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月亮_隐喻翻译研究_边立红
月球探险作文3篇_关于月亮的作文_
月球探险作文3篇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就像笼中的鸟,被安全两个字锁着,根本别想有什么探险。
总之我们被束缚着。
为了摆脱这种非人制度,我决定来一回月球探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球探险,希望你们喜欢。
月球探险作文1我准备坐火箭区月球探险了!准备出发!我接收到的任务是收集宝石,打败想统治月球上的月之恶魔咒蓝,去月宫救出嫦娥姐姐。
到了月球,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边跑边喊:“救命啊……”我一看,原来是只凶猛的大老虎在追赶它呢。
我不能袖手旁观,应该帮帮可怜的小兔。
我看了看《妖怪大全》,它是“钢牙虎”,我看了看宝石在哪里,有两颗,一颗在右边的牙齿上,必须射断牙齿才能取到;一颗在左眼里,大残忍了!我不得不拿起弓箭,向左边的眼睛射去。
射中了,钢牙虎怒吼了一声,打了一个滚,我又射向了它右边的那颗牙齿的红宝石。
红宝石因为力大,飞了出去。
“糟了!”我正想扑过去时,小兔一蹦三尺高,死死的咬住了宝石,给了我,它告诉我,原来它叫玉兔呀!我们还打败了天空恶魔西木,山之恶魔波刚,风之恶魔啸风,雷电恶魔中苏,地之恶魔地魁,水之恶魔巴莎,火之恶魔圣主。
我们准备进攻打月之恶魔咒蓝,突然,传来了一阵熟悉的声音:“你们不要太莽撞了,这样是打败不了月之恶魔咒蓝的,你们要用智慧和勇气去战胜邪恶,战胜黑暗!”“是老爹!”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是我。
月之恶魔咒蓝魔法强大,这次打败咒蓝,要用魔法对付魔法。
我给你们红、黄、蓝、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药水,自己调和,看能调出什么魔法武器!这件事情要你们自己去做,老爹不能帮你们喽!再见啦,祝你们成功!”说完,声音便消失了。
我没种颜色各滴了两滴,变出了“月牙魔法棒”,玉兔调出了“月牙盾”。
好了,准备完毕,出发!我们用智慧和勇气打败了月之恶魔咒蓝,救出了嫦娥姐姐。
嫦娥姐姐对我的勇敢感到钦佩。
为了感谢我的救命之恩,送了我一只可爱的小兔。
回到故乡,我和小兔快乐地生活着!月球探险作文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不一会儿,我已经从探险学院毕业了。
隐喻的解读与边界
隐喻的解读与边界作者:杨邦俊杨邦秀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8年第09期隐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运用形式,通常用委曲、含蓄、暗示等方式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意涵深邃,情感深沉,意味深长。
阅读解文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体验,结合语境揣摩才能透彻理解。
美国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曾说:“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
”①以《左传》为例,文公七年有一段记载,狄人鄷舒向贾季打听晋国的赵衰、赵盾父子孰贤。
贾季回答:“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②。
赵衰温情可爱,赵盾威严可畏,但贾季不直言之,而用“冬日”和“夏日”这样生动形象的事物来暗示,这种表达方式就属于隐喻。
贾季之所以说赵衰是冬天的太阳,是因为二者都充满温情,外在形象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可见,相似性是隐喻的一个根本特征。
但隐喻又不是机械地记录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它还具有相异性,力求超越眼前的形象,从更深的理性层面去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关联性。
贾季之所以说赵盾是夏天的太阳,很显然不单是从外在的形象上表述二者都具有“火热”的一面,还从更深的理性层面突出二者都有令人“生畏”的一面。
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菲利普·维尔怀特所说:“任何隐喻都具备两种要素:相似性和相异性。
二者缺一不可,缺了前者,隐喻不再是隐喻;缺了后者隐喻就成了普通的类比了。
”③西方解释学把这种基于相似性与相异性的关联和推理称之为“隐喻型思维”。
德国认知心理学家卡西雷尔·恩斯特指出:“语言的权力也就是隐喻的权力,它们共同的根基就是隐喻型思维。
”④隐喻型思维兼有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特征:一方面它基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联系,借助形象暗含的命题来推理。
“赵衰冬日之日”,不但借用“冬日之日”的形象暗示“温暖可爱”的含义,而且还暗含一个推理,即:冬日之日温暖可爱,赵衰是冬日之日,赵衰温暖可爱。
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力求超越眼前的形象,将感性上升为理性,从具象到抽象,谋求更深远的意义关联,传达一些隐秘的旨意。
【太阳和月亮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太阳和月亮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1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1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1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15、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 1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 1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2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21、明月出天山,苍莽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2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2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2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2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2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2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译文我带着遮阳的帽子,略显萧瑟,偶然从信陵祠堂下面经过。
眼中含着泪水,荒凉的台阶上落满枯败的叶子,留宿河南开封。
九月的大风把帽子吹得随风飘零,走廊的大部分雨水飘洒屋瓦之上。
乌桕树的叶子经秋霜而红,叶子散乱状朝着破烂的墙边伸展。
过去的事情和现在的事情交织在一起,十分诧愤,怨恨自己的身世,因此受牵连。
假如信陵君仍然在世,一定会给我留下怜爱的余地。
难道我还不如毛公、薛公那些人吗?信陵君难道甘愿比平原君、孟尝君低一等吗?感慨侯嬴,泪水尽情流淌也觉得不够悲伤。
注释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信陵君祠:故址在河南开封。
信陵君,即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昭王少子,封于信陵(河南宁陵),与春申君、平原君、孟尝君并以养士好客称,有“战国四君”之誉。
席帽:古代流行的一种遮阳帽,以藤席为骨,敷以面料,周有大缘,如同斗笠。
古人常以“席帽随身”指辛勤求取功名。
聊萧:冷落、萧瑟。
东京:指开封。
开封战国时为魏国首都,名大梁。
自五代至北宋,皆号东京。
惊风:大风。
落帽:晋孟嘉在九月九日随桓温游龙山,风起吹落孟嘉的帽子,而孟嘉竟不知觉,桓温命孙盟作文嘲嘉。
飘瓦:飘洒屋瓦之上。
此化用李商隐《重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诗意。
桕(jiù):即乌桕树,叶经秋霜而红。
离披:散乱状。
从:因此。
讵(jù):难道。
毛薛辈:指信陵君门客毛公、薛公。
二人皆魏处士,秦国乘信陵君留赵不归出兵伐魏。
二人冒死劝信陵君归国,解救魏国大难。
宁:难道。
原尝:指与信陵君齐名的平原君、孟尝君。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一中、克东县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质量监测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必修下册,选必上册,选必中册(20%)+选必下册第一单元(8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句式参差中取其气势,取其与情感波折相对应、相共鸣的功能,是李白的古体诗或乐府诗的显著特征。
比如那首《蜀道难》,把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八言、九言种种句式杂置于一篇之中恣意驱遣,如急风迅雷般出入于神话与自然、人生感慨与政治预言之间,大有包举群山、扪心问天的巨人气概。
其实,句式的运动感不仅体现于外在形式的长短参差之间,而且体现于内在组合的正反虚实之中。
一些带假设性或转折性的连词的使用,使诗行略显散文化的同时,出现诗情的波折和跌宕。
《清平调》(其二)从正面落墨,描写后苑牡丹红艳凝香、新鲜带露,隐喻着贵妃的国色天香。
随之以一个“枉”字,使语气逆转,比起这种国色天香的牡丹美人,楚王梦遇巫山神女的云雨幻境只不过是枉然断肠一回罢了。
由幻境进入历史,诗人陡然发问:汉宫美人谁个可以相仿佛?汉成帝时的赵飞燕娇美动人,却可怜还得倚仗新妆,缺少自然神韵了。
此诗妙在善于转折,以情调状语转,以借问语气转,以情感动词转,转折形式多样而不落痕迹,如行云流水的语言背后蕴含着委婉曲折的弹性。
诗艺的特征在于精练,在于脱俗越轨,在于富有跳跃感。
而关联转折的虚词和行云流水的句式的使用,却节制着这种精练、脱俗越轨和跳跃感,以便于疏通诗的内在脉络,形成浑然一体的有机性。
这便产生了语言的弹性。
李白诗重复一些较为特殊、多少有点模式化的句式。
比如“朝……暮……”句式往往把时间的连续转换为空间的连续;《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中“朝别凌烟楼……暝投永华寺”是李白在晚间投宿永华寺的时候,在回忆中折叠时间、地点,以流放夜郎的悲苦心境,思念早上在凌烟楼与浔阳群官告别时“贤豪满行舟”“宾散予独醉”的情景,感叹自己的命运而“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月亮意象比较研究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月亮意象比较研究摘要:〃月亮〃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之一,因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特有的审美意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分析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月亮意象,探讨中外文学作品中月亮意象相同及不同含义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从当代的角度挖掘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
关键词:月亮意象;文化传承;戏剧;诗词;小说一、背景所谓意象,〃意〃来源于创作者的精神层面,是对特定情境下的自然景物,即〃象〃的认知以及主观和内心产生的情感。
从文学层面来看,意象常被作家用于表达难以言传的生命感悟,意象的使用可以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能够使平面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从而增强读者的代入感口]。
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作为古今中外文学鉴赏中一种基本且重要的审美元素,对意象的分析重点在于对文学作品中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的关系进行分析解读[2]。
而月亮意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一席之地,作家们对月亮意象的喜爰,几乎打破了时间和地缘因素的限制。
本文通过分析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月亮意象,意在探讨中外文学作品中月亮意象不同含义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
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国古代诗词到近现代小说,月亮意象在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我们将其繁荣的原因大致归为两点。
首先,月亮作为一种天文景观,对它的欣赏在中西方具有普遍性。
月亮其自身圆缺盈亏的特性使它本身就具有十分丰富的解读空间。
满月明亮,可以是寄托相思的载体;月亮遥远而高洁,使它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月光柔和却清冷,为浪漫故事营造了独特的意境;月亮亘古不变,一方面使它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在失意者眼中,也为它平添了一份冷眼旁观的冷漠。
这些对月亮的解读被运用在特定的文学作品中,使月亮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其次,是基于不同文化语境的原因,中国古代,月亮题材与意象的繁荣与文学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山水文学、咏物文学等的发展,都为月亮题材与意象的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
古诗描写月亮的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描写月亮的诗句翻译赏析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22首与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关的古诗,整理后列表如下:《静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诗句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诗句如下:绿水净素月,明月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翻译】秋浦的夜色浓了,明晃晃的月亮照着静悄悄的大地,到处一片静谧。
冶炼厂的炉火燃起来了,火星四射,浓烟滚滚,照亮了天和地,给沉寂的夜色重重涂抹了一层红色的颜料。
红彤彤的炉火映红了人们的脸,趁着月色,一边劳动,一边歌唱,歌唱打破了夜色的幽静和神秘的氛围,也震荡着寒冷的水面。
《宿建德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其全文诗句如下: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翻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望月怀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全文诗句如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翻译】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玉阶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诗句如下: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翻译】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
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暮江吟》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其全文诗句如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翻译】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中秋月古诗 苏轼阳关曲中秋月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最新23篇)
中秋月古诗苏轼阳关曲中秋月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最新23篇)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 1词牌名:水调歌头|朝代:宋朝|作者:张孝祥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
尝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
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
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
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
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
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
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
中秋夕独坐望月 2朝代:宋朝|作者:蔡襄万里凄凝魄,幽深在处通。
清流河汉尽,寒入水云空。
踰久方全白,弥高适正中。
开书还自卷,把酒复谁同。
泫叶漙宵露。
吹衣变暑风。
更看庭树影,渐过粉墙东。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3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歌颂中秋月亮的古诗词 4减字木兰花·张使君仲谋中秋多雨词牌名:减字木兰花|朝代:宋朝|作者:黄庭坚张使君仲谋中秋多雨。
常是尊罍狼藉去。
今夜云开。
须道姮娥得得来。
不知云外。
还有清光同此会。
笛在层楼。
声彻摩围顶上头。
《望月怀远》 5苏轼(宋)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6杜甫(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宵月下有怀》 7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描写中秋节月亮的古诗词 8《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月亮女神:中英传统诗歌中月意象的一个认知隐喻
月亮女神:中英传统诗歌中月意象的一个认知隐喻王璇【摘要】The images of the moon have frequently appeared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English poems, which have been adopted by many well-known poets and contain profound metaphorical connotations. After the cognitive turn in linguistics, the meaning of metaphor is no longer restricted under rhetoric. Lakoff and other cognitive linguists deem the nature of metaphor as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ing one kind of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 In this sense, the poetic metaphors are thought as the prolongation of conventional metaphors, thus with no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After studying the images of the moon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raditional poems, a cognitive foundation in common mythological archetypes of "goddess" in both can be found. Through some parallel analyses, a cross-domain mapping from the source to the target can be formed to illustrate that a conceptual metaphor "the moon is goddess" functions as meta-coguition for the moon images, which accounts for an affinity of the moon images in poems across the two cultures.%月意象经常在中英文传统诗歌中出现,为许多著名诗人采用,具有深刻的隐喻内涵。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全文作者翻译赏析[译文]人们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伏晴出、团圆亏损,这些事古往今来难以让人称心。
[出典]苏轼《水调歌头》注:1、《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注释】(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宫殿。
(3)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
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
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琼楼玉宇:形容瑰丽堂皇的建筑物。
这里指月中宫殿。
(6)不胜:忍受不住。
(7)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8)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9)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0)照无眠:照着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11)婵娟: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明月。
(12)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13)丙辰:熙宁九年(1076)。
苏辙字子由。
(14)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15)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16)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把,握着。
(18)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摇曳。
(1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照进雕花的窗户,照到不眠的人。
绮户,装饰着花纹或图案的窗户。
(20)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留意事项:A.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B.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文人经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是中秋赏月遣怀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
文人经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以月光写相思,以秋霜写乡愁,一片月光,一方秋霜,象征了异乡人最凄凉的心境。
短短四句诗中,就出现了“月亮”和“月光”两个意象。
这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古往今来不知触动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勾起了那离乡别亲的愁绪和思乡念亲的乡泪。
诗人在借助月亮表达思念、思乡之情的同时,也间或用来表达男女之情,多半是夫妻之间的温情。
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作者望月抒怀,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以此来表达对远方妻子和儿女深切的挂念之情,以及对安定奇妙的华蜜生活的期盼和憧憬,情真意切,真挚动人。
与中国诗歌相对比,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月亮”在诗歌中经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
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在西方的文化里,月亮几乎总是和爱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影相随。
比如雪莱的《回声》,干脆把月亮和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爱情有更真实的回声,比一切回声要更奇妙,月亮四周闪着星星,笛声琴声,柔软的吉他声,反复地奏起爱情的曲调。
”诗人在该诗中将月亮与人类最温顺的情感——爱情同日而语,足见其浪漫的情怀和温顺的笔触。
为什么东部的“月亮”擅长传达思念之情,西方的“月亮”常用于表达爱情呢?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缘由。
中国历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除了抒情咏志、传承文化这个功能之外,还承载着“载道”的重任。
俄语学界隐喻研究简评
V0. 4 No 9 1 2 .
Sp 0 1 e .2 1
俄语学界隐喻研究简评
张 妇 娜
( 州 学 院外 语 系 ,山 东滨 州 ,2 6 0 滨 56 0)
[ 摘
要] 我国俄语 学界学者对隐喻的研究取得 了三个方面的重要成 果, 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 但 这就为未来 隐喻发
于深刻认识 隐喻这一现象的核心 内容 , 无疑具有 比较重要 的
意 义 。关 于 隐 喻 和语 境 的探 索 , 我 国俄 语 学 界还 不 多 。 在 3隐 喻 和 文 化 . 通 过 俄 汉 词 语 隐 喻 l转 义 对 比分 析 , 淑 梅 ( 0 2 认 为 生 赵 20 )
性研究 为隐喻的建构 和解 读提供 了一个新 的观察点 。武瑷 华从隐喻化角度 对隐喻进 行了深入 阐释 , 这在 目前论 文中涉
析 和 研 究 。 章 具 体 从 “ 知 凸 显” ‘ 知 域转 移” 大 方 面 文 认 和 认 两
空 间 隐 喻 是 目前 国 内 研 究 的热 点 和 焦点 , 于这 方 面 的 关
论 文 最 多 , 9 。 志 军 和 孙 敏 庆 对 俄 汉 语 “ / ” 间 维 有 篇 张 深 浅 空
语 义 隐 身机 制对 俄 语 前 置 词 的 隐喻 意 义 进 行 了分 析 。 红梅 万
( 05) 2 0 以理想化认知模式 为视角 阐述了俄语 中人体词的隐喻
化 特 点 。 慧 (0 6的两 篇 论 文分 别 讨 论 了 ‘ 得 一 世, “ 杨 2 0) 彼 ’ 叶 和
孙敏庆借助空间隐喻认知理论 , 对俄汉语空 间维度词 “ ̄/ ” 7/ .b
为, 根据俄罗斯学者K.  ̄ a n n A. o H a 的语句和交 际情景相互制
比喻月亮的句子大全(最新版)
比喻月亮的句子大全比喻月亮的句子大全比喻月亮的句子大全篇一《描写形容月亮的优美句子》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4.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5. 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
6.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
7.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8.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9.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10.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11.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
.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13.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14.刺猬的身体如同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15. 弯弯的小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
16.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17.书是智慧的钥匙.1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9.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 20.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21.那个人骨瘦如柴 . 22. 这个人壮硕如牛. 23.在图书馆扒着睡觉的时候流口水,就象晚年石钟乳一样 24.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象放长线的风筝。
25.西湖象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26.棉花象雪架一样。
27.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在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28.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29.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30.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31.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32.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翻译比喻中伦理关系透视
Ab t a t r n lt n mea h r n v ro sw r sgv la e n t t n o e eh cr lt n h p s se l et a f h u s r c :T a sai t p o si a iu o k ie ac e rd mo s ai f h ti ea i s i y tm k h t eh . o r o t o i ot
m a s ce y n o it .Thrug e c pt e a ay i ft r sain m ea o si c o d n e wih t v a e o e fe hc rlto o h a d s r i n lsso ta lto tph r n a c r a c t hef ec tg r so t i eain— i v he n i i si hp,a he i le e u aii c nc r ig ta lto n a h a e o y, i a e p i td utt a h n e f i g s i nd t mp id r g lrt es o e n r nsa in i e c c tg r n tc n b o n e o h tc a g s o ma e n
Ke rs e i rli si;rnli eahr t nl o’ ujc vy t nltne is ywod : t c e tnhp t s tnm t o; r s trssbeti ; r s i t c h ao a ao p a a i t a ao h
外语文学作品的隐喻如何在翻译中得以呈现
外语文学作品的隐喻如何在翻译中得以呈现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隐喻宛如璀璨星辰,为作品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与深度。
外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更是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情感和思想内涵。
然而,在将这些作品翻译成其他语言时,如何准确地呈现隐喻,使读者能够领略到原作者的匠心独运,无疑是译者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隐喻并非简单的语言修饰,它是作者用以传达复杂情感和抽象概念的重要工具。
例如,在英国文学中,“人生是一场旅行”这样的隐喻,不仅仅是在描述人生的过程,更包含着对未知、探索和成长的深刻思考。
当我们翻译此类隐喻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的转换,而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心理背景。
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使得隐喻的翻译变得复杂而棘手。
以中国和西方文化为例,中国文化中常用“梅兰竹菊”来隐喻高尚的品德,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会用“狮子”象征勇敢,“鸽子”象征和平。
如果在翻译时不考虑这些文化差异,就很容易导致隐喻的曲解或丢失。
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呈现外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呢?首先,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
这意味着译者不仅要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还要对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敏锐地捕捉到隐喻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在翻译中找到恰当的对应表达。
直译是翻译隐喻的一种常见方法。
当源语言中的隐喻在目标语言中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和语言表达时,直译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隐喻的形式和意义。
比如,“Love is a rose”可以直译为“爱情是一朵玫瑰”,在中文语境中,人们同样能够理解玫瑰所代表的爱情的美好和脆弱。
然而,并非所有的隐喻都能通过直译来完美呈现。
有时,由于文化差异,直译可能会让目标语言的读者感到困惑。
这时,意译就成为了必要的手段。
意译要求译者根据隐喻的含义,在目标语言中寻找最贴切的表达方式。
比如,“He is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如果直译为“他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对于不熟悉这个隐喻的中文读者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其真正含义。
描写花与月亮的诗句
描写花与⽉亮的诗句描写花与⽉亮的诗句 花与⽉亮是古代⽂⼈⾮常喜欢描写的事物。
以下是⼩编整理分享的描写花与⽉亮的诗句,欢迎阅读。
描写花的诗句 1、去年今⽇此门中,⼈⾯桃花相映红。
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2、⾬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____唐寅《⼀剪梅·⾬打梨花深闭门》 3、疏影横斜⽔清浅,暗⾹浮动⽉黄昏。
____林逋《⼭园⼩梅·其⼀》 4、⼈⾯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5、宁可枝头抱⾹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____郑思肖《画菊》 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____佚名《桃夭》 7、⼈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
____⽩居易《⼤林寺桃花》 8、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____刘⽅平《春怨》 9、⽵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暖鸭先知。
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10、不经⼀番寒彻⾻,怎得梅花扑⿐⾹。
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颂》 11、梅须逊雪三分⽩,雪却输梅⼀段⾹。
____卢梅坡《雪梅·其⼀》 12、待到秋来九⽉⼋,我花开后百花杀。
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 13、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兮不能忘。
____刘彻《秋风辞》 1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15、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处开。
____黄巢《题菊花》 16、⼩荷才露尖尖⾓,早有蜻蜓⽴上头。
____杨万⾥《⼩池》 17、墙⾓数枝梅,凌寒独⾃开。
____王安⽯《梅花 / 梅》 18、接天莲叶⽆穷碧,映⽇荷花别样红。
____杨万⾥《晓出净慈寺送林⼦⽅》 19、江南⼏度梅花发,⼈在天涯鬓已斑。
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城⽟指寒》 20、相思⼀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____卢仝《有所思》 21、西塞⼭前⽩鹭飞,桃花流⽔鳜鱼肥。
____张志和《渔歌⼦·西塞⼭前⽩鹭飞》 22、庭前落尽梧桐,⽔边开彻芙蓉。
《红楼梦》第三回两种英译本之修辞赏析
《红楼梦》第三回两种英译本之修辞赏析作者:沈大为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0期摘要:本文对《红楼梦》第三回节选的两种译本中比喻和反讽修辞的处理对比分析,因两位译者因文化背景、翻译目的不同而采取的翻译策略不同,霍译为了方便西方读者阅读理解而采取异化的策略;杨译为了传递中国文化而采取了归化的策略。
关键词:比喻;反讽;归化;异化[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2013)-10--01《红楼梦》中各种修辞手段的翻译对读者深刻地理解原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生动的修辞在翻译过后黯然失色,不仅会对原作意义的传递造成巨大的损失,也会使译文显得沉闷呆板。
在第三回中原作者对比喻及反讽修辞的突出使用成为本章关注的焦点:1)比喻宝玉初见黛玉时对她的印象:“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 这里的两个喻体“弱柳扶风”与“姣花照水”相对应,形容黛玉行动时婀娜多姿的体态,“弱”字突出了她的柔弱之美。
霍译:In stillness she made one think of a graceful flower reflected in the water;In motion she called to mind tender willow shoots caressed by the wind.杨译:In repose she was like a lovely flower mirrored in the water; in motion, a pliant willow swaying in the wind.霍克斯将其中的“弱柳”用英语恰到好处得还原成"tender willow shoots",使读者自然地联想到刚出芽的嫩柳,进而与林黛玉走路时的姿态,甚至她的柔弱之美联系起来。
相比之下,杨译的“pliant willow”则稍显逊色,未能对喻体做创造性的重塑。
月亮女神:中英传统诗歌中月意象的一个认知隐喻
a d e oi a o pe n a ntn o m ) 1一 n m t n l m lxi nis t f i e 。[ o c a t 】 3
近 二 、 十年 来 , 术 界 出现 大 量研 究 诗 歌 三 学 中 月 意 象 的 论 文 ,但 是 大 部 分 研 究 仅 停 留在 审 美 欣 赏 的 层 面 .未 对 月 意 象 的深 层 内 涵 及 表 意
要 隐 喻 内涵 , 象 ” “ ” 寻 找 不 同文化 传 因“ 寻 意 , 统 中月意象塑造 的契合 点 。
收 稿 E期 :0 2 0 — 2 l 2 1 — 3 1
的研究均把隐喻纳 人修辞学范畴 ,隐喻在思维
领域 的重要作用并未得到重视 。 O 2 世纪 8 年代 0
以来 , 知科 学 逐 渐 兴 起 , 知 语 目一 新 。认 知语 言 学认 为 . 类 人
第3 0卷 第 3期
2 1年 6月 02
龙
岩
学
院
学
报
Vo -0 No3 1 . 3
J OURNAL OF L ONGYAN UNI RST VE I Y
J n 01 u e2 2
月亮女神 : 中英传统诗歌中月意象的一个认知隐喻
王 璇 1 ,
(. 1龙岩 学院 福建龙岩
月意象 的创作也是 如此 ,诗人发之 于心 ,观乎 于月 ,成之 于诗 。诗歌 中的月意象有 着丰富 的
隐 喻 内涵 ,本 文 拟 以 Lkf提 出 的概 念 隐 喻 为 ao 框 架 ,发 掘 中英 文 传 统 诗 歌 中月 意象 的 一 个 重
月亮句子
月亮句子1、青烟一般的新月的光辉,到处倾泻起来,倾泻到悬岩断壁上、山坡上、白岩角上,倾泻到像手臂一样伸展着的树枝上,或者是被裂缝侵蚀成的断岩上。
一切都分明、清晰,一切都成了活生生的了。
2、月亮出海了。
在腾空的一瞬间,它仿佛猛地一跳,浑身披满水花,让多情的大海把它冲洗得分外明丽和洁净。
3、月亮在冉冉上升。
金黄色的月亮映下长长的月影,大洋上浮光耀金。
就在她脱离海面的一刹那,一小片金色的水滴从月亮上跌落下来,像是她同大海依依惜别时落下的泪滴。
此情此景,如同大海日出。
4、天边一玲细月,仰躺在,亮沉地墨蓝天;斜荡着,好亮好长地,一拉晶莹线;圆润着,哪有半点弦月地样儿;今儿是满月吧,故意地,天狗咬去了十五天吧!要不然,瞧那点亮银儿,怎会那般长,那般圆?5、月亮升起来了,红晕晕的,活像谁从东方地平线上挑起个大红灯笼。
6、看,一轮金黄的圆月升起了,柔和的光线,仿佛不是真实的,这种自然景观给人以一种舒适和迷人的感觉。
在月亮上,一个淡淡的黑影仿佛在晃动。
我想,一定是嫦娥抱着心爱的玉兔又在遥望人间了,她也许是感觉到月宫的广寒比起温暖而又热闹的人间,更加显得那么单调而又乏味吧。
7、夜静悄悄的。
深蓝色的天空,月亮好似圆盘,已不是平常的那种弯弯的小船了。
它把一片片皎洁的光辉洒向大地。
它不像太阳光那样耀眼夺目,只是将自己的光轻轻地洒向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8、月儿慢慢地从柳叶变成了一把镰刀,接着又变幻成一艘小船在浩瀚的大海中静静地行驶着。
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个如白玉盘一样明亮、美丽的月亮终于浮现在我的眼前。
看着这美景,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几句古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9、光撒在原野上,原野顿时变成了银色的海洋;月光撒在树枝上,每棵大树就像披上了银色的缎带一样;月亮洒下柔和的光,在人间留下了许多美妙的遐想;月亮把那清凉的光辉溶入人们的眼睛里,让他们的目光充满美好的希望!10、看着窗外的月色是这样的柔和,思念却是如此的沉重,淡淡的,静静的,你俊朗的面庞在我脑海里像洪水般席卷而来,仿佛你的气息还在身边,不曾离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3期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10 No.3 2009年6月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Jun.2009“月亮”隐喻翻译研究边立红,傅煊翔(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6)摘要: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具有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
通过对比汉英两种语言中有关“月亮”隐喻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内涵,分析“月亮”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种种翻译形式,指出作为共同文化符号的隐喻翻译一方面应坚持文化特殊性原则,着力保持隐喻符号包含的民族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坚持文化普遍性原则,探讨隐喻可译性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月亮;隐喻思维;汉语;英语;文化内涵;民族文化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13(2009)03-0096-05On the Translation of “Moon” MetaphorsBIAN Li-hong,FU Xuan-Xia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Changsha 410076,China) Abstract: Metaphor,as a rhetorical device,is endowed with abundantly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 nation,but as a way of thinking it gives a reflection of the universal features of the human society. After an analysis of the semantic associations of moon metaphors and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s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an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Moon” metaphors in literary works,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for metaphor translation as a universal cultural code the translator should hold a national position and aim to give a plentiful expression of the cultural in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version,and he should also hold a universal cultural position to explore the basis for translatability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Key words: moon;metaphoric thinking;Chinese;English;cultural connotations;national culture月亮是人类最熟悉的自然现象,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期望理解的自然事物。
千百年来,人们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探索月亮的神秘空间,从人类社会早期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和月亮文化现实所关涉的心理感应中吸取灵感,通过多种修辞方式,例如,比喻、拟人、类比、转喻等,积累了丰富的有关“月”的隐喻表达形式,赋予了“月”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月亮是中外文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题材之一,也是反映民族独特的审美理念、文化概念差异和哲学思维最突出的现象之一。
笔者拟通过对比中西文化中有关“月”的隐喻及其文化内涵,分析“月亮”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形式。
指出作为共同文化符号的隐喻翻译,要求译者一方面针对隐喻的文化内蕴展开分析,根据其目的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以最大限度保留其民族文化独特性,同时译者还须坚持文化普遍性原则,探讨异质文化间互译的基础,这种“和而不同”的翻译原则有利于保持文化间的平等交流与共融发展[1]。
一、隐喻与文化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最常见的表达形式是明喻和暗喻。
亚里斯多德认为明喻是暗喻的扩充形式,两者的构成都是基于两类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是形状上、色彩上的相近,或是情景上的相似,或是思维过程之间的重叠。
近年来隐喻研究者逐渐超越其语言层面,将其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心理现象,哲学现象,甚至政治现象。
美国认知语言学大师莱可夫认为,隐喻是人们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形成是人们的心理过程和社会文化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方式和它们投射到人们头脑中的思维过程的相关与相似,认知语言学将类比、转喻、通感、拟人等修辞形式都置于它的隐喻研究之中。
季广茂将隐喻置于文化诗学收稿日期:2008-12-27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07C128)作者简介:边立红(1966-),女,河南孟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10卷第3期 边立红等“月亮”隐喻翻译研究97框架之中,对隐喻定义如下:“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2]14他还指出,“隐喻是无所不在的,它可以是一种语言行为,也可以是一种精神行为,还可以是处于特定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之下的物体或情态,总之它完全可以超越语言而存在,超越语言的形式而进入精神的境界,超越话语的层面而进入复杂的意义网络之中。
”[2]11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有利途径,隐喻式思维首先反映为人们思维的一种共同模式,其次又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思维定势可以反映出民族的差异性,季广茂又指出:“隐喻思维是原始人共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但隐喻思维在不同的民族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2]101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语言与神话》里从哲学高度概括了隐喻与民族神话、语言之间的联系,指出:“语言与神话的理智连接点是隐喻。
”[3]102“……对于神话思维来说,隐喻不仅只是一个干巴巴的‘替代’,一种单纯的修辞格;在我们后人的反思看来不过是一种‘改写’的东西,对于神话思维来说却是直接的认同。
”[3]111因此,隐喻形式关联着民族的文化之源——民族神话,隐喻也是浓缩了的民族语言文化精华,其特定的形象能够反映一个特定民族的神话传统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审美联想,正如德国语言学家和哲学家洪堡特所言:“语言无时无刻不具备民族的形式,民族才是语言真正的和直接的创造者。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特定的世界观”。
[4]72卡西尔还指出,“不管语言和神话在内容上有多么大的差异,同样一种心智概念在两者中相同地作用着,这就是可称作隐喻式思维的那种形式。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一方面找出语言和神话的同一性,另一方面又找出其差异性,那么,我们就必须从隐喻的性质和意义着手。
”[3]102考察中英文里有关月亮隐喻各种表达形式可以发现,月亮作为人类社会共同的文化符号,显示了人类文化以神话原型为基础进化发展的共同经历,而且因为民族精神和哲学理念的差异呈现鲜明的民族特征。
二、汉语里有关“月”的种种隐喻自古以来,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不仅创造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还通过比喻、类比、拟人、通感、转喻等修辞形式积累了独特的中华月亮文化传统。
由于语言与文化间的密切关系,汉语里的月亮隐喻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文化机制。
总的来说,汉语里有关月亮的隐喻含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 月是女性古时候,人们将日、月、星作为三光之源,日主昼,月主夜,在《周易》中日月、天地、乾坤、阴阳有既定排序,乾主动,象征男性,男性常被视为阳性,所以日之光华被称为“太阳”;坤主静,象征女性,被视为阴性,所以月之光华被称为“太阴”。
因此在历代文人的笔下,月亮常被描述为贤淑雅致的女性。
“月出皎兮,美人僚兮,舒窈纤兮,劳心悄兮。
”(《诗经·月出》)2. 月光透明,缺乏温度,象征纯洁和冰冷皎洁的月光投射到中国人的思维里的颜色有如“玉”、“冰”、“素”、“银”、“白”、“霜”、“浅蓝”等,因此汉语里有“素月”、“霜月”、“银色的月光”、“冰轮”、“玉盘”、“银镜”等隐喻形式。
“贞心一片如明月,映入清波到底圆。
”(元·施君美:《闺怨》第39出)3. 月亮是一个有着各种形状的物体月亮受太阳光照射的不同角度引起形状的周期变化,在文学语言中引发一系列富有诗意的隐喻描述,例如,“一弯新月”、“月如钩”、“白玉盘”、“瑶台镜”,等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挂在青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4. 月光移动使人产生流动的感觉,似流水似乳似银…………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菏塘月色》)此外,人们借明月抒发情怀,将月亮形状的变化与人们的心情相联系,形成许多类比式隐喻。
例如,神话故事中嫦娥难耐月宫的清冷和寂寞,盼望与夫君团圆,因此月亮每到十五时特别圆,圆形的月亮投射到人们心理中的含义是月圆象征团圆①。
基于神话故事,汉语里还有许多转喻式“月”的代称,如“广寒宫”、“月窟”、“月宫”、“婵娟”、“姮娥”、“月姊”等;基于月的形状和色彩形成的转喻式隐喻名称有“玉兔”、“玉蟾”、“月球”;月亮与人的不同感觉相联结产生了许多通感隐喻,例如:凉月、冷月、残月,等等。
人们赋予月亮以人性,出现了许多富有中国特色的“月”拟人别称:“月亮姑娘”、“月婆婆”、“月宫仙子”,98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6月“月亮姐姐”,等等。
三、西语中有关“月”的种种隐喻神话孕育文学隐喻,从语言层面反映民族文化特质,这说明了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基础。
在西方文化里,“月”直接受到希腊罗马神话传统的影响,隐喻同样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例如,希腊神话里,月亮女神Artemis(Diana)是天神宙斯的女儿,为了保住童贞,躲避阿波罗的追逐,变成了一棵月桂树,可她偏偏对人间美少年恩底弥翁(Endymion)产生了由衷的爱情,于是就施魔法让他长眠于山洞,保持他的青春容颜。
因此月亮常使人们联想起一位优美的处女,一位尊贵的女王。
如:1. The young moon lies on her back tonight as if her habit in the tropics, and as, I think,is suitable if not seemly for a virgin. Not a star but might shoot down and accept the invitation to be her lover.... (V. Sackville-West: No Signposts in the Sea)2. But,Cynthia! Should to thee the palm be given,Queen both for beauty and for majesty.(William Wordsworth :Untitled)从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英语文学里延续着这样一个隐喻传统:月亮是一位美丽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