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创新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增加,但传统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效果,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就必须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本文主要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创新的措施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标签:护理学基础;教学;问题;改革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适应社会的发展的要求,医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转变,现代护理模式已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转化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因此,护理专业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适当改革和创新,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当前医学院校的护理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方式的种种弊端,已严重影响了护理基础教学的效果,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的学习热情不高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护理学导论和护理学基础。对于刚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新生事物,护理知识的内容抽象,不容易理解,学生们以前对这些知识又很少接触,有畏难情绪。另外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思想波动较大,受外界的影响较多,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的学习热情不够,影响了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效果。

2.学生整体护理工作能力欠缺

根据最近几年临床实习反馈情况和技能考核结果分析,护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整体护理能力不足情况,主要表现在对病情的评估能力、和病人的沟通能力、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对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不足,究其原因与护理基础教学中只注重理论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有关。

3.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欠缺

根据临床带教老师的反映,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临床实习的初期阶段,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力较差,这与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护理学基础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少,并且只注重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重视不够,有些学校还没有校内实训基地,致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时间减

少,而学生课后操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从而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欠缺。

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针对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护理学基础教学的目标,就必须对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考评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1.更新护理教育观念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对护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患者疾病的痊愈就意味着护理的结束,这种护理模式注重的是疾病本身,而忽视了患者的需求,在当今社会这种护理观念已不能满足患者对健康的要求。现在的护理模式已逐渐转变为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模式,是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注重患者的身体需要和心理需求,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帮助和照顾。这就要求护理学基础教学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仅重视护理操作本身,漠视病人心理感受的旧观念,注意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新观念。

2.要以“双证”为目标,“双纲”为指导,革新教学内容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也是护士执业考试科目之一。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护士从业不仅需要专业院校的毕业证,还必须有护士执业证书,所以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护理专业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尽早让学生知道护士执业考试的相关信息、政策及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要以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为指导,要把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参照考试大纲修改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及时对一些新知识、新技术进行讲解,以适应护士执业考试的需要。

3.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效果

针对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缺乏兴趣的问题,教师要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在视听方面的优势,以最直观的方法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教学效果。通过这一方法还能使课堂教学更精彩、生动,避免了因教学方法单一,使课堂枯燥、乏味的现象。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模拟的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教学,使学生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体现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设立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病人、病人亲属、医生、护士等,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与不同人群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应对能力,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护理实践,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护理人才,而强化护理实践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关键。为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建立护理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建立护理模式病房、ICU病房、护士站等单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在校内就能得到护理实训,这也为医院内的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改革见习制度,把原来集中式见习改为随堂见习和分段见习,使学生能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在见习过程中学习与病人交流的技巧,积累一定的护理经验,为毕业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5.改革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要使理论考试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的良好工具,促进教考分离和考试标准化,应该建立试题库,并模拟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规范阅卷工作。在技能考核时对23项基本操作进行强化考核,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与患者的有效沟通能力,不仅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要考核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时不能只注重终末考核,还要注重过程考核,防止单一的考核模式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总之,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强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加强实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护理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彭幼清.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张珊,宋永慧,邓婷婷.“双证”制要求下的《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