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
历史学研究中的史料整理方法
![历史学研究中的史料整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f1c14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c.png)
历史学研究中的史料整理方法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学科,而史料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
史料的整理对于历史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在历史学研究中,史料整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研究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史料整理方法。
一、史料搜集史料搜集是史料整理的第一步。
研究者可以通过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途径搜集到相关的史料。
此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史料搜集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例如互联网上的电子文献、数字化档案等。
在搜集史料时,研究者应该注意选择可信度高的史料来源,并进行必要的筛选和鉴别。
二、史料分类史料分类是史料整理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这些史料,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便利。
常见的史料分类方法包括按照时间顺序、地理区域、主题内容等进行分类。
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选择适合的分类方法,并在分类过程中注意保持分类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三、史料整理史料整理是将搜集到的史料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整理和编辑的过程。
在整理史料时,研究者需要根据史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相应的整理方法选择。
常见的史料整理方法包括整理、校勘、校对、编纂等。
其中,整理是指对史料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校勘是指对史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对;校对是指对史料的文字和格式进行校对;编纂是指对史料进行编辑和整理成册。
在整理史料时,研究者应该注重细节,确保整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四、史料研究史料研究是对整理好的史料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在进行史料研究时,研究者可以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工具,例如比较研究、对比分析、统计分析等。
史料研究的目的是从史料中发现历史事实、揭示历史规律和推断历史发展趋势。
在进行史料研究时,研究者应该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五、史料保护史料保护是史料整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史料作为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进行史料整理时,研究者应该注重史料的保护和保存。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dabd04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c.png)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一、引言史料作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其分类和解读对于准确还原历史事实、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史料的分类和解读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事实并展现历史发展的真相。
二、史料的分类1. 原始史料原始史料指的是直接涉及到历史事件的文献、图片、文物等,其来源可以是历史当事人、亲历者或现场遗留物等。
这类史料具有直接性和客观性,但也可能存在感性和片面性。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史书、日记、手稿等。
2. 二手史料二手史料是在原始史料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和解读而得到的资料。
这类史料常见的形式包括历史研究著作、学术论文、历史文集等。
虽然二手史料已经对原始史料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和解读,但仍然需要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估。
3. 口述史料口述史料是利用口述方式记录下来的历史资料,包括历史当事人或亲历者的口述、口头传统或民间故事等。
这类史料通常具有生动性和具体性,能够提供与原始史料不同的视角和背景,但也可能存在记忆偏差或个人主观因素。
4. 考古史料考古史料是通过对历史遗址、文物和遗迹等进行系统挖掘和分析而得到的资料。
这类史料能够直接反映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对于研究古代历史等领域有着重要价值。
三、史料的解读1. 鉴别史料的真实性在进行史料解读之前,首先需要对史料的真实性进行鉴别。
可以从史料的来源、时代、作者、地域和相关历史事件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史料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2. 研究史料的背景和时代特征史料的解读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史料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状况、文化风貌等,能够更好地理解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与现象。
3. 引用其他相关史料进行对比分析为了确保对史料的解读客观准确,可以引用其他相关的史料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史料的内容、观点和记载,可以找到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
4. 融入学术研究和理论构架史料解读不能孤立地进行,需要融入学术研究和理论构架。
史料知识点归纳总结
![史料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c1864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c.png)
史料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史料的定义及种类1. 史料的定义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是指供给史学研究所需的各种资料。
它主要包括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文字史料是历史的主要载体,包括历史文献、史书、碑铭、笔记、日记、书信、文件、地方志等;实物史料是指各种历史遗物,如古器物、古建筑、古代生活用品等;口述史料是历史的生动记录,包括口头传统、口述历史和采访记录等。
2. 史料的种类(1)历史文献:历史文献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材料,它包括历史记载、地方志、档案资料、历史文书等。
历史文献有重要的史实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史书:史书是古代的历史文献,包括编年史、断代史、官修史书、地方志等,是古代历史记载的主要形式。
(3)碑铭:碑铭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名人事迹和重要建筑的建立经过等,是了解古代社会历史、思想、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原始资料。
(4)笔记、日记、书信:这些是个人记录历史的形式,它们反映了个人对于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见解,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
(5)文件:文件是政府机关、组织机构和个人事务的重要记录,包括官方文件、商业契约、政治文书、公证文书等,它们是研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历史的重要史料。
二、史料的价值及利用1. 史料的价值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它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影响,揭示历史的规律和规律性;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描绘历史的风云人物和历史的风云事件;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揭示历史社会和历史时代的面貌和特征。
2. 史料的利用(1)史料的保存:史料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它应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保护,以便后人继续进行研究和利用。
对于文字史料,应当进行数字化存储和整理,以减缓纸质史料的损耗和灭失;对于实物史料,应当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加强对古建筑、古遗址、古器物等史料的保护工作;对于口述史料,应当及时进行采集、整理和保管,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历史学及其研究方法PPT教学课件
![历史学及其研究方法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439f3ebe23482fb4da4cfa.png)
历史研究方法
2020/12/10
13
五、历史研究方法: 大体讲有以下几种:
1.最基本的方法是搜集与考订材料的方法,即考据。
考据的基本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比较法等
2.历史比较法。
3.统计方法。是指有关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
反映的问题作出一定结论的方法。
2020/12/10
10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时期”
思考:对于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现象,运用何种史观会评价 较高或较低?并请说明理由。
评价较高
评价较低
通商口岸
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扶清灭洋”
革命史观
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
洋务运动 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2020/12/10
从革命史观—— 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
从现代化史观—— 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从整体史观—— 从文明史观——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 世界殖民体系;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 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的地方。
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
2020/12/10
3
(二)实物史料:
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实物史料:
1、举例: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地位:
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
史料学的内容与研究史料的方法
![史料学的内容与研究史料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2f25e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2.png)
史料内容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
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primarysource)以及第二手史料(secondarysource)。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但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例如史记就很难说是一手或二手史料)。
一般中文所称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
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primarysource)以及第二手史料(secondarysource)。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但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例如史记就很难说是一手或二手史料)。
一般中文所称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
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荣孟源把史料分为四大类,一般被认为是较为全面合理的传统史料分类法。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三)史学研究方法(含解析)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三)史学研究方法(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ad211b0b4c2e3f572763e5.png)
三、史学研究方法例7 (2015·上海高考)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A.《三国志》B.《三国演义》C.《三国》D.《三国英杰传》理论指导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3.口传史料和口述史料:(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三、其他史料分类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1)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
(2)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
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1)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
(2)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例8 (2014·北京高考)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理论指导(1)“史”作为历史材料,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它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离开了这些基本历史材料,历史理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史料分析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史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56fdb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d.png)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史料分析历史,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兴衰荣辱、智慧与经验。
而对于历史的研究,则是我们穿越时空、洞察过去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探寻的过程中,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对史料的分析至关重要。
历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适用范围。
首先是文献研究法。
这是历史研究中最为基础和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古代典籍、官方文件、私人信件、日记等各种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解读,我们能够了解到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然而,使用文献研究法时需要保持警惕,因为文献的作者可能存在主观偏见,或者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导致记录不够客观准确。
其次是考古研究法。
考古发掘为我们提供了实物证据,如遗址、文物、墓葬等。
这些实物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技术和社会结构。
但考古研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对文物的解读可能存在多种可能性,而且考古发现往往是不完整的,需要研究者通过合理的推测和假设来填补空白。
还有比较研究法。
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现象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但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对多个研究对象有深入的了解,并且要注意避免简单的类比和片面的结论。
除了上述方法,口述历史研究法也逐渐受到重视。
通过采访当事人或其后代,获取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记忆,为历史研究增添了生动的细节和个人视角。
不过,口述资料可能存在记忆偏差和夸大等问题,需要谨慎甄别。
在历史研究中,史料的分析是关键环节。
史料如同历史研究的基石,其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研究的成果。
对于史料的来源,我们需要进行仔细的甄别。
官方记载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也可能存在为统治者服务而进行修饰的情况。
民间文献则可能更贴近百姓生活,但也可能存在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内容。
因此,在使用史料时,要综合考虑其来源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对史料的内容分析也不能马虎。
要注意史料的语言表达、上下文关系以及作者的意图。
(完整版)史料
![(完整版)史料](https://img.taocdn.com/s3/m/ddf61375770bf78a64295465.png)
史料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一、史料的分类:第一种分法:按史料存在的形式划分,可分为实物类史料、文献(文字)类史料、口述类史料、图片影音类史料和风俗类史料。
1、实物类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碑刻、雕塑、绘画、墓葬、遗迹或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它是“重现”远古历史的最重要依据,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2、文献(文字)类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历史资料。
如:官私史书(如“二十四史”,又称“正史”,其中《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其余为纪传体断代史,注意《资治通鉴》不属于“二十四史”),思想类与学术类著作,公私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报刊杂志(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刊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文学作品(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文集日记,野史笔记,回忆文稿,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简帛文字、碑刻、和墓志,日常生活的文字遗留(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等。
3、口述类史料:经过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或为后人记录而成的史料,适用于民间传说、节日来源、习俗、比较隐秘或具有争议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或亲历者尚存等情况。
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社会歌谣、座谈录音以及访问调查等。
其内容大都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实,保持了其权威性和鲜活性。
亲历者所述说的环境、细节、所体验的感情、所刻画的心理往往是别人不易领会到的。
史料和史论(经典整理,备战高考)
![史料和史论(经典整理,备战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e4fe74731ed9ad51f01df2db.png)
第37讲史学常识方法理论考点一:史料一、史料的分类第一种: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一)文献(文字)史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纸、杂志、信件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
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个人因素(立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
(二)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1.种类: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地位: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3.局限:(1)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2)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口述史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2.局限: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
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
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
第二种:按史料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
1.含义:(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史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是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
2.价值:①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②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
3.与三类史料的关系: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
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d9c02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f.png)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的定义是:研究历史事件和过去的社会结构、文化理论、行为等。
因此,史学家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及发生这些事情的原因。
史学家用多种方法来研究这些历史事件,他们包括直接历史学习、考古学、系统史学等。
本文将专注于史学家研究过去的方法和方式。
1.直接历史学习:通常史学家会通过史料和文献来研究过去的历史事件。
史料可以分为书籍、报纸、杂志、剧本、电影等。
文献包括公开的文献和私人文献,其中公开的文献可以分为官方文件、学术论文、媒体报道等;私人文献可以分为家庭记载、日记本、信件等。
史学家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史料和文献,揭示过去社会的事情。
2.考古学:考古学是史学家从考古遗址或古代结构中揭示历史的一种方法。
考古学不仅可以帮助史学家了解过去的历史,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有价值的文物。
史学家通过调查遗址、挖掘及分析它们中找到的物品,以及依据古代文字、图像及其他古物质标记来研究过去的历史事件。
3.系统史学:系统史学是研究历史系统中各个部分事件之间关系和发展的一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史学家可以分析历史系统中的关键事件,然后探讨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从而追溯和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
至此,本文介绍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三种方法:直接历史学
习、考古学和系统史学。
它们对于史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
因此,史学家在进行历史研究时要熟悉上述的三种方法,以准确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880ebc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8.png)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1.史料的分类[内涵解读](1)史料概念: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2)史料分类①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
例如《史记》一书,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②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遗址,即前人活动的各种场所,如居址、村落、作坊等各种建筑设施。
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
墓葬作为实物史料,有它特殊的意义。
一个保存良好的墓葬,不仅有古代人的遗体,还往往有许多随葬物品,有的甚至还有大量的壁画、简册和古代文献,因此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
三是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文献资料:按史学家马端临所说,文献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
口传资料是指经历代口耳相传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
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是保留史料的基本形式之一。
近年来盛行的各种口述录音资料、回忆录等,都是口传资料的典型。
但与口传资料相比,文字资料因其更加丰富且完备而更为重要。
[典例导引](2012年高考广东卷)有学者以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呈现了XXX,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XXX学生XXX,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解答此题的枢纽在于准确判断商代可能呈现牛耕的最确凿的历史依据。
A项不克不及因为有“牛骨”就确定XXX 的呈现,因为牛最早只是作为宗庙的祭祀用品。
史料
![史料](https://img.taocdn.com/s3/m/c0fb0a01227916888486d73e.png)
史料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一、史料的分类:第一种分法:按史料存在的形式划分,可分为实物类史料、文献(文字)类史料、口述类史料、图片影音类史料和风俗类史料。
1、实物类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碑刻、雕塑、绘画、墓葬、遗迹或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它是“重现”远古历史的最重要依据,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2、文献(文字)类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历史资料。
如:官私史书(如“二十四史”,又称“正史”,其中《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其余为纪传体断代史,注意《资治通鉴》不属于“二十四史”),思想类与学术类著作,公私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报刊杂志(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刊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文学作品(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文集日记,野史笔记,回忆文稿,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简帛文字、碑刻、和墓志,日常生活的文字遗留(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等。
3、口述类史料:经过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或为后人记录而成的史料,适用于民间传说、节日来源、习俗、比较隐秘或具有争议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或亲历者尚存等情况。
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社会歌谣、座谈录音以及访问调查等。
其内容大都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实,保持了其权威性和鲜活性。
亲历者所述说的环境、细节、所体验的感情、所刻画的心理往往是别人不易领会到的。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7b8c8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1.png)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史学研究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研究
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史料考证、历史分析、比
较研究和批判性思考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1.史料考证: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和考证史料。
史料包括文书、档案、资料、考古遗址等各种记载历史的实物和文字。
考证史料需要进行
真伪审查、时代辨证和相关比对等工作,以确定史料的可靠性和历史地位。
在考证的过程中,还需要研究史料的权威性、作者立场等因素,以确保研
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将历史事件和人物与其他国家、地区或时代
进行比较,以发现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比较研究可以通过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和对比法等多种方式进行。
横向比较是将同一时代或近似时代的
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是将不同时代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对
比法是通过对相关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对比,以发现其相似性与差异性。
4.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客观真理性原则,对历史问
题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和审视。
批判性思考不仅包括对历史事件和
人物的正面评价,还包括对其负面影响和问题的揭示和批判。
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
![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4bf15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a.png)
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史学研究是指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
而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它是指用于记载、反映和证明历史事实的各种文字、图像、实物等材料。
史料的分类是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史料的分类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照形态分类:史料可以分为书面史料和非书面史料。
书面史料是指通过文字记录的史料,如史书、史官的奏疏、日记、书信等。
非书面史料是指通过其他形式记录的史料,如铭刻、碑文、画像、器物等。
2.按照种类分类:史料可以分为政治史料、经济史料、文化史料、社会史料等。
政治史料主要包括历代帝王的诏令、群臣的奏疏、战争的记载等;经济史料主要包括货币、经济统计数据、商业文书等;文化史料主要包括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宗教经典等;社会史料主要包括户口簿、人口普查表、民间纪事等。
3.按照保存状态分类:史料可以分为完整史料和残缺史料。
完整史料是指保存完好、内容相对完整的史料,如传世文献、出土文物等;残缺史料是指保存不完整、内容有所缺失的史料,如残篇残卷、损坏的石碑等。
4.按照性质分类:史料可以分为正史和野史。
正史是指由正式的史家编纂的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野史是指非正式的史书,如私人撰写的史书、笔记、口述史料等。
史学研究是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史料进行研究和分析。
常见的史学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考古学方法:通过挖掘、发掘古代遗址、出土文物等,在实物的基础上重建历史,推测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生活等。
2.文献学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还原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真实面貌,探讨历史事件的原因、动力等。
3.比较历史学方法: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历史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之处,揭示历史变迁的规律。
4.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5.人类学方法:通过对人类活动的观察和解释,探索历史事件和现象背后的文化、思维方式等。
史学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史学的分类与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614cd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0.png)
史学的分类与研究方法史学是研究历史现象和历史文化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范围,包括考古、地理、人口学、社会学、哲学等多个学科。
为了更好地研究历史,史学被分为多个分支,每个分支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历史学历史学是最基础、最广泛的史学分支。
它研究的是过去的事件、人物和文化。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的分析和研究、考古遗址的发掘和整理等。
历史学的学者可以利用这些资料来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后果。
历史学分为很多分支,比如中国史、世界史和文化史等。
近年来,史学者也逐渐注意到了非西方国家近代史、女性史和环境史等非主流历史领域的研究。
二、文化史文化史是研究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文化传播和文化意义的史学分支。
它研究的是文学、艺术、语言、宗教、思想等方面的历史。
文化史的研究方法包括文化现象的历史演变、文学作品的文化分析、文化传统的考察等。
文化史研究将揭示一个时期的文化状态,并从中了解该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思想背景。
文化史也有很多分支,其中包括文学史、艺术史、语言史和宗教史等。
文化史的研究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变化。
三、社会史社会史是研究历史上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以及人际关系的史学分支。
它研究的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揭示长期的历史演变。
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包括通过人口学调查等工具来还原历史的人口结构,从而了解社会组织的结构和变化,研究宗族、阶级和家庭等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分析社会变革的动因和成效。
社会史也有很多分支,其中包括经济史、军事史和法律史等。
社会史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四、技术史技术史是研究历史上的技术发展、技术改进和技术应用的学科。
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变革密不可分,它不仅影响了生产关系、交通运输和通讯等方面的变化,也影响了人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技术史的研究方法包括考察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研究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以及技术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料与历史学研究方法
![中国古代史料与历史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44f2d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f.png)
中国古代史料与历史学研究方法中国古代史料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揭示出历史的真相和本质。
然而,古代史料的研究并非易事,需要历史学家具备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史料的特点以及历史学研究方法。
一、中国古代史料的特点中国古代史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中国古代的史料种类繁多,包括文字史料、器物史料、口述史料等。
这些史料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多样,为研究者提供了广泛的研究对象。
2. 多语言: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多种文字,如古汉语、古代藏文等。
因此,研究者需要具备多种语言的阅读和解读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并分析史料。
3. 时代变迁: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
每个时代的史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因此,研究者需要具备对不同时代史料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二、历史学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古代史料,历史学家们发展了一系列研究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历史学研究方法。
1. 文献学方法:文献学方法是研究古代文献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揭示出历史的真相和本质。
这种方法注重对史料的文字、语言、形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2. 考古学方法:考古学方法是通过对古代遗址、遗迹、文物等的发掘和研究,还原古代社会的历史面貌。
考古学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挖掘、鉴定等环节,通过对发掘出的古代遗物进行分析,揭示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3. 口述史料研究方法:口述史料研究方法是通过对古代人物或后代的口述,获取古代历史的相关信息。
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口述者的记忆和叙述能力,研究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口述史料采集和分析技巧,以确保史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跨学科研究方法:古代历史的研究需要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如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等。
研究者可以借鉴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以丰富和拓展对古代历史的认识。
三、史料与历史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史料与历史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
一、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一)文献(文字)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1)、种类:
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
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 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
(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
(二)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1、举例: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地位: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3.局限
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2)、局限
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
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
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
二、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
(1).含义:①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②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
究对象的情况。
(2)价值:①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②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
3.与三类史料的关系:
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
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
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
三、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四、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 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
•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 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
• 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不取孤证),如二重证法,即考古与文献相结合
五、历史评价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客观的、全面的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的、发展的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六、历史评价原则:
•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既肯定为主,阻碍既否定为主。
•标准主要有三条:
•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既当是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
•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
•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的、互为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