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泸州仁怀酒文化比较——以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为视角
“白酒金三角”调查:繁华景象难掩下滑隐忧
![“白酒金三角”调查:繁华景象难掩下滑隐忧](https://img.taocdn.com/s3/m/78999907f12d2af90242e675.png)
“白酒金三角”调查:繁华景象难掩下滑隐忧标签:杂谈分类:财经文摘贵州茅台(600519,SH)从去年高点266元跌至近期的164元,市值蒸发1060亿元;洋河股份(002304,SZ)从156元跌至65.28元,市值蒸发979.77亿元,股价惨遭腰斩;酒鬼酒(000799,SZ)从61.45元跌至23.79元,市值蒸发122.39亿元,股价跌幅更大!2012年中国白酒行业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利空,在限制“三公”消费、塑化剂阴影的影响下,一方面终端市场高端白酒量价齐跌;另一方面资本市场重要白酒公司股价惨遭腰斩,屡创新低。
需求在萎缩,供给却持续增加。
以全国28家主要白酒企业,以及很有代表性的四川地区、贵州地区2015年产能增长规划为依据,28家主要白酒企业产量较2011年增长3倍,四川地区增长1倍,贵州地区“十二五”期间增长5倍。
保守估计,如果2015年全国白酒产能较2011年增长1倍,则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能为2051万千升。
按照1瓶酒500毫升换算,也就是410亿瓶白酒。
分摊到全体13亿人头上,每人每年“需要”喝掉31.54瓶白酒;若只分摊到4亿成年男性头上,每人每年“需要”喝102.5瓶白酒,相当于每3.5天就要喝掉一瓶。
数据令人震惊——白酒行业已然在供给端形成堰塞湖,一旦供求失衡长期存在,巨大的库存无法消化,风险就将引爆。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从今年春节前开始,深入国内白酒主要产区——贵州仁怀、四川成都、宜宾、泸州及下属的古蔺、二郎,进行了历时数月的调研,与上述白酒主产区当地主管部门、协会人士、上市公司、各级经销商,以及当地的酒厂老板、酒厂一线员工深入交流,力求展示出白酒行业最真实的生态状况,将当前的问题和未来的趋势完整呈现。
茅台:年前提货排队3小时员工称节后包装量萎缩超三成春节前最后一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贵州茅台的大本营——茅台镇,这里距离贵州省仁怀市大概20分钟车程。
《宜宾市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总体规划纲要》简介
![《宜宾市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总体规划纲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4d5d96b453610661fd9f438.png)
---------------------------------------------------------------最新资料推荐------------------------------------------------------《宜宾市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总体规划纲要》简介《宜宾市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总体规划纲要》简介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部署,编制了《宜宾市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酒都宜宾总体规划纲要》。
一、规划背景宜宾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强大的酒类产业基础、五粮液品牌的龙头地位、厚重的酿酒历史文化、雄厚的酿酒人才、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酒产业发展优势;面临四川省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部署、宜宾被授予中国白酒之都称号、国家实施新一轮大开发战略、成渝经济区和川南城市群建设机遇;存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酒文化发展、城市形象、人才结构上不足和酒类市场的激烈竞争,对宜宾酒类产业带来的挑战。
二、酒都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白酒金三角酒都宜宾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部署,围绕我市打造世界顶级白酒生产基地和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龙头的战略目标,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外延式扩张为辅,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品牌、营销、推介、文化、旅游为重要抓手,以五粮液集团公司为龙头,打造千亿酒类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宜宾酿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酒类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加快建成享誉全球的中国白酒金三角酒都1 / 10宜宾。
三、酒都建设的战略定位用 5-10 年的努力,把宜宾打造成享誉全球的中国白酒金三角酒都宜宾。
主要支撑是:拥有知名度和美誉度极高的中国白酒金三角酒都宜宾区域品牌;中国酒类产品展示和交易的最大平台;中国最具特色的酒文化主题形象城市;世界白酒文化体验和酒旅游的最佳目的地;世界顶级白酒生产基地;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龙头。
四、酒都建设的主要目标到 2019 年,全市白酒企业实现产值 780 亿元,销售收入 900 亿元,实现利税 200 亿元。
中国白酒金三角:藏在赤水河岸的“美酒窝”,为何能集中60%的美酒?
![中国白酒金三角:藏在赤水河岸的“美酒窝”,为何能集中60%的美酒?](https://img.taocdn.com/s3/m/6f117f1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e.png)
中国白酒金三角:藏在赤水河岸的“美酒窝”,为何能集中60%的美酒?“酒是可爱的,具有火的性格,水的外形。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生动地道出了古今中外的人们对这种酿造饮品的喜爱。
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迥然不同的自然环境,也“酿”出了不同的酒文化。
在中国,白酒无疑是“酒中王者”,而集大成者的顶级白酒产区非由泸州、宜宾和仁怀构成的三角地带莫属。
中国集大成者的顶级白酒产区非由泸州、宜宾和仁怀构成的三角地带。
这处依靠着长江上游和赤水河酿出了茅台、习酒、郎酒、董酒、五粮液、泸州国窖1573等一众价高且蜚声中外的“中国白酒金三角”,也诞生了诸如木台厚道酒这样的老百姓也喝得起的“平民”酱酒。
四川与贵州相接的这片山水之间,聚集60%的中国名酒,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蒸馏酒产区。
我们很多人都会好奇,中国疆域辽阔,气象万千,为何唯独四川与贵州相接的这片山水之间能聚集60%的中国名酒,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蒸馏酒产区?其实“好酒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白酒作为天地共酿的产物,酒质深受所在地区的水质、原料、土壤、气候、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适宜酿造美酒的自然环境是的造化神奇,不可复制。
所以“中国白酒金三角”也正是业界公认的最适宜酿造美酒的地带。
白酒作为天地共酿的产物,酒质深受所在地区的水质、原料、土壤、气候、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好酒必有好水和品茶讲究用水一样,酿酒对水质的要求相当的高,作为酿酒的重要原料之一,中国自古就有“名泉出佳酿”的民谚。
《礼记·月令》有言:“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其中“水泉必香” 就是说冽甜美的泉水或溪水是优质白酒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是因为泉水硬度适宜,含有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也比较低,有利于酿酒微生物的正常活动。
茅台镇处于仁怀市城西13公里处的赤水河东岸,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依山近水。
审视“中国白酒金三角”这片区域,会发现这里长江上游与赤水河所流经的土地,如泸州老窖所在的泸州就是长江与沱江的交汇之处,而像茅台、习酒、郎酒、木台厚道酒等都分布在赤水河两岸,其汇聚的美酒之多,使得这条河全长500公里,流经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赤水河被誉为中国的“美酒河”。
试议多中心下的白酒发展策略
![试议多中心下的白酒发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ec81028cc17552707220861.png)
一、“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区位分析首先,“中国白酒金三角”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概念,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探索。
比如,杨柳对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索[1];陈于后对“中国白酒金三角”白酒金三角的区域合作进行了研究;李启宇和何凡对“中国白酒金三角”的白酒产业组织空间组织进行了研究;黄元斌对“中国白酒金三角”的产业集群建设环境进行了研究。
虽然很多学者都对“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区域发展的空间区域、行政区划、产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影响“中国白酒金三角”白酒产业发展所有问题,首先应该从“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区位分析入手。
“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区域位于川南和黔北交界的地带,分别以四川的宜宾市、泸州市以及贵州的仁怀市为三角的区域,这个核心区域是成都、贵阳和重庆这个“大三角”中的一个小三角,在空间区域和经济区划上受四川、贵州和重庆的影响(如图1所示)。
虽然白酒产业在这个区域的支柱产业的地位已经无需过多论述,当地经济和财税数字已经做了最好的诠释,并且很多学者也进行了论述,并且三地都通过了大力发展白酒产业的规划文件,从而保障白酒产业在该地区的优先发展地位。
但是,通常单一产业的发展会受到大环境、大格局的影响甚至是限制。
1.三个城市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定位分析宜宾是致力于打造重要的酒类食品、综合能源(水电、火电、页岩气等)、化工轻纺、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努力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
泸州则致力于打造酒类食品、天然气和煤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而怀仁市则是专注于打造酒类食品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作为“全国经济百强县”,不断强化白酒产业的竞争力。
从三地的规划可以看出,宜宾和泸州是地级市,在城市定位和规划上诉求更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更足,但是产业间的利益博弈也更加复杂,协调各产业的发展规划更加困难。
九论“中国白酒金三角”
![九论“中国白酒金三角”](https://img.taocdn.com/s3/m/3ec70b1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6.png)
九论“中国白酒金三角”提起法国会想到波尔多红酒,提起德国会想到慕尼黑啤酒,提起俄罗斯会想到伏特加……酒已成为国家的文化符号。
中国白酒是中国的原创,是农耕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传承的活载体,它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酒文化几千年来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因此,在中国现存酒种中,白酒最有机会打造成为世界级奢侈品。
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酒的产生与农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发达的农业生产为酒的酿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谷物粮食酿制的酒是酒类的主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逐渐形成了长江流域、黄淮流域两条白酒名酒带。
以四川产区为代表和核心的长江上游地区,其独特的生态与环境特征是白酒酿造产业不可复制的天赋,是一片“被酒神亲吻过的土地”。
在这种气候、地理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有的微生物群与土地、空气的完美融合造就了中国顶级白酒产区的地位。
长江流域的泸州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论证:“在地球同纬度(北纬28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生态区”。
在这块中国白酒地标性区域孕育了“泸州老窖”、“五粮液”、“贵州茅台”、“水井坊”、“剑南春”、“沱牌”、“郎酒”等中国主流香型名酒,遂成“中国白酒金三角”。
六大先发优势,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历史源远流长,地域特色显著,酿酒技艺独特,具有不可复制的气候、水土和生态环境。
近年来,川酒产业蓬勃发展表明具有以下六大方面的先发优势。
一、支柱地位突出,比较优势明显四川拥有白酒、电子、机械、化工、中药、旅游等支柱产业,白酒是四川在全国最具比较优势的特色支柱产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四川规模以上白酒2009年实现总产值712亿元,占全国比重的34%;销售收入798亿元,占全国比重的44%;产量156万千升,占全国比重的18%;利税161亿元,占全国比重33%,此几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四川酿酒历史悠久,是中国酒酿制的故乡。
巴蜀大地素称“天府之国”,仪狄酿酒的起源说,“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明,见证了川酒酿酒历史始于4,000年以前,打破了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传统学术观点,形成了古蜀地区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新观念。
新常态下“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品牌塑造系统及其构建路径研究
![新常态下“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品牌塑造系统及其构建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58d9ed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1.png)
新常态下“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品牌塑造系统及其构建路径研究余琨岳;顾新;赵长轶【摘要】根据地理标志品牌塑造的特点,从系统视角构建了“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品牌塑造系统的概念模型,从环境、动力、参与主体、机制、成果等五个结构要素角度剖析了“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品牌塑造系统的特征,分析了地理标志品牌塑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塑造地理标志品牌的对策建议.【期刊名称】《决策咨询》【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6页(P35-40)【关键词】“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品牌;塑造系统;构建【作者】余琨岳;顾新;赵长轶【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大学软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当前,“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的发展与整体处于周期性、阶段性调整的国家宏观经济一样,都处于“新常态”阶段,之前“黄金十年”高速发展期中所经历的畸形增长和“泡沫式”的非理性繁荣已一去难返,整个产业正进行深层次的调整以争取再度焕发生机活力[1]。
“新常态”阶段“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产业发展的特点表现为:政务与商务的白酒消费规模正在迅速地缩小,依靠公务“豪饮”致胜市场的竞争策略正在被依赖家庭“雅饮”的“精耕”策略所取代;酒企为开扩市场持续性地“豪掷”开发费用的现象已基本绝迹,依靠情怀致胜的精准营销正在越来越普遍地被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已逐渐退出历史,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商业模式已走上前台[2]。
在新常态下,“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对满足消费者的特殊消费需求、提升白酒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历史文化价值、打造川南地区特色优势区位品牌、维护白酒企业合法权益、推动川南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
因此,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新常态下“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品牌塑造系统及其建设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环境、动力、参与主体、机制、成果等五个层次要素共同构成了“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品牌塑造系统,其相互间作用关系表现为:环境(硬环境、软环境)的演变催生出品牌塑造的动力(市场需求、技术进步与合作意愿),动力推动参与主体(企业、政府、公共研究基础、产业集群)之间产生协同,通过机制(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关系混合治理机制、行为主体协同演进机制)的作用,创造出成果(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如图1所示。
四川省首届“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技术创新推进会在宜召开
![四川省首届“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技术创新推进会在宜召开](https://img.taocdn.com/s3/m/e2f91c3b43323968011c921f.png)
4 —
宜 宾 科 技
21 0 0第 3期
总 第 1 8期 2
酒 企 业达 到 2家 以上 ,省 级 5家 以上 ;除 五粮 液 集 团外 ,酿 酒 企 业形 成 3 5户 ,销 - 售 收 入超 过 1 元 ,5 7户 达 到 5亿 元 , 0亿 — 81 — 2户达 到 1 5 元 的格局 。 -亿 中 国酿 酒 工 业 协会 副理 事 长 王 琦 代 表
协 会领 导 、省 科 技 厅分 管 领 导 及 相关 处 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 员 ,区县政府分管经济商 务工作领导 、 经商局长约 20 0 人参加会议。
( 宜宾 市科 技局 供 稿)
( 接第3 ) 上 页
思华、 秦培 旭 )
1.1 1 WGL 4 乘 坐 式 多 功 能 耕 作 机 一. 4 ( 宾华 神机 电科 技开发 有 限公 司 王 建 波 、 宜
宜 宾酒 企 、相 关 团体 和 个 人可 充 分 地 利 用 这个 平 台 ,发挥 传 递 信 息 ,沟通 渠 道 ,树 立 品 牌 ,提 升 影 响 ,整 合 资 源 的 功能 ,力 促 宜宾 酒 业 的 发 展 ,为 白酒 金 三 角 的打 造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 高度肯定 了宜宾市白酒产业在科 学创新 中 所 取得 的成 绩 。他 表 示 白酒 产业 是我 国 传 统的优 势产业 ,本 次会议 的召开是省科技
YI I B NKE I J
2 1 N0. 00 3
GE 2 N1 8
四川省首届 一 中国白 酒金 三角 产 业技术创新推进会在宜
21 00年 7月 1 8日,四川 省首 届 “ 中国 白酒 金三 角 ”产 业
从“九度视角”看中国名酒产川贵
![从“九度视角”看中国名酒产川贵](https://img.taocdn.com/s3/m/678744bb102de2bd9705880c.png)
从“九度视角”看中国名酒产川贵作者:李后强廖祖君来源:《中国西部》2017年第09期世界白酒看中国,中国白酒看川贵。
”中国白酒是飘扬于世界蒸馏酒行业的一面鲜艳旗帜,是镶嵌于地球表面的一颗璀璨明珠。
由于白酒品质受自然环境的显著影响,中国白酒产业主要聚集在四川、贵州一带,由四川宜宾、泸州和贵州遵义三市所构成,大致位于北纬27°50′~29°16′、东经103°36′~105°20′的长江、岷江和赤水河流域,形成了“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分布格局。
“中国白酒金三角”被誉为“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生态区”。
白酒酿造的关键环节是微生物发酵,而影响生物菌生长的因素有温度、湿度、日照度、海拔度、风速度、土壤成分度、粮食品质度、水质度和酿酒工艺技术等。
我们将从这九大因素来全面判断一个区域是否适宜酿造优质白酒,可称之为审视白酒产业发展的“九度视角”。
中国名酒产川贵的“九度视角”1.温度。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微生物均属中温微生物,其生长的温度范围最低温度为5℃,最高为60℃,最适温度为25℃~37℃[①]。
茅台酒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温度可达50℃~60℃,比其它白酒制曲发酵的温度高。
酿制浓香型白酒用的曲就是中温曲,因此,白酒酿制一般要求年均气温在16℃~20℃,以18℃左右最优,而且季节温差不能大于30℃、晝夜温差不能大于10℃,温差太大,空气中细菌容易死亡,酒料发酵难以实现。
四川盆地以及盆周山区属于亚热带气候、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处于群山合围、相对封闭的盆地之中,年温差和昼夜温差小,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l8℃左右,年平均最低气温为l5℃左右,年平均最高气温21.5℃左右。
白酒金三角地区与同纬度的白酒产区相比,年均气温高3℃左右。
川贵产区的温度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具有酿造优质白酒的温度条件。
如贵州茅台镇,冬暖、夏热,年均17. 4℃,夏季最高温度达40℃,炎热季时间达半年之久。
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峰会在泸州市举行
![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峰会在泸州市举行](https://img.taocdn.com/s3/m/808ea74a2b160b4e767fcfdd.png)
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峰会在泸州市举行全国各领域专家学者就共同推进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的国际化发展建言献策2012年5月29日上午,以“共建名酒产区,同塑世界品牌”为主题的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峰会在我市举行,来自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共同推进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的国际化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建言献策。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副局长闫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副主任陈卓、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蔡竞、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沈健等应邀出席会议。
出席此次峰会的市领导有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强,市委常委、副市长曹建国,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陈冠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税光跃,副市长曹勇,市政协副主席肖荣华。
此次峰会还邀请到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工商局近200名分管商标监管和公平竞争执法的行业专家。
此次峰会由四川省工商局、四川省社科院、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工商局承办,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郎酒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协办。
会上,刘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
他向与会来宾详细介绍了泸州的基本情况并表示,希望各方借助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峰会这一平台,不断深化交流与合作,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共建名酒产区,共塑世界品牌,推动中国白酒金三角走向世界。
刘强表示,泸州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争取早日实现“千亿百酒产业”目标。
蔡竞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和支持下,此次峰会将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世界白酒看中国,中国白酒看川黔,川黔白酒看金三角”的区域品牌效应,构建起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集群。
闫实充分肯定了四川省特别是泸州市在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进程中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对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峰会的成功举办寄予厚望。
在主题演讲环节,与会的专家学者为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理念、新视角和新思路。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委员会常务理事张玉敏在演讲中提到,驰名商标对于中国白酒金三角这一地理品牌价值巨大,各方要通过创国际知名品牌带领金三角白酒走向世界。
“白酒金三角”文化线路的开发与建设研究
![“白酒金三角”文化线路的开发与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d69fd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8.png)
科 技资讯 2018 NO.25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白酒金三角”文化线路的开发与建设研究①
高君 (西南医科大学 四川泸州 646000)
摘 要:“白酒金三角”作为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文化线路方面进行开发和建设是势在必行的。该地区酒
随着中国白酒在世界范围内的逐步推广及影响力的扩大, 经过保护挖掘、战略合作,文化线路一旦打造成功,“白酒 金三角”将来极有可能成为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1.2 文化线路的基本情况
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发起的一项国际公约建制, 其是 对文化 最高等级的保 护和传承。2 0 0 3年,文化 线路 被 收录进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公约的操作指南》中,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殊类型 之一。与其 他 文化 遗 产相 对比,文化 线 路 往 往同时包 括自 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个体 价 值与线 性 总体价 值,文化价 值与环境 生态 价 值,具 有其 独有的特性:呈一定长度的线性分布、内涵极为丰富、综合 价值 突出。事 实上,在 2 014 年丝绸之 路和京杭大 运河文化 线路的成功入遗后,世界文化遗产所带来的民族凝聚力、 文化存续力和潜在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能力,使 得文化线路这一概念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学者们纷 纷就我国已有的文化遗产进行分析、研探,试图在文化线 路申遗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突破。然,在“白酒金三角”的发 展与建设中,对于该区域的文化线路的开发尚有所欠缺, 不利于区域发展战略高度及纵深程度的提升。
Copyright©博看网 .科c技n资.讯ASlCIlENCREi&ghTEtCsHNORLeOsGYerINvFOeRdM.ATION 223
泸州建立_中国白酒金三角_酒瓶文化博物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_蔡炳云
![泸州建立_中国白酒金三角_酒瓶文化博物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_蔡炳云](https://img.taocdn.com/s3/m/1e9de7592e3f5727a5e962c4.png)
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规划 10000 亩,为以酒 谷实业为主轴、以投资平台和市场资源为侧翼的 “一轴两翼”发展模式。北区 3000 亩已经投入使 用,南区 7000 亩建设正在高速推进。泸州酒业集 中发展区将在 2015 年,以 500 亿元产值规模,打 造全国最大的酒类产业园,做成誉满全球的中国 白酒品牌。园区已规划 1500 亩的文化产业创意 园,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白酒经济带文化窗口—— 会展中心。会展中心是酒业园区的标志性建筑和 形象工程。是以商务活动、行政办公、大型会展、 金融保险、特色商业、旅游服务、休闲娱乐为主,集 服务和管理为一体的多功能区,是发展区的经济 文化中心、管理中心、景观形象中心,集现代化、信 息化、园林化为一体的会展中心,具有悠久的酒文 化内涵。还将建设具有中国白酒文化特色的“中 国酒城老酒镇”,展示酿酒古作坊、天然藏酒洞库、 传统酿制技艺和丰富酒文化,以持续提升“中国酒 谷”作为 4A 级工业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实现 文化资源的基地化、规模化、链条化、品牌化和商 品化。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是省文化厅授予的 “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加之园区川南民居的 风格体现的浓厚的历史文化感,在园区建立“中国 白酒金三角”酒瓶文化博物馆是最佳选择。具体 思路是
(三)泸州建立“中国白酒金三角”酒瓶文化博 物馆,是提升酒业园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品 牌、促进泸州酒业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博物馆具有收藏历史 文物、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的功能,还是一种 高品位的特色旅游吸引物。泸州有国窖 1573 窖 池群、国窖广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四川省文 化产业示范基地)、郎酒天宝洞地宝洞等酒文化旅 游资源,如果建立了“中国白酒金三角”酒瓶文化 博物馆,就多了一个具有酒瓶文化特点的旅游景 点,有助于提升酒业园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品牌。今后,泸州在“名酒名园名村”建设中,还可 打造具有酒文化特色的“名村”,这样,到中国酒城 的国内外游客可更多的领略到泸州独特的酒业旅 游特色,也将进一步提升泸州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品牌。
新常态下“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品牌塑造系统及其构
![新常态下“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品牌塑造系统及其构](https://img.taocdn.com/s3/m/bf89e91e16fc700abb68fcd5.png)
发 展 期 中所 经 历 的畸 形 增 长 和 “ 泡沫式” 的非 理
性 繁荣 已一 去 难返 , 整 个产业 正 进行 深 层次 的调 整 以争取 再 度焕 发生 机活 力I 。 I : “ 新 常态 ” 阶段 “ 中 国 h酒 金 角( 川酒 ) ” 产 业 发 展 的特 点 表 现 为 :
DE CI S 1 0N—_ MAKI NG& C ONS U1 ANCY
品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 , 不仅包括交通 、 邮电、 供水供电、 信息网络和科教场所等基础设施 , 更包括具有鲜明特色、 对 白酒生产起到关键作用的地理环境和原料种植等 。 二是软环境 , 它是相对于硬环 境 而言 的一个 概念 , 指物 质条件 以外 的诸 如制 度 、 文化 、 法律 、 思想观念 等 外部无 形 因素和条 件 的总 和 , 其 中历史文化和制度因素对于白酒地理标志品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 ( 二) 地理标志品牌塑造的动力 ( 1 ) 市场需求。白酒品牌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客
、
中 国 白酒 金 三 角 ( 川酒 ) ” 地 理 标 志
品牌 塑 造 系统
环境 、 动力 、 参 j 主体 、 机制 、 成果 等 五个 层 次 嘤素 同构 成 了“ r f 】 l r 1 洒 金 一尹 自 ( 川 I 洒 ) ” 地
政 务 商 务的 白酒 消 费规模 正在 迅速 地 缩 小 , 依 靠 公 务“ 豪饮” 致 胜 市场 的竞 争 策 略 正 在 被 依赖 家庭“ 雅饮” 的“ 精耕” 策 略所 取代 ; 酒 企 为开 扩市 场 持续性 地 “ 豪掷 ” 开发 费用 的 现象 已基 本绝 迹 , 依 靠情 怀 致 胜 的 精 准 营销 正 在 越 来 越 普遍 地 被
四川省首届『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技术创新推进会在宜召开
![四川省首届『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技术创新推进会在宜召开](https://img.taocdn.com/s3/m/416dd1f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6a.png)
四川省首届『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技术创新推进会在宜召开宜宾市科技局
【期刊名称】《宜宾科技》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 2010年7月18日,四川省首届"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技术创新推进会在宜宾召开,宜宾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光镭、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琦出席会议.宜宾市市政府副市长景世刚主持会议.
【总页数】2页(P4-5)
【作者】宜宾市科技局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1首届中国白酒学术研讨会在江大召开 [J], 小雨
2.首届中国白酒与健康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J], 小雨
3.2011首届中国白酒学术研讨会在江南大学成功召开 [J], 肖丹
4.首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J],
5.四川宜宾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洽谈会暨首届“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技术创新推进会隆重举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洪谟文化看中国白酒金三角
![从洪谟文化看中国白酒金三角](https://img.taocdn.com/s3/m/4343f0e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a.png)
从洪谟文化看中国白酒金三角王水龙【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2(000)011【摘要】洪谟文化是近几年兴起的以明代名儒、礼部尚书周洪谟的名字冠名的一种文化符号及文化现象。
从酒文化的视角看,洪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酒文化因子,涉及中国酒史、饮酒礼节和白酒新品牌等多方面,从而增强了“中国白酒金三角”文化底蕴,支撑了“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地理标识,充实了“中国白酒金三角”白酒品牌。
%Hong's culture rises up in resent years and named by ZHOU Hong-mo (famous thinker in Ming Dynasty). Hong's culture contains rich wine culture factors covering wine history and drinking etiquette. Hong's culture has strengthened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propped up th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in China liquor-making golden triangle.(Tran, by YUE Yang)【总页数】4页(P117-120)【作者】王水龙【作者单位】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宜宾学院历史与哲学研究所。
四川宜宾6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71;TS26-1【相关文献】1.基于川酒文化的“中国白酒金三角”旅游发展策略 [J],2.文化软实力:“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动力 [J], 杨柳3.泸州建立“中国白酒金三角”酒瓶文化博物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J], 蔡炳云;张爽;4.“白酒金三角”启动正规化作战模式——记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和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J], 孔颖5.中国白酒金三角酒文化旅游资源探析 [J], 田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白酒金三角”向优质产区再进一步 三方圆桌会论产区规划
![“中国白酒金三角”向优质产区再进一步 三方圆桌会论产区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f5b0b0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1.png)
“中国白酒金三角”向优质产区再进一步三方圆桌会论产区
规划
敬海锋
【期刊名称】《新食品》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政府为企业提供支持,企业为政府创造价值,专家为行业填补空白。
此次会议,可以说从以前较为漂浮的概念打造。
落地到真实的执行与行动层面,三方之间均在通过自己的力量共同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这一巨大工程。
【总页数】1页(P88-88)
【作者】敬海锋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2.3
【相关文献】
1.中国白酒金三角浓香型白酒产区气候独特性研究 [J], 唐亚;杜双韬;徐致和;杨基智;周永奎;乔宗伟;李文洪;李红;赵曦琳;刘本洪;杨齐寿;张岭江
2.开展小产区认定保护优质农产品——国内小产区认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黄卫东解读关于小产区的问题 [J], 郑建玲
3.房山酒庄葡萄酒产区在上海“洒博会”上获评“世界美酒特色产区” [J], 墨菲
4.产区概念被滥用未来还需有清晰的产区规划 [J], 周子荑
5.中国白酒著名产区与世界著名蒸馏酒产区首次牵手古井贡酒成“特使” 中国亳州与法国干邑签署友好城市合作备忘录 [J], 张效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宜宾泸州贵州仁怀酒文化比较——以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为视角周山荣1(贵州省仁怀市酿酒工业协会,贵州遵义 564500)[摘要]贵州究竟是否应当加入“中国白酒金三角”?四川宜宾、泸州与贵州仁怀,地理上,川黔三地毗邻,酒文化生成环境十分独特;政治上,仁怀在清雍正六年(1728年)前隶属于四川,有着广泛的历史渊源;经济上,黔北凭依川渝,川酒对黔酒的辐射影响十分明显;文化上,巴蜀对黔北地区酒文化的发展注入更新生命力;特别是白酒酿造工艺上,酱香型“茅台酒”脱胎于浓香型“茅台酒”,川黔酿酒工艺同宗同源。
因此,以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为视角来思考,摒弃门户之见,加强区域合作,构建一个超越省际合作概念的区域,既有历史基础,更是现实需要。
[摘要]“中国白酒金三角”酒文化比较研究2009年,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创造性地提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构想,力求通过区域品牌建设和推广,将“中国白酒金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与法国波尔多、德国莱茵河畔等齐名的世界级白酒产区。
对此,贵州至今态度不甚明朗,究竟是否应当主动加入“中国白酒金三角”?人们在思考、在议论。
四川宜宾、泸州与贵州仁怀,地理上,川黔三地毗邻,酒文化生成环境十分独特;政治上,仁怀在清雍正六年(1728年)前隶属于四川,有着广泛的历史渊源;经济上,黔北凭依川渝,川酒对黔酒的辐射影响十分明显;文化上,巴蜀对黔北地区酒文化的发展注入更新生命力;特别是白酒酿造工艺上,酱香型“茅台酒”脱胎于浓香型“茅台酒”,川黔酿酒工艺同宗同源。
因此,从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为视角来思考,摒弃门户之见,加强区域合作,构建一个超越省际合作概念的区域,既有历史基础,更是现实需要。
一、地理上,川黔三地毗邻,酒文化生成环境十分独特。
川南黔北地区酒文化生成环境十分独特。
这一区域同处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良好,土壤为侏罗、白垩系紫色土壤,酸碱适度,丘陵、河滩土壤保水性良好。
由于长年暖湿,温差不大,适于酿酒微生物繁衍,这一区域制作的大曲,皮薄,菌丝分布均匀,有益微生物种类极多、曲香浓郁,可为酿制优质酒提供充足“动力”。
此外,该区域自古发达的农业生产为酿酒业提供了丰富酿酒原辅料①。
四川宜宾、泸州与贵州仁怀三地或者说“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堪称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生态区,中国最著名的美酒聚集区。
核心区位于北纬2750′-29°16′,东经103°36′-105°20′最佳酿酒纬度带,长江、岷江、赤水河流域川黔两省酒业集中发展区,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地域性资源。
在地图上把川酒“六朵金花”和茅台连接起来:从北向南剑南春、沱牌曲酒、全兴大曲、泸州老窖、五粮液、郎酒、茅台形成一个高脚酒杯。
这是对我国传统的川南黔北酿酒带的一个象形化注解,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区域具备形成产业集群的地域优势。
二、政治上,仁怀原隶四川,川黔三地历史渊源广泛久远。
“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构想只是产业地域划分,并不涉及行政区划。
或者说是超越了行政作者简介:周山荣(1981.7—)男,贵州仁怀人,贵州省仁怀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兼仁怀市酿酒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酒文化、地方文史。
区划概念的产业集群。
但是,三地都以白酒为核心产业,必然存在竞争,行政壁垒是需要突破的一大难题。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要依靠行政力量来启动和推进这一构想。
然而,即使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仁怀乃至遵义与四川,也有着广泛的历史渊源。
战国后期,今宜宾市境已属蜀郡。
秦汉时僰道设县后,今宜宾市境大部已纳入其范围,属犍为郡②。
今贵州仁怀汉代亦属犍为郡符县。
隋唐五代时期为泸州郡合江县。
清雍正六年(1728年),仁怀随遵义府由四川划归贵州管辖,至今不足300年③。
夜郎文化在汉代以后即已消解。
黔北在明清政区整合以前一直缺乏较有影响力的文化中心。
黔北大部包括今仁怀市境历史上长期隶属于四川,川南黔北交汇融合并非始自今日。
元代全国普遍实行酒禁,仍以“川蜀地多岚瘅”而“弛酒禁”。
因此,川南黔北地区历代酒业政策较为宽松。
川南黔北同宗同源产生的直接影响,直接地体现在川黔文化的融合和认同上。
川黔三地合力构建一个超越省际合作概念的产业集群,减少彼此内耗,在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特色进行统筹,有利于中国白酒产业提升,有利于川黔各自经济发展。
三、经济上,黔北凭依川渝,川酒对黔酒的辐射影响十分明显。
清乾隆元年(1736年)开始的“川盐入黔”,促进了赤水河沿岸特别是今仁怀地区酒业的发展。
清代诗人“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的诗句,把两者之间发展的密切关系,形象地勾勒出来。
因为有了“盐登赤虺河”的牢固基础,才托起了“酒冠黔人国”的摩天大厦④。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遵义、仁怀在经济、文化上对四川、重庆仍然高度依赖。
尤其是白酒产业方面,黔酒长期抄袭、模仿、借鉴川酒产品理念、市场方法。
川南虽以浓香见长,但其人才、技术等对黔北以酱香为主导的白酒产业的辐射影响,也十分明显。
上世纪90年代,黔北的执政者曾提出“背靠贵阳,面向重庆”、“背靠遵义贵阳,面向重庆长江”的发展思路,遭到一些人诟病,后不了了之。
2010年以来,这样的思路再次进入执政者视野,并且建立了相应的战略框架。
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构想与“背靠贵阳,面向重庆”、“背靠遵义贵阳,面向重庆长江”的战略框架,可谓兼容并包、并行不悖。
四、文化上,川黔同属一家,巴蜀对黔北酒文化发展注入更新生命力。
虽然川南黔北酿酒技艺表现形式多样,但从酿酒工艺学角度看,这一地区特别是黔北是我国传统固态、半固态蒸馏酒酿制技艺的宝库,在这个不到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乎荟萃中国所有传统大曲酒、小曲酒工艺作法。
当地饮食口味丰富,饮食口味的多样化使居民在饮酒的口感取向也呈多样化趋势。
同时,酒俗表现形式多样,川南黔北酒文化传承也较为稳定。
在四川宜宾、泸州等地,“一年四季,不论春耕秋收,建房娶亲,无不以酒待客”;除夕夜喝“团年酒”,正月里喝“春酒”,插秧时喝“栽秧酒”,夏收时喝“开镰酒”,农事既毕,要喝“丰收酒”,建房要喝“上梁酒”⑤。
在仁怀特别是中枢、茅台等地农村,这方面的酒文化习俗至今得到了完整的保留,与宜宾、泸州毫无二致。
可见,巴蜀文化对黔北地区酒文化的发展注入更新生命力。
仁怀移民较集中的时间在明万历至清乾隆年间,其中尤以“川盐入黔”促进的“川人入黔”为最。
这些四川人移民黔北后,可能将老家的酿酒工艺带到了仁怀。
仁怀毗邻茅台一带农村酿制玉米酒,当地百姓均称“手艺是祖上从四川带过来的”。
这种传承关系还有待考证,但就酒文化进行对比,川南黔北显然一脉相承。
五、工艺上,茅台脱胎浓香,川黔酿酒工艺同宗同源。
据《田居蚕室录》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前茅台村的酿酒工艺是“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没有酱香型白酒特有的“地面堆积发酵”和“多次重复发酵和蒸馏取酒”等“回沙”工艺。
“弥月出窖烤之”是指发酵期为一个月,这是生产以已酸乙酯为特色的浓香型白酒的必备条件,非酱香型白酒的必备条件。
实践证明,酒的发酵期加长后(20天以上),酒体中的酯、酸类物质增多,使其酒质“芳香浓郁”,人们称它为“生香反应”。
浓香型白酒的主体已酸乙酯,决定着浓香型白酒诱人的主体香型。
酱香型白酒则不然,因为产生酱香的决定性因素是“多次加曲、重复发酵和蒸馏的回沙工艺”⑥。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茅台村酿酒工艺是一次性发酵蒸馏而成,因有足够的发酵时间(弥月),故酒体中的酯、酸含量达到饱和,产生诱人的了“浓香”。
咸丰四年(1854年)吴振棫所著《黔语》称:“……名茅台春,极清冽。
”显然,“极清冽”是典型的浓香型白酒风格口感。
而所谓“用杂粮者……”,也与浓香型白酒的用料一致。
民国初年,《近泉居杂录》中描述茅台酒的酿造工艺为“既熇而复酿,必经数四,然后成”,酱香型白酒特有的回沙工艺已经基本形成。
将仁怀早期的浓香型“茅台酒”酿造工艺与后期的酱香型“茅台酒”酿造工艺作一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酱香型“茅台酒”脱胎于浓香型“茅台酒”。
后期的酱香型白酒,显然原原本本地继承了早期浓香型茅台酒“用高粱为原料”和“用小麦制曲”、“发酵期一个月”等三道工序。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工艺上,仁怀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与四川宜宾、泸州可谓一脉相承。
同时,这也有力地驳斥了茅台酒与千里之外清香型白酒“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六、川黔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助推构建超越省际合作的产业集群。
因不同区域或板块上白酒企业数量的多寡、强弱等因素都会影响板块的发展、变化,近年白酒板块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起、有落。
白酒产业是四川省的优势产业,全省白酒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国的1/3,原酒产量占全国50%左右,四川拥有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一批知名企业。
黔酒板块产量不大,且除茅台酒一枝独秀外,其他品牌白酒量小力弱,品牌竞争力不强。
因此,有人据此认为,贵州加入“中国白酒金三角”可能弱化国酒茅台及仁怀市其他白酒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但是,不容否认,“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对贵州白酒产业健康发展会有一定积极影响。
首先,该构想如能获得国家支持,获得长江上海名酒经济带内陆保税区,能出台对该地区名优酒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知识产权保护、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对贵州白酒发展极为有利。
其次,如能塑造一个不分省际的“区域品牌”,将“中国白酒金三角”打造成世界最大的顶级白酒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具特色的浓香型、酱香型高端白酒生产基地,有利于贵州白酒特别是仁怀二三线白酒企业加快发展。
再次,打造“名酒—名镇—名企”、推进现代名镇建设、实现“三化联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有利于贵州加快推进茅台镇周边环境整治和城镇规划建设,以及企业自身建设工作。
2011年6月,有消息称贵州或将积极响应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在《关于四川省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情况及对我省白酒产业发展的影响》的评估报告中也指出,“四川省提出的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构想对我省白酒产业的健康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此消息至今没有得到正面回应。
通过以上分析,从操作层面看,川黔合作面临诸多观念、机制等障碍。
但是,川黔三地一家,合作有基础。
站在超越川黔利益格局的层面看,如能将“中国白酒金三角”构建成为超越省际合作概念的区域,贵州必能抛却门户之见,加入“中国白酒金三角”。
从黔酒整体格局和产业利益出发,贵州也应响应“中国白酒金三角”,积极推动以仁怀为主参与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合作。
(本文承蒙四川宜宾凌受勋、山东烟台张吉山、贵州仁怀刘一鸣的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致谢!)[参考文献][1]冯健、赵微.川南黔北名酒区的历史成因和特征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宜宾市志[M].四川宜宾:新华出版社,1992.8[3]贵州省仁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仁怀县志[M].贵州仁怀: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2[4]周山荣.茅台酒文化笔记[M].贵州仁怀: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8.P13[5]王少雄.“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背景和核心价值[Z].2010.8[6]禹明先.茅台酒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解析[C].贵州省仁怀市:中共仁怀市委、仁怀市人民政府、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2011.9,P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