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人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人性化
[前言]
距离中考只剩110多天了。学校给教师加压,教师给学生加压。从3月2日开始,早6:30开始上早自习,中午12:10到12:55学年前200名的学生还要上一节课,晚上要上晚自习到8:30,然后,学生回到家还要做各科作业到11:00多。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无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这种教育是摧残人性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发展人性的教育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人性的内涵,在马克思看来,人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按这个定义,人性显然是一个历史范畴。这可能是唯一的例外,因为从古至今的"人性论"几乎都把人性视为永恒不变的"欲望"(比如:孔子的"食色性也",边沁的"趋乐避苦"、西方经济学的"效用最大化"等等)。其次,针对“应试教育”过度“科学化”而导致片面效率化、功利化的弊端,倡导教育人性化尤显重要。关键词:教育人性化
[主题]
从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社会提出“学会关心”,都体现了教育人性化的走向,体现了教育关怀人的发展的趋势。教育人性化作为当代教育的一种理念,强调教育要素、教育教学过程必须符合而不是违背人类本性。由此,人性教育十分重要。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人性教育,是一种对人性的理性体认、善性启发和追求人性真善美的教育。它作为一个教育过
程,强调的是,要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成为深刻体认人性,并且具有真
善美之人性的人。过去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段,极左思潮和形而上学
盛行,人性和抽象人性论被划上了等号,人的不少合理需要被否定。虽
然“人性”作为意识形态忌语的历史已经结束,但其遗患仍存。突出的表现是,很多人(包括相当部分的教师和学生),至今不仅在理论上不
知什么是人性,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性意识和人性自觉性也相当低。仁爱、诚信、正义、良心等反映人性的“良知”、“良能”,常常会在
一事当前或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这样的人性水准下,体认人性、培育人性的教育显得既重要又迫切。
一、人性教育是教育人性化的必要条件。教育人性化所要实现的
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享受到人性化的教育。人性化教育有三个层次:在最低的层次上, 它要求教育做到“三无”,即学校教育中无詈骂、无威胁、无体罚。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做不到“三无”的教育是非人性
的教育。在中间层次上,它要求教育做到“三有”,即教师对学生有笑容、有爱心、有亲情。这是教育具有人性魅力的条件,做不到“三有”的教育是缺乏人性、人情的教育。在最理想的层次上,它要求教师充
分满足学生合理需求,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充分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当然,这里的“充分”仅具相对意义,而且具有理想性。以上三个层次之
间显然是“阶而升之”的关系。如果用这种由低到高的人性化教育层次衡量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不难发现,很多学校处于层次模式的中层
甚至下层。也就是说,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缺乏人性和非人性的
教育现象,其中包括扇学生耳光、揪学生耳朵、体罚学生等令人发指
的极端案例。当下相当部分学生享受不到人性化的教育,这严重地妨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认为,人性是多重属性的总和,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是人性结构系统中的子系统。我国古代有所谓“肤发受之父母”之说,它朴素地道出了人的自然物质生命由人的形骸、血肉、精气所构成,人之“形”(自然物质生命)为人“生之舍”。对人之“形”的亵渎和侵害,就是对人的尊严和生命的亵渎和侵害。不能完全排除一些校园典型案例的发生有一定的偶然性,问题在于,当这类事件发生后,教师和校长的内心
是充满了内疚、自责和忏悔,还是感到“无所谓”;是主动承担责任、吸取教训,还是不择手段地隐瞒事实真相、欺骗社会舆论和受害者父母? 学校领导和教师选择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的话,那么其可悲和可耻就是丧失了人性的可悲和可耻。看来,一些学生享受不到人性化教育,与一些教育工作者不知人性的结构内涵,不知人性尊严、人性价值有关。要让广大学生能够较为普遍的享受到人性化的教育,只靠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靠教育理论工作者关于教育人性化的一般性
呐喊,甚至单靠有关法律、法规是不够的。必须让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根本上澄清教育人性化之“人性”的深刻内涵,理解人性内涵所统摄的人格尊严、生命神圣、良心无价等人性原则。要认识人的心理规律和教育、教学原则,认识关于人和育人的背景知识,掘井及泉,省察和生发人的精神属性、社会属性以及自然属性所整合的人性灵魂的正义呼叫。在西方国家,这些方面的伦理性人道要求一般是通过历史形成的宗教传统或深厚的人文精神传达的。在我国,则必须通过人性
教育来实现。人性教育促使教育人性化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是,对
每一个教育规定的制定,对每一个具体的教育行为,不仅要从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角度进行审视,还必须用是否符合人性、是否合乎“人道”的标尺来衡量。只有当人性、“人道”的价值尺度成为教育行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在依据时,教育的人性化理念才可能按人性化
教育的层次要求拾级而上,从而使人性教育理念变成学生能够享受
得到的人性教育现实。就像一个不识字的人就想去享受书本知识属梦想一样,不进行必要的人性教育,不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性意识和人性自觉性,教育人性化的理念只是一种奢望。
二、人性教育是人性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过程中的人并不是自然而然地都有条件享受人性化教育的。由于受自身人性修养、道德水准等素质条件的限制,教师和学生都有可能在教育的人性化实现过程中,因“不配”而不能享受人性化教育,相反地却去损坏和销蚀它。比如,教师带着和蔼可亲的笑容上课,用亲切的话语教诲学生,以宽容、仁慈的方式处理学生的某些问题,而一些学生却有可能因此而认为
这个老师“不凶”,并利用老师的“不凶”调皮,甚至搞恶作剧。于是,教师便收敛起笑容,厉声警告学生不要“给了三分颜色便要开染坊”。又比如,有些学校把教育的人性化伸展到生活设施上,寄宿生插卡淋浴,为避免卡上的钱用完澡却没有洗好的窘境发生,特地设置了短时间
的无钱卡也供水的程序。可偏就有学生老是利用这个人性化设置洗不花钱的热水澡。不能因为存在类似的某些问题而中断和否定教育人性化的理念和目标,但一些问题如不解决却会动摇教育人性化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