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 青岛版(六年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4)_青岛版(六年制)-精选文档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知识目标: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课前准备:1、提前分组,每个小组又分为食盐组和水泥组,分别确定操作员、记录员2、老师准备:蒸发皿、坩埚钳、实验记录单、玻璃棒、酒精灯、三脚架、滴管、药匙、水泥块、碎水泥。
学生准备:抹布、筷子火柴、勺子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师:这节课呢,老师先来让同学们观察两种物质:((板书)食盐和水泥),现在,同学们拿起放大镜,观察一下,它们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谁来说一下?提问(食盐是颗粒状,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
)看来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相信同学们一定也善于思考。
二、大胆猜测、合作探究下面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来改变食盐和水泥的形态。
提问(加水),加水只不过是同学们的猜测,一会呢,就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先来看大屏幕,老师有一个小提示(课件):好,开始实验!好,大部分同学已经实验完毕,先来交流一下食盐的变化:师:XX,给食盐加水后你看到了什么变化?(提问:)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一样的发现?哦,大家都认为食盐加水后溶解了,变成盐水了。
接下来,我们交流一下水泥的变化:师:给水泥加水从形态上你看到了什么变化?哪个小组愿意回答?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给食盐加水变成了盐水,给水泥加水变成了水泥浆。
下面同学们猜一猜,如果把盐水和水泥浆中的水除掉,它们还能恢复原来的样子吗?提问(能、不能)能还是不能呢,待会儿还要验证一下。
六年级科学上册《6 食盐和水泥》教案 青岛版
《6 食盐和水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三、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出示食盐和水泥问: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2、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生答: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生答:有。
在学生对食盐和水泥的特点已经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两种物质。
新课讲解:1、探究食盐的变化(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生什么变化?(2)问:谁能让水中的食盐再出现?(3)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方法,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强调: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观察水泥的变化(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里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2)提出问题: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凝固的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3)猜想假设:以小组为单位。
汇报猜想。
问: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4)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交流实验方案。
(5)实施探究:(6)汇报实验结果。
(7)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谁来说说食盐的变化和水泥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肯定。
3、认识其它物质的变化。
(1)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2)出示课本提供的三组物质变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求物资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求活动的思绪;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景象作假设性解释。
2.情愿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想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资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消费、生活的影响。
4.了解物资的变化与垃圾分类的关系,用所学知识改变生活状态。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资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难点:提出探求活动的大致思绪,对所观察到的景象作假设性解释。
教具、学具:1、先生预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预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成绩教师出示食盐和水泥: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习的两种物资,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状特点?大家都知道食盐是颗粒状的,水泥是粉末状的,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无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化研讨这两种物资。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求活动一:观察食盐的变化教师发实验材料,出示活动要求:1.让先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发生甚么变化。
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观察食盐水发生了甚么变化。
3.完成实验记录表(一)。
实验记录表(一)活动二:观察水泥的变化“如果用一样的实验方法,水泥会发生甚么样的变化呢?下方,我们就用一样的方法,完成水泥的变化实验。
”1.让先生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甚么变化。
2.教师:同学们,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
3.完成实验记录表(二)。
实验记录表(二)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根据先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可有选择性地进行。
预设1:先生发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见了。
而进行加热后,食盐水中又出现了白色的固体。
《食盐和水泥》(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食盐和水泥》是青岛版六年级《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对食盐和水泥的变化做对比,研究物质的变化是否可逆,在实验中认识物质变化的区别,让学生体验到食盐和水泥变化的不同,认识生活中更多类似的变化。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究实验,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通过观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对变化的思考,亲历探究过程,体会探究乐趣;第二部分说一说生活中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三部分找一找物质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回收材料与不可回收材料。
本课通过探究实验、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食盐和水泥变化的不同,从而发现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区别,在实验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在交流分享中获取科学知识,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分析】在上节课《蜡烛的变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物质变化的分类,能够观察各种物质变化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融化、形态变化、加热等。
食盐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食盐溶解的实验学生都是会做的,但是水泥对学生来说比较少见。
怎么让食盐从溶液中析出?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水泥加水混合及加热会产生什么变化?会产生什么新物质?这些都是学生不清楚的,需要教师引导或讲述。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可逆变化,另一类不可逆变化,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简单的器材设计、完成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2.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重难点】通过实验,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抹布、筷子、火柴、勺子;教师准备:蒸发皿、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三脚架、滴管、药匙、水泥块、碎水泥、课件、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1. [PPT 3 出示](自定义播放PPT)谈话:同学们,我们来看两种物质:((板书)食盐和水泥),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放大镜,观察一下,它们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2.食盐是颗粒状,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2)_青岛版(六年制)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了解物质的变化与垃圾分类的关系,用所学知识改变生活状况。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食盐和水泥问: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2、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在学生对食盐和水泥的特点已经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两种物质。
)(二)探究活动1.探究食盐的变化(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不见了。
)(2)问:谁能让水中的食盐再出现?(小组内讨论交流:加热,把水蒸发掉。
)(3)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方法,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强调: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4)学生实验探究,及时观察探究中出现的现象。
小组记录讨论,汇报结果。
(在坩埚上析出食盐颗粒。
)2、观察水泥的变化(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里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2)提出问题: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凝固的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3)猜想假设: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加水的方法使水泥发生变化。
汇报猜想。
问: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4)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借助探究食盐的方法思考: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交流实验方案。
(5)实施探究:(6)汇报实验结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2)青岛版(六年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2)青岛版(六年制)教学目的:1.能用复杂的器材做复杂的观察实验,探求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载;能提出探求活动的思绪;能运用已有知识和阅历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定性解释。
2.情愿协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迷信知识改善生活;看法到迷信技术会给人类带来益处,也能够会发生负面影响。
3.看法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看法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消费、生活的影响。
4.了解物质的变化与渣滓分类的关系,用所学知识改动生活状况。
教学重难点:重点:看法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难点:提出探求活动的大致思绪,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定性解释。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食盐和水泥问: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拟熟习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状特点?〔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2、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明天我们就来探求这两种物质。
〔在先生对食盐和水泥的特点曾经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这两种物质。
〕〔二〕探求活动1.探求食盐的变化〔1〕让先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作什么变化?〔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不见了。
〕〔2〕问:谁能让水中的食盐再出现?〔小组内讨论交流:加热,把水蒸发掉。
〕〔3〕师:依据同窗们的讨论方法,扑灭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强调:运用酒精灯要留意平安。
〔4〕先生实验探求,及时观察探求中出现的现象。
小组记载讨论,汇报结果。
〔在坩埚上析出食盐颗粒。
〕2、观察水泥的变化〔1〕让先生往盘中的水泥里加水,观察水泥会发作什么变化?〔2〕提出效果: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凝结的水泥还能恢恢复状吗?〔3〕猜想假定:以小组为单位。
经过加水的方法使水泥发作变化。
汇报猜想。
问: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4〕制定方案:〔小组内停止〕借助探求食盐的方法思索:水泥还能恢恢复状吗?并设计相应的实验停止证明。
【推荐】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6食盐和水泥》教案.doc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在认识食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展开新的探究活动。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与水泥教案1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 6 食盐与水泥教案1青岛版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备课日期09、04重点难点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法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学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教学过程修改补充一、研究食盐和水泥的变化谈话:食盐和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
学生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探究。
给学生提供一张实验记录表。
物体名称实验方法现象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交流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你采用了什么方法?食盐和水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讨论。
出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1)、水和玻璃的变化(2)、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3)、种子发芽的变化(4)、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5)、泥土到砖块的变化(6)、树到椅子的变化。
谈话:这些物质的变化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特点?讲解:食盐、水、玻璃等物质都可以在变化后恢复原状,是可逆的变化;水泥、种子、木头教学过程修改补充等在变化后不能恢复原状,是不可逆的变化。
二、自制胶水出示已经做好的胶水,并请同学试用。
讲解利用脱脂牛奶、醋、小苏打等自制胶水的方法。
小组同学一起制作并展示。
三、联系实际,认识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举例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可逆变化,哪些是不可逆变化,并简单说明理由。
一是水泥与水、沙子和碎石混合制作成混凝土,由于水泥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把沙、石凝结在一起,已经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所以它是不可逆变化;二是面粉发酵后与面碱混合制成馒头,由于馒头已不能再变回面粉,所以它也是不可逆变化;三是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由于水能够在液态、固态、气态之间变来变去,所以它是可逆变化。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教案及反思6、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作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教师准备材料: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物质的变化。
2、食盐和水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但是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变化。
你想了解它们吗?都想了解些什么呢?(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
如: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它们的变化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盐和水泥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1、问题猜想假设教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食盐和水泥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它们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猜想。
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入下表。
2各小组打算怎样制定你们的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可分组进行)探究食盐组方案:1、量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进行观察。
2、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探究水泥小组方案:1、量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现象。
2、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
3、取部分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在和成水泥浆。
【精编】新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6食盐和水泥》教案.doc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在认识食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展开新的探究活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教案
《食盐和水泥》【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知识目标: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托盘(蒸发皿 2 个、坩埚钳 1 个、实验记录单、放大镜、玻璃棒 2 个) 1 号烧杯(食盐、 1 号药匙)、 2 号烧杯(水泥、 2 号药匙)、 3 号烧杯(水、 2 个滴管)、火柴、酒精灯 2 盏、铁架台(带 2 个铁圈)、抹布、试管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谈话: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放了三只烧杯,其中 3 号烧杯装着水,另两只烧杯中分别装着食盐和水泥,你能分辨出哪只烧杯里装的是食盐、哪只烧杯里装的是水泥吗?说说你的理由。
对呀!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食盐就是白色的,而水泥则是灰色的。
看来你非常善于观察生活! 1 号烧杯装的就是食盐, 2 号烧杯装的则是水泥。
这里还准备了水,当将水加入他们当中后,会发生什么?再将水去除,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二、实验探究(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特点1. 谈话:研究之前,让我们先来仔细观察食盐和水泥的特点。
请操作员同学,用 1 号药匙从 1 号烧杯里取出小半勺食盐放入蒸发皿中;然后再用 2 号药匙从 2 号烧杯里取出一勺水泥放入另一个蒸发皿中。
你可以利用放大镜,也可以利用其它方法进行观察。
有了发现请及时填写我们的记录卡2. 学生观察3. 学生汇报4.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老师这里也有一些介绍食盐和水泥特点的资料,让我们通过大屏幕一起来了解一下。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3)_青岛版(六年制)
6?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探究物质的变化 ,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 ,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 ,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难点: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 ,有的不可逆。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烧杯、药匙、蒸发皿、坩埚钳学生准备:食盐、火柴、水泥、抹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同学们炒菜时放盐吗?生:放。
师:为什么放盐?生:放盐可以使菜变咸。
师:那盐是怎么让菜变咸的?谁知道?生:盐溶解在了菜中。
师:你是这么认为的?师:〔出示羊口老咸菜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吗?生:羊口老咸菜。
师:如果把羊口老咸菜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两个月 ,会出现什么现象?生:咸菜会晒干。
生:有食盐析出。
师:说说你的理由?生:因为咸菜中的水分蒸发了 ,所以食盐析出来留在了咸菜上。
生:我认为食盐蒸发了 ,留在咸菜外表的是水分。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不同啊?师:〔出示水泥作品〕同学们再来看看这是什么?生:水泥块。
师:它是用什么做的?生:水泥。
师:水泥是怎么变成水泥块的呢?生:在水泥中加上水。
师: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 ,同学们也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那同学们的看法究竟对不对呢?只要我们了解了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这三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这便是我们这节课深入探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食盐和水泥)二、小组学习 ,自主探究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一〕观察食盐和水泥加水后的变化1.认识食盐和水泥的特点师:要想研究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我们首先来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摆放着盛有食盐和水泥的烧杯 ,大家能区分出来吗?生:能。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6 食盐和水泥》教案2
《6 食盐和水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三、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出示食盐和水泥问: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2、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生答: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生答:有。
在学生对食盐和水泥的特点已经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两种物质。
新课讲解:1、探究食盐的变化(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生什么变化?(2)问:谁能让水中的食盐再出现?(3)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方法,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强调: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观察水泥的变化(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里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2)提出问题: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凝固的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3)猜想假设:以小组为单位。
汇报猜想。
问: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4)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交流实验方案。
(5)实施探究:(6)汇报实验结果。
(7)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谁来说说食盐的变化和水泥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肯定。
3、认识其它物质的变化。
(1)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2)出示课本提供的三组物质变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
小学科学《食盐和水泥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使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使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做好食盐和水泥变化的实验。
难点:理解什么是可逆变化、什么是不可逆变化。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镊子、玻璃棒、小勺、食盐、火柴、水泥、盘子、烧杯、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放着3 个烧杯,其中3 号杯里装的是水,另外两个杯里分别是实验和水泥,你能分辨出来吗?(生:1 号杯中是食盐,2 号杯子是水泥。
)说说你的理由。
(生:水泥的颜色是灰色;食盐的颜色是白色。
)对呀!1 号杯子正是食盐,2 号杯子正是水泥。
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2、学生猜测:(1)那么,假如我们分别往食盐和水泥的杯子里加入水,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谁来猜一猜?预设:生:食盐会变成盐水;食盐会溶解;水泥会变成水泥浆(2)猜测可是科学发展的前奏,我们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现在让我们继续猜测,如果想办法把盐水中的水分和水泥浆中的水分除去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谁来猜?预设:(生:盐水除水后会变成盐,小颗粒状);(水泥浆除水后会凝固变硬;水泥浆会变成水泥块)3、小结:刚才我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进行了大胆的猜测,那大家猜对了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食盐和水泥加水后和给盐水、水泥浆除水后的变化。
板书课题:食盐和水泥二、小组实验,自主探究(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特点1、研究之前,我们先来观察它们的特点。
请操作员同学利用小勺从食盐和水泥中各取一勺分别放入蒸发皿中,其他同学用喜欢的方法观察,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
情愿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估计会产生负面影响。
3。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了解物质的变化与垃圾分类的关系,用所学知识改变生活状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食盐与水泥问:食盐与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2、那么食盐与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在学生对食盐与水泥的特点差不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两种物质。
)
(二)探究活动
1、探究食盐的变化
(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生什么变
化?(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不见了。
)
(2)问:谁能让水中的食盐再出现?(小组内讨论交流:加热,把水蒸发掉。
)
(3)师:依照同学们的讨论方法,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强调: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4)学生实验探究,及时观察探究中出现的现象。
小组记录讨论,汇报结果。
(在坩埚上析出食盐颗粒、)
2、观察水泥的变化
(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里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
(2)提出问题:食盐加水搅拌能够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能够析出食盐。
那么,凝固的水泥还能恢复原状不?
(3)猜想假设: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加水的方法使水泥发生变化。
汇报猜想。
问:用什么方法验证您的猜想?
(4)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借助探究食盐的方法考虑:水泥还能恢复原状不?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交流实验方案、
(5)实施探究:
(6)汇报实验结果。
(不管用什么方法,凝固的水泥都不能恢复原状)
(7)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谁来说说食盐的变化与水泥的变化有什么不
同?
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肯定、
3、认识其它物质的变化。
(1)提出问题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
(2)出示课本提供的三组物质变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
<1〉先观察第一副图:按箭头方向观察水有哪些变化。
水的变化中,通过箭头提示学生水能够改变形态为水蒸气或冰,水蒸气或冰又能够恢复到水的形态。
<2〉观察第二副图:按箭头方向观察玻璃有哪些变化。
玻璃的变化由三副图片:碎玻璃、玻璃熔化炉、玻璃制品组成、图片与图片之间分别用箭头相连接,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到玻璃也能够像食盐那样,改变形态后还能够恢复原状。
<3>观察第三副图:六种物质的变化、提问:这些物质的变化与前两幅图片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六种物质的变化,分别是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种子发芽的变化、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泥土到砖块的变化、树到椅子的变化。
这些图片的设置目的是提示学生进一步探究生活中更多类似水泥变化的事例、
4、归纳:
提出问题:讨论前面所有物质的变化,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这些物质的变化能够分为几大类?如何分?
5、结论:
食盐、水、玻璃等物质发生变化后,通过一定的方式能够恢复原状的,这种变化叫可逆变化;水泥、木头、种子等物质发生变化后就不能恢复原状了,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变化
6、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科书提供了三幅图片,分别森林大火、污染的水域、废品收购站,意图是通过对图片内容的分析,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利弊、森林大火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一些不可逆变化带给人类的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污染的水域是一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尽管是一种可逆的变化,但假如想
使污染的水恢复到原状却需要大量的物力与财力;废品收购站的图片提示学生认识到特别多物质是能够发生可逆变化的,我们能够合理的使用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片内容只是一种指向,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充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带给人们的利弊、
(三)拓展活动:
教科书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现象?"的探究内容,提示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接着探究的兴趣,把探究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