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学习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童年时期有没有一个特别怀念的地方?”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笔下的童年记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如“童年记忆的重要性”或“封建教育的特点”。
2.课文朗读:为了更好地感受文章,我们将进行课文朗读活动。学生通过朗读,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和语言美。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鲁迅的生平简介及文学地位、课文的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重点句子分析、文章主题探讨。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鲁迅的生平简介及文学地位。
2.课文的背景介绍,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于文章中一些寓意深刻的描写和叙述,学生可能难以领悟其深层意义。
-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在评析文章主题时,学生可能难以结合时代背景,形成自己的见解。
举例解释:
-在探讨文章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时,教师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解释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观点,帮助学生理解。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鲁迅的生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以及重点句子分析。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2、学习借助特定句式,灵活安排写景顺序的结构方法。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别是动作描写),增强语言感受力。

4、、学习融情于景、结合生活细节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巧用句式安排顺序,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连上)【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梦幻般的色彩是人生最亮丽的景色。

这段时间我们阅读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一篇再现童年生活场景的作品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和共鸣,那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积累词语:昨天我们布置了预习,学案上的预习作业大家都完成了吧?那好,咱们先从“读读写写”累开始,辨字正音,积累词语。

3、解题:文章的标题提示的往往是关键的信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交代地点,提示文章内容,提示文章的结构思路。

)二、把握思路,品读抒情段根据题目提示,文章可以分成两大部分,怎么分?(从过渡段入手)【屏显第9段】探究:这一段属于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为什么?提示:1、注意文段中两组句子的形式和内容。

“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排比句,猜测家里人送我去私塾的原因,同时回顾百草园中种种儿戏,推进情感,留恋之情溢于言表。

“Ade,我的……们,Ade,我的……们!”拟人句,视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如朋友,渲染依依不舍的情感。

两组句子都用反复手法强调突出感情。

这一段的内容和情感显然跟百草园生活关系更密切,所以分到前半部分更合适。

学有所得一:结合生活细节,巧用修辞抒发真情。

三、围绕中心,品读写景段1、百草园让“我”如此恋恋不舍,是什么原因?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我”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知道到哪儿去找这句话吗?——开篇总起:“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感受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得封闭性和落后性。

教法学法:自读法,合作探究法,赏读法。

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填空:鲁迅(1881--1936),原名,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

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本文文体属于。

散文属于记叙文体,是与并称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重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确凿(záo) 菜畦(qí) 桑葚(shèn)轻捷(jié) 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chánluò) 攒( cuán) 珊瑚( shānhú) 高枕而卧(wò)豁(huō) 敛(liǎn)脑髓(suǐ) 臃肿(yōngzhng)陌生(mò)鉴(jiàn)赏人迹罕至(hǎn) 蝉蜕(tuì)人声鼎沸(dng)觅食(mì) 竹筛(shāi) 秕谷(bǐ)系(jì) 传授(shòu) 书塾(shú)三、感知课文(一)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

2.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3.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1.学会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说到童年生活,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预设:打游戏、看电视、上学、上兴趣班……同学们能不能想象,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让我们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谈话入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幼时就读三味书屋,后到江南水师学堂求学,后来留学日本,本是学习医科,但发现医学无法救中国,弃医从文。

1909年8月归国任教,后到中华民国教育部任职。

1930年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

鲁迅一生笔耕不辍,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等。

2.整体感知(1)感知任务:限时5分钟一气呵成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任务要求:①默读要求:不指读、不动唇、不分心、不停顿,遇到不会读或不理解的生字词做记号。

②感知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完成默读后,结合上下文,猜一猜不理解的生字词的意思。

(3)任务检测:①字词检测窜(cuàn)觅(mì)跪(guì)拗(ǎo)确凿(záo)云霄(xiāo)鉴(jiàn)赏啄(zhuó)和蔼(ǎi)恭敬(jìng)盔(kuī)甲轻捷:轻快敏捷。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和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1.领悟本文写景的手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重点)2.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2课时。

第一课时◆任务一:导入新课引导语: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首优美的乐章,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

(播放歌曲《童年》罗大佑)◆任务二:初读课文,梳理结构一、积累字词,夯实基础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确凿záo菜畦qí蟋蟀shuaì 缠络luo 竹筛shāi觅食mì鼎沸dǐng 锡箔bó 鉴赏jiàn脑髓suǐ 盔甲kuī 蝉蜕tuì 秕谷bǐ 倜傥tì tang 拗ǎo二、默读课文,梳理结构(一)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出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一气呵成读完全文。

★留意关键语句、语段,可以边读边做记号。

★限时5分钟。

1.揣摩标题的含义: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讲了什么?明确:“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

2.文章按照“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空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第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二部分(第9—24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3.画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和过渡段。

明确:①百草园部分起句: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止句: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5.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描绘的场景、人物及事件,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教育的思考。
- 掌握词汇和短语:如“碧绿、倘若、油蛉、蟋蟀”等,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词语进行表达。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结构安排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我会通过对比其他作家作品和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童年生活相关的话题,例如“我的百草园”。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写作练习,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一个熟悉的场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 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2.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如“碧绿、倘若、油蛉、蟋蟀”等。
3. 阅读课文,分析并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教育的思考。
- 深刻体会作者情感:学生对鲁迅所表达的对童年怀念和批判旧教育的情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
举例:
- 针对鲁迅文学风格的理解,教师可以提供更多背景资料,对比其他作家的风格,帮助学生把握鲁迅的特点。
-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可以通过对比、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修辞手法的效果,降低难度。
- 对于体会作者情感,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精选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精选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重、难点分析]1、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3、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说课]本文是作者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教学本文,课先分别品读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板块,然后分析两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本文主旨,把握课文的结果技巧第一课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介绍作家作品;掌握字词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3、分析“百草园”的内容[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童年是一首歌,节凑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学生活动)下河捉泥鳅,上树抓知了,采摘邻居家的花儿,偷尝隔壁家的枇杷,或是在树林间捉迷藏,在春天里放风筝……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与童趣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简介作家作品1、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指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写成文章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了解文意2、正音正字确凿záo菜畦qí攒cuán油蛉líng桑椹shèn蝥máo珊瑚shān蟋蟀shuài敛liǎn脑髓suǐ陌mò人迹罕至hǎn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ǔ宿儒rú蝉蜕tuì厥士jué窦dòu盔甲kuī人声鼎沸dǐng倜傥tìtǎng绣像xiù拗ǎo锡箔xībó金叵罗pǒ3、学生结合标题和文章内容,探究写作思路明确:从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课文以空间的转换为序,大致包括“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的内容并让学生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起止段和过渡段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点生读1—8自然段2、小组合作探究:①哪句话总领了这部分的内容?明确: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②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明确:优美的景物——乐景我的乐园美女蛇故事——乐闻雪地里捕鸟——乐事③百草园中景物繁多,作者是怎样匠心独运,把景物描写清楚传神的?明确:a、写景顺序清楚;(先概说:静物动物,后细说:动物静物)b、写景既抓住景物特点,有符合儿童心理;c、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④文章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⑤找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并说说这一连串的动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罩”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孩子们兴奋惊喜之情,及从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五、小结,布置练习1、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模仿鲁迅先生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参加过的一种活动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用阅读通用学案,留给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体验,再在讨论阅读所得中学会参与、表达、倾听与讨论,获得自己的阅读成果。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鲁迅的情感表达:学生可能难以体会鲁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知识的深切情感。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识别文中的修辞手法,更难以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
-描绘技巧的内化:学生可能知道作者使用了哪些描绘技巧,但难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词汇的准确运用:学生可能在记忆和运用生字词时出现困难,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阅读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解文中描绘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2.分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拟人等,以及这些手法对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景物描绘的技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描绘自然景物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描绘秋天的落叶。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创作一段描绘自然景物的文字。
-在修辞手法分析上,强调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如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对比,以及这种对比如何反映出作者对两种生活方式的态度。
-在写作技巧学习上,重点讲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细节描绘,如对蟋蟀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自然之美。
-在词汇掌握上,强调“臃肿”等词汇在文中的具体运用,以及如何在日常写作中运用这些词汇。
-写作技巧学习:学习并掌握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来表现景物特点,以及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描绘景物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4.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lào)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敛(liǎn)脑髓(suǐ) 人迹罕至(hǎn) 觅食(mì)竹筛(shāi) 秕谷(bǐ) 系(jì)书塾(shú) 渊博(yuān) 蟋蟀(shuài)宿儒(rú) 蝉蜕(tuì) 人声鼎沸(dǐng)窦(dòu) 厥土(jué) 拗(ǎo)倜傥(tì tǎng) 盔甲(kuī) 锡箔(xī bó)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倜傥:洒脱,不拘束。

拗:弯曲,弯转。

确凿:确实。

菜畦:菜地。

轻捷:轻快,敏捷。

相宜:适宜。

方正:正派。

博学:学问丰富。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敛:收拢,收缩。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沸,水开。

系:打结。

消释:溶解。

长吟:长声鸣叫。

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无从:没有办法。

3.作者链接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文章。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
1.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掌握文章背景。
2.词语学习:学习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成语、典故等,如“碧绿、肥胖、油蛉、翻开、束缚”等。
-掌握词语与句子:强调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和精彩句子的理解,如“油蛉”、“翻开”等词语的准确含义,以及“我不知道什么是蒺藜,只是觉得它的刺很讨厌。”等句子的深层含义。
-分析写作手法:讲解并让学生掌握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比、象征等,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2.教学难点
7.写作手法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析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比、象征等,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鲁迅作品及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从不同角度审视和思考社会现象,形成独立见解。
其次,在课堂讨论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的发言仍显得有些表面。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引导不够深入,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思考的引导,提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问题。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创意写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写作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除了教授写作技巧,我还应该关注学生写作基础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如词汇、语法等,以提高他们的整体写作水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第四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学习目标:1、能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

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学习:能复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并加以概括。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相对于乐趣无穷的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又是如何呢?二、精读“三味书屋”部分。

创设问题情境。

1、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单调无味的,无味在何处?如果你把自己看作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2、你是怎样认识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无味的?可以从“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

3、你觉得寿先生是不是一位好老师?在作者眼里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课堂片段作文练习: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学生交流)5、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鲁迅希望有怎样的儿童教育?学生畅谈: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三、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其乐无穷”与“枯燥无味”是一对鲜明的反义词,但鲁迅先生写本文的目的是否意在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

所以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四、课后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专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写成小论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可以说历年来都有争议。

人教社新初语第一册干脆省去了以往老教材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教材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第十一章,主要内容是介绍唐代文学和明清小说的发展。

教材本身具有很好的语言艺术性和历史知识性,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素养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如五言诗、唐诗骈文等。

(2)了解明清小说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3)了解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体会文学的时代特点和社会意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文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具有语感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1)懂得欣赏和热爱文学,体味文学的思想和情感价值。

(2)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新精神,克服拘泥于现实眼光的局限。

三、教学重难点1.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2.明清小说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3.唐宋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谈大唐盛世请学生打开课本第二页,欣赏《梦溪笔谈》的节选,介绍大唐盛世的背景。

通过感受五难度、时兴诗词、人才辈出、政治清明、满庭芳等盛世风貌,激发学生对唐代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课文:了解唐代文学和明清小说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完成相关的思考题。

(1)唐代文学——真正的盛唐诗神是谁?学生通过比较李白和杜甫的写作风格、思想感情,分析两位“诗圣”的不同之处。

(2)明清小说——浪漫、武侠和谐于一体?通过介绍三种流派的代表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让学生了解明清小说的多样性和艺术价值。

3.情感体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通过介绍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诗《浣溪沙·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背景和文学价值,让学生感受纪实诗的教化作用,深刻领会每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们应该珍视每一个人的奋斗。

4.探究环节:文学与社会历史(1)唐诗骈文的发展和含义通过分析唐代骈文的历史演变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兴盛,以及文化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4.增强文化自信: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对比手法的理解与应用:文章通过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展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教学中需重点讲解对比手法的含义、作用及在文中的具体运用,如环境、情感、教育等方面的对比,以便学生掌握这一核心写作技巧。
-重点词汇、短语的学习:文章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短语,如“私塾”、“释义”、“书声琅琅”等,需重点讲解其意义和用法,帮助学生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文章主旨的把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自然、童年和教育的感悟,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对比手法的识别与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比手法可能是一个较难理解的概念。教师需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文章分析,帮助学生识别并分析文中的对比现象,如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对比,童年快乐与束缚的对比等,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运用这一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对比分析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对比手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一、教学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一课。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文章作者鲁迅的生平简介,重点词汇、短语的学习,文章主旨的把握,以及分析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具体内容包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古代纪实文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伟大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形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学的理解和欣赏,并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背景和作家简介介绍;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情节和故事线索介绍,以及其中符合古代文学写作规律的手法和特点分析;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语言规范和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实施:1.课前活动:分组让学生阅读一篇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关的文章,并汇报阅读心得。

2.引入新课:授课教师首先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陈继儒和作品背景,让学生对这部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产生兴趣。

3.阅读引导:通过分配不同段落让学生快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情节和故事线索,然后与同桌交流,理解作品的主要语境。

4.文学品味: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使用的古代文学手法和特点,如“墨家”的贡献,古代背景下的社会阶层与女性地位,以及文学形式的变化等,让学生对古代文学有完整的认识。

5.语言练习:让学生从作品中选择一段语言规范特别好的句子进行欣赏,并讲解其中的语言技巧和文学用法,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主题式教学,并通过阅读引导、文学品味和语言练习三个环节,结合朗读和小组讨论实施。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学习,全面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演讲、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写作等能力均可以作为本节课的评估内容。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重点】学习重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

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

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3、理解结尾的话。

4、理解行文中叙述口吻的变化。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学习方法】朗读法、感悟、品味、交流。

【课前准备】1、读准“读一读”中的字音。

2、自看并理解注释中的词语。

3、阅读课文,质疑。

4、思考:探究与练习。

【课堂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二、导人1、作家作品简介:学生已学过回忆鲁迅的作品《一面》,可以用提问回忆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

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文学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也需要对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和理解,以此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语文》课程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个重要的篇目,怎么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个文化题材呢?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探究。

一、设计目的1.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诗文中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理解技能的训练。

难点: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文化有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进行播放,引导学生展开一些与中华文化和传统文学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讲解(20分钟)教师现场带领学生阅读并讲解课文,当遇到一些重要的词句时及时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含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民间传统文化、古代文学等。

3. 情感输出(10分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课文的情感输出。

例如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感触、评论课文中的一些诗句、分享一些相关的故事等。

4. 回答问题(10分钟)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针对课文中一些重点问题进行解答,加深对语文知识和理解的理解和应用。

5. 拓展延伸(1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拓展相关的阅读作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

四、教学设施1. 课本。

2. 阅读器材(课外阅读)。

3. 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个人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针对课文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将学生对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感受输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果对他们进行评分。

另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朗诵比赛和文学知识问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促进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①、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文体常识。

②、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重点〗目标②〖难点〗目标②中“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提问法、讨论法—— 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学法指导〗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布置预习〗(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课堂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

(二)预习检查:作为本课的预习检查,内容很重要:一是通过检查“预习(1)、(2)、(3)”,教师帮助明确后,完成“目标①”。

二是检查“预习(5)”时(注意省时)只作抽查,且主要记录一二个同学习作中词语的形容、动作的表述与文段总体意思一致和不一致的句子作课堂训练时的范例,检查不作评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教师: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及作品的相关文学知识。

2、通过朗读和品味,体会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4、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渡。

5、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1、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2、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渡。

●难点:通过朗读和品味,体会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

教学方法自学、合作、交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文朗读视频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预习导学]1、上网或查资料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2、上网或查资料了解《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拾》,含义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3、上网或查资料了解“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绍兴城内新台门寿镜吾先生寓所内的一间房子,用为书塾。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入肴馍,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hǎi醯是醋,醢是酱;调料)。

书屋柱之上还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4、读准字音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斑蝥(máo)蝉蜕(tuì)倜傥(tì tǎng)敛(liǎn)攒(cuán)拗(ǎo)人迹罕至(hǎn)人声鼎沸(dǐng)5、理解词义确凿:确实。

轻捷:轻快。

相宜:适合。

方正:正派。

博学:知识丰富。

鉴赏:鉴定和欣赏。

拗: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高枕而卧:比喻无所顾忌。

今多比喻不加警惕。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罕,稀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鼎沸,水开了,发出响声。

6、自读课文。

[课堂学习]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

一、导入新课: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二、预习展示:作者、作品、字词相关内容。

(见课件)三、听读课文注意感情基调、语速、停顿、重音。

(多媒体播放视频朗读)四、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全文分两个部分,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3.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记叙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学习“百草园”部分。

1.理解课文内容。

2. 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一、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研讨,发表看法:(一)学习“百草园”部分。

1.第一段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此段紧扣题目,点明百草园的位置和来龙去脉,突出“我的乐园”。

2.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似乎”“确凿”好像是矛盾的,实际上准确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

因为“连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所以对百草园的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不确定;然而追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肯定语气。

3.这部分主要记叙了哪三个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内容?✧百草园的景物——美好✧美女蛇的故事——神奇✧雪地捕鸟——有趣4.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不必说”宕开一笔,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

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

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5.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所以说它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这里写景又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第2自然段的写景是全文精彩之笔,不仅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而且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6.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在记叙中属于什么顺序?的情趣。

✧插叙7.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无穷乐趣。

8.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作者运用一连串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9.百草园是乐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百草园是乐园,“乐”体现在“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有吸引人的景物(乐景),有神奇的美女蛇故事(乐闻),有雪地捕鸟的乐趣(乐事)。

一个“乐”字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无限热爱和依恋之情。

(二)学习“过渡段”部分。

1.第九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

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

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4.“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由由自在,无拘无束。

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这是“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二、课内练笔☆仿写训练: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用这句式仿写一段话。

不必说明媚妍丽的漓江,惟妙惟肖的象鼻山;也不必说流光溢彩的两江四湖;单是满城的桂花飘香,就值得您到桂林来游览一番了。

第三课时学习内容:学习“三味书屋”部分1.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课文内容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清新淡雅,感到新鲜2.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问“怪哉”✧到三味书屋后园寻乐趣。

(折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回忆师生读书的场景。

✧上课时偷玩(做戏、画画儿等)。

3.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学生提问应肯定。

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4.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

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5.你怎样看待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这个问题?因为私塾只要求学生读书,不许做别的活动。

画画是少年鲁迅的艺术爱好。

背着先生画画,表现了少年鲁迅发展个性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私塾教育的不满。

6.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

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二、评析人物找出对寿先生的描写语句,根据自己的体验,评析这个人物。

✧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先生最初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三味书屋的寿先生:✧是“极方正,质朴,博学”、“渊博”的人。

✧他教学认真,比较开明,对学生严而不厉,和蔼可亲。

✧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

资料链接: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

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

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

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

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寿镜吾先生。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四、课堂小结✧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这篇散文写于鲁迅先生40多岁,生活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只剩了回忆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作者只好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

五、课内练笔☆仿写训练: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

仔细品位,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块雪,露出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俯下身子定睛一看:一长排蚂蚁在往高处爬行着。

它们扛着比自己大几倍的东西,企图把家搬向最高处。

有的嘴里叼着一颗“蛋”,有的抬着一只死苍蝇,有的拉着一块面包屑,跟上了迈着整齐步伐的小队……这样一道风景线在乌云的阴影下走着,密密麻麻却不散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