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版要点解析
解读2020版CSCO结直肠癌指南内科治疗的亮点
解读2020版CSCO结直肠癌指南内科治疗的亮点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的可及性、吸收精准医学新进展,制定中国常见癌症的诊断治疗指南,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基本任务之ー。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自2017年公布以来,有效地提高了医生对结直肠癌标准化诊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结直肠癌的标准化诊疗水平。
2020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已于4月25日正式与全国临床肿瘤学工作者见面。
对此,医脉通特别连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周爱萍教授,从内科视角解读2020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更新的亮点。
周爱萍教授主任医师内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胃癌/智慧医疗专委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结直肠癌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道肿瘤MDT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CGOS)副干事长胃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脉通: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您认为2020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内科治疗方面有哪些亮点?周爱萍教授:2020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于4月25日正式在线上发布。
2020版指南基于近两年结直肠癌领域内科治疗的最新进展,结合国内结直肠癌领域的诊疗现状和基于专家经验的共识进行了更新。
围手术期治疗方面,2020版指南基于IDEA研究的最新结果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时长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增加了对高危的II 期结肠癌,可考虑3个月的XELOX方案术后辅助化疗。
II期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T4,低分化,脉管瘤栓,淋巴结切除数量不足12个、肠梗阻/穿孔。
IDEA研究主要考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时长是否可以从传统的六个月缩短为三个月。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III期和高危的II期结肠癌患者,总体上三个月的术后辅助化疗不能证明非劣效于六个月的术后辅助化疗。
2020CSCO
Part 2
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
探讨
RESONANCE研究
研究方法: 2012年9月至2019年7月期间,通过CT、EUS和腹
腔镜检查纳入II-III期胃癌患者共纳入772例患者,并1:1
随机分为两组: A组(386) B组(386)
手术→SOX SOX→手术→SOX
A组患者术后接受8个周期的SOX方案治疗。 B组患者术前接受2-4个周期的SOX方案治疗,术后 接受4-6个周期的SOX方案治疗。
➢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3年无病生存率; ➢ 次要终点为5年总生存率、客观缓解率、D2/R0切除率和副作用。
探讨
短期研究结果: ➢ 部分新辅助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治疗后出现降期(
67.6%[261/386])。 ➢ pCR率为23.6%。 ➢ 与辅助治疗组相比,新辅助治疗组的R0切除率明显更优,
两组分别为73.1% 和58.1%(P<0.05)。 ➢ 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无差异。 结论:
交流分享
2020 CSCO 胃癌诊疗指南 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
邢台市人民医院 胃肠肿瘤外科 赵笑枫
目录
受疫情影响,2020 BOC(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 展研讨会)/BOA(Best of ASCO 2020 China)在线上举行, 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各肿瘤领域最重磅研究进展、中国年度研 究进展和2020版指南更新解读等内容。
2020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不可手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解读
术前放化疗进一步改善治疗反应
西班牙回顾性研究80例(cT3–4/N+) GC 术前化疗 (ChT,34例) 术前放化疗 (CRT,46例)
CRT组对比ChT组: Becker Ia–b反应 (58% vs 32%,
P=0.001) D级淋巴结消退 (30% vs 6%, P=0.009), 良好病理反应率 (23% vs 3%,P=0.019)
Tepper J,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7):1086.
术前放化疗(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对比术前化疗:POET 研究
随机分组研究术前同步放化疗和术前化疗对于局部晚期胃食道结合部腺癌患者的疗效
Siewert I-III uT3-4NXM0
DT30Gy/15f
3-yrs OS: 27.7% 47.4%
不可手术切除非转移性胃癌的综合治疗
分期 不可切除
分层 PS=0~1
PS=2
Ⅰ级推荐
Ⅱ级推荐
Ⅲ级推荐
同步放化疗a-e(1A类证据)①③ 进行 MDT讨论,评价同步放化疗后的行 术可能性,如能做
到完全性切除,可考虑行 术治疗
化疗b-e(2B类证据)② 放疗b-d,f,g(2B类证据)③ 进行 MDT讨论,评价化疗或 放疗后的行 术可能性,如能 做到完全性切除,可考虑行 术治疗
• 共入组36例患者 • 治疗的CCR率为36%,总有效率为83%,
中位生存时间为25.8个月,2年生存率为 52%
• 获得CCR的患者有较好的总生存期 (P=.004)
结论:在不能手术或医学上不能切除的GC,该方案可耐受
Liu, Y., et al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7,98(5): 1096-1105
2020 CSCO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解读
2020 CSCO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解读2020年CSCO结直肠癌指南推出备受瞩目,此次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包括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指南总则、MDT原则、筛查和遗传学,影像学诊断与病理学诊断,非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原则,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原则,直肠癌的治疗原则。
对于诊疗指征更加明确,治疗建议更加中肯。
对于患者和医务工作者而言,我们首先要了解,指南推出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呢?标准化——诊断、治疗的标准化规范指引肿瘤不同于其他疾病,初次诊治非常重要,初诊初治阶段错一步则后续治疗步步被动,诊断阶段少做一个检查可能造成误诊,让手术功亏一溃,治疗顺序的不严谨不科学,会让整体治疗疗效显著降低。
那么新指南下,我们如何能保证患者的诊治标准化呢?我们按照患者诊治的一个流程来简要说明。
该阐释分两大方面进行介绍:诊断和治疗。
该指南中,肠癌的诊断仍然分为定性和分期两大部分。
当患者出现腹痛、大便颜色变黑、贫血等症状时,首诊科室往往是消化内科或普外科,在这些首诊科室,指南建议必不可少的检查依旧是肠镜,这个检查结果是病变定性诊断的金标准,同时也是肿瘤医生制定后续治疗的重要依据。
肠镜下若发现息肉,新指南建议对于无蒂或怀疑癌变的部分首先明确病理性质,之后再决定是否行镜下切除,这点是不同于以往的。
第二个重要的变化是检查方面,指南建议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常规检查需行胸腹盆增强CT以进行全面分期,避免遗漏肺、腹膜、盆腔等容易出现转移灶的部位,而对于骨扫描、头颅增强MRI、PET-CT指南并不常规推荐,这点需要引起重视,同时本次指南更新还明确了,临床上胸片、腹部超声并不能替代CT检查,再次提醒医学同仁,同时也提醒患者引起注意。
在完备检查的基础上便可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一般建议肿瘤内科/肿瘤胃肠外科同时参与讨论,如果有条件,推荐去有多学科会诊(MDT)中心的肿瘤医院进行多学科综合会诊,确保诊疗方案客观全面。
指南建议,治疗方面首先考虑可切除与不可切除(此处切除是指根治性切除),肿瘤无残留的状态下,手术类型可分为内镜下治疗(微创)和根治性手术两类。
《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版要点解析
《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版要点解析近期,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组织编撰的2020版《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治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公布。
这是CSCO针对胃肠间质瘤(GIST)这个小瘤种首次推出的指南。
先前, 中国GIST临床诊疗遵循的主要是由CSCO编写的《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最近一版的共识于2017年发布。
与《共识》相比, 《指南》的推荐等级更高, 更具权威性;内容格式由文字变为表格, 使用上也更为便捷;而且《指南》依据证据级别进行推荐, 更具说服力。
《指南》内容涵盖病理、影像、手术、药物、随访全流程。
病理免疫组化检测原发部位为胃的经典型GIST患者免疫组化检测项目除了CD117、DOG-1和Ki67, 还Ⅰ级推荐常规增加SDHB标记, 因为SDH缺陷型GIST绝大部分发生在胃。
与先前的临床实践相比, 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更新。
SDHB缺陷型GIST具有独特的特征: 大多发生于胃, 对伊马替尼不敏感, 惰性发展, 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较高。
GIST生物学行为决定了治疗方式。
分子诊断适应人群对于拟行靶向治疗的患者或发生继发性耐药的患者, 分子检测的推荐级别最高, 是Ⅰ级推荐;对于低危GIST Ⅱ级推荐进行分子检测, 对于小GIST和微小GIST Ⅲ级推荐进行分子检测。
如一代测序检测为野生型GIST, 可行NGS(Ⅱ级推荐), 因为一代测序常规只检测6个位点, 而KIT和PDGFRA的突变位点有44个, NGS可以覆盖全部44个位点, 且一代测序的深度不如NGS, NGS可能能够检测到一些突变频率比较低的突变。
将野生型GIST进行精准分类已成为必然。
外科治疗外科治疗总体原则尽可能做到R0切除, 保证无瘤原则, 避免肿瘤破裂。
小GIST(最大径≤2cm)的处理原则小GIST总体上预后较好, 小部分仍可能具有不良生物学行为, 不良生物学行为包括临床表现与内镜表现两个方面。
CSCO 2020:中国版GIST诊治指南(2020)关键问题概述
CSCO 2020:中国版GIST诊治指南(2020)关键问题概述作为罕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
但在消化道的软组织肉瘤中,其发病率位列第一。
其可以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胃和小肠多发,结直肠次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于2008年、2011年、2013年和2017年分别制定了中国GIST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这些共识的颁布和推广极大地规范和提高了我国GIST临床诊治水平。
2020年9月21日,在第二十三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0年CSCO学术年会胃肠间质瘤专场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的叶颖江教授,代表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对最新发布的《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要点更新做出了详细的解读。
图1: 中国胃肠间质瘤共识到指南发布历程共识与指南的区别叶颖江教授首先介绍了共识与指南的区别,并解释了为何在发布《专家共识》后还需总结发布《临床指南》。
临床指南是基于系统评价的证据和平衡了不同干预措施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务的推荐意见集合。
主要编写小组包括指南指导委员会、指南制定小组、外部评审小组。
指南对疾病的证据质量进行分级,并形成推荐等级,进而全文报告,突出指南推荐意见和总结,参与人员利益声明。
专家共识是强调专家经验在指南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其专家经验主要来源于多学科专家代表组成的团队,针对具体临床问题的诊疗方案进行共识的结果。
成员构成无要求,证据利用也无要求,无证据等级及评价,可能有偏倚。
图2: 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证据类别与推荐等级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特点,叶颖江教授着重强调了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的特点。
新指南利用表格和注释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整本指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同时,还对最新的靶向药物进行了推荐,纳入瑞普替尼和阿泊替尼治疗的最新临床证据;需要注意的是,新指南在专门的章节对小GIST进行了描述,首次发布了小GIST专家共识。
2020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胃癌病理与分子检测解读
浸润深度(pT分期)f 大 管、淋巴管、神经侵犯 近/远侧切缘g 大 管/大 大 指肠侵犯情况(如切 取) 淋巴结转移数/受检淋巴结数 (pN分期) 癌结节数大 h
同上
进展期胃癌大 体类 型l
同上
远处转移(pM分期)i
pTNM分期(第8版)b
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大 除标本#
术切
同上
(对于大 明显肿物的标本应仔 细检查并多点取材,以免误判 肿瘤治疗反应和临床病理分期
手术后病理诊断是肿瘤系统信息的手段
• 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 • 明确pTNM分期、准确评估预后 • 确定ypTNM分期、提供客观治疗反应评估体系
分子病理学检测指导预后评估与治疗预测
• 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药物选择、疗效预测等提供依据
一般原则与流程
胃癌病理诊断与技术操作流程
组织标本固定的基本要求
胃癌病理与分子检测:指南解读与更新
Xxx医院 xxxx专家
指南框架
一、胃癌诊断 二、胃癌综合治疗
➢非转移性胃癌的治疗 • 可手术切除胃癌的治疗 • 不可手术切除胃癌的治疗
➢晚期转移性胃癌的治疗 • 晚期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选择 • 胃癌局部复发与单一远处转移的综合治疗
三、随访 四、遗传筛查和管理 五、附录
病理诊断指南与更新
1
常规病理诊断
2
分子病理诊断
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标本类型 活检标本*
内镜下切除标本a (EMR/ESD)
大 体检查 记录组织大 大 与 数大
肿瘤部位b 肿瘤大 大 (cm3)
Ⅰ 级推荐 光镜下检查
Ⅱ 级推荐
Ⅲ级推荐
明确病变性质和组织学类型
—肿瘤/大 肿瘤 —良性/恶性 —组织学类型
2020 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
2020 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受疫情影响,2020 BOC/BOA在线上举行,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各肿瘤领域最重磅研究进展、中国年度研究进展和2020版指南更新解读三个方面。
2020年胃癌指南更新要点主要包括胃癌诊断、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
今年指南新增了遗传筛查和管理部分。
病理学诊断:分子诊断要点解析根据分子分型指导治疗: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后,需进行相关分子检测,今年指南增加了NTRK融合基因检测作为III级推荐,新增了第二代测序(NGS)作为II级推荐。
注释增加:“NGS可平时评估胃癌多基因改变指导精准治疗,但可供检测的组织有限时,且患者无法接受其他检测时,考虑进行NGS检测,但应注意其局限性,新增了分子结果报告的规范要求,强调检测必须在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
”;新增了PD-L1检测标本要求;新增“液体活检HER2扩增检测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的检测”。
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术后辅助治疗2019年SOX(S-1+奥沙利铂)辅助治疗方案是作为II/III期患者的III 级推荐(2B类证据)。
基于RESOLVE研究和ARTIST2研究结果,今年指南将SOX辅助治疗升级为1A类证据I级推荐(对于III期患者)和1B类证据II级推荐(对于II期患者)。
多项研究显示,D2术后辅助放化疗获益并不明确,因此,对于II期D 2根治术后患者,删除术后辅助放化疗:DT45~50.4Gy(同期氟尿嘧啶)(3类证据,III级推荐);对于III期D2根治术后患者,保留术后辅助放化疗(3类证据III级推荐),但在注释中写明“限于局部区域高危因素者:安全切缘不安全,脉管癌栓,神经束周围侵犯,N3或转移性淋巴结比例>25%”。
相关研究进展III期RESOLVE研究共纳入1049例患者,评估了D2术后XELOX方案或SOX方案或新辅助/辅助SOX方案的疗效。
2019年ESMO大会上公布的结果显示,对于行D2切除术的cT4a/N+M0或cT4bNxM0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术后SOX方案的3年DFS非劣于术后XELOX方案(HR=0.85),围手术期SOX方案的3年DFS优于术后XELOX方案(HR=0.79,P=0.045)。
2020CSCO胃癌指南护理课件
2023
PART 02
胃癌的诊断
REPORTING
诊断流程
01
02
03
初步检查
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以初步 判断是否存在胃癌。
确诊检查
通过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 胃癌,并进一步了解肿瘤 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 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分期与分级
根据检查结果,对胃癌进 行分期和分级,为后续治 疗提供依据。
方案和预后不同。
分级
根据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 将胃癌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分 级越高,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分期与分级的意义
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 依据,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 治疗前景。
2023
PART 03
胃癌的治 疗
REPORTING
手术与外科治疗
染、吻合口瘘等。
康复与生活质量改善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逐步恢 复正常饮食。
活动与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随访与复查
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术 后并发症。
2023
PART 05
胃癌的预防与筛查
2023
REPORTING
2020 CCO胃癌指南 护理课件
• 胃癌概述
• 胃癌的护理与康复 • 胃癌的预防与筛查 • 胃癌患者及家属的教育与支持
2023
PART 01
胃癌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 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分类
2020NCCN胃癌中文版指南2020V1修订
NCCN 指南——胃癌 2020.V1
- 1%-29%的标记物表现出不稳定性 -出现 5 个国家肿瘤组织(NCI)建议的标志或出现单核苷酸标志之一表现出不稳定性 · MSI-高(MSI-H)
Hale Waihona Puke NCCN 指南——胃癌 2020.V1
-≥30%的标记物表现出不稳定性 -出现 5 个 NCI 建议的标志或单核苷酸标志物中的 2 个及以上表现出不稳定性 3.PD-L1 检测;第一个栏目修改: ·在 PD-L1 染色的标本片中,至少存在 100 个肿瘤细胞,才被认为可以进行 PD-L1 评估。 六、GAST-B 病理检查及生物标记检测原则 5 of 6 1.下一代测序,栏目修改:pembrolizumab 基于 PCR 检测的 MSI,IHC 检测的 MMR,CPS 检测的 PD-L1 表达。 2.新增液体活检部分 实体肿瘤的基因改变也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 DNA 被识别出来,也称为液体活检。液体活检尤其常用于已经不适宜因为监测疾病而需要的临床的活检的晚期 疾 病患者。对于胃癌组织释放的 DNA 所检测出的突变/改变有助于识别出可靶向的基因突变或者帮助评估治疗后肿瘤细胞克隆的变化。因此,对于不适合进行传统活检 的病 人,应考虑在 CLIA 通过的实验室中进行已经验证过的综合基因组测序。应当谨慎解读阴性结果,因此该结果的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肿瘤基因突变或扩增的存在。
·在“部分情况下有用”的栏目下新增:“氟尿嘧啶+伊立替康+雷莫芦单抗” 十一、GAST-F 全身治疗原则 7 of 13 1.移除 5-FU+四氢叶酸方案 2.术后放化疗的描述文本更新 3.氟尿嘧啶:同期放疗的剂量改动 4.手术化疗,新增氟嘧啶+奥沙利铂的方案 十二、GAST-F 全身治疗方案 9 of 13 1.一线治疗方案;首选方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新增方案 ·卡培他滨 625mg/m2 PO BID 第 1-14 天
指南(共识)解读|从2020年国内外主要指南更新变化解读胃肠间质瘤精准诊治
指南(共识)解读|从2020年国内外主要指南更新变化解读胃肠间质瘤精准诊治从2020年国内外主要指南更新变化解读胃肠间质瘤精准诊治汪明,曹晖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2):125-129摘要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在GIST中取得成功是精准医学时代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里程碑。
2020年,国内外各学术组织围绕GIST的诊疗实践相继发布或更新了各种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
其中在指南层面,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发布我国首部GIST诊疗指南《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也对NCCN指南GIST部分内容作出重要更新,二者更新均由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更新所驱动,将对我国GIST精准诊疗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基金项目:2017年上海市领军人才项目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上海200127通信作者:曹晖,E-mail:**********************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TKI)在GIST中的成功应用已成为精准医学时代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里程碑性事件。
作为一种主要由KIT或PDGFRA基因功能获得性突变驱动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GIST的病理学诊断、影像学诊断、外科干预和药物治疗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各种机制导致的伊马替尼耐药给GIST的临床治疗提出巨大挑战,后线靶向药物的相继问世又给晚期GIST病人的治疗选择带来新希望。
我国从事GIST临床诊疗的医务工作者需要紧跟国际和国内学术前沿并掌握最新诊疗进展,结合临床实践更好地开展GIST诊疗事业。
2020年,《胃肠间质瘤全程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1]发布。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GIST专委会在之前各版中国GIST诊疗共识的基础上,首次发布了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以下简称“C-G指南”)[2];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首次将GIST相关内容从《软组织肉瘤指南》中独立,发布了首部《NCCN胃肠间质瘤诊疗实践指南》(以下简称“N-G指南”)[3]。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
针对患有某器官或系统疾病的病人进行讨论 形成该病人的诊断、治疗决策 并由相应学科MDT成员执行
结直肠癌的MDT诊治原则
结直肠癌的MDT诊治原则
• 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将尽可能多的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是转 移性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诊疗纳入MDT的管理
证据级别
证据级别
注意事项
I级 1A类证据:
2A类证据:
• 可及性好
专家推荐 基于高水平证据,如严谨的 基于稍低水平证据,如一般质量 • 适应症明确
Meta分析或大型随机对照 的meta分析、小型随机对照研 • 基本为国家医保所收
临床研究结果,专家组取得 究(II期)、设计良好的大型回
录
一致共识(支持意见≥80%) 顾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专 • 不因商业医疗保险改
• 阳性者进入高危人群
管理流程 • 阴性者进入后续筛查
后续筛查
FIT 每年1次
阴性
下一年继续FIT
无症状健康人群的筛查:一般人群 (I 级专家推荐)
• 多项研究一致证实,免疫法大便隐血检测(FIT)在不降低特异性情况下,筛 检的敏感性较化学法大便隐血检测有显著提升。
• 免疫法大便隐血检测(FIT):建议进行2次间隔1周的检测。经一项1020人 的全人群结肠镜金标准对照筛查试验,与1次检测相比,2次间隔1周的大便
• FAP患者会出现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CHRPE),在典型的FAP中发生率可达80%。 • 1/3-1/4的FAP患者无家族遗传史,为该个体胚系新发肿瘤。家族史并不是诊断FAP的必要条件。
FAP遗传基因筛检
《小胃肠间质瘤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要点
《小胃肠间质瘤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要点胃肠间质瘤 (GIST) 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大小、核分裂象及有无破裂等,GIST的恶性潜能从极低危至高危不等。
小GIST特指直径<2cm的GIST。
尽管大多数小GIST病例在临床上呈良性或惰性表现,但确有少数病例显示出侵袭性行为,尤其是核分裂象计数>5/5mm2 者。
既往共识中有关小GIST的推荐证据较少。
1 小GIST定义及流行病学观点:胃是小GIST最好发的部位,其余依次为小肠、结肠、直肠。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2 小GIST的生物学行为观点1:小GIST有一定的恶性潜能,非胃来源小GIST生物学行为更差。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观点2:超声内镜的高风险特征如强回声灶、异质性、边界不规则、囊性变等,有助于预测小GIST恶性潜能。
证据级别:C。
推荐意见:弱推荐。
3 小GIST的辅助检查观点1:超声内镜是小GIST的首选检查。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观点2:增强CT对于小GIST的定位及随访检查有一定意义。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4 小GIST的鉴别诊断观点:小GIST是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一种,术前易与平滑肌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脂肪瘤、异位胰腺及施万细胞瘤等混淆。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5 小GIST的外科治疗5.1 胃观点:有高危因素的胃小GIST应手术治疗,对于适宜部位的小GIST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单纯内镜下切除仍需谨慎。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弱推荐。
5.2 十二指肠观点:十二指肠小GIST在完整切除的基础上应尽量保留器官功能,减少行联合脏器切除及消化道重建。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5.3 小肠观点:小肠小GIST,一经发现应积极切除,不建议常规行腹腔镜下切除治疗,但可借助腹腔镜技术暴露及定位肿瘤。
证据级别:C。
推荐意见:弱推荐。
5.4 结肠观点:结肠小GIST罕见,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一经发现应积极切除。
胃肠道间质瘤诊治指南解读_图文(精)
·8·2015,Vol.4,No.1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4卷第1期Chin J Colorec Dis (Electronic Edition ),·专家论坛·胃肠道间质瘤诊治指南解读郁雷梁小波梁小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山西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山西省肿瘤医院肛肠肿瘤研究所所长、山西省肿瘤医院消化内镜-微创外科治疗中心主任、山西省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肛肠教学工作,擅长结肠癌扩大根治术、直肠癌扩大根治肿瘤的防治与科研、术、保留植物神经直肠癌扩大根治术等手术。
主要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肿瘤学分会委员、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委、大中华结直肠腔镜外科学院特聘讲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间质瘤专家组副组长、山西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山西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会长、山西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山西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获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等奖、山西省医药卫生引进新技术奖等奖项,并获山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山西省青年岗位能手、山西省劳动模范、第三届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抗击非典工作中荣立二:《肿瘤研究与临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等功。
并兼任杂志总编辑等期刊的副总编辑或编委。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次在全国性学术大会上担任大会主席、主持人并作专题发言。
【摘要】作为罕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GISTs )的发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
?2020五大消化道肿瘤CSCO指南重磅发布!食管、肝、胃、肠及GIST肿瘤进展一览无余!
2020五大消化道肿瘤CSCO指南重磅发布!食管、肝、胃、肠及GIST肿瘤进展一览无余!由中国临床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办的“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0 China(BOA)”于2020年7月3日顺利在线举行,各大专家学者就最新的CSCO指南做出了总结。
今天小编就为您一网打尽2020 CSCO 食管癌、胃癌、胃肠间质瘤、肝细胞癌和结直肠癌的指南更新要点,一起看下去吧食管癌篇食管癌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肿瘤。
我国食管癌组织学类型以鳞癌为主(>90%),与欧美国家食管癌以腺癌为主(约70%)大不相同。
因此临床实践中,《CSCO 食管癌诊疗指南》更符合我国国情。
而本次新版指南在转移性食管鳞癌的治疗原则上有诸多更新,目前一线治疗方案仍是以化疗为主,根据是否有HER2靶点的突变,可根据联合曲妥珠单抗进行治疗。
而在晚期食管癌二线及以上治疗领域,近几年颇受关注的免疫治疗在新版指南中实现了0到1的突破,三大免疫治疗药物正式成为标准治疗。
二线及以上治疗更新要点:•卡瑞利珠单抗:无论PD-L1表达,I级推荐,1A类证据•帕博利珠单抗:治疗CPS ≥ 10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I级推荐,1A类证据•纳武利尤单抗:无论PD-L1表达,II级推荐,2A类证据1、卡瑞利珠单抗:OS达8.3个月卡瑞利珠单抗是我国首个获批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国产免疫药物。
NMPA批准主要是基于随机、开放、化疗药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ESCORT研究结果,共纳入448例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试验结果显示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8.3个月vs 6.2个月,卡瑞利珠单抗降低死亡风险约30%。
ORR分别是20.2%vs 6.4%。
并且无论PD-L1表达状态,患者都可以从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获益。
2、K药:死亡风险降低了66%作为和卡瑞利珠单抗同日获NMPA批准的帕博利珠单抗,批准用于治疗PD-L1≥10%,既往一线全身治疗失败的,局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ESCC)。
《胃肠间质瘤全程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汇总
194.《胃肠间质瘤全程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多样。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GIST具有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活化突变。
随着对GIST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影像学、病理学及外科诊疗技术的进步,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外科手术联合靶向药物综合治疗已成为GIST当前标准治疗模式之一。
在靶向药物时代,接受规范治疗的GIST病人生存期显著延长,GIST有望逐步进入“慢性病”范畴,因而对GIST病人实行全程化管理十分重要。
GIST病人全程化管理指从病人确诊开始直至死亡,GIST专病医师为病人制定系统的规范诊疗方案并进行长期治疗随访。
GIST全程化管理的核心是病人充分认识疾病并主动参与,医师对病人实施最恰当的治疗,以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诊断1.1概述及临床表现GIST男女发病率相近,中位发病年龄约为60岁,但某些特殊亚型GIST 如琥珀酸脱氢酶(SDH)缺陷型GIST发病年龄较低,女性多见。
胃和小肠是GIST最常见的原发部位,结直肠、食管及胃肠道外GIST少见。
GIST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部位及生长方式,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及腹部包块等,少部分病人因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偶然发现。
1.2常用检查方式GIST常用检查方式包括内镜、CT及MRI等。
内镜超声(EUS)对于判断肿瘤部位、起源及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尤为重要。
CT尤其是增强CT为GIST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明确肿瘤位置、大小、生长方式、周边器官毗邻、血供及远处转移等情况。
MRI对特殊部位如直肠、盆底区域或肝转移GIST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MRI检查无辐射性,尤其适用于某些特殊人群(孕妇、儿童青少年及碘剂过敏者)。
PET-CT扫描适用于靶向药物疗效的早期评价,不推荐常规用于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版要点解析
近期,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组织编撰的2020版《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治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公布。
这是CSCO针对胃肠间质瘤(GIST)这个小瘤种首次推出的指南。
先前,中国GIST临床诊疗遵循的主要是由CSCO编写的《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最近一版的共识于2017年发布。
与《共识》相比,《指南》的推荐等级更高,更具权威性;内容格式由文字变为表格,使用上也更为便捷;而且《指南》依据证据级别进行推荐,更具说服力。
《指南》内容涵盖病理、影像、手术、药物、随访全流程。
病理
免疫组化检测
原发部位为胃的经典型GIST患者免疫组化检测项目除了CD117、DOG-1和Ki67,还Ⅰ级推荐常规增加SDHB标记,因为SDH缺陷型GIST绝大部分发生在胃。
与先前的临床实践相比,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更新。
SDHB缺陷型GIST具有独特的特征:大多发生于胃,对伊马替尼不敏感,惰性发展,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较高。
GIST生物学行为决定了治疗方式。
分子诊断适应人群
对于拟行靶向治疗的患者或发生继发性耐药的患者,分子检测的推荐级别最高,是Ⅰ级推荐;对于低危GIST Ⅱ级推荐进行分子检测,对于小GIST和微小GIST Ⅲ级推荐进行分子检测。
如一代测序检测为野生型GIST,可行NGS(Ⅱ级推荐),因为一代测序常规只检测6个位点,而KIT和PDGFRA的突变位点有44个,NGS可以覆盖全部44个位点,且一代测序的深度不如NGS,NGS可能能够检测到一些突变频率比较低的突变。
将野生型GIST进行精准分类已成为必然。
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总体原则
尽可能做到R0切除,保证无瘤原则,避免肿瘤破裂。
小GIST(最大径≤2cm)的处理原则
小GIST总体上预后较好,小部分仍可能具有不良生物学行为,不良生物学行为包括临床表现与内镜表现两个方面。
临床表现如肿瘤出血及溃疡形成等;内镜表现为超声胃镜不良征象,如边界不规整、溃疡、强回声及异质性等。
对于原发部位是胃且存在不良因素患者,Ⅰ级推荐表现为不良生物学行为的小GIST进行开放手术切除或腹腔镜切除,Ⅱ级推荐胃小弯侧、胃后壁、胃食管结合等部位GIST,腹腔镜或内镜切除(在有经验的腹腔镜中心)(2B类证据)。
对于原发部位是胃且无不良因素的小GIST患者,Ⅰ级推荐定期随诊观察(2A类证据),Ⅱ级推荐对于内镜随诊困难,可考虑开放手术,对于适宜腹腔镜切除部位患者可考虑腹腔镜切除(2A类证据);对于原发部位非胃的GIST患者,Ⅰ级推荐开放手术切除或腹腔镜切除(2A类证据)。
复发转移性GIST的外科治疗
复发转移性GIST治疗比较复杂,原则上来说Ⅰ级推荐还是靶向药物治疗(1A类证据)为主,联合手术推荐级别均为Ⅱ级,证据为2A类。
药物治疗
根治术后辅助治疗
对于高危患者,临床普遍认为应给予伊马替尼辅助治疗3年,既往的《共识》中推荐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至少3年,但3年的辅助治疗未必足够。
本版《指南》对高危患者的辅助治疗时长做了更为清晰的界定,Ⅰ级推荐伊马替尼辅助治疗3年(1A类证据),同时依据单臂Ⅱ期研究PERSIST-5的结果,在Ⅲ级推荐中也写入伊马替尼辅助治疗5年,证据级别不高,为3类证据。
而且在脚注中注明:肿瘤破裂者应延长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时间,至于延长多久,尚缺乏相关证据支持。
中危患者按是否胃来源进行区分,胃来源的患者Ⅱ级推荐给予伊马替尼辅助治疗1年(2A类证据),非胃来源的患者Ⅰ级推荐给予伊马替尼辅助治疗3年(2A类证据)。
低危或极低危患者不推荐辅助治疗。
转移性GIST一线治疗
新药的研发和问世,使得本《指南》对转移性GIST的系统治疗较先前的《共识》有了较大的更新,在一线治疗中对患者按基因型进行了细分,给予更精准的靶向治疗,尤其是对PDGFRA外显子18 D842V突变患者的治疗。
NAVIGATOR研究结果显示,包括D842V突变在内的PDGFRA外显子18突变转移性GIST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到86%,基于这项研究数据,阿泊替尼以Ⅱ级推荐写入指南(2A类证据),成为PDGFRA D842V突变患者目前唯一可用的一线治疗药物。
NAVIGATOR研究同时入组了D842突变之外的其他PDGFRA外显子18突变患者,因此阿泊替尼也推荐用于PDGFRA外显子18非D842V突变者,推荐级别为Ⅲ级。
对于KIT外显子9突变的患者,Ⅰ级推荐给予高剂量伊马替尼治疗(1A类证据);对于除外KIT外显子9突变与PDGFRA D842V突变之外的基因类型,Ⅰ级推荐伊马替尼400mg/d (1A类证据);对于PDGFRA外显子18非D842V突变者,Ⅲ级推荐阿泊替尼(3类证据)。
对于基因分型不明的患者,Ⅰ级推荐给予伊马替尼400mg/d治疗(1A类证据),对于特别不适合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可选择达沙替尼,但证据级别很低(3类证据),仅为Ⅲ级推荐。
转移性GIST一线治疗及进展后的处理
转移性GIST治疗推荐的另一个亮点是三线治疗失败后有新药可以选择。
对于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治疗失败的GIST患者,Ⅰ级推荐瑞普替尼(1类证据),Ⅱ级推荐阿泊替尼(2A类证据)。
阿泊替尼的写入同样是基于NAVIGATOR研究,该研究还纳入了111例四线或以上患者(不分基因型)接受阿泊替尼治疗,结果患者客观缓解率高达2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7个月,且安全性良好。
先前,中国晚期GIST患者四线治疗无标准药物可选,瑞普替尼和阿泊替尼的写入填补了四线治疗的空白。
小结
概括来讲,本版《指南》有如下几个突出的亮点:病理检测强化了SDHB和分子检测;外科治疗部分中细化了对小GIST的处理建议;药物治疗部分强调了精准治疗,对一线治疗患者按基因型进行了细分,阿泊替尼成为PDGFRA D842V突变患者目前唯一可用的一线治疗药物,同时也推荐用于PDGFRA外显子18非D842V突变者,对三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增加了阿泊替尼与瑞普替尼这两个新药;细化了不同药物治疗的推荐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