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2平移的特征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2.2平移的特征说课稿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2.2平移的特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2.2平移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了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探讨平移的性质和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等,旨在让学生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图形的旋转、翻转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图形变换观念。
但平移与这些变换有所不同,它是一种在平面内沿直线移动的变换,学生可能对此概念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并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确平移与其他变换的区别。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解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
2.教学难点:平移与其他变换的区别,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平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引入——操作体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平移概念具体化、直观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概念,让学生感受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探究平移的性质: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操作、思考,总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明确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
3.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将平移与其他变换(如旋转、翻转)进行对比,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4.练习巩固: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平移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10.22平移的特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12七年级下册
《平移的特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平移特征的实践练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平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平移的数学表达方式;3. 学会运用平移知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内容复习:要求学生回顾并理解平移的定义、性质及特征,熟悉平移图形的操作方法。
2. 基础知识练习:- 完成几道平移基本概念的填空题和选择题,以加深对平移定义及性质的理解。
- 绘制几个简单图形的平移,并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 应用问题解答:- 针对生活中的实例,设计平移应用题,如“判断某建筑物的外墙面是否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另一处相似外墙面”等。
- 设计实际问题解决练习,如利用平移解决简单的路径优化问题等。
4. 拓展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探索平移与其他几何变换(如旋转、对称)的关系。
- 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不同图形的平移特征。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2. 基础练习部分需认真完成,理解并掌握平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 应用问题解答部分需结合生活实际,积极思考并尝试多种解题方法;4. 拓展探究活动部分需积极参与,记录探究过程和结果,准备小组讨论;5. 作业需字迹工整,答案清晰,逻辑连贯。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2. 评价标准包括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应用问题解答能力、拓展探究活动的参与度和创新性;3. 对于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思考和创新;4. 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教师需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作业情况,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需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和演示;3. 对于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教师需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4.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意见,以便更好地改进作业设计。
平移的特征
如BB′与CC′
P
B
A
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C
B′
A′
C′ Q
归纳总结
(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不变; (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3)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角相等; (4)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A 北
B
C
D 5cm
O 60º 东
E
F
学以致用
例 4 如图,在纸上画△ABC和两条平行的对称轴m、 n.
(1)画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A B C ;
(2)再画出△A B C关于直线n对称的△A B C .
(3)观察△ABC和△A B C ,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
n
A
m A
A
C
C
C
探究发现
动手做一做:用三角板、直尺画平行线
B C
观察:线直段尺ABP与Q是A′倾B′斜的放位置关系与数
量关系,置∠,B与用∠三B角′的板关能系呢?
A
否画 出平行线? AB= A′B′ AB// A′B′
注意:∠在B平=移∠过B程′ 中,
对应线段也可能在一
观 量察 关系:,线条B∠段′C直AA′)线C与与上∠(AC′如C′的′:B的关C位与系置呢关?系与数
在一条直线上,简称共线)且相等;
B′
A′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角相等;
平移的方向是直尺PQ倾斜放置的方向,平移的
C′
距离是 B′B′的长度。
Q
探究发现
△ABC沿PQ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除了对应线段
四年级平移的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平移的知识点总结
在四年级数学中,平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图形的移动和旋转。
以下是四年级平移的知识点总结:
1. 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
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 平移的两个要素:(1) 沿某一方向移动;(2) 移动一定的距离。
3. 平移的方向就是原图上的点指向它的对应点的方向;图像上
每点都沿同一方向移动距离,这个距离是指对应点之间的长度。
4. 平移前后两图形是全等的。
5. 平移的特征:平移不改变图形和,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或线段) 且相等;对应线段 (或线段) 且
相等,对应角。
6. 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沿某个方向转动
一定的,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7. 旋转的三个要素:(1) 绕某个点旋转;(2) 沿某个方向旋
转;(3) 旋转一定的度数。
8. 旋转的方向和角度由中心决定。
9. 旋转的特征:图形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按同一旋转方向
旋转了同样大小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不变。
10. 旋转对称图形的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这样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图形。
11. 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角度,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12. 成中心对称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 180,如果它能够和另一个图形重合,就称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13. 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连结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并且被对称中心。
10.2.2平移的特征
△ABC沿着由点A到点D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请你指出平 移的方向,并量出平移的距离。
D A E A F
解:平移的方向就是点A 到点D的方向,平移的距 离就是线段AD的长度, 约为2.6厘米。
B
CB
C
如图,△DEF可看做△ABC经过一次平移而得到的图形,平移的方向 就是点A到点D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就是线段AD的长度,约为2.6厘米。 在网格图中还能换一种理解吗?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116页的“做一做”。 我们发现经过两次翻折(对 称轴互相平行)后得到的图形, 可以看作是原图形经过平移得到 的。也就是说,两次翻折(对称 轴互相平行)相当于一次平移。
已知△ABC沿着点A到点D的方向,平移4cm得到△DEF.在 △ABC中 ,∠B=9Oº,AB=6cm,BC=8cm, △CEG的面积为6cm2 , 求:(1)线段CE、CF的长;(2)求四边形DGCF的面积。
B
C
E
平移的特征2: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角:数量关系:相等 平移后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变化;
△ABC沿着由点A到点D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
A
D
D 点A的对应点是点_____; 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 E 点C的对应点是点_____. F F
B
C
E
平移的特征3:
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并且相等
A
D
DE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_____; 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_____; EF DF 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_____.
B
C
E
F
平移的特征1: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 位置关系: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数量关系:相等
平移的特点有哪三种不变
平移的特点有哪三种不变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改变。
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
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1
(1)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多次连续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偶数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5)平移是由方向和距离决定的。
(6)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2
(1)原来的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和平移后的图形是全等的。
(2)平移的方向。
(东南西北,上下左右,东偏南n度,东偏北n 度,西偏南n度,西偏北n度)
(3)平移的距离。
(长度,如7厘米,8毫米等)。
平移的特征(1)
平移的特征(1)
平移是指在平面上沿着某个方向移动图形的过程。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平移通常指将一个图形沿着水平或竖直方向移动一个固定的距离。
平移的特征包括:
1. 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了它的位置。
2. 平移变换是一个向量运算,可以用向量表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 平移变换可以用矩阵表示,通常表示为一个3x3的矩阵,其中第1行表示x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第2行表示y轴方向的移动距离,第3行表示z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4. 平移变换可以与其他变换组合使用,例如旋转、缩放等,来实现复杂的图形变换。
平移的特征
B EC F
2.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 C) A.互相平行且相等; B.互相垂直且相等 C.互相平行 (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3.若∠A=60o,将∠A先向左平移1cm,再向下平移 2cm,则∠A的大小( C)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4.将线段AB=2cm,向右平移3cm后得到线 段CD,则线段CD= 2 cm,BD= 3 cm.
练一练:
如图所示,平移△ABC可得到△DEF,如果 ∠A=50°,∠C=60°,那么∠E=_7_0__ 度,∠EDF=_5_0_____度,∠F=_6_0____度, ∠DOB=_6_0_____度.
A DB E O
C
F
合作、探索二
△ABC沿着PQ的方向平移到 △A`B`C`的位置,除 了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
合作、探索一
动手做做:用三角板、直尺画平行线。
A
PB C E
观系关直 置 否察与系尺 , 画:数呢用P出线量?Q注 程三平段关是意 中角A系行倾:,B对板在,线与斜∠应能平D?放BE线移与的段过∠位E置的关 D AB=也D可E能在A一B/条/DE
直∠线B上=∠(如E:BC
观察:线与段EAF)C与DF的位置关
的方向.所以平移的方向就是点A到点 A 的方向; (4)平移的距离就是线段 AA 的长度,约为2厘米。
练习2 在图形平移中,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方向相同 B. 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距离相等 C. 图形上任意两点的连线的长度不变 D. 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点
课堂演练
P A
Q
A
A`
A
B
B`
B
C
二年级平移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平移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平移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动,也是几何变换中的一种重要操作。
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平移现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观念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二年级平移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什么是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上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不改变它的大小和形状,沿着平行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使得图形的各个点同时按相同的距离和方向移动,并保持位置相对关系不变,这种运动称为平移。
二、平移的特点1. 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在平移过程中,图形的各个点按相同的距离和方向移动,使得图形整体上只是在平面上整体移动,而没有发生形状和大小的变化。
2. 保持位置相对关系不变:平移过程中,每个点与其他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即平行线仍然平行,相交线仍然相交,图形内部的角度关系也不变。
三、平移的表示方法在数学中,平移通常使用向量表示。
平移向量是一个由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组成的有向线段,用箭头来表示。
平移向量的长度表示平移的距离,方向表示平移的方向。
四、平移的性质1. 平移是一个刚体运动:平移操作仅仅是沿着平行的方向移动,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因此平移是一个刚体运动。
2. 平移是可逆的:对于任意的平移,都存在逆平移,即可以将图形从初始的位置移回到平移前的位置,这是因为平移不改变图形的位置相对关系。
五、平移的操作步骤在进行平移操作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平移的向量: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找到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平移向量。
2. 在原图形上标出平移向量:通过箭头的方式,将平移向量标在原图形上。
3. 复制标出平移向量的图形:将标出平移向量的图形复制到平移向量的终点位置上,即可完成平移操作。
六、平移的例题为了更好地理解平移现象,下面给出一个平移的例题:题目:将图形A按照平移向量(-2, 3)进行平移,得到图形B。
请在坐标平面上画出图形B,并标出其顶点坐标。
解析:根据平移向量(-2, 3),我们可以将图形A上的每个顶点都按照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的方法找到对应的顶点坐标,连接这些顶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B。
10.2平移.2平移的特征
如图10.2.8(1),△ABC经 过平移到△A′B′C′的位置,指出平移 的方向,并量出平移的距离.
解:由于点A与点A′是一对对应点, 因此如图(2),连接AA′,平移的方向就 是点A到点A′的方向,且平移的距离 就是线段A A′的长度,约2.6厘米.
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对应 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对应角相等. 2.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 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观察图,△ABC沿着PQ的方向 平移到△A′B′C′的位置. 1.同学们能说出图中平移的什么现象?
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并且相等。
按照这种规律,同学们将图中 的△A′B′C′沿RS方向平移后的图 形△A″B″C″ 画出来。
有时在平移过程中,对 应点所连线段在同一直线上。
1.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对角线AC 与BD相交于点O,画出△AOB平移后 的三角形,其平移方向为射线AD的方 向,平移的距离为线段AD的长.
A' B'
C'
1.基础训练10.2平移 2.习题10.2 4.利用如图所示的图 形,通过平移设计图案.
10.2.2平移的特征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 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 形运动称为平移.
1.图形的平移是由移动的方向和 距离决定的. 2.图形上各点沿同一方向移动相 同的距离. 3.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与形状, 它只改变图形在平面中的位置.
A′B′∥AB, A′B′=AB . A′C′∥AC, A′C′=AC. ∠B′=∠B ,∠C′=∠ C. ∠A = ∠A′ BC=B′C′,但BC与B′C′在同 一条直线上.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 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 并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 与大小没有变化.
10.2.2平移的特征
10.2.2平移的特征教材分析1.本节课主要内容:平移的特征。
2.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认识了平移的特征才能有效的完成图形的平移.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感知平移现象,认识平移的特征,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利用学生爱说爱玩的特点,并结合课件的效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的特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容易理解的有以下几点:1. 图形在平移后形状和大小都不变.2. 通过平移现象的感知,平移后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能准确的找到.3.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4.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学情分析本节课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容易理解的有以下几点:1. 图形在平移后形状和大小都不变.2. 通过平移现象的感知,平移后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能准确的找到.3.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4.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本节课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出现以下误解和错误的地方: 1.有些学生由于对方法记忆的模糊,导致对平移直尺画平行线产生错误甚至不会画.2.该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会把两幅图之间的距离看作是平移的距离,导致在计算平移的距离时会出现错误.3.学生的思维欠缺全面性,在探索平移的特征时归纳不完善,如对应线段位置上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在位置上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这两点容易忽略.4.有些同学在画图时容易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忽略,而仅仅凭借感觉画出及其相似的图形,通过目测认为平移后的图形大小形状没有改变.(1)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小组交流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把遗忘的知识相互补充,互相当老师并纠正画平行线的方法,也起到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探索的精神.(2)由于该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会把两幅图之间的距离看作是平移的距离,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教具操作或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亲眼观察;然后让学生自己平移手头的实物亲身体会,这样双管齐下使学生理解平移的距离.(3)学生的思维欠缺全面性,在探索平移的特征时归纳不完善,针对这些情况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实例,通过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到对应线段位置上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在位置上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这个结论.(4)在练习环节有些同学在画图时容易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忽略,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利用方格纸画图,这样的题起点低,容易理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较容易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学生能较快利用平移的特征进行作图,即将图形的移动转化为点的移动;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学目标:掌握平移的特征,理解“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以及“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会根据平移的特征作图;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索平移的特征,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过程:一、提纲导学:1.复习提问什么叫做平移?平移有何特征?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图10.2.5,在画平行线的时候,有时为了需要,将直尺与三角尺放在倾斜的位置上.但不管怎样,我们总可以推得A′B′∥AB, A′B′=AB,∠B′=∠B.同时也有A′C′∥, A′C′=,∠C′=.图10.2.5你能得到什么结论?3.出示导纲问题一:1.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也可能在2.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发生变化。
平移的特征
平移的特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并掌握平移的三个特征:(1)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2)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3)图形在平移后形状和大小都不变.2、能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将复杂图形的平移转化为简单图形的平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中“转化”思想的重要性;2、探索平移的特征,体验几何学习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环节,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获得数学的活动经验。
2、培养学生能和谐、流利的与人交流、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平移的三个特征及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难点: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三、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1、什么叫平移?平移是有什么决定的?(1)平移的定义:平面图形的每个点沿着某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2)由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所决定.2、平移有何特点?平移的特点:经平移运动后的图形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 形状和大小不变.(二)探究归纳1、作图:点A 沿着PQ 方向平移得到的图形.2、请在练习本上作△ABC 沿着PQ 方向平移得到△A ′B ′C ′3、我们来总结下图形平移的画法:(1)确定点(2)定方向A . PQAPQB C(3)定距离4、如图,请回答:(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有没有发变化?(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各有什么关系?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注意: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总结: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移的特征.5、△ABC 沿着PQ 的方向平移到△A ′B ′C ′的位置,除了对应线段平行并且相等外,你还发现有哪些线段平行且相等?在图(1)中,有AA′∥BB′∥CC′,AA′=BB′=CC′.问题:你知道线段BC 的中点M 平移到什么地方去了吗?在图(2)中,有AA′∥BB′,AA′∥CC′,AA′=BB′=CC′,而BB′与CC′在一条直线上.总结: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三)例题讲解例1、完成教材第117页练习第1题.例2、如图:ΔDEF 可以看作ΔABC 平移得到(1)平移的方向是 ;平移的距离是 .(2)AB ∥ ; ∥ .(3)若BC=5cm ,CF=3cm ,则BE= cm ,CE= cm ,EF= cm.(4)若连结AD ,与AD 相等的线段是: . 例3、如图:△A ′B ′C ′是由ΔABC 沿射线B B ′的方向移动5cm 得到的.BC 与B ′C ′在一条直线上.若BC=3cm,则B'C=?例4、如图,在ΔABC 中,∠A=40o ,∠C=35o ,将ΔABC 平移得到ΔDEF ,DF 与BC 交于点G , 你能求出∠DGB 与∠E 的度数吗?A B C F E D C' B ' A B C A'(四)课堂小结1、平移的特征:(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2)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2、图形平移的画法:(1) 确定点(2) 定方向(3) 定距离四、布置作业:教材117页习题10.2第1、2题. G DE F C B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2平移的特征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所给条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欣赏、认识探索平移的基本特征的过程,理解平移时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有时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有时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以及对应角相等的理论.
【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识图能力,体会变换的美.
【教学重点】平移的特征和平移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平移的特征和平移的基本性质.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实例,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2.什么是平移?
3.平移的三要素是什么?
【教学说明】通过这些画面的展示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的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着平移现象,激发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本节课探究问题作好了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如图△A′B′C′是由△ABC平移得到的.
(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有没有发生变
化?(2)每对对应线段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3)每对对应角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归纳结论】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
等(也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2.观察探索:△ABC沿着PQ的方向平
移到△A′B′C′的位置,除了对应线段平
行并且相等以外,你还发现有哪些线段平行
且相等?
【归纳结论】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
段平行并且相等.
3.注意:若把△ABC沿着BC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在平移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不同于所概括规律的特征吗?
【归纳结论】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
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4.将图中的△A′B′C′沿着RS的方向平移到△
A″B″C″的位置,其平移的距离为线段RS的长度.
【教学说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便于让每个同学都能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找到一定的成就感,从而获得进一步探索的信心和勇气.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第116页例题.
2.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 )
A.互相平行且相等
B.互相垂直且相等
C.互相平行(或在同一
条直线上)且相等
3.如图所示,平移△ABC可得到△DEF,如果∠A=50°,∠
C=60°,那么∠E=____度,∠EDF= 度,∠F= 度,
∠DOB= 度.
4.如图,面积为12cm2的△ABC沿BC方向平移至△DEF的
位置,平移的距离是边BC长的两倍,则图中的四边形ACED的
面积为()
A.24cm2
B.36cm2
C.48cm2
D.无法确定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C>AD,
∠B与∠C互余, 将AB,CD分别平移到EF和EG的位
置,则△EFG为三角形,若AD=2cm,BC=8cm,
则FG= .
6.将字母A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
图形.
【教学说明】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平移的特征解决
实际问题.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3.通过本节课,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1.布置作业:教材第117页“习题10.2”中第1、2、3 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