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炎的预见性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长期留置导管、化疗、输液等情况下。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以及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供参考。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在留置导管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周围静脉、中心静脉等。
同时,要确保插管技术正确、操作无菌,避免导管插入过深或过浅。
2.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检查留置导管是否通畅,避免导管堵塞。
如果发现导管堵塞,应及时处理,如冲洗导管、更换导管等。
3. 保持导管周围清洁:每天定时清洗导管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或消毒剂,以免引起皮肤过敏。
4. 规范输液操作:输液前,要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并且佩戴手套。
输液过程中,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导管或输液瓶。
输液完成后,要及时拔除导管,避免导管长时间留置。
5. 避免局部压迫:避免导管周围的局部压迫,如穿紧身衣物、使用紧束带等,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护理静脉炎的措施:1. 观察症状: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留置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注意观察导管是否有血栓形成,如有必要,可进行抗凝治疗。
3. 局部护理:根据医嘱,进行局部护理,如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导管周围的皮肤,避免皮肤感染。
同时,定期更换导管固定贴,保持导管的稳定。
4. 疼痛管理:如果患者有疼痛不适,可以采取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如局部冷敷、疼痛药物等。
5. 定期更换导管:根据医嘱,定期更换留置导管,避免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减少感染的风险。
6.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其对静脉炎的焦虑和恐惧感。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结: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保持导管通畅、保持导管周围清洁、规范输液操作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静脉内插管的患者中,如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等。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注意相关的护理措施。
预防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插管部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插管部位,如肘部、手背等。
避免选择肿胀、瘀斑、伤口等部位。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插管过程中,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使用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保证操作环境的洁净。
3. 皮肤消毒:在插管前,应对插管部位进行充分的皮肤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等。
要注意消毒时间和方法,确保消毒达到预期效果。
4. 使用适当的插管器材:选择合适的插管器材对预防静脉炎非常重要。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器材,如钢针、蝶针等。
5. 观察插管部位:在插管后,护士应随时观察插管部位的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疼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护理措施:1. 定期更换输液袋:输液袋中的液体应定期更换,避免液体滞留过久导致细菌滋生。
2. 维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护士应定期清洁插管部位,保持其干燥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3. 观察输液情况:护士应随时观察输液情况,确保输液速度适当,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4.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输液管路应定期更换,避免管路内细菌滋生。
5. 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受: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随时关注患者的疼痛感受,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6. 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7. 患者教育:护士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告知他们静脉炎的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静脉插管部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行皮肤消毒,使用适当的插管器材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定期更换输液袋,维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观察输液情况,定期更换输液管路,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受,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长期插管、输液、手术等情况下。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选择合适的插管部位:选择插管部位时,应避免静脉曲张、肿瘤、血栓等异常情况,并尽量选择表浅静脉,以便插管后观察和处理。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插管前,护士应进行充分的手卫生,佩戴洁净的手套,同时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操作。
3. 规范插管技术:插管时,应遵循标准的操作步骤,避免多次穿刺和移动插管,以减少对静脉内壁的损伤。
4. 注意插管固定:插管后,应使用透明敷料或固定带进行固定,确保插管的稳定性,避免插管的滑动和脱落。
5. 定期更换插管:长期留置的插管应定期更换,一般每3-7天更换一次,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 避免过度活动:插管后,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尤其是插管部位的肢体,以免插管被拉扯或摩擦,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7. 注意皮肤护理:插管部位的皮肤应保持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皮肤潮湿和细菌滋生。
二、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 观察病情变化: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插管部位的红肿、疼痛、渗液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2. 插管部位护理:护士应每天对插管部位进行护理,包括清洁插管周围的皮肤,更换敷料,观察插管部位的情况。
3. 输液监测:对于静脉炎患者,护士应密切监测输液情况,包括输液速度、输液量、输液温度等,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
4. 疼痛管理:对于有疼痛感的患者,护士应及时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5. 定期更换敷料:护士应每天定期更换插管部位的敷料,保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减少感染的风险。
6. 维持患者心理舒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7. 教育患者及家属: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静脉炎的相关知识,包括预防措施、护理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自我管理能力。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效果
[ 1 ]余晓,田刻平 , 叶青 . I C U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评估 [ J ].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 ( 电子版) , 2 0 1 5 , 8( 4 ) : 2 5 1 — 2 5 5 . [ 2 ]张晶, 金玉红, 周晶, 等. 神经外科 I C U危重患者防误吸标准化体系 的构建与应用 [ J ]. 护理学杂志: 外科版, 01 2 5 , 3 0( 4 ) : 3 1 — 3 4 . [ 3 ]沈厚梅 . 预见 眭护理在急诊病 房高龄 老年患 者误 吸预 防 中的应 用 [ J ]. 安徽 医药 ,2 0 1 5 ,1 9( 3 ) : 5 9 0— 5 9 3 . [ 4 ] 肖倩 ,王艳玲 ,吴瑛 ,等 . 神 经外科 I C U患者 胃内容物反 流误 吸的影 响因素分析 [ J ]. 护理学报 , 2 0 1 4 ,2 1( 7 ) : 5 O一 5 3 . [ 5 ] 主雪妹, 宋娟, 候建红 . 预见l 生 护理在 I C U失禁患者相关 眭 皮炎预防 中的应用 [ J ]. 实用I 临 床医药杂志, 01 2 5 , 1 9( 1 4 ) : 1 3 5 — 1 3 6 .
弹性较好 、直与粗 、回流顺畅 以及管腔大 的血管 ,避免神经
癌 、胃癌 、肝癌、大肠癌 、食管癌以及血癌等。所有患者根据 入院的编号进行分组 ,其 中单号为对照组 ,双号为观察组 ,各 5 0例,所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 的标 准,且两组性别 、年龄 、 疾病等基本资料 比较 ,差 异无统 计学 意义 ( P>0 . 0 5 ) ,具 有
[ 关键词 ]恶性肿瘤化疗 ;静脉炎 ;预防性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 4 7 3 . 7 3 [ 文献标 识码]B [ 文章编号] 1 0 0 2— 2 3 7 6( 2 0 1 6 )2 2— 0 1 7 4— 0 2
肿瘤化疗中静脉炎的护理
G n uMe ia Ju lF b2 0 V 12 , o 1 a s dcl o ma 。 e 0 9, o 8 N . .
・
6 ・ 9
信息。院前急救统计信息工作贯穿于院前急救管理活 供组织 上 的保 障 。 动的全过程 , 渗透到 中心 的各个 部 门 , 并 也就是 说 , 院前 22 配齐设备 配置性能 良好 的计算机等硬件设备 . 和符合业务工作需求的应用软件系统。统计信息应与 急救统计信息工作应全方位地参与中心决策。 实 13 为公共卫 生 安 全监 测 提 供 预 警 目前 院 前 急救 救援 中心现代 化 建 设 同步 发 展 , 现 院前 急 救统 计 数 .
急救 网络 的建设 , 确定 改 变发展 的客 观趋 势 , 以达 到 最 有足够 的重视。加强统计信息工作在人、 、 财 物上的投 佳 的资 源优化 配 置 , 为救 援 中心 创 造 更 佳 的社 会 效益 入 , 使统 计部 门真 正成 为决 策者 的得力 助手 。
和经济 效益 。
和完 整 的信息 服 务 , 正 成 为 救 援 中 心管 理 者 的参 谋 真 和助 手 。
参 考 文 献
[ ] 张晶 , 1 万东华 , 姜波 , 浅谈 卫生统计 工作 在现代医 院管 理中的 等. 职能[ ] 中华现代 医院管理杂志 , 0 ,( ) l 1. J. 2 75 1 : 0 4— 5 [ ] 牛天平 , 2 王兴权 , 肖文 , 提高紧 急医疗救援 效率和质量 要素探 等.
. 图表和文字 相结 合 的形 式 , 映各 急救 站 点 急 救 医疗 24 加强领导 增强领导对统计信息工作的重视与 反
和管理 情况 , 握各急 救站 点 的纵 向发展 , 进行 横 向 支持。统计信息工作做得好会为救援中心的管理工作 掌 并 对 比分 析 , 以现有 的人力 、 力 、 力 和能 力 合 理 规 划 做 出不 可估 量 的贡 献 , 就 要 求 领 导 对 统计 信 息工 作 物 财 这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炎是化学药物抗癌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的症状是局部穿刺点疼痛,发红、肿胀、灼热、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改变。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将静脉炎分4级[1]。
①0级:穿刺点无疼痛,无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②Ⅰ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③Ⅱ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④Ⅲ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在化疗过程中有很多的相关因素可引起静脉炎,现重点分析静脉炎产生的原因、预防和护理。
静脉炎的原因化学因素:主要是药物因素,如药物的酸碱度、药物的浓度、渗透压、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
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作用,液体输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是否与静脉管舒缩状态相符。
针头对血管的刺激,尤其是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较大,因此输液针及固定方法的选择不当也可引起静脉炎。
血管因素: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淋巴循环状况以及患者的营养等全身状况。
个体因素:与患者全身情况有关。
若为特异性体质,输入丝裂霉素、顺铂等化疗药物后表现出局部过敏反应。
有报道认为,药物的化学刺激仅仅是静脉炎的诱因,主要原因与神经传导有关。
静脉炎预防加强护士的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掌握各种化疗药物的特性,化疗前应识别是发疱性药物还是非发疱药物,化疗时应先输入非发疱药物后输入发疱性药物。
对一些新药,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
负责化疗的护士须经专业培训,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执行或指导,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为避免操作中机械性损伤,要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提高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尽量选择较粗、直、弹性好的前臂静脉,尽量避开关节及静脉瓣,避免使用同一静脉远端,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穿刺前护理人员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正确的洗手可以预防外源性污染,并减少感染的机会。
盖诺化疗致静脉炎39例预见性护理
③保持插 管处 敷料清洁 、 干燥 , 调节 引流速 度 , 证有效 引流 。 保
加之患者就诊 晚 , 胸腔积液处理不 及时等诸 多因素 , 使胸腔 积
液中形成纤维块 、 纤维 隔 、 积液 包裹 , 临床上 胸膜 炎发 生胸膜
粘 连 、 厚 者 达 3 % 。 肥 0
② 增强体质 , 提高机体 抗病 能力 。积极 参加 各 种适 宜的体 育
锻炼 , 如太极拳 、 步等 。③ 注 意保 持居 住地 环境 干燥 , 食 散 勿 生冷饮食 , 勿暴饮暴食 , 保持脾 胃功能正 常。④遵 医嘱规律 用
药 , 时复查 。 按
4 讨 论
[ ] 张凤 英 , 2 王庆 枫 , 范彬 . 胡 结核 性胸膜炎发 生胸膜 肥厚 的 因素[ ] 中国防痨杂 志,9 9 2 ( ) 15—16 J. 19 ,1 3 :3 3. [ ] 谢兰 品, 玉美 , 3 冯 董雅 坤, 尿 激酶胸腔注 射治疗结核 等. 性包 裹性胸腔积液 [ ] 河 北医药,0 32 ( )6 6 J. 2 0 , 8 :0 . 5 [ ] 陈素丽 , 幸彬 , 4 李 张广 宇. 深静脉管 引流加尿 激酶 治疗 结
参考文献 :
3 5 控制感 染 .
①严格按无菌 原则操作 , 定期 消毒置 管处并
更换敷料 。② 引流期 间 , 每天 更换 引流 袋 , 防止 引流 液倒 流 。 保持敷料干燥 , 若有渗液 、 渗血 , 应及时更换 , 预防感染 。③ 根
据感染程度 、 致病菌种类应 用抗 生源自 , 用药 过程 中观察疗效 和
不 良反 应 。
3 6 出院指 导 .
① 积极 防治 原发 病。胸 腔积 液为 胸部或 全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发表时间:2016-11-02T14:50:17.68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3期作者:杨静芳[导读] 静脉输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临床实际当中。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 650021 【摘要】静脉输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临床实际当中。
很多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有刺激和损伤导致的化疗性静脉炎,究其原因,就是在这些药物当中有很多生物碱和化学药剂,而且治疗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性的,这就导致了这样的恶性结果。
本文将会讲述可能患上静脉炎的患者如何预防以及患病之后如何护理。
【关键词】化疗性静脉炎;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82-011前言为了治疗恶性肿瘤而化疗的化疗过程,采用最多的方式还是静脉注射,采用的较少的是口服类化疗。
这是有原因的,在静脉注射药物可以迅速起到作用,减少患者痛苦。
这样一来,今天所讨论的静脉炎就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在大多数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进入静脉的时候,会发生渗透作用,渗透的药物对人身有害,但大多数的人对皮肤没有做一些及时有效措施,因此会产生皮肤疾病,还有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事情,那就是局部感染和败血症,这暂时无法避免。
如此一来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在化疗过程中或者化疗之后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2如何对化疗性静脉炎进行预防化疗护士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因此预防主要从化疗护士为主体发出操作,操作如下: 2.1化疗护士需要具备高素质以及做好相关宣教化疗是一份相当考验人专业知识和责任心的工作。
因为化疗的过程持久,专职化疗的护士也比较固定,所以知道患者的血管脉络和特点是该名专职护士的重要内容,专职护士还需要掌握关于化疗的专业知识,化疗过程中应注意事项、化疗之后预防,包括所采用的化疗方式会导致什么样的并发症,以及在化疗前和化疗中如何预防。
静脉注射是当前化疗选用较多的方式,化疗前应当注意到静脉炎的并发症,从24小时内不在同一条静脉中穿刺、穿刺活动要准确到位一次性不给病人二次伤害的化疗频次活动,还要注意尽量不要进行下肢静脉注射。
肿瘤术后患者留置深静脉置管并发静脉炎的护理
肿瘤术后患者留置深静脉置管并发静脉炎的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局部深静脉置管部位的观察。
一旦发现异常,如发热、红肿、渗液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范,保持双手洁净,并在更换输液袋、接头或注射药物时注意消毒操作。
还要定期更换深静脉置管,一般每3-7天更换一次,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避免给予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护理人员还应注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增加患者的免疫力,以减少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如血培养、药敏试验等。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护理人员要按医嘱及时给药,在给药时注意药物的品种、剂量和给药速度。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了解和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如如何保持深静脉置管通畅、如何预防静脉炎等。
还要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生活自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对于术后患者留置深静脉置管并发静脉炎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范,注意患者的用药和营养支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并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并发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并发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化疗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条件,探讨预防措施及静脉炎发生后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
方法:2007年5月至2011年8月的53例恶性淋巴瘤化疗并发静脉的患者,实施及时的防护措施,总结护理对策及结果。
结果:护理前,53例患者静脉炎为1级9例(17.0%)、2级29例(54.7%)、3级15例(28.3%),护理后,53例患者静脉炎的级别为0级34例(64.2%)、1级18例(33.9%)、2级1例(1.9%),护理后0级静脉炎的比例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发生静脉炎应尽早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通过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来提高本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降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化疗静脉炎恶性淋巴瘤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26-02化疗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动脉灌注、静脉给药、温热灌注化疗、门静脉给药等方法,临床主张采用深静脉置管治疗,但是部分患者由于心理、经济等原因而不愿意采用深静脉置管治疗,目前静脉给药是最为普遍的一种途径。
化疗药物致静脉炎是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探讨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并发静脉炎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7年5月至2011年8月的53例恶性淋巴瘤化疗并发静脉的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9例,年龄35~61岁,平均(48.7±4.5)岁;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chop方案,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abvd方案。
1.2诊断标准。
静脉炎诊断参考1990年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指定的静脉炎诊断标准,将静脉炎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无静脉炎发生者为0级;静脉输液局部红肿或水肿、疼痛、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者为1级;输液局部红肿或水肿、疼痛、静脉发生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者为2级;局部红肿或水肿、疼痛、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者为3级静脉炎。
化疗期外周静脉炎防治的护理
化疗期外周静脉炎防治的护理海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李琴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病人在化疗期,出了液体渗漏可导致静脉炎和局部组织炎症以外,没有液体渗漏仍可见到外周静脉炎的发生。
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影响化疗方案的实施。
1、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1.1药物因素化疗药物无选择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具有一定损伤,影响细胞代谢及其功能。
其损伤程度与药物的浓度、酸碱度、渗透压及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有关。
强刺激性药物(阿霉素、丝裂霉素等),在很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血管内,超过了血管本身缓冲应激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引起血管内膜手雷,而弱刺激性的药物(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等),长时间滴入血管,持续刺激血管内膜,使内皮细胞破坏,引起静脉炎。
1.2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液入量、速度、时间、压力,针头对血管的刺激以及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
1.3血管因素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状态。
抗癌药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影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
反复大剂量多种药物综合冲击化疗的应用多次皮静脉穿刺对血管内膜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使血管壁变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静脉萎缩变细,皮肤给静脉走向色素沉着,引起静脉炎。
1.4个体因素与病人全身情况有关。
最近有报道认为,静脉药物的化学刺激仅仅是静脉炎的诱因,主要原因与神经传导有关,其机制有待探讨。
1.5护士操作技术操作中机械损伤示造成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因素。
肿瘤病人在短期需反复少皮化疗,进行化疗的血管本身已被破坏,静脉穿刺难度大,若护士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低,或固定针对位置不当,可加重机械损伤,使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局部血管壁缺血缺氧,通透性增加。
2、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的机制化疗药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刺激性强,一般刺激性化疗药物输液后刺激局部血管发生痉挛致血管壁缺血缺氧而发生炎症。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红肿、疼痛、发热和局部压痛等。
为了预防和有效护理静脉炎,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一、静脉炎的预防1. 静脉通路选择与置入在选择静脉通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或者动脉导管。
在置入静脉通路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区域清洁,减少感染的风险。
2. 规范使用静脉导管在使用静脉导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尽量减少导管的留置时间,避免长期使用;- 定期更换导管,避免导管内壁的菌落形成;- 注意导管的固定,避免移位或者脱落。
3. 适当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
同时,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4. 静脉通路护理对于已经置入静脉通路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通路护理。
护理包括清洁通路周围皮肤,定期更换敷料,观察通路是否存在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二、静脉炎的护理1. 疼痛管理静脉炎常伴有疼痛症状,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疼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
可以使用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如冷敷、按摩等,也可以根据医嘱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疼痛控制。
2. 炎症处理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炎症处理。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冷敷或者热敷等物理方法缓解炎症症状。
同时,还可以根据医嘱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
3. 红肿处理红肿是静脉炎的常见症状之一,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红肿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可以使用冷敷或者热敷等物理方法缓解红肿,同时还可以根据医嘱使用消炎药物进行治疗。
4. 渗液处理静脉炎常伴有渗液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渗液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可以使用敷料进行渗液吸收,同时还可以根据医嘱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5. 定期更换敷料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通路周围的清洁。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
它常见于长期静脉留置、输液、化疗、血液透析等治疗过程中。
静脉炎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并发症,因此预防和护理静脉炎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一、静脉炎的预防1. 静脉留置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留置前,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洗手消毒:护士应该正确洗手,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通道,避免过度使用同一静脉通道,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 检查静脉通道是否通畅:在留置静脉通道之前,护士应该检查患者的静脉是否通畅,以确保留置成功。
2. 静脉留置后的护理:- 观察留置部位:护士应该定期观察静脉留置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 保持留置部位清洁:护士应该保持留置部位的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细菌感染。
- 避免过度使用同一静脉通道:长期使用同一静脉通道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风险,护士应该合理安排静脉通道的使用,避免过度使用同一通道。
- 定期更换留置通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应该定期更换留置通道,避免留置时间过长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3. 输液过程中的护理:- 观察输液情况:护士应该定期观察输液情况,确保输液速度适当,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 定期更换输液器具:护士应该定期更换输液器具,避免器具的过期使用导致细菌感染。
- 输液后的观察:输液结束后,护士应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发热、头晕、恶心等,及时处理并记录。
二、静脉炎的护理1. 静脉炎的早期护理:-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一旦发现留置部位有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护士应该及时处理,如更换留置通道、给予局部药物等。
- 病情观察和记录:护士应该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留置部位的红肿程度、疼痛程度等,并及时记录,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2. 静脉炎的中期护理:- 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医嘱,护士可以给予患者静脉抗生素、消炎药物等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
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
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化疗药物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使用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静脉炎。
静脉炎指的是静脉内发生的炎症反应,常见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局部温度升高、静脉硬结等。
由于静脉炎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还会延长治疗时间,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因此,预防和护理是极为重要的。
1.选择适合的导管:适当选择材质良好、表面光滑的导管,可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2.导管安装的规范与精准:在导管安装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对血管壁的损伤。
尤其是穿刺血管时,要准确定位,避免刺伤血管壁。
3.使用有效的静脉炎预防药物:静脉炎预防药物可以包括肝素、硝苯地平、显著软膏等。
在使用化疗药物前、中、后均可使用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减轻导管引起的炎症反应。
4.结合冷敷:根据患者在进行化疗药物输注前是否有感觉障碍,可以选择冷敷患者静脉通道局部,冷敷可以减少导管对血管的刺激和炎症反应。
除了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静脉炎,护理也同样重要。
下面是一些静脉炎的护理要点:1.密切观察: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静脉炎的程度、局部疼痛、发红、硬结等。
并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定期更换导管:静脉炎发生后,应及时更换导管,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更换导管时要注意护理的操作规范,避免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
3.相应治疗:除了更换导管外,还需要给予患者局部抗炎药物治疗,例如激素局部涂抹等,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
4.护理患者心理:静脉炎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和不适感,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关心患者的感受,给予心理支持。
总的来说,预防和护理是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管理中重要的环节。
通过选择适合的导管,规范操作,使用有效的药物预防,结合冷敷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对于已经发生的静脉炎,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磷酰胺 、 氟尿 嘧啶、 顺铂 等。 1 _ 3 技术 因素
、
护理人员穿刺 技术不熟 练 ;穿刺后针头
固定 不牢 , 对 同一部位反 复穿刺 , 对血管 内膜造成损 伤 ; 护理人 员专科 知识缺 乏 ,对化疗药物 的特性及使用方 法缺乏了解 ; 选
择血 管不 当 ,选用 了局部血管有病变 的肢体或选择 了肘 窝 、 手
要坚持 。如果随诊 中发现 眼压 升高或其 他并发症 能够及早 发
现、 早期正确处理 , 绝大多数并发 症可以得到治疗 , 获得满 意效
果。
参考文献
术后 随访有 3例随访 3个月 眼压 正常 ,滤过泡功能 良好 , 视野改变 同术前 , 以后未再复诊。 其余 1 4 7 例均随访 1 年, 其 中
察滤 过泡 , 这是青光眼手术后随访最重要的内容 。 其次 , 眼压是 必须要检查 的, 眼压是观察青光 眼是否控制 的最直接客观 的指 标, 是判断治疗效果 的主要标准之 一。视野检查是观察青光眼 病情是否稳定 的关键性指标 。 即使 眼压 正常, 视野还在发展 , 那 就说 明青光眼没有得 到控制 , 还需要加 大抗 青光眼的治疗 。每 次复查都需要看 眼底 , 视神经 的病理性 改变 是判 断青光眼病情 是否发展 的客观指标之一。 对 以上检查 , 千万 不要怕麻烦 , 一定
■ 鳕验寓窳
可 以增加 功能性 滤过泡 的成 功率 。
1 . 4 . 5 复查指 导 滤 过术后 随访的 目的主要是 定期监 测
及时二次手术 , 术后恢复正常 。
3 讨 论
眼压 、 滤 过泡和视野 的变化 , 一旦发 现问题 , 即应 对症治疗 , 做 出相应调整 , 把问题解决在最初 阶段 , 以保证 手术 的效果 。在 临床上绝大多数 患者都会误认为患 了青光 眼 , 只要做一次 手术 就万事大吉 了, 没有必要再来 医院复诊 , 因此 , 我们一定要使 患 者充分认 识到青光 眼是终身疾 病 , 是要终 身随诊 , 即使青光 眼 手术非 常成功 , 也不 能说 一辈子 就可 以高 枕无忧 了 , 一定要定 期复查 。青光 眼的并发症 有的是终身都有机会 出现 的 , 特别是 滤过泡 的感染 、 眼 内炎 、 滤过泡 的破裂 等 , 有的并发 症较 隐匿 , 如果 不及时发现处理 , 将会造成手术失败 、 眼压升高 , 甚至丧失 视力。 要告诉患者青光 眼患者终身都需要监测手术后 的并发症 发生情况 , 定期查视力 、 眼底 、 眼压和视野 。 什么时间复查随诊 , 要 听从 医生的安排 , 医生会根据患者 的眼压控制 情况和青光眼 损 害程度 以及 疾病 发展 情况 做出具体 的时间安排 。
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体会
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体会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是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为疾病的发展和化疗的进行,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因此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这次的实际操作,我深刻体会到了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的重要性,下面就是我对这方面的体会与总结。
在预防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正确选择静脉通道。
根据患者的条件和需要选择适合的静脉通道,避免频繁更换导致血管损伤。
此外,需要监测患者静脉的情况,及时发现血管有异常情况时就要及时更换。
其次是正确选择静脉穿刺部位。
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通常选择远离静脉炎部位的静脉进行穿刺。
同时,穿刺时要注意穿透力度,不要过度损伤血管壁。
最后是注意静脉炎的防护措施。
穿刺后需要做好局部皮肤护理,清洁血液存储容器以及输液管路,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在静脉炎的护理方面,我们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及时观察患者的静脉炎症状。
静脉炎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硬结,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其次是注意药物的给药方式。
化疗药物有些是刺激性的,所以在给药时要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减少刺激性对静脉的伤害。
同时,注意输液速度,避免过快造成静脉的压力增大。
最后是做好局部的护理工作。
静脉炎的发生一方面与感染有关,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好局部伤口的消毒和护理,另一方面是因为化疗药物刺激了静脉周围组织,造成疼痛和不适,这时可以局部湿敷或使用热敷,缓解局部的疼痛感。
在实际操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的重要性。
一个细小的操作失误,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治疗的难度。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细心和专注地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我还意识到,护理工作需要注重细节和关注患者的反应。
有时患者可能因为疼痛而表现得不太好,但我们应该耐心和关怀,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不适。
综上所述,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静脉插管、输液、化疗、血液透析等治疗过程中。
预防和护理静脉炎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常见的静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等。
在选择静脉通路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血管状况、输液需要、治疗目的等因素。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插管、输液和其他静脉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操作者应佩戴洁净手套,并使用无菌消毒剂清洁插管点和周围皮肤。
同时,要注意保持操作场所的清洁,避免污染。
3. 规范插管操作:在插管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插管技术和器材。
插管点应选择皮肤完整、血管通畅的部位。
插管时,要轻柔、稳定地插入,避免损伤血管壁。
插管后,要固定好插管,避免移位和摩擦。
4.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输液管路是静脉炎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感染风险,输液管路应按照规定的更换周期进行更换。
常规情况下,每72小时更换一次输液管路,或者根据医嘱进行更换。
5. 注意输液速度和浓度:输液速度和浓度是导致静脉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输液速度过快或浓度过高,容易引起血管壁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因此,在输液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和浓度,避免过快或过高。
6. 加强患者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是静脉炎预防的重要参与者。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告知他们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
患者应定期清洗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插管部位受潮。
二、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 观察症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硬结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保持插管部位清洁干燥:护理人员要定期清洗插管部位,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
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敷料覆盖插管点,避免外界污染。
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
1、 正确选择穿刺血管
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发生,静脉 输注强刺激性、高浓度化疗药 (如异长春碱类、榄香烯乳、诺 维本等)时应选择血管弹性好、 回流通畅、血管内径较粗、便于 观察和穿刺部位。临床工作中, 对屡次化疗及外周静脉较细者宜 用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股静 脉穿刺置管。上述部位血管管径 粗、血流速快(1.0~2.5L/min), 药品与管壁接触时间短,既减轻 化疗药品对局部血管刺激症状, 又防止静脉炎发生。
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
第14页
2 、提升穿刺技术
提升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防 止重复穿刺。穿刺点选择由末梢 开始,两侧肢体交替穿刺,对脆 性血管采取小力度、小角度、迟 缓平行进针,见回血后不再进针 方法。进针后妥善固定针柄,并 问询病人穿刺部位有没有疼痛及 其它不适,加强病房巡视,1次 /30min,输液完成后拔针并按压 针眼处3~5min。硝酸甘油注射 液局部涂抹,产生扩血管作用, 增加局部血流量,不但能提升静 脉穿刺成功率,还能有效防止或 降低静脉炎发生 。无菌棉签沾 取阿托品注射液涂抹皮肤,一样 能提升静脉穿刺成功率 。
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
第4页
一、引发静脉炎相关原因
4、 解剖原因
因为肘窝、手腕等关节处感觉迟钝,早期渗 漏不易及时发觉,造成血管、神经出现肌腱挛 缩。指间等处细小血管壁薄,耐受性差,易渗 出。下肢静脉输液易栓塞,除上腔静脉受损外, 普通不宜化疗输液。
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
第5页
一、引发静脉炎相关原因
5 、操作技术
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
第17页
5、加强巡视
在输化疗药品之前、之 时及之后应严密观察穿 刺部位有没有回血、肿 胀,并问询病人穿刺部 位有没有疼痛及其它不 适,一旦发觉或怀疑有 渗漏或静脉炎应马上处 理。
肿瘤患者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
肿瘤患者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摘要】目的:分析患者发生输液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来我科129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结果:住院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结果:肿瘤患者及时预防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肿瘤静脉炎护理静脉炎(全称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
一般资料从2015年1月-2016年3月来我科共12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为649例,组照组为649例。
1静脉炎发生原因1.1药物作用静脉炎的发生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I型变态反应有关。
1.2PH值正常人体血液的PH值为7.35-7.45,在此范围以外的溶液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并诱发血小板聚集和继发的血栓性静脉炎的链式反应。
.1.3 血浆渗透压的升高血浆渗透压的升高是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输入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静脉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产生静脉炎。
1.3 化疗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组织具有一定的损伤。
因其高浓度药物输注对局部组织有较强的刺激,超过了血管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pH值、代谢及渗透压改变、细胞溶解、化学介质释放。
同时化学药物影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易发静脉炎。
如阿霉素对心肌细胞的DNA有亲和性,且毒性是长期累加的;氨甲蝶呤可干扰叶酸代谢等。
抗癌药物多系化学及生物碱类制剂,它的直接毒性作用可导致局部组织酸碱平衡失调,加上其对血管有强烈的刺激性,所致的静脉炎多为坏死型。
1.4 药物浓度药物浓度越高,刺激性也就越大,高浓度的药物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血管内,也是诱发静脉炎发作的主要原因。
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炎的预见性护理89
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炎的预见性护理摘要】目的:给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以静脉炎预见性护理,减少患者静脉炎发生率。
方法:给患者以心理护理、化疗穿刺时的护理、化疗药物输注过程的护理、化疗药物输注过程的护理、化疗药物输注过程的护理、化疗药物输注完毕的护理等。
结果:69例患者通过化疗全过程的细致护理,使他(她)们的化疗得到顺利实行,并有效地保护了化疗静脉血管,预防了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结论: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的全面护理,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
【关键词】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19-02 肿瘤患者化疗时,化疗药物对患者局部静脉有较强的刺激性,药物进入血管后,使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变性疼痛,血管变硬,甚至机化、阻塞,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即化疗性静脉炎[1]。
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造成病人身心痛苦加重。
为了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我们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加强护理,效果较满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遵医嘱需完成6个疗程的化疗病人69例,年龄26-73岁。
女性43例,男性26例。
病种包括: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直肠癌等。
静脉输入的化疗药物包括:阿雷素、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顺铂、卡铂、长春新碱、丝裂霉素、紫杉醇等。
1.2化疗药物输注方法:采用四肢浅静脉滴注或静注给药。
2结果69例患者通过加强护理,使他(她)们的化疗得到顺利实行,并有效地保护了化疗静脉血管,预防了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
3护理3.1心理护理:患者化疗前,要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注意人文关怀。
及时的心理支持可以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机能,增强对心理紧张状态的承受能力。
因为患者在化疗期间,除有恶性肿瘤引起的心理问题外,还存在对化疗副反应的思想顾虑,所以我们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化疗的特点,让他(她)们了解主动配合和保护静脉系统的重要性,讲明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缓解患者紧张及恐惧心理,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炎的预见性护理
摘要】目的:给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以静脉炎预见性护理,减少患者静脉炎发生率。
方法:给患者以心理护理、化疗穿刺时的护理、化疗药物输注过程的护理、化疗药
物输注过程的护理、化疗药物输注过程的护理、化疗药物输注完毕的护理等。
结果:69例患者通过化疗全过程的细致护理,使他(她)们的化疗得到顺利实行,
并有效地保护了化疗静脉血管,预防了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结论:对恶性肿瘤化
疗患者实施的全面护理,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对医
护的满意度。
【关键词】恶性肿瘤,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19-02 肿瘤患者化疗时,化疗药物对患者局部静脉有较强的刺激性,药物进入血管后,使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变性疼痛,血管变硬,甚至机化、阻塞,引起局部组织
坏死,即化疗性静脉炎[1]。
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造成病人身心痛苦加重。
为了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我们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加强护理,效果较
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遵医嘱需完成6个疗程的化疗病人69例,年龄26-73岁。
女性43例,男性26
例。
病种包括: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直肠癌等。
静脉输入的化疗
药物包括:阿雷素、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顺铂、卡铂、长春新碱、丝裂霉素、
紫杉醇等。
1.2化疗药物输注方法:采用四肢浅静脉滴注或静注给药。
2结果
69例患者通过加强护理,使他(她)们的化疗得到顺利实行,并有效地保护
了化疗静脉血管,预防了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舒适
度和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
3护理
3.1心理护理:患者化疗前,要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注意人文关怀。
及时的心理支持可以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机能,增强对心理紧张状态的承受能力。
因为患者在化疗期间,除有恶性肿瘤引起的心理问题外,还存在对化疗副反应的
思想顾虑,所以我们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化疗的特点,让他(她)们了解主
动配合和保护静脉系统的重要性,讲明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缓解患者紧张及恐惧心理,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2]。
教会患者
识别药物的刺激性,化疗当天向患者交待清楚哪一代是一般刺激性的药物,哪一
代是刺激性强的药物,并嘱患者勿自行调节速度。
患者在输入强刺激性药物时尽
量少去卫生间、就餐或其他躯体移动,避免注射针头移位,输液肢体勿负重受压。
3.2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护理:抓好护理人员操作技能训练及专业知识学习,加强护士责任心。
防胜于治,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输液安全[3]。
因此我们要掌握过硬的技术,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在尊重患者个人意愿的基础
上选择合适的血管。
秋冬季节或血管显露差的季节,穿刺前局部热敷10—15min,使静脉充盈扩张,提高穿刺成功率。
根据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和毒性选择型号合适
的穿刺工具,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型号合适的针头和穿刺部位。
通常使用最多
的是套管针和普通一次性使用穿刺针。
穿刺部位多为单侧上肢,要有计划使用静
脉,一般应由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
多部位交替使用静脉,保证
每根血管得到休息和恢复,避免在肌腱、关节、神经丰富处、静脉瓣处穿刺,提
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避免穿刺失败和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穿刺时做到稳、准和快,减少疼痛刺激带给患者的不适。
穿刺成功后,帮助其放松肢体,取舒适卧位。
教会或协助患者变换穿刺手臂位置及体位的方法,勿过度伸展使肌肉紧张与牵拉,避免输液时肢体疲劳,要以诚挚的爱心保护患者静脉。
3.3减轻化疗药物对局部的组织损害的护理:强刺激性药物采取给药前后用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溶液冲洗静脉的方法,同时静脉推注化疗药物时,稀释
浓度要适当,一般一次量用稀释液不得少于20ml,用多种药物化疗时每种药物间输注5%-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不少于10ml,间隔时间不少于15min,以减轻对
局部血管壁的刺激。
注药过程需加强观察,若有滴速明显减慢及穿刺部位异常感觉,教患者应及时告诉护士,不可勉强忍受。
工作人员每15-30min巡视一次,检查直射部位有无回血及外渗,局部皮肤有无改变,询问有无疼痛。
护患共同合作
保证输注过程顺利。
在输入强刺激性药物时要安排一名护士观察输注全过程。
化
疗过程要严格交接班,交班内容包括:化疗药物名称、注射部位、输注时间、药
物余量、输注通畅情况等。
并做好血管保护,输注过程可沿穿刺血管走向在30
㎝×10㎝范围局部做冷敷,也给予持续50%硫酸镁加利多卡因冷湿敷。
治疗过程
中多巡视,询问观察患者的主观感受,及时给予处理和疏导,使其情绪稳定,以
提高患者化疗局部舒适度,减轻化疗药物对局部的组织损害,降低化疗性静脉炎
发生率。
3.4减轻穿刺局部组织受伤的护理:输注当天化疗药物量完毕,如为使用留
置针应妥善封管并固定好针柄。
如为普通一次性使用穿刺针应拔除,针头未拔出前,不能用棉签紧压针头,防止针头受压后贴住血管壁产生刺激性疼痛及增加血
管壁、皮下组织、皮肤对针头的阻力而致使局部组织受伤。
准备拔针时应用左手
拿棉签轻轻放在需压部位,在针头拔出,刚要离开皮肤时的瞬间,迅速用棉签压
住针眼,力量要适当,过分用力也会引起局部疼痛,用力过小会出血,致“淤血”
形成引起组织受伤。
拔针后用指腹按压皮肤处和血管进针处两个穿刺点5min以上。
拔针后24h内最好不要洗热水澡,局部皮肤勿烫洗,如果局部皮肤有异常反
应或疼痛,可指导患者冰敷或遵医嘱涂抹药膏。
拔针24h后,教育患者经常按摩
肢体末梢血管,搓揉手背、参与功能锻炼和适当体育运动,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促使血管弹性恢复,保护好血管。
确保化疗方案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李其英,孙艳,王永平.灯盏花预防化疗所致的浅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潍坊医学
院学报,2003,25(5):377-378
[2]钱丽萍.盖诺所致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04,10(1):75-56
[3]田丽丽,卞玲玲,翟清华.浅谈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10,12(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