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 学前心理学 作业一
福建师范大学2021年8月《学前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1
福建师范大学2021年8月《学前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1. 一位4岁幼儿绘画时,无意画了个圆圈,一看很像面包,于是,便高兴地说:“啊呀,我画了个大面包,真香真好吃!”这说明幼儿( )。
A、想象无预定目的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参考答案:A2.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反映了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
(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 矫正儿童口吃应从引起口吃的( )因素入手。
A.遗传B.心理C.社会D.环境参考答案:BC4. 习惯性阴部摩擦是儿童通过被子、枕头、玩具等进行摩擦而引起快感的行为,一般多见于女孩。
(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5.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有( )A.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B.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C.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D.满足家长的要求参考答案:ABC6.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
A、直观性B、行动性C、具体形象性D、抽象逻辑性参考答案:C7. 有的儿童3岁就能很好地辨别左右方位,而有的儿童直到6岁才能正确辨别出左右方位,这说明不同儿童之间( )。
A、是有智力超常和弱智之分的B、有的儿童的某些心理能够发展,有的儿童则不能C、心理水平存在本质的不同D、在发展速度上存在个别差异参考答案:D8. ( )的建立,被用作记忆发生的指标。
A.习惯化B.重学自省C.适应D.经典条件反射参考答案:D9. 信息加工心理学也称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加工系统。
(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0. 婴儿期主要存在( )自我中心化现象。
A.感知运动水平的自我中心化现象B.注意水平的自我中心化现象C.前运算水平的自我中心化现象D.运算水平的自我中心化现象参考答案:AC11. 皮亚杰提出“阶段”具有以下特征,它们是:( )。
A.连续性和阶段性B.结构性C.次序不变性D.交叉性参考答案:ABCD1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的三个中心是( )。
福建师范大学学前心理学作业一
作业一一、选择题1.自然实验法的特色是( B )。
A.全部实验条件是严格控制的B.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些条件是受控制的C.在小孩的正常生活条件中察看其行为D.依据必定的实验项目和量表,查明小孩心剪发展的差异2.手的真切的触觉探究产生标记是(D)。
A.神经活动参加B.口腔与手的协调C.手与脚的协调D.眼手协调3.小孩的再认要比再现(A)。
A.发展早并好于再现B.发展晚,但好于再现C.发展晚,但比再现差D.发展早,但比再现差4.小孩心剪发展的年纪特色是指( C )。
A.同一年纪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色B.和小孩生理成熟有关的年纪特色C.小孩在每个年纪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实质的心理特色D.每个详细小孩的个别差异5.学前小孩想象萌芽的表现形式是(A)。
A.动作和语言B.记忆和动作C.记忆和语言D.语言和情形6.详细形象思想所用的工具主假如(C)。
A.感知B.动作C.表象D.语词7.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C )。
A.1~3 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定期间B.3~6 岁是各样心理活动发展齐备的期间C.3~6 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先阶段D.3~4 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渐渐出现的期间8.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小孩认识世界中据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 D )。
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9.悲观词汇是指( C )。
A.不可以理解也不可以运用的词汇B.不可以理解但能运用的词汇C.能理解但不可以运用的词汇D.能理解也能运用的词汇10.对于情绪在小孩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最合适的看法是(A)。
A.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B.促使小孩智力的发展C.使小孩形成优秀的性格特色D.阻挡小孩去做不良的行为11.小孩情绪的动因处于以主要为知足生理需要向为知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是(C )。
A.1~2 岁B.2~3 岁C.3~4 岁D.4~5 岁12.小孩运用情境性语言最多的是在(D)。
A.复述故事时B.看图复述故事时C.看图叙述故事时D.不看图而独立讲故事时13.小孩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是( B )。
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20春答案48654】
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
红字部分为答案!
单选题
1.香水洒多了,闻不到香味,这是()。
A.对比现象
B.嗅觉适应
C.味觉适应
D.肤觉适应
2.有的儿童3岁就能很好地辨别左右方位,而有的儿童直到6岁才能正确辨别出左右方位,这说明不同儿童之间()。
A.是有智力超常和弱智之分的
B.有的儿童的某些心理能够发展,有的儿童则不能
C.心理水平存在本质的不同
D.在发展速度上存在个别差异
3.幼儿学会了5+2=7后,不经过进一步学习,不知道2+5=7,这说明幼儿()。
A.主要依靠具体形象进行理解
B.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
C.不能客观地理解事物
D.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4.解决问题有两种基本策略:算法式策略与()
A.搜索式策略
B.启发式策略
C.探究策略
D.脑图策略
5.当物体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会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种现象称为()。
A.抓握反射
B.惊跳反射
C.蜷缩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6.将“2705”记为“两栖动物”,可记得更牢,这说明()。
A.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是相互独立的
B.机械记忆可渗透到意义记忆中
C.意义记忆可渗透到机械记忆中
D.机械记忆效果好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7.以下不属于幼儿期性格典型特点的是()。
A.活泼好动
B.独立性强
C.好奇好问
D.模仿性强
8.自然实验法的特点是()。
A.所有实验条件是严格控制的。
福师课程考试《学前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1试卷(更新)
最新在线作业试卷福师 15 年 8 月课程考试《学前心理学》作业查核试题11.自然实验法的特色是()。
A、全部实验条件是严格控制的B、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些条件是受控制的C、在少儿的正常生活条件中察看其行为D、依据必定的实验项目和量表,查明少儿心剪发展的差异2.手的真实的触觉探究产生标记是()。
A、神经活动参加C、手与脚的协调B、口腔与手的协调D、眼手协调3.少儿的再认要比再现()。
A、发展早并好于再现C、发展晚,但比再现差B、发展晚,但好于再现D、发展早,但比再现差4.少儿心剪发展的年纪特色是指()。
A、同一年纪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色B、和少儿生理成熟相关的年纪特色C、少儿在每个年纪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实质的心理特色D、每个详细少儿的个别差异A、动作和语言B、记忆和动作C、记忆和语言D、语言和情形6.详细形象思想所用的工具主假如()。
A、感知B、动作C、表象D、语词7.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1~3 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定期间B.3~6 岁是各样心理活动发展齐备的期间C.3~6 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D. 3~4 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渐渐出现的期间8.以下阐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A、皮亚杰以为智慧发源于主客体互相作用的活动,其实质就是适应B、同化是主体将客体归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丰富和增强以适应环境C、皮亚杰以为真实对思想发展起作用的是数理逻辑经验,其根源于物体自己D、皮亚杰以为均衡是决定少儿智慧发展的内部动力9.在感知运动阶段,少儿适应外界环境只好依赖感知和()。
A、动作B、记忆C、注意D、口头语言10.学前少儿在对物体进行比较时()。
B、最初学会的是找物体的相像处C、先学会找物体的同样处,后学会找物体的不一样处D、先学会找物体的不一样处,后学会找物体的同样处11.插图可使少儿理解文艺作品的水平有所提升。
这是由于()。
A、幼儿经常只好理解图画中最突出的人物B、幼儿经常依赖详细形象来理解事物C、幼儿只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D、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受其感情态度的影响12.幼儿园教师经常把刚入园的哭着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余孩子临时隔走开来,这主假如由于()。
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参考答案】
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6 道试题,共 72 分)
1.()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
A.普通心理学
B.学前教育学
C.发展心理学
D.儿童解剖生理学
答案:B
2.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A.记忆
B.注意
C.口头言语
D.动作
答案:D
3.儿童最初的感觉是()。
A.逐渐形成的
B.成人训练下形成的
C.后天学习得来的
D.与生俱来的
答案:D
4.用作品分析法研究儿童是指()。
A.通过分析儿童的外部行为揭示儿童的心理活动
B.通过儿童的谈话内容分析儿童的心理
C.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儿童的心理
D.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了解儿童的心理
答案:D
5.刚吃过巧克力再吃水果,会觉得水果特别酸,这是()现象。
A.味觉适应
B.嗅觉适应现象
C.对象与背景的关系造成的
D.对比现象
答案:D
6.()又称达尔文反射。
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
A.眨眼反射
B.抓握反射
C.怀抱反射
D.吮吸反射
答案:B。
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参考答案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识记:“杯子、椅子、球拍、衣服、电视……”等实物,记住这样一句话:“我坐在‘椅子’上,一边看‘电视’,一边端着‘杯子’喝水……然后穿上‘衣服’,拿起‘球拍’打球去了……”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这说明()。
A、词语记忆可渗透到形象记忆中B、形象记忆可渗透到词语记忆中C、形象记忆优于词语记忆D、词语记忆、形象记忆相对独立,不具有渗透性正确答案:A第2题,()是指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呈现,从而使学生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A、随机通达教学B、认知学艺模式C、锚式教学D、支架式教学正确答案:A第3题,()是常用的积极归因训练方法之一。
A、消除法B、代币制法C、积极思维法D、强化矫正法正确答案:D第4题,()说“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者都是一种完善的教育科学所必须的,没有哪一个能代替另一个。
……(1978)”A、乔纳森B、班杜拉C、华生D、奥苏贝尔正确答案:D第5题,参与性观察的优点是()。
A、使儿童意识到自己在被观察,所以会最大程度地表现自己B、可以得出详细、精确的资料C、能严格控制条件D、能使儿童表现自然正确答案:D第6题,注意的(),不仅指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的对象上,而且也指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象的程度。
A、指向性B、集中性C、特质性D、顺序性正确答案:B第7题,以下不属于幼儿期性格典型特点的是()。
A、活泼好动B、独立性强C、好奇好问D、模仿性强正确答案:B第8题,下面不属于儿童前言语阶段的是()。
A、简单发音阶段B、连续音节阶段C、熟练表达阶段D、学话萌芽阶段正确答案:C第9题,当幼儿说出:“我看见了一只黑色的小白兔”时,我们应该认为()。
A、她在说谎B、她的思维内容是形象性的C、她的记忆出现了错误D、她还不具备思维能力正确答案:B第10题,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学前儿童理智感已有明显的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幼儿很喜欢做游戏B. 幼儿很喜欢提问题C. 幼儿已能控制自己的不愉快情绪D. 幼儿不愉快的情绪表现明显下降B2.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A. 学前教育学的分支B. 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C. 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D. 普通心理学的基础C3.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A. 神经活动参与B. 口腔与手的协调C. 手与脚的协调D. 眼手协调D4.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和避免失败的倾向组成。
A. 对成就的向往B. 追求成功的倾向C. 树立目标D. 对目标的向往B5.儿童产生想象的原材料是()。
A.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B. 老师语言的描述C. 头脑中已有的表象D. 丰富的游戏内容C6.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 直观性B. 行动性C. 具体形象性D. 抽象逻辑性C7.幼儿指着天空中的某一片云彩高兴地说:“妈妈,你看,那是小孩骑大马。
”这是属于()。
A. 想象B. 判断C. 直觉D. 下定义A8.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
A. 反复练习B. 回避说出某些词C. 放慢说话的速度D. 解除紧张D9.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
A. 不同的生理原**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B. 不同的个性特征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C. 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D. 儿童从掌握知识到心理机能都会发生变化C10.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没有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A.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B.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不断增加C. 自我调节化D. 情绪表达的社会化C1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A. 记忆B. 注意C. 动作D. 口头言语12.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15春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答案
15春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答案XXX《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36道试题,共72分。
)1.中班主要依靠()进行思维。
A.逻辑B.动作C.行动D.表象正确答案:D2.XXX等将元认知的研究能力划分为三个方面:研究活动前的自我监控、研究活动中的自我监控、()A.研究活动开始的自我监控B.研究活动后的自我监控C.研究活动完的自我监控D.研究活动完毕后的自我监控正确答案:B3.()是指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方法。
A.练律B.反应律C.塑造D.同化律正确答案:C4.客体移动时婴儿能够跟踪,甚至客体到了屏幕后面时,他也继续追踪。
这属于XXX所说的儿童注意发展的()。
A.第一阶段(出生到2个月)B.第二阶段(1-4月)C.第三阶段(4-6月)D.第四阶段(6-12月)正确答案:B5.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容易出现()。
A.对怙恃的依恋情感B.对父母的反抗行为C.对自己身材的探究行为D.对外界事物的强烈猎奇感正确答案:B6.当新生儿被抱起时,他会本能地紧紧靠贴成人。
这是新生儿的()。
A.吮吸反射B.眨眼反射C.怀抱反射D.抓握反射正确答案:C7.幼儿学会了5+2=7后,不颠末进一步进修,不知道2+5=7,这说明幼儿()。
A.首要依靠具体形象进行了解B.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C.不克不及客观地了解事物D.不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正确答案:D8.刚吃过巧克力再吃水果,会觉得水果特别酸,这是()征象。
A.味觉适应B.嗅觉适应征象C.对象与背景的关系造成的D.比较征象正确答案:D9.()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学前教育学D.儿童解剖生理学正确答案:D10.儿童情感的发展趋势首要有三个方面;这不包括()。
A.社会化B.丰富和深入化C.自我调节化D.自由化正确答案:D11.学前儿童设想抽芽的表现形式是()。
A.动作和语言B.记忆和动作C.记忆和语言D.语言和情景正确答案:A12.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指儿童研究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17秋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
17秋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1、B2、C3、D4、B5、D一、单选题(共36道试题,共72分。
)V1.吃过甜食以后再吃苹果,会感到苹果发酸,这是()。
A.同时对比B.先后对比C.先后适应D.同时适应正确答案:B2.将“2705”记为“两栖动物”,可记得更牢,这说明()。
A.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是相互独立的B.机械记忆可渗透到意义记忆中C.意义记忆可渗透到机械记忆中D.机械记忆效果好于意义记忆的效果正确答案:C3.儿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生发展的。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三个阶段,这不包括()。
A.直观的概括B.动作的概括C.语词的概括D.抽象概括正确答案:D4.留意的(),不仅指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怀理活动堆积在其所选择的工具上,并且也指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工具的程度。
A.指向性B.会合性C.特质性D.按次性正确答案:B5.()是3—4岁幼儿的主要研究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掌握别人的经验。
A.游戏B.活动C.劳动D.模仿正确答案:D6.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A.神经活动参与B.口腔与手的协调C.手与脚的协调D.眼手协调正确答案:D7.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完全的标志是()。
A.有意想象的呈现B.再造想象的出现C.创造想象的出现D.思维的呈现正确答案:D8.性别角色行动的发展条件是()。
A.儿童性别角色的认识B.社会对不同性别的社会盼望C.家庭生活对儿童的影响D.社会糊口对儿童的影响正确答案:A9.目前最流行、通用的测查婴儿依恋性质的方法是()。
A.陌生情境尝试B.视崖实验C.惯化D.吸吮反射正确答案:A10. “幼年健忘”指的是()的现象。
A. 3岁前儿童记忆力超常B. 3岁前儿童记忆力丧失C. 3岁前儿童记忆不能永久保持D. 3岁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一种病症正确答案:C11.运用说话法研究儿童心理时应留意说话的()。
A.形式和内容都可以是自由的B.形式可以自由,但内容要围绕研究目的展开C.形式和内容都要严格控制D.内容可以自由,但形式要严格控制正确答案:B12.儿童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是在()。
39848福建师范大学19秋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答案
A.直观性 B.行动性 C.具体形象性 D.抽象逻辑性 答案:C
15.()又称达尔文反射。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 A.吮吸反射 B.眨眼反射 C.怀抱反射 D.抓握反射 答案:D
16.()是指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方法。 A.练习律 B.反应律 C.塑造 D.同化律 答案:C
20.归因训练的基本步骤如下:⑴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⑵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 ⑶让学生对自己的失败进行归因;() A.(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B.(4)确定问题所在 C.(4)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方法 D.(4)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活动 答案:A
21.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 A.幼儿期 B.婴儿期 C.先学前期 D.学龄期 答案:B
7.以下不属于幼儿期性格典型特点的是()。 A.活泼好动 B.独立性强
C.好奇好问 D.模仿性强 答案:B
8.自然实验法的特点是()。 A.所有实验条件是严格控制的 B.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些条件是受控制的 C.在儿童的正常生活条件中观察其行为 D.根据一定的实验项目和量表,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别 答案:B
26.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作家创作小说、建筑工人按设计图纸建造大楼等,都是()。 A.无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答案:D
27.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 A.不同的生理原因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 B.不同的个性特征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 C.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 D.儿童从掌握知识到心理机能都会发生变化
3.幼儿学会了5+2=7后,不经过进一步学习,不知道2+5=7,这说明幼儿()。 A.主要依靠具体形象进行理解 B.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 C.不能客观地理解事物 D.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一一、选择题1.自然实验法的特点是(B)。
A.所有实验条件是严格控制的B.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些条件是受控制的C.在儿童的正常生活条件中观察其行为D.根据一定的实验项目和量表,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别2.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D)。
A.神经活动参与B.口腔与手的协调C.手与脚的协调D.眼手协调3.儿童的再认要比再现(A)。
A.发展早并好于再现B.发展晚,但好于再现C.发展晚,但比再现差D.发展早,但比再现差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5.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形式是(A)。
A.动作和语言B.记忆和动作C.记忆和语言D.语言和情景6.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C)。
A.感知B.动作C.表象D.语词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1~3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B.3~6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C.3~6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D.3~4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8.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 D)。
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9.消极词汇是指( C)。
A.不能理解也不能运用的词汇B.不能理解但能运用的词汇C.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D.能理解也能运用的词汇10.关于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最恰当的观点是(A)。
A.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B.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C.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D.阻碍儿童去做不良的行为11.儿童情绪的动因处于以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是(C)。
A.1~2岁B.2~3岁C.3~4岁D.4~5岁12.儿童运用情境性言语最多的是在(D)。
A.复述故事时B.看图复述故事时C.看图讲述故事时D.不看图而独立讲故事时13.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是(B)。
A.同情B.移情C.分享D.合作14.关于“个性”的理解,下面不正确的观点是(C)。
A.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B.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C.人的所有的行为表现都是个性的表现D.同一年龄的人身上存在明显的共同特征15.幼儿园老师常常把刚入园的哭着要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C)。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B.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C.幼儿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二、名词解释1.关键期答: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
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2.具体形象思维答:是指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它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幼儿期,其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具体性和形象性第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3.再造想象答:是指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其新形象一般是以前已经存在的。
4.社会性答:社会性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如对传统价值观的接受,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遵从,对文化习俗的尊重以及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等。
三、简答题1.引起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刺激物本身的新异性、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等都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2)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无意注意不仅由外界刺激物被动地引起,而且和人的自身状态(兴趣、需要、经验等)有密切关系。
自身状态不同,对同样刺激的注意情况也可能不一样。
2.简述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趋势。
答:幼儿的理解以直接理解为主,随着幼儿言语的发展和经验的丰富,理解力不断提高。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
(3)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4)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3.简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答: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从以自我为中心发展到以客体为中心。
(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孩子会叫妈妈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名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
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简单的对自己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二)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1.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1)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4)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评价。
2.幼儿自我体验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1)从初步的内心体验发展到较强烈的内心体验;(2)从受暗示性的体验发展到独立的体验。
3.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3)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
一、论述题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情绪的社会化。
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儿童的成长,情绪情感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因此,情绪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情感的发展过程。
社会化是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种趋势。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成分不断增加。
学前儿童情绪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爱姆斯利用两年的时间,对儿童交往中的微笑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从1岁半到3岁,非社会性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交性微笑的比例则有所增长。
法国心理学家列鲁阿·布斯旺类似的研究表明,在同一情况下,8岁儿童比4岁儿童在看电影时的情感交往次数有所增加;4岁儿童看电影时主要同教师交往,而8岁儿童则主要同邻近儿童交往。
以上两个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儿童的社会性交往情感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儿童与老师的情感交往多于与同伴的情感交往。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1岁以内儿童情绪反应的主要动因。
而1-3岁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了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需要有关的事物。
3-4岁的幼儿,情绪动因处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幼儿有要求别人注意、要求和别人交往的需要,如果成人对幼儿不理睬,或者其他幼儿不和他一起玩,这对他来说,就成为一种惩罚手段,使他感到烦恼不安,甚至痛苦。
同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
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有的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
面部表情是情绪生理过程的一部分,但它又与社会性认知有密切的联系。
掌握社会性面部表情有赖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而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
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儿童和成人交往的发展与社会性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
近1岁的孩子已经能够笼统地辨别成人的表情,对愤怒表情的识别,则大约在儿童园中班开始。
前苏联的雅可布松认为,婴儿的特点是毫不保留地表露自己的情绪。
以后则根据社会的要求调节真实情绪的表现方式。
儿童从2岁开始已经能够用表情手段去影响别人,并学会在不同场合下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二)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从情绪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
情绪日益丰富有两个含义:一是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
情绪分化主要发生在两岁之前,但在学前期也继续出现一些高级情感,如尊敬、怜惜等。
二是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先前不能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引起了儿童的情感体验,如亲爱的情感。
首先是对父母或其他照顾婴儿的成人,然后是对兄弟姐妹和家中其他成员有了这种情感。
进入儿童园以后,先是对老师,然后对小朋友有了亲爱的情感。
而这种情感的范围也是逐渐扩大的。
情绪的深刻化,是指它指向的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例如,被成人抱起来,婴儿和较小的幼儿感到亲切,较大的幼儿会感到不好意思;年幼儿童对父母的依恋,主要由于父母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年长的儿童则已经包括对父母劳动的尊重和爱戴等内容。
(三)情感的自我调节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童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加强。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幼小的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这与其生理因素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容易扩散、皮质对皮下中枢的控制能力发展不足相关。
随着儿童的发育以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的,由于服从成人的要求而控制自己的情感。
直到幼儿晚期,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渐发展。
成人经常不断的教育和要求,以及幼儿所参加的集体活动和集体生活的要求,都有利于他们逐渐养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减少冲动性。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婴幼儿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具有情境性、易变性、易受感染的特点。
婴儿童的两种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相互转换,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
儿童晚期情绪较少受一般人的感染,但仍然易受家长和教师的感染。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加强,情绪逐渐趋于稳定。
3.情绪从外露到内隐婴儿期和幼儿初期(3-4岁)的儿童还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完全外露,丝毫不加以控制和掩饰。
随着言语和幼儿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幼儿逐渐能够调节自己的情感及其外部表现,这一阶段的儿童,从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到开始产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的意识,但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因此,情绪仍然是明显的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