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标准预防

接触的频率:在一个部门中,几乎要 为每一位病人进行静脉穿刺的医护人 员比其他医护人员接触病毒的可能性
大。
坚持采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措施:一 个坚持采用安全措施(如开始实施穿 刺时戴手套、避免用双手回套针帽) 的医务人员受到病毒危害的几率相对
较小。
接触感染后的快速自我保护措施
接触感染后的快速自我保护措施 尽管没有现行数据说明快速自我 保护措施可以降低感染危险,快 速自救却的确是一项公认的基本 常识。没有什么证据表明(如杀 菌剂或漂白剂等)比肥皂和水更 能降低感染的风险。
◆含病毒浓度高:血液、伤口 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 羊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
脑积液及含有血液的唾液 ◆含病毒浓度低:尿、便、汗、
泪液、母乳
常规血液检测的窗口期
病毒
平均天数 范围(天)
HIV爱滋病 22
6--38
HCV 丙肝 66 38--94
HBSAG
56 24--128
窗口期是指病毒感染人体后有一段时 间在人体里潜伏,这段时间没有大量 繁殖,另外人体没有对病毒发生强有 力的反映,这一段时间查不到病毒感 染的一些指标,我们称这段时期为窗
◆目前已知的血液为载体的疾病超 过20种,但仍有一些尚未确定。
刺伤相关因素
1.刺伤深度:深度刺伤比浅度刺 伤引起感染的可能性大。
2.使用的器械和被污染液体的数 量: 大量的血液比少量的血液引起感染 的可能性大。中空的针头沾染的血 量比解剖刀大的多。
接触途径 针刺比黏膜接触引起感染的
可能性更大。针从病人(传染源) 身上取出后的时间长短:一只刚 从病人血管抽出的针头比一只数 小时或几天前使用的针头传播感
胎儿血循环使胎儿感染; (2)细胞源性:HBV从母亲蜕膜 细胞至胎儿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通过细胞间传递而引起胎儿感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 触病人血液、体液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 层手套。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35/42
•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可确保充分光线,并尤其注意预防被针头、缝 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 使用后锐器应该直接进入耐刺、防渗漏利器盒, 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能够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5/42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特点
1、接触病原未知
2、接触路径多
(1)直接接触
(2)间接接触
(3)飞沫传输
(4)空气传输
(5)消化道传输
医务人员(职业6暴)露血和液标准、预体防液传输
6/42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实状况
• 医务人员常见医院感染 • 医院内传输和医务人员感染 • 血源性感染 • 不安全注射 • 不安全输血 • 针刺伤与锐器伤
• 护士有很高皮肤刺伤率,是血源性传输疾病(HBV、 HIV、HCV)高危人群,存在极大职业风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12/42
• 最易被HCV感染人群是外科医生和护士
• 经血感染危险大约是:HBV 6~30%; HCV 3~10%;HIV 0.3%
• 我国是HBV感染较高国家,HCV感染也较 高,值得注意是近年来HIV感染者在我国呈 倍增趋势。
以降低血源性传输危险;
• 人体物质隔离(1987):用于降低来自人体湿性物质(血、
粪、尿、痰、唾液、伤口引流物和其它体液)病原体传输
危险;
• 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25/42
• 2、标准预防概念
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含有

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各种患者和疾病,因此需要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措施,以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标准预防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感染源,减少感染的机会,从而保护自己和患者不受感染。

以下是医务人员应当遵守的标准预防措施:1. 个人防护装备。

医务人员在工作时应当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口罩可以有效阻挡空气中的病原体,手套可以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护目镜可以保护眼睛不受飞溅的液体污染。

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可以有效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2. 洗手。

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处理污染物品后,都应当进行正确的洗手程序。

洗手应当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持续摩擦至少20秒,然后用纸巾擦干双手。

正确的洗手程序可以有效去除手上的病原体,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废物处理。

医务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应当严格遵守规定的废物处理程序,将感染性废物和一般废物进行分类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医务人员应当正确使用封闭式垃圾桶,避免废物直接接触人员和环境。

4. 注射安全。

医务人员在进行注射操作时应当遵循规范的注射程序,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交叉感染。

注射后,应当正确处理废弃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再次使用或造成伤害。

5. 环境清洁。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对医疗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

特别是在接触患者的工作台、手术室、检验室等地方,应当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是保护自己和患者免受感染的关键措施。

通过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洗手、正确处理废物、注射安全和环境清洁,可以有效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因此,每位医务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措施,确保工作的安全和健康。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当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有接触非完整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1、隔离对象: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要隔离治疗。

2、防护: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隔离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算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1、洗手: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医务人员必须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

2、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戴手套可以杜绝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同时可以防止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在两个病人之间操作时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摘除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3、布置、护目镜和口罩:戴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

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后,为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将设备清洁干净并加以适当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去。

6、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地清洁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侧设备、轮椅、洗脸沲、门把手)等经常清洁,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7、被服: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在某种意义上为防止皮肤黏摸暴露和污染衣服,应避免扰动,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
在疾病流行期间(例如新冠病毒疫情),医务人员成为了阻止疫情蔓延的关键人员。

为了保护他们自己和他们的患者,他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职业防护措施。

下面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进行说明。

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在接触患者时,医务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

口罩可防止呼吸道飞沫的吸入,护目镜可防止粘膜感染,手套可防止手部污染,防护服可防止全身沾染。

2.洗手
洗手是避免细菌和病毒传播的最佳方法。

医务人员在接触完患者或者执行手术前都应该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洗手20秒钟,然后用干净的纸巾或者干手器吹干手部。

3.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医务人员应该接受正确的工作衣着培训,以确保他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不正确的佩戴方式不仅会降低装备的效果,还会导致感染。

4.避免触摸面部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者处理物品时,应该避免触摸自己的面部。

这可以防止病毒进入自己的身体。

5.处理可能感染的物品
医务人员在处理可能感染的物品(例如使用过的手套、口罩等)时,应该遵守正确的处理方法。

正确的处理方法包括将这些物品放
在袋子里并用特殊方法处理。

6.保持清洁环境
保持清洁环境也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方法。

医务人员应该定期消
毒医疗设备和周围环境。

清洁时应该遵守正确的清洁方法。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正确的
工作方法和爱护自己的身体,医务人员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照顾
和保护自己。

标准预防的三大理念和八项具体措施

标准预防的三大理念和八项具体措施
• 1、CSSD有能力接收和处理的,都应由CSSD集中处置和集中管理:CSSD的,可选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或大医院服务。
• 2、避免复用一次性高值耗材:复用违法,医院承担责任! • 3、手术操作使用的硬式内镜及附件禁止化学浸泡灭菌! • 4、用于检查的软式内镜至少高水平消毒;用于治疗和手术的软式内镜必须灭菌。检查发现
THANKS
三.医院如何把握未被污染:因为社会上只要看到输液瓶袋都会 被认为是有害的医疗废物!“未被患者血液体液和排泄物等 污染的输液瓶袋”单独回收处置,后续管理出问题,增加医 院可能承担流失、泄漏、扩散的责任。
四.锐器盒使用:配置要求和使用时间,监管要统一。
五.暂存要求:病区暂存不应一定要有专门房间,收集箱也可以; 医院集中暂存点的设施配置和管理要求,监管部门需和医院 明确统一。处置单位经常不及时来收应有制约机制。
● 医护安全:配制、锐器伤; ● 社会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注射、规范医
疗废物管理。
• 6、禁止针头回套针帽。
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 集、暂存和交接
一.减量化: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使用一次性用品!
二.分类收集:应减少医务人员的暴露机会;减少使用中不必要 的细分类(最终焚烧处置的允许一起收集);个别地区监管部 门要求使用后毁型是错误的!
清洁双手 拯救生命
一.规范配置手卫生设施:方便可及原则;关注感应式水龙头内部生物膜污染;ICU 的水龙头要远离病床.
二.医务人员需知晓的不只是洗手黄金时刻,而是从事的诊疗操作中哪些环节需要进 行手卫生。
三.什么时候需要流动水洗手?六步七步都对,关键都要洗到;不是每步洗15秒, 是整个过程揉洗40-60秒。流动水洗手后不需要采样检测,而应借助荧光和机器 去考核每个部位都洗到了没有?洗手首选天然皂液,推荐使用干手纸。

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1. 医务人员在接触疾病患者时应佩戴医用口罩,以防止飞沫传播病原体。

2. 在处理可能污染的物品或表面后,医务人员应及时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
行清洁。

3. 医务人员应注意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口腔,以减少病原体进入体内的机会。

4. 在接触患者时,医务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隔离衣等,以防止直
接接触可能带有病原体的体液。

5. 医务人员应遵循正确的手部卫生原则,包括适时洗手、使用合适的手部消毒剂,
以杀灭病原体。

6. 在处理可能含有病原体的废弃物时,医务人员应使用特殊的防护措施,如戴手套、穿戴防护衣等。

7. 医务人员在接触疾病患者后,应及时更换工作服和清洁工作区,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8. 医务人员应接种必要的疫苗,并严格按照预防措施来减少感染的风险。

9. 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措施,如使用一次性针头和注射器、正确消毒医疗设备等。

10. 医务人员应了解和遵循正确的呼吸道卫生原则,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
遮住口鼻。

11.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和防护培训,以保持对新型病原体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12. 在处理可能受感染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病原体的
传播。

13.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如体温测量等,以及时发现和隔离可能的感染
者。

14. 在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政策和流程,确保患者和自身安
全。

15. 医务人员应积极推广和引导患者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以
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标准预防的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二、标准预防的原则: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三、具体措施包括:⒈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⒉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⒊一旦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⒋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⒌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⒍对病人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四、职业暴露后处置方案(一)现场处理:职业暴露一旦发生,应做好暴露部位紧急处理。

完整的或有破损的皮肤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清水充分清洗;粘膜暴露用大量流水冲洗;扎伤或割伤,应及时挤出污血,同时流动水下清洗伤口后涂上消毒药水如0.5%碘伏或75%酒精。

(二)报告:对暴露部位紧急处理后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报告院感办和保健科,院感办详细了解暴露的发生过程,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等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备案。

班外时间由科室负责人报总值班,由总值班报告院感办及保健科。

(三)预防性治疗(Post—Exsposure Prophylaxis,PEP):由专家评估决定是否实行。

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越好,最好在1~2小时内开始,尽量不超过24小时。

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时间已达1-2周,也应考虑预防性用药。

(四)血清学监测:血清学监测统一由保健科开具化验单,血样送检验科。

根据情况开具具体监测相关内容:⒈ 暴露当时: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HIV 抗体,CD4细胞。

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诊疗工作中应将所有病人均视为潜在感染性的病人,所有医务人员在接触过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采取预防感染措施。

2、根据疾病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

3、正确执行手卫生,在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时,均应带手套,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手卫生。

4、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污染物喷溅时应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5、处理锐器时应注意注射针头用后严禁回套,防止刺伤,患者所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按照医疗废物分类处置,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1.消毒灭菌原则; 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使用后皆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⑵手术器械及其它诊疗器械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⑶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措施

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措施

发展。
区域协同
03
加强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标准预防措施的跨区域推广和
应用。
社会参与与共建共享
社会宣传
加强标准预防措施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参与度 。
专家参与
邀请专家参与标准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高专业性和科学性 。
共建共享
鼓励各方共同参与标准预防措施的实施和发展,实现共建共享的 良好局面。
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 、体液的操作时,应使用 防护眼镜。
清洁与消毒
常规清洁
每天至少清洁一次工作区域,包括桌 面、椅子、设备等。
消毒
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 桌面等,应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 消毒液进行擦拭。
医疗废物处理
安全收集
使用专用的医疗废物容器 收集医疗废物。
安全运输
由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的运 输,并确保运输过程中不 发生泄漏。
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措施
汇报人:
2023-12-01
CONTENTS 目录
• 标准预防的概念 • 标准预防的措施 • 标准预防的实践与推广 • 标准预防的挑战与对策 • 标准预防的未来展望
CHAPTER 01
标准预防的概念
定义
• 标准预防是指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如粪、尿等)均具有传染性,均需隔离 的预防措施。
实施绩效考核
将标准预防的执行情况纳入医护人员的绩效考核,激励医护 人员积极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提高标准预防的执行力和效果 。
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和完善标准预防的相关政策法规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标准预防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标准预防的职责和要求,为标准预防的推广和实践提 供法律保障。
加强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

标准预防及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及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及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应基于疾病传播途径及危险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预防措施和手卫生规范。

一、标准预防的概念、基本点(一)标准预防概念: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标准预防的特点1、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2、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根据疾病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等。

二、防护用品的应用各类工作人员必须正确掌握各级防护标准、各种防护物品的使用方法,防护措施应适当,防止防护不足和防护过度。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手套的使用: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1、进行有创性诊疗、护理、无菌操作时必须戴无菌手套。

2、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可戴清洁手套。

3、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诊疗、护理、检验、卫生工作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完成操作后,应脱去手套,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5、操作过程中手套破损时,应立即脱掉,洗手后更换新手套。

6、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

7、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8、运输废弃物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

(二)其他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可能发生职业接触时,应穿着工作服、围裙、隔离衣、手术衣或其他适宜的防护服,穿戴何种防护服根据接触程度而定。

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同时佩戴防渗透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

(如:口腔科等)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者防水围裙、隔离鞋(靴),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及衣服的污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第13页
3、消毒、灭菌剂
惯用化学消毒剂危害
名称
甲醛、过氧乙酸 戊二醛
含氯消毒剂 环氧乙烷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毒 性反应
刺激呼吸道、眼睛; 皮肤、黏膜、呼吸道刺激 全身毒性反应; 损伤皮肤; 肝肾及造血系统损害
第14页
生物性职业危害
☻ 生物性危害主要是指由病毒、细菌和寄 生虫等引发感染性疾病。 ☻ 包含各种经呼吸道、消化道及血液等多 路径传输疾病。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第52页
标准预防办法
2 戴手套
针刺伤、锐利伤或破损皮肤接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第10页
化学性职业危害
是指医务人员在消毒、洗手、治疗、换药 等操作过程中接触各种消毒剂、清洁剂、药 品及有害物质等引发疾病。
职业暴露主要方式
呼吸道吸入 直接接触皮肤吸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第11页
化学性危害
1.细胞毒素药品
※ 抗肿瘤药品大多数是细胞毒剂,含有致突变、致 癌和致畸性。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第42页
职业暴露后追踪与监测
※ 暴露后HBV感染监测:六个月内每个月查 肝功、乙肝二对半。
※ 暴露后HCV感染监测:暴露后1、3、6、9 个月、1年定时追踪肝功、丙肝抗体(AntiHCV)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第43页
职业暴露后追踪与监测
※ 暴露后HIV感染监测:暴露后0、4、8、 12周及6个月和12月后检测HIV抗体,有条 件时可作HIV P24抗原和HIV RNA测定。并 监测所用药品不良反应,如血常规、肝肾 功效等.
例,,未发觉感染(0)。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及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及注意事项
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 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 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 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 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4.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除二级
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 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 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防护原则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标准 预防包括以下内容: (1)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均被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 接触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 物质,或者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 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 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 员传给患者。
医务人员的防护 —防控措施
4.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 施。(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 后洗手。(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 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 (N95)、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在 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护目镜等。 (3)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 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 应当及时更换。

医院标准预防措施

医院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管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皮肤和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三个概念:1、隔离对象: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要采取隔离措施。

2、防护: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隔离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1、洗手和手消毒: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后,不管是否戴手套,都应认真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医务人员必须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

2、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戴手套可以杜绝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细菌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同时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成为传染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源在人群中传播。

在两个病人之间操作时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摘除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1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操作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物质喷溅时必须戴眼罩、口罩,以防止污染工作人员的头部,眼睛、口腔及粘膜。

戴口罩还可以阻断气溶胶传播。

4、隔离衣:在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喷溅或污染工作服应穿隔离衣。

一旦受到污染应尽快更换。

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做好清洁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污染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物品,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与环境间的传播。

重复使用的仪器设备在用于别的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灭菌。

6、环境控制:医院应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根底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外表〔床栏杆,床旁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保证制度和程序的落实。

简述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

简述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

简述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
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
1. 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以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应进行手卫生。

2. 穿戴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3. 环境清洁:医务人员应保持工作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器械、工作台面、门把手等。

4. 医疗废弃物处理:医务人员应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如使用过的口罩、手套、消毒棉等,避免交叉感染。

5. 健康监测: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如体温检测、核酸检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6. 疫苗接种:医务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完成疫苗接种,以降低感染风险。

7. 患者教育: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手卫生、佩戴口罩等,提高患者自我防护能力。

8. 定期培训: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提高对标准预防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通过实施这些标准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保德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根据医院感染工作需要,制定制度。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二)标准预防的措施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

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口罩
在可能存在呼吸道飞沫或气溶胶污染的环境中, 如传染病隔离病房、进行有创操作、手术等时, 应戴医用外科口罩。若接触疑似或确诊呼吸道传 染病患者,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防护面屏/面罩
在进行有创操作或接触具有腐蚀性化学物质时, 应戴防护面屏/面罩。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
遵守手卫生规范
避免锐器伤
保持社交距离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某医院在2018年发生了多起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其中包括针刺伤、接触感染 性体液等。调查发现,部分医务人员缺乏职业防护意识和正确的操作规范,同时 医院的管理制度也存在漏洞。
案例二:某医院标准预防措施的推广与应用
标准预防措施对于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职业伤害至关重要。
某医院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问题,积极推广标准预防措施,包括使用防护用品、遵循安全操作流程 、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有效降低了职 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1 2 3
职业暴露的危害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各种有害因素 ,如病毒、细菌、辐射等,导致自身健康受损。
疫情下的暴露风险
近年来,新型病原体的出现和传播,如新型冠状 病毒,使得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进一步增加 。
职业暴露的预防意识不足
一些医务人员可能缺乏对职业暴露危害的认识, 未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 险。
标准预防措施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标准预防的定义和内容
标准预防是指针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 于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
标准预防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中的应用
标准预防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文献报道: 外科手术中手套的穿孔率为
11.5%-51%
洗手的注意事项
取下所有肘关节以下的手饰, 包括戒指、手链、手表
最好使用性能温和的洗手液,避免使用 肥皂块
指甲保持短、干净而光滑 长指甲是病源体的温床,
同时又可能戳破手套或戳痛病人
洗手 护手设备要求
治疗室内的洗手池是专用的,属“清洁区 域”,不可用于漱口、冲洗器械或冲洗印模 等
第一部分
洗手 护手
一、手卫生的重要性
手卫生:泛指普通洗手、卫生洗手(手消 毒)和外科洗手(外科手消毒)的总和。
有研究显示:约30%的医院感染是由医 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因此院 内洗手作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 的措施之一,有着重大的安全意义与经 济学意义
二、洗手 Hand Washing
临床医务人员的 标准预防
通用预防
Universal Precaution
“通用预防”是“标准预防”的前身, 不通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HIV或其 它传染病,只有将所有病人的血液或/和 体液均一致视作血源性传染源加以防护, 是预防医务人员受感染的唯一安全的方 法。
通用预防
1985年美国CDC提出 当时HIV/AIDS流行 不可能对每个就诊者进行血清学检测, 假定所有的患者都是AIDS或HIV阳性 是保护医务人员,防止血源性传播最佳
接触病人完整的粘膜或破损的皮肤。 接触根本就不被认为有其它全身性疾病
的病人。
标准预防的内容
一、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洗手、护 手 二、个人防护设备(PPE) 三、锐器的使用与管理原则,体液飞溅 物的处置 四、医务人员的免疫力 五、环境的清洁与医疗废物的处置 六、器械设备的清洁消毒灭菌
措施。
标准预防的特点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 血源性疾病原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 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 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 微粒隔离。
标准防护的重要性 背景资料
AIDS:我国感染者达84万,艾滋病有由 层次
1、普通洗手Hand Washing: 肥皂和水冲洗,主要通过物理作用去除手上
大部分暂居菌群。
2、卫生洗手(手消毒)Hand Antysepsis
用含有抗菌作用的清洗剂洗手,去除 手部皮肤污垢、碎屑,更有效地去除并 杀死手上的暂居菌群。
3、外科洗手(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
擦干或机械烘干 脱下手套后趁手仍是温暖时洗手,洗手
水不可太热,宜用温水或冷水 采用非接触法脱手套
护手指南
每次洗手后干手并使用护手霜可以防止 反复洗手引起的皮肤伤害
记住乳胶手套是易燃物 建议戴不带滑石粉的手套。频繁的洗手
和戴用带滑石粉的手套亦可以导致皮肤 发炎和过敏反应 如果接触腐蚀性的药品及损伤性物品, 戴用厚的防护手套
的防护措施 将全体医务人员受感染的风险降至最低
程度
通用预防
1985年美国CDC提出 当时HIV/AIDS流行 不可能对每个就诊者进行血清学检测, 假定所有的患者都是AIDS或HIV阳性 是保护医务人员,防止血源性传播最佳
的防护措施 将全体医务人员受感染的风险降至最低
程度
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 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 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 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
最好采用非接触式洗手: 如采用自动感应式的水管装置、脚踏控制式 的水管装置或肘部控制和水管装置
。如使用手把式的水管装置,洗手后,干净的 双手不可以再接触把手,应使用一次性使用 的纸巾包住把手关掉水源,丢弃纸巾
洗手 护手设备要求
性能温和的液体洗手液,避免使用肥皂 块
一次性干手纸巾或自动干手器,避免使 用反复使用的毛巾
使用手消毒剂及严格洗手步骤,清除或消 灭暂居菌群和减少常驻菌群的数量,可降低 术中手套破损后对切口污染的风险。
洗手步骤
完全湿润双手,取适量洗手液 1、掌心对掌心环形搓擦 2、手指交叉掌心搓手背 3、手指交叉掌心搓掌心 4、双手互搓指背 5、拇指在掌心转动搓擦 6、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7、摩擦手腕、非接触法流水冲洗 干手、护手
不宜用工作服擦手 优质护手霜
三、护手指南
手部完整的皮肤是一道防水层,同时也 是一道抵抗感染的自然屏障,破损的皮 肤不用起屏障保护作用。所有手部皮肤 的伤害,都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并立 即使用敷料保护,最好使用防水敷料覆 盖,一旦敷料潮湿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护手指南
保证每次戴手套时手是干燥的 任何一次洗手后,必须干手 干手采手轻拍至干或使用一次性的纸巾
洗手的意义
洗手被认为是预防与控制感染传播的最 有效的、最方便的、最独立的、最经济 的方法
洗手不能杀菌亦不灭菌,但可以减少致 病菌的数量
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在接触病人前后戴手套前,洗手是强制 性的;脱手套后洗手亦是强制性的,因 为即使口腔医务人员操作时已戴用手套, 但是如果手套是不合格的或有破损或存 在未能察觉的微渗漏,双手仍有可能被 血液或/和唾液污染
第二部分
个人防护设备 PP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个人防护设备
个人防护设备(PPE)是指雇主按最基本的预 防和控制感染的要求提供给所有雇员的自我 保护设备。内容包括工作服、手套、口罩、 眼罩、帽子(发套)、鞋套
PPE的政策:所有的雇主必须提供适当的PPE 给每个雇员:任何一个雇员有责任确保正确 使用、正确维护、正确处置PPE
病毒性肝炎:肝炎检测阳性的患者已达 到1.89亿,而应就诊未就诊人数(携带 者)将近4亿,乙肝病毒感染位列癌症 四项危险因素中第二。
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警钟长鸣: 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传染病的流行性暴发时有发生 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
标准预防的使用范围
接触血液、干血、唾液及其它身体分泌 物或排泄物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