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审计风险与合理保证:一个哲学视角的分析框架
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关系
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关系第一篇: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关系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关系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下分析审计风险和审汁证据的关系,必须结合审计过程及审计风险要素动态地多维地进行。
因为风险基础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还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使审计人员能够重视产生风险的各个重要环节,从而使审计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克蹬和降低风险的过程。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指出,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下面分别加以分析。
1、固有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
固有风险是在假定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情况下,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固有风险来源于企业业务或行业的特征,这些特征会使审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增加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或舞剪末被发现的可能性。
比如,现金比固定资产更易被盗用,因而现金的“存在或发生”认定比固定资产的这一相同认定更易出错。
固有风险的涵义表明,固有风险是独立于会计报表的审计而存在的,因此,审计人员无法改变固有风险的实际水平。
但是,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可以改变固有风险的估计水平,从而确定将要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
一般来说,如果审计人员对帐户余额或菜类交易层固有风险的性质估计得严重,其风险水平估计得很高,那么所需收集的证据数量就多;反之,所需收集的证据数量就少。
可见,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与固有风险的估计水平是同向变动关系。
2、控制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
控制风险是指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0K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控制风险是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预防或发现经济业务中的某些主要差错或不法行为,致使财务报告失真的概率。
同固有风险一样,审计人员也无法改变控制风险的实际水平。
但是,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修正了解与某项认定有关的内部控制所使用的程序和执行符合性测试所使用的程序来改变对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
合规审计风险一个逻辑框架
合规审计风险一个逻辑框架摘要:合规审计风险是指审计目标未能达成,包括审计失败风险、审计舞弊风险、未审计风险和屡审屡犯风险。
审计失败风险由行为偏差风险、检查风险、定性风险组成,审计师业务素质、审计职业操守、审计质量是控制路径。
审计舞弊风险由审计发现风险和审计报告风险组成,降低审计信息不对称是控制路径。
未审计风险由有真实审计需求但未审计的审计客体数量决定,控制路径有两个,一是搞清楚有真实审计需求的审计客体,二是增加已审计的审计客体数量。
屡审屡犯风险由未做出处理处罚决定的偏差行为数量、做出处理处罚决定但未执行的偏差行为数量、做出处理处罚决定但难以执行的偏差行为数量共同决定,严肃处理处罚、推动审计决定执行及体制机制制度整改是控制路径。
关键词:合规审计风险审计失败风险审计舞弊风险未审计风险屡审屡犯风险一、引言随着审计取证模式的不断变迁,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已经在各种审计业务中得以应用,审计风险评估及控制成为审计的核心构件,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审计职业及审计师成败的关键因素。
合规审计关注相关行为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合约,从现行实务来看,同样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计风险评估及控制同样是合规审计的核心构件。
由于审计风险及其控制在审计中的重要地位,围绕这些问题有不少的研究文献,合规审计风险评估及控制与一般审计风险具有一些共性,然而,由于其审计主题不同,进而导致其审计目标、审计取证、审计意见类型等多个方面都具有个性特征,所以,合规审计风险评估及控制更有其个性,但是,现有文献缺乏针对合规审计风险的直接研究。
本文以风险本质的目标偏离论为基础,探索合规审计风险评估及控制的基础性问题――合规审计风险逻辑框架,涉及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合规审计风险?合规审计风险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控制合规审计风险?二、文献综述关于审计风险的研究文献很多,多数文献是以民间审计从事的财务信息审计为背景来研究审计风险,研究主题涉及审计风险的概念(阎金锷、刘力云,1998;徐政旦、胡春元,1999;谢盛纹,2006)、审计风险模型(Cushing、Loebbecke,1983;Kinney,1989;Sennetti,1990;胡春元,2001)、审计风险评估(Dusenbury、Reimers、Wheeler,2000;Messier、Austen,2000)、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其防范(Balachandran、Nagerajan,1987;Nelson、Ronen、White,1988;?平、刘峰、段兴民,1998;谢荣,2003)、审计风险对审计行为的影响等(Waller,1993;Houston、Peters、Pratt,1999;谢志华,2000)。
审计哲学中五个审计核心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审计哲学中五个审计核心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审计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旨在评估和审查一个组织或个人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作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有效性。
它是为了提供独立、公正的意见,增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以及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进行的。
审计的核心在于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以及对财务报告和相关业务的合规性进行确认。
审计哲学作为审计学科的基础,是研究审计的本质、原则和方法的学科分支。
它深入研究了审计活动中的一系列核心概念,从而指导和规范审计实践。
本文将重点讨论审计哲学中的五个审计核心概念,即独立性、审计证据、风险评估、合规性和审计意见。
独立性是审计的核心原则之一,它要求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活动时保持公正、中立和独立的态度。
独立性是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可靠的基础,它有助于减少潜在的利益冲突和偏见,提高审计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审计证据是进行审计过程中的基础,它包括采集、分析和评估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
审计证据是支持审计师意见的依据,它需要具备可靠、充分、适当和相关性的特征。
审计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收集并评估相关的证据,以提供有力的审计结论。
风险评估是审计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它主要涉及对被审计实体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进行评估。
审计师需要根据行业特点、企业性质以及财务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性等因素,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范围和程度。
风险评估有助于确保审计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并为审计师提供指导和决策的依据。
合规性是指被审计实体在财务报告和相关业务方面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制度等要求。
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实体的合规性进行评估,并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和报告重大的合规问题。
合规性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它有助于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审计意见是审计师基于对审计工作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后所给出的意见。
它通常表达于审计报告中,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审计结论和建议。
审计风险管理的实践框架与方法
审计风险管理的实践框架与方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多样化。
为了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稳定发展,审计风险管理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审计风险管理的实践框架与方法,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
一、审计风险管理的概念与意义审计风险管理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方法,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影响审计结果的各类风险。
它旨在确保审计过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高审计报告的价值和可信度。
审计风险管理的实践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潜在的风险,还可以提供有关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准确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审计风险管理的实践框架1. 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识别与分析是审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全面了解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这包括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制度、行业竞争状况等进行评估,以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2. 风险评估与分类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与分类。
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将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确定应对的重点。
同时,将风险进行分类,如财务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等,以便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
3. 风险应对与控制风险应对与控制是审计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控制措施。
这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完善审计程序和方法,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的监控等。
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事件,确保企业安全运营。
三、审计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技巧1. 建立风险意识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经营中。
通过加强员工的风险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建立风险信息收集和交流机制,及时了解和应对风险变化。
2. 强化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同时,建立健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的监控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第五章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讲解
审计证据的种类及其相应的审计程序
审计证据分为六类:
(1)实物证据; (2)询证证据; (3)文件证据; (4)数学证据; (5)分析性证据; (6)口头证据。
23
审计证据的种类及其相应的审计程序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有:
(1)检查记录或文件; (2)检查有形资产(观察与监盘); (3)观察; (4)询问; (5)函证; (6)重新计算(计算、重新计算与对账); (7)重新执行; (8)分析程序。
图5-3 文件证据的内容
28
审计证据的种类及其相应的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对于文件证据的检查有两种具体的方法:追 查与核实。
追查(tracing)也称为顺查,一笔交易或事项在会计记录上 的顺序是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分类账,而追查便是按照 这一顺序依次检查相应的记录是否正确,以最终确定这笔交易 或事项是否已被正确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上。
24
审计证据的种类及其相应的审计程序
(一)实物证据(physical evidence)
实物证据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实际观察或清点所取得的、 用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的证据。
实物证据是证明实物资产是否存在的非常有说服力的 证据,但其局限性是:
(1)只能证明实物资产的存在性,而不能保证资产的所有权 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1.存在(existence)——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存 在
2.权利与义务(rights and obligations)——主体 拥有或控制了资产的权利或承担了负债的义务
3.完整性(completeness)——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已被记录
4.估价或分摊(valuation and allocation)——资 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以恰当金额纳入财务报表,并 且相应的估价或分摊调整已被恰当地记录
审计分析框架
细节测试PK分析程序:谁将引导主流
1、标准化 审计行业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将审 计业务标准经并将任何思想从审计流程中清除 出去,为什么人们如此渴望标准化?主要是因为 标准化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一种控制的感觉. 对于这个问题,几年前我们就在视野讨论过,标 准化审计程序导致审计师根据”千篇一律”的 预定方案行事,实际上鼓励审计师停止思考,机 械化作业. 豪克询问数以千计的审计师是否认 为审计可以既有趣又有创造性时,得到的总是 一致的答复:哄堂大笑.
细节测试PK分析程序:谁将引导主流
Hayes在《审计学:基于国际审计准则视角》 中提出了分析程序的四阶段过程:
1、估计期望值(预期) 2、将实际的情况与期望值相比较(识别) 3、调查导致实际与预期产生差异的原因(调查
) 4、评估实际与预期之间的差异对审计和财务
报表的产生影响(评价)
财务分析与审计分析的三大差异
2、二者的分析广度和深度不同。 财务分析一般侧重于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
经营情况、现金流量情况进行分析,不会对众 多会计科目进行逐一分析,也不可能对一些细 微的变化进行细致的分析,而在审计分析中,为 了确定单个会计报表事项认定的合理性,则需 要对大多数会计科目,甚至某个很细微的变化 都要进行分析。
运用分析程序进行风险评估
随着企业财务欺诈案的不断出现,国外一些会计师 事务所在上世纪90 年代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 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具有 以下特征:一是注重对被审计单位生存能力和经营 计划进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面临的风险;二 是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以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 报风险; 三是在评价内部控制有效的情况下,减少 对接近预期值的账户余额进行测试,注重对例外项 目进行详细审计;四是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注 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所依据的证据不仅包括实 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取的证据,还包括了解 企业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
审计证据、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
详细描述
审计准则执行不力的原因可能包括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准则宣传培训不足、准则执行不严格等。
解决方案
为解决审计准则执行不力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2. 加强准则宣传和培训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审计准则,提高审计人员对准则的认识 和理解。同时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审计人员执行准则的能 力和水平。
3. 提高准则执行力度
详细描述
审计标准不统一的原因可能包括缺乏统一的审计标准、 标准更新不及时、标准执行不严格等。
解决方案
为解决审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制定统一的审计标准
国家或行业应制定统一的审计标准,明确各项审计工作 的程序、方法和要求,确保所有审计人员遵循相同的标 准。
2. 及时更新标准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审计技术的更新,审计标准也应 不断调整和完善,以保持其时效性和适用性。
3. 加强标准的执行力度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审计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审计人 员对标准的认识和执行力度,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审计准则执行不力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总结词
审计准则执行不力可能导致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影响审计 质量。
1.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审计准则得到有效执 行。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进行惩戒。
审计证据、审计标准和审 计准则
• 审计证据 • 审计标准 • 审计准则 • 审计证据、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的关
系 • 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01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定义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了判断被审计事项的性质和 状况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是否符合审计标准,或作为审计结论基础的一 切事实材料。
审计行业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实用框架与方法
审计行业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实用框架与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审计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与风险相关的挑战。
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审计行业需要建立一套风险评估与管理实用框架与方法。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论述。
一、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对于审计行业而言,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它能帮助审计师在开始工作之前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估。
只有了解了潜在的风险,审计师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风险评估的实用框架1. 确定审计目标:明确审计的目的和目标,帮助审计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应关注的重点和风险。
2. 审计流程设计:在确定审计目标的基础上,审计师应设计适合的审计流程。
这包括明确审计的范围和深度,确定审计的时间和资源分配。
3. 风险识别与分类:审计师应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
同时,还需要将这些风险逐一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管理与监控。
4. 风险评估与评估:根据已识别的风险,审计师可以对其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的依据可以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等。
5. 风险管理方案制定:审计师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
这包括确定控制措施、制定应对策略等。
三、风险管理的实用方法1. 内部控制与制度建设:审计师应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建设。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并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
2. 持续监控与改进:风险评估与管理不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需要持续监控和改进。
审计师应及时了解风险的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3. 信息技术应用:在现代化的审计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审计师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来辅助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4. 培训与教育: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有效性也与审计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息息相关。
因此,培训与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风险。
审计证据_审计风险与合理保证_一个哲学视角的分析框架_谢盛纹
一 、 研究缘起与预期 简言之 , 审计的目的就是审计主体针对所审对 象表示他们的专业意见 。 为达到这一目的 , 审计人 员必须做好审计证据的收集 、整理与评价工作 , 以期 为他们的专业意见提供合理的基础 。 另一方面 , 既 为专业意见 , 也就表明是一个专业判断的结果 。 这 就是说这一结果不是逻辑的必然 , 更不是客观的必 然 , 而 是 存有 风 险 的 。 可 见 , 审 计证 据 是 审 计 结 论— — —审计意见的基础 , 并且 是一个合 理的基础 。 审计结论存在审计风险是一种客观的必然 , 所以 , 才 有合理保证是现代审计的精髓之说 。
① 详细论述可以参阅拙文“ 审 计证据准 则修订时 应注意的 几 个问题”(《 当代财经》 2005 年第 4 期)。
审计证据 、审计风险以及合理保证作为现代审 计之基本概念 , 关 于它们的著述可 以说汗牛充栋 。 但是 , 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 真可谓是 “ 百花齐放 、百 家争鸣” 。 再者 , 人们对审计证 据与审计风险 的认 识 , 往往止步于“ 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 ; 且在论及合理保证时 , 更多的是强调审计过程中客 观存在的若干因素 , 以及审计主体主观的不可能性 , 鲜有从审计证据之角度阐述审计结果之所以只能是 合理保证的 ; 将这三个审计基本概念联系在一起 , 进 行系统论述的 , 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 我们以为审计证据 、审计风险与合理保证都与 审计结论直接相关 。 形而上地 , 它们三者之间理应 存在某种我们至今仍未阐述清楚的关联 。 认识这一 64
审计研究 2006 年 期
对 SAS80 的最新修订征询意见稿(2003)也持这一观 点 。 再如日本学者三泽一(1987)认为 : 表明审计意见 是审计人员执行业务的最终目的 , 而要表明审计意 见 , 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依据 , 审计证据就是为了表明 审计意见所必须具备的根据 。 娄尔行(1987)认为审 计证据是证明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真相的一切凭据 。 我们认为审计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收集和评价证 据 , 而是基于审计证据对相关认定形成某种程度的 合理结论 。 所以 , 从知识论角度说 , 审计证据可以定 义为审计人员应该更新其对既定认定的信念或得出 某种 结 论 的 基 础 。 沿 着 这 一 思 路 , 图 巴 (T o ba , 1975)在区分证据资料与证据的基础上 , 首次引入概 率来确定审计证据与审计认定间的证据关系程度 。 根据他的有关阐述 , 我们可以用概率 P(a /E)来表示 审计证据 E 对审计认定 a 的支持程度 。 如果 E 确 立且支持 a 的程度大于 P(a /E), 则可以说 E 对 a 有 证实力 , 这可形式地表示为 : P(a /E)>P(a /E ); 如果 概率 P(a / E)大于 a 的绝对概率或先验概率 , 则我们 说 E 对 a 有支持力 , 类似地可以表示为 : P(a / E)>P (a)。 按图巴的意图 , 审计证据可以清楚地分为两个 部分 : 证实性证据和支持性证据 。 一般来说 , 证实性 证据是通过利用它 , 某一最终认定得以确立的证据 ; 支持性证据并不确立相关认定 , 而仅仅是使相关认 定更具可能性而已 。 就在图巴发表这篇文章之后 , 吉波斯(1977)对 图巴的这一审计证据认识提出了异议 。 根据吉波斯 的异议 , 我们上述根据图巴意图所定义的证实性审 计证据的定义可能导致了这样一个结论 : 如果 P(a / E) 0 . 5 , 则 E 证实 a 。 这是因为 P(a / E)=1 - P(a / E)和 P(a / E)> P(a / E)同时成立 。 但据图巴(1977) 对此的回应可知 : 就算法规则来说 , P(a / E)>P(a / E)等同于 P(a /E ) 0 . 5 是真的 , 如果仅从这一视角 来看 , 倘若 P(a /E) P(a)和 P(a / E) 0. 5 同时成立 , 则审计证据 E 将可定义为证实性证据 。 但是 , 图巴 (1977)又说这个定义在审计理论中是不能接受的 。 这是因为 : (1) 定义中所运用的概率概念主要涉及的 是一个人的信念或置信程度 , 而不是相对频率 ; (2) 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财务报表的信念或置信程度不 能以数字表示或度量 ; (3)将 P(a /E) 0 . 5 引入定义 中将有损审计人员基于其个性 、信念 、模式 、专业知 识和经验的主观决策 。 所以 , 图巴说这就是用 P(a / E)> P(a / E)替代 P (a / E ) 0. 5 引入到证实 性证据 的定义的个中原委 。 但这儿仍存在一个问题 , 就是 P(a /E ) 要比 P( a / E)大多少才能推出证实 a
论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
论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张建强来源:《商情》2011年第05期[摘要]现代审计不仅重视审计质量,同时也要讲求审计效率。
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是不可分割使用的几个概念,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研究。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都是影响人员判断证据充分性(证据数量)的因素,它们之间内在联系为在审计实务确定各种测试性质和范围提供了依据。
因此,明确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特定关系,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中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关系一、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审计重要性是审计风险及其模型的一个关键概念,审计风险的界定必须联系重要性。
在国际审计准则及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中定义的“审计风险”为:当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或漏报时,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审计风险有三个构成部分: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这些定义的一个共同点是均认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可见,考虑审计风险,不能脱离重要性,审计重要性决定了审计风险。
就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有关准则和教科书都认为,它们两者成反向关系。
在国际审计准则及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中认为,“在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水平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就是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亦然”。
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先考察审计风险与实质性测试——检查风险的关系。
我们知道,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要素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既: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一)可见,在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水平确定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与检查风险成同向变化的关系即:检查风险越高,审计风险越高;检查风险越低,审计风险越低。
在审计中,审计师无法控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但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环境评估它们水平的高低。
审计师行业的审计证据分析
审计师行业的审计证据分析审计证据是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所采集并用于支持审计意见的信息,是审计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
审计师需要对所采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仔细分析,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审计师行业的审计证据分析进行探讨。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和种类1.1 审计证据的概念审计证据是指审计师根据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程序的实施和收集的信息,用以形成对企业财务报表公允性、真实性和合规性的观点和结论。
1.2 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证据可以从内部或外部获得,包括以下几种:(1)会计记录:审计师通过检查企业的会计记录,如账目、凭证、报表等,获取企业在财务方面的真实情况。
(2)文件和资料:审计师可以通过查阅企业的相关文件和资料,如合同、公文、函件等,了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事项。
(3)可靠性声明:审计师可以向企业的管理层和职员索取可靠性声明,以了解他们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判断。
(4)询问:审计师可以通过与企业管理层、职员、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相关方进行沟通,以获取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的信息。
(5)计算和核实:审计师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和核实,以验证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6)法律文件和法规:审计师可以通过查阅法律文件和法规,了解与企业账务相关的法律义务和规定。
(7)外部确认:审计师可以通过与外部机构、律师事务所、银行等进行确认,以验证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二、审计证据的分析步骤2.1 证据收集审计师需要根据审计计划,通过实施不同的审计程序,收集相关审计证据。
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可靠性高的证据。
2.2 证据评价审计师需要对所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评价和筛选,判断其可信度和适用性。
评价审计证据的方法包括比较和分析、验证、观察等。
2.3 证据分析在评价完审计证据后,审计师需要对证据进行分析,以形成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意见和结论。
证据分析的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实质性错误或遗漏,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和不合规问题。
浅析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的关系
浅析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的关系导读:本文是关于浅析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的关系,希望能帮助到您!在审计理论及审计实务中,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重要性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可见,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与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
如果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能够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原有的决策,则这种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则是不重要的。
实际上,重要性可以解释为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超过这个界限的错、漏报是不能容忍的,而低于这一界限的错、漏报是可以接受的。
审计过程中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情形有二:一是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评估,以确定拟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借以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进行判断,以确定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借以保证审计质量。
就第一种情形来看,审计人员之所以要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其目的就是要确定审计证据的数量,因为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由于重要性是一种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因此,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小,就要求执行越充分的审计程序,从而获取越多的审计证据;反之,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高,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大,则可执行有限的审计程序,从而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
例如,为合理保证应收账款账户的错报或漏报不超过l万元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比为了合理保证该账户错报或漏报不超过2万元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要多。
证据概念的学科分析——法学、哲学、科学的视角
证据概念的学科分析——法学、哲学、科学的视角张斌【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1【摘要】证据概念分析是理解和坚守“通过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理性思想的关键.它的难解之处表现在,从法律实用主义的角度只能解释证据的合法性及其运用规则,无法理解与把握证据的客观性与相关性问题,这是需要引入哲学、科学分析工具的主要原因.证据的公共性是对证据进行哲学思考的起点,证据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反映了在证据指称上的不同主张.可站在温和的实在论立场研究反实在论提出的证据法课题.科学在证据思想、证据方法和证据资料三个不同的层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相应的问题.数学中的条件概率理论及贝叶斯公式对证据证明力提供了一种判断工具,它将证据资料的可信性判断转化为证据作用的可能性判断.这种判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证据问题上意义更为突出.证据概念分析本质是一法学问题,证据运用的法律环境对证据概念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命题说”只具有哲学存在的必要性,“实质证据观”容易走向独断.【总页数】16页(P139-154)【作者】张斌【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13【相关文献】1.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以法学学科为视角 [J], 李长健;徐丽峰2.法哲学视角下法律因果关系之检讨——从休谟的因果关系怀疑论与概念法学的对立说起 [J], 刘召3.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分析 [J], 史云云4.基于现象学视角的创业机会概念跨学科分析 [J], 曹之然5.证据法学的观念启蒙与方法更新——评王敏远《一个谬误、两句废话、三种学说——对案件事实及证据的哲学和历史学分析》 [J], 马永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
据
,
判 断课 接受 的 审计 风 险程度 ; 再 次
,
这 些 文 件作 为 审 计证 据 的 可 靠 性 取决 于 被 审计 单位 内
审 计人 员 必须重视 审计 证据 的可 靠 性并 据
,
获得 相关 的 审计证 据 保 证审 计证 据 的 充 分 性 联性
。
适 当睦
、
可 靠性 和 关
部控 制的 完 善性 和 有 效性
,
质 的 直接 影 响
存货 监 盘
、
函 证和 重新 计算 获得 的 审计 证据 是最 可 靠
采 取 控 制措 施
只 能 对二者 的 高低水 平进行评 估
进 而 进一步地 确 定
。
在 内部 控 制 良好状 态 下 获得 的 内部 文档
。
分 析程 序 和观察 获得 的
,
检 查风 险水 平
。
审计模 型 中蕴 含 着这样 的 内涵
,
:
审 计人 员 执行 合 适 的 审计
审 计证据 是 比 较 可 靠 的 ; 在 内部 控 制 较差情况 下 获得 的 审计证据 和询 问 获得 的 审 计证据 的可 靠 性是最差 的
审计 审计程 序降低 审计 风 险
,
能 够将 审计 风 险 降低 到 一定 水 平
,
一般 来说
审计人 员 通 过 自己
,
适 当 的审 计 证据
,
,
审 计人 员 还 需 要 根 据个 人 专业 知 识
出 现 背离 ; 信息 的 来 源
接受 日期 和 最终 去 处 都 脱 离 于 电子 文 档 和 其 授 权人
,
、
询 问 被 审 计单位 人 员 等方 式 来 获得 合 适 的 审计 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证据、审计风险与合理保证:一个哲学视角的分析框架谢盛纹(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330013)【摘要】 审计证据是审计结论的基石,审计结论存有风险,合理保证是现代审计的精髓,了解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和合理保证,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理解现代审计的前提。
本文从一个哲学的视角解释了这三个基本概念,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审计证据 证据数学理论 审计风险 合理保证 一、研究缘起与预期 简言之,审计的目的就是审计主体针对所审对象表示他们的专业意见。
为达到这一目的,审计人员必须做好审计证据的收集、整理与评价工作,以期为他们的专业意见提供合理的基础。
另一方面,既为专业意见,也就表明是一个专业判断的结果。
这就是说这一结果不是逻辑的必然,更不是客观的必然,而是存有风险的。
可见,审计证据是审计结论———审计意见的基础,并且是一个合理的基础。
审计结论存在审计风险是一种客观的必然,所以,才有合理保证是现代审计的精髓之说。
①审计证据、审计风险以及合理保证作为现代审计之基本概念,关于它们的著述可以说汗牛充栋。
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再者,人们对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的认识,往往止步于“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且在论及合理保证时,更多的是强调审计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若干因素,以及审计主体主观的不可能性,鲜有从审计证据之角度阐述审计结果之所以只能是合理保证的;将这三个审计基本概念联系在一起,进行系统论述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我们以为审计证据、审计风险与合理保证都与审计结论直接相关。
形而上地,它们三者之间理应存在某种我们至今仍未阐述清楚的关联。
认识这一关联的意义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务上来说都是非同寻常的。
我们认为要解释这几个审计基本概念的内涵,厘清它们之间关系,选择一个技术哲学的角度,由审计证据入手,兴许是个好方法。
鉴于此,本文欲先探讨审计证据的哲学含义,预期由此得出审计风险的另一种诠释,同时,期望得到合理保证的技术哲学内涵,并最终以审计证据概念为基础将之与审计风险、合理保证系统地联系起来。
二、审计证据概念及证据数学理论 众所周知,审计过程就是一个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
但何谓审计证据?哪些是审计证据?对审计证据应有哪些要求?却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且迄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如,美国审计学者沃尔特(1969)直接借用英国著名法学家边沁的证据定义说:“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把证据假定为一种真实的事实,成为相信另一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的理由的当然事实。
”张建军教授(1997)认为证据本身是一种事实,王文彬、林钟高(1992)也认为审计证据必须是客观事实。
又如,审计证据是审计师用来确定被审信息是否按照既定标准表达的信息(Arens,2003)。
修订后的国际审计准则ISA500(2004)以及AICPA46①详细论述可以参阅拙文“审计证据准则修订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当代财经》2005年第4期)。
对SAS80的最新修订征询意见稿(2003)也持这一观点。
再如日本学者三泽一(1987)认为:表明审计意见是审计人员执行业务的最终目的,而要表明审计意见,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依据,审计证据就是为了表明审计意见所必须具备的根据。
娄尔行(1987)认为审计证据是证明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真相的一切凭据。
我们认为审计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收集和评价证据,而是基于审计证据对相关认定形成某种程度的合理结论。
所以,从知识论角度说,审计证据可以定义为审计人员应该更新其对既定认定的信念或得出某种结论的基础。
沿着这一思路,图巴(Toba, 1975)在区分证据资料与证据的基础上,首次引入概率来确定审计证据与审计认定间的证据关系程度。
根据他的有关阐述,我们可以用概率P(a/E)来表示审计证据E对审计认定a的支持程度。
如果E确立且支持a的程度大于P( a/E),则可以说对a有证实力,这可形式地表示为:P(a/E)>P( a/E);如果概率P(a/E)大于a的绝对概率或先验概率,则我们说E对a有支持力,类似地可以表示为:P(a/E)>P (a)。
,审计证据可以清楚地分为两个部分:证实性证据和支持性证据。
一般来说,证实性证据是通过利用它,某一最终认定得以确立的证据;支持性证据并不确立相关认定,而仅仅是使相关认定更具可能性而已。
就在图巴发表这篇文章之后,吉波斯(1977)对图巴的这一审计证据认识提出了异议。
根据吉波斯的异议,我们上述根据图巴意图所定义的证实性审计证据的定义可能导致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P(a/ E)<015,则E证实a。
这是因为P( a/E)=1-P(a/ E)和P(a/E)>P( a/E)同时成立。
但据图巴(1977)对此的回应可知:就算法规则来说,P(a/E)>P( a/ E)等同于P(a/E)<015是真的,如果仅从这一视角来看,倘若P(a/E)<P(a)和P(a/E)<015同时成立,则审计证据E将可定义为证实性证据。
但是,图巴(1977)又说这个定义在审计理论中是不能接受的。
这是因为:(1)定义中所运用的概率概念主要涉及的是一个人的信念或置信程度,而不是相对频率;(2)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财务报表的信念或置信程度不能以数字表示或度量;(3)将P(a/E)<015引入定义中将有损审计人员基于其个性、信念、模式、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主观决策。
所以,图巴说这就是用P(a/ E)>P( a/E)替代P(a/E)<015引入到证实性证据的定义的个中原委。
但这儿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P(a/E)要比P( a/E)大多少才能推出证实a?由上可知,图巴与吉波斯之间的分歧,其实质就是对概率解释的分歧。
夏夫(Shafer,1976)的经典著述《证据的数学理论》,赋予概率一种新的解释。
Shafer指出:以上三种概率解释都没有涉及概率推断的构造性特征,无论是将概率解释为客观属性的客观解释和逻辑主义解释,还是把概率解释成为人的偏好或主观意愿之度量的主观解释,都没有强调也没有要求概率是如何构造的。
事实上,夏夫认为,不管是哪一种解释,概率的取得都可以看成是在为一个命题赋真值,只不过该真值并非是非真即假、或非假即真,而是可以取[0,1]之间的所有值,也就是说,某人说“明天下雨”的概率为017,就是说命题“明天下雨”为真的程度为017。
同时,夏夫(Shafer)还指出:对于概率推断的理解,我们不仅要强调证据的客观性,而且还要强调证据估计的主观性。
数字化的概率并没有独立于人类判断的客观属性,在人思考之前也不会在人的头脑中存在。
但我们可以在客观证据的基础上构造出这样一个数字化的概率出来。
所以,在构造该概率时,我们可以分析证据。
期初,对证据的理解可能是含混的,所得到的概率也可能是非数字化的,无任何结构的,但随着证据分析、收集的深入,我们也可逐渐确定一个数字以表示我们对该命题为真的信任程度。
这就是夏夫(Shafer)对概率的解释。
也就是说,根据他的构造性解释,所谓概率就是某人在证据的基础上构造出的他对一命题为真的信任程度,简称信度。
如果有人说“明天下雨”的概率为017,言下之意是,根据某些迹象(证据),如天气闷热,蜻蜓低飞等,经过分析得出他对“明天下雨”这一命题为真的信任程度是017。
审计人员的审计过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根据夏夫的概率解释,在一批既定审计证据与一个既定审计认定之间没有什么一定的客观联系能够确定一个精确的支持度,一个审计人员对于一个认定的心理描述也并不是总能用一个相当精确的实数来表示。
但是,对于一个认定他可以作出一个判断,在他全面考虑了一个既定审计证据组中的、有时含混、有时混乱的感觉与理解之后,能够说出一个数字来表示根据他本人判断出的该证据支持这一既定认定的程度,也即是他本人希望赋予该认定的那种信度。
这可用下图来表示:56在证据、认定与审计人员之间所划的实线表示审计人员可以对证据加以分析从而得到他本人希望赋予认定的信度Bel ;在证据与认定之间所划的虚线表示的是一种审计人员所推断的证据对于认定的支持关系,是审计人员经过证据分析后所赋予的证据对认定的支持关系,支持度为s =Bel 。
所以,支持度与信度是审计人员根据证据判断出的对认定看法的两个方面。
根据证据建立的信度的初始分配我们用集函数的基本可信度分配(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 )来表示,对每个命题的信度用信度函数(belief f unc 2tion )来表示。
所以我们有以下定义:定义(1)设 为识别框架。
如果集函数m :2→[0,1](2 为 的幂集)满足:(1)m (<)=0;(2)6A <m (A )=1,则称m 为框架 上的基本可信度分配;对于ΠA < ,m (A )称为A 的基本可信数(basic p robability number )。
可见,基本可信数反映了对A 本身的信度大小。
条件(1)反映了对于空集(空命题)不产生任何信度;条件(2)反映了虽然我们可以给一个命题赋予任意大小的信度值,但是,要求我们给所有命题赋予的信度值之和应该等于1,即我们的总信度应该为1。
定义(2)设 为识别框架,m :2 →[0,1]为框架 上的基本可信度分配,则称由Bel (A )=6B <Am (B )(ΠA < )所定义的函数Bel :2 →[0,1]为 上的信度函数。
Bel (A )表示给予命题A 的全部信度,也就是A 中全部子集对应的基本可信数之和。
定义(3)设Bel :2 →[0,1]为 上的一个信度函数。
定义Pl :2→[0,1],对于ΠA < ,有Pl (A )=1-Bel ( A ),则称Pl 为Bel 的似真度函数。
对于ΠA < ,Pl (A )称为A 的似真度。
由定义可知,Pl (A )表示的是人们不怀疑的程度,或者说人们发现可靠或似真的程度。
且对于ΠA < ,Pl (A )=1-Bel ( A )=6B <m (B )-6B <A m (B )=6BI A ≠m (B ),可见,Pl (A )包含了所有与A 相容的那些集合(命题)的基本可信数,也就是说,它是所有与相容的命题本身的信度之和。
在信度函数框架内,一个命题的信度可以用上述两个函数中的任意一个函数来表示。
上述两个函数也是相互对应的,若知其一,则另一个也可由它计算出来(段新生,1993)。
证据组合规则 设Bel 1和Bel 2是同一识别框架 上的两个信度函数,m 1和m 2分别是其对应的基本可信度分配,焦元①分别为A 1,A 2,…,A k 和B 1,B 2,…,B 1,如果6A i I B j =<m 1(A i )m 2(B j )<1,那么,由下式定义的函数m :2 →[0,1]是基本可信度分配,m (A )=0 A =<m (A )=6A i I B j =Am 1(A i )m 2(B j )1-6A i I B j =<m 1(A i )m 2(B j ) A ≠<以上m (A )就是两个信度函数组合的Demp ster 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