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师说》ppt课件35张
解题
《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
“说”即陈述和解说,“解说……的道理”之意。 “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读准字音
①句读.( ) ④老聃.( ) ⑦苌.弘( ) ⑩嗟.乎( ) 答案:①dòu
②经传.( ⑤谀.( ⑧欤.( ⑪乐.师( ②zhuàn
) ③或不.焉( )
)
学习小结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 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 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名。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本文是针砭时弊之作,韩愈带着很强烈的感情来反抗流俗的嘲笑, 批判当时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目的是为了告诉士大夫 之族要行从师之道、复从师之道、传从师之道。
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
准: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
(5)韩愈在《师说》中用“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三句阐
明了古代圣人良好的学习态度。师而问焉
练习巩固
★ 积累文言知识
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受”通“授”,传授 “不”通“否”
高考链接
(1)(2019·全国卷Ⅲ) 《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
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2)(2019·北京高考)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
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ppt课件43张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 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 那种人是明智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以……为耻”,意动。 ➢师:(后)动词,学习。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 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族:类。曰:称,说。 ➢云:说,与者合在一起,表示 “诸如此类的说法”。 ➢则:连词,就。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①师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
于吾乎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师
动词,学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军队
词语
例句
②传 ③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相似也 策之不以其道
释义项(或用法) 动词,传授 动词,流传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名词,道理 名词,风尚 动词,说 名词,道德学问 名词,方法
③众人
今之众人,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
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古义:__一___般__人_____
今义:大家,许多人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小学而大遗,吾 ④小学
未见其明也
古义:_小__的__方__面__学__习___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 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古义:_不__一__定___ ⑤不必 师不必贤于弟子
文章 总结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
2
4
1
正面论述老师 的作用、从师 的必要性和择 师的标准。
运用正反对
赞扬李蟠“能行
比的论证方
3
古道,交代写作
10-2《师说》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圣人无常师
(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年十七,好古文
(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词类活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形容词作名词,疑惑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名词作动词,学习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则耻师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 (古)1、用来…的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
解惑也:
2、…的原因/凭借。
(今)表因果关系。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今))无没论有,。不论。
这类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
不一定
介词,比 懂得道理
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
专门研究 代词,此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
第 三
观点?(本段分论点)
段
圣人无常师。
2、本段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先秦及秦汉散文
普遍
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到。 (今)初等教育的学校。
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 并且。 (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
非吾所谓传其道 (古)所说的。 解其惑者也: (今)含不承认的意思
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师说》 课件(优秀课件) (46张PPT)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 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 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①魏晋氏以下:魏晋南北朝时以九品中正制选官,在 各州郡查访评定州郡士人,将他们分成九等,造成“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此风气至唐仍有所沿袭, 大家子都入弘文馆、国子监,学与不学都可为官。②抗颜 而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抗颜而为 师,严正不屈的做起老师来了。③指目:手指而目视。④ 牵引:拉拉扯扯状。⑤增与为言辞:增添一些言辞(造谣) 来毁谤韩愈 。
成为愚人
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 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其:代词,他的 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于:介词,对于 耻师:以从师为耻 焉:语气词;
惑:糊涂
之:代词,指童子
爱其子 2
于其身
从师而问 耻学于师
择师而教 耻学于师
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3 士大夫之族 群聚而笑之
结 果 论述中心
圣益圣 愚益愚
小学 大遗 士大夫之 智不及巫 医乐师百 工之人
批判不重师 道,耻学于 师的不良世 风,正反对 比,论证了 从师学习的 重要性。
圣人无常师1。孔子师2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 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 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1名词,老师;2意动用法,以……为师 徒:这些人,这类人 不必:不一定; 于:介词,比 攻:学习、研究
《师说》ppt课件45张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
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
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
dòu
dòu
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顶
作用:前后紧凑,气势通畅,前后事理有
真
机联系,充分阐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
研读第二段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
从师的风尚
取独
承接连词
普通人
低于
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
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超出(一般人)
以……为耻 尚且,还
代词,这些
以……为耻
拜别人为师 这类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
代词,那些
名词作状语,成群
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
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
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
恢复
竟
反问语气词 不屑与之同列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
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
yú
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
yú
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tán cháng
《师说》ppt课件26张
背景介绍
魏晋以来,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上层士族的子 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他们不 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 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 为人师的人,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韩愈对上层 “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师说》就是借写给李蟠 的文章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 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的。这是一篇有卓越见解的文章。
学习第2段
(2)否定句。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 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等, 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 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宋及楚平》)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学习第2段
(3)用“之”“是”等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韩愈《师说》) ②去我三十里,唯命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
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 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类似于现代杂文的风 格。“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通常 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马说》等就属于这一文 体。“说”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 说文。 师说:可以理解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学习第2段
这一段与第1段是怎样联系的? 这一段以第1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不重视师道的错误态度和 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又从反面论证第1段所提 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师说》ppt课件37张
翻译第一段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 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 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 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解决了。生在 我前面,他懂得知识和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跟从他并 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他懂得知识和道理也比我 早,我跟从他并以他为师。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是生 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 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作用 全文总纲
二
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第一个分论点,
论据:1、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
耻学于师。
正反对比论证
2、士大夫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 身,则耻师焉。 中心。
3、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
三
论点:圣人无常师。
论据:1、孔子从师的行为。
2、孔子从师的言论。
第二个分论点。 从正面论证中 心。
落 证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于学师”。
大 第3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意 第4段:说明写作缘由。
第一段
结构助 求学的人(古) 词“的”今:学识渊博的人
“……者, ……也”
形容词作名词
是判断句的标志。 学业 疑难问题
名词,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
全面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
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介词,表被动 【被动句】
介词, 赞许 遵 指古人从师之道
向,从
行
赠送
李家的孩子李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 学习了,不被时俗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学 习的风尚,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师说》ppt(优秀课件)
西方教育起源
西方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文明, 强调自由、理性和科学精神。苏格拉 底、柏拉图等哲学家的思想为西方教 育奠定了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观念差异
教育目标
东方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而西 方教育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主性 。
教学方法
东方教育倾向于采用讲授式教学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 生的被动接受;而西方教育则更倡导启发式教学法,鼓励 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础。
CHAPTER 06
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拓展思考
小组讨论:《师说》对现代教育启示
教育目的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
发展。
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引 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教育内容
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民 族优秀文化传统。
角色扮演:模拟师生对话,深化理解
02
与同学们分享交流,倾听他人的观点和看法,拓展自己的思路
。
反思与提升
03
通过分享交流,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和学习观,不断提升自己的
认知水平。
THANKS
[ 感谢观看 ]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 差异和多元智能,理解
学生的需求和情感。
沟通与倾听
师生间应建立有效的沟 通渠道,教师需倾听学 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
成长过程。
激励与引导
教师应通过正面激励和 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 立自信、培养自主学习
能力。
合作与共赢
师生应共同营造合作、 共赢的学习氛围,实现 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
目标。
当代师生角色转变及挑战
西方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文明, 强调自由、理性和科学精神。苏格拉 底、柏拉图等哲学家的思想为西方教 育奠定了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观念差异
教育目标
东方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而西 方教育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主性 。
教学方法
东方教育倾向于采用讲授式教学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 生的被动接受;而西方教育则更倡导启发式教学法,鼓励 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础。
CHAPTER 06
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拓展思考
小组讨论:《师说》对现代教育启示
教育目的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
发展。
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引 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教育内容
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民 族优秀文化传统。
角色扮演:模拟师生对话,深化理解
02
与同学们分享交流,倾听他人的观点和看法,拓展自己的思路
。
反思与提升
03
通过分享交流,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和学习观,不断提升自己的
认知水平。
THANKS
[ 感谢观看 ]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 差异和多元智能,理解
学生的需求和情感。
沟通与倾听
师生间应建立有效的沟 通渠道,教师需倾听学 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
成长过程。
激励与引导
教师应通过正面激励和 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 立自信、培养自主学习
能力。
合作与共赢
师生应共同营造合作、 共赢的学习氛围,实现 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
目标。
当代师生角色转变及挑战
10.2《师说》课件(共4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朗读并试背全文
背诵线索提示:
观 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教师职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求知规律(“人非生而知之”) —择师标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三组对比(古圣人从师、今众人耻学;
其身耻师、替子择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新师道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写作缘由(“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用原文(第1段)回答下列问题:
1、人为什么要从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2、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总结:第1自然段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从哪几个角 度对中心论点进行阐释?
提出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第一段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 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 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 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一段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理、 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
古今异义
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泛指初等教育场所
圣人无常师
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常常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今:用不着、不需要
年十七,好古文
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师说》ppt课件30张
文本探究
由以上分析,谈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 “师”“道”的实际内涵及关系。
文中的“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师,不是“授之书而习其句 读者”的“彼童子之师”,而应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这 里的“道”从后文看,应是“六艺经传”即儒家思想。由此可 知“师”是掌握“道”的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堂检测
答案:D 解析:D项,连词,表转折。A项,宾语前置的标 志/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代词,这,那/表商量 或希望语气,还是。C项,介词,相当于“于”/语 气助词。
当堂检测
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 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 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 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 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当堂检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 识的能力。C项,“士大夫”不仅指有声望、地 位的知识分子,还指官吏。
当堂检测
3.下列对各句中加点的“师”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 则耻师焉 ⑤孔子师郯子 ⑥吾师道也 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⑧ 不耻相师 ⑨或师焉,或不焉 A.①②③④/⑤⑥⑨/⑦⑧ B.①③/②⑤/④⑦⑨/⑥⑧ 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 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
《师说》ppt课件51张
韩师 愈说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韩氏 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 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韩愈768~824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 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 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 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 八大家之首,
笑),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 相 似 也 , 位 卑 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
则 足 羞,
官
盛
则
(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被认为
近 谀。”[相若:相似,差不多。]呜呼!师
道
近于谄媚了。”[谀(yú): 阿谀,奉承。」唉!(古代那种)求师问道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和愚处于主语的位置, 意为圣人、愚人,
小的问题,大的问题
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 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动句式
介宾短语后置
三读 析结构
文章结构
一、总论从师的必要性 和择师的标准;
二、批判当时士大夫 耻于从师的不良风 气——从师的必要; 三、用具体事实进一步
4.其
1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6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 代词,他 2 代词,那些 3 代词,指圣人 4 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5 副词,大概
6 前指士大夫,后指这
道,作《师说》以 贻之。 古人之道,写了《师说》赠送给他。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韩氏 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 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韩愈768~824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 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 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 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 八大家之首,
笑),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 相 似 也 , 位 卑 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
则 足 羞,
官
盛
则
(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被认为
近 谀。”[相若:相似,差不多。]呜呼!师
道
近于谄媚了。”[谀(yú): 阿谀,奉承。」唉!(古代那种)求师问道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和愚处于主语的位置, 意为圣人、愚人,
小的问题,大的问题
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 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动句式
介宾短语后置
三读 析结构
文章结构
一、总论从师的必要性 和择师的标准;
二、批判当时士大夫 耻于从师的不良风 气——从师的必要; 三、用具体事实进一步
4.其
1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6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 代词,他 2 代词,那些 3 代词,指圣人 4 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5 副词,大概
6 前指士大夫,后指这
道,作《师说》以 贻之。 古人之道,写了《师说》赠送给他。
《师说》ppt课件58张
孔不一定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 故 弟 子 不
必( )不如师,师不必学习研究子,闻道有
先之后,术业有专攻() , 如 是 而 已 。
李氏子蟠,年十广时 俗古文,六艺
之
上
赞许
比
通习之,不拘于时(),
赠送
余。
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哈( )之。
翻译重点句子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
百世之师程门立雪寸草春晖 恩同父母恩逾慈母经师人师
敬老尊贤 门墙桃李良师益友 师道尊严万世师表严师益友 * — 字之师尊师重道饮水思源 洗耳恭听三人行,必有我师
◆
随 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唐 ) 杜 甫
*《 春夜喜雨》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李商隐
《无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 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 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 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 怪与软”,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化作春泥更护花。 —— (清)龚自珍
《乙亥杂诗》
教师的地位
教师像把盐, 吃着有点咸。
家家离不了, 就是不值钱。
*一等教师是领导,吃喝玩乐到处跑。 二等教师管后勤,轻轻松松好做人。
三等教师体音美,上班还能喝茶水。 ·四等教师史地生,周末还能去踏青。 ·五等教师语数外,比比看谁死得快。 ·六等教师班主任,当场死亡无人问。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必( )不如师,师不必学习研究子,闻道有
先之后,术业有专攻() , 如 是 而 已 。
李氏子蟠,年十广时 俗古文,六艺
之
上
赞许
比
通习之,不拘于时(),
赠送
余。
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哈( )之。
翻译重点句子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
百世之师程门立雪寸草春晖 恩同父母恩逾慈母经师人师
敬老尊贤 门墙桃李良师益友 师道尊严万世师表严师益友 * — 字之师尊师重道饮水思源 洗耳恭听三人行,必有我师
◆
随 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唐 ) 杜 甫
*《 春夜喜雨》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李商隐
《无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 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 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 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 怪与软”,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化作春泥更护花。 —— (清)龚自珍
《乙亥杂诗》
教师的地位
教师像把盐, 吃着有点咸。
家家离不了, 就是不值钱。
*一等教师是领导,吃喝玩乐到处跑。 二等教师管后勤,轻轻松松好做人。
三等教师体音美,上班还能喝茶水。 ·四等教师史地生,周末还能去踏青。 ·五等教师语数外,比比看谁死得快。 ·六等教师班主任,当场死亡无人问。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0.2《师说》课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孔子师郯子、苌 弘、师襄、老聃
2.之
(1)作代词
(2)作助词
指代人或事物;指代自己 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的”
放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表示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 (3)作动词,“到”、“往”;
辍耕之垄上
2.之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 代词,他
5 .道 1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吾师道也 3 道相似也 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 余嘉其能行古道
道理 道理 道德学问
风尚 风尚
6.无 1 无贵无贱 2 圣人无常师
无论 没有
7.师
1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意动
2 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意动
3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动词
4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 愚人 名词
1、课题的含义理解为“说说老师” 对不对?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
题 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
道理”来理解。”师说”的意思就是:
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 “议”相比,随便些。
(四) 2、韩愈所说的“师”有什么独 解 特的含义? 题
综观全文,观点很清楚了:“学者必 有师”。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 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 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 李蟠倡导从师。
《师说》怎样体现了“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唐“古文运动”倡导:
①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师说》将“学者有师”、“尊师”、“重道” 的思想通过第一段的正面阐述、第二段正反对比 论证、第三段的例证得以系统而严密的阐发,是 文(形式)道(内容)统一的典范。
2024版《师说》ppt课件优秀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鼓励人们以谦虚的态度向他人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
03 知识拓展:儒家 教育思想探讨
儒家教育思想概述及其发展历程
儒家教育思想起源于孔子,强调“仁爱”和“礼制”,注重个人修养与道德教化。
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教育思想,提出了“性善论”、“性恶论” 等观点,探讨了教育对人性塑造的作用。
关注当代教育改革动态,了解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思考如何在现代教育中融入传统智慧。
结合《师说》中提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探讨如何在现代教育中实现“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等传统教育智慧。
可以参加教育相关的讨论会、研讨会等活动,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交流思想和经验,共同探讨 如何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 势磅礴,语言简洁,风格雄浑,结构严谨,对后人 有很大的影响。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 强调文章应该以内容为主,形式为内容服务,提倡 要有创新,不要人云亦云随大众,不然文章看起来 便了无新意。
在政治上,他反对藩镇割据,主张强化中央集权, 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
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 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 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 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 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 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 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 见的精神。
全文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 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 说服力和感染力。
西方教育价值观
倡导创新、注重个体、强调自由与平等,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 重要任务。
当代社会推广儒家教育思想可行性分析
《师说》ppt课件31张
单击• 此【处词编辑类母活版标用题】样式 • (1)名词作状语 • 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 • (2)名词作动词 • 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 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 (3)名词的意动用法 • 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 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单击•此(处8编)辑母其版标题样式 • ①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 ④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 ⑤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 于“这不是……吗?”)
进入直播间的同学, 每人说一句,印象最 深的老师对你说的话
师 说
古 之 学 者 必 有韩 师愈 。
韩壹
虽 千
愈
万 人
印
, 吾
象
往
矣
写贰
作
唐 代
背
学 风
景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 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 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 东,如是者数矣。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 ⑾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 ⑿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复指主语,翻译时可以删掉) • ⒀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师说》ppt课件49张
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以……为耻
圣人 圣明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的原因
揣度语气副词,大约,大概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
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 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能)成为圣人 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今 之众人,耻学于师。此愚人之所以为愚也。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惑矣。吾未见其明也。士大夫之族,曰师曰 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 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对比论证,造成强烈反差, 增强说服力,突出观点。
文化知识:体会骈文特点
余告之曰:其形也, 。远而望之,皎若太
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 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 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 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 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 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曹植《洛神赋》
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 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 说》送给他。
2024版年度《师说》精品优秀PPT课件
22
06
总结反思与启示
2024/2/2
23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教师的职责、作用 与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技巧探 讨
2024/2/2
《师说》的背景、 作者及历史地位
尊师重道的现实意 义
学生学习的态度与 方法
24
思考如何将《师说》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01
02
03
04
尊重他人,虚心向他人 学习
2024/2/2
不断自我反省,提高个 人修养
重视教育,关注下一代 成长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 族精神
25
展望未来,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01
02
03
04
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关注教育领域发展动态,不断 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更多优秀人才
践行尊师重道理念,推动社会 文明进步
2024/2/2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教育。
02
实践应用中的具体措施
通过个别化教学、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落实因材施教原则,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024/2/2
03
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践效果
通过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践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
元化评价方式。
2024/2/2
20
不同国家尊师重道习俗介绍
1 2
中国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学生见到老 师要行礼问好,逢年过节要拜访恩师等。
日本
日本文化中,教师被视为“圣人”,学生必须绝 对服从老师的教导,不得有任何违抗。
06
总结反思与启示
2024/2/2
23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教师的职责、作用 与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技巧探 讨
2024/2/2
《师说》的背景、 作者及历史地位
尊师重道的现实意 义
学生学习的态度与 方法
24
思考如何将《师说》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01
02
03
04
尊重他人,虚心向他人 学习
2024/2/2
不断自我反省,提高个 人修养
重视教育,关注下一代 成长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 族精神
25
展望未来,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01
02
03
04
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关注教育领域发展动态,不断 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更多优秀人才
践行尊师重道理念,推动社会 文明进步
2024/2/2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教育。
02
实践应用中的具体措施
通过个别化教学、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落实因材施教原则,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024/2/2
03
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践效果
通过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践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
元化评价方式。
2024/2/2
20
不同国家尊师重道习俗介绍
1 2
中国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学生见到老 师要行礼问好,逢年过节要拜访恩师等。
日本
日本文化中,教师被视为“圣人”,学生必须绝 对服从老师的教导,不得有任何违抗。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作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千
古赞誉。
-
5
❖ “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 “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 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也就是传播 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 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文以载 道”,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 思想
-
6
古文运动的主将 柳宗元
古文:这一概念首先由 韩愈提出,是一种与内容空 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 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的散文。 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 取法先秦两汉散文笔法
3、唐宋八大散文家
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
-
7
三、时代背景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 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 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 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 辞,愈以是得狂名。”
“……者, ……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1、表示“‥‥‥的原因”。 2、表示“用来 ‥‥‥的东西”。 这里是:“用来 ‥‥‥的”
-
1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道理,指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思想理论。
➢业:学业。
➢惑:疑难问题。
➢受:同“授”。
-
13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知:动词,懂得,明白。
师说
韩愈
-
1
一、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 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初中时学过 的《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 种文体。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与“论”相比 较,“说”较偏重于说明(始自唐宋,明清时尤甚), 而且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同时,“说”的内 容、写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所以后世对于论说文 中的“说”,又有所谓“杂说”的称呼。
-
16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
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17
第一段
提出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 ]“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 隋,这几个朝代正是骈文由形成到鼎盛的时代。另 外,还可从虚的角度理解“八代”,即很长时间。
❖ “衰”是针对八代中的骈文而言的。一个“衰” 字,表达了唐宋古文家对骈文的贬斥和不满。从骈 文的发展看,这一描述虽不乏主观色彩,但还是很 准确的。因为两晋以后,骈文风气大盛,不分内容 场合,几乎无文不骈、无语不偶,走向了形式主义 歧途;内容上大多风花雪月,儿女情态,无病呻吟, 趋于堕落。
正面阐述道理: 1、从师的原因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从师的标准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
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18
-
19
存无知吾乎也终 而所
,贵其从吾固不 知以
师无年而后先解 惑之传 古
之贱之师,乎矣 而者道 之
所,先之其吾。 不。授 学
本文标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之意,“说” 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 “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2
韩
二、作者及古文运动
愈
1、韩愈(768-824),字退之,
像
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人,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
黎”。万年任吏部侍郎,故又
称“韩吏部”。死后谥“文”,
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
因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
被后人尊为八大散文家之首。
韩愈提倡儒家思想,他在文学
上最大的功绩是倡导古文运动,
主张学习先秦、两汉优秀散文
传统,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
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
- 了唐代古文的基础。
3
韩 愈 祠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 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4之首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动词,学习。
➢庸:副词,表疑问,岂,哪。
➢年:年龄。
-
15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故:所以,因此。
✓无:不论,不分,动词。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所:代词,代方位,是动词的前置宾语, 这里可译成“地方”。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之:代词,代道理,知识。
➢孰:谁,疑问代词。
➢惑:名词,疑难问题。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从:动词,跟随,追随。
➢为:动词,作为,成为。
➢解:理解。
-
14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乎:介词,在。 ➢闻:知道,懂得。 ➢从:追随,跟随,动词,省略了宾语。 ➢师:意动,“以……为老师”。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
8
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句读( dòu ) 或不焉( fǒu ) 经传(zhuàn) 从师( cóng )
读书( dú ) 不能( bù ) 传道( chuán )从容( cóng )
老聃( dān ) 蟠( pán ) 苌弘( cháng ) 近谀( yú )“士大夫 之族”的“耻于学师”。
大
第3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
意 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4段:说明写作缘起。
-
11
课文分析
古之学者必有师
者,辅助性代词,这里指“人 ” 。 学者:即求学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辅助性代词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的语气。
冉( rǎn ) 潘( pān) 长幼( zhǎng)
须臾( yú ) 怡( yí )
-
9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中心论点)
一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二 圣人无常师
三 作《师说》缘由
-
10
第1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
者必有师”),并阐明老师的作用及择
概 师的态度和标准。
❖ 到了唐代中叶,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声势浩大
的古文运动,主张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散文,使
这种散文逐渐代替了此前的骈文,并持续千百年。
在这场运动中,韩愈的开创之功是不可没的,并且
以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古典散文的艺术生命
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散文的历史发展开辟了一条康
庄大道。所以,素来不轻易称许别人的苏轼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