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节选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诶渚崖之间

合集下载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秋水--庄子1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2翻译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最新《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

最新《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

朝代:先秦作者:庄子及门徒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参考翻译作者:佚名译文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

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这时,河伯改变他自得的神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

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原文翻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原文翻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原文翻译
百川灌河翻译及原文如下:
翻译: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

直流的水畅通无阻,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在这个情况下河伯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选自:《庄子·秋水》。

《庄子·秋水》鉴赏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庄周著有《庄子》,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非常高研究价值。

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名篇有《逍遥游》、《庄子·外篇·秋水》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秋水(节选)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水(节选)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水(节选)原文、译文及赏析作者:庄子及门徒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译文: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

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这时,河伯改变他自得的神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

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高中语文 《秋水》作品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 《秋水》作品原文和译文

《秋水》作品原文河伯与北海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wā] 古同“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lǘ]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 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异便。

此势之有也。

《秋水》原文及翻译

《秋水》原文及翻译

《秋水》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秋水》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秋水》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1《秋水》原文翻译秋季的霖雨如期而。

秋水(节选)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水(节选)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水(节选)原文、翻译及赏析秋水(节选)朝代:先秦作者:庄子及门徒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参考翻译作者:佚名译文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

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这时,河伯改变他自得的神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

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秋水-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水-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水-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秋水-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原文及译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原文及译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原文及译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原文及译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是《秋水时至》中的第一句。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秋水时至》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秋水时至》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因此河神自己十分高兴,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行走,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因此河神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说,‘听到了很多条道理,便认为天下莫过于自己是最好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我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中考文言文《秋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秋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秋水》全文详细翻译(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考文言文《秋水》全文详细翻译秋水选自《庄子》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秋水》原文以及翻译

《秋水》原文以及翻译

《秋水》原文以及翻译《秋水》原文以及翻译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秋水》原文以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河伯与北海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庄子》秋水 原文、注释及解析

《庄子》秋水 原文、注释及解析

《庄子》秋水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②,泾流之大③,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④。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⑤,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⑥,望洋向若而叹曰⑦:“野语有之曰⑧,‘闻道百⑨,以为莫己若’者⑩,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1),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1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13)。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4)。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17)。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19)。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20);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21),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24)!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5)?计中国之在海内(26),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7)?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28);人卒九州(29),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 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32),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3),尽此矣(34)。

伯夷辞之以为名(35),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6)?”〔注释〕①本篇节选自《庄子·秋水》。

秋水,是本篇开头二字,用作篇题。

秋水,华北的雨季在秋天,雨季一到,河水暴涨,称为秋水。

时至,按季节到来。

时,指时令、季节。

②百川,泛指河流的众多。

川,河流。

河,黄河。

③泾(jing京)流,畅通无阻的流水。

泾,通。

④两涘(si似),两岸。

渚(zhu主),水中的沙洲。

崖,高岸。

《秋水》原文及对照翻译

《秋水》原文及对照翻译

《秋水》原文及对照翻译
《秋水》原文及对照翻译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以下是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最新《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

最新《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

朝代:先秦作者:庄子及门徒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水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 闻道百,认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够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 夏虫不可以够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够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海洋,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行为量数。

而吾何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国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伯夷辞之认为名,仲尼语之认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参照翻译作者:佚名译文秋季的霖雨按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

水流广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得意洋洋,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向来抵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终点。

这时,河伯改变他自得的神情,仰头仰望着海神若惋惜说:“俗话所说的 ' 知道的道理好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再说,我以前听说 ( 有人 ) 认为仲尼的学问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

开始我还不敢相信,此刻我亲眼目击了海洋您大到难以穷尽,假如我没有到达您的身旁,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久被理解大道理的人嘲讽。

庄子的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的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的秋水原文及翻译《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庄子的秋水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秋水【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节选)《庄子》秋水时至①,百川灌河②,泾流之大③,两诶渚崖之间④,不辩牛马⑤。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⑥,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⑦。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⑧。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⑨,望洋向若而叹曰⑩:“野语有之曰○1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12。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3,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1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1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6。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17,拘于虚也○18;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9;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20。

今尔出于崖诶○21,观于大海,乃知尔丑○22,尔将可与语大理矣○23。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24;尾闾泄之○25,不知何时已而不虚○26;春秋不变,水①时:按季节。

②灌:注人。

河:黄河。

③泾(jìng)流:水流。

④两挨(sì):河的两岸。

挨:水边。

渚(zhǔ)崖:水洲岸边。

渚:水中洲岛。

⑤辩:通“辨”。

⑥焉:乎。

河伯:黄河之神。

伯,长者之称。

⑦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

⑧东面:脸朝东。

端:边,尽头。

⑨旋其面目:改变他(欣然自喜)的面容。

旋:转,转变。

⑩望洋:仰视的样子,也作“望羊”、“望阳”,然解作望见海洋亦通。

若:即海若,海神。

○11野语:俗语,谚语。

○12莫己若:宾语前置,即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我之谓也:即谓我也。

○13少仲尼之闻:认为孔子的学识少。

闻:学识,学问。

轻伯夷之义:认为伯夷的义行轻。

伯夷:商代诸侯孤竹君的长子,历来被看做义士的典型。

少、轻,作动词用。

○14子:您。

本指海神,这里借指海。

难穷:难以穷尽。

穷:尽○15殆:危险。

○16长:长久,永远。

见:表被动。

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

大方:大道。

○17以:与。

语(yù):谈论。

○18拘:拘束,局限。

于:被。

虚:同“墟”,居住的地方。

○19笃:固,局限。

时:时令。

○20曲士: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之人。

束于教也:受所受教育的束缚。

○21尔:你。

崖诶:河岸。

○22乃:才。

丑:鄙陋。

○23大理:大道理。

○24盈:满。

○25尾闾:神话传说中排泄海水的地方。

○26已:停止。

虚:虚空。

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①,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②,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③。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④,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暑空之在大泽乎⑤?计中国之在海内⑥,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⑦?号物之数谓之万⑧,人处一焉⑨;人卒九州⑩,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11,人处一焉○12;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13?五帝之所连○14,三王之所争○15,仁人之所忧○16,任士之所劳○17,尽此矣○18。

伯夷辞之以为名○19,仲尼语之以为博○20,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21?”学习提示【题解】本文节选自《庄子・秋水》。

庄子(前389?―前286?),战国时宋国人,思想家,庄子和老子同属道家学派,合称“老庄”。

庄子生活的战国时代是一个大动荡大变草的时代,应子对当时的兼并战争、剥削压迫乃至“人为物役”等现象极端不满,但又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中,他只希望在黑暗的社会中生活得愉快,能够顺其自然,得尽天年。

于是,他以“道”为师,企图通过“心斋”、“坐忘”等方式与“道”融为一体,追求“无己、无功、无名”的无差别境界,而获得“逍遥游”,获得精神的绝对自由。

庄子《秋水》本义是讨论价值判断的相对性,我们现在可以视之为相对独立的一篇选文,而给予积极的解释,获得新的启迪。

《秋水》篇的主体部分是河伯与北海若的七番对话,本文只节选了其中的第一部分。

【思想内容】本文通过河伯和北海若的对话,阐明了ˉ个道理: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一切大小、多少都是①过:超过。

②自多:自我夸耀。

多:赞美,自负。

③“自以”二句:我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接受了阴阳之气。

比:并列。

形:身形。

④“方存”二句:正存有“自己所见甚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奚以:何以,怎么。

⑤礨(lěi)空:小孔穴。

⑥中国:这里指中原。

⑦稊(tí):一种形似稗的草,实如小米。

大(tài)仓:储粮的大仓库。

⑧号物之数谓之万:称物的数量叫做“万”。

号:称。

⑨人处一焉:人只是万物中的一类。

处:居,占。

焉:于此(于万物之中)。

⑩人卒九州:人遍布九州。

卒:尽。

九州:天下。

○11“谷食”二句:谷物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

○12人处一焉:人类所居之地只占谷食所生1舟车所通之地中的万分之一。

―:承上言,意指万分之一。

○13此其比万物也:指个人与万物相比。

毫末:毫毛的末梢。

○14所连:所连续禅让的事。

○15所争:所争夺的事。

○16所忧:所忧虑的事。

○17任士:指以天下为己任的贤能之士。

所劳:所劳碌的事。

○18尽此:尽如此,意谓全都像马体之毫末一样。

○19“伯夷”二句:伯夷辞让君位是为了名声。

○20“仲尼”句:孔子谈论仁、礼是为了显示渊博。

○21“此其”二句: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刚才因河水的上涨雨自我夸耀一样吗?向:当初,从前。

相对的,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十分有限,不可自多。

这一主旨在客观上给今人的启迪是:学无止境,认识无止境,因此不能满足,应努力进取。

【结构层次】本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导论,写河伯观念的变化。

初与百川比,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大的了。

后与北海若比,河伯才知自己并非天下最大,引出与北海若的对话。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本论,写北海若的观点: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可自多的。

北海若的这段对话可分四层:第一层“曲士不可语道”,而河伯观于大海,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而“可与语大理矣”。

第二层“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而吾未尝以此自多”,为什么呢?因为大小、多少都是相对的,海比河大,却比天小,所以没什么可自多的。

第三层进一步阐述说明大小、多少都是相对的:四海和天地比,四海小;中国和海内比,中国小;人和万物与九州比,人都是小的。

第四层所谓五帝、三王、仁人、任士所从事的事业都不过是“毫末”,伯夷辞让周王授予的职位,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孔子谈论“仁”、“礼”,也都是“毫末”。

伯夷为名,孔子为博,都是自多,都是错的。

【艺术特点】1.构思新颖。

本文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在整体构思上,本文通篇采用寓言形式说理。

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北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庄子》散文在先秦散文中最富于浪漫色彩。

2,论证上,多用形象比喻说明抽象道理,用比喻说理多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比较论证法。

运用比较论证法中,又包含性质相似的类比论证法,如“拘于虚”之井蛙、“笃于时”之夏虫与“束于教”之曲士之间的比较,便是类比论证;还包含性质相反的对比论证法,如“束于教”之“曲士”与“观于大海”,已知己丑、可与语大理的河伯之间的比较,便是对比论证。

【课文翻译】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

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这时,河伯改变他自得的神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

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北海若说:“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不可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局限;不可与见识浅陋的乡曲书生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了礼教的束缚。

现在你河伯从黄河两岸间走出,看到了大海,才知道你自己的鄙陋,可以跟你谈论一些大道理了。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

千万条河流流归大海,没有停止的时候,而大海却并不因此而盈满;尾闾不停地排泄海水,不知到什么时候停止,但大海并没有减少。

无论春天还是秋天大海水位不变,无论水灾还是旱灾大海没有感觉。

大海的容量超过了长江、黄河的水流,简直不能用数字来计算。

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自夸,我自认为自己列身于天地之间,接受了阴阳之气。

我在天地之间,好比是小石块、小树木在高山一样,正感到自己的渺小,又怎么会自傲自夸?计算四海在天地这个大空间里,不正像小小的蚁穴存在于大湖之中吗?计算中原地区在四海之内,不正像米粒存放在粮仓之中吗?世间万物数量有万种,人不过是其中之一种;人类虽遍布九州,但其所居之地也只占谷食所生、舟车所通之地中的万分之一。

拿人和万物相比,不正像一根毫毛在马身上工样吗?五帝所延续的(业绩),三王所争夺的(天下),仁人志士所忧虑的(事情),以天下为己任的贤能之士为之劳苦的(目标),都不过如此而已。

伯夷以辞让周王授予的职位而取得名声,孔子以谈说‘仁’、‘礼’而显示渊博。

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当初因河水上涨而自夸一样吗?”练习题―、选择题1.下列人物中属于道家学派的有A.孔子和孟子B.庄子和老子C.荀子和韩非子D.孔子和老子[ ]2.庄子认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A.无限的B.有限的C.巨大的D.重要的[ ]3.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A.庄子B.河伯C.北海若D.河伯与北海若[ ]4.《秋水》中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中“美”的意思是指A.风景优美B.水大C.水小D.明大理的人[ ]5.《秋水》中北海若对“自多”的态度是A.反对B.赞成C.无所谓D.顺其自然[ ]9.“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源自A.《大同》B.《秋水》C.《谏逐客书》D.《寡人之于国也》[ ]7.下列成语出于《应子・秋水》的是A.望洋兴叹、贻笑大方B.望洋兴叹、祸起萧墙C.贻笑大方,分崩离析D.祸起萧墙、分崩离析[ ]8.下列作品中,通篇采用寓言形式说理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季氏将伐颛臾》C.《冯谖客孟尝君》D,《秋水》[ ]9.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于浪漫色彩的是A.《孟子》B.《庄子》C.《荀子》D.《韩非子》[ ]二、阅读分析题1.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溴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