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的概念总结
一.各章标题
1.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2.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3.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经过头脑加工(综合和解释),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4.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①意识是一种觉知。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包括外部事物和内部状态及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布局等;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5.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6.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联结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7.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他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8.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语言具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和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特征。
9.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10.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
11.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人从事的活动的效率。
12.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4个特性。
13.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的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二.书中特别列为小标题的概念
1.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2.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3.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4.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5.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6.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7.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8.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9.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
10.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11.音调: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
12.音响:是由声音强度或声压水平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
13.声音的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14.触压觉: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
15.内部感觉:是指反应机体内部状态和内部变化的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静觉)和内脏感觉。
16.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他的稳定性。
17.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线度线索。包括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
18.双眼线索(两眼视差):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 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
19.方向定位: 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的空间位置的知觉。
20.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21.错觉: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22.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按照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在意识中。如果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漂浮在海里的冰山的话,那么人的意识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顶端,
它只占人的心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
23.白日梦与幻想:是意识的自发漂移状态,通常表现为漫无边际的遐想。幻想比白日梦要严重。
24.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在催眠状态下,个体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其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师的指示或引导下进行的。催眠状态不同于睡眠状态,其脑电纪录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相同。
25.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6.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7.随意后注意:事先有一定的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8.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29.持续性注意: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30.分配性注意: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31.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32.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33.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34.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35.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36.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37.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38.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
39.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40.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短暂的时间(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41.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42.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43.思维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44.思维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45.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46.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个属性结合起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47.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48.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