的话,那么其可悲和可耻就是丧失了人性的可悲和可耻。
看来,一些学生享受不到人性化教育,与一些教育工作者不知人性的结构内涵,不知人性尊严、人性价值有关。
要让广大学生能够较为普遍的享受到人性化的教育,只靠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靠教育理论工作者关于教育人性化的一般性呐喊,甚至单靠有关法律、法规是不够的。
必须让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根本上澄清教育人性化之“人性”的深刻内涵,理解人性内涵所统摄的人格尊严、生命神圣、良心无价等人性原则。
要认识人的心理规律和教育、教学原则,认识关于人和育人的背景知识,掘井及泉,省察和生发人的精神属性、社会属性以及自然属性所整合的人性灵魂的正义呼叫。
在西方国家,这些方面的伦理性人道要求一般是通过历史形成的宗教传统或深厚的人文精神传达的。
在我国,则必须通过人性教育来实现。
人性教育促使教育人性化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是,对每一个教育规定的制定,对每一个具体的教育行为,不仅要从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角度进行审视,还必须用是否符合人性、是否合乎“人道”的标尺来衡量。
只有当人性、“人道”的价值尺度成为教育行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在依据时,教育的人性化理念才可能按人性化教育的层次要求拾级而上,从而使人性教育理念变成学生能够享受得到的人性教育现实。
就像一个不识字的人就想去享受书本知识属梦想一样,不进行必要的人性教育,不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性意识和人性自觉性,教育人性化的理念只是一种奢望。
二、人性教育是人性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育过程中的人并不是自然而然地都有条件享受人性化教育的。
由于受自身人性修养、道德水准等素质条件的限制,教师和学生都有可能在教育的人性化实现过程中,因“不配”而不能享受人性化教育,相反地却去损坏和销蚀它。
比如,教师带着和蔼可亲的笑容上课,用亲切的话语教诲学生,以宽容、仁慈的方式处理学生的某些问题,而一些学生却有可能因此而认为这个老师“不凶”,并利用老师的“不凶”调皮,甚至搞恶作剧。
于是,教师便收敛起笑容,厉声警告学生不要“给了三分颜色便要开染坊”。
又比如,有些学校把教育的人性化伸展到生活设施上,寄宿生插卡淋浴,为避免卡上的钱用完澡却没有洗好的窘境发生,特地设置了短时间的无钱卡也供水的程序。
可偏就有学生老是利用这个人性化设置洗不花钱的热水澡。
不能因为存在类似的某些问题而中断和否定教育人性化的理念和目标,但一些问题如不解决却会动摇教育人性化的努力,甚至毁掉经过努力好不容易获得的人性化教育成果。
通过何种方法、途径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还需通过人性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懂得人性,并且具有“人性”的人, 教师不仅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需要善于从人特点的角度认识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现代人类学、心理学的研究都已表明,儿童活泼好动、喜欢探究等特性是人类个体早期适应环境的必然选择,是儿童生理、心理需要,属儿童的“自由天性”。
儿童健康鲜活的生命个体,在自然状态下总会表现出嬉戏、顽皮、兴奋、试探等心理行为特性,他们正是通过这种心理行为为将来的身心发展和“成人”积累早期经验。
与此相反,一个不喜嬉戏、试探,过多地表现出呆板、抑制的儿童,不是其本身不健康,就是学校教育这个特殊环境不正常。
冰心最了解作为“人”的儿童的天性,她曾说:“男孩个个都是好的,女孩个个都是巧的”。
这话里边包含了儿童都可能调皮的意思,而且话中的“个个”显然包括了那些最调皮的儿童。
我国父母送孩子上幼儿园、上学校,总是吩咐要听老师的话,这与美国父母习惯于教小孩想出一个难的问题, 作为给老师的“见面礼”形成强烈的反差。
哪种做法更符合儿童天性、更有利于儿童日后“成人”,成为有创造性的人呢? 答案不言自明。
当然,人性教育不排斥纪律教育、道德教育。
孔孟的“心性论”从来都把“德性善”视为人的“本质”。
所谓“育,养子使作善也”的经典解释,就突出了人及人的教育的伦理本性。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把人的德性视为人的社会性、精神性的重要内涵。
我国学校历来高度重视纪律教育、道德教育,并把它作为“做人”教育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有针对性地加强纪律教育、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让学生“配享”人性化教育的必经之途。
但是,这种教育并不是要让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去除掉好玩好问、活泼调皮的天性,在某种意义上,学生的调皮甚至非恶性的“捣蛋”, 正是儿童之天性、人性的自然显露。
儿童因为不是小大人, 而显得可爱、可亲。
教师只有透彻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了儿童的天性,树立了正确的人性观、儿童观,才能以更宽厚、仁慈的胸怀和理解,悦纳儿童的活泼、好问、调皮甚至“捣蛋”。
在与符合儿童天性的情感互动中,在与儿童的调皮、“捣蛋”艺术化的“周旋”中,实施人性化教育。
同时,获得享受人性化教育中童心、童趣之欢乐的心理素质条件。
三、人性教育是“自享”人性化教育的神圣领域人性教育不仅是实施人性化教育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的方法途径,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人性化教育”。
马克思指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
仅就人性教育能够满足人的多种内在需要,特别是精神需要而言,人性教育就是一种可“自享”的人性化教育。
人性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包容。
它作为中外人性理论的知性教育,能够满足人们对人何以为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澄明的认识需要。
中国先秦典籍中有“性情”、“情性”不分而连用的习惯,《礼记正义》中有“性之于情,犹波之于水”的引文,这也说明性与情具有内在的同质性,人性教育因此又可作为人的情感教育。
当它作为人的情感教育时,更能够直接满足人的亲情、友情和道德、情操、信仰等高级社会情感的需要。
中外人性理论在论及人性时,无不将人性与“人道”相联系。
当人性教育作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时,它能很好地满足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生命渴求等神圣的精神需要和必不可少的物质需要。
一般而言,“人性”、“人性化”是人皆向往的美好的圣物。
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使用“人性”概念时常将之与人的美好品质和向往相联系。
人性教育博大的内涵包容作为重要而又神圣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其独具的人性魅力。
进行“人性教育”和接受“人性教育”的人,都可能是教育过程中人性、人情的自觉享用者,并可能在这种享用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促使自己成为具有人之所以为人的丰富需要性和真善美之人性的生命主体。
当前,教育人性化出于由理念变为现实的迫切性,正热情地呼唤这种生命主体的诞生。
主要参考文献:1.班华:《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新华文摘》2002 年第11期。
2.陈云恺:《人性教育:人文教育的“课程方法”》,《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3.鲁洁:《超越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袁贵仁:《人的哲学》,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6.黄楠森:《人学原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