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负功能的社会学分析

合集下载

第二讲 教育功能

第二讲  教育功能

近代社会
生产力水平发f展
班级授课制 直观教学 实验教学 演示教学
现代社会
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
幻灯机 电影 电视 录音录像机 计算机 网络
五、教育的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
为社会政治服务曾是传统教育的核心功能。到了
现代社会,尽管教育的功能大为扩展,政治功能只 是教育诸多功能中的一种,而且内容和形式也都发 生了诸多变化,但教育的政治功能仍然是教育社会 功能的重要方面。
成“人”与成“才”
2、教育的个体的享用功能
外在价值 → 谋生 教育 → 授人知识 内在价值 → 自由人格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 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多的是教学生学会顺从,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案例讨论: 教育对个体的发展都是正向的吗?
实践活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实践活动是指主体同外界进行物质或精神交流的活动,反 映了主体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结合与统一,体现人的主 观能动性的发挥。
儿童的实践活动
游戏活动 实 践 活 动
贯穿一生的活动
学习活动
物质生产活动
人发展的 基本途径
社会 实践活动
阶级斗争活动 科学实验活动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K·Meton)
按照默顿的思想,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 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 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对任何社会、任何时期的教育来说,正向和负向的 功能都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多数时期的教育以 正向功能为主,但历史上也有某些时期,如欧洲中 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不仅扼 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着社会的发展。

学校德育负功能的表现形式及其反思

学校德育负功能的表现形式及其反思

有利于我们调整方向, 更好地进行德育的理论和实践工作。
响, 反之亦然。需要指出的是 , 在德育的过程中, 正向功能的 势能远大于负功能的势能, 负功能主要是由于不合实际的教


学校德育负功能的特点
学目 不恰当的教学 标、 方式方法等引 起的。开展对德育的 科 学研究, 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可降低德育负功能的影响。
中, 既存要素的反功能后果逐渐积累所形成的紧张与压力,
。j 3 德育负功能的存在 也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美国社会学家默顿( eo, ・ 绝非任何社会计划所能压制的”【 因此, M rnR t
K在批判帕森斯(aos的功能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 是客观的, ) Prn) s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会学 、 教育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已证明: 学校德育有社会功 育在发挥其正面引导功能的同时, 必然会产生不为人控制的 能、 个体享受功能、 教育性功能等多种功能。但它所表现出 负面的、 消极的功能。默顿( eo, ・ M rnR I t O认为,在社会结构 “
来的负功能不容忽视, 事实上, 德育的负功能在德育实践中
论界和实践界都感受到了学校德育的低效。有的学者认为
学校德育之所以陷入困境 , 主要是源于学校德育被赋予了一

是德育负功能存在的客观性。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引
导人向善的活动, 总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下进行的。道德教
些不可能完成或者不可能单独完成的任务。万美容等认为 育的主体希望按照 自己的要求和手段来开展教育。但是在
出了教育的负功能论。认为任何社会活动或文化事项对整 二是德育负功能表现的滞后性。在道德教育的实践过
个社会或文化体系的功能都有正功 ̄(ntn、 fco)负功能(y 程中, u i d. s 道德教育的主体总是采取一系列的教育目标和措施, fco) u tn与非功能( n uco) ni m —f tn三种。』 ni _德育活动同样有负 着眼于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而由于德育的消极影响主要 2

浅谈教育负向功能

浅谈教育负向功能

浅谈教育负向功能,使课堂高效摘要:现行教育正在被低效或无效的现象所困扰,使教育的负向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教育不可避免的方面,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负向功能对我们的危害。

本文在分析教育的负向功能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倡导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和“教育即沟通”的理念,提出使课堂高效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教育负向功能人格本位教育沟通课堂高效作为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一项特质——教育的负向功能应当成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者关注的变项。

教育的负向功能在教育中的实际存在,是任何教育研究者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我们必须确切地认识教育的负向功能,才有可能正确地把握教育的功能本质,而只有在正确地把握了教育的功能本质之后,我们才能对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教育的负向功能及其特点1.教育负向功能的概念科学社会学的先驱者罗伯特·金·默顿认为:任何社会活动或文化事项对整个社会或文化体系的功能都呈三种功能形式,即正向功能、负向功能与非功能。

非功能或零功能即与此社会文化体系无关的后果。

我们只明确什么是教育的负向功能。

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在罗伯特·金·默顿所提出的正向——负向功能、显性——隐性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论分析框架。

在这一分析框架中,柴野昌山所说的“负向功能”是指没有实现人们主观愿望的非理想功能。

在我国,真正开展对教育负向功能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1992年,张人杰教授指出“在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研究成果中.另一个常见的理论缺陷是鲜见负功能的论述”,呼吁人们应重视教育负向功能的研究。

此后,教育的负向功能便以“负向功能”、“负效应”、“负效功能”等形式开始进人研究者们的视野。

尽管我国学者对教育负向功能的称谓不同,但对教育负向功能涵义的理解基本上一致。

他们指出,所谓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构成某一社会系统的要素对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损害’性的作用和影响”;是“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的功能;是“教育实施所产生的期望效应之外的不良功能”等等。

[答案][福建师范大学]2021春《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8

[答案][福建师范大学]2021春《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8

1.根据()分类,可将教育功能划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A.教育运行的客观结果是否与其特定的价值取向相符B.有无明确意图,或能否明确识别C.教育制度是否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D.教育制度是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答案:A2.()是教师关于怎样教书、育人的一种综合认识,包括对自己角色的观点、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对所传授知识的认识、对学生本性以及他们如何学习的识别等内容。

A.教师的自我概念B.学生的自我概念C.教师对学生的认识D.学生对教师的认识答案:A3.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控制、社会功能、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社会观念等方面。

A.社会失调B.行为失调C.文化失调D.政治失调答案:A4.()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意大利B.德国C.英国D.美国答案:A5.()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答案:A6.()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B.社会流动C.人才流动D.社会迁移答案:B7.()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被调查者正在发生的外显行为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主要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资料。

A.调查法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答案:B8.()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遭到破坏的现象。

A.文化失调B.情绪失调C.行为失调D.认知失调答案:A9.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属于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

A.中国B.日本D.澳大利亚答案:D10.()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

A.贝塔朗菲B.卢斯山C.韦伯D.泰勒答案:C11.()把课程看成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东西,而是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

A.功能主义范式B.解释论范式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D.结构主义范式答案:B12.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属于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

社会学:教育社会学考试资料三

社会学:教育社会学考试资料三

社会学:教育社会学考试资料三1、单选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协助年轻人学习如何更好的适应自身所身处的世界,这种分析课程的思想文化原则是()A.建构主义原则B.互动原则C.外在化原则D.工具主义原则正确答案:A(江南博哥)2、填空题教育社会通过自身功能的发挥,使人们更好的把握社会规律,使人们的精神得以提高,所体现的教育社会功能是()。

正确答案:正规能3、填空题学校组织社会学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具体学校系统为研究对象,其研究重点包括(),如探讨学校的目标、科层制、意见沟通制度和调适机制等;学校组织的(),如讨论学校内部与外部环境。

正确答案:学校组织的特性;社会环境4、填空题从普遍意义上讲教育立法最早起源于()国家。

正确答案:欧洲5、单选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属于退出劳动生产,重新被抚养照顾的年龄段是()A.35岁以上B.45岁以上C.55岁以上D.65岁以上正确答案:D6、问答题简述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基本关系。

正确答案: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

7、填空题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

正确答案:“哲学王”8、名词解释文化传统正确答案:是一定区域、一定社会生活共同体中人们在历史过程中生成、积累、稳定了的心理、艺术、道德、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因素与特征的组合体,具有超稳定性和多层次性。

9、名词解释教育效率正确答案:是指教育的投入与其产出的社会效益的比值。

10、问答题简析学生生活经验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正确答案:在学校教育中,很少有对个人的生活经验予以学科知识教学那样重视,也很少有从教育本义上对学生的知识状况进行认真的研究,而事实上,学生的受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他们所能获得的知识极为多样,而且他们的很多知识赖在校外,来自于课本之外。

日常经验性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影响绝不亚于课堂知识和学校文化。

生活经验涉及一个人的全部知识。

11、单选校园当中的学生盗窃、考试作弊行为属于学生违规中的()A.主观违规B.客观违规C.目的性违规行为D .工具性违规行为正确答案:C12、填空题社会差异是()的主要根源,其可以分为()、()、()等。

教育的负向功能改进策略

教育的负向功能改进策略

教育的负向功能改进策略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改进策略摘要:教育负向功能是继对教育正向功能研究之后的又一个探究,主要梳理了以往国内外对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理论的研究,从“标准化”的课堂教学、“传统化”的师生关系、“个体幸福感培养的缺失”三个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

针对这三个表现,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消减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积极教育;改进策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功能”一词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正向的、积极的,应用到教育上,则自然而然关注教育的正向功能。

直到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提出了功能具有正向和负向,隐性和显性两大维度,这种一元论思维才得以化解,教育的负向功能才逐渐被研究者重视。

认识到“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那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减少学生心理压抑感、过度紧张感等消极情绪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降低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提出合理化改进策略。

一、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理论框架分析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在默顿的正向和负向功能、隐性和显性功能两大维度基础之上,构建了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论与分析框架。

“柴野昌山将学校的教育功能看作一种具有自身逻辑结构的系统,力图在这种逻辑结构中同时找到正向功能、负向功能的位置。

”事实上,柴野昌山分析的理论框架已从逻辑上说明了学校教育具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照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思想,就是整体与组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教育的正向与负向功能构成了整个教育功能系统。

美国教育家伊利齐提出了“学校消亡论”,认为学校是社会神化的收藏者,产生矛盾的承担者,以及实施这种神化的场所。

“所以伊利奇主张取消现行学校制度,代之以各种‘学习网络’,诸如教育(学习)用品服务网络、技术交换网络、伙伴选配网络及教育工作者信息网络等。

”显然,“非学校化”的教育方式固然有有益的一面,但废除学校的极端方式是不可取的。

第二讲 教育社会功能

第二讲 教育社会功能

第二讲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一节教育社会功能的三种理论对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专门与系统的研究,始自近代,二战后得到广泛发展。

就发展逻辑来看,教育的社会功能理论已见有三种:“唯正向功能论”、“有条件的正向功能论”及“负向功能论”。

一、“唯正向功能论”“唯正向功能论”是对只阐明教育对社会的“正面”影响,而不涉及其“负面”影响的种种观点和理论的统称,它拓基于迪尔凯姆(Durkheim,E.),定型于帕森斯(Parsons,T.)。

(一) 迪尔凯姆的“功能·目的一体观”迪尔凯姆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即:“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迪尔凯姆由此定义推论出“教育的社会性”,即“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这里所说的“社会化”是指形成“社会我”。

在迪尔凯姆看来,每个人身上都存有双重人格,其中一种人格仅由与个体自身及个人生活中的事件有关的整个精神状态所组成,称为“个体我”;另一种人格则是包括个体在内的社群的思想、情感和习惯的体系,这些体系之总和便是“社会我”。

迪尔凯姆认为“塑造社会我,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不言而喻,“教育目的”与“教育功能”并非同义概念。

但在迪尔凯姆那里,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并无实质性区别。

迪尔凯姆明言:教育的功能在于使儿童产生——1、他所属的社会。

认为其每个成员不应该不具备的某些身心状况。

2、他所属的特定社群(社会等级、社会阶级、家庭、职业)。

认为其全体成员必须具备的某些身心状况。

此处所谓“身心状况”自然包括上述“社会我”。

这样,我们无论是在实际内涵上,还是表述形式上,都很难分辨出迪尔凯姆使用的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这两个概念究竟有何区别,而这两个概念一旦被混为一谈,结果只能是教育功能的概念名存实亡,因为此时所谓教育功能只不过是教育目的的推演而已。

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改进策略

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改进策略

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改进策略摘要:教育负向功能是继对教育正向功能研究之后的又一个探究,文章主要梳理了以往国内外对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理论的研究,从“标准化”的课堂教学、“传统化”的师生关系、“个体幸福感培养的缺失”三个角度为切入点,来探讨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

针对这三个表现,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消减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积极教育;改进策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功能”一词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正向的、积极的,应用到教育上,则自然而然关注教育的正向功能。

直到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提出了功能具有正向和负向,隐性和显性两大维度,这种一元论思维才得以化解,教育的负向功能才逐渐被研究者重视。

认识到“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那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减少学生心理压抑感、过度紧张感等消极情绪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降低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提出合理化改进策略。

一、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理论框架分析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在默顿的正向和负向功能、隐性和显性功能两大维度基础之上,构建了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论与分析框架。

“柴野昌山将学校的教育功能看作一种具有自身逻辑结构的系统,力图在这种逻辑结构中同时找到正向功能、负向功能的位置。

”事实上,柴野昌山分析的理论框架已从逻辑上说明了学校教育具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照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思想,就是整体与组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教育的正向与负向功能构成了整个教育功能系统。

美国教育家伊利齐提出了“学校消亡论”,认为学校是社会神化的收藏者,产生矛盾的承担者,以及实施这种神化的场所。

“所以伊利奇主张取消现行学校制度,代之以各种…学习网络‟,诸如教育(学习)用品服务网络、技术交换网络、伙伴选配网络及教育工作者信息网络等。

”显然,“非学校化”的教育方式固然有有益的一面,但废除学校的极端方式是不可取的。

如何能用积极心理学寻求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的二元统一,以降低教育负向功能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学校教育的社会学价值

学校教育的社会学价值

浅谈学校教育社会学的意义和价值何为教育?“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育,。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之,三乐也”。

educare”,意味“引出”或“到处”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然而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教育都承载着某种背景下“个体社会化”和从广义上,我们可以把“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教育”理解成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活动,根据教育的对象、任务、内容和形式的特征对教育实践作划分,教育类型大致可以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

而从狭义上,教育则专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一定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它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也是我们人类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学校教育主要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观念教育和传授基本的生产劳动技能等多样的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如社会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劳动等。

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教育者按照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引导学生将前人的社会经验转变为个人掌握的经验,将社会规范和标准内化,以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那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学校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究竟有哪些呢?一、学校教育对个体的价值和意义从个人方面来讲,学校是将人引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

学生在开始学校教育时,便面临着三重社会,它们分别是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而且各有一套价值、规范、期待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各自的“社会环境”。

而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也分别从人的社会化、个体社会地位以及个体生活质量这些方面发挥反作用。

首先,人类具有满足生物需要的本能,但也具有进行脑力劳动的条件和较高的学习能力。

学校心理教育功能障碍现象浅析

学校心理教育功能障碍现象浅析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 FORM TI ON 2008NO .10SC I EN CE &TECH NO LOG Y I N FOR M A TI O N 科教平台我们知道,在一般的意义上,基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对于教育活动功能的实然分析,可以把教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叫做“教育的正功能”,相反,教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消极的破坏作用就是“教育的负功能”,因而,“我们不能只看到教育的正功能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它有负功能一面”。

[1]然而就学校心理教育而言,目前人们对其功能的认识似多基于教育学应然的诉求而关注积极的一面,忽视了实然的分析,对其功能的消极面认识不足,本文拟就此做一粗浅的分析。

1学校心理教育功能障碍现象的主要表现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目前人们对于学校心理教育的正功能已经多有明确的认识,在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心理教育政策中和人们的研究探讨中已经多有表述。

如就当前学校心理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它对于个体身心的发展的基本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矫正性功能[2];就其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来说,最近已有论者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个体道德素质,进而提高整个社会和谐程度的前提条件;是调节人际冲突,维持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是实现相互悦纳、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措施[3]。

我们认为,在一般的意义上,由于各种教育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客观存在学校教育正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的现象,即教育功能障碍,进一步来看,本文提出的学校心理教育功能障碍现象,系由教育社会学中的教育病理学的原理引申而来的。

所谓教育病理,“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移和失调状态,是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教育功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教育功能阻碍),使教育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变化的过程。

”[4]相应地,我们可以将学校心理教育功能障碍现象理解为(学校)心理教育中存在的一种教育病理现象,即是在心理教育的各种内外部异常条件作用下所导致的各种偏移和失调状态,使心理教育的功能受到严重阻碍的现象。

教育学课件ppt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学课件ppt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不是无限的,而要受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 和社会性质所制约。
2020/12/14
9
正向功能 ▪ 从作用的方向
负向功能 正向教育功能 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教育功能 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2020/12/14
10
显性功能
▪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 隐性功能
▪ 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顺从——征服——和谐的自然发展关系;
20世纪是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人类社
会取得全面进步的世纪。世界工业化所创造的生产力和社会财富,
专题3
教育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2020/12/14
1
功能的含义
杯 子 的 功 能 ? ?
2020/12/14
2
对功能的解释
▪ 哲学上:指由事物的结构决定的该事物的特性和能力。
▪ 社会学上:指某一活动或社会系统所发挥的作用。
▪ 综 合: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 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
▪ 社会本位: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要根据社会 的要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工具人
▪ 个人本位: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就是要根据人
身心发展的要求,促进人自由和谐的发展。
2020/12/14
17
卢梭说,要在“人”和“公民” 之间做出选择的话,他选择 “人”。
德国现代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则认为, 国家的教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 养具有一定生产技术、绝对服从国家 利益的个人和士兵。
2020/12/14
三、教育功能的类型
个体功能
从作用的对象
社会功能
教育的个(本)体功能,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对个 体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教育社会学冲突论的基本观点

教育社会学冲突论的基本观点

教育社会学冲突论的基本观点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一直以来都站在冲突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和解释教育现象。

教育社会学冲突论的基本观点是,教育是一种社会控制和阶级斗争的工具,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现有秩序和利益分配方式。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教育社会学冲突论的基本观点: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教育的阶级性和教育的权力机构。

一、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教育社会学冲突论认为,教育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现有秩序和利益分配方式。

教育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通过教育可以传递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和期望。

同时,教育也可以对个体进行思想和行为的控制,使其服从社会的统治和管理。

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方式,更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强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教育可以通过灌输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个体在社会中表现得符合社会期望和要求,从而保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但是,这种社会控制也有其负面作用,即对于那些不符合社会期望和要求的个体来说,教育的社会控制可能会导致他们被排斥和边缘化。

二、教育的阶级性教育社会学冲突论认为,教育具有阶级性,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上层阶级的利益和地位。

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社会地位和权力的分配方式。

教育可以通过选拔和选拔机制,将社会上的人分为不同的阶层和阶级,从而为社会上层阶级维护其利益和地位提供了一种手段。

教育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教育资源包括教育经费、教育设施、教育师资等,而这些资源的分配往往是不公平的,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二是教育内容的不平等。

教育内容包括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等,而这些内容的设计和选择往往是为了服务于社会上层阶级的利益和需求。

三是教育的选拔机制不公平。

教育的选拔机制包括升学考试、职业招聘等,而这些机制往往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使得社会上层阶级有更多的机会获取教育资源和社会地位。

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让教育变得更有效

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让教育变得更有效

3.1以观看录像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本里的一些概念加强直观理解。

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工厂,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语言和板书的形式告诉同学们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序、工步、走刀等概念,他们就会觉得特别茫然。

所以在教授这些概念之前我先准备了阶梯轴的加工录像让学生观看实际是如何加工零件的。

看完录像我再给同学们讲解这些概念他们就不难理解了,有时我还一边放录像一边讲解,最后我把录像回放一遍让同学们数数这个录像中总共有多少次安装、工步、走刀和工位。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授这些概念,使那些枯燥乏味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高涨,几乎每个同学都能说出录像中总共有多少次安装、工步、走刀和工位。

3.2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

根据学生实践经验少和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了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并行的方法。

当教学典型零件的加工时,为了不让学生感到抽象,我并没有像传统的教学那样完全在教室进行教学,这几章的前两节课我都把学生带到我校的实验实训中心,加工一个零件给同学们看看,先让大家对这些零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把一些理论知识穿插着讲。

比如上第二章轴类零件加工时,我先带学生到试验实训中心让他们观看一下实物(轴),再让工人师傅加工一个轴类零件给同学们看看,在整个过程中我把轴类零件的安装方法、定位基准面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等相关的理论穿插进去。

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形象和直观,易于理解,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3.3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根据工艺问题表现为灵活性、可变性,答案不止一个的特点,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工艺知识后,安排一些工艺性大作业,让学生课下准备,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提出各自的方案,教师最后汇总,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集思广益,开阔学生思路。

如汽车底盘传动轴上的万向节活动叉的工艺路线的拟订。

可以在课前先让同学们自己根据已学的相关工艺知识或查相关的资料自己先动手制订方案,然后课堂上分组讨论,看看各自的优缺点在哪,如何改进才更合理。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篇一:浅谈大众传播的正功能与负功能浅谈大众传播的正功能与负功能传播是人类的基本行为,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很难想象没有大众传播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的。

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通过读书、上网、看报等方式来获取各种新闻和消息,大众传播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大众传播第一个重要的正功能就是,消息的传播。

如果我们只是凭我们自己单纯的去了解社会信息,得到的信息太狭隘太片面。

国家和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件,我们都不能及时的加以了解,这就会使我们与社会脱节。

再比如,大众传播能够及时地发出有关自然灾害、军事威胁、政治动乱等方面的警报,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更好的去加以防范,这样就会相应的减少了人身财产的损失。

不可不说,大众传播在一些事件中,给了受众暗示,比如之前的“冠生园月饼=过期食品”,使得受众都认为“冠生园的食品不好”造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倾向。

这就是大众传播中的引导舆论的功能。

娱乐功能是当今大众传播极为显著的一个作用,也是大众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平日我们口中谈的“歌星、影星”哪个不是大众传播的产物,很多情况下,人们对于一部电视剧、电影的评价,往往来源于大众传播本身对它的评价。

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是否有过每天等着看超级女生,为电视上的人伤心、欢乐的情景,是否有过等待金鹰卡通为其动画节目倾心的情景,是否有过因为看快乐大本营而喜欢上何炅的情景。

这都是大众传播中娱乐功能的影响。

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在教育已由学校教育逐步转化为终身教育的今天,人一生中绝大多数教育已不是在学校,而是在社会上接受的了。

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介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现在我们很多时候,尤其上了大学之后,有更多的时间上网看电视听广播,所以我们接受的很多知识已经脱离课堂。

而这种传播给我们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

任何事物都会有两面性,既然它具有了一定的正面功能,就一定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人们通过媒介的选择来了解客观事物的变动,媒介只能部分再现真实世界,大量的事实被筛选掉了,被选中的事实也经过了加工。

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学校组织的功能也反映了其 结构特点,不同的组织结构 会赋予学校组织不同的功能

结构与功能的互动
学校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是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 学校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也会 不断调整和优化。
04
学校组织的运作机制
学校组织的决策机制
决策权分配
学校组织的决策权在学校管理层、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进行分配, 不同的决策权分配方式会影响学校的决策效率和效果。
组织文化理论
该理论强调组织文化的核心作用, 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的 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组织的 运作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组织变迁理论
该理论关注组织的发展和变革, 认为组织的变迁是组织应对环境 变化和内部矛盾的必然结果,对 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03
学校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学校组织的结构
组织层次
量具有重要影响。
对学校组织的建议
01
建立开放、包容的组织文化,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 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02
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优化学校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好的
03
学习和工作环境。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学校组织与外部环境的 关系,探讨学校组织在社会发展
社会分层
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进而对 社会分层产生影响。
社会流动
学校教育为个体提供向上社会流动的机会,打破社会阶层的固化。
学校组织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传承和创新文化
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教育活动将传统文 化和现代文明传递给下一代。
塑造公共价值观

教育社会学概论心得体会(3篇)

教育社会学概论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对于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制度、教育公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教育社会学概论》,我对教育社会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社会学告诉我们,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发展和变革都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教育也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包括对人的成长、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等方面。

1. 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政治紧密相连,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受到政治制度、政治观念和政治利益的制约。

在我国,教育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教育政策、教育法规和教育改革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和社会的稳定。

2. 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方面,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在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念。

在我国,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教育制度与教育公平教育制度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教育制度不仅包括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还包括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

1. 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教育进行管理的制度安排。

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经历了从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再到现在的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演变过程。

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旨在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保障教育公平。

2. 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仍存在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差距。

教育教育学第二章教育功能

教育教育学第二章教育功能
返回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个体发展
是指个体身心诸方面发生的变化, 是个体潜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
个体发展 的内容
身体 心理
指有机体的自然器官及其 机能的发展、完善
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的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
教育是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促 进个体身心和谐全面地发展。
具体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促进个体个性化。
因而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践活动 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示意图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教育
终极目的
促进人的发展
传授知识经验
谋生的本领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不同于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教育的 个体发展
教育的个体 谋生功能
着眼人自身发 展,促进人身 心和谐发展。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 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 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 精神上的享受。
教育的享受功能是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必然 延伸。对学校教育而言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 进个体发展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受过教育的人, 是自由之人,也是幸福之人。幸福是完美人性的 展示和表现。教育通过使学习者人格的提升和完 善,使他们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
(三)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
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默顿)
主观目标与客观

结果相符


意外结果
教育功能
显性教育 功能
隐性教育 功能
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 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 期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教育负功能的社会学分析作者:卢瑾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2009年第07期教育在整个社会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功劳。

而学校教育作为制度化、组织化,有目的性的教育,更是承载着社会的期望,即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教育。

承载着多方期望的学校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但也伴随有与期望不一致的,甚至是违背多方意愿的现象。

学校教育的负功能正日益走进大家的视野,被社会和专家们所注意。

默顿在以帕森斯为代表的传统功能主义概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与正向功能相对的负向功能的概念。

而首先将默顿提出的负向功能引入教育负功能探讨的是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

在默顿和柴野昌山看来,教育功能是指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及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可观察到的客观结果,而不是对结果的主观预测。

而本文所指的学校教育负功能是指学校教育系统发挥积极作用,部分实现社会期待的同时对学生和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作用。

学校教育的负功能是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发生,与学校教育正功能的发挥同时产生的,没有学校教育也谈不上学校教育的正功能,亦谈不上学校教育的负功能。

一、学校教育负功能的表现1.学校“标签化”现如今,父母为其子女的择校现象日益严重,虽然被各种择校的费用所困扰,但依旧热情不减。

为什么呢?现在的学校存在“分层”现象,评价学校的标准只是学校的教育质量,虽然位于“下层”的学校想改变这一现状,创建学校特色,但未能如愿。

省重点、市重点、区重点、师范附属学校等各种名号被冠以教育质量好的学校。

与此同时,会得来优厚的教育经费和师资配备,而教育质量差的学校由于只能拥有少量的教育经费等而难以改变自身“差”的现状,如此一来,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恶性循环。

国家对这种“标签化”的现象已经是三令五申,但由于现有的师资质量,校园文化等因素的作用,即便将这些“标签”都拿掉,但教育质量上的差异,早已在替子女择校的父母心中贴好了“标签”。

2.学校教育内容“城市化”近年来,诸多学者对学校教育内容做了细致的分析,得出结论是学校教育内容最基本的载体教科书都带有一定的文化倾向。

这种偏向表现在一种城市生活的价值取向上。

学校培养成功人才的取向就是城市定向。

以语文教科书为例,虽然表达城市内容的插图和课文在绝对数量上差异不明显,但对城乡的学生来说,学习上仍有难易之差。

因为城乡教育不同,视野不同,城市学生对占课本的大多数中性内容比较熟悉,而对典型化的农村特征的内容也可能不陌生。

如此环境下的学校教育对城市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取得学业成就。

这种学校教育内容的“城市化”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不利于学校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3.学校教育评价方式“分数化”“分数化”考试评价标准成为了学校教育评价方式的唯一手段。

分数确实是衡量学生学业的一个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

学校以教育公平的理念借助考试在内的手段来选拔人才也是无可非议的。

通过考试选拔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也是在履行学校教育的职能。

由于过分地追求分数,追求考试,许多学校甚至周周考、月月考,并依照考试成绩对学生的班级、座位等等进行调整,使得考试这种为社会选拔人才的目的异化,对学生的身心构成了严重的伤害。

有的学生出现了“厌学症”、“恐考症”,恐怕与此种考试脱不了干系。

分数成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以分数来定夺的评价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为了分数,不顾学生的意愿,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学生在这种压力下成长发展,难免出现身心的不和谐发展。

4.师生关系“等级化”由于考试成了学校教育评价的主要手段,分数是衡量学生的标准,学生在教师眼里会依据考试成绩出现多个等级。

教师自然对成绩好的学生,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堂教学之外都会多一份关爱。

而对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教师的关爱则较少些。

再加上成绩差一些的学生自身的自卑心理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

而成绩好的学生则与教师的关系亲密,这对成绩好一些的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学校教育负功能的成因分析导致学校教育负功能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加以分析。

宏观层面主要探讨社会转型期对学校教育负功能产生的影响,中观层面主要从学校教育自身系统冲突引发学校教育负功能的产生谈起,而微观层面则从学校教育的载体教育教学的操作过程来分析学校教育负功能的产生。

(一)宏观层面:社会转型期学校教育的迷失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就处于走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期,并仍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社会转型从内容上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转换: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以及价值观念体系。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社会结构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以及文化结构。

我国正在进行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社会体制改革。

这是一种社会结构的变革,将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社会体制变革期间,新旧两种体制同存于世,既相互耦合,又相互冲突,同具功能,时而相互弱化,时而相互强化。

而社会体制的这种变革,则是教育体系变迁的根本及直接的动力系统。

教育体制变迁的整个过程始终受社会体制变迁的调控。

教育系统的变迁也直接诱发了教育具体行为的变化。

而学校教育则是这种影响下最突出的表现。

城市学校以学籍户口等借口拒绝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

虽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改善,但效果不佳。

农民工子女可以就读的学校一般都是教育质量较低的学校。

这也只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诸如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分流制度不平等等教育问题都是社会体制变革引发的教育负功能。

社会体制能否真正实现有效的变革,则依靠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是否真正实现转变,即是说价值观念的转换是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条件。

就我国现阶段的社会转型来说,社会价值观念所导致的最根本的负面影响是教育的失范,教育负功能的出现。

由于教育者自身利益意识极度膨胀,行为选择常常首先以自身利益取向为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失去了“社会代表者”的资格。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商业化思潮的推动下,学校和教师从自身利益考虑,以教育作为牟取自身利益的手段,这样的教育便成了名副其实的“产业”,所谓的重点中学以一套严密的升学程序,考试办法和规则来“促进”学校发展。

这也是教育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学生课业负担屡减不轻的原因。

(二)中观层面:学校系统内部不协调引发教育负功能首先,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由校长、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及相关人员组成,有明显的层级结构。

当然这种层级结构对学校工作进行分工和专门化,使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

但是,只有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没有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并且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忽视了教师学生作为人的文化性,使得相互之间很难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目标,从而丧失了学校教育的共同愿景。

其次,目前学校教育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各方对学校的评价不是升学率,就是分数。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片面求全。

统一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的学校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能力和学业水平,但是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二是学校教育评价内容行为化,只注重外显结果,而忽视了学生整体水平和内在素质的提高。

终结性的考试评价忽视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进步,缺乏个性化、差异化的评价方式。

(三)微观层面:教育操作引发的教育负功能。

教育操作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学校教育功能是通过学校教育活动的进行而发挥的。

“教育活动的成败是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关键。

”而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之一的学生是通过教师对课程的诠释之后的学习,即学生实际上是对师定课程的学习实现其功能的。

教师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安排,对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都会对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无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则会将学校教育与学生发展割裂。

如果学校教育只是索然无味的教育内容,刻板单一的教育方法,能力与素质不相匹配的教师的堆砌的话,那么学校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功能将难以发挥。

三、学校教育负功能的改进措施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教育体制的变迁随着社会体制的变迁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在现阶段,不可能建立一个完美的教育体制而“一劳永逸”,只能在教育体制变迁调整的同时,适时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来调控教育应对社会的不断变迁。

教育政策作为教育的宏观指导,直接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方向。

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应建立在我国教育客观实际的社会基础之上。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对于减小教育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学习型、扁平化的学校组织针对自上而下的学校层次结构,我们提出要建立扁平化学习型的学校组织,在学习中体现合作,在合作中渗透学习。

扁平化的学校组织结构需要打破传统的,严格控制的纵向组织结构,建立灵活多样的、分权性的横向组织结构。

在横向组织结构中,职务级别减少,学习决策权下移。

扁平化的学校组织结构强调合作与共享,使学校中的主体从关注目标实现转变关注学校教育的发展过程,使管理层从过去更多关注管理目标的控制,转变到关注学校共同愿景的形成,有利于学校教育的有效发挥。

3.加强校长、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教育商业化现象严重,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学校的利益,教师的利益,而缺少对作为正在发展中的学生的尊重。

在利益的面前将学生抛在一边,很少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立场和视角考虑问题。

校长和教师作为学校组织中的权威主体,对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能动作用。

因此要加强校长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对学生有爱心,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生命个体,从而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人格和学生的需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4.树立差异性的教育评价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