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及其规范意义_贾中海
二元论作文标题模板

二元论作文标题模板二元论,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二元论作为哲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存在着两个相对对立的事物或观念,但在某种程度上又可以统一起来。
这一思想在哲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贯穿于西方哲学,也在东方哲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哲学角度探讨二元论的概念、起源、发展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二元论的概念。
二元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思想。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由对立统一的事物构成的,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贯穿于整个宇宙。
而后来的黑格尔则将这一思想发展为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东方哲学中,道家的阴阳思想也是二元论的体现,阴阳对立而又统一,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因此,二元论可以说是哲学上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贯穿于不同文化背景中。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二元论在哲学史上的发展。
在西方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二元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由对立统一的事物推动的,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贯穿于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
而在东方哲学中,道家的阴阳思想也对二元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阴阳的对立统一思想贯穿于道家的整个哲学体系,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我们来谈谈二元论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二元论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科学领域,对立统一的思想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常常通过对对立事物的研究来推动科学的进步。
在社会生活中,对立统一的思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矛盾和冲突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立统一的思想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二元论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二元论作为一个哲学上的重要概念,贯穿于整个哲学史,对哲学、科学以及社会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二元论的概念、起源、发展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思想,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
希望本文可以对读者有所启发,引发对二元论思想的更深入思考。
哲学的二元论名词解释

哲学的二元论名词解释哲学作为一门关于理性思维的学科,其范畴之广泛,令人称颂。
其中,二元论作为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常常被人们提及。
那么,什么是二元论呢?在哲学中,二元论是一种将事物分为两个相互对立、互相排斥的方面或实体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宇宙万物存在两种基本对立的原则或要素,它们相互依存、协调、交融,并构成了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
二元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例如东方哲学中的阴阳思想、西方哲学中的柏拉图的理念与物质二分等。
在中世纪哲学中,基督教的神学也涉及到了二元论,将宇宙分为上帝与世俗、天堂与地狱等二分对立的存在。
在现代哲学中,二元论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探讨和发展。
尽管二元论观点的合理性也受到了一些批判,但其在一些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例如,在认知科学中,二元论被用来解释人类思维的结构和性质。
认知科学家认为,人脑的思维活动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对立的模式: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作为理性思维的表现形式,掌握着逻辑推理、思考决策等高级功能;而无意识则负责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常规反应和习惯性行为。
这种二元论的观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思维的运作机制。
此外,二元论在伦理学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伦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和价值,而二元论则提供了一种解释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则的思考路径。
例如,传统的道德二元论认为,人类行为可以分为善与恶、对与错等两个对立的极端。
这种观点使道德判断更加明确,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另一方面,二元论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哲学家批评二元论过于简化复杂的世界,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中间状态。
他们认为,世界是复杂多样的,存在着诸多中间和模糊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将事物简单地分为两个对立的极端是不准确和片面的。
然而,无论是支持还是批判二元论,无可否认的是,它作为一种基本的哲学观点,对我们理解世界、认识自我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元论的存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协调,了解宇宙万物的复杂性。
元论与二元论的名词解释

元论与二元论的名词解释导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术领域和哲学思考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元论和二元论这两个名词。
它们在不同的领域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对元论和二元论进行名词解释,并探讨它们的本质和价值。
一、元论的解释元论,源于拉丁文的“meta”,意为“超越、在……之后”。
它是指对于某个领域之外的事物或观念进行的思考、探究或分析。
元论超越了对于事物本身的讨论,关注的是事物背后的原理、逻辑和结构。
元论的应用广泛,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找到,例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等。
在自然科学中,元论常常涉及研究科学方法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在社会科学中,元论可以用来思考社会结构、人类行为的根源和动机等问题。
在哲学中,元论则是研究存在本身及其原则的学问。
元论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通过超越表象,我们可以搞清楚问题的真正本质,进而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深入的见解。
二、二元论的解释二元论是指将事物、观念或现象分为两个对立或相互独立的部分或方面的思维方式。
它源自希腊语的“dualis”,意为“两个的”。
二元论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可以在各个学科领域中找到。
在科学上,二元论常用来解释自然界的对立现象,例如光与暗、阴与阳等。
在哲学中,二元论被用来描述与对立的概念,例如理性与感性、心与身体等。
二元论的存在意味着事物或观念之间的相对性和对立性。
它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让我们能够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而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观点。
通过对于二元论的思考和辩证,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观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三、元论与二元论的关系元论和二元论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元论提供了一种对于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超越性思考方式,而二元论则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
元论和二元论的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和理解事物的本质,避免陷入某种单一或片面的观点。
通过元论和二元论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取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知。
规范二元论的现代性思考——概念辩正、实证样态与价值申说

规范二元论的现代性思考——概念辩正、实证样态与价值申说温勃张式奇摘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规范二元论的古典结构具有天理人情的巨大理念与制度张力,“礼法结合”、“礼法相济”的互尊与互补结构对平和国家法制主义与民间社会活力之间的矛盾具有特殊的国情与文明意义。
个案公正的期许与法治中国的构建共同指向了尊重民间习惯进而在理念与制度层面破旧立新的改革冲动,而规范二元的路径不失为一种解题的可能。
关键词规范二元论实证民间确信法治作者简介:温勃,深圳大学法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法社会学、国际法;张式奇,深圳大学法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法理学、法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10.154本文作者于2015年8月初赴广东省汕尾市所辖的陆丰市、海丰县进行考察,就民间习惯的民众心理确信以及民间习惯在调解与判决中的运用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调研与思考,调研成果已经汇入了文章主体部分。
规范二元论是对于中国传统法治形态与理念的现代言说。
试发其精微,则为以礼义指导下的规范意义上的“礼”与“法”的结合。
规范二元论反映了自西周礼治以降,礼法结合、礼法相争、革礼进法、废礼新法的概念嬗变,也体现出了在群龙无首时代,构建法治的中华语境的历史反省,更体现出了对与传统法治制度与理念剪灭式微的时代悲悯。
本文正是基于此,反思规范二元论的提出与建构,对实证样态下规范二元论与当下中国法治语境的关系进行探讨,或紧张,或适应,或离散,凡此种种皆为对规范二元论的现代性进行思考的路径。
以期对法治中国的当下语境与历史言说有所裨益。
一、规范二元论的本体论诠释(一)规范二元论的提出及其与“强势文化、二元认识论”的关系“礼法结合”是有汉一朝之后,讫于近代法律转型,中国法治文明的重要特征。
在这一阶段“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而传统法在西周‘礼治’与秦‘法治’的基础上形成了礼法一体的有机结合。
巴斯卡如何构建“事实与价值”的沟通桥梁-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

巴斯卡如何构建“事实与价值”的沟通桥梁-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事实-价值是否二分,始终是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
英国哲学家巴斯卡提出了解释性批判理论,试图对事实与价值之间不对称的因果关系进行合理辩护。
他指出,正确的理论不仅能够批判社会上广泛流行的错误观念,而且重塑了新的事实。
事实、价值、理论、实践是相互关联的,从事实陈述能够推出价值陈述。
关键词:事实-价值; 巴斯卡; 解释性批判理论;Abstract:Dualism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 and value, which is one of central issue in philosophy. Bhaskar, British philosopher, proposed the theory of explanatory critique, trying to justify the asymmetrical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 and value. He pointed out, correct theories can not only criticize the widely prevalent wrong ideas, but also reshape new facts. Fact, value, theory, practice are interrelate. Fact can deduce value.Keyword:fact and value; Bhaskar; explanatory critique;事实与价值二元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棘手议题,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论辩。
该论题源于18世纪着名哲学家休谟的一个根本见解上,即事实陈述与价值陈述之间,存在着一条二歧鸿沟,前者陈述真实世界与客观世界,后者表达主观价值与偏好。
罗伊·巴斯卡批判实在论思想中的事实与价值

罗伊·巴斯卡批判实在论思想中的事实与价值作者:吴芳关涛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4期摘要:对于事实与价值的问题,不管是在自然科学哲学还是在社会科学哲学之中,都是一个常常会引发争论的重要论题。
英国科学哲学家罗伊·巴斯卡,力图在社会科学研究之中,创出一条不同于实证主义、反实证主义的传统研究进路,在其社会科学哲学的代表著作《自然主义之如何可能》里,他首先对四种传统的事实与价值观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此后又从批判实在论的视角,构建了理论、事实与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式,试图打破以往社会科学研究之中那种传统的事实\价值二分观。
Abstract: For the issues of fact and value, whether in the philosophy of natural science or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it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ten leads to debate. Roy Bhaskar, British philosopher of science, tried to create a new research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positivism and anti-positivism in the study of social science. In his representative work of the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The Possibility of Naturalism, four traditional facts and values were carried out analysis and relational expression among theory, fact and value was constructed, trying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facts\value dichotomous concept in the study of social science.关键词:实证主义;批判实在论;事实与价值Key words: positivism;critical realism;fact and value中图分类号:B56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305-031 事实与价值的二分对立在实证主义者那里,他们认为事实与价值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分,叙述事实的属于描述性命题,而那些能够表达人之愿望、建议、选择等的命题,则属于价值命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8-教师论文:论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消解_44

【伦理学基础理论】论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消解马杏苗* 〔摘要〕 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道德哲学的重要问题,从近代事实与价值的二分到现代的彻底断裂,不仅带来道德知识的合法性问题,也加深了现代道德生活的危机,给人类的持久生存形成了危害。
一个消解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总体思路是揭示和构建事实与价值之间默会的意义关联域,以主客体互换为视角,以人的自我转化为根基,在经验生活的超越向度中实现事实与价值的相互通约与转化。
〔关键词〕 事实与价值 是与应当 二分〔中图分类号〕B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0)06-0046-06 现代道德哲学承受科学主义压迫的后果之一就是事实与价值的分裂,这一分裂不仅标志着现代道德危机的发生,同时也标示了现代道德所面临的难以走出的困境。
令人堪忧的不是事实与价值二分的事实本身,而是这一分裂所带来的危及人类持久生存的一系列问题,如凡俗与神圣、肉体与心灵、外在利益与内在价值等诸种背离所产生的种种社会危害。
正如希拉里·普特南在《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崩溃》中所说:“在我们的时代,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的差别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是一个象牙塔里的问题。
可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1]因此,对事实与价值严格二分的消解成为现代道德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许多西方哲学家都在致力于事实与价值严格二分的反驳和消解,但这种二分因为其影响的深刻,所以对其导致的道德思维惯性的消解的效果并不令人乐观。
不容忽视的是,事实与价值、是与应当的问题不仅是西方社会的问题,同样是中国现代化、市场化过程中逐渐显露的现实问题,它所造成的危害以持续不断的破坏力冲击着我们生存的极限。
因此,只有在理论与现实的互镜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才能更从容地面对日益紧迫的生存考验。
一、事实与价值的理论二分学界一般把最早提出事实与价值问题的哲学家追溯到休谟,休谟在他的《人性论》第三卷第一章“善与恶总论”的附论中表达了他的惊讶:“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通常的`是'与`不是'等连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
两个结合的方法论意义

两个结合的方法论意义
1二元论的定义
二元论是一种哲学思想,指的是假定道德,实践和学说存在着内在的二元对立关系。
它起源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以理治物”,旨在探索人类道德经验和理性经验之间的关系。
换言之,它追求统一理性和道德,以达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诉求。
2二元论的意义
二元论的意义在于,它为人类的理解提供了一个双重思考的角度,把道德放在思考的视野里,并考虑理性的角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激发了人们对特定问题的思考,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也为他们发现自我在行为中所隐含的理性提供了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道德角力和抉择,达到一种内心平衡。
3二元论的结合方法
二元论能够结合理性和道德来处理问题的方法有三种。
首先是要降低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的分野,将它们看作是双重的,通过对理性、道德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联来把握问题的整个背景。
其次是要始终牢记人类既是理性又是道德的生物,考虑平衡两者的关系,将情感和个性因素囊括在内,实现以理治物。
最后是要考虑更大视野下的相关思考,以兼容多元价值观念。
二元论和结合方法同时提出了必要的意见去寻求和体验美好,可以为我们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事实与本质的二分法——论胡塞尔《观念I》中的科学论架构之起源

事实与本质的二分法——论胡塞尔《观念I》中的科学论架构
之起源
钱立卿
【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2)005
【摘要】19世纪后半叶的科学知识飞速增加,但对其普遍有效性和确定性的哲学解释充满了争议.胡塞尔由此提出了哲学的任务,批判了哲学上盛行的自然科学主义、心理学主义与怀疑主义,并从现象学的角度建立起新的科学论架构.他将一般科学划分为事实性与本质性两大类,并且从事实和本质两个概念本身入手分析,考察了两者与明见性的关联,确立了本质概念以及本质科学在哲学上的独立性和优先性.
【总页数】6页(P20-25)
【作者】钱立卿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5
【相关文献】
1.在先验纯化了的意识现象中奠基“非实在本质”——解读胡塞尔从《逻辑研究》转向《大观念》的思路 [J], 张庆熊
2.现象学与自然科学本体论——论胡塞尔《观念Ⅲ》中的科学论思想 [J], 钱立卿
3.超越“二分法”——论马克思对“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超越 [J], 白刚;曾
俊
4.现象学与自然科学本体论——论胡塞尔《观念Ⅲ》中的科学论思想 [J], 钱立卿
5.胡塞尔现象学的本质理论初论——事实与本质及各类本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分 [J], 崔伟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元论名词解释

二元论名词解释二元论是认为多样性世界有两个不分先后、彼此独立、平行存在和发展的本原的哲学学说。
这种学说的典型形式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17世纪提出的"心物二元论",即世界存在着两个实体,一个是只有广延而不能思维的"物质实体",另一个是只能思维而不具广延的"精神实体",二者性质完全不同,各自独立存在和发展,谁也不影响和决定谁。
(二)任何将宇宙或某种东西分为两个独立部分的观点。
如古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善-恶二元论,柏拉图的理念-事物二元论,康德的本体-现象二元论,以及有些伦理学所认为的在事实陈述与价值判断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缩小差别的二元论。
二元论名词概念二元论的概念是很晚才提出的;二元论的观点自古希腊就存在,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图。
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
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
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
它和一元论相对立。
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R.笛卡尔。
他认为,意识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意识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意识不会广袤;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
事实上两者都存在着差别。
哲学史上还有一些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中包含有二元论的因素。
如17世纪荷兰的斯宾诺莎即有与二元论相对的一元论之说:"神"即自然化身,它是世界的唯一实体,驱动"自然法则",强调物质第一,它是根本存在,精神其次,物质不存在精神也不存在。
其学说被称为"斯宾诺莎的上帝",对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者和德国的启蒙运动有着颇大的影响,同时也促使了唯心到唯物,宗教到科学的自然派过度。
二元论把物质的派生物精神当作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的东西,因而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本源问题。
同时,由于它违背了科学所证明的基本事实,故也不能真正将物质与精神绝对独立的原则贯彻到底。
事实与价值之间的二律背反及其调和

事实与价值之间的二律背反及其调和作者:胡永保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4期摘要政治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已经完善和成熟。
政治学研究方法基本形成了两种研究理路,即以事实描述为主的经验研究理路和以价值判断为主的规范研究理路。
二者在事实与价值上存在二律背反,如何消解二者的抵牾之处,对于政治学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事实价值二律背反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121-01一、事实与价值两种研究理路的分析政治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发展和成熟,离不开其理论方法的支撑和推动。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取向,即以事实描述为主的经验研究方法和以价值判断为主的规范研究方法。
(一)以事实描述为主的经验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就有政治学者使用这种事实描述为主的经验研究方法。
亚里士多德曾对希腊世界的一百五十多个城邦进行比较研究,具体分析了每个城邦的整体特征和政体形式;二十世纪初,社会科学研究出现实证主义的研究思潮,大批学者开始将自然科学的一些方法运用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来,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革新则是以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学派的诞生为代表,行为主义政治学强调政治研究方法上更加注重事实的描述,引入定量分析、科学调查的方法。
以“价值中立”为其核心原则。
价值中立又称价值无涉,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他认为社会科学应遵循价值中立的目标,社会科学要成为科学,就必须只把经验的、对社会现实所作的观察、分析、说明视为自己的任务,而不能有价值判断夹杂其中,否则的话,“在他表明自己的价值判断之时,也就是对事实充分理解的终结之时”①。
价值中立作为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已经为很多的政治学家所认可,并且在研究中自觉地运用,如戴维·伊斯顿、亨廷顿等,行为主义政治学家倡导价值中立,要求研究那些实际上能够观察到、能够在经验上加以验证的政治现象,排除价值观对研究的干预,不去评价现实政治的好恶,始终把现实政治“是怎样”呈现出来。
“事实—价值”二元论研究——元伦理学角度对“事实—价值”二元论的深化

多 多 的 哲 学 家 们 认 为 : 他 们 说 出这 些 别 的 性 质 时 , 当
意义 为 主而不 研究 具 体道 德 规范 的道 德哲 学 。摩尔
在 10 9 3年 发 表 了 《 理 学 原 理 》 标 志 着 2 世 纪 伦 伦 . 0 理 学 革 命 的 开 端 . 立 了 直 觉 主 义 的 元 伦 理 学 摩 尔 建 的最 有影 响 的理 论是 “ 不 可定 义 ” 、 善 论 “自然 主 义 谬
能 通 过 直 觉 把 握 . 不 能 加 以 分 析 . 是 给 “ ” 定 而 凡 善 下 义 .尤 其 将 善 等 同 于 某 些 自然 性 质 来 加 以定 义 的 都
要 犯 “ 然 主 义 的 谬 误 ” 例 如 : 多 功 利 主 义 者 和 进 自 。 许 化 伦 理学 将 善 等 同 于 “ 乐 ” “ 好 ”. 幸 福 ” “ 快 .偏 “ .健 康 ” “ 种 的 繁 荣 与 进 化 ” 是 犯 了 自然 主 义 的 谬 或 物 就 误 。 尔 在 《 理 学 原 理 》 书 中 , 出传 统 道 德 哲 学 摩 伦 一 指 理 论 大 多 犯 了 “自 然 主 义 的 谬 误 ” 何 谓 “自然 主 义 的 谬 误 ” 摩 尔 说 : 伦 理 学 的 目 的 在 于 发 现 什 么 是 属 于 ? “
答 是 , 不 能 给 它 下 定 义 ;并 且 这 就 是 我 必 须 说 的 一 切 ’ ] ’ 【 3
因为 “ ” 为 一种 性质 . 单纯 的思 想对 象 . 善 作 是 只
于 事 实 与 价 值 关 系 的 问 题 的 补 充 与 发 展 .深 化 了 休 谟 问 题 在 摩 尔 之 后 的 非 认 知 主 义 者 那 里 把 休 谟 问
公平的正义理论及其立论依据

公平的正义理论及其立论依据
贾中海
【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论述了正义理论的内容及其重要社会意义,并就公平正义理论的立论依据进行了较详实的阐述.
【总页数】5页(P1-4,25)
【作者】贾中海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列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052
【相关文献】
1.公平的正义理论及其权利依据 [J], 王志刚;贾中海
2.现代化进程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立论依据 [J], 倪翠兰
3.从风邪内伏立论治疗IgA肾病的理论依据与临床验证 [J], 司绍娥;欧阳晃平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立论依据、逻辑结构、时代价值 [J], 高文勇;邓卫
5.公平正义是制度自信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公平正义理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实践 [J], 王庆林;亢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元论作文好的段落模板

二元论作文好的段落模板引言。
在哲学领域中,二元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划分为两个相对立的方面或者实体。
这个概念在哲学、宗教、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二元论的含义、应用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定义二元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二元论的含义。
二元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
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对立的方面,比如理性与感性、灵魂与身体等。
这种对立的关系构成了世界的基本结构。
在后来的哲学发展中,二元论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宗教和科学领域,比如宗教中的上帝与撒旦、科学中的正负电荷等。
二元论的应用。
二元论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应用。
在哲学中,二元论被用来解释世界的本质和结构。
比如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他通过对理性与感性的二元论来解释人类的精神世界。
在宗教中,二元论被用来描述善恶、光明与黑暗的对立关系。
在科学中,二元论被用来解释物质世界的结构和运行规律。
比如在物理学中,正负电荷、阴阳等概念都是二元论的具体应用。
二元论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二元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二元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复杂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划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这种对立关系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次,二元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人类的内心世界也是由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比如善恶、爱恨等。
通过理解二元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后,二元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对立的两个方面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结论。
综上所述,二元论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二元论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结构,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二元论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二元论的含义和应用。
超越“二分法”——论马克思对“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超越

超越“二分法”——论马克思对“事实”与“价值”二分法
的超越
白刚;曾俊
【期刊名称】《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16)010
【摘要】“事实”与“价值”二分法作为现代道德哲学与伦理学的基本前提,其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这种“二分法”既是人类伦理思想史步入现代阶段的
重要里程碑,同时又割裂了事实与价值之间、理性与伦理之间、甚至是个人与社会
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导致现代社会道德危机的重要根源.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内,展开了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现实批判.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事实”与“价值”之间的“缠绕”关系,实现了其唯物主义道德批判对“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超越.
【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白刚;曾俊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
林长春130012;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
【相关文献】
1.从二分走向整合--“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反思与超越 [J], 吕志奎
2.Excel作图和二分法结合解超越方程的一种方法 [J], 廖帮全
3.超越"劳动二分法":平台用工法律调整的基本立场 [J], 王天玉
4.普特南论事实与价值之分离之谬——普特南《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崩溃》述析[J], 文兵
5.何谓经济事实——兼论马克思对“事实”和“价值”二分法的超越 [J], 张九红;李先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事实与价值

事实与价值
文青
【期刊名称】《开放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2(28)2
【摘要】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既包含事实部分,也包含价值部分,两者常常是纠缠在
一起的。
事实是价值的基础,价值不能脱离事实而存在。
然而,在研究活动中,我们又常常需要把它们区分开来。
一是事实是可以证实或证伪,加以验证的。
比如,某项研
究如果不能被重复,结论就可能受到质疑。
价值不是这样。
某人在战场战功赫赫,本
国人会把他当作英雄加以敬仰,而交战的另一方,则会把他当作可恶的恶魔,巴不得立马把他消灭。
因此,同样的行为,对不同的人所引发的感受不一,这就是价值感。
【总页数】1页(PF0002)
【作者】文青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规范对于事实与价值二分的弥合——论哈贝马斯道德哲学视域下事实、价值与规范的三分结构
2."事实-价值"二元论研究——元伦理学角度对"事实一价值"二元论
的深化3.信息时代生态城市建设之事实与价值关系探析——兼评《事实与价值:
休谟问题及其解决尝试》4.论认识的两个层次——兼评“事实认识”、“价值认识”
和“事实真理”、“价值真理”5.普特南论事实与价值之分离之谬——普特南《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崩溃》述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析马克思哲学中事实和价值的统一

试析马克思哲学中事实和价值的统一
杨洋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关于事实和价值的关系,自休谟提出这个问题以来,西方哲学家们虽然
做过很多努力,但却一直没有走出事实和价值分离的困境。
如何实现这二者的统一,是所有哲学家们关心的问题。
而在马克思那里,至少在其哲学的基础和目的,即实践和共产主义的实现这两个层面上实现了统一,并且这种统一脱离了以往的黑格尔式的统一,是在现实中的历史地、具体地统一
【总页数】3页(P292-294)
【作者】杨洋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化与价值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海淀1000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人的事实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生存样态——从审美角度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
2.
共生:一个作为事实和价值相统一的哲学理念3.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基础——基于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诠释4.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彰显马克
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整体性特征r——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建构与实践创
新》5.马克思如何看待私有制的产生
——基于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的关系问题,是 “实然与应然问题”。实际上, “休谟问题” 不是一个单纯
的有关判断推理的有效性的逻辑学问题,而是指涉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规范与理性之间的
关系问题,是确认规范的合法性依据的元哲学问题。休谟所建立的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取消
了对价值进行理性判断的可能性,即排除了理性在价值、规范领域运用的有效性,要为规范寻求
最终必然通向悲观主义,导致人类追求崇高生活的意义彻底失落。
与 价
值
关
一、休谟问题及其规范意义
系
的
二
18 世纪英国杰出哲学家大卫·休谟 ( David Hume 1711—1776 年) 拒斥理性主义所坚持的理
元 论
性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源的传统理论,独辟蹊径地去探究道德生成的根源问题,试图为规范体系的
及 其
“休谟问题”。自然法的自然权利学说坚持的是理性一元论,这种理性一元论从 “是” 与 “不是”
中直接导出 “应该” 与 “不应该” 是不符合逻辑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自然主义的谬误,从事
实判断不能推出价值判断,休谟的论证取消了对价值进行理性判断的可能性,为事实与价值关系
的二元论奠定了基础。学术界通常把 “休谟问题” 归结为因果问题和归纳问题,“休谟问题” 是
哲 学 学 报
二
○
一
五 年
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及其规范意义
第
三
期
贾中海 曲 艺
[摘 要]“休谟问题” 不是一个有关推理有效性的逻辑学问题,而是理性与规范之间关系的元哲 学问题,是指涉社会规范体系合法性的依据和源泉问题。休谟的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取消了对 价值进行理性判断的可能性,波普尔以休谟的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为基础,进一步深化了对事实与价 值关系一元论的逻辑批判,阐述了批判理性主义的事实与规范关系的二元论,为自由传统奠基。历 史决定论根本性逻辑错误就是坚持了事实与价值一元论,把 “是” 与 “应当” 混为一谈; 休谟和 波普尔的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对 20 世纪西方伦理学、政治哲学甚至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 均产生重大影响,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与休谟走的是同一条路,它坚持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 论,批判和拒斥事实与价值关系一元论的理性主义,对同一性哲学采取批判立场,倡导非同一性、 差异性、多样性,以此捍卫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守护基于启蒙精神的现代性也 不成功。后现代主义试图摆脱 “现代性” 对人的压迫与控制的消解意义应该肯定。但在思想文化 和价值领域陷入相对主义、怀疑主义、悲观主义,导致崇高与意义的彻底失落。 [关键词] 休谟问题; 事实与价值; 理性; 二元论; 后现代主义 [基金项目] 吉林大学 2012 横向项目 ( 2012 [3631]) [收稿日期] 2015 - 03 - 04 [作者简介] 贾中海,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哲学博士; 曲 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院博士研究生。( 长春 130012)
典型的理性一元论,它坚持理性是道德善恶的源泉。休谟提出,他的这一重大发现意义非凡。他
说: “在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学体系中,我一向注意到,作者在一个时期中是照平常的推理方
式进行的,确立了上帝的存在,或是对人事作了一番议论; 可是突然之间,我却大吃一惊地发
现,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通常的是与不是等联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
否应当。休谟指出,自然法理论坚信存在着自由、公正、权利的理性原则,并认为理性原则是必
259
哲 然的,这是观念的混淆,情感判断与价值选择并非是由理性决定的,而只是人类的情感的选择。
学
学 在人的行为中理性到底可以起何作用? 休谟认为, “理性的作用在于发现真或伪。真或伪在于对 报 观念的实在关系或对实际存在和事实的符合或不符合。因此,理性和知性的作用是判断事实和关
一种新的基础。从休谟 《人性论》 一书所要论证的核心结论: “道德规则并不是我们理性的结
论”[1]497,“道德上的善恶区别并不是理性的产物”[1]498 ,道德根源于人的需要与情感等有用性而
不是理性。“休谟对自然权利学说的逻辑批判,使这一理论衰落下去,并于 19 世纪中叶由功利
主义所取代。”[2]103
是道德的根源,休谟为道德寻求了一个新的基础———情感与人的需要。
二、波普尔的 “事实” 与 “价值” 二元论
波普尔是休谟关于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思想的最大继承者和深入明晰的论证者,在批判 历史决定论的过程中充分论证了事实与价值二元论的思想,批判了事实与价值的一元论。波普尔 的事实与规范或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是他构建其社会历史理论的逻辑基础和理论起点,是他 批判历史决定论、反对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基础,是其政治哲学和道德学说的理 论基础。休谟和波普尔的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对 20 世纪政治哲学、规范伦理学、后现代主 义哲学与文化思潮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期 和行为。因此,它们就不可能被断定为真的或伪的,违反理性或符合于理性”[1]498 。这意味着我
们的理性在逻辑命题和描述事实的命题的判断中是有效的,而在价值命题中是无效的、无力的,
理性不能保证价值命题的有效性, “从事实的真伪,符合或违反理性中,不能得出应该或不应该
的结论”。休谟认为,自然法理论从知性的最抽象原则出发演绎和证明道德规范的合理性,这是
哲
学 史决定论或历史主义。在他看来,各种形式的历史决定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对历史发展的规
260
原发期刊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年第 3 期第 118 - 125 页
律性、必然性、普遍性抱有坚定的理性信念,各种形式的历史决定论 ( 或称之为历史主义 histo- 贾
中
rism) “是一种对理性的非理性信仰”,体现了对人类理性力量的迷信。那么,什么是历史决定论 海
能解释的。关于事实关系的知识只存在真假问题,衡量事实关系的理性标准是符合还是不符合;
理性的第三种意义涉及价值问题,体现在价值判断中,直接涉及人的价值选择。休谟主张,价值
判断只涉及善恶与应当与否,它有别于遵循无矛盾的同一律的演绎科学,不同于以真伪、是否符
合为判断标准的事实科学。理性的第三种含义指涉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价值问题,涉及善恶与是
真理; 理性的第二种含义是事物的经验关系,是经验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中,关于事实关系
的推理是建立在因果关系的概念基础上的。休谟认为,关于事实间的因果必然性的逻辑推论是完
全错误的,休谟从经验主义的怀疑主义认识论出发提出: “关于原因和结果的一切推理都只是由
习惯得来的”[1]210。“因果联系的观念是习惯性联想”,为什么如此的原因也是人类理性所完全不
休谟认为,自然法理论没有把握理性概念的真实含义,对理性概念的使用是含混不清的。休
谟首先要清理这座地基,不能混沌地运用理性概念。休谟自己认为,理性的含义有三种: 第一种
含义是理性的本来意义,它是指纯粹观念间的必然联系,此类必然联系或必然真理只是观念之间
或命题之间的关系。而且适用的领域仅限于逻辑学和数学,与经验事实没有任何关联性,是逻辑
合法性确立一种非理性主义的新基础。而长期以来比较有影响的自法理论中的自然权利学说所 规
范
坚持的观点就是,理性是道德的依据、基础和根源。因此,自然法的自然权利学说就成了休谟批 意
判的直接对象,休谟对自然法学派之基础———理性的内在逻辑矛盾进行深刻的理论批判,对因果 义
关系的普遍性、必然性进行深刻反思,提出了著名的被学者称为未能很好解决的哲学问题即
中
的理性主义,对普遍性、必然性、总体性、真理、本质主义采取批判和拒斥的立场,倡导和强调 海
非同一性、差异性、多元多样性,重构社会规范的合理性根据,并以此捍卫人的独立性和自由。
曲 艺
后现代主义试图摆脱 “现代性” 对人的压迫与控制的消解意义应该肯定。但它也陷入困境与无
事
奈,没有选择的标准、 “怎么地都行” 的态度在思想文化和价值领域陷入相对主义、怀疑主义, 实
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1]507 理性一元论从 “是” 与 “不是” 中推论出 “应该” 与 “不应该”,
在休谟看来,理性一元论的谬误是他的一个重大发现,足以摧毁道德普遍性的理性基础。休谟相
信,从 “是” 与 “不是” 中推论不出来应该或不应该,有了这样的判断和结论之后,“就会推翻
一切通俗的道德学体系,并使我们看到,恶和德的区别不是单单建立在对象的关系上,也不是被 理性所察知的”[1]510 。
决定论坚信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发展趋势的、有必然性的,历史也不会重复或再现,且处于
与 价
发展过程中。人把握了这种规律、节律,就可预测历史发展的趋向。历史有规律吗? 预测历史的
值 关
发展趋势是可能的吗? 历史决定论作为一种方法论有效吗? 这是波普尔要回答的。
系
的
批判历史决定论是波普尔社会政治哲学的核心内容,在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一书中,波 二
那么,波普尔为什么对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持强烈的支持立场,同时又对事实与价值的 一元论持批判态度呢? 这与他的价值偏好有关。波普尔作为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是自由民主价 值的坚决捍卫者,而集权主义、法西斯主义则是自由、民主价值的直接的也是最大的威胁。要坚 外 决捍卫自由民主的价值就必然批判集权主义、法西斯主义,这是十分合乎逻辑的事情。那么,各 国 种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又是什么呢? 对此有多种解释,在波普尔看来那就是历
总之,休谟坚持事实与价值分离,否定了理性是道德的基础和来源,他推翻了自然法理论,
批判了天赋人权的个人权利理论,对自然法的自然权利学说赖以建立的基础———理性进行了深刻
的逻辑分析,休谟把理性的作用主要限制在数理逻辑和经验事实的实证科学领域,理性在价值领
域、在规范领域则基本是无效的,作用是有限的。这摧毁了道德普遍性的理性基础,提出理性不
( 或称之为历史主义 historism) 呢? 在波普尔看来,历史决定论不仅仅是历史理论、历史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