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城区六中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第六节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北师大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

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导线入手,学生通过探究鉴别生活中各类物质的导电性能,从而引出导体和绝缘体,再进一步建立电阻的概念。通过半导体材料应用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改善人们生活的作用,从而使他们意识到科学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和渗透安全用电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对于导体、绝缘体和电阻的概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物质导电性的微观解释和电阻概念并不太了解,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现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了解生活中什么物体属于导体,什么物体属于绝缘体。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物质导电性能的微观解释。

3.通过演示实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由此树立辩证看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 实验探究物体导电性的过程。

2. 导体、绝缘体、电阻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和原因。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

在探究不同导体导电性不同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为什么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不同的问题,引出导体电阻的概念,这样安排可以增强学生对电阻概念的感性认识。在引入电阻概念后,对电阻的单位及换算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不同形状的电阻有个初步认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丰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情境1:教师展示几段不同类型的导线,当场剖开,可看到外面的塑料外套和里面的金属丝。

问题:为什么绝大部分导线都是这样设计?能不能换一下,用塑料或橡胶做内导线,金属做外套?这样会有什么问题产生?

引出:物体的导电性及用电安全,为下面的实验设计做准备。

2. 自主探究过程(探究物质导电性)

●【提出问题】

情境2:教师将准备的各类导体和绝缘体展示给学生看,并建议学生拿出自己希望鉴别的物体。

问题: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易导电。

●【假设猜想】

情境3: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动手划分导体和绝缘体,猜想并分类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

问题: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怎么鉴别你划分的物质是否容易导电?

引出:自主制订实验方案。

●【制定方案】

环节1: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引导学生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物理量可以反映物体导电性的不同?

(2)用什么电路元件反映电流大小?

(3)都需要哪些器材组成电路?

(4)电路中只接电流表而不接小灯泡是否可以?

对于问题(4)引导学生知道,当被测物体是导电性能良好的导体时,电路中会因为电流过大超过电流表量程而导致电流表被损坏。强调设计电路时既关注实验效果又关注电路安全。

环节2:学生动手设计电路

教师可以将学生设计的电路抽样展示如图11-6-1所示。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图11-6-环节3:学生连接如图11-6-2所示电路,教师巡视指导。

图11-6-

环节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学生将课前准备的物体分别接入导线夹之间,将数据或现象记录在书上。

(待鉴别材料:铅笔芯、钢尺、硬币、塑料尺、玻璃管、陶瓷片、碳棒、蒸馏水、自来水、食盐水、学生渴望鉴别导电性的物体)

●【分析论证】

环节5:根据数据和现象学生验证猜想,比较哪些物质更容易导电。

展示常温下一些物质的导电性能如图11-6-3所示。

图11-6-

环节6: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如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

环节8:导电性不同的微观解释

观看视频资料,用课件解释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易导电。

导体(导电的物质)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液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是导电的必要条件。

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而不能自由移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因此不容易导电。

环节9:导电性能是一成不变的吗?(人体在干燥和潮湿时的导电情况)

让学生两只手分别握住导线夹子,观察电流表示数;让同一学生把手弄湿后再次握住导线夹子,观察电流表示数

湿手握住导线夹子,电流表示数变大,引出一定条件下导电性是会变化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用电安全。

环节10: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

演示实验,注意安全,渗透辩证认识事物的科学观点。

图11-6-

如图11-6-4所示,将一个完好的灯泡与一个没有灯丝的灯泡串联在一起,接在220V 电压下,由于玻璃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闭合开关后,电路仍旧是断路,完好的那只灯泡并不发光。用酒精灯对玻璃芯加热,当玻璃芯温度逐渐升高并发红时,我们看到灯泡亮了。这说明将玻璃芯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它由绝缘体变成了导体,使灯泡发光。

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微观解释,归纳得出: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外界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

环节11:半导体(导体和绝缘体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图11-6-

热敏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1-6-5所示,用点燃的火柴对热敏电阻稍稍加热,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有什么变化。再把热敏电阻放到凉水里,电流表的示数又会有什么变化?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先增大、后减小,说明热敏电阻的导电性能会随温度的变化发生改变,温度越高,其导电性能越强。

光敏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用一张纸片挡住一部分光,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观察到,光较暗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了,说明光敏电阻的导电性能会随光照强度的改变发生变化,光照强度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强。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没有绝对界限的。导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绝缘体,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导体。

阅读材料,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拓宽视野,对物质按导电性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