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波那契数列算法分析报告
斐波那契数列小结
斐波那契数列⼩结关于斐波那契数列,相信⼤家对它并不陌⽣,关于其的题⽬也不在少数。
我现在总结⼀下有关它的⼀些有趣的性质。
基础问题1.求斐波那契数列的第k项常规⽅法是利⽤f[i]=f[i-1]+f[i-2],时间复杂度为O(n)显然最多处理到1e7假如n到1e18怎么办,O(n)显然就T飞了.我们考虑利⽤什么⽅法来加速斐波那契数列数列是其次线性递推式所以是可以利⽤矩阵乘法进⾏求解的[]1110很显然⽤[Fi,F(i-1)]乘以上⾯的矩阵是可以得到[Fi+F(i-1),Fi]这样,再利⽤矩阵快速幂就可以做到8logn求解斐波那契数列第n项了2.求Fi与Fj的最⼤公约数这⾥要⽤到⼀个神奇的性质gcd(F[n],F[m])=F[gcd(n,m)]证明:这⾥的结论可以记下来,可能会有⽤3.斐波那契数列的循环节求斐波那契数列modn的循环节,我们可以在logp的时间求斐波那契数列的循环节综合问题求⼀个循环节,然后矩阵快速幂,就是⼀个模板的合集// luogu-judger-enable-o2# include<cstring>#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cmath># include<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typedef long long ll;const int maxn=1e5+5;ll dp[maxn*10];ll prime[maxn],s=0;bool vis[maxn];char ch[30000005];int len;void init_prime(){for(ll i=2;i<maxn;i++){if(!vis[i]) prime[s++]=i;for (ll j=0;j<s&&i*prime[j]<maxn;j++){vis[i*prime[j]]=1;if(i%prime[j]==0) break;}}return;}ll pow_mod(ll a1,ll b1){ll ans=1;while(b1){if(b1&1) ans=ans*a1;b1>>=1;a1*=a1;}return ans;}ll pow_mod2(ll a,ll b,ll p){ll ans=1;while(b){if(b&1) ans=ans*a%p;b>>=1;a=a*a%p;}return ans;}ll gcd(ll a,ll b){return b?gcd(b,a%b):a;}bool f(ll n,ll p){return pow_mod2(n,(p-1)>>1,p)==1;}struct matrix{ll x1,x2,x3,x4;};matrix matrix_a,matrix_b,matrix_c;matrix M2(matrix aa,matrix bb,ll mod){matrix tmp;tmp.x1=(aa.x1*bb.x1%mod+aa.x2*bb.x3%mod)%mod; tmp.x2=(aa.x1*bb.x2%mod+aa.x2*bb.x4%mod)%mod; tmp.x3=(aa.x3*bb.x1%mod+aa.x4*bb.x3%mod)%mod; tmp.x4=(aa.x3*bb.x2%mod+aa.x4*bb.x4%mod)%mod; return tmp;}matrix M(ll n,ll mod){matrix a,b;a=matrix_a;b=matrix_b;while(n){if(n&1){b=M2(b,a,mod);}n>>=1;a=M2(a,a,mod);}return b;}ll fac[100][2],l,x,fs[1000];void dfs(ll count,ll step){if(step==l){fs[x++]=count;return ;}ll sum=1;for(ll i=0;i<fac[step][1];i++){sum*=fac[step][0];dfs(count*sum,step+1);}dfs(count,step+1);}ll solve2(ll p){if(p<1e6&&dp[p]) return dp[p];bool ok=f(5,p);ll t;if(ok) t=p-1;else t=2*p+2;l=0;for(ll i=0;i<s;i++){if(prime[i]>t/prime[i]) break;if(t%prime[i]==0){ll count=0;fac[l][0]=prime[i];while(t%prime[i]==0){count++;t/=prime[i];}fac[l++][1]=count;}}if(t>1){fac[l][0]=t;fac[l++][1]=1;}x=0;dfs(1,0);sort(fs,fs+x);for(ll i=0;i<x;i++){matrix m1=M(fs[i],p);if(m1.x1==m1.x4&&m1.x1==1&&m1.x2==m1.x3&&m1.x2==0) {if(p<1e6) dp[p]=fs[i];return fs[i];}}}ll solve(ll n){ll ans=1,cnt;for(ll i=0;i<s;i++){if(prime[i]>n/prime[i]){break;}if(n%prime[i]==0){ll count=0;while(n%prime[i]==0){count++;n/=prime[i];}cnt=pow_mod(prime[i],count-1);cnt*=solve2(prime[i]);ans=(ans/gcd(ans,cnt))*cnt;}}if(n>1){cnt=1;cnt*=solve2(n);ans=ans/gcd(ans,cnt)*cnt;}return ans;}void pre(){init_prime();matrix_a.x1=matrix_a.x2=matrix_a.x3=1;matrix_a.x4=0;matrix_b.x1=matrix_b.x4=1;matrix_b.x2=matrix_b.x3=0;dp[2]=3;dp[3]=8;dp[5]=20;}int main(){ll t,n,MOD,num=0;pre();scanf("%s",ch+1);len=strlen(ch+1);scanf("%lld",&n);MOD=solve(n);for (int i=1;i<=len;i++){num=num*10+ch[i]-'0';while (num>=MOD) num-=MOD;}matrix_c=M(num,n);printf("%lld",matrix_c.x2);return 0;}Processing math: 100%。
斐波那契数列算法分析
斐波那契数列算法分析
斐波那契数列是由意大利数学家莱昂纳多·斐波那契在18世纪提出的一个数列,数列中的任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并且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
2,这个数列从现在到远古都在被人们用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其中最著名的应用就是解决“兔子问题”。
斐波那契数列的数学表达式是F(n) = F(n-1) + F(n-2),其中n表示第n项,F(n)表示第n项的值。
由此可知,该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的值为前两项的和。
斐波那契数列的特点是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
2,这也是为什么该数列又被称为“比较数列”的原因。
斐波那契数列由于其具有规律性,因此它可以用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其中最著名的应用就是解决“兔子问题”。
“兔子问题”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问题是一对兔子,每个月生出一对兔子,每对兔子又可以在第二个月生出一对小兔子,请问一年之内兔子的总数是多少?
从“兔子问题”的描述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这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问题。
假设第一个月有一对兔子,第二个月有两对兔子,并且每个月都有一对新兔子,那么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第n个月的兔子数量就是F(n)。
由此可见,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其中最著名的应用就是解决“兔子问题”。
斐波那契数列有着复杂的数学表达式,但其实它的原理很简单,它的思想从现在到远古都在被人们用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其中最著名的应用就是解决“兔子问题”。
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求解算法
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求解算法
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经典的数列,从1和1开始,之后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即:1,1,2,3,5,8,13,21,34,...
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求解算法是一种很简单而且有效的算法。
假设要求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我们可以以下面的递推公式来计算:
F(0) = 0
F(1) = 1
F(n) = F(n-1) + F(n-2) (n>=2)
其中,第0项和第1项已知,可以直接赋值。
对于n>=2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递推公式F(n) = F(n-1) + F(n-2)来求解,这个公式的含义是,第n项等于前一项加上前两项。
用python实现这个递推过程的代码如下:
def fib(n):
if n <= 1:
return n
# 初始化前两项
first = 0
second = 1
# 从第三项开始递推
for i in range(2, n+1):
third = first + second
first = second
second = third
return second
这段代码先判断n是否小于等于1,如果小于等于1,则直接返回n。
如果n大于1,则初始化前两项,然后从第三项开始进行循环,每次计算第i项的值,并将第i-1项和第i-2项的值更新为第i-2项和第i-1项的值,最后返回第n项的值。
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因为需要递推n次。
当n很大时,算法的效率会比较低,计算速度会变慢。
但由于递推算法的简单性,这个算法仍然是非常流行的。
斐波那契数列非递归算法时间复杂度
斐波那契数列非递归算法时间复杂度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数列,它的定义是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即F(n) = F(n-1) + F(n-2),其中F(0) = 0,F(1) = 1。
在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的算法时,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一种是递归算法,另一种是非递归算法。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非递归算法,并分析其时间复杂度。
非递归算法的思路是从前往后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每一项,直到计算到目标项。
具体步骤如下:1. 初始化前两个数F(0)和F(1)的值为0和1。
2. 用一个循环从第三项开始计算每一项的值,直到计算到目标项。
3. 每次计算当前项的值时,都先将前两个数的值相加,然后将结果赋给当前项。
4. 循环结束后,目标项的值就是所求的斐波那契数列的值。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非递归算法的实现示例:```def fibonacci(n):if n == 0:return 0if n == 1:return 1f0 = 0f1 = 1for i in range(2, n+1):fn = f0 + f1f0 = f1f1 = fnreturn fn```在这个实现中,我们用f0和f1表示前两个数的值,用fn表示当前项的值。
循环从第三项开始,每次计算当前项的值时,都将前两个数的值相加,然后更新f0和f1的值。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非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由于非递归算法只需要一次循环就可以计算到目标项,所以循环的次数就是目标项的索引值n。
在每次循环中,只有一次加法运算和两次赋值操作。
加法运算和赋值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常数级别的,不会随着n的增大而增加。
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可以表示为O(n),即线性时间复杂度。
这是因为随着目标项的索引值n的增大,循环的次数也会相应增加,但每次循环的操作都是常数级别的,所以整体的时间复杂度与目标项的索引值n成正比。
总结一下,斐波那契数列的非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这意味着随着目标项的索引值n的增大,算法的执行时间也会线性增加。
斐波那契数列快速算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斐波那契数列快速算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斐波那契数列作为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它的定义是: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即第n个数为第n-1个数与第n-2个数的和。
斐波那契数列的前几个数字是0、1、1、2、3、5、8、13、21、34等。
常规算法是通过递归或循环生成斐波那契数列,但在求解大数列时,这些算法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更快速的算法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快速算法,该算法可以快速地生成斐波那契数列的任意项,而不需要进行递归或循环。
通过使用矩阵的乘法,我们可以将斐波那契数列的计算转化为矩阵的幂运算。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这种快速算法并分析其优势。
通过对比常规算法和快速算法的运行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我们可以看到快速算法在求解大数列时的优势。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会首先介绍斐波那契数列的基本概念和问题背景。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常规算法的实现原理和缺点。
接着,会逐步引入快速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进行算法效率的对比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重点强调快速算法的优势。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快速算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下面是一个例子: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目标和重点。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引言部分旨在引入斐波那契数列快速算法的背景和相关概念。
首先,我们将概述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和特点,以及为什么需要快速算法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
其次,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并列出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最后,我们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快速算法探索斐波那契数列的计算方法。
2.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将详细介绍斐波那契数列以及常规算法和快速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斐波那契数列算法分析图文稿
斐波那契数列算法分析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背景:假定你有一雄一雌一对刚出生的兔子,它们在长到一个月大小时开始交配,在第二月结束时,雌兔子产下另一对兔子,过了一个月后它们也开始繁殖,如此这般持续下去。
每只雌兔在开始繁殖时每月都产下一对兔子,假定没有兔子死亡,在一年后总共会有多少对兔子?在一月底,最初的一对兔子交配,但是还只有1对兔子;在二月底,雌兔产下一对兔子,共有2对兔子;在三月底,最老的雌兔产下第二对兔子,共有3对兔子;在四月底,最老的雌兔产下第三对兔子,两个月前生的雌兔产下一对兔子,共有5对兔子;……如此这般计算下去,兔子对数分别是:1,1,2,3,5,8,13,21,34,55,89,144,...看出规律了吗?从第3个数目开始,每个数目都是前面两个数目之和。
这就是着名的斐波那契(Fibonacc i)数列。
有趣问题:1,有一段楼梯有10级台阶,规定每一步只能跨一级或两级,要登上第10级台阶有几种不同的走法答:这就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登上第一级台阶有一种登法;登上两级台阶,有两种登法;登上三级台阶,有三种登法;登上四级台阶,有五种方法……所以,1,2,3,5,8,13……登上十级,有89种。
2,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前项比后项的极限是多少,就是问,当n趋于无穷大时,F(n)/ F(n+1)的极限是多少?答:这个可由它的通项公式直接得到,极限是(-1+√5)/2,这个就是所谓的黄金分割点,也是代表大自然的和谐的一个数字。
数学表示:Fibonacci数列的数学表达式就是:F(n)=F(n-1)+F(n-2)F(1)=1F(2)=1递归程序1:Fibonacci数列可以用很直观的二叉递归程序来写,用C++语言的描述如下:longfib1(intn){if(n<=2){return1;}else{returnfib1(n-1)+fib1(n-2);}}看上去程序的递归使用很恰当,可是在用VC2005的环境下测试n=37的时候用了大约3s,而n=45的时候基本下楼打完饭也看不到结果……显然这种递归的效率太低了!!递归效率分析:例如,用下面一个测试函数:longfib1(intn,int*arr){arr[n]++;if(n<=2){return1;}else{returnfib1(n-1,arr)+fib1(n-2,arr);}}这时,可以得到每个fib(i)被计算的次数:fib(10)=1 fib(9)=1 fib(8)=2 fib(7)=3fib(6)=5 fib(5)=8 fib(4)=13 fib(3)=21fib(2)=34 fib(1)=55 fib(0)=34可见,计算次数呈反向的Fibonacci数列,这显然造成了大量重复计算。
斐波那契数列的递归算法时间复杂度
斐波那契数列的递归算法时间复杂度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组经典的数字序列,它的构成方式十分简单,就是前两个数字为1,从第三个数字开始,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这个数字序列的特点十分有趣,不仅在数学领域具有重大的作用,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因为它能够用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序列排序、加密技术、统计分析等问题。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从递归算法的角度分析斐波那契数列的时间复杂度。
一、斐波那契数列的递归算法斐波那契数列的递归算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却耗时较长的算法,其核心思想就是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同的小问题,直到小问题解决后,再依次合并这些小问题的答案得到最终的结果。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算法的代码实现:int fibonacci(int n){if(n == 0 || n == 1){return 1;}else{return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这个递归算法实现很简单,它的思路就是将求第n位的斐波那契数列转化为求第n-1位和n-2位的斐波那契数列,直到递归到结束条件,就可以得到实际的结果。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递归算法可能比较容易理解,但实际上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很高的,接下来我们将具体分析一下。
二、斐波那契数列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在递归算法中,每次递归都会分解出两个小问题,分别是求n-1位和n-2位的斐波那契数列。
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递归到1或2位数量级,直到递归从底层不断返回结果。
那么,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呢?在斐波那契数列递归算法中,我们发现每次递归都会造成重复计算,因此,每个子问题的复杂度并不简单,实际上每次递归都会花费O(2的n次方)的时间。
由于递归调用次数和指数关联,所以总体时间复杂度是指数级别,也就是O(2的n次方)。
由于指数级别算法的效率非常低,因此,这个算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就逐渐被淘汰了。
三、斐波那契数列递归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分析在递归算法中,空间复杂度指的是函数调用栈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斐波那契额数列 实 验 报 告
long fib1,fib2,fib; /*定义变量*/
int i;
fib1=1;
fib2=1;
for(i=2;i<=n;i++) /*循环*/
{
fib=fib1+fib2;
fib1=fib2;
fib2=fib;
}
return fib; /*返回结果*/
}
void main() /*主函数*/
{
clock_t us1,us2; /*定义变量*/
实验要求:
1.完成计算Fn的递归函数Fibrec。
2.完成计算Fn的非递归函数Fibite。
3.当N=10,15,20,25,30,35,40,45时测试以上两种算法的执行时间,并把测试结果填写在附表1-1中。
N
函数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89
987
10946
121393
1346269
14930352
165580141
1836311903
Fibrec运行时间
0
0
0
16
110
1219
13593
151781
Fib ite运行时间
0
0
0
0
0
0
0
0
注:表格中填写的是测试时间,单位μm。
试解释两种算法在执行时间上的不同,并对两种算法进行分析。#include<stdio.h>
#include<tg Fib_rec(int n) /*定义递归函数*/
{
if(n==0||n==1) /*判断是否为第一二个数*/
斐 波 那 契 数 列 _ 数 据 结 构 与 算 法
多种方法实现Fibonacci(斐波那契)数列的生成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问题,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
1、What is Fibonacci sequence?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0、1、1、2、3、5、8、13、21、34、……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F(0)=0,F(1)=1,F(n)=F(n-1)+F(n-2)(n≥2,n∈N*)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斐波纳契数列都有直接的应用,为此,美国数学会从1963起出版了以《斐波纳契数列季刊》为名的一份数学杂志,用于专门刊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摘选自百度百科】2、How to create Fibonacci sequence?———————————-华丽丽的分割线———————————-此方法是博主在一次java作业期间想到的,当时作业是一个运用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率做文章的题目。
期间,博主还运用了BigDecimal、BigInteger两个java类来实现任意精度下的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率。
详细java代码见博主GitHub-**代码实现(由于int类型的承载的范围有限,因此我们通过此种方法穷举出int类型范围内的所有斐波那契数列项)**- Three f = new Three(1);while (f.getTwo() 0) {f = new Three(i);System.out.println(f.getOne());System.out.println("现有条件(int)下能够存储的所有斐波那契数列见上");-**Three.java**-public class Three {private int one = 0;private int two = 1;public Three(int i) {for (int j = 1; j i; j++) {forward();public void forward() {this.one = this.two;this.two = this.three;this.three = this.one + this.two;public int getOne() {return this.one;public int getTwo() {return this.two;public int getThree() {return this.three;方法二:(当然是传统的递归调用啦^_^)--由于递归方法的时间消耗比较大,所以这里只递归到40项(再往后程序将会一直卡住,许久才会出结果)for(int i = 1;i = 40;i++){System.out.print(fibonacci(i)+" ");void fibonacci(int n){return 0;return 1;return fibonacci(n) + fibonacci(n-1);方法三:(其他方法^_^)其实大多数方法都是通过改良递法而产生的,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递归法时间成本较高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存储。
斐波那契数列迭代算法
斐波那契数列迭代算法
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经典的数学序列,它以0和1作为开始,后续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斐波那契数列的迭代算法,是一种通过循环来计算数列的方法,相比于递归算法更为高效。
迭代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循环依次计算出每一项的值,将其保存在一个变量中,然后更新变量的值来计算下一项。
对于斐波那契数列迭代算法,我们可以使用两个变量来保存当前项和前一项的值,通过不断更新这两个变量的值来计算下一项的值。
假设我们要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我们可以设置初始值为0和1,然后通过循环计算出第n项的值。
循环的次数为n-2次,因为0和1已经被设置为初始值了。
具体的迭代算法步骤如下:
1. 初始化变量a和b分别为0和1。
2. 如果n为0,直接返回a作为结果。
3. 否则,进入循环,重复n-1次:
- 更新a的值为b。
- 更新b的值为a+b。
4. 循环结束后,返回b作为结果。
通过这个迭代算法,我们可以快速计算出斐波那契数列的任意一项。
迭代算法相对于递归算法来说,不会产生额外的递归调用开销,因此在计算大量项的斐波那契数列时,具有更高的效率。
总结来说,斐波那契数列的迭代算法是一种通过循环来计算数列的方法,它通过不断更新变量的值来计算下一项。
相比于递归算法,迭代算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较低的开销,适用于计算大量项的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算法分析
斐波那契数列算法分析F(0)=0F(1)=1F(n)=F(n-1)+F(n-2),其中n>1也就是说,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个数等于其前两个数之和。
该数列的前几个数是:0、1、1、2、3、5、8、13、21……以此类推。
1.递归算法最直观的方法是使用递归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
代码如下:```pythondef fibonacci(n):if n <= 1:return nelse:return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递归算法的思想是将问题划分为相同类型的子问题并逐步解决。
然而,该算法存在一些问题。
当n的值较小时,该算法运行速度较快,但对于较大的n值,递归算法的性能显著下降。
原因是该算法会重复计算相同的子问题,导致时间复杂度高达指数级。
具体而言,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2^n)。
2.迭代算法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我们可以使用迭代的方法计算斐波那契数列。
代码如下:```pythondef fibonacci(n):if n <= 1:return nelse:a,b=0,1for _ in range(1, n):a,b=b,a+breturn b```迭代算法首先处理边界情况,然后使用循环迭代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值。
该算法只需要迭代n-1次,因此时间复杂度为O(n)。
3.记忆化递归算法记忆化递归算法是对递归算法的改进,通过使用一个数组(或字典)来存储已经计算过的斐波那契数值,避免重复计算。
代码如下:```pythondef fibonacci(n, memo={}):if n in memo:return memo[n]if n <= 1:memo[n] = nelse:memo[n] =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return memo[n]```记忆化递归算法在首次计算时需要存储斐波那契数列的所有值,因此空间复杂度为O(n),但后续调用时只需要常数级的时间来查找已经计算过的值,因此时间复杂度为O(n)。
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1: 斐波那契数列(分治策略)
double b = 1;
double result = 0;
if (n <= 0)
{
return 0;
}
else if (n <= 2)
{
return 1;
}
else
{
for (i = 3; i <= n; i++)
{
result = a + b;
a = b;
b = result;
天津商业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开课时间2019年4月26日实验报告2019年4月26日
学院名称
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班
软件1803班
学号
20180822
姓名
丁智颖
同组姓名
无
课程名称
算法分析与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一斐波那契数列(分治策略)指教师宋建材实验类型
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成绩
教师评语:
}
return result;
}
}
///
//分治方法求解
///
double fib2(int n)
{
if (n <= 0)
{
return 0;
}
else if (n <= 2)
{
return 1; //递归终止条件
}
else
{
return fib2(n - 1) + fib2(n - 2); //递归
四、实验代码
#include <stdio.h>
double fib1(int n); //非递归生成下标为n的斐波那契数列元素
算法斐波那契数列递推式和证明
算法斐波那契数列递推式和证明
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系列由0和1开始的数字序列,后续的数字是前两
个数字的和。
数列的递推式可以表示为Fn=Fn-1+Fn-2,其中n>=2,F0=0,F1=1
为了证明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式,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
第一步,基础情况:
当n=2时,F2=F1+F0=1+0=1,符合递推式。
当n=3时,F3=F2+F1=1+1=2,也符合递推式。
第二步,归纳假设:
假设当n=k时,递推式成立,即Fk=Fk-1+Fk-2
我们需要证明当n=k+1时,递推式也成立,即Fk+1=Fk+Fk-1
第三步,归纳证明:
当n=k+1时,根据递推式,我们有Fk+1=Fk+Fk-1
由归纳假设,我们假设Fk=Fk-1+Fk-2,将其代入上式中得:
Fk+1=(Fk-1+Fk-2)+Fk-1
化简上式,得:
Fk+1=2Fk-1+Fk-2
根据递推式,我们有Fk+1=Fk+Fk-1,将其代入上式中得:
Fk+Fk-1=2Fk-1+Fk-2
继续化简上式,得:
Fk=Fk-1+Fk-2
由此可见,当n=k+1时,递推式也成立。
综上所述,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式Fn=Fn-1+Fn-2成立。
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证明:
1.确定基础情况,即n=2和n=3时,递推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递推式成立,即Fk=Fk-1+Fk-2
3.根据递推式,推导出当n=k+1时,递推式也成立。
4.综上所述,递推式成立。
通过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我们可以确定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式是正确的。
斐波那契查找算法详解
斐波那契查找算法详解斐波那契查找算法详解说明1. 斐波那契查找算法核⼼思想类似于⼆分查找和插值查找,区别在于对标志值,即 mid 的设计算法不⼀样,⼆分查找直接重⽤中间值作为标杆,插值查找使⽤⾃适应确定mid,⽽斐波那契查找算法则使⽤黄⾦分割,使得mid总是处于查找数列的黄⾦分割点位置2. 因为斐波那契数列越到后边,相邻两数的⽐值越发接近0.618,也就是黄⾦分割⽐,因为可以巧妙的使⽤斐波那契数列寻找数组中的黄⾦分割点,即mid对应的下标3. 因此需要先构建⼀个斐波那契数列,可以使⽤递归的⽅法或者⾮递归的⽅式4. 使⽤斐波那契数列寻找数组的黄⾦分割点公式为: mid = low + f (k - 1) - 1,k为当前斐波那契数对应的索引5. 使⽤斐波那契数列查找,需要先将当前数组的长度构建为第⼀个⽐数组长度⼤的斐波那契数,这个数对应的索引就是 k ,可以使⽤循环的⽅法6. 将构建的新数组后边补零的位置替换为数组中的最后⼀个位置,即最⼤值7. 准备⼯作准备好后,就可以计算当前数组的黄⾦分割值,然后获取到当前黄⾦分割值对应的元素8. 将这个元素和要查找的元素进⾏⽐较,然后重置左右指针和重置后数组对应的黄⾦分割点9. 当查找完所有的元素后,如果没有找到,则返回 - 110. 注意斐波那契数列的特性即当索引 > 2时,当前位置元素 = 前两个位置元素之和,⽽前两个位置元素之⽐刚好是满⾜黄⾦分割,正是基于这样的特性,才有公式 mid = low + f (k - 1) - 111. 斐波那契查找算法不易理解,须慢慢体会12. 源码及详解见下源码及分析//斐波那契数列的最⼤长度public static int maxSize = 20;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1, 23, 45, 66, 67, 88, 90, 100};int index = fisSearch(arr, 88);System.out.println("index = " +index);}//构建斐波那契数列public static int[] fis() {int[] f = new int[maxSize];f[0] = 1;f[1] = 1;for (int i = 2; i < f.length; i++) {f[i] = f[i - 1] + f[i - 2];}return f;}/*** 斐波那契查找算法实现** @param arr 要查找的原始数组* @param key 要查找的值* @return 查找的结果*/public static int fisSearch(int[] arr, int key) {//数组左侧索引int low = 0;//数组右侧索引int high = arr.length - 1;//⽐右侧索引⼤的第⼀个斐波那契数对应的索引int k = 0;//黄⾦分割点int mid = 0;//斐波那契数列int[] f = fis();//由数组最⼤值计算kwhile (high > f[k] - 1) {k++;}//因为f[k]的值可能⼤于数组的长度,因此需要给原数组扩容到长度 == f(k)int[] tmp = Arrays.copyOf(arr, f[k]);//调⽤copyOf⽅法后在扩容部分全部补了0,实际上需要补数组的最后⼀位for (int i = high + 1; i < tmp.length; i++) {tmp[i] = arr[high];}//使⽤while循环来查找需要找的数while (low <= high) {//先计算黄⾦分割点mid = low + f[k - 1] - 1;//判断黄⾦分割点的元素和要查找的元素的关系 //如果要查找的值在mid左边,重置high和kif (tmp[mid] > key){high = mid - 1;k--;//如果要查找的值在mid右边}else if (tmp[mid] < key){low = mid + 1;k -= 2;//否则找到该元素}else {if (mid <= high){return mid;}else {return high;}}}//如果循环结束后还没有找到,说明没有return -1;}。
递归实验报告分析总结
一、实验背景递归是一种编程技巧,通过函数自身调用自身的方式实现算法的求解。
递归算法在解决一些具有递归特性的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斐波那契数列、汉诺塔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递归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递归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1. 掌握递归算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2. 熟悉递归算法的编写和调试;3. 分析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4. 学会运用递归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内容1. 斐波那契数列求解2. 汉诺塔问题3. 递归求解组合问题四、实验过程1. 斐波那契数列求解(1)问题描述:给定一个正整数n,求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
(2)递归算法实现:```pythondef fibonacci(n):if n <= 1:return nelse:return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3)分析:斐波那契数列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2^n),空间复杂度为O(n)。
2. 汉诺塔问题(1)问题描述:有n个大小不同的盘子,初始放置在A柱子上,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现要求将所有盘子移动到C柱子上,在移动过程中,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盘子,且在移动过程中,大盘子不能放在小盘子上面。
(2)递归算法实现:```pythondef hanoi(n, source, target, auxiliary):if n == 1:print("Move disk 1 from", source, "to", target)returnhanoi(n-1, source, auxiliary, target)print("Move disk", n, "from", source, "to", target)hanoi(n-1, auxiliary, target, source)```(3)分析:汉诺塔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2^n),空间复杂度为O(n)。
斐波那契数列算法分析报告
斐波那契数列算法分析报告在数学上,斐波那契数列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和应用,比如黄金分割比、动态规划、递归算法等等。
在这里,我们主要对斐波那契数列的计算算法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算法的效率和实现方式。
一、递归算法递归算法是最直观也是最容易理解的算法。
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我们可以直接根据公式进行递归计算。
伪代码如下:```def fibonacci(n):if n <= 1:return nelse:return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递归算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代码易于理解。
但是由于重复计算的问题,效率较低。
每个fibonacci(n)的计算都需要计算fibonacci(n-1)和fibonacci(n-2),而fibonacci(n-1)又需要计算fibonacci(n-2)和fibonacci(n-3),以此类推。
这样的计算方式会导致大量的重复计算,时间复杂度为O(2^n)。
二、动态规划算法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自底向上的计算方式,通过保存中间结果来避免重复计算。
伪代码如下:```def fibonacci(n):if n <= 1:return nelse:fib = [0] * (n+1)fib[1] = 1for i in range(2, n+1):fib[i] = fib[i-1] + fib[i-2]return fib[n]```动态规划算法通过一个数组fib来保存中间结果,避免了重复计算。
因此,动态规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空间复杂度也为O(n)。
三、迭代算法迭代算法是一种比较高效的计算方式,通过迭代计算当前数的前两个数。
伪代码如下:```def fibonacci(n):if n <= 1:return nelse:a,b=0,1for i in range(2, n+1):a,b=b,a+breturn b```迭代算法只需要保存前两个数的值,因此空间复杂度为O(1)。
斐波那契数列算法分析
背景:假定你有一雄一雌一对刚出生的兔子;它们在长到一个月大小时开始交配;在第二月结束时;雌兔子产下另一对兔子;过了一个月后它们也开始繁殖;如此这般持续下去..每只雌兔在开始繁殖时每月都产下一对兔子;假定没有兔子死亡;在一年后总共会有多少对兔子在一月底;最初的一对兔子交配;但是还只有1对兔子;在二月底;雌兔产下一对兔子;共有2对兔子;在三月底;最老的雌兔产下第二对兔子;共有3对兔子;在四月底;最老的雌兔产下第三对兔子;两个月前生的雌兔产下一对兔子;共有5对兔子;……如此这般计算下去;兔子对数分别是:1;1;2;3;5;8;13;21;34;55;89;144;...看出规律了吗从第3个数目开始;每个数目都是前面两个数目之和..这就是着名的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有趣问题:1;有一段楼梯有10级台阶;规定每一步只能跨一级或两级;要登上第10级台阶有几种不同的走法答:这就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登上第一级台阶有一种登法;登上两级台阶;有两种登法;登上三级台阶;有三种登法;登上四级台阶;有五种方法……所以;1;2;3;5;8;13……登上十级;有89种..2;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前项比后项的极限是多少;就是问;当n趋于无穷大时;Fn/Fn+1的极限是多少答:这个可由它的通项公式直接得到;极限是-1+√5/2;这个就是所谓的黄金分割点;也是代表大自然的和谐的一个数字..数学表示:Fibonacci数列的数学表达式就是:Fn=Fn-1+Fn-2F1=1F2=1递归程序1:Fibonacci数列可以用很直观的二叉递归程序来写;用C++语言的描述如下:longfib1intn{ifn<=2{return1;}else{returnfib1n-1+fib1n-2;}}看上去程序的递归使用很恰当;可是在用VC2005的环境下测试n=37的时候用了大约3s;而n=45的时候基本下楼打完饭也看不到结果……显然这种递归的效率太低了递归效率分析:例如;用下面一个测试函数:longfib1intn;int*arr{arrn++;ifn<=2{return1;}else{returnfib1n-1;arr+fib1n-2;arr;}}这时;可以得到每个fibi被计算的次数:fib10=1 fib9=1 fib8=2 fib7=3fib6=5 fib5=8 fib4=13 fib3=21fib2=34 fib1=55 fib0=34可见;计算次数呈反向的Fibonacci数列;这显然造成了大量重复计算..我们令TN为函数fibn的运行时间;当N>=2的时候我们分析可知:TN=TN-1+TN-2+2而fibn=fibn-1+fibn-2;所以有TN>=fibn;归纳法证明可得:fibN<5/3^N当N>4时;fibN>=3/2^N标准写法:显然这个O3/2^N是以指数增长的算法;基本上是最坏的情况..其实;这违反了递归的一个规则:合成效益法则..合成效益法则Compoundinterestrule:在求解一个问题的同一实例的时候;切勿在不同的递归调用中做重复性的工作..所以在上面的代码中调用fibN-1的时候实际上同时计算了fibN-2..这种小的重复计算在递归过程中就会产生巨大的运行时间..递归程序2:用一叉递归程序就可以得到近似线性的效率;用C++语言的描述如下:longfibintn;longa;longb;intcount{ifcount==nreturnb;returnfibn;b;a+b;++count;}longfib2intn{returnfibn;0;1;1;}这种方法虽然是递归了;但是并不直观;而且效率上相比下面的迭代循环并没有优势..迭代解法:Fibonacci数列用迭代程序来写也很容易;用C++语言的描述如下://也可以用数组将每次计算的fn存储下来;用来下次计算用空间换时间longfib3intn{longx=0;y=1;forintj=1;j<n;j++{y=x+y;x=y-x;}returny;}这时程序的效率显然为ON;N=45的时候<1s就能得到结果..矩阵乘法:我们将数列写成:Fibonacci0=0;Fibonacci1=1Fibonaccin=Fibonaccin-1+Fibonaccin-2n>=2可以将它写成矩阵乘法形式:将右边连续的展开就得到:下面就是要用Ologn的算法计算:显然用二分法来求;结合一些面向对象的概念;C++代码如下:class Matrix{public:long matr22;Matrix const Matrix&rhs;Matrix long a;long b;long c;long d;Matrix&operator=const Matrix&;friend Matrix operator*const Matrix&lhs;const Matrix&rhs{Matrixret0;0;0;0;ret.matr00=lhs.matr00*rhs.matr00+lhs.matr01*rhs.matr10;ret.matr01=lhs.matr00*rhs.matr01+lhs.matr01*rhs.matr11;ret.matr10=lhs.matr10*rhs.matr00+lhs.matr11*rhs.matr10;ret.matr11=lhs.matr10*rhs.matr01+lhs.matr11*rhs.matr11;return ret;}};Matrix::Matrix long a;long b;long c;long d{this->matr00=a;this->matr01=b;this->matr10=c;this->matr11=d;}Matrix::Matrix const Matrix&rhs{this->matr00=rhs.matr00;this->matr01=rhs.matr01;this->matr10=rhs.matr10;this->matr11=rhs.matr11;}Matrix&Matrix::operator=const Matrix&rhs {this->matr00=rhs.matr00;this->matr01=rhs.matr01;this->matr10=rhs.matr10;this->matr11=rhs.matr11;return*this;}Matrixpower const Matrix&m;int n{if n==1return m;if n%2==0return powerm*m;n/2;elsereturn powerm*m;n/2*m;}long fib4int n{Matrixmatrix01;1;1;0;matrix0=powermatrix0;n-1;return matrix0.matr00;}这时程序的效率为OlogN..公式解法:在O1的时间就能求得到Fn了:注意:其中x表示取距离x最近的整数..用C++写的代码如下:longfib5intn{doublez=sqrt5.0;doublex=1+z/2;doubley=1-z/2;returnpowx;n-powy;n/z+0.5;}这个与数学库实现开方和乘方本身效率有关的;我想应该还是在Ologn的效率..总结:上面给出了5中求解斐波那契数列的方法;用测试程序主函数如下:intmain{cout<<fib145<<endl;cout<<fib245<<endl;cout<<fib345<<endl;cout<<fib445<<endl;cout<<fib545<<endl;return0;}函数fib1会等待好久;其它的都能很快得出结果;并且相同为:..而后面两种只有在的时候会显示出优势..由于我的程序都没有涉及到高精度;所以要是求大数据的话;可以通过取模来获得结果的后4位来测试效率与正确性..另外斐波那契数列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用的很少;尤其是当数据n很大的时候例如:;所以综合考虑基本普通的非递归On方法就很好了;没有必要用矩阵乘法..1、N皇后问题算法设计ALGORITHMprocedurePLACEk//如果一个皇后能放在第k行的Xk列;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X是一个全程数组;进入此过程时已置了k个值..//globalX1:k;integeri;ki←1whilei<kdoifXi=Xk//在同一列有两个皇后//orABSXi-Xk=ABSi-k//在同——条斜角线上//thenreturnfalseendifi←i+1repeatreturntrue//满足约束//endPLACEprocedureNQUEENSn//此过程使用回溯法求出在一个n*n棋盘上放置n个皇后;使其能互相攻击的所有可能位置//X1←0;k←1//k是当前行;Xk是当前列//Whilek>0do//对所有的行执行以下语句//{Xk←Xk+1//移到下一列//WhileXk≤nandnotPLACEkdo{Xk←Xk十l;}//如果第k个皇后的列Xk不合理;就看下一列//ifXk≤n//找到一个位置//thenifk=n//是一个完整的解吗//thenprintX//是;打印这个数组//else{k←k+1;Xk←0;}endif//扩展;搜索下一个皇后//elsek←k-1//回溯//endif}endNQUEENSProgram:#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intk=0;a20;j=1;flag;n;c=0;//k为解的个数;n为皇后的个数;flag标记有没有放置皇后voidlycQueen{//递归求解函数inti;h;//i为行号;h为列号forh=1;h<=n;h++{aj=h;fori=1;i<j;i++{//将第j个皇后的位置依次跟前面j-1个皇后比较ifai==aj||absaj-ai==absj-i{flag=0;break;}//两个皇后在同一行或者同一对角线上;冲突elseflag=1;//没冲突;放置一个皇后}//forifflag==0&&aj=ncontinue;//没试探完;继续试探ifflag==1&&j==n{//放置完n个皇后;得到一个解k=k+1;c=1;//解的个数加1fori=1;i<=n;i++printf"%d";ai;//输出第i个皇后放置的行号printf"\n";ifaj==nflag=0;}//ififflag==1&&j=n{j++;lycQueen;}//递归调用ifflag==0&&aj==n{j--;}//回溯;退回去重新试探}//for}//lycQueenvoidmain{inti;printf"请输入皇后的个数:";scanf"%d";&n;//输入皇后的个数nj=1;fori=1;i<=n;i++{aj=i;j=j+1;lycQueen;//调用lycQueen函数ifc==1j=1;}//forprintf"解的个数为%d个\n";k;}//main。
递归算法的实验报告
递归算法的实验报告递归算法的实验报告引言:递归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问题解决方法,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编程实现递归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探讨递归算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递归算法的基本原理递归算法是一种将问题分解为更小规模的子问题来解决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调用自身来解决更小规模的相同问题,直到达到基本情况,然后将结果合并得到最终解。
递归算法的核心是找到递归的边界条件和递推关系。
二、实验设计与实现本次实验选择了经典的递归问题——计算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典型的递归问题,其定义如下:F(0) = 0, F(1) = 1, F(n) = F(n-1) + F(n-2) (n >= 2)。
为了实现递归算法,我们设计了一个名为fibonacci的函数。
该函数接受一个整数n作为输入,返回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个元素。
函数的实现如下:```pythondef fibonacci(n):if n == 0:return 0elif n == 1:return 1else:return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首先对fibonacci函数进行了功能测试,通过计算前几个斐波那契数列的元素来验证函数的正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函数能够正确计算出斐波那契数列的元素。
接下来,我们对递归算法的性能进行了评估。
我们分别计算了斐波那契数列的前30个元素,并记录了每次计算所花费的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n的增大,递归算法的计算时间呈指数级增长。
这是因为递归算法在计算过程中会重复计算相同的子问题,导致计算量呈指数级增加。
因此,在处理大规模问题时,递归算法的效率较低。
为了进一步验证递归算法的性能,我们将fibonacci函数与迭代算法进行了比较。
迭代算法是一种通过循环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相比递归算法,迭代算法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
斐波那契高效算法(4种算法综合分析)
斐波那契⾼效算法(4种算法综合分析)斐波那契数列问题是算法学习者必定接触到的问题。
作为经典问题,⾸次接触时通常是作为递归算法的案例教程。
然⽽递归解决斐波那契。
其效率低的令⼈发指,有⼈算出其时间复杂度为O(2^n)。
指数级时间复杂度。
假设⾯试的时候⾯试官问你斐波那契的求解⽅法,你来⼀个递归求解,基本上能够说,你已经game over了。
那么有没有更⾼效的算法呢。
本⽂将⼀⼀介绍。
以下是斐波那契的4种解法:1.递归时间复杂度O(2^n)int f(int n){if(n == 1 || n == 2){return 1;}return f(n-1) + f(n-2);}2.循环时间复杂度O(n)public int f(int n) {// write code hereint f0 = 1;int f1 = 1;int f2 = 0;for(int i = 2; i < n; i++){f2 = f0 + f1;f0 = f1;f1 = f2;}return f2;}3.矩阵求解时间复杂度O(logn)斐波那契的递推公式能够表⽰成例如以下矩阵形式。
所以其所以依据矩阵的分治算法。
能够在O(logn)时间内算出结果。
笔试问题:对于斐波拉契经典问题。
我们都很熟悉。
通过递推公式F(n) = F(n - 1) + F(n - 2),我们能够在线性时间内求出第n项F(n),如今考虑斐波拉契的加强版,我们要求的项数n的范围为int范围内的⾮负整数,请设计⼀个⾼效算法,计算第n项F(n)。
第⼀个斐波拉契数为F(0) = 1。
给定⼀个⾮负整数,请返回斐波拉契数列的第n项,为了防⽌溢出,请将结果Mod 1000000007。
long[][] f = new long[][]{{0,1},{1,1}};public int getNthNumber1(int n) {if(n == 0)return 1;if(n == 1)return 1;f = pow(n,f);return (int) f[1][1];}private long[][] pow(int n,long[][] f){if(n == 1)return f;if(n == 2){return fun(f,f);}if( n % 2 == 0){//偶数f = pow(n/2,f);return fun(f, f);}else{return fun(pow(n/2,f),pow(n/2 + 1,f));}}private long[][] fun(long[][] f,long[][] m){long[][] temp = new long[2][2];temp[0][0] = (f[0][0]*m[0][0] + f[0][1]*m[1][0])%1000000007;temp[0][1] = (f[0][0]*m[0][1] + f[0][1]*m[1][1])%1000000007;temp[1][0] = (f[1][0]*m[0][0] + f[1][1]*m[1][0])%1000000007;temp[1][1] = (f[1][0]*m[0][1] + f[1][1]*m[1][1])%1000000007;return temp;}4.公式求解时间复杂度O(1)对,你没看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斐波那契数列算法分析背景:假定你有一雄一雌一对刚出生的兔子,它们在长到一个月大小时开始交配,在第二月结束时,雌兔子产下另一对兔子,过了一个月后它们也开始繁殖,如此这般持续下去。
每只雌兔在开始繁殖时每月都产下一对兔子,假定没有兔子死亡,在一年后总共会有多少对兔子?在一月底,最初的一对兔子交配,但是还只有1对兔子;在二月底,雌兔产下一对兔子,共有2对兔子;在三月底,最老的雌兔产下第二对兔子,共有3对兔子;在四月底,最老的雌兔产下第三对兔子,两个月前生的雌兔产下一对兔子,共有5对兔子;……如此这般计算下去,兔子对数分别是:1, 1, 2, 3, 5, 8, 13, 21, 34, 55,89, 144, ...看出规律了吗?从第3个数目开始,每个数目都是前面两个数目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
有趣问题:1,有一段楼梯有10级台阶,规定每一步只能跨一级或两级,要登上第10级台阶有几种不同的走法?答:这就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登上第一级台阶有一种登法;登上两级台阶,有两种登法;登上三级台阶,有三种登法;登上四级台阶,有五种方法……所以,1,2,3,5,8,13……登上十级,有89种。
2,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前项比后项的极限是多少,就是问,当n趋于无穷大时,F(n)/F(n+1)的极限是多少?答:这个可由它的通项公式直接得到,极限是(-1+√5)/2,这个就是所谓的黄金分割点,也是代表大自然的和谐的一个数字。
数学表示:Fibonacci数列的数学表达式就是:F(n) = F(n-1) + F(n-2)F(1) = 1F(2) = 1递归程序1:Fibonacci数列可以用很直观的二叉递归程序来写,用C++语言的描述如下:long fib1(int n){if (n <= 2){return 1;}else{return fib1(n-1) + fib1(n-2);}}看上去程序的递归使用很恰当,可是在用VC2005的环境下测试n=37的时候用了大约3s,而n=45的时候基本下楼打完饭也看不到结果……显然这种递归的效率太低了!!递归效率分析:例如,用下面一个测试函数:long fib1(int n, int* arr){arr[n]++;if (n <= 2){return 1;}else{return fib1(n-1, arr) + fib1(n-2, arr);}}这时,可以得到每个fib(i)被计算的次数:fib(10) = 1 fib(9) = 1 fib(8) = 2 fib(7) = 3fib(6) = 5 fib(5) = 8 fib(4) = 13 fib(3) = 21fib(2) = 34 fib(1) = 55 fib(0) = 34可见,计算次数呈反向的Fibonacci数列,这显然造成了大量重复计算。
我们令T(N)为函数fib(n)的运行时间,当N>=2的时候我们分析可知:T(N) = T(N-1) + T(N-2) + 2而fib(n) = fib(n-1) + fib(n-2),所以有T(N) >= fib(n),归纳法证明可得:fib(N) < (5/3)^N当N>4时,fib(N)>= (3/2)^N标准写法:显然这个O((3/2)^N)是以指数增长的算法,基本上是最坏的情况。
其实,这违反了递归的一个规则:合成效益法则。
合成效益法则(Compound interest rule):在求解一个问题的同一实例的时候,切勿在不同的递归调用中做重复性的工作。
所以在上面的代码中调用fib(N-1)的时候实际上同时计算了fib(N-2)。
这种小的重复计算在递归过程中就会产生巨大的运行时间。
递归程序2:用一叉递归程序就可以得到近似线性的效率,用C++语言的描述如下:long fib(int n, long a, long b, int count){if (count == n)return b;return fib(n, b, a+b, ++count);}long fib2(int n){return fib(n, 0, 1, 1);}这种方法虽然是递归了,但是并不直观,而且效率上相比下面的迭代循环并没有优势。
迭代解法:Fibonacci数列用迭代程序来写也很容易,用C++语言的描述如下://也可以用数组将每次计算的f(n)存储下来,用来下次计算用(空间换时间)long fib3 (int n){long x = 0, y = 1;for (int j = 1; j < n; j++){y = x + y;x = y - x;}return y;}这时程序的效率显然为O(N),N = 45的时候<1s就能得到结果。
矩阵乘法:我们将数列写成:Fibonacci[0] = 0,Fibonacci[1] = 1Fibonacci[n] =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 (n >= 2)可以将它写成矩阵乘法形式:将右边连续的展开就得到:下面就是要用O(log(n))的算法计算:显然用二分法来求,结合一些面向对象的概念,C++代码如下:class Matrix{public:long matr[2][2];Matrix(const Matrix&rhs);Matrix(long a, long b, long c, long d);Matrix& operator=(const Matrix&);friend Matrix operator*(const Matrix& lhs, const Matrix& rhs){Matrix ret(0,0,0,0);ret.matr[0][0] = lhs.matr[0][0]*rhs.matr[0][0] + lhs.matr[0][1]*rhs.matr[1] [0];ret.matr[0][1] = lhs.matr[0][0]*rhs.matr[0][1] + lhs.matr[0][1]*rhs.matr[1] [1];ret.matr[1][0] = lhs.matr[1][0]*rhs.matr[0][0] + lhs.matr[1][1]*rhs.matr[1] [0];ret.matr[1][1] = lhs.matr[1][0]*rhs.matr[0][1] + lhs.matr[1][1]*rhs.matr[1] [1];return ret;}};Matrix::Matrix(long a, long b, long c, long d){this->matr[0][0] = a;this->matr[0][1] = b;this->matr[1][0] = c;this->matr[1][1] = d;}Matrix::Matrix(const Matrix &rhs){this->matr[0][0] = rhs.matr[0][0];this->matr[0][1] = rhs.matr[0][1];this->matr[1][0] = rhs.matr[1][0];this->matr[1][1] = rhs.matr[1][1];}Matrix& Matrix::operator =(const Matrix &rhs) {this->matr[0][0] = rhs.matr[0][0];this->matr[0][1] = rhs.matr[0][1];this->matr[1][0] = rhs.matr[1][0];this->matr[1][1] = rhs.matr[1][1];return *this;}Matrix power(const Matrix& m, int n){if (n == 1)return m;if (n%2 == 0)return power(m*m, n/2);elsereturn power(m*m, n/2) * m;}long fib4 (int n){Matrix matrix0(1, 1, 1, 0);matrix0 = power(matrix0, n-1);return matrix0.matr[0][0];}这时程序的效率为O(log(N))。
公式解法:在O(1)的时间就能求得到F(n)了:注意:其中[x]表示取距离x最近的整数。
用C++写的代码如下:long fib5(int n){double z = sqrt(5.0);double x = (1 + z)/2;double y = (1 - z)/2;return (pow(x, n) - pow(y, n))/z + 0.5;}这个与数学库实现开方和乘方本身效率有关的,我想应该还是在O(log(n))的效率。
总结:上面给出了5中求解斐波那契数列的方法,用测试程序主函数如下:int main(){cout << fib1(45) << endl;cout << fib2(45) << endl;cout << fib3(45) << endl;cout << fib4(45) << endl;cout << fib5(45) << endl;return 0;}函数fib1会等待好久,其它的都能很快得出结果,并且相同为:1134903170。
而后面两种只有在n = 1000000000的时候会显示出优势。
由于我的程序都没有涉及到高精度,所以要是求大数据的话,可以通过取模来获得结果的后4位来测试效率与正确性。
另外斐波那契数列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用的很少,尤其是当数据n很大的时候(例如:10000 00000),所以综合考虑基本普通的非递归O(n)方法就很好了,没有必要用矩阵乘法。
1、N皇后问题算法设计ALGORITHMprocedure PLACE(k)//如果一个皇后能放在第k行的X(k)列,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X是一个全程数组,进入此过程时已置了k个值。
//global X(1:k); integer i,ki←1while i<k doif X (i)=X(k) //在同一列有两个皇后//or ABS(X(i)-X(k))=ABS(i-k)//在同——条斜角线上//then return(false)endifi←i+1repeatreturn(true) //满足约束//end PLACEprocedure NQUEENS(n)//此过程使用回溯法求出在一个n*n棋盘上放置n个皇后,使其能互相攻击的所有可能位置//X(1)←0;k←1 //k是当前行;X(k)是当前列//While k>0 do //对所有的行执行以下语句//{ X(k)←X(k)+1 //移到下一列//While X(k)≤n and not PLACE(k) do{X(k)←X(k)十l;} // 如果第k个皇后的列X(k)不合理,就看下一列// if X(k)≤n //找到一个位置//then if k=n //是一个完整的解吗//then print(X) //是,打印这个数组//else {k←k+1;X(k)←0;}endif //扩展,搜索下一个皇后//else k←k-1 //回溯//endif}end NQUEENSProgram :#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int k=0,a[20],j=1,flag,n,c=0;//k为解的个数,n为皇后的个数,flag标记有没有放置皇后void lycQueen(){//递归求解函数int i,h;//i为行号,h为列号for(h=1;h<=n;h++){a[j]=h;for(i=1;i<j;i++){//将第j个皇后的位置依次跟前面j-1个皇后比较if(a[i]==a[j]||abs(a[j]-a[i])==abs(j-i)) {flag=0;break;}//两个皇后在同一行或者同一对角线上,冲突else flag=1;//没冲突,放置一个皇后}//forif(flag==0&&a[j]!=n) continue;//没试探完,继续试探if(flag==1&&j==n){//放置完n个皇后,得到一个解k=k+1;c=1;//解的个数加1for(i=1;i<=n;i++)printf("%d ",a[i]);//输出第i个皇后放置的行号printf("\n");if(a[j] == n)flag = 0;}//ifif(flag==1&&j!=n){j++;lycQueen();}//递归调用if(flag==0&&a[j]==n){j--;}//回溯,退回去重新试探}//for}//lycQueenvoid main(){int i;printf("请输入皇后的个数:");scanf("%d",&n);//输入皇后的个数nj=1;for(i=1;i<=n;i++){a[j]=i;j=j+1;lycQueen();//调用lycQueen函数if(c==1) j=1;}//forprintf("解的个数为%d个\n",k);}//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