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节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

秋水(节选)

一、庄子简介

庄子(关于庄子生卒年月,学术界有不同说法。一种认为:公元前369一前286年),是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据《庄子》记载,庄子住在贫民区,生活穷苦,靠打草鞋过活。有一次他向监河侯借粟,监河侯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还有一次,他穿着有补钉的布衣和破鞋去访问魏王,魏王问他何以如此潦倒,庄子说,我是穷,不是潦倒,是所谓生不逢时。他把自己比作落在荆棘丛里的猿猴,“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说自己“今处昏上乱相之间”,没有办法。《史记》中记载,庄子曾在家乡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在职不久就归隐了。楚威王闻知庄子很有才能,派了两名使者,以厚币礼聘,请他作相。庄子说:千金、相位确是重利尊位,但这好比祭祀用的牛,喂养多年,便给它披上绣花衣裳送到太庙作祭品,我不愿如此,宁愿象条鱼,在污泥浊水中自得其乐。这些记载反映出庄子的性格和人生观。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并称老庄。庄子的主要思想是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既有合理因素,也有消极成分。

庄子是一个宿命论者,认为严寒暑热、生死这些自然现象和贫穷、富贵这些社会现象都是人力无法改变的,所以人只能顺应自然、安命无为,不必有所爱憎喜怒于其间,这样就可以摆脱外物的干扰,获得最大的精神自由,“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德充符》)“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惟有德者能之。”(同上)。

庄子是一个不可知论者,认为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的,人不可能完全正确地认识它,虽然其中含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但是他把事物的相对性和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现象引向了极端,取消了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变成了绝对“相对主义”,并由此引出泯绝是非、否定斗争的悲观厌世思想,这就不可取了。如《齐物论》说:“民湿寰则腰疾偏死,鰌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糜鹿食荐,蝍且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为雌,糜与鹿交,鰌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麇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二、《庄子》简介

《庄子》基本上是庄周及其后学所作的。全书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的思想、文风都比较—致,当属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还羼入了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因此,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政治上不仅主张绝对的无为,有时还主张上无为而下有为;在处世态度上,有宣扬混世的,也有赞成避世的;在

人生观上,有提倡寡欲的,也有鼓吹纵欲的;在对待不同学派的态度上,有坚持混合齐同的,也有针锋相对的。这些分歧,与孔丘之后,儒分为八;墨翟之后,墨离为三,是完全一样的。表明了庄周之后,庄周学派也在发展、分化。反映了从战国中至秦汉间的社会变革及各种学派间的相互渗透。但只要不违背《天下》篇所表述的庄周观点,都应归属于同一体系。因此可以说,《庄子》是以庄周思想为主体,从战国中至秦汉间庄周学派的总集。它上承《老子》,下启《淮南子》,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从全书的基本倾向看来,完全体现了在野派的政治态度,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的极度仇恨,尤其在哲学领域里,广泛而深入地阐明了作者的见解,完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道家思想体系。

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鲁迅先生说过:“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它那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创造性的寓言,辛辣的讽刺笔调,生动逼真的描绘,灵活多样的句式,丰富的词汇,在中国古代的散文史上,是很少能够与之伦比的。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而又复杂的。知识分子几乎都爱读它,连封建帝王也很重视它。唐天宝元年,还诏号庄周为南华真人,《庄子》为《南华真经》。或取其无为寡欲,保命养生;或取其不满现实,鄙弃功名,或学其悲观厌世,自我超脱,自我陶醉。从现存的晋人郭象《庄子注》算起,评注《庄子》的数以百计。有的说《庄子》与法家同源,有的把《庄子》与儒家合流,有的说《庄子》等同佛家,有的以阴阳家、神仙家的观点去解说《庄子》。虽然各有所见,但总未能揭示出《庄子》的实质,近几十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论,开展了对《庄子》新的研究和评价,而且对《庄子》进行了多种注释,出现了大批的研究论文,形成了历史上的一个庄子热。但关于庄周其人,《庄子》各篇的写作年代,《庄子》在哲学、美学、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问题,还存在不少分歧、对立的看法,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

《庄子》的重要注本有晋郭象等五家注,唐成玄英疏;清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今人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王孝鱼《庄子内篇新解》(岳麓书社1983年版)。

三、《秋水》题解

秋水篇,主题思想为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秋水”即秋天雨。取篇首二字作为篇名。

四、《秋水》今译

秋天〔霖雨绵绵〕河水及时上涨,所有的小川都灌注到黄河里去,水流的宽阔,两岸及河中水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河神洋洋自得,以为天下的盛美都集在他一身。

他顺着水流往东行走,到了北海,他向东面瞭望,看不见水的边际,于是河神才改变自得的脸色,望着海洋对海神而感叹说:“俗语说,‘听了许多道理,总以为谁都不如自己’,这就是说我了。而且我曾经听说有人小看孔子的见闻和轻视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看见你这样博大而难以穷尽,我要是不到你这里来,可就糟了,我一定会永远被懂得大道的人所讥笑了。”

北海神说:“井里的鱼不可以和它谈大海的事,这是因为受了地域的拘限;夏天的虫子不可以和它谈冰冻的事,这是因为受了时间的固蔽;乡下的书生不可以和他谈大道理,这是因为受了礼教的束缚。现在你从河边出来,看见了大海,知道你自己的丑陋,这才可以和你谈一些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所有的河流都归向这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止,可是海水并不因此而盈满;海水从尾闾泄漏出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而海水并不减少;无论春天或秋天都不受影响,无论水潦或是旱灾都没有感觉。容量超过江河的水流,简直不能用数量来计算。但是我并没有因为这样就感到自满,我自以为从天地那里具有了形体,从阴阳那里禀受了生气,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小石头小树木在大山上一样,只存在了自为小的念头,又怎么会自满呢!计算四海在天地中间,不就像蚁穴在泽里一样吗?计算中国在四海之内,不就像小米在大仓里一样吗?物类名称的数目有万种之多,而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众聚在九州,粮食所生长的地方,舟车所通行的地方,个人只是人类中的一份子;个人和万物比起来,不就像一根毫毛在马身上一样吗?凡是五帝所运筹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虑的,能士所动劳的,不过如此而已。伯夷辞让以取得声名,孔子游谈以显示渊博,他们这样的自夸,不就像你刚才对于河水的自夸一样吗?”

五、《秋水》分析

(一)层次内容

全文分为两段:

1.写河伯望洋兴叹,自识其丑。

(1)展现一幅秋水应时而降的景象,河伯见而自喜。

(2)展现北海的浩瀚景象,何伯见而自识其丑。

2.写北海若以自然之广大、宇宙之无穷开导何伯,使之开阔眼界,不敢自满。

(1)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与天地阴阳相比,大海也微不足道,所以自己不敢自满。

(3)进一步说明世间万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道理。

(4)对伯夷、仲尼的“自多”进行嘲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