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传统文化之丧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市传统文化之丧葬
第五节丧葬
入殓
解放前,老人50周岁以后,经济宽裕且居室宽敞的人家,即预为老人备置棺木、缝制寿衣,但多数人家在老人亡故后方购棺木和缝制寿衣。寿衣为单、夹、棉3套,外加垫被,出嫁的女儿有的还缝制长行被,其他帽、鞋、袜、“鸡鸣枕”一应俱全。老人亡故即雇人或发函电通知近亲好友,定时入殓。入殓前购松香9斤,将棺木打好堂子(即将松香烧溶,涂满棺木的底部及四壁) ,继用都安县产纱纸包草木灰99包放在棺木底部,再由亲人将遗体抬进棺木内。男性须经过兄弟验认,女性须经外家人验认,方可鸣炮叩首盖棺,并在棺木上钉上钉
子。解放后至70年代初期,城乡大多依例进行。70年代以后,城区实行火葬,农村尚有部分居民依例进行。
设灵堂
入殓后即设灵堂。首先在棺木下首备一长明灯,并放一只大雄鸡于棺木之下,意为死者幽灵司晨报晓。然后用白布幔围着棺木,幔上悬挂佛幡及死者遗像,灵堂前桌上立死者灵位,灵位两旁置纸扎金童、玉女,意为侍候死者灵魂的仆人。灵位前面摆茶、饭、酒、筷以及鸡、肉、鱼等供品,供品前摆列香案桌,为祭祀时烧香点烛之用。桌前备盆烧纸钱纸元宝,并放行礼叩首席垫。棺木右侧铺稻草帘,作为孝子孝孙守制陪侍用,左侧放小凳数张,作为孝女孝媳以及亲属举哀之用。灵堂四周悬挂挽联挽幛,一般以女婿送挽联挂在灵位两旁,称为夹灵挽联;至亲送的联幛挂在灵堂内;朋友送的挽联挽帐挂在灵堂外。郊区农村,跌、打、枪伤、溺水等非正常死亡者,不能置灵柩于家中,只在屋外设灵吊祭。解放后,郊区居民大多仍依例举行。城区居民则将遗体移送殡仪馆后,在居室外择空地搭棚设灵堂,其他摆设大体如旧。
执事
入殓设灵堂后,丧家即成立司书房主理丧事。一般以女婿负责具名对外,没有女婿的由儿辈表兄弟负责具名对外,并在亲朋申请人协助。司书房设有司书、赞礼、读祝、司仪、交际、招待、出纳、保管等人员,谓之执事,并公布执事榜,将所有负责的人名列于榜上。成立前请执事酒,出席执事酒者即表示接受责任,并分工负责办理成服、选地、打斋超度、家奠、出殓以及刻碑包坟和款待宾客等事项。解放后执事从简,一般指定数名亲友负责料理诸事即可。
成服
“成服” 即是生者穿戴孝服祭奠亡人。老人亡故后的第3天即举行成服仪式,意为向亲友宣告是日起孝子开始守孝。在封建丧葬仪式中,有严格的守孝律条,不同辈份规定不同的守孝时间。亲生儿子守孝称为哀服,时间3年;孙辈守孝称为期(读,)服,时间1年;侄、侄孙辈戴孝称为功服,时间5个月。这些规定民国初年起逐渐淡化,但“成服”的仪式未变。是日在灵堂中摆设祭品,分早、午、夜3次祭奠,请至亲好友参加,并设宴招待,俗称“成服”酒。
成服典礼结束后,丧家亲属陪同地理先生踏勘选择葬地。同时开始打斋超度亡灵,
一般在父(母)亡故后每7天为1期,第35天由儿子请和尚在家念经拜佛,斋戒祭祀祈求超度;第42天由女儿请和尚打斋超度,并宴请内外宾客,而且要做得热热闹闹,以示儿女对父(母)的孝心,达到显父母的目的。打斋超度,有的连续7天7夜,有的3天3夜。解放后,打斋超度等迷信活动逐渐消失。
家奠
在诸事齐备之后,丧家即择定吉日举行家奠,俗称开堂。家奠出殡场面,较入殓成服为大。家奠前数日,即向家族亲戚以及朋友发送讣告。家奠之日,丧家门前设置门状,门状内容与讣文大同小异,以示通报。死者如系男性公职人员,还要将其官衔写在用7尺大红缎子做成的“铭旌”上,一般请有名望或官阶高的人具名提写。摆在门外,以示死者的社会地位。同时,纸扎无常菩萨及判官各一,摆在丧家门口,以避邪恶。
家奠一般有早祭、午祭、晚祭。午祭后举行点主升主仪式,丧家将神主盒买回后,在神
主盒内牌位上写“×寿显××公××之神主”,“主”字先写一“王”字,留下上面一点,
在举行点主仪式时由主祭孝子点上。家祭时以长子为主祭,其余子孙均为陪祭,依次排班跪
列,进行3献3奠礼,读祝先生宣读“家言”(祭文)。解放后,家奠仪式逐步简化,有的已不
举行。
出殡
家奠的第二天早上即出殡。出殡前,家族亲属男的发“腰白”一条,女的发“头白”一
块,或各发黑纱一条戴在左臂上;朋友各发白花一朵,插在胸前。丧家先举行祭奠礼,宣读
出殡祭文(俗称起棺文),着孝服的男女子孙均痛哭流泪,谓之举哀。哀止后由执事人员将棺
木抬出门外置龙杠上,盖上棺罩。赞礼先生高呼“万无忌”、“千无忌”、“百无忌”、
“起”!孝子孝孙即在灵柩前以白布牵着依次缓慢低头而行,子手持丧棒,头戴三梁冠,孙
戴单梁冠。子孙因故缺席不能亲送葬者由他人捧其孝冠。孝女孝媳及着孝服的女眷殿后。灵
柩跟在亲友行列的后面。有的富裕人家的女眷则坐轿子。
桂林一般习惯,如出殡向东,则送殡亲友过东江到三里店赐恩楼 (现七星公园后清真寺
旁) 即止;如向西则到圈门脚即返;如向南则过南门外五块碑(现汽车总站处)即止;如向北
则过观音阁(现五中处)即回。孝子孝孙及执事人员将棺木、纸扎、铭旌、粮食罐等送至墓地,
纸扎焚化,联幛带回,死者灵位牌送回丧家继续祭祀,一般过7期才出灵焚化,也有百日后
方焚化者,有的甚至在家供奉一年或数年。焚化时要纸扎房屋一间,称为“灵屋”,将灵位
牌放于灵屋堂屋正中,连同金童、玉女,抬出焚化。
解放后,出殡仪式从简。实行火葬后,一般在殡仪馆举行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仪式,会后
将死者火化。
复山
葬后第三天,孝子孝孙以及亲友到新建坟墓查看,备三牲茶饭酒祭奠,并检查新建坟墓
砌造质量,谓之复山,又名复土。是日将下葬时在新墓上包回家的一捧土复盖在坟上。复山
当日,丧家备办酒宴酬谢帮忙的亲友。并对馈赠联幛的亲友回赠寿碗寿巾。丧事至此办完。
解放后,复山时宴请亲友从省。实行土葬的郊区农村至今仍行复山。城区实行火葬后,亲属
于复山日到殡仪馆骨灰存放室探视骨灰盒。
回煞
丧事后,根据死者生死年月来推算,确定某天是死者的幽灵回家“探亲”的日期,俗称
为“回煞”。是日,丧家用一长竹竿,扎纸钱于其上,做成楼梯模样,放在屋檐以上接近瓦
面处,意为幽灵往来之用。并将死者生前的住宅打扫洁净,晚上点香烛,摆茶酒饭菜,意为
供幽灵归来享用。同时,还把死者生前喜爱的诸如书、用具、烟、棋盘等全部摆列案上。是
晚全家肃静,不准喧哗。解放后,这种迷信活动已少见。
父母去世,子女在退孝服之前,忌进别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