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之 最短路

合集下载

最短路算法(图论)

最短路算法(图论)
10 / 55
2009年春季 图算法及其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DijkstraAlg源码(二)
void CGraph::Update(int v) { list<CEdge*> lEdge = mapVID_listEdge[v]; list<CEdge*>::iterator i,iend; iend = lEdge.end(); for( i = lEdge.begin(); i!=iend; i++) { int w = (*i)->getWeight(); CVertex* h = mapVID_Vertex[(*i)->getHead()]; void CGraph::Dijkstra(int s) CVertex* t = mapVID_Vertex[v]; { if ( t->d + w < h->d ) map<int, CVertex*>::iterator i,iend; { h->d = t->d + w; iend = mapVID_Vertex.end(); h->p = v; for( i=mapVID_Vertex.begin(); i != iend; i++) } { if ( i->second->ID == s) } i->second->d = 0; } listTempMark.pushback(i->second); } Update(s); while( ! listTempMark.empty() ) { listTempMark.sort(pVertexComp); int j = (*listTempMark.begin())->ID; listTempMark.popfront(); Update(j); } }

图论模型(最优连线问题最短路问题)PPT课件

图论模型(最优连线问题最短路问题)PPT课件
择的边组成图为无圈图,②新选边是满足①的尽可能 小的权。
(3)当(2)不能继续执行时停止。
(其思想是:在剩余边集中找边权最小的边添加到生成树中,同时又 不能产生回路即以局部的最优谋求全局的最优。)
上述的描述实际上是最小生成树的逐 步生长过程,上例的最小生成树如下:
A 5
1 3
D
8 E
水厂
9
B 7
6 10
著名数学家欧拉
七桥问题
图的基本概念
无 向 图
1 定义:由顶点和边组成的图形称为图。 有 向 图



2 边e与顶点u、v相关联。顶点u与v相邻。
e
u
边e1与e2相邻。
e1
v
e2
u=v时,边e称为环。
3度
定义:与顶点v关联的边的数目称为顶点的度数, 记为d(v)。(注:环算2度。)
对于有向图的顶点的度数,还可分为出度 d ( v ) 和 入度 d ( v ) 。
u3
u6
0 8
1
6
u8
5
10
5
2
6
1
1
u4
10
u7
第五步:min{8,11,11,9,8,12,7,11,11},u3。
u2
1
2
u5
3
2
7
5
3
9
u1
u3
u6
0
8
7
1
6
u8
5
10
5
2
6
1
1
u4
10
u7
第六步:min{11,12,11,11,9},u7。
u2
1
2

最短路问题实际案例

最短路问题实际案例

最短路问题实际案例介绍最短路问题是图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其目标是找到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导航系统、网络路由以及物流配送等场景中都需要解决最短路问题。

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来深入探讨最短路问题及其应用。

什么是最短路问题?最短路问题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图中,找到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通常情况下,路径的长度可以通过边的权重来衡量。

最短路问题可以分为单源最短路问题和全源最短路问题,前者是指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出发,求到图中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后者是指求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实际案例: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是最短路问题的一个典型应用。

当我们使用导航系统来规划路线时,系统需要找到最短路径以优化我们的行车时间。

下面以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导航系统如何解决最短路问题。

案例场景假设我们身处一座陌生的城市,想要前往城市中心的一个著名景点。

我们打开导航系统,输入起点和终点信息。

导航系统会根据地图数据自动生成最短路径,并提供导航指引。

导航系统的实现导航系统实现最短路径规划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构建路网图:将城市中的道路以及交叉口等信息转化为图的形式。

图中的节点表示交叉口,边表示道路,边的权重可以表示行驶距离、时间等。

2.选择算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最短路径算法。

常见的算法有Dijkstra算法、Bellman-Ford算法和A*算法等。

3.计算最短路径:根据选定的算法,在路网图上计算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算法会考虑边的权重以及路径的方向等因素。

4.导航指引:根据计算得到的最短路径,导航系统会生成具体的导航指引,包括行驶指示、路口转向、距离和预计时间等信息。

优化策略导航系统通过不断的优化,提高了最短路径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优化策略:1.路网数据更新:导航系统会及时更新路网数据,包括道路信息、交通状况等。

这样可以保证计算得到的最短路径更准确。

2.平行算法:为了加快计算速度,导航系统采用并行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

图论模型:最短路

图论模型:最短路
T (v2 ) min{ T (v2 ), P(v0 ) f 02 } min{ ,0 8} 8
T (v3 ) min{ T (v3 ), P(v0 ) f 03 } min{ ,0 1} 1
(3)比较所有的T标号,T(v3 )最小,所以令: P(v3 ) 1;
V1 5 1 5 2 V5 1 V6 3 1 V2 5 1 V4 3 T 7 4
4 1 S 4 5
2 V3
解:狄克斯特拉(Dijkstra)算法列表如下:
V1
4 1 S 4 5
2 V3
5 1 5 2 V5 1 V6 3 1 V2 5 7
4
1 V4 3
T
迭代次数 T(S) T(V1) T(V2) T(V3) T(V4) T(V5) T(V6) T(T) P标号 1 2 3 4 0 +∞ 4 3 3 +∞ +∞ 2 +∞ 1 +∞ +∞ 6 6 +∞ 4 3 3 +∞ 5 5 5 +∞ +∞ +∞ 9 S V3 V2 V1
T (v6 ) 9
(9)比较所有T标号,T(v5 )最小,所以令P(v5 ) 6;
(10)v5为刚得到P标号的点,考察边v5 v2 , v5 v6 , v5 v7的端点 v2 , v6 , v7 :
T (v2 ) min{ T (v2 ), P(v5 ) f 52 } min{ 8,6 1} 7
5
6 7 8 最短路权 父点 0 S 3 V3 2 V3 1 S
6
6 6 6 V3
3
5
5
7
7 7 7
V5
V6 V4 D
3 V3

最短路问题的求解方法

最短路问题的求解方法

最短路问题的求解方法最短路问题是图论中一个经典的问题,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交通规划、网络通信、物流配送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解决最短路问题时,我们通常会采用不同的算法来求解,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最短路求解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最简单的最短路求解方法——暴力法。

暴力法的思路是枚举所有可能的路径,并找出其中的最短路。

虽然暴力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其时间复杂度较高,往往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图。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更加高效的算法来解决最短路问题。

其次,我们可以考虑使用迪杰斯特拉算法(Dijkstra algorithm)来求解最短路问题。

迪杰斯特拉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它通过不断地选择距离起点最近的顶点,并更新其邻居顶点的距离,来逐步求解最短路。

迪杰斯特拉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2),其中V表示顶点的个数。

这使得它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尤其适用于稠密图的求解。

除了迪杰斯特拉算法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弗洛伊德算法(Floydalgorithm)来解决最短路问题。

弗洛伊德算法采用动态规划的思想,通过不断更新图中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来逐步求解整个图的最短路。

弗洛伊德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3),因此在大规模图的求解中也具有较高的效率。

除了上述算法外,我们还可以考虑使用A算法、贝尔曼-福特算法等其他算法来解决最短路问题。

这些算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图和不同的应用场景。

总的来说,最短路问题是一个重要且经典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求解最短路问题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来求解,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最短路求解方法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离散数学--第7章-图论-4最短路问题

离散数学--第7章-图论-4最短路问题

返回 结束
7.4.2 Floyd算法
19
定义7.4.1:已知矩阵A=(aij)m×l,B=(bjk)l×n,规定C=A*B =(cij)m×n,其中cij=min(ai1+b1j, ai2+b2j, …, ail+blj)
定义7.4.2已知矩阵A=(aij)m×n,B=(bij)m×n,规定D=A B =(dij)m×n,其中dij=min(aij,bij)
Dijkstra算法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算法是 Dijkstra算法在网络路由中的一个具体实现。
返回 结束
7.4 .1 Dijkstra算法
17
Dijkstra算法要求图上的权是非负数,否则 结果不正确;
Dijkstra算法同样适用于无向图,此时一个 无向边次相当于两个有向边。
5次 u=e,S={a,c,b,d,e}
迭 代
L(e)+ω (e,z)=10+3=13<L(z)
L(b)=3,L(d)=10,L(e)=12,L(z)
L(z)=13
=∞
结 u=z,S={a,c,b,d,e,z}
3次 u=b,S={a,c,b}
束 从a到z的最短路的长度为13。
迭代 L(b)+ω (b,d)=3+5=8<L(d) L(b)+ω (b,e)=3+∞=∞
返回 结束
7.4 .1 Dijkstra算法
9
procedure Dijkstra(G:所有权都为正数的加权连通简单图)
{G带有顶点a=v0,v1,…,vn=z和权ω(vi,vj),若(vi,vj)不是G的边,则ω(vi,vj)= ∞}
for i:=1 to n

第8讲-最短路问题

第8讲-最短路问题
偶对的集合的映射,称为关联函数. 例1 设 G=(V,E, ),其中
V={v1 ,v2 , v3 , v4}, E={e1, e2 , e3, e4, e5},
(e1) v1v2 , (e2 ) v1v3, (e3 ) v1v4 , (e4 ) v1v4 , (e5 ) v3v3 .
G 的图解如图.
否则
即当vk被插入任何两点间旳最短 途径时,被统计在R(k)中,依次 求 D时( ) 求得 ,R() 可由 来R() 查找 任何点对之间最短路旳途径.
返回
算法原理—— 查找最短路途径旳措施
若 rij( ) p1 ,则点 p1 是点 i 到点 j 的最短路的中间点.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分头查找.若:
称为 G 的由 E1 导出的子图,记为 G[E1].
G
G[{v1,v4,v5}]
G[{e1,e2,e3}]
返回
关联矩阵
对无向图G,其关联矩阵M=(mij ) ,其中:
mij 10
若vi与e j相关联 若vi与e j不关联
注:假设图为简朴图
e1 e2 e3 e4 e5
1 0 0 0 1 v1
M= 1 1 0 1 0 v2
d (v4 ) 4
d (v4 ) 2 d (v4 ) 3 d (v4 ) 5
定理1 d (v) 2 (G) vV (G)
推论1 任何图中奇次顶点的总数必为偶数.
例 在一次聚会中,认识奇数个人旳人数一定是偶数。
返回
子图
定义 设图 G=(V,E, ),G1=(V1,E1,1 )
(1) 若 V1 V,E1 E,且当 e E1 时,1 (e)= (e),则称 G1 是 G 的子图.
所以, 可采用树生长旳过程来求指定顶点到其他顶点 旳最短路.

最短路问题及其应用——最短路径

最短路问题及其应用——最短路径

大连海事大学图论论文姓名:学号: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院系:信息科学技术2009级摘要:主要介绍最短路的两种算法,迪杰斯特拉(Dijkstra)及弗罗伊德(Floyd)算法。

以及这两种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比较。

关键字:图论,最短路径,树,生成树,迪杰斯特拉(Dijkstra),弗罗伊德(Floyd)算法最短路问题及其应用1 引言图论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它的概念和结果来源非常广泛,最早起源于一些数学游戏的难题研究,如欧拉所解决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以及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些游戏难题,如迷宫问题、博弈问题、棋盘上马的行走路线问题等.这些古老的难题,当时吸引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在这些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又继续提出了著名的四色猜想和汉米尔顿(环游世界)数学难题.1847年,图论应用于分析电路网络,这是它最早应用于工程科学,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图论在解决运筹学,网络理论,信息论,控制论,博弈论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各个领域的问题时,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实践中,图论已成为解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军事等领域中许多问题的有力工具之一。

最短路问题是图论理论的一个经典问题。

寻找最短路径就是在指定网络中两结点间找一条距离最小的路。

最短路不仅仅指一般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最短,还可以引申到其它的度量,如时间、费用、线路容量等。

最短路径算法的选择与实现是通道路线设计的基础,最短路径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很多网络相关问题均可纳入最短路径问题的范畴之中。

经典的图论与不断发展完善的计算机数据结构及算法的有效结合使得新的最短路径算法不断涌现。

2 最短路2.1 最短路的定义w≥对最短路问题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就卓有成效了,其中对赋权图()0ij的有效算法是由荷兰著名计算机专家E.W.Dijkstra在1959年首次提出的,该算法能够解决两指定点间的最短路,也可以求解图G中一特定点到其它各顶点的最短路。

最短路问题的三种算法模板

最短路问题的三种算法模板

最短路问题的三种算法模板最短路算法&模板最短路问题是图论的基础问题。

本篇随笔就图论中最短路问题进⾏剖析,讲解常⽤的三种最短路算法:Floyd算法、Dijkstra算法及SPFA算法,并给出三种算法的模板。

流畅阅读本篇博客需要有图论的基础知识,了解什么是图,什么是最短路,以及⼀些基本语法知识和算法基础。

1、Floyd算法我个⼈认为,Floyd算法是三种最短路算法中最简单、最好理解的算法。

它的适⽤范围是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

这⼀点是其他两种算法(单源最短路)⽆法⽐拟的。

它的实现思路也很简单:⽤三重循环,枚举断点、起始点和终点(注意:顺序千万不能反!!),如果起始点到断点,断点到终点的距离和⼩于起始点到终点当前状态下的最短路(也就是说找到了⼀个⽐它还短的),那么就更新最短路。

它的优点就是简洁明了,易于理解,但是缺点也显⽽易见,通过它的实现途径,我们可以发现,使⽤Floyd算法的题⼀定要⽤邻接矩阵存图,这样的⼀个⼆维数组显然对空间有着要求,⼀般来讲,只能⽀持不超过500个点的图,假如更多,便⽆法⽀持。

同时,Floyd算法还对时间有着要求,因为是三重循环,所以它的时间复杂度是O(n3)的,这样的复杂度如果出现在⼀个复杂程序中,极其容易TLE,所以,请⼤家使⽤的时候,⼀定要读题读题,慎重慎重!模板:void Floyd(){memset(map,0x3f,sizeof(map));for(int i=1;i<=n;i++)map[i][i]=0;for(int k=1;k<=n;k++)//顺序不要反for(int i=1;i<=n;i++)for(int j=1;j<=n;j++)map[i][j]=min(map[i][k]+map[k][j],map[i][j]);}2、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中⽂名是迪杰斯特拉算法,简写是DIJ算法。

DIJ算法是求解单源最短路,即从某⼀个源点到达其他所有点的最短路的⼀个经典算法。

5.最短路问题

5.最短路问题
1) 写出赋权图G 的带权邻接矩阵W , 把它作为距离矩阵的
( 初值,即 D (0) = (dij0) )ν ×ν = ( wij )ν ×ν = W .
2)对 k = 1,2,…,ν ,计算
( ( ( ( ( D ( k ) = ( dijk ) )ν ×ν , 其中 dijk ) = min{dijk −1) , dikk −1) + d kjk −1) }, (k dij ) 表示从 vi 到 v j 且中间点仅为 v1, v2 ,…, vk 的 k 个点的所有
d(i,j):i 到 j 的距离. : 的距离. r(i,j):i 到 j 之间的插入点. : 之间的插入点. 输入: 输入 带权邻接矩阵W = ( w(i, j ))v×v .
(1) 赋初值: 赋初值: 对所有 i,j, d(i,j) ← w(i,j), r(i,j) ← j, k ← 1.
(2) 更新 d(i,j), r(i,j): 对所有 i,j,若 d(i,k)+d(k,j)<d(i,j), , , 则 d(i,j) ← d(i,k)+d(k,j), r(i,j) ← k
∞ 2 ∞ 4 ∞ 1 , 3 3 0 5 5 0 ( k −1) + d kj },
D (1)
1 2 3 0 1 ∞ ∞ ∞ 2 1 2 3 1 0 4 ∞ ∞ 3 1 2 3 ∞ 4 0 2 ∞ 1 (1) = , R = ∞ ∞ 2 0 3 3 1 2 3 ∞ ∞ ∞ 3 0 5 1 2 3 2 3 1 3 5 0 1 1 3
最短路问题及算法
最短路问题是图论应用的基本问题, 最短路问题是图论应用的基本问题,很多实际 问题,如线路的布设、运输安排、 问题,如线路的布设、运输安排、运输网络最小费 用流等问题,都可通过建立最短路问题模型来求解 用流等问题 都可通过建立最短路问题模型来求解. 都可通过建立最短路问题模型来求解 •最短路的定义 最短路的定义 •最短路问题的两种方法:Dijkstra和Floyd算法 . 最短路问题的两种方法: 最短路问题的两种方法 和 算法 1) 求赋权图中从给定点到其余顶点的最短路. 求赋权图中从给定点到其余顶点的最短路. 2) 求赋权图中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 求赋权图中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

图与网络分析-最短路

图与网络分析-最短路
① 给 (v1 , v2 ) 划成粗线。
② 给 v2 标号(4)。
③ 划第二个弧。
v2 (4)
4
5
4
v4
7
9
5
v6
1
v1 (0)


5
v8
1
6
4
v3
7
v5
6
v7
表明走出 v1 后走向 v8 的最短路目前看是 (v1 , v2 ) ,最优距离 是4 。 现已考察完毕第二个圈内的路,或者说,已完成 v1 , v2 的标号。
v1 v3 v6
59 40 28 30
21
v1 (0)

12
19 13
v2 (12)
② ③
v3 (19)14 20
v4 (28) 15
29

15 v5 (40)
22
v6
41

最短路路长为49。 即:在第一年、第三年初各购买一台新设备为最优决策。 这时5年的总费用为49。
例3 (选址问题 ) 已知某地区的交通网络如图所示, 其中点代表居民小区,边代表公路,边权为小区间公路距离, 问区中心医院应建在哪个小区,可使离医院最远的小区居民就 诊时所走的路程最近? 解 求中心的问题。 解决方法:先求出 vi 到 其它各点的最短路长 d j
min{ 24 , k34 , k56 , k57 } min{ ,10,13,14} 9 k 9
① 给 (v2 , v4 ) 划成粗线。 ② 给 v4 标号(9)。 ③ 划第5个弧。
v2 (4)
4
5
4
v4(9)
7
9
5
v6 (13)
1
v1 (0)

图_最短路_2

图_最短路_2

图论——单源最短路一、最短路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给定一个带权图,图中两点i与j的最短路是指从i到j的一条路径,这条路径经过的边的权值之和最小。

求单源最短路:给定一个带权图,求图以结点start为起点的单源最短路是指对每一个结点j<>start,求出start到j的最短路。

二、图的存储方式对于求最短路类问题的算法,图的不同存储方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总的来说,图的存储方式有邻接矩阵,邻接表,前向星等几种。

邻接矩阵:这种存储方法需要开设一个V^2的二维数组edge,对于每两个顶点i和j,如果ij有边,则edge[i,j]=w[i,j],否则edge[i,j]=-1,这里w[i,j]为边Eij的权。

邻接表:邻接表有链表与数组两种实现方式,如果用数组实现,同邻接矩阵一样需要一个V^2的二维数组edge,edge的每个元素包含两个信息:终点和权值。

另有一个数组a记录从指定顶点出发的边数。

对于每个顶点i,edge[i, j](j=1~a[i])表示从i出发的第j条边的终点与权值。

若用链表实现邻接表,我们可以将edge减成一维,在每个edge[i]后面连一条链表,链表上的每个结点都表示由i出发的一条边。

前向星:前向星的存法只需两个一维数组pos与edge,其中edge[i]存储了第i条边的信息,这些边是按照起点由小到大排好序的,而pos[i]则表示以i为起点的第一条边的位置。

这样在edge[pos[i]~pos[i+1]-1]中便可找到从i出发的所有边的信息。

以下的例子显示了这四种存储图的方法:2 4邻接矩阵:邻接表(数组):邻接表(链表):edge各种存储方法的比较:#对于稀疏图而言,复杂度约为常数。

*需要一个O(ElogE)的预处理(排序)。

总的来说,邻接矩阵比较好编写,存储方式简单明了,适合中小规模数据;用数组实现的邻接表与邻接矩阵相差不多;用链表实现的邻接表编程复杂度较高,但效率很好,适合各种各样的图论类题目;前向星只对数组进行操作,编写不是很难,同时效率也不错,在不需要修改边的最短路问题中,前向星是遇到大数据时的最佳选择。

浅谈图论(一)——最短路问题

浅谈图论(一)——最短路问题

浅谈图论(⼀)——最短路问题图论〔Graph Theory〕是数学的⼀个分⽀。

它以图为研究对象。

图论中的图是由若⼲给定的点及连接两点的线所构成的图形,这种图形通常⽤来描述某些事物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点代表事物,⽤连接两点的线表⽰相应两个事物间具有这种关系。

(摘⾃百度百科)1.Floyd 弗洛伊德算法这种算法解决的是多源最短路问题(求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若我们⽤⼆维数组e[i][j]表⽰点i到点j当前的最短距离(程序运⾏完后数组中存的就是真正的最短距离)那么我们可以⽤e[i][j]=max(e[i][j],e[i][k],e[j][k]);来更新e数组。

也就是⽐较从i到j 和从i到k+从k到j 的距离重点来啦核⼼思想:能否找到第三点使得任意两点的距离变短,即能否找到 i->k->j ⽐ i->j 短,如果能找到,就更新。

下⾯呈上代码://多元最短路 Floyd O(n^3)#include<iostream>#include<cstdlib>#include<cstdio>#include<cstring>#include<algorithm>#include<cmath>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maxn=99999999;int n,m,e[1005][1005];int main(){int i,j,k,a,b,c;scanf("%d%d",&n,&m);for(i=1;i<=n;i++){for(j=1;j<=n;j++){if(i==j) e[i][j];else e[i][j]=maxn;}}for(i=1;i<=m;i++){scanf("%d%d%d",&a,&b,&c);e[a][b]=c;}//Floyd核⼼部分for(i=1;i<=n;i++)for(j=1;j<=n;j++)for(k=1;k<=n;k++)if(e[j][k]>e[j][i]+e[i][k])e[j][k]=e[j][i]+e[i][k];for(i=1;i<=n;i++){for(j=1;j<=n;j++)printf("%d ",e[i][j]);printf("\n");}return0;}Floyd很容易发现Floyd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3)。

最短路算法上课ppt

最短路算法上课ppt

优点
缺点
优点
优点
效率低,需要遍历所有点(特别是有时候不需要最优解)、运算中占用空间大
缺点
算法简明易懂、并且一定能得到最优解
优点
Dijkstra算法可能不是最优先使用的方法,因为算法的运算速度效率,往往要比精确度更加重要
实际运用
但似乎在实际运行时效果并不理想! 这样利用Dijkstra算法设计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导航系统啦。
最佳优先搜索简介
这个算法的运算流程跟Dijkstra的流程类似,只不过它考察的是选取点到终点的距离,并且这个距离的权值是评估出来的,这也就是启发式的思想。举例说明,如果说目标的终点在北面,那么越靠近北面的点权值就越小,那么算法在搜索过程中,所加入点集的点就会倾向于北面,因此不用搜索全图东南西北,更多的是搜索北面的点,速度来说会优于Dijkstra算法很多。
01
A*算法能够解决有固定障碍物的路径规划问题,并且能很快地给出解,但是当障碍物是移动的时候,我们又应该如何对算法进行改从而给出解呢?
02
一个典型问题:AGV小车线路规划!
智能码头:AGV
AGV中文名:自动导引小车
是自动化码头水平运输系统中用于搬运集装箱的搬运设备。
其主要职责:就是在规定的时间窗口范围内完成堆场和岸桥之间实现集装箱的传送。

算法的描述上看去相当复杂,我们给出下面例子来具体说明整个算法的运行流程!
首先我们要有如下概念:
假设P:v→km是从顶点v到km的一条最短路径,那对这条路径上任意其他一点ki,都有 P上关于v→ ki的子路径为v到点ki的最短路径。
即最短路径的子路径仍然是最短路径,最短路算法本质上上基于这种思想展开的。
最短路问题及相关算法介绍

图论第3章-树与最短路

图论第3章-树与最短路

② ③ 先证G中无回路。若G中存在某个结点 v上的 自回路, uV ,由条件知 u 到 v 存在一条路 L1 : u…v ,因为 v 上有自回路,所以 u 到 v 存在另一条 路L2:u…vv,这与G中每一对结点之间存在惟一 的路矛盾。若G中存在长度大于等于2的一条回路, 则回路上两个结点之间存在不同的路。这与条件 是矛盾的。所以G中无回路。 以下用归纳法证明m=n–1。 当 n=1 时, G 为平凡图, m=0=1–1=n–1 。结 论成立。 设 n≤k 时,结论成立。下证 n=k+1 时,结论 也成立。
最小生成树 设无向连通带权图G=<V,E,W>,T是G的一 棵生成树,T的各边权之和称为T的权,记作 W(T)。G的所有生成树中权最小的生成树称为 G的最小生成树。 求最小生成树的算法很多,我们只介绍避圈 法(克鲁斯克尔Kruskal算法)。
Kruskal算法 — 一种求最小生成树的算法
设n阶无向连通带权图G=<V,E,W>有m条 边,不妨设G中无环(否则可先删去),算法为: (1) 将m条边按权从小到大顺序排列,设为 e1,e2, … ,em。 (2) 取e1在T中,然后依次检查e2, … ,em ,若ej (j=2,3, …,m)与T中的边不能构成回路,则取ej在T 中,否则放弃ej,考虑下一条边,直至j>m。 (3) 算法停止时得到的T为G的最小生成树。
例: 下图(1)为一棵根树。V0为树根, v1,v4, v3, v6, v7为树
叶, v2, v5为内点, v0, v2, v5为均为分支点, 由于在根树中
③④只须证明 G 是连通的。若不然,设 G 有 t(t≥2) 个连通分支 G1 , G2 , … , Gt , Gi 中均无 回路,都是树。由① ② ③可知, mi=ni–1 , i=1,…,t 。于是 m=m1 + m2 + … + mt =n1-1 + n2-1 + … + nt-1=n1 + n2 + … + nt-t=n–t ,由于 t≥2 ,这 与m=n–1矛盾。所以G是连通图。 ④ ⑤只须证明 G 的每一条边均为桥。设 e 是 G 的 任意 边 ,删 除 e 得子 图 G1 , G1 中 的 边数 m1=m-1,G1中的结点数n1=n,m1=m–1=n-1-1=n2=n1-2<n1-1,所以G1不是连通图,所以e是桥。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第8讲最短路问题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第8讲最短路问题

7
v2 v3 v4
2 7 v1 0 8 3 v2
8 3
0 5
5 0
v3 v4
2024/8/3
数学建模
返回
最短路问题及其算法
一、 基 本 概 念 二、固 定 起 点 的 最 短 路 三、每 对 顶 点 之 间 的 最 短 路
2024/8/3
数学建模
返回
基本概念
定义1 在无向图 G=(V,E, )中:
用上述算法求出的 l(v) 就是 u0 到 v 的最短路的权,从 v 的父亲标记 z(v) 追溯到 u0 , 就得到 u0 到 v 的最短路的路线.
2024/8/3
数学建模
例 求下图从顶点 u 1 到其余顶点的最短路. TO MATLAB(road1)
先写出带权邻接矩阵:
0
2 0
1
8 6
1
(1)向点
i
追溯得:
r ( ip1
)
p2
,
r ( ip2
)
p3
,…,
r ( ipk
)
pk
(2)向点
j
追溯得:
r ( ) p1 j
q1
,
r ( ) q1 j
q2
,…,
r ( qm
) j
j
则由点i到j的最短路的路径为: i, pk ,, p2 , p1,q1, q2 ,, qm , j
i
pk
2024/8/3
若vi与e
相关联
j
若vi与e
不关联
j
注:假设图为简单图
e1 e2 e3 e4 e5
1 0 0 0 1 v1
M= 1 1 0 1 0 v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论之最短路
一、求最短路方法(对于一个包含环的图)
1、Dijkstra
2、Bellman-ford
3、SPFA
4、Floyd
二、Dijkstra思想(求单源点最短路,不含负边权)
1、设G=(V,E)是一个带权有向图,把图中顶点集合V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S表示,初始时S中只有一个源点,以后每求得一条最短路径, 就将其加入到集合S中,直到全部顶点都加入到S中,算法就结束了),第二组为其余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U表示),按最短路径长度的递增次序依次把第二组的顶点加入S中。

在加入的过程中,总保持从源点v 到S中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不大于从源点v到U中任何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此外,每个顶点对应一个距离,S中的顶点的距离就是从v到此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U中的顶点的距离,是从v到此顶点只包括S中的顶点为中间顶点的当前最短路径长度。

2、Dijkstra步骤
(1)初始时,S只包含源点,即S=v,距离为0。

U包含除v外的其他顶点,U 中顶点u距离为边上的权;
(2)从U中选取一个距离v最小的顶点k,把k加入S中(该选定的距离就是v到k的最短路径长度);
(3)以k为新考虑的中间点,修改U中各顶点的距离;若从源点v到顶点u的距离(经过顶点k)比原来距离(不经过顶点k)短,则修改顶点u的距离值为经过顶点k的值(松弛操作);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所有顶点都包含在S中。

3、Dijkstra两种实现方法
(1)邻接矩阵+找最小边
(2)邻接表+优先队列
关键:松弛操作
if(d[v]>d[u]+e[u][v].w)
d[v]=d[u]+e[u][v].w
4、Dijkstra 稠密图的邻接矩阵
for(int i=0;i<n;i++)//一共寻找n个点的最小dis
{
int x,m=inf;
for(int y=0;y<n;y++)if(!vis[y]&&dis[y]<=m)
m=dis[y];x=y;
vis[x]=1;
for(int y=0;y<n;y++)if(dis[y]>dis[x]+w[x][y])
dis[y]=dis[x]+w[x][y];
}
5、邻接链表+优先队列
memset(dis,127,sizeof(dis));
dis[1]=0;
q.push(make_pair(dis[1],1));
while(!q.empty())
{
int u=q.top().second;q.pop();
if(vis[u]) continue;
vis[u]=1;
for(int k=head[u];k!=-1;k=e[k].next)
{ if(dis[e[k].v]>dis[u]+e[k].w)
{ dis[e[k].v]=dis[u]+e[k].w;
q.push(make_pair(dis[e[k].v],e[k].v));
}
}
}
6、路径输出
方法一:从终点出发,不断顺着dis[y]==dis[x]+w[x][y]的边从y回到x,直到回到起点,但更好的方法是
方法二:在更新时维护father指针
for(int y=0;y<n;y++)
if(dis[y]>dis[x]+w[x][y])
father[y]=x;
7、邻接表+优先队列的dijkstra
(1)根据算法,我们需要在找到最短dis的节点序号v,所以入队的一个元素包含dis和v两部分,那么我们使用pair将捆绑两个整形:typedef pair <int,int> pii (2)然后定义一个pii型的从小到大排列的优先队列(priority_queue <pii,vector<pii>,greater<pii> > q; )
(3)注意:此时在元素入队时要加make_pair。

如将(d[1],0)入队:q.push(make_pair(d[1],0));
(4)邻接矩阵的算法显然是O(N^2)的
稀疏图的邻接表
如果一个图的顶点很多,那它往往是稀疏图,那么使用邻接表和优先队列可以优化到O(MlogN)。

三、Bellman-ford(思想求单源点最短路,可含负边权)
1、算法步骤:
(1)初始化:将除源点外的所有顶点最短距离估计值d[v]=inf,d[s]=0;
(2)迭代求解:反复对边集E中每条边进行松弛操作,使得顶点集V中每个顶点v的最短距离估计值逐步逼近其最短距离;
(3)检验负权回路:如果有存在点v,使得d[v]>d[u]+w[u][v],则有负权回路,返回false;
(4)返回true,源点到v的最短距离保存在d[v]中。

2、伪代码
bool bellman-ford(G,w,s)
{
for each vertex in V(G)d[v]=inf;d[s]=0;
for(i=1;i<v;i++)//执行v-1次操作
for if(d[v]>d[u]+w[u][v])d[v]=d[u]+w[u][v];
for each edge(u,v) in E(G)//v-1次松弛结束若还可以松弛,则有负环
if(d[v]>d[u]+w[u][v])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四、SPFA思想(使用队列优化后的Bellman-ford)
1、用一个队列来进行维护。

流程:初始时,将源点入队,每次从队列中取出一个元素,并对其所有与他相邻的点进行松弛,若某个相邻的点松弛成功,则将其入队,直到队列为空时算法结束。

可以证明用队列维护的Bellman-Ford最坏情况下时间为O(nm),通常时间为O(km),其中k为所有顶点进队的平均次数,可以证明k一般小于等于2。

2、伪代码
q.push(s);vis[s]=1;
void spfa()
{
while(!q.empty())
u=q.front();q.pop();vis[u]=0;//出队标记
for each v in adj(u)
{if(dis[v]>d[u]+w[u][v])
{
dis[v]=d[u]+w[u][v];
if(!vis[v]){q.push(v);vis[v]=1;}
}
}
五、floyd思想(求各点间的最短路,可含负边权)
1、动态规划原理
设d(i,j)为从i到j的只以(1…k)集合中的节点为中间点的最短路的长度;
(1)若经过k,d(i,j)=d(i,k)+d(k,j)
(2)若不经过k(可能经过1~k-1中的点),d(i,j)=d(i,j)
则d(i,j)=min(d(i,k)+d(k,j), d(i,j))
2、伪代码
for(k=0;k<n;k++)//k代表中间点必须放最外层
for(i=0;i<n;i++)
for(j=0;j<n;j++)
if(d[i][j]>d[i][k]+d[k][j])
d[i][j]= d[i][k]+d[k][j];
注:初始时,d[i][i]=0,其他d值为inf
六、三种最短路算法
1、dijkstra(单源点最短路):贪心的思想,每次从集合U中找一个离源点最近的点加入到集合S中,并以新加入的点作为中间点松弛U中的点到源点的距离。

直到U为空算法结束。

使用优先队列优化。

队列中存储的是U中点的子集。

不能处理负权存在的情况。

复杂度远小于O(M*N),因为贪心所以速度三者中最快,用二项堆优化到O(ElogV)。

2、Bellman-Ford (单源点最短路):对所有边,进行k遍松弛操作,就会计算出与源点最多由k条边相连的点的最短路。

因为最短路一定不含环,所以最多包含n-1条边,那么我们进行n-1遍松弛操作就可以计算出所有点的最短路。

每次计算时,那些已经算出来最短路的点不用重复计算,可使用队列优化(SPFA)。

可含负边权。

复杂度为远小于O(M*N)
3、Floyd(多源点最短路):点i到j的最短路有两种情况,1:i直接到j,2:i经过k到j,所以对于每个中间点k,枚举它的起点和终点,进行松弛操作,最终将得到所有点的最短路。

邻接矩阵存储,可含负边权。

复杂度O(N^3),
七、传递闭包
1、有向图的传递闭包表示由邻接矩阵A求得的所有节点间的路径可达情况,无向图同样适用。

因为要求各点间的可达情况,所以使用Floyd。

for(k=0;k<n;k++)//中间点放最外层
for(i=0;i<n;i++)
for(j=0;j<n;j++)
d[i][j]=d[i][j]||(d[i][k]&&
d[k][j]);
2、如果把检查所有节点k放在最内层,那么结果将是不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便过早的把i到j的最短路径确定下来了,而当后面存在更短的路径时,已经不再会更新了。

3、图中红色的数字代表边的权重。

如果我们在最内层检查所有节点X,那么对于A->B,我们只能发现一条路径,就是A->B,路径距离为9。

而这显然是不正确的,真实的最短路径是A->D->C->B,路径距离为6。

造成错误的原因就是我们把检查所有节点X放在最内层,造成过早的把A到B的最短路径确定下来了,当确定A->B的最短路径时Dis(AC)尚未被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