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海外扩张的成功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乐福海外扩张的成功之路
在全球零售业领域里,稳坐第二把交椅的家乐福与排行老大的沃尔玛,既是一对难兄难弟,也是一对商场仇敌。它们诞生时间仅差1年,沃尔玛成立于1962年,家乐福则是1963年降临,但它们成长的环境却不相同。俗话说“不是冤家不碰头”,在抢占国际市场过程中,家乐福却始终走在沃尔玛前面一步。但它们在同一个国家里,又经常为争夺地盘发生磨擦,有时双方都得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最终又能同时并存。比较而言,因为国情不同,家乐福的发展壮大比沃尔玛更为艰难。
政府压制下的家乐福
就法国政府的规定而言,凡是营业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以销售食品为主的自选市场都为大型超市。自1963年家乐福集团在巴黎郊区建立法国首家大型超市以来,大型超市在法国的发展极其迅速,目前其数量达到1071家,营业面积增至580万平方米,平均每10万人拥有1.6个大型超市,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在欧洲名列第一。法国超市的特点是:不设在市中心的繁华地带,而是设在城市环线以外;没有华丽气派的建筑,而是一种棚式简易的自选商场;超市以商品齐全、价格低廉而吸引顾客。
但是,法国大型超市的剧增产生了消极的后果:冲击了势单力薄的中小型企业,如食品、面包、肉类百货商店等。比如说,在大型超市的冲击下,法国的面包店已从战后的5万家减少到现在的3万来家,法国中小商业就业人数也从1980年的21.7万人猛跌到1994年的8.4万人。这一结果引起了中小商业和企业家们的强烈批评和不满。于是,为保护中小零售商和中小企业,提高就业率,法国政府决定限制大型超市在国内的发展。
1995年,大型超市猛增的问题吵进了国会,总统希拉克猛烈批评大型超市在销售、平衡等方面造成的极其肖极的后果,列数大型超市的罪状是“完全不符合城市规划”,“造成市区和农村的商业网点减少”,扼杀了就业,扼杀了市中心的中小商业等等。1996年3月,由政府提出的限制大型超市的两项法案在内阁会议上获得通过。在这两项法案中,一是修改《竞争法》,限制大型超市以压低进货价格的方式廉价销售,对这类行为的罚款额由原来的10万法郎增加到50万法郎,以此打击不公平竞争;二是《城市商业规划》草案中,规定面积
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商店开业必须申请,必须由地方议员、消费者和中小商业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审批。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限制大型超市在国内的发展。
正是在国内的种种压制下,家乐福集团开始改变经营战略和方向,将经营重点转向国外。
开拓者贝尔纳
一个企业集团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领导这个企业集团的第一把手。家乐福集团董事长达尼埃尔。贝尔纳被人们称为“开拓者”是当之无愧的。
贝尔纳正是大型超市在国内受到压制的1992年从他的前任手中接过家乐福公司的领导权的。今年55岁的贝尔纳从法国高等商业学校毕业后进入商界,在加盟家乐福之前,他曾负责德国零售商麦德龙公司进入中欧的业务。尽管他的经营才干在行业内越来越为人所知,但他却不愿抛头露面,宁愿作一名无名英雄。大概正是他这种踏实的作风,贝尔纳才被他的前任看中,在危难之时受命于他。
无论是在法国还是在外国,无论是在国家政府官员还是在他手下的职工面前,贝尔纳使用的都是同一种工作方法——说服力。他认为公司的法宝就是凝聚力。他说,“只有团结,都能出重拳”。他主张说服人而不是笼络人。他不因循守旧,而是很善于向别人陈述自己的想法。例如他刚一接手家乐福时,无论政府内阁还是国会,只要讨论有关零售业发展问题时,他就去游说,为维护法国的大规模销售业说情。
贝尔纳认为,规模经济和信息化的出现要有一种新型的运转方式。于是他采用了一种工业逻辑,即实行集中销售,建立新的后勤体制,在公司内部全部实现信息化,其结果终于使家乐福从“一种手工业变成了一种真正的工业。”
当如今的家乐福发展成为一个跨国公司,贝尔纳才松了一口气地说:“要把一个公司变成一个全球化的集团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他接手家乐福后,采取了两项经营战略:一是与旧的经营方式彻底决裂;二是将家乐福推向全球。
抢占中国市场
家乐福是于1994年踏上中国领土的。在中国的6年间,它的销售业务真可谓蒸蒸日上,到去年为止,在中国的年销售额已达到80亿元人发币。
家乐福为何能够在中国发展得这样快呢?最大的原因是对市场的深入调查研究与真诚的合作精神。据法国的《费加罗报》报道,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前,进行了大量的第一手调查。它的调查报告说,中国是具有全球最大消费潜力的、令人向往的市场。在中国拥有13亿人口,仅超过2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就有16座。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开始通过消费来体现生活的方式的选择,这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报告认为:“中国最高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和法国60年代的时候差不多。”而最大的消费群体却是新生的中产阶层,这类消费群体在中国大约有1.5亿左右,年收入在1500到3000美元之间。“30岁以下的人占中国人口的53%,所以很容易推出新产品,但是也很难留住顾客。”所以,家乐福集团始终把目标瞄准中国新生的中产阶级。
上海历来是外国商人争夺的重要城市。家乐福的调查报告说,上海大约有1300万人口,居民的平均收入名列全国第一,仅消费者就有65万,消费群体占当地居民5%.上海人对进口产品非常感兴趣。所以家乐福作为法国进入中国市场的开路先锋,首先踏进了上海。它在上海的一家超市曾创下了每天购物者达2.5万人次的世界纪录。据测算,这些消费者平均购物额在50-70法郎之间,也就是说,它一天的销售额为150万法郎,远远超过它在法国的任何一家超市日均销售额。
报告还认为,在中国发展的不利因素是中国的情况非常复杂。如手续方面的困难。要在中国开一家超市至少要领取24项许可证,还必须克服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销售结构。“中国拥有13亿人口,可没有13亿消费者。因为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品味同欧洲的情况一样复杂多变,要留住顾客是很难的。”所以在中国做生意一定要有决心和耐心。
现在,法国的超市集团在中国正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在家乐福的带领下,法国的Auchan超市集团和Continet超市集团都开始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争夺市场,形成了“三个火枪手”开战的局面。这3家超市集团在中国分部负责人的办公室的墙上,都挂着同样一张中国各大城市的地图,上面都插满了红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