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 学前心理学 作业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一
一、选择题
1.自然实验法的特点是(B)。
A.所有实验条件是严格控制的
B.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些条件是受控制的
C.在儿童的正常生活条件中观察其行为
D.根据一定的实验项目和量表,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别
2.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D)。
A.神经活动参与
B.口腔与手的协调
C.手与脚的协调
D.眼手协调
3.儿童的再认要比再现(A)。
A.发展早并好于再现
B.发展晚,但好于再现
C.发展晚,但比再现差
D.发展早,但比再现差
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5.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形式是(A)。
A.动作和语言
B.记忆和动作
C.记忆和语言
D.语言和情景
6.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C)。
A.感知
B.动作
C.表象
D.语词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1~3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
B.3~6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
C.3~6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D.3~4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
8.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 D)。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9.消极词汇是指( C)。
A.不能理解也不能运用的词汇
B.不能理解但能运用的词汇
C.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
D.能理解也能运用的词汇
10.关于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最恰当的观点是(A)。
A.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B.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C.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D.阻碍儿童去做不良的行为
11.儿童情绪的动因处于以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是(C)。
A.1~2岁
B.2~3岁
C.3~4岁
D.4~5岁
12.儿童运用情境性言语最多的是在(D)。
A.复述故事时
B.看图复述故事时
C.看图讲述故事时
D.不看图而独立讲故事时
13.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是(B)。
A.同情
B.移情
C.分享
D.合作
14.关于“个性”的理解,下面不正确的观点是(C)。
A.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
B.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C.人的所有的行为表现都是个性的表现
D.同一年龄的人身上存在明显的共同特征
15.幼儿园老师常常把刚入园的哭着要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C)。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
B.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
C.幼儿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
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
二、名词解释
1.关键期
答: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具体形象思维
答:是指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它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幼儿期,其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具体性和形象性第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3.再造想象
答:是指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其新形象一般是以前已经存在的。
4.社会性
答:社会性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如对传统价值观的接受,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遵从,对文化习俗的尊重以及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等。
三、简答题
1.引起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刺激物本身的新异性、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等都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2)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无意注意不仅由外界刺激物被动地引起,而且和人的自身状态(兴趣、需要、经验等)有密切关系。自身状态不同,对同样刺激的注意情况也可能不一样。
2.简述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趋势。
答:幼儿的理解以直接理解为主,随着幼儿言语的发展和经验的丰富,理解力不断提高。(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
(3)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4)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3.简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答: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从以自我为中心发展到以客体为中心。
(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名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简单的对自己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二)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
1.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1)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4)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评价。
2.幼儿自我体验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1)从初步的内心体验发展到较强烈的内心体验;
(2)从受暗示性的体验发展到独立的体验。
3.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