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感受到的是杜甫沉郁顿挫文字背后所流淌着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读

合集下载

杜甫读后感

杜甫读后感

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咏史抒情的《春望》、《月夜忧思》,又有写景抒情的《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还有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三吏》、《三别》等。

阅读杜甫的诗歌,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
1. 深刻的忧国忧民情怀: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

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期,他亲历了战争的惨状,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争苦难、民生疾苦的诗作。

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三吏》中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等,都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忧虑。

2. 独特的审美情趣:杜甫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比喻、生动的形象、严谨的结构和鲜明的色彩,创造出优美的诗意境界。

如《月夜忧思》中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都展示了杜甫卓越的艺术才能。

3. 丰富的人生经历:杜甫一生坎坷,历经磨难。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现实。

从年轻时的豪放不羁,到后来的忧国忧民,杜甫的诗歌见证了他人生观念的转变和成长。

4. 高尚的人格品质:杜甫的诗歌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品质。

他关心民生,同情弱者,勇于直言,不畏权贵。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他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杜甫的诗歌,不仅可以领略到他卓越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感受到他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杜甫的诗歌至今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杜甫》读后感通用5篇

《杜甫》读后感通用5篇

《杜甫》读后感通用5篇《杜甫》读后感 1“你的贫穷在闪烁发光,像一件旧衣裳,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也有无穷的神的力量。

”这是冯志眼中的杜甫。

人们都说杜甫的坚守,少年时不爱,爱时已非年少。

而我刚过碧玉年华,仅仅初尝到杜甫的光芒。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伟大的诗人里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与对人民的热爱,写出许多反映现实与批判现实的、不朽的诗篇。

在过去,无论在多么黑暗的统治下,这些诗都不曾停止放射他的光芒。

他的诗篇与他的人生经历有斩不断的联系。

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过程与矛盾,超越了他阶级的局限,体验到被统治、被剥削的人民的灾难,从而使唐朝的诗歌得到巨大的发展。

一直以来我对杜甫的印象仅限于课本上的《登高》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的悲情呐喊让我觉得杜甫一直都是一个郁郁不得志,忧国忧民,一生穷困潦倒的愁苦“诗圣”。

然而,杜甫的一生并没有如此刻板。

他也曾是“庭前八月梨枣树,一日上树能千回”的天真孩童;他也有“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豪壮;他经历过“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丰实”的盛世确幸;他暮年在草堂定居时,也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闲情雅致。

读这本书时,“诗圣”杜甫跌宕起伏的一生随着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以及他对人生信念的坚守,鲜活的映入我的眼帘。

杜甫出生在一个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里,虽然他的家庭正在逐渐没落,但杜甫的童年不可谓是不幸运的。

杜甫是晋代名将杜预的后人。

杜预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子孙后代都以他为荣,杜甫也不例外。

他曾多次在诗中对自己的这位祖先推崇备至。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创作的诗歌和宋之问、沈佺期齐名,同为五言律诗形式的奠基者。

这样的家学渊源也让杜甫十分热爱诗歌。

李白曾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像许多的文人志士一样,少年时期的杜甫也踏上了远游的行列。

他经历了两次的漫游旅程,相比于为自己找活路的功利心,他更多的是遵循自己内心的渴望和向望。

这两次的经历让他初次接触到了生活。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春望》《南征》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春望》《南征》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春望》《南征》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望南征①杜甫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老病南征日,君恩②北望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去往长沙时所作。

诗人此行是想要到衡州投靠老友。

船开之后,诗人深感自己贫病的境遇,还朝和归乡都没有希望,于是赋此诗以遣怀。

②君恩:指唐代宗之恩,代宗曾两次给杜甫授官。

4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草木杂生的景象,诗人想到回家路途的艰难,不觉忧愁满怀。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儿带露、鸟儿啼鸣本是自然现象,而这里实际是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情感的投射。

C.“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两句描写了诗人南征途中所见到的秀丽风光:春水奔流,桃花夹岸,风帆一片,枫树也已成林。

D.“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写诗人感慨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面对春天的美景,诗人却不禁泪洒衣襟。

49.《春望》中诗人提到“白头”,《南征》中诗人写到“老病”。

杜甫在这两首诗中都写自己的“年老”,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48.A 49.《春望》中“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

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显示出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南征》中诗人以“老病”表达自己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

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

【解析】48.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A.“诗人想到回家路途的艰难,不觉忧愁满怀”错误,这里诗人是因为国都沦陷、百姓流离失所而痛苦、忧愁,并非因为想到回家路途的艰难,忧愁满怀;故选A。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读后感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读后感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读后感篇一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读后感读了杜甫的诗,我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咱就说,杜甫这位“诗圣”,那可不是吹的!他的诗,真的是句句戳心啊!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几首诗嘛,能有啥大不了的。

嘿,您还别这么说!当你真正沉浸在他的那些忧国忧民的诗句里,就好像被一只大手紧紧地揪住了心脏。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句多扎心呐!一边是豪门大户酒肉多得都臭了,一边是路边穷苦人活活被冻死。

我就想问,这世界咋能这么不公平呢?也许有人觉得,这都是过去的事儿了,跟咱现在没啥关系。

但我觉得,真的有关系!这不就是人性的贪婪和冷漠造成的吗?杜甫自己都过得苦哈哈的,还一心想着国家和百姓,这是啥精神?这是伟大的精神!我有时候就想,要是我处在他那个境地,我能有他那份胸怀吗?我觉得够呛。

他的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我读着读着,心里那个气呀,为啥好人没好报?为啥有才华有良心的杜甫要受那么多苦?不过反过来想想,也许正是他经历的那些苦难,才让他写出了这么深刻的诗。

这是不是应了那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然,这个“人上人”不是说他地位有多高,而是他在咱们心中的地位,那绝对是高高在上的!哎呀,杜甫的诗,真是让我又爱又恨,爱他的才华和情怀,恨那个让他受苦的时代。

总之,读了他的诗,我感触太多啦!篇二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读后感杜甫,这位大名鼎鼎的诗圣,我读了他的诗后,真的是被震撼到了!你说他咋就那么能写呢?每一句诗都像是一把利剑,直刺人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国家破败,山河依旧,可城里却是杂草丛生。

我就在想,杜甫当时看到这场景,心里得多难受啊!有人可能会说,这有啥,不就是描写景色嘛。

嘿,您可别小瞧了这几句!这背后可是满满的忧国忧民之情啊!他杜甫难道只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才不是呢!他是在为国家的命运担忧,为百姓的苦难心痛。

我读着他的诗,心里一会儿愤怒,一会儿悲伤。

愤怒的是那些权贵们的胡作非为,悲伤的是老百姓的水深火热。

浅析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

浅析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

浅析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第一篇:浅析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浅析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中文系0936 林静 17号摘要:杜甫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着诗人的人格魅力。

杜诗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饱含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

沉郁顿挫的杜诗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诗人用诗书写着当时社会的苦难,还有自己悲苦的命运。

这种沉郁的风格体现着诗人伟大的情怀,感人的精神,诗人的形象因此更为高大。

关键词:沉郁顿挫性格命运忧国忧民杜甫(712-770),字子美,在唐代诗坛上是与李白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圣”。

他的诗歌创作,内容极为丰富,广泛地反映了他的时代的社会生活,而他的诗歌的艺术性更是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颠峰。

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郁顿挫”。

而这种沉郁风格的形成和杜甫的性格、命运有一定的关系。

胸怀天下、才华横溢,而仕途坎坷是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基本原因。

杜甫可以说是志向高远,但屡试不第,报国无门。

杜甫有着显赫的家世,其祖父杜审言,以五言诗著称,是五言诗的奠定者之一。

其父杜闲曾任县令、司马等职,是世代仕宦之家。

他七岁能作诗,九岁能临摹虞世南的书法,诗文在十四五岁时已经小有名气。

可就是这样一个“神童”才子,仕途上却很是失意。

安史之乱爆发,盛唐转衰,杜甫的命运也更加不幸。

年过半百的杜甫颠沛流离,过着近似乞丐的流浪生活,最终客死他乡。

在兵荒马乱颠沛流离,受尽苦难的杜甫看到了百姓更深的苦难,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三吏三别”真实地描写了衰败的唐朝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深重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

生活的磨难使诗人更能深入体验社会现实,从而促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但是无论遭受怎样的苦难,杜甫的理想始终坚定不移,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课文唐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后感!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课文唐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后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后感:忧民之苦,抒圣之怀》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宛如一部用泪水与心血谱写的悲歌,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依然能深深触动我们的心灵。

这首诗不仅仅是诗人对自身苦难遭遇的倾诉,更是他推己及人、心系天下苍生的伟大情怀的彰显,在那破败的茅屋之下,我们看到了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在熊熊燃烧,其光芒足以照亮历史的天空,给后世之人带来无尽的感动与深刻的启示。

诗的开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一幅狂风肆虐的画面瞬间展现在我们眼前。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秋风似乎也格外无情,它呼啸而过,将诗人那本就简陋的茅屋上的茅草席卷而去。

这看似简单的自然景象描写,实则蕴含着诗人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四处漂泊,好不容易才觅得一处安身之所,却被这秋风轻易地破坏。

那高高飞起的茅草,仿佛是他破碎的梦想与希望,在风中无助地飘荡。

这不仅是他个人生活的困窘,更是那个时代无数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岁月里,百姓们居无定所,饱受风雨的侵袭,他们的命运如同这风中的茅草,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

随着诗句的推进,“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诗人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酸的场景。

一群顽皮的孩童,因为诗人年老体弱,竟然当着他的面抢走被风吹落的茅草,而诗人即使呼喊得唇焦口燥,也无法阻止他们。

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他已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有着远大抱负的青年,岁月的磨砺和生活的苦难使他变得衰老、憔悴。

然而,他的叹息并非仅仅为了那被抢走的茅草,更是为了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连孩子们都失去了应有的纯真与善良,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

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诗人心中难以言说的痛。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在那破旧茅屋中的凄惨境遇。

杜甫诗词《哀江头》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哀江头》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哀江头》的诗意赏析杜甫诗词《哀江头》的诗意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诗词《哀江头》的诗意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甫诗词《哀江头》的诗意赏析《哀江头》【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赏析】: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

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

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全诗分为三部分。

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长安沦陷后的曲江景象。

曲江原是长安有名的游览胜地,经过开元年间疏凿修建,亭台楼阁参差,奇花异卉争芳,一到春天,彩幄翠帱,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真是说不尽的烟柳繁华、富贵风流。

但这已经成为历史了,往日的繁华象梦一样过去了。

现在呢,“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一个泣咽声堵的老人,偷偷行走在曲江的角落里,这就是曲江今日的“游人”!第一句有几层意思:行人少,一层;行人哭,二层;哭又不敢大放悲声,只能吞声而哭,三层。

第二句既交代时间、地点,又写出诗人情态:在春日游览胜地不敢公然行走,却要“潜行”,而且是在冷僻无人的角落里潜行,这是何等的不幸!重复用一个“曲”字,给人一种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觉。

两句诗,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恐怖,写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含蕴无穷,不愧是文章圣手!“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写诗人曲江所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后感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后感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后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写的,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读者读了写了哪些感想?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后感篇一第一段中共有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起势迅猛。

“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犹如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

这几句诗所表现的场景是: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

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第二段中共有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

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除此以外,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茅草,但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

“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

“忍能对面为盗贼”,意思是,群童竟然忍心在他的眼前做盗贼。

但其实,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

杜甫的《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的《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的《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杜甫的《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赏析二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也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经历和“致君尧舜”的理想抱负,但他一生穷愁潦倒,遭遇坎坷,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下层民众的疾苦,因此他的诗歌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时代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眷顾祖国、同情民众、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特别是在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目睹了唐帝国有由盛至衰的过程,对百姓的苦难更是感同身受,当初“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忆昔》)的所谓理想世界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万方多难”的时代,是“乾坤含创痍”“人烟眇萧瑟”(《北征》)的国土,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的伤感,复杂的阶级斗争、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之间的内部冲突,不仅造成了生灵涂炭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使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政治抱负彻底破灭,于是他只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面对苍天来表白“济世敢爱死,寂寞壮士惊”(《岁暮》)的志向,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满腔赤诚写进诗歌,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历史的盛衰起伏紧密地结合起来,《登高》就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

唐诗三百首中杜甫的忧国忧民观后感

唐诗三百首中杜甫的忧国忧民观后感

唐诗三百首中杜甫的忧国忧民观后感杜甫是中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在唐诗三百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以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犀利的社会批判和对人生苦难的感悟著称。

阅读杜甫的诗歌,让我不禁产生了对他的忧国忧民观的一些感悟。

首先,杜甫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和担忧。

他的诗作中经常揭示出当时社会的悲惨景象和政府的腐败无能。

例如,在《丽人行》中,他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当时朝廷的虚荣和混乱,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慷慨激昂的言辞和深沉的批判意味,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其次,杜甫的诗中也流露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之情。

他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和悲惨命运。

例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以自己的陷入贫困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抒发,更是对整个社会问题的关注,他的诗中包含了对农民、工人、贫民等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此外,杜甫的忧国忧民观使他的诗作具有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性。

他通过诗歌批判和宣传社会正义,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人民生活的困境。

他的作品中经常运用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强烈的批判意味揭示社会的弊端。

例如,在《饥荒岁月》中,他用哀怨的语言讲述了庄稼被蝗虫毁灭的场景,寓意着社会的荒芜和人民的痛苦。

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直击和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思想者、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总而言之,杜甫的忧国忧民观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与担忧。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社会动荡、政府腐败以及人民苦难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作为读者,阅读杜甫的诗歌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

杜甫的忧国忧民观给予了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并激励我为社会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年级作文】我眼中的杜甫_800字

【二年级作文】我眼中的杜甫_800字

【二年级作文】我眼中的杜甫_800字杜甫,一个名字,一个传世的诗人。

他的诗歌里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感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眼中,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个有着深厚情感的人。

杜甫的诗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歌通常描述时代的动乱和百姓的疾苦,充满了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他的诗歌里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又有对社会的关怀,这些诗篇给人以慰藉和启迪。

比如《春望》中写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家国的深情。

而《登高》中的“长河落日圆,微霜凄凄簇,孤蓬万里征”的诗句则展现了诗人的壮志豪情,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坚韧和勇气。

杜甫的隐逸生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动荡不安的时代,杜甫选择了隐居,远离尘嚣,专心创作诗歌。

他在简朴的生活中,不断追求着更高的精神境界,这种高尚的品格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在他的诗作中,他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安逸和宁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和淡泊雅致。

他的生活方式告诉我,要有一颗平淡的心,随遇而安,顺应自然,才能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宁静和安详。

杜甫的心灵世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歌里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忧虑,这些都是他内心深处的真情流露。

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他的诗歌里还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热爱,这种悲壮的情感更是触动了我的心灵。

杜甫的心灵世界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诗人不仅是一位有着高超技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有着宽广胸怀和深沉情感的人。

在我眼中,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个有着深厚情感的人。

他的诗歌里充满了对人民和社会的关怀,他选择隐居生活追求精神的升华,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忧虑。

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杜甫所表达的深情厚意,让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心灵的启迪。

杜甫的诗歌常常让我陶醉也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

他的诗歌是一幅幅深刻的画卷,展现了一个真诚、朴实的诗人眼中的世界。

【六年级】感受《春望》的情感 让我最感动的古诗作文600字

【六年级】感受《春望》的情感 让我最感动的古诗作文600字

【六年级】感受《春望》的情感让我最感动的古诗作文600字----45215088-7875-11ec-8862-7cb59b590d7d【六年级】感受《春望》的情感-让我最感动的古诗作文600字《春望》是“诗圣”杜甫的一首诗。

这首诗是杜甫在被占领的长安时写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紧接又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春天,诗人遥望远方,看到祖国的山川依然美丽,但土地已被叛军占领。

春天,长安城植被茂盛,更加荒凉。

诗人看到鲜花盛开,听到鸟儿的叫声,这使他心悸不已。

安史之乱给杜甫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当国家破碎,家庭毁灭时,诗人在一首诗中写下了国家大事和家庭大事。

他渴望思念,这是深深的爱国情怀;家庭流亡感正是一种破碎的爱国主义。

他伤心,怨恨,禁不住地流下眼泪,战火已经持续很久了。

在这战争纷乱的年代,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这时,一封家里人的来信,对他来说是多么重要啊,恐怕连上万金子也比不上吧!他愁闷心烦,却只能搔首而已,然而他头发苍白脱落,稀少的摘不住玉簪,不正是体现了诗人杜甫忧国念家的沉痛情感吗?《唐诗分类绳尺》曾对这首诗评说:“子梅在这首诗中有一种深沉的感情,当感觉到它的时候,它会伤人,这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也有人说:“这首诗意义相连而不直,景物兼备而不自由,情感强烈而不浅薄,内容丰富而不复杂,风格严谨而不僵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杜甫满腔热血,却也只能书写于笔墨之中,君无用武之地,人也不再年轻,但他的爱国情怀却未曾减过。

虽然他不能驰骋沙场,虽然他不能与敌人搏斗,虽然他不能为了保卫祖国而出力,但是他的爱国情怀却是无人能比的。

“白发”为愁所致,“搔”是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他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自叹衰老,不更增加一层悲凉吗?这诗不也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吗?杜甫与家人分离,负责收集橡胶。

读了杜甫的诗读后感6篇

读了杜甫的诗读后感6篇

读了杜甫的诗读后感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方案大全、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mprehensive plans, insights, surve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了杜甫的诗读后感6篇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可以通过精准的分析和独特的见解,读后感是一种情感的流露,让我们与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共同成长,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了杜甫的诗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通用29篇)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通用29篇)

【必备】我眼中的杜甫作文(通用29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必备】我眼中的杜甫作文(通用29篇)》,希望能够帮到你!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篇1或许,你没有李白的超速洒脱,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没有王安石的官场得意;或许你的眼中只有愁苦;或许只有祖国的兴衰才可使你“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思乡之泪你一生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是你孤独无依的情感的最好抒发,你走在异乡的路上,思乡念家之情油然而生。

今夜你是否仰望月空期盼家人的来信?月光皎洁,寒霜满地,你望月落泪,兄弟情深。

忧民之泪你还好吗,杜甫?其实我很担心你,你总是在忧国忧民,你的脸上写满了沧桑。

你虽明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却也依然在为国事担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你最好的写照。

在你的字里行间,总是充盈着忧愤。

你的“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平生第一快诗也是与国家收复失地有关。

你的雄心壮志,你的博大胸怀不禁让人感叹!战争不断,人民疾苦,牵动着你的爱国之心,你为民落泪,无比悲伤。

思友之泪杜甫,你不止一次梦见了好友李白,你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为他鸣不平。

你与他感情至深,只因你们有着相同的遭遇和写诗的喜好。

迫不得已,你们匆匆见过又各自匆匆离去,你忍住离别伤痛写出“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寂寞之中,你的情感有几人能懂?你思友落泪,知音难求。

亡国之泪杜甫啊杜甫,遥想你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满怀壮志挥洒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志,可命运不公,你不得重用,最后一场安史之乱毁了衰唐,更破了你的报国梦!你在悲愤之中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萧条景象。

城池残破,草木凋零,你的救国梦破,你的心亦碎,你为国落泪,无比痛心。

回首你的一生,一壶浊酒,沉醉了晚唐的衰落;两行热泪,诠释了你的爱国忠心;三里孤坟,道不仅战争的残酷;四腔热血,也不忘以表你火热的肝胆!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篇2大唐的诗国太过璀璨,有人成仙,有人成佛,也有人成圣。

盛衰之变,古今之叹:感受诗圣杜甫的沉郁顿挫之意,忧国忧民之情

盛衰之变,古今之叹:感受诗圣杜甫的沉郁顿挫之意,忧国忧民之情

盛衰之变,古今之叹:感受诗圣杜甫的沉郁顿挫之意,忧国忧民之情#千古风流句# 诗圣杜甫,那个生活在现实之中,感受人生起伏和世事变化的人,从一个热血青年到忧国忧民的志士,从未放弃心中的那份挂念,是感叹盛衰之变,是沉吟古今之叹,既是记录历史的文字,又是承载思绪的文章,这就是那个时代情感丰富,真实而不虚华的男人——杜甫。

目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年少时的杜甫踌躇满志,认为大丈夫应当为国为民,同时也渴望自己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虽然参加长安贡举考试落榜,但并没有让杜甫失去信心。

他在游历齐赵之地时,到了五岳之首的泰山,泰山的气势磅礴和雄伟壮丽,激发了杜甫希望登上事业顶峰的雄心壮志和对自己万里前程的乐观和自信。

因此在他的诗句中,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青年的那种蓬勃向上的朝气,于是便留下了那永久留在我们记忆深处,听上去铿锵有力、振聋发聩的声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我们每个人都曾年轻过,向往过,期待过,奋斗过,但又有几个人,能将这种精神一直保持下去呢?坚韧不拔的信心和意志,是杜甫在青年时代,一直保持着积极进取的思想的具体体现。

人生总要树立不同的目标,登顶就是杜甫当时所确立的目标,只有登上泰山之顶去俯瞰群山,才能切身感受到那份雄壮气氛中的力量。

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宏大志向和豪迈的气概,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是促使杜甫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国心的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普天之下古往今来,有所作为的仁人志士们所共同追求的一种精神与品质。

只有登顶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只有登顶才能了解俯视和仰视的区别,只有登顶才能理解坚持的意义和可贵。

同样只有深耕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学有所成,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保持自己勇攀高峰的斗志,永不放弃的恒心,那么获得成绩和进步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这个世界上不是难事的太多,而是肯去努力的人太少,于是乎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难事,这是为自己的倦怠去找借口,为自己的不作为去找说辞。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读后感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读后感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读后感杜甫,这名字就像一颗沉甸甸的星星,挂在咱中国诗歌的浩瀚夜空里。

以前读书的时候,对他的诗也就是机械地背诵,什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读起来觉得朗朗上口,但真正懂他,那可是后来的事儿了。

你想啊,杜甫生活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就像我们现在玩那种超级难的生存游戏,到处都是危机。

他呢,没有选择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而是瞪大了眼睛看着周围发生的一切。

每一个百姓的苦难,每一处山河的破碎,都像刀一样刻在他心里。

再说说他的“三吏”“三别”,那简直就是唐代老百姓生活的苦难大集合。

每一首诗都像是一扇窗户,透过这窗户,我们看到的是战争的残酷、百姓的流离失所。

他写这些诗的时候,肯定不是为了什么流量或者出名,他就是单纯地觉得这些人太可怜了,国家变成这样太可惜了。

他是真的把自己当成这个国家的一份子,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

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现在想想,真的是太伟大了。

有时候我就想,杜甫要是活在现代,他肯定是那种到处为弱势群体发声的人。

他也许会成为一个超级犀利的社会评论家,在网络上写文章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让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看了都害怕。

不过呢,他肯定也会被一些人讨厌,就像现在那些说实话的人往往会被攻击一样。

但杜甫可不会在乎这些,他就是要把真相说出来,他的心里装着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他被称为“诗圣”,这个“圣”字可真是当之无愧。

他的诗不是那种风花雪月的小情调,而是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他就像一个在风雨中坚定站立的守护者,守护着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守护着已经千疮百孔的国家。

读杜甫的诗,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

让我知道,一个人活着,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小确幸,还得关心身边的人和这个社会。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威胁,但是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不公平、不完美的地方。

我们也许不能像杜甫那样用诗歌去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尽自己的一份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项脊轩志》里的文人情趣

《项脊轩志》里的文人情趣
的乐观 ,理解了 陶渊 明 “ 菊东篱下 ,悠然见 采
南 山”的恬淡 。 “ 书满架 ,偃仰啸歌 ”不 仅写出 了读 书的状态 ,而 且 可以 借
让我们 窥探到 归有 光在生活 困顿 之时所爆发 出来 的强大 的生命 力。即便是借 的书 ,也要读得津 津有味 ;即便是在 小屋 ,也要 昂首 高歌。这是怎样 强大 的 生命力 啊 !正是这种 生命力 ,恰 恰体现 了文人 “ 不弯 ,折不 断” 的性 格 , 压 也正 是这种性格铸 就了 中国文人 的特殊情怀 。这种 情怀能够使他 们在失意之 时从 文学 中得 到愉悦。苏轼在被 贬黄州时 ,他 自己盖房 ,种地 ,在 生活上也 颇 有情趣 。 “ 东坡 肉”不仅让我们 闻到 肉香 ,更能 嗅到文人特有 的气息 ,这 种气 息使得 中国古代文坛 出现 一种特殊 的现 象 :生活失意 ,文学 多产 。此 时 的归有光也 和许多 文人一样 , “ 冥然 兀坐” ,不为外物所 扰 ,不觉得 生活清 贫, 不觉得境况艰难 , 的眼中看 到的却是 “ 他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之美景 , 这是 怎样 的一种诗情 画意啊 !这种诗情画意不正是文人特 有的雅兴嘛 !
归有 光不 写 雄心 壮 志 和襟 怀抱 表 达情 趣 ,凡厌 恶官 场宦 游市 井 鄙 俗 ,无不歌颂 松风竹节 ,寄寓情操 ,

程度 上流露 了主人的性情 与志趣 。所 以用 “ 陋室 ”来表现高洁的品行 和安
但 寻 求 浪 漫却 是 文 人追 求 的境 界 。 “ 红袖添香 ”可以说是 每个古代 文人 都希 望逢着 的一种浪漫。宋代文人赵 彦 端有一首 《 鹊桥仙》 ,其 中云 “ 留 花翠幕 ,添香红袖 ,常恨情长春浅。 ” 说 的是暮春之夜 ,月色溶溶 ,百花凋 零春深似海 ,能觅一闺中知己 ,花容 月貌者 ,挑灯夜读书声琅琅 ,耳鬓厮 磨情 意绵绵 。所 以柳永会抒写 “ 今宵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读后感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读后感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读后感篇一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读后感杜甫,这位被誉为“诗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就像一把犀利的剑,直直地刺进了我的心窝。

读他的诗,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唐朝。

他笔下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像重锤一样,一下一下敲打着我的心。

也许在那个时代,富贵人家的奢靡生活和贫苦百姓的悲惨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杜甫却能把这种差距如此深刻地展现出来,这怎能不让人惊叹?他的忧国忧民,不是喊喊口号,而是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了每一句诗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描绘的画面,让我觉得仿佛能看到杜甫站在那残垣断壁之间,眼中满是悲痛和无奈。

我就在想,杜甫他自己的生活也那么艰难,可能吃了上顿没下顿,可他心里装着的还是国家和百姓,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啊?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能做到像他这样吗?也许我不能,这让我对他更是敬佩不已。

他的诗,有时候读着读着,我就会忍不住想哭。

那种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百姓疾苦的同情,真的太沉重了。

可是,又能怎么样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我们能从杜甫的诗里汲取力量,明白自己的责任。

总之,读杜甫的诗,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多读一读杜甫,从他的诗里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

篇二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读后感哎呀,说起杜甫,我这心里可真是五味杂陈呐!读了他那些忧国忧民的诗作,我仿佛被一下子拽进了唐朝那个风雨飘摇的世界。

你说这杜甫,咋就这么能写呢?他把社会的黑暗、百姓的痛苦,全都一股脑儿地倒在他的诗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句一出来,我就想,杜甫这家伙是不是太傻啦?自己都穷得叮当响,还想着给天下人盖房子。

可能有人会说,这就是他伟大的地方。

可我又觉得,他是不是太天真了?在那样一个乱糟糟的时代,他的愿望能实现吗?不过,再仔细想想,正是因为有他这样天真的人,我们的世界才有了一点点希望的亮光。

沉郁顿挫千古诗圣读不尽的诗圣杜 甫课堂实录

沉郁顿挫千古诗圣读不尽的诗圣杜 甫课堂实录

沉郁顿挫千古诗圣读不尽的诗圣杜甫课堂实录在这堂课上,我们将一同走进诗圣杜甫的世界,去感受他那沉郁顿挫、饱含深情的诗作,领略他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伟大情怀。

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杜甫的名字,然后问道:“同学们,提到杜甫,你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一位同学迅速举手回答:“我想到他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种国家破碎的悲哀让人痛心。

”另一位同学接着说:“我想到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己身处困境,还想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太伟大了!”我微笑着点头:“大家说得都很好。

杜甫,这位被誉为诗圣的诗人,他的诗作就像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沧桑变迁。

”我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幅唐朝长安城繁华的图片,说道:“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家庭,年轻时的他也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他曾游历长安,渴望能够一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那时的唐朝,还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接着,画面切换到安史之乱后的破败景象,“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彻底打破了这份宁静与繁荣。

杜甫也被迫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这期间,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

比如《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大家想想,为什么杜甫能把这样的场景描写得如此生动?”同学们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因为他亲身经历了这些,他看到了百姓的苦难,所以才能写得这么真实。

”“说得非常好!”我赞许道,“杜甫始终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他的眼睛看到的是百姓的痛苦,他的笔记录的是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我又展示了《登高》这首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同学们,从这首诗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一位同学回答:“我感受到了杜甫的孤独和凄凉,他年老多病,还漂泊在外。

”另一位同学补充道:“我还感受到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的忧虑。

”“没错,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此时的他已经饱经沧桑,但他的忧思却从未停止。

杜甫观后感100字

杜甫观后感100字

杜甫观后感100字《杜甫观后感》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我有幸读过一些杜甫的诗作,今天想就此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感受和思考。

杜甫的诗作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他的诗中充满了对人民苦难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无论是《登高》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还是《月夜忆舍弟》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他都以凄美的文字描绘出了那个动荡的时代。

读到这些诗作,我仿佛能够感受到杜甫内心深处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和关切。

同时,杜甫的诗作也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他的诗中常常出现江河山川的描绘,用词简练而充满力量。

像《登高》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以及《月夜忆曹刚州刺史》中的“江楼群动摇,吴市丁台歇”等诗句,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恢弘与美丽。

杜甫的诗作中还有一种幽默和讽刺的调子。

他善于通过夸张的描写和奇特的比喻来批判社会上的不公和荒诞。

像《咏怀古迹五首》中的“庙畔几人归骑牛,辟门林梢雨欲收”,通过对人们对待古迹的态度的嘲讽,揭示出人们在面对历史文化时的冷漠和无知。

读完杜甫的诗,我不禁陷入对诗人命运的思考。

杜甫一生经历了各种苦难和艰辛,他对国家的忧虑和人民的疾苦始终伴随着他的诗歌创作。

尽管时光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杜甫的诗作至今仍有着强烈的生命力。

我不禁问自己,诗人的使命究竟是什么?他们是不是应该在艰难的环境中寻求真理,为人民发声?杜甫的诗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更重要的是诗歌中蕴含的思想和深度。

他的诗给了我启发,让我思考社会的现实和自然的奇妙。

我相信只有在深入思考和刻苦的实践中,我们才能对社会和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

杜甫的诗作使我懂得了作为一个人类的一员,我们应该关心社会上的不公和苦难,并通过诗歌、文学等方式传递我们的声音和思想。

同时,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对生活中的美进行赞美和感激,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总之,杜甫的诗作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屋里的文人情趣
——《项脊轩志》赏析
文继艳
读《饮酒——结庐在人境》,我们感受到的是陶渊明闲适自然文字背后摆脱尘世纷扰后的畅达和淡定;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感受到的是杜甫沉郁顿挫文字背后所流淌着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读《我的空中楼阁》我们感受到的是李乐薇清新隽永文字背后想要摆脱尘世的喧嚣和寻求宁静的心灵向往。

同样是描写小屋,不同的作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情怀,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我们感觉到的是一个文人不事雕琢的炽热情怀,感受到的是一个文人高雅浪漫的独特情趣。

一、诗情画意表达文人雅兴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以“一觞一咏”“流觞曲水”来抒发文人雅兴,李商隐在《无题》中以“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来呈现文人雅兴,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来传递文人雅兴,而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则用他的诗情画意来表达文人雅兴。

项脊轩,这个小屋虽然空间小得仅仅可容一人居住,但是在文章中我们感觉不到小屋狭窄却能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开阔:它虽然破旧,作者在其中却能怡然自得;虽然光线不好,我们却感受到作者内心明亮。

这种开阔、这种自得、这种明亮似乎也给这间陈旧的小屋增添了几分光彩,同时我们也从中看出了归有光先生身上所特有的文人雅兴。

颜回身居陋巷却可以安贫乐道,周敦颐身在陋室却能乐在其中,归有光身处破旧、狭窄、阴暗的小屋里却能够乐以忘忧。

这不只是文人的一种雅兴,还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种境界让我们看到了作者身上具有的一种超脱,这种超脱能让作者在窘迫的境况下仍然保持着文人特有的情怀。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小屋虽然陈旧但作者却没有忘记用心去装饰它,这似乎也是在用文人特有的方式来装饰自己的内心。

在此,我们似乎看到了屈原“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高洁,感受到毛泽东“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乐观,理解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不仅写出了读书的状态,而且可以让我们窥探到归有光在生活困顿之时所
爆发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

即便是借的书,也要读得津津有味;即便是在小屋,也要昂首高歌心声。

这是怎样强大的生命力啊!正是这种生命力,恰恰体现了文人“压不弯,折不断”的性格,也正是这种性格铸就了中国文人的特殊情怀。

这种情怀能够使他们在失意之时从文学中得到愉悦。

苏轼在被贬黄州时,他自己盖房,种地,在生活上也颇有情趣。

“东坡肉”不仅让我们闻到肉香,更能嗅到文人特有的气息,这种气息使得中国古代文坛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生活失意,文学多产。

此时的归有光也和许多文人一样,“冥然兀坐”,不为外物所扰,不觉得生活清贫,不觉得境况艰难,他的眼中看到的却是“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之美景,这是怎样的一种诗情画意啊!这种诗情画意不正是文人特有的雅兴嘛!
二、百态人生浸透文人志趣
文人写文章大都在抒写情怀,同时也在抒写自己的志趣。

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是以搜句忌於颠倒,裁章贵於顺序,斯固情趣之指归,文笔之同致也。

”可见,文人写文章怎样构建,用什么题材来构建,会体现不同的志趣。

归有光不写雄心壮志和襟怀抱负,不写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矛盾和痛苦,不写奋发昂扬,不写国家大事,不写历史兴替,不写现实的理乱,他却写了一些生活中的繁杂小事。

但这种小事却有所寄托,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内心细腻而富有志趣的归有光。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通过大母的话,我们了解了归有光的生活方式,能够在家境贫困,境况窘迫之时,保持一种淡然之心,保持一些文人所特有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气质。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特别描写了小屋的变迁。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家族的中落,似乎让我们读者觉得有些凄凉,但作者却是哀而不伤。

在作者笔下,“东犬西吠”“鸡栖于厅”,这是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这又多么充满人情味啊,似乎让作者在小屋变迁的同时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乐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这里所表现的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一个“殆”并不是写推测,却表现出作者对生活充满无尽的希望。

这种希望也借助于大母和母亲对他的关怀传达出来。

“儿寒乎?欲食乎?”,传达出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吾
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表现了母亲对自己的激励。

归有光也以文人特有的细腻心理,感受到了这种关怀和激励,也借助母亲的激励,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这种以生活琐事来抒写人生志趣的写法,可谓高妙,表面平实淡泊、琐碎现实,但这种细小琐碎却带着一种人情味,带着一种儒雅,是审美化了的志趣。

三、绿荫如盖诠释文人浪漫
古代文人凡寄情山水,都是为了表达情趣,凡厌恶官场宦游市井鄙俗,无不歌颂松风竹节,寄寓情操,但寻求浪漫确是文人追求的境界。

“红袖添香”可以说是每个古代文人都希望逢着的一种浪漫。

宋代文人赵彦端有一首《鹊桥仙》,其中云“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

”说的是暮春之夜,月色溶溶,百花凋零春深似海,能觅一闺中知己,花容月貌者,挑灯夜读书声琅琅,耳鬓厮磨情意绵绵。

所以柳永会抒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李商隐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来表达这种情趣,也曾有许多文人在生活中留下“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的情思。

我们现代人也想追求“执子之手,与尔偕老”的境界;也想效仿红娘传笺崔生莹莹,放浪形骸;更想端一盏烫手咖啡相赠,共忆似水流年。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生活的浪漫,这种浪漫寄托在平实的生活中,更显惬意。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这是多么温情的生活场景,又透着文人的浪漫,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妻子向丈夫学习写字的一种幸福,亦能感受到作者教妻子读书时的一种愉悦,他们或许会心一笑,或许痴笑矫情,别有一番风味。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亲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一个“亲”字写出了作者和妻子之间特别的情感,作者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和妻子的感情,因为情感是无形的,一棵树却能客观地记录了他对妻子的情思。

这棵树承载着他对妻子的想念,也是对妻子的情感寄托,他不直接抒发思念,却以“今已亭亭如盖矣”来表达。

这个比喻生动形象,这棵树的生长也表明作者的情思会象这棵树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停地流淌。

这种流淌的情感就是文人的浪漫,更是将生活浪漫化的文人情趣。

四、小屋命名彰显文人意趣
在古代,书斋的命名本来就带有文化的特色,这些名字或缘于某事,或由于
某因,异彩纷呈,各有寓意,饶有情趣,但这些书斋的命名在一定程度上流露了主人的性情与志趣。

所以用“陋室”来表现高洁的品行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用“苦斋”来书写“以苦为乐,发奋用功”的志趣,用“聊斋”来表达讲讲故事、传闻,或品茶聊天的文人情趣。

何以将小屋命名为“项脊轩”?据说归有光的远祖道隆曾居住在江苏太仓县项脊泾,他以“项脊”命名,有纪念祖先之意。

“轩”是有窗槛的小屋,作者在轩中的活动让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不仅仅是个普通的供居住的小屋,而且还是充满着意趣的。

“读书轩中”有“偃仰啸歌”的情志,“余扃牖而居”写出了生活的情韵,“冥然兀坐”感受到的是“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清幽和淡雅,“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写出了夫妻之间的情意绵绵。

我们发现归有光还把“项脊轩”称为阁子,而且也赋予了阁子不同的情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一个“旧“字”不仅写出了作者的怀旧情怀,也写出了一种流光掠影的心酸。

在那里,作者想起了童真无邪的小妹问话,妻子简述中流淌的幸福,也想起了新婚的其乐融融。

作者虽然享受过新婚燕尔的佳期,可现在确是失偶独对残年,心中剩下的只有凄凉。

这让我们读者仿佛想起放翁重题沈园,易安独病江南,感叹这千古岁月,谁遇见过唐婉!谁又逢过赵明诚呢!有了这种凄凉,阁子的称呼又变成了“室”,“吾妻死,室坏不修”,妻子一死,“轩”似乎也失去了诗情画意,呈现的却是作者“久卧病无聊”的哀伤和孤寂。

项脊轩经历了沧桑变化,它的称呼也变得多样复杂,不管是“项脊轩”还是“南阁子”或是“小屋”亦或是“室”,这些称呼都表达了归有光在不同的心绪下的特殊情感,也体现了文人的独特意趣。

读作品亦是读生活,将生活情感化是唯美的,将情感生活化更是充满情趣的,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让我们在感受到文学艺术唯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他艺术化的生活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