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鲁迅自传的基本内容,把握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2)能够分析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如真实性、简练性、抒情性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鲁迅自传。

(2)学会对比分析,将鲁迅自传与其他自传作品进行比较,了解其独特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培养对文学家的敬仰之情。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追求真理、坚持自我。

二、教学重点1. 鲁迅自传的基本内容,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2. 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如真实性、简练性、抒情性等。

三、教学难点1. 鲁迅自传中所体现的复杂情感和思想。

2. 鲁迅自传与其他自传作品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鲁迅自传的相关资料,如鲁迅生平和思想发展的介绍。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鲁迅自传,了解其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鲁迅有哪些了解?他的自传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自传,理解其内容。

(2)学生结合预习资料,归纳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鲁迅自传中所体现的复杂情感和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对比分析(1)学生找出其他自传作品,与鲁迅自传进行对比分析。

(2)讨论:鲁迅自传与其他自传作品的异同之处。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和价值。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2)学生选择其他文学家自传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把握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和思想内涵。

教师也应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鲁迅自传教学教案

鲁迅自传教学教案

鲁迅自传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激发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鲁迅作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 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2. 如何激发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鲁迅先生的自传作品。

教学过程:1. 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鲁迅的生长环境、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等。

2. 分析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让学生了解鲁迅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让学生理解鲁迅作品中的独特见解和文学价值。

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自传作品,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第二章:鲁迅自传作品阅读与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鲁迅自传作品,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2. 培养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鲁迅自传作品的内容。

2. 鲁迅作品的文学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鲁迅自传作品中的深层含义。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鲁迅自传作品。

教学过程:1. 让学生阅读鲁迅自传作品,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2. 分析鲁迅自传作品的文学特点,如语言风格、叙事手法等。

3. 引导学生理解鲁迅自传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如对社会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等。

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阅读鲁迅作品的感受和体会。

5.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鲁迅自传作品的读后感。

第三章:鲁迅作品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鲁迅作品,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2. 培养学生对鲁迅作品主题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鲁迅作品的主题。

2. 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鲁迅作品的主题。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掌握阅读自传的方法和技巧。

3. 深入理解鲁迅自传中的重要事件和思想。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

2. 鲁迅自传的结构和特点。

3. 鲁迅自传中的重要事件和思想。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鲁迅自传中的重要事件和思想。

3. 阅读理解法: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鲁迅自传。

2.2 教学手段1. 教材:鲁迅自传文本。

2. 多媒体: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3. 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鲁迅自传,理解其内容和主题。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中的重要事件和思想,进行小组讨论。

4.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并讲解鲁迅自传的特点和价值。

3.2 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阅读理解:20分钟3. 分析讨论:30分钟4. 总结讲解:15分钟5. 布置作业: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积极参与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表达能力。

4.2 评价标准1. 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参与度高。

2. 阅读理解:内容准确,感悟深刻。

3. 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有说服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鲁迅自传文本。

5.2 多媒体: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5.3 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教学拓展活动设计2. 引导学生进行鲁迅自传相关的课外阅读,如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观点。

3. 组织学生参观鲁迅纪念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感悟。

鲁迅自传的教案范文

鲁迅自传的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鲁迅自传的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体会他的文学价值。

3.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1. 鲁迅先生的思想内涵。

2. 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

教学准备:1. 鲁迅自传的文本。

2. 鲁迅先生的相关作品。

3. 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鲁迅作品,如《呐喊》、《彷徨》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 2: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自传,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注意把握鲁迅先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留学经历等重要事件。

Step 3:课堂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阅读鲁迅自传的心得体会,讨论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对于他文学创作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4:作品欣赏(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感受他的文学魅力。

三、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整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形成简要的生平介绍。

2. 选取一篇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阅读,体会其文学特色,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的认知水平。

3.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的评价。

五、板书设计鲁迅自传生平事迹文学成就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六、教学延伸活动活动名称:鲁迅作品角色扮演活动目的: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角色形象。

活动过程: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鲁迅先生的作品,如《阿Q正传》、《药》等。

2. 学生根据作品内容,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同学观看,并在观看过程中思考:鲁迅先生通过这个角色想要传达什么思想?4. 各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后,进行分享和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鲁迅自传的教案范文

鲁迅自传的教案范文

鲁迅自传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把握自传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巨匠鲁迅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了解自传的基本特点。

2. 教学难点:分析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正确评价鲁迅的文学地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鲁迅的《自序》,了解其生平经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鲁迅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正确评价鲁迅的文学地位。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自传的特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2. 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并写下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鲁迅先生的自传性文章,让学生了解自传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鲁迅作品中的社会背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鲁迅作品集,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视频资料:播放与鲁迅先生相关的纪录片或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鲁迅先生的一生。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阅读《自序》。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 通过学习《鲁迅自传》,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掌握自传的写作特点,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 《鲁迅自传》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 鲁迅先生生平事迹的理解和记忆。

2. 自传写作技巧的运用。

二、教学准备教材:《鲁迅自传》原文辅助材料:鲁迅先生生平事迹的相关资料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鲁迅作品。

2. 提问: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什么印象?他的作品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Step 2: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自传》原文,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 学生结合课文,思考自传的写作特点。

Step 3: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 教师分析《鲁迅自传》的写作特点,如真实、客观、生动等。

Step 4:小组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鲁迅先生生平事迹的理解。

2. 讨论自传的写作特点,如何体现在《鲁迅自传》中。

Step 5: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强调他的精神品质。

2.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Step 6: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背诵《鲁迅自传》原文。

2. 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小作文,可以是评价、感悟或介绍。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自传的写作特点,以及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堂讨论的活跃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对《鲁迅自传》的理解和自传写作技巧的掌握。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

《鲁迅自传》教案1教学设想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化巨人,通过本文可以了解鲁迅的一些基本情况。

但本文是一篇小结,写得较为简略,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鲁迅的作品来了解更为详细一点的鲁迅的经历,从而复活…-个更为鲜活、具体的告迅的形象。

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和《阿长与"山海经"》。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从篇幅上:来说是小传,从传主(立传人物)来说是自传,要充分利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自传和小传的特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一个人被公认为是我国近现代最深刻、最复杂、最矛盾、最具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文化巨人,同学们猜猜他是谁?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鲁迅自传》。

二、熟悉课文请同学速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任务:1.识记文章中自己难以掌握的字词。

2.结合注释的阅读,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历史事件。

3.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

三、落实字词筹办:筹划办理。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乞食者:要饭的人。

乞:乞讨。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四、列表梳理鲁迅本文中交待的情况时间事件(主要活动)原因一八八一年出生十三岁时辍学回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十八岁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去留学待到在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决意学医,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因为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两年后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汁划,提倡新文艺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个中国人因(在日俄战争中)的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有较为广大的运动二十九岁回国因为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刚),回国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1911)到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绍兴光复后(1912)做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到北京教育部当做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一九二六年做厦门大学教授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二七年四月辞去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二七年九月出广东,定居在上海一九一八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五、布置作业1。

语文教案鲁迅自传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鲁迅自传教学教案

鲁迅自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掌握自传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鲁迅自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坚定的信仰和为民族进步事业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鲁迅自传的背景介绍。

2. 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分析。

3. 自传的写作特点及方法。

三、教学重点:1. 鲁迅自传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事件。

2. 鲁迅自传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难点:1. 鲁迅自传中涉及的复杂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

2. 自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鲁迅自传,理解其内容和主题。

3. 内容分析:讲解鲁迅自传的主要情节和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写作特点讲解:分析鲁迅自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自传的写作方法。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鲁迅自传的启示和影响。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范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鲁迅自传中的重大事件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鲁迅自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阅读鲁迅自传,提高阅读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鲁迅自传的内涵和价值。

3. 研究学习: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鲁迅及其自传。

八、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读后感)评估学生对鲁迅自传的理解和感悟。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进步。

九、教学计划:第一周:介绍鲁迅及其自传,阅读理解鲁迅自传。

第二周:分析鲁迅自传的写作特点,讨论自传的启示。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章节一:了解鲁迅及其自传1.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掌握自传的特点和结构1.2 教学内容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简介自传的定义和特点自传的结构和要素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向学生简单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引起学生对鲁迅的兴趣1.3.2 讲解自传的定义和特点解释自传是一种个人传记,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强调自传的真实性和主观性1.3.3 分析自传的结构和要素介绍自传的一般结构,包括序言、和结尾讲解自传的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感受1.4 作业布置让学生阅读鲁迅的《自序》一文,了解鲁迅的自传特点和结构章节二:分析《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2.1 教学目标分析《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倾向2.2 教学内容《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倾向2.3 教学步骤2.3.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2.3.2 分析《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鲁迅自传》的语言、叙述方式和修辞手法等探讨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倾向,如讽刺、批判和反思等2.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鲁迅自传》中的具体例子,分析其文学特点和思想倾向2.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鲁迅自传》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文学特点和思想倾向,并写成短文章节三:探讨《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意义3.1 教学目标探讨《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意义理解鲁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2 教学内容《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意义鲁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3 教学步骤3.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意义,以及鲁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3.2 分析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鲁迅自传》中的重要事件和描写,探讨其主题和意义讲解鲁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追求真理、批判现实和关注民生等3.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意义,以及鲁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鲁迅自传》中的一个事件,分析其主题和意义,以及鲁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写成短文章节四:解读《鲁迅自传》中的象征和隐喻4.1 教学目标解读《鲁迅自传》中的象征和隐喻理解鲁迅的文学手法和深层含义4.2 教学内容《鲁迅自传》中的象征和隐喻鲁迅的文学手法和深层含义4.3 教学步骤4.3.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鲁迅自传》中的象征和隐喻,以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4.3.2 解读象征和隐喻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中的具体象征和隐喻,如“铁屋子”的象征意义等讲解鲁迅的文学手法和深层含义,如通过象征和隐喻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4.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鲁迅自传》中的其他象征和隐喻,并解读其深层含义4.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鲁迅自传》中的一个象征或隐喻,解读其深层含义,并写成短文章节五: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总结《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和文学特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和思考过程5.2 教学内容《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和文学特点总结学习和思考过程的反思章节六:对比分析与时代背景6.1 教学目标对比分析《鲁迅自传》与其他自传文学作品的异同了解《鲁迅自传》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作品的影响6.2 教学内容自传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鲁迅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的关系6.3 教学步骤6.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之前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鲁迅自传》更深入思考6.3.2 对比分析与学生一起对比分析《鲁迅自传》与其他自传文学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讨论鲁迅的作品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个人的生活经历6.3.3 时代背景研究引导学生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背景分析鲁迅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如何相互影响,塑造了他的自传作品6.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篇其他自传文学作品,与《鲁迅自传》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时代背景对作品的影响,写成比较分析文章。

《鲁迅自传》教案范文

《鲁迅自传》教案范文

《鲁迅自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把握他的思想特点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文学成就。

2. 作品中的关键词句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深刻思想。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 合作探讨:课堂上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案例分析:选取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深入剖析作品的思想内涵。

五、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出生背景、成长经历、留学日本、回国后的教育活动等。

2.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短篇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

3. 作品选读:《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等。

4. 作品分析:从思想内涵、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六、教学进程1. 课时安排:本节课共45分钟。

2. 教学步骤:(1)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分享课前预习的成果,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探讨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特点。

(4)作品选读:选取一篇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5)作品分析:从思想内涵、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学习成果,互相借鉴、进步。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鲁迅全集》或其他相关教材。

2. 辅助材料:鲁迅先生的照片、相关文章、评论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准确地传达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教案《鲁迅自传》

教案《鲁迅自传》

教案-《鲁迅自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2)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手法;(3)培养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内涵;(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合理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2)认识鲁迅先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2)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手法;(3)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鲁迅先生自传中涉及的复杂社会背景;(2)对鲁迅先生思想观念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意和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自传》,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感受鲁迅先生的文风。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交流对鲁迅先生思想观念的理解。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案例分析:选取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鲁迅先生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的认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2. 选择一篇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分析,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努力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2.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进行细致评改,关注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后交流分享评估:对学生在课后选择的鲁迅作品进行评价,评估其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宋丽梅教学目的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2、了解“小传”的文体特征,学写“小传”。

教学要点1.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

2.解读鲁迅精神。

3.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4.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1.重读适讲,学练结合。

2、设疑激起,自读求解,讨论总结。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肯定知道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

看来,同学们都和我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鲁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

(这样既可唤起学生对鲁迅的敬慕之情,激发阅读兴趣,又提示了学习重点。

)二、解题要说自传,该从传记说起。

传记是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

传记文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写自己的叫“自传”。

自传的篇幅可长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记敕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

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

《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的小传。

(自传文常识是一个新知识点,需要讲解。

将“小传”“自传”传记”等相关概念一块儿介绍,可以形成一个小体系,让学生多增加点语文知识储备。

“题解”中不简介作者,一是因为以前教学中已多次涉及鲁迅的作品;二是因为这篇课文本方就是介绍鲁迅的。

背景材料对本文教学很重要,但也未列入“题解”。

这是因为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点多面广,集中介绍难度太大,且显得知赞,并不好,会使语文课走味变形,变得像历史课。

拟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酌情穿插一些背景简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l)初读课文(读全篇)。

①要求:借助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

②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试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分段落。

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4段写著述概况。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1.1.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素养。

1.1.3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1.2 教学内容1.2.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简介1.2.2 《鲁迅自传》文本阅读与分析1.2.3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概述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2.1.2 《鲁迅自传》的文学特色2.1.3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2.2 教学难点2.2.1 鲁迅先生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2.2.2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方法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分析《鲁迅自传》的文本特点。

3.1.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鲁迅自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1.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作品封面等,丰富教学形象。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鲁迅先生相关资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新课4.1.1 图片展示: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4.1.2 简要介绍: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文本阅读与分析4.2.1 分组朗读:学生分组朗读《鲁迅自传》,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4.2.2 内容解析:分析《鲁迅自传》的文学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3 讨论与思考4.3.1 问题引导:提出关于鲁迅先生生平与文学成就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3.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拓展5.1 教学评价5.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语文教案鲁迅自传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鲁迅自传教学教案

鲁迅自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鲁迅自传的基本内容,把握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2)能够分析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如真实、生动、简洁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鲁迅自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鲁迅的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培养对鲁迅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1. 鲁迅自传的基本内容,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2. 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如真实、生动、简洁等。

三、教学难点1. 鲁迅自传中一些历史背景和事件的理解。

2. 对鲁迅思想价值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鲁迅自传的文本材料。

2. 准备与鲁迅自传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3. 准备讨论和写作的题目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自传的背景和意义。

(2)学生阅读鲁迅自传的文本材料。

2. 阅读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鲁迅自传的基本内容,把握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2)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回答相关问题。

3. 文学特点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如真实、生动、简洁等。

(2)学生进行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对鲁迅自传文学特点的理解。

4. 讨论和写作:(1)教师提出与鲁迅自传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鲁迅自传的思考和感受。

5. 总结和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和文学特点。

(2)学生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表达能力。

2. 作业和写作:评估学生完成作业和写作练习的质量,包括内容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度和创造性。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反思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鲁迅的其他作品:向学生推荐鲁迅的其他经典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1一、文章背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之一,鲁迅的一生与文学创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更是在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鲁迅自传》是鲁迅的自传体小说,不仅记录了作者的成长历程,更是通过个人的经历和特定的历史背景,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人文、社会、文化和思想面貌。

教师可以利用这样一部文学作品,通过多维度的思考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和思想精髓,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并对当代尤其是国家的根本问题与发展方向的思考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学目的1. 通过鲁迅自传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鲁迅的思想成就和文学成就,认识鲁迅这位杰出的文学思想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能够梳理出鲁迅的思想精髓和文学特点,掌握文学分析和阅读技巧。

3. 能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思考文化、社会和心理问题,积极探索提高当下文化修养,增强人文素养和探究时代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学特点,并将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2. 创设合理的阅读组织形式,如课内阅读、小组讨论、个人答题、展示分享等不同形式,通过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掌握多种文学分析和读写技巧。

3. 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在学科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提升其实际能力,打造学习充实、充满乐趣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设计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了解鲁迅及其作品1. 学习鲁迅的生平事迹,对鲁迅的文学成就进行介绍。

2. 了解鲁迅的文学作品及时代背景,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鲁迅的创作过程及其思想精髓。

第二课时:解读鲁迅自传1. 小组讨论鲁迅自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学习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鲁迅自传的背景介绍。

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鲁迅自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鲁迅自传的意义和价值。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鲁迅自传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提供鲁迅自传的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使用小组讨论表格,记录学生的讨论结果。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鲁迅自传的背景。

步骤二:阅读鲁迅自传,理解主要内容和结构。

步骤三:分析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步骤四:小组讨论,探讨鲁迅自传的意义和价值。

步骤五:总结课堂,强调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3.2 教学活动活动一:观看鲁迅自传的图片和资料,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

活动二:阅读鲁迅自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主要内容和结构。

活动三:小组讨论,分析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活动四:小组展示,分享讨论结果,进行互动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学生对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对鲁迅自传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4.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思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是否存在需要调整的地方。

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支持的地方。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扩展5.1 教学资源提供鲁迅自传的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提供鲁迅自传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供学生观看和了解。

提供小组讨论表格,供学生记录讨论结果。

5.2 教学扩展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文学作品,加深对鲁迅的理解和认识。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迅自传》,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认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讨论、思考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学习鲁迅坚定的信仰和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分析鲁迅在《自传》中展现出的品质和精神。

三、教学难点1. 鲁迅作品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寓意。

2. 鲁迅精神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鲁迅自传》文本,相关鲁迅作品的资料,鲁迅生平介绍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鲁迅自传》,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自传》,理解文本内容,记录不懂的生词和句子。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分析鲁迅的作品特点。

4. 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鲁迅自传》中展现出的鲁迅品质和精神,如勇敢、坚定、爱国等。

5. 联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精神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发扬鲁迅精神。

6.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六、教学延伸1. 教师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加深对鲁迅文学成就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鲁迅作品的主题讨论,分析鲁迅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义。

七、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学习档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鲁迅精神的认同和体会,鼓励学生将鲁迅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鲁迅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引导学生对《鲁迅自传》产生阅读兴趣。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鲁迅的生平照片和相关信息。

引导学生讨论鲁迅对中国文学和社会的影响。

分发鲁迅的简介资料,让学生阅读并了解其生平。

第二章:文本分析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鲁迅自传》的文风和主题。

学生能够解读并讨论文中的重要事件和细节。

2.2 教学内容分析《鲁迅自传》的文风特点,如语言运用、叙述方式等。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重要事件和细节,进行解读和讨论。

2.3 教学活动分组让学生阅读《鲁迅自传》的不同部分,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叙述方式和语言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重要事件和细节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章:文学背景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鲁迅自传》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

学生能够分析鲁迅在自传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反思。

3.2 教学内容介绍《鲁迅自传》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如鲁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在自传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反思。

3.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鲁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鲁迅在自传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反思。

第四章:文本解读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深入解读《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意义。

学生能够分析并讨论文中的象征和隐喻。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象征和隐喻,进行解读和讨论。

分析《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意义,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我认同等。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鲁迅自传》中的重要段落,并进行解读和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主题和意义的理解。

邀请学生分享对文中的象征和隐喻的解读和看法。

第五章:写作技巧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鲁迅的写作技巧。

《鲁迅自传》教案范文

《鲁迅自传》教案范文

《鲁迅自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鲁迅自传》,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分析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鲁迅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内涵。

2. 欣赏鲁迅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鲁迅自传》,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鲁迅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鲁迅自传》,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鲁迅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内容:1. 了解鲁迅的自传性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 通过分析鲁迅的自传性作品,探讨其对自我认知和社会批判的体现。

七、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对鲁迅的自传性作品进行梳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鲁迅自传性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鲁迅自传性作品,进行案例分析。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鲁迅自传性作品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鲁迅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把握程度。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作家的自传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组织学生参观鲁迅纪念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鲁迅的了解。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 掌握阅读人物传记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2.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3. 阅读人物传记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 阅读人物传记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1. 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和批判精神;2. 学生对阅读人物传记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鲁迅作品中的思想和批判精神;3. 实践法:培养学生阅读人物传记的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2.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人物传记阅读材料;3. 纸质教材:供学生阅读和笔记。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导入1. 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 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兴趣和阅读动机。

4.2 教学展开1. 分组讨论:让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探讨作品中的思想和批判精神;2. 小组汇报: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进行点评和指导。

2. 强调阅读人物传记的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汇报中的表现;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反思学习过程和效果。

5.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设计1. 组织学生参观鲁迅纪念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2. 开展鲁迅作品朗诵会,让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魅力;3. 举办鲁迅主题的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鲁迅自传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重点)
2.把握课文结构层次。

(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两句著名的诗句同学们知道是谁写的吗?(生答鲁迅)。

在上学期我们也学过鲁迅的作品,谁还记得是什么?(生答)今天我们将学习《鲁迅自传》,来了解这位伟人的一生。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省绍兴人。

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一类是自述生平的,叫“自传”;一类是由别人撰写的,筹划办理。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原指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乞食要饭。

乞乞讨。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5.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历史事件。

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梳理鲁迅在本文中所交代的一些情况。

明确
年份主要活动
1881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1893年家遭大变故,寄住在亲戚家。

1896年父亲去世。

离开绍兴,前往南京求学。

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半年后改入矿路学堂。

1902年到日本留学,两年后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中止学医,决心从事文艺事业。

1909年回国,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做教员。

1910年在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1911年任浙江师范学校校长。

1912年为躲避段祺瑞执政府的迫害,南下到厦门大学做教授。

1926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移入北京,兼做北大、师大及女子师大的国文系讲师。

1927年在广东中山大学做教授,4月辞职,9月出广东,后一直住在上海。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共写了关于鲁迅先生哪四个方面的内容?请加以概括。

明确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主要内容
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4段写著述概况。

2.鲁迅的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
明确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转折
(1)从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表明思想进步,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2)到东京留学决意学医,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走上医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3)弃医从文,学文学,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这三次大的转折,隐含了鲁迅先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

特别是第三次重大转折,直接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为了救国救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深层探究
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还写了鲁迅的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