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案设计

6将相和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将相和》课文篇幅比较长,适合对学生“快速阅读”这一能力点进行训练。

课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

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教学这一课,重点要解决三个难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把握人物形象。

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快速读文,采取“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制作含有重点句段的PPT。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快乐情境,营造学习氛围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的文学名著、历史名著浩如烟海,其中有一部名著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大家知道是哪一部吗?(《史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相和》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板书课题:将相和)2.多媒体课件出示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资料,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提问,引出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著作《史记》,一定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之后出示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资料,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学习内容1.过渡:上一课的课前导读给我们提出了快速阅读方法的建议,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怎样快速阅读,看看本课给了我们什么建议。

(出示课前导读)(1)指名读课前导读。

这段话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阅读建议?(2)小结:这一课给我们的阅读建议是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3)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快速读文,并记录一下所用的时间。

(4)这篇文章内容比较长,同学们都用了多长时间?举例说说你们是怎样阅读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和氏璧”可谓国宝,是世所罕见的珍贵文物,由此,本课在教学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领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因课文内容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中抓住“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由于诸多原因,学生接触文物机会几乎没有,对保护文物的意识也较淡薄。

加强文物保护意识的教育,是本课渗秀法制教育的重点。

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璧、廉、颇、缶”4个生字;会写“赵、璧、骗、撞、怯、廉、颇、辞、诸、削”10个生字;2、掌握“赵国、完璧归赵、撞碎、胆怯、廉颇、推辞、削弱”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2、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花和国文物保护法》,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一)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二)本文的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法:情境教学、以读助讲、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用具:《将相和》有关资料及相关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4个生字;会写“赵、璧、骗、撞、怯、廉、颇、辞、诸、削”10个生字;掌握“完璧归赵、撞碎、胆怯、削弱”等词语。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将相和》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情节及主题。

2.理解《将相和》中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3.学习《将相和》中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

4.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将相和》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故事背景。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表达《将相和》中涉及的人物内心矛盾和情感变化。

2.分析《将相和》中的主题和寓意。

四、教学准备1.《将相和》课文教材2.录音设备3.教学PPT展示4.课堂材料准备:角色扮演服装、绘本、复印件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堂导入•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引导学生讨论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关系。

2. 学习课文•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然后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1. 分析课文•分组展示学生对故事的分析和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将相和》中涉及的人物矛盾和冲突。

2. 朗读练习•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3. 小组表演•让学生分组进行《将相和》的情景再现表演。

第三课时1.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将相和》中的主题和寓意。

2. 总结课程•回顾《将相和》的故事情节,引出寓意。

六、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表现。

2.小组表演的表现。

3.朗读能力的提高情况。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贵族和平民的关系。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创作相关小故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将相和》这篇文言文课文的内容,还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等形式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希望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以及历史背景。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优质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优质教案+说课稿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书海撷英须效率”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3篇精读课文组成。

《搭石》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将相和》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

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做假设等说明方法,采用由慢到快事例层层推进的写法,告诉我们比猎豹速度更快的有游隼、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而另人难以置信的是光轻易地握在人手中。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抓住具体事例感受人物的特点。

2.单元重点:(1)阅读时,要学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搭石》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来提高阅读速度;《将相和》一文鼓励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不要一个一个字地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抓关键词句快读默读课文;《集中的地道战》一文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并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漫画”老师》,写作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材以“漫画”的话题,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阅读已经有一定基础。

但是学生阅读速度快慢相差大,阅读速度低,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

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阅读中,来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

小学语文部编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部编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将相和》选自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阅读策略单元,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抓住关键字词提高阅读速度。

这是这个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学生已经通过《搭石》,初步学习如何抓住关键字词,加深加快对于课文的理解,做到不回读。

教学目标:1.认识“相、璧、臣”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议”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连词成句地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介《史记》是我国西汉司马迁的历史文学著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改编自这部名著。

2.板书课题:将相和齐读课题。

3.释题:课题中的“将”和“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跟老师书空“廉颇”、“蔺相如”。

2、三个小故事“将相和”是由三个小故事构成,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设计意图:明白《将相和》选自哪本书,通过解题知道题目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快速阅读,。

1、快速阅读,记录时间。

学生翻开课文,教师设定时间,让学生试试用最快的速度阅读完课文,读完记录时间,然后试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扫除字词障碍。

(1)出示词语: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2)学生试读,教师正音。

3.学生交流阅读课文的体会。

(1)说说自己读完课文的时间,是怎么阅读的?(2)教师出示文中的一段话: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6《将相和》导学单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6《将相和》导学单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6《将相和》导学单【学习目标】1.认识“缶、卿”等7个生字,会写“璧、怯、拒”等9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初步感知蔺相如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重点】感悟蔺相如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快速把握名著情节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高效识字1.理解“将、相、和”三个字的意思。

2.学习字词。

(1)击缶鼓瑟。

(2)召集允诺胆怯拒绝。

(3)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3.读生字,示范书写,“璧”,结合图片加强理解词语。

二、感知大意、把握情节(一)过渡学完了生字词,我们来看故事。

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故事;从局部看,是三个小故事。

默读,看看分别讲了哪三个小故事。

默读课文,概括三个故事:1.(1~10):2.(11~15):3.(16~18):(二)概括主要内容1.填空题:蔺相如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件事,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

廉颇很不服气,想让他下不了台。

蔺相如为了赵国利益,躲避廉颇。

廉颇知道真相后,________。

2.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小标题的形式快速抓住故事情节,再把小标题串联起来,我们就能简洁地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理清关系1.思考: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2.小结:这三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这就是《史记》叙事的一个重要特色,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三、品读人物、归纳学法(一)自主学习过渡:这么精彩的内容,让我们回到故事中,要读懂故事,就要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先看第一个故事,主要人物是谁?下面,请同学们默读1~10自然段,找出2~3处描写蔺相如的句子,思考:你喜欢蔺相如吗?为什么?做简要批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案设计

6、将相和教学目标1.认识“相、璧、臣”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议”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读讲故事,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简介《史记》:我国西汉司马迁写的杰出的历史文学著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改编自这部名著。

2.板书课题:将相和齐读课题。

3.释题:课题中的“将”和“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将与相和好如初了,这说明其中还有个从不和到和的过程。

文章通过几个小故事给我们讲述这个过程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试着给这几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

2.学生初读后交流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谁来简单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读文后练说)三、精读探究,感受人物形象。

1.导语过渡: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战功赫赫的廉颇很不服气,他说了什么?指名读16节。

2.探讨蔺相如真的“就靠一张嘴”吗?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1——10节)画出蔺相如说的话第一处(第6节):指名读,思考: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读1——7节,理解赵王的“为难”。

)指名再读第6节,从他的话里你感受到什么?抓住“想了一会儿、愿意、一定”体会。

再次带着感受和理解齐读第六节。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到对敌人要敢于斗争;对自己人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团结一致。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自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在故事中品析人物的思想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难点。

教学用具:鹏博士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和历史背景。

2、《将相和》中的“将”指谁?“相”又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

“和氏璧”“推荐”“渑池之会”“胆怯”“侮辱”"击缶”2、朗读课文并分段,给每段加小标题。

3、指名朗读课文。

三、熟读课文同桌互相讲述课文。

四、布置作业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2、自学本文生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听写生字词二、整体入手,直奔难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

2、指出廉颇是怎么说的?并读一读这些句子。

3、蔺相如是不是靠一张嘴爬到了廉颇的头上。

三、读议第一段1、默读一段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2、从这些句子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蔺相如是怎样完璧归赵?3、蔺相如立下了什么大功?(维护赵国利益、是有功之臣)4、指出名复述这个故事。

四、读议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理出故事情节。

2、渑池会上秦王怎么侮辱赵王?蔺相如怎么对付?用的是什么办法?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连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多么勇敢啊!请同学们齐读。

4、渑池会上的斗争赵国占了上风,功劳应属于谁?为什么?(提示:这份功劳也有廉颇的一份,不是他在边境上做好准备,秦王也不会这样轻易放回他)5、这个与第一个故事有什么联系?6、复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知道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会上,他又立了大功,又封他为上,职位比廉颇高。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

能读准词语“渑池、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的音;能在语境中理解“勃然变色、声色俱厉、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借助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知道渑池之会的功劳是二人通力合作的结果;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

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

3、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

2、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廉颇、蔺相如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35《将相和》2、理解课题:课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从课题知道课文讲什么?3、默读全文,了解“不和”的原因。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卿。

职位比廉颇高。

)4、指导朗读廉颇的话,引入渑池之会。

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

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渑池之会1、自渎3——8小节,想想:渑池之会这个故事围绕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2、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介绍乐器“瑟”和“缶”。

3、再读3——8小节,划出蔺相如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想他问什么这样说?4、理解蔺相如说的两句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出示句子:“听说大王善为秦声,请为赵王击缶。

”“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

再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部编1.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6.《将相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1.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6.《将相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6.《将相和》教案6《将相和》教学目标: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强、划”,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召集、大臣”等3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质。

4、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

3、结合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预习检测1.讲述和氏璧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就叫鉴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专家说是石头。

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不久,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奉献给武王。

武王也让鉴定专家来鉴别,结果也说是块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到楚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哭出了血。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像你这样痛哭的,你怎么哭的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

”于是,文王派人对这块玉进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一块宝玉,文王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夜能发光,冬能取暖,价值连城。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历史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由“和氏璧”引起的。

(板书课题:将相和)齐读课题——。

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之后100多年,西汉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板书:《史记》)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它改编而来的。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一、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

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几分钟里,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理清脉络,分清因果。

1.初读感知,设疑激趣遵照大纲中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伊始,可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教师可借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包括课后题4的词语)的认读情况,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以及对“将”“相”“和”三字的理解。

然后由“和”字引出“不和”。

此时教师可设疑激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了呢?学生带问题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

2.分清因果,突破重点《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三个故事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

可以重点段“完璧归赵”为主,教师扶学指导,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思路,然后发挥群体优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后两个故事,做到长文短讲,省时高效地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1)扶读悟法。

细读“完璧归赵”,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该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各是什么;二是你从中体会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有关语句并谈出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蔺相如的动作、语言和语句来体会,如“上前一步”“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动作的描写;“他理直气壮的说”“大大方方地说”等语言的描写。

通过练读体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也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理直气壮”地读,“大大方方”地说,尽可能地站在人物的立场体会他当时的心理,从而读出人物的语气。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战国时候,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壁。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决不失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诗词《将相和》的含义和情感。

2.能够朗读诗词《将相和》,准确把握韵律、节奏。

3.能够通过诗词《将相和》表达中英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

4.能够运用诗词中的语言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诗词《将相和》的含义和情感。

2.朗读诗词《将相和》,准确把握韵律、节奏。

难点
1.理解诗词《将相和》中蕴含的历史背景。

2.运用诗词中的语言形象表达情感。

三、教学准备
1.诗词《将相和》原文
2.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4.学生准备的朗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或展示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英友好交往)
二、学习诗词《将相和》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词《将相和》
2.学生轮流朗读诗词,纠正发音错误
三、诗词鉴赏
1.分组讨论诗词《将相和》的内容和意义
2.完成相关题目以检验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四、情感表达
1.学生自由发挥,以诗词《将相和》为蓝本,创作相关内容,表达对友
谊的理解
2.学生展示作品,互相分享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强调诗词《将相和》所传达的友谊精神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诗词《将相和》并朗读给家人听
2.以诗词《将相和》为题材,写一篇短文或诗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将相和》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语言形象表达出自己对友谊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课堂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课堂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课堂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一篇古代成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

故事通过赵奢与赵括的对话,揭示了“将相和,国家兴;将相不和,国家亡”的道理。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成语故事的语言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成语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成语“将相和”的意思及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成语“将相和”的意思及用法。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成语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课文为例,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成语的用法。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2.课文译文3.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4.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译文,让学生对照原文,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将相和”在文中的出现,初步掌握其意思及用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如:“将相和”的意思是什么?课文中的例子如何体现这个成语的意思?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可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旨在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成语用法的掌握。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6课将相和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6课将相和部编版
五、自学互学,教师相机指导
六、绽放才能,检测评价
学生自评:分值()满分5分。
感受、感悟、收获:
备注:1.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生学习活动。
2.高年级应留给学生写的环节。
3.注重学生的评价。
4.课后由班主任负责收回,递交授课组教研组长。
附件2
时间:
课题
将相和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课前准备
1.课件制作 2.查找关于本课内容的资料
学生学习活动流程
教师指导流程
学习活动一:
(自主学习)
自主预习,交流成果。
1.我已读文( )遍
2.读读下列词语
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
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3.我要提醒的易错字有( )
用直线画出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读一读,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受。
将我的学习成果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组长评价:A( )B( )C( )
学习活动四:
(课堂检测)
蔺相如是的人。
教师评价:A( )B( )C( )
一、激发学趣,预习检测
二、学生解决生字障碍
三、学生展示
四、教师适时指导,引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
4.课后由组内负责教师收回,递交教研组长。
4.形近字归类组词
( )( )
( )( )
( )( )
( )( )
自我评价:A( )B( )C( )
学习活动二:
(相互讨论)
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廉颇和蔺相如不和?从中感受到什么?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6将相和》的基本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6将相和》的作文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6将相和》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作文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理解诗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6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注释2.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3.板书内容准备4.课堂活动设计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6将相和》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2.学习课文:带领学生朗读《6将相和》,讲解课文的含义,解释生僻词语和古代典故。

3.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用意。

4.作文训练:通过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让学生展开思维,自行撰写关于《6将相和》的作文。

5.展示作文:学生互相交流展示作文,老师进行点评指导,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6.课堂讨论:带领学生展开针对《6将相和》的讨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学生对《6将相和》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古代诗文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作文表达能力需要加强等。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次《6将相和》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未能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及14个新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通过对课文的了解,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_,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4、弄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5、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7个生字词,理解文中的几个成语。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教学过程: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看一幅(出示),上的那两个人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就是我们在新课文《将相和》的学习中所要探讨的问题。

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91页,第18课——《将相和》。

1、出示课题《将相和》。

老师上节课已经叫大家预习了,现在老师问你们:这里的“将”指谁?(廉颇);“相”指谁?(蔺相如);“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2、教师介绍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时期,当时秦国是大的一个,它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

因此,当时一些中、小国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将相和》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二、学习生字词:1、自渎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意思。

2、注意几个字:允:“yǔn”不念“rǔn”;要与“充”区别;削:xūe削弱 xiāo削铅笔蔺:lìn蔺相如阑:lán阑尾炎秦:上下结构臣:半包围结构璧:上下结构颇:部首是“皮”或“页”辱:部首是“辰”或“寸”3、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6课,将相和|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6课,将相和|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6课,将相和|部编版小学导学案设计课题将相和共 2 课时第 2 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感受、归纳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3、领悟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学习课文内容,感受、归纳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难点领悟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练习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环节(时间分配)教学过程自学测试3 1、这个故事发生在___时候,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

2、说说课题的读音及意思。

导学(自主合作探究)26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璧归赵” 要求:快速默读课文1--10自然段(出示课件)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结果是()(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1/ 32、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语言的句子;3、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行动的句子;4、用标出描写蔺相如神态的词语;二、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三、小组合作学习。

1读第三小故事,回答问题:(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什么?结果怎样?(2)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3)找出描写蔺相如语言、行动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并从中反映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4)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四、思考:“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导学(自主合作探究)3 么联系?五、回归全文,总结提高三个小故事关键字故事的前因故事的经过故事的结果描写人物运用的方法从中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共同点蔺相如廉颇爱国完璧归赵骗秦王骗璧勇斗秦王完璧归赵语言动作神态机智勇敢足智多谋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维护国家尊严诚恳坦率勇于改过顾全大局渑池之会逼侮辱赵王逼秦王击立功封卿语言动作勇敢随机应变负荆请罪避心生怨恨回避廉颇负荆请罪语言动作顾全大局胸怀宽广三个故事之间的内2/ 3在联系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

《将相和》导学案

《将相和》导学案

春季期小学校本课程五年级语文导学案18.将相和【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读写本课的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通过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美好品质。

4.我还能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法指导】读-议-画【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链接】读95页资料袋【学习过程】一、目标解读。

(预设5分钟)请你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并把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在目标后面标出来。

二、自主学习。

(预设20分钟)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 我能圈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两遍。

3. 在这些生字中我想提醒同学注意“”字的读音;还有“”字的字形。

4. 我能写出有关本课生字中有价值的形近字(或多音字):5. 通过初读课文,我知道课题中“将”是指;“相”是指;课题的意思是;我还知道课文通过对、、这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到的经过。

6. 我的疑难是:四、品读感悟,合作探究。

(预设35分钟)1. 轻声读课文1~10自然段,画出蔺相如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从中我能感受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做批注)2. 分角色读课文11~15自然段,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并找出关键的句子朗读,体会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做批注)3. 默读课文16~18自然段,想想蔺相如为什么要躲着廉颇?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廉颇又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做批注)4. 小结:我来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和,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是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预设7分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负荆请罪”,想一想:廉颇到蔺府负荆请罪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蔺相如又会如何做和说呢?请你大胆想象写一段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练习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体会。
(2)阅读课文,思考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前两个小故事是第三个小故事的起因,第三个小故事是结果。
在讲故事环节,教师不妨设一些奖项,如“故事大王”“讲故事能手”“最佳音色奖”“最佳表现奖”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讲故事的热情。
五、规范写字,认真评价(用时:10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助,生字正音:“臣”是翘舌音;“罪”是平舌音。读准多音字“强、划、削”在本文中的读音,并掌握它们的其他读音。
3.熟读词语,组内说一说“请罪、和氏璧、上大夫、上卿”等词语的意思。
4.分段练习朗读课文,达到读通顺的程度,集体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生字和句子。
5.全班交流,明确课文主要通过写“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二人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
4.故事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一大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好课文。必要的时候,教师可进行范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用时:7分钟)
1.再次引导学生讨论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2.引导学生思考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讨论、交流、归纳: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会面”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是因。
1.课件出示会写字,演示笔顺规则。
2.重点指导:献、典、怯、荆、罪。
3.指导学生书写。
4.组织评价,讲解写字要点。
1.认真观察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2.随教师书空,注意易错笔画。
3.练写生字。
4.同桌互评。
教师应强调易错点,如:“臣”第二笔是短竖;“拒”右侧不是“臣”。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5.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负荆请罪”。
6.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引导学生体会廉颇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的人物形象。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并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1)明确自学问题:讨论“渑池会面”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
2.引入课题——将相和,并引导学生介绍司马迁。
3.导问:对于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
1.交流收集到的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
2.齐读课题,交流收集到的司马迁的资料,了解《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而成的。
3.交流:“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将相和”指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在教学时,要提示学生区分同音字“壁”和“璧”。
2.在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学生说出大致内容即可,不要强求小标题的准确性。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8分钟)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探究问题。
2.引导学生分段,并概括每段的大意。
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1.浏览课文,思考: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小故事的起止,并用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1.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前认真完成预习,了解故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对于题目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逐字理解法。
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2.课件出示会认字。提示易错读音,检查预习情况。
3.出示词语卡片,理解词语。
4.指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5.(1)明确自学问题:讨论“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
(2)默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自己结组,研读体会。
6.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廉颇不服,想羞辱蔺相如。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退让。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画出描写廉颇言行的句子,并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廉颇的性格特点: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
本文层次非常清晰,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时,要引导学生找到过渡段,再看看过渡段和哪部分内容联系更紧密。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用时:8分钟)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总结讲故事情况。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1.(1)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组内练习讲一讲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
(2)小组内推荐代表给全班同学讲故事,集体评议哪些同学讲得好。
(2)默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自由结组,研读体会。
4.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思考、讨论、交流。(这些句子突出了蔺相如为维护赵国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勇敢无畏的精神。)
(3)分角色朗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同归于尽”等词语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一个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组织学生自学时,教师应给予充足的时间,并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渑池会面”。
4.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蔺相如在“渑池会面”时勇敢无畏,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的人物形象。
2.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认识,达成共识,“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非常爱国。
对于将相和好的原因,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蔺相如的话。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2.组织学生阅读原著。
1.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2.课后读原著。
教师也可向学生推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
6将相和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将相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提示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启发思考: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默读课文,回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2.带着探究的兴趣进入批注式默读。
在学生批注式默读时,教师可进行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1)在组内按照自学要求交流体会,尝试给课文分段,并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2)组内学生代表汇报分段情况,全班交流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个小故事(第1~9自然段)写完璧归赵;第二个小故事(第10~14自然段)写渑池会面;第三个小故事(第15~17自然段)写负荆请罪。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3)分角色表演“负荆请罪”的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2.在体会人物性格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抓住蔺相如的语言,更要抓住他的动作,如“上前一步”“捧着”“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来感受蔺相如的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有了学习“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基础,再学下面两个小故事就显得简单多了。不要过多地讲解,让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即可。
二、深入研读,感悟体会(用时:27分钟)
1.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完璧归赵”。
2.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
1.(1)明确自学问题:“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呢?
(2)默读课文第1~9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研读体会。
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
1.搜集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搜集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4分钟)
1.谈话导入:你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