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的各家各论
五味子
五味子五味子目录功效与作用五味子的功效:五味子又叫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的功效,主治咳嗽虚喘;梦遗滑精;尿颇遗尿;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心悸失眠。
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忌服。
功效分类:收涩药;生津药。
别名:菋、荎蕏、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性味:味酸;性温。
归经:肺经;心经;肾经。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
主治:咳嗽虚喘;梦遗滑精;尿颇遗尿;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每次1-3g;熬膏;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别名: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壮味,五味,南五味子,南五味,北五味子,北五味,华中五味子,面藤子,血藤子。
商品名:北五味子,又名辽五味子,辽五味,北五味。
为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处方名:五味,五味子,辽五味,北五味子,北五味,辽五味子等。
南五味子:又名南五味、山五味子、西五味、西五味子、川五味、川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红铃子。
为植物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1、五味子:筛净灰屑,除去杂质,置蒸笼内蒸透,取出晒干。
2、酒五味子:取拣净的五味子,加黄酒拌匀,置罐内,密闭,隔水燉之,待酒吸尽,取出,晒干。
3、蜜蒸、醋蒸者,方法与酒蒸同(五味子每100斤用黄酒20斤,或用蜂蜜30斤,或用米醋15斤)。
4、炒制:取净五味子用文火炒至鼓起,呈紫褐色为度。
五味子的作用:五味子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五味子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五味子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五味子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五味子。
五味子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也能加强抑制过程,使其相互平衡,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能提高工作率,减轻疲劳。
《神农本草经》——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五味子
《本经》五味子;气味酸、温,无毒。
主益气,咳递上气,劳伤藏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长沙药解》五味子;味酸、微苦、咸,气涩,入手太阴肺经。
敛辛金而止咳,收庚金而住泄,善收脱陷,最下冲逆。
五味酸收涩固,善敛金气,降辛金之上冲而止咳逆,升庚金之下脱而止滑泄,一物而三善备焉。
金收则水藏,水藏则阳秘,阳秘则上清而下温,精固而神宁,是亦虚劳之要药也。
陈修园曰:五味子气温味酸,得东方生长之气而主风。
人在风中而不见风,犹鱼在水而不见水。
人之鼻息出入,顷刻离风则死,可知人之所以生者,风也。
风气通于肝,即人身之木气。
庄子云;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息以相吹也。
“息”字有二义:一曰“生息',一曰“休息”。
五味子温以遂木气之发荣,酸以敛木气之归根。
生息、休息,皆所以益其生生不穷之气。
倘其气不治治,安也,咳逆上气者,风木挟火气而乘金也。
为劳伤,为赢瘦,为阴痿,为精虚者,则《金匮》所谓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是也。
风气通于肝,先圣提出虚劳大眼目,惜后人不能申明其义。
五味子益气中大具开阖升降之妙,所以概主之也。
唐、宋以下诸家有谓其具五味而兼治五脏者,有谓其酸以敛肺,色黑入肾,核似肾而补肾者,想当然之说,究非定论也。
然肝治五脏,得其生气而安,为《本经》言外之正旨。
仲景佐以干姜,助其温气,俾气与味相得而益彰,是补天手段。
中药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中药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五味子,顾名思义是一种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药性的果实,在一般只带有一、两种药味的中药材当中,实属独特。
这种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实,能对人体五脏–心、肝、脾、肺及肾发挥平衡作用。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五味子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五味子的功效和作用①《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
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
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⑦《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五味子的禁忌:1、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忌服。
2、《本草正》:感寒初嗽当忌,恐其敛束不散。
肝旺吞酸当忌,恐其助木伤土。
3、《本草经疏》:痧疹初发及一切停饮,肝家有动气,肺家有实热,应用黄芩泻热者,皆禁用。
4、不良反应及治疗:五味子无明显毒性,个别病人服药后胃部有烧灼,泛酸及胃痛。
近期报导,煎服五味子引起窦性心速1例,临床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部憋闷,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伴定性早博,经急救后缓解。
另外1例煎服致呼吸抑制。
五味子的食用方法五味子酒五味子60克,洗净,装瓶中,加入白酒500-1000毫升,封紧瓶口,每日振摇一次,15天后即可饮用。
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
用于中老年神经官能症,如失眠、心悸、头晕、烦躁等,具有滋补肾阴、宁心安神的作用。
五味子
五味子药材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candra chine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粉末或颗粒,气微香,味辛微苦。
制剂浸膏粉,颗粒剂。
性味归经味酸,性温。
归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供配方用,遵医嘱。
贮藏置干燥处,密封保存。
有效期二年。
古籍论述《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本草经集注》:“胜乌头。
”《药性论》:“治中下气,止呕逆,补诸虚劳,令人体悦泽,除热气。
病人虚而有气兼嗽加用之。
”《日华子》:“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李东垣:“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引自《纲目》)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引自《纲目》)《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
”《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药性纂要》:“疗梦遗滑泄。
”《医林纂要·药性》:“宁神,除烦渴,止吐衄,安梦寐。
”《药性切用》:“敛肺滋肾,专收耗散之气,为喘嗽虚乏多汗之专药。
”古代临床应用用于久咳虚喘,遗精,尿频,久泻不止。
如《张氏医通》都气丸;《伤寒论》小青龙汤;《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杨氏家藏方》桑螵蛸丸;《摄生众妙方》五子衍宗丸;《世医得效方》豆蔻饮;《妇人良方》四神丸。
用于津伤口渴,自汗,盗汗。
如《千金要方》生脉散;《衷中参西录》玉液汤。
用于心悸,失眠,多梦。
如《摄生秘剖》天王补心丹。
外用治口舌生疮,烂弦风眼,疮疡溃烂,痔漏等疾。
《医学启源》:“孙真人曰,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
遇夏月季夏之间,令人困乏无力,无气以动,与黄耆、人参、麦门冬,少加黄檗,锉煎汤服之,使人精神,元气两足,筋力涌出。
中药小议:五味子
中药小议:五味子五味子性温,五味俱备,酸、咸居多。
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
敛耗散之肺金,滋涸竭之肾水,除烦热生津止渴,补虚劳益气强阴。
其酸也能敛肺,收肺气耗散之金,故本经谓主咳逆上气;其咸也能滋肾经不足之水,故本经谓其强阴益男子精。
又能固摄下焦气化,治五更泄泻、梦遗失精,及消渴小便频数。
酸味又善入肝故五味子能敛瞳子散大。
元御谓:降辛金之上冲而止咳逆,升庚金之下脱而止滑泄,一物而三善备焉。
金收则水藏,水藏则阳秘,阳秘则上清而下温,精固而神宁,是亦虚劳之要药也。
气从少腹上冲胸咽者,以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咳嗽肺寒加干姜煎汤治效,有水饮更添细辛;干姜温脾肺,是治咳之来路,来路清则咳之源绝矣;五味使肺气下归于肾,是开咳之去路,去路清则气肃降矣。
合两物而言,则为一开一合,当开而合,是为关门逐贼,当合而开,则恐津液消亡,故仲圣小青龙汤、厚朴麻黄汤。
射干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汤俱用,小柴胡汤、真武汤、四逆散之兼咳者皆加之,不嫌其表里无别也。
佐麦冬、五倍,治黄昏咳嗽。
佐半夏治痰;佐阿胶定喘;千金方之治上气咳逆方,以苏子麻黄细辛生姜半夏诸温散之物,恐其不仅散阳中之邪,驱阳中之饮,并伤阳中之阴,用五味子以保之矣;治气上不得卧之神秘方,杂五味子于橘皮生姜紫苏中,其命意亦同。
安食下气理胸胁并治客热之人参汤,则人参黄芪甘草大枣以益气,当归芍药以和血,温者如干姜桂心半夏,凉者如麦门冬,利者如茯苓,下者如枳实,诚恐其补不胜泄,凉不胜温,故用五味子于中,使泄不伤正,温不劫津,则补自得力耳,孙真人曰:补五藏之气,夏季神力困乏,同参耆麦柏煎汤服,使人精神、神气两足,筋力涌出。
千金方至补下剂中,有治男妇风虚劳损兼肺气方之用五味子。
温补剂中有治内劳少气寒疝里急腹中喘逆腰脊痛,填骨万金煎之用五味子;润补药中,有通治百病虚瘠羸乏牛髓丸之用五味子;镇摄剂中,有补养肺气白石英丸之用五味子;其他如治男子五劳七伤之人参汤。
五味子功效与应用
五味子功效与应用作者:如海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0年第12期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酸,温。
入肺、肾经。
功效: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
临床应用久嗽虚喘、津少口渴、体虚多汗等症,也可用于精滑不固、小便频数、久泻不止等症。
下面,介绍一些五味子的入药方,供参用:治顽固性咳嗽:五味子、炙紫菀各10克,阿胶15克(烊化服),知母、川贝母(冲服)、茯苓、桔梗、莲子各10克,党参、黄芪各30克,山药20克,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1剂,5天为1个疗程。
可治顽固性咳嗽,呈阵发性,自觉疲劳无力,动则咳嗽加重,脉细数无力,舌红苔少,咽部轻微充血等。
治虚寒哮喘:五味子lO克,熟地30克,肉桂、麻黄、干姜、炙甘草各6克,鹿角胶12克(以药汁烊化服),白芥子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5天为1个疗程。
治老年久喘:五味子5克,人参30克,蛤蚧尾1对。
共研细末,每日早晚各服3克,2剂服完为1个疗程。
治喉中痰多,咯痰不止:五味子、白矾各等量,共研成细末。
每次12克,将生猪肺煮熟,蘸药末细嚼,温开水送服。
治慢性肝炎:五味子10克,猪苓10克,野槐根10克,何首乌10克,制大黄5克。
水煎温服,每日3次,每日1剂,15日为1个疗程。
治萎缩性胃炎:五味子1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白术10克,白芍30克,甘草6克,延胡索15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乌梅2克,五倍子10克,薏苡仁10克,山楂15克,黄精15克,僵蚕15克,麦芽10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治坻血压:五味子12克,人参10克,麦冬15克,生地30克,陈皮15克,黄芪30克,枳壳10克,阿胶20克(烊化兑服),炙甘草10克。
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
治冠心病心绞痛:五味子12克,黄芪30克,红参10克,丹参30克,何首乌15克,苦参30克,当归15克,麦冬12克,薤白12克,炒枣仁5克,琥珀10克(研细),全瓜蒌20克,山楂20克,丁香10克。
五 五味子
五味子医药数据库中心药学论坛别名(艹味)、(艹至)(艹猪)、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汉语拼音wu wei zi英文名药材基原为五味子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果实。
动植物形态1.落叶木质藤本。
幼枝红褐色,老枝灰褐色,稍有棱角。
叶柄长2-4.5cm;叶互生,膜质;叶片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3-5cm,先端急尖或渐失,基部楔形,边缘有腺状细齿,上面光滑无毛,下面叶脉上幼时有短柔毛。
花多为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花单生或丛生叶腋,乳白色或粉红色,花被6-7片;雄蕊通常5枚,花药聚生于圆柱状花托的顶端,药室外侧向开裂;雌蕊群椭圆形,离生心皮17-40,花后花托渐伸长为穗状,长3-10cm。
小浆果球形,成熟时红色。
种子1-2,肾形,淡褐色有光泽。
花期5-6月,果期8-9月。
2.落叶藤本。
老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小枝紫红色。
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3cm,带红色;叶片倒卵形、宽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通常最宽处在叶的中部以上,长4-10cm,宽3-6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疏生波状细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侧脉4-6对,网脉较明显。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橙黄色,直径1.2cm,单生或1-3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细,长2-4cm,花被5-8,排成2-3轮;雄蕊10-19,着生于倒卵形的花托上,花丝短,花药先端平截;雌蕊群近球形,心皮30-50。
果序长3.5-10cm,小浆果球形,成熟后鲜红色。
种子2,肾形,长约3mm,种皮在脊背上有少数瘤状点。
花期4-6月,果期8-9月。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河南等地。
2.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向阳山坡杂林中、林缘及溪旁灌木中。
2.生于600-2400m 的密林中或溪沟边。
药用植物栽培生物学特性喜阴凉湿润气候,耐寒,不耐水浸,需适度荫蔽,幼苗期尤忌烈日照射。
五味子(《本经》)
五味子(《本经》)五味子(《本经》)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北五味子为传统用的正品,主产于东北、内蒙古、湖北、山西等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原植物五味子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杂林中、林缘以及溪旁灌木中;华中五味子生于600~2400米的密林或沟溪边。
喜阴凉湿润气候,耐寒,不耐水浸,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宜生长。
味酸,性温。
归肺、肾、心经。
功效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临床用名五味子、酒五味子、醋五味子、焦五味子。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酸,温。
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名医别录》:无毒。
主养五藏,除热,生阴中肌。
《药性论》:君。
能治中下气,止呕逆,补诸虚劳,令人体悦泽,除热气。
病人虚而有气兼嗽加用之。
《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贲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开宝本草》:味酸,温,无毒。
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本草衍义》:肺虚寒人,可化为汤,时时服。
《本经》言温,今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
《药性论》:以谓除热气。
《日华子》:又谓暖水脏,又曰除烦热。
后学至此多惑。
今既用之治肺虚寒,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
补下药亦用之。
入药生曝,不去子。
《药类法象》:气温,味酸。
大益五脏之气。
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
遇夏月季夏之间,人困乏无力,乃无气以动也。
以黄芪、人参、麦冬,少加黄柏锉,煎汤服,使人精神、神气两足,筋力涌出。
《药性赋》:味酸,性温,无毒。
降也,阴也。
其用有四:滋肾经不足之水,收肺气耗散之金,除烦热生津止渴,补虚劳益气强阴。
《汤液本草》:气温,味酸,阴中阳。
酸而微苦,味厚气轻,阴中微阳,无毒。
入手太阴经,入足少阴经。
《象》云:大益五脏。
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
遇夏月、季夏之间,困乏无力,无气以动,与黄芪、人参、麦门冬,少加黄柏煎汤服,使人精神顿加,两足筋力涌出。
五味子:五味俱全,以酸为主
五味子:五味俱全,以酸为主唐代《新修本草》记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
”意思就是它有甘酸辛苦咸五种味道,所以叫做“五味子”。
五味子虽说有五味,却是以酸为主的。
酸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简化为一个字就是“收”。
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及河北等地,南五味子主产于陕西、湖北等地。
南五味子的作用与北五味子相似,但是效果要差一些。
一般以北五味子为正品,以果皮紫红、粒大、肉厚者、气味浓、有油性或者光泽者为佳。
收敛肺气止咳喘久咳必肺虚,一是肺气虚,二是肺阴虚,严重者还会导致肾阴虚。
五味子上有收敛肺气的作用,下还可以滋养肾阴。
久咳久喘后,如果您有声低气怯、口干舌燥,可单用五味子2~6克煎水内服,每日1剂;或者研为细末,每次取1~3克开水冲服,每日2次。
五味子药性偏温,所以寒性的咳喘也可以用它来调治。
如果您本身内有痰湿,加上外感风寒导致的咳喘、吐白痰,可用含有五味子的小青龙汤或中成药小青龙颗粒来调治。
止汗中医认为“肺合皮毛”,出汗也归肺所管。
不过五味子只是以收为主,补的功力不是很强。
动辄汗出、兼有体倦乏力等症状的人,应该是气虚自汗,除了用五味子来收敛肺气,还可以用黄芪来补补肺气。
用五味子2~6克,加黄芪10~15克煎水内服,每日1剂。
如果还有容易感冒症状,那就用五味子加玉屏风散内服,或者每次用玉屏风颗粒冲服五味子粉末1~3克,每日2次。
如果您晚上睡觉出汗,兼有口干舌燥、五心烦热,是阴虚盗汗,可用五味子2~6克,加山茱萸5~10克煎水内服,每日1剂。
治遗精与滑精遗精是指睡梦中精液不自主地流出,只要不是很频繁,就是正常的;滑精则是指在清醒状态下精液滑出,这是身体不正常的表现。
如果单纯是腰膝酸软等症状的,可以单用五味子适量加水和蜂蜜熬制成五味子膏,每次开水冲服1汤匙,每日2次。
如果是因为伴随着一些淫念而产生的频繁遗精与滑精,是为肾阴虚导致心火亢盛,可以用六味地黄丸加上五味子与麦冬制成的中成药麦味地黄丸内服治疗。
如果心火亢盛比较厉害,还有心悸、失眠、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快等症状,就用含有五味子的天王补心丹来调理。
五味俱全,药食两用的五味子
五味俱全,药食两用的五味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了一个五味子治痰嗽气喘的故事:《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五味子【附方】痰嗽并喘五味子、白矾等分,为末。
每服三钱,以生猪肺灸熟,蘸末细嚼,白汤下。
汉阳库兵黄六病此,百药不效。
于岳阳遇一道传此,两服,病遂不发。
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叫黄六,是汉阳国库一个守备的兵勇,有一次夜值的时候染了风寒并伴有咳嗽,一开始他没当一回事,也不去看大夫也不忌口。
慢慢地,黄六的痰嗽气喘越来越严重,并且经常感到疲倦无力,看遍了整个汉阳的大夫,吃了很多的中药都没效果。
岳阳的亲戚知道这件事后写信给黄六邀请他去岳阳散散心。
到了岳阳后,亲戚带着他去城里的有名景点转,在途中黄六的咳嗽又发作,一直咳嗽不止又没力气,于是找了一棵大树坐下休息,这时候有一个道士路过,道士看他一直不停地咳嗽并且脸色那么差,就过去问他,黄六把自己这几年患病的情况都告诉了道士,于是道士从包袱里拿出自己编写的医书查看了一遍,最后写了一个方子给黄六。
黄六回到家之后买来生猪肺、五味子和白矾,先取等份的五味子和白矾研成细末,然后把生猪肺加水煮熟之后,捞取猪肺蘸药末慢慢细嚼,再用煮猪肺的汤送下,每一次服用三钱药粉。
黄六按照这个方服用了两次之后,多年的痰嗽气喘病痊愈了,并且没有再复发。
药食皆宜,品分南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五味子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位列上品。
五味子应用历史悠久,因其果实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而得名。
据唐代《新修本草》中记载“其果实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俱也”。
《本草纲目》记载:“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
”故主产于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等地的五味子习称“北五味子”。
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毫米。
五味子———五味俱全收正气
五味子———五味俱全收正气五味子———五味俱全收正气【性味】味酸而涩,兼具四味,性温,归于肺、肾、心、肝经。
【功效】敛肺止咳,涩精止泻,生津敛汗,宁心安神。
【药论】五味子以其酸味独胜,故常取其收敛之性以敛肺止咳,涩精止泻。
但这只是五味子的表象药性,其深意并不在此。
五味子既含五种药味,独以酸味取胜,这充分说明了它体内的辛味成分甚少,不能克制酸味所致。
又酸味克甘味,如若其甘味成分不多,必为其酸味所掩盖,现本品却又能以微甘示人,想必其甘味之成分并不亚于其酸味之所含。
据此可知,五味子虽以酸味为胜,却又富含甘味于内。
甘则补益,酸能化阴,合之则补益之力甚强。
世人多认为本品为收涩第一品药,不知其正善滋生肾水,补精兼且收敛,尽管少少用之,即能获取良效,其因全在于此。
正因为五味子补精兼且收敛,能够使肾中的虚阳不动,使肾气归纳于肾内,兼且味酸故能收提肝筋,而肝经络阴器而过,男子阴器勃起一般与肝筋有关,只有勃起的持久度与肾精有关,所以说,阳痿的问题一般就从肝论治,而常常用到的药物就是五味子(如果是肝气郁结就用小柴胡汤加减)。
在《千金方》里面,就有用五味子研末,温酒送服治疗阳痿的记载,并且还强调如果用药对证,则一剂就能见到勃起有力,连服百日以上,即精力充沛,一年四季不停药,药物的功效就会显露无遗。
至此,《神农本草经》谓五味子“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就很容易理解了。
徐灵胎说:“凡酸味皆敛,而五味酸之极,则敛之极,极则不止于敛,而且能藏矣。
藏者,冬之令,属肾,故五味能补肾也。
”徐氏的说法也很有道理,他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五味子的药性的。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五味子多用,反不能生水。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因酸善生津,然过酸则收敛多,而生发之气少,故不能生水。
尽管伍以人参亦不能取效,皆因酸能克甘,多用则会转夺人参之权,不能使之生气,更不能使之生精。
所以,五味子少用则补精,多用反而无效。
此外,徐灵胎还在《临证指南》的批语中说:“此老(指叶天士)于补剂中用五味子极多,以其能收摄元气归于下焦;或收敛肺气不使上逆。
五味子
五味子的叶
五味子.的花蕾及花序
五味子花正面观
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比较 来 源
北五味子 木兰科(Magnoliaceae)五味子属 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的干燥成熟果实
南五味子 木兰科(Magnoliaceae)五味子属植 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 的干 燥成熟果实
五味子药材-北五味子
五味子药材-南五味子
两种五味子的 比较
三、显微鉴别:五味子
• (一)、果实横切面: • 1、果皮: • (1)外果皮1列,壁稍厚, 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 • (2)中果皮10余层薄壁细 胞,含淀粉粒,散有外韧 型维管束。 • (3)内果皮为1列方形薄 壁细胞。
• 2、种子: • (1)最外层为一列径向延长 的石细胞呈栅栏状,胞壁颇 厚,具细小孔沟;内侧石细 胞形状不规则,壁较薄。 • (2)种皮薄壁细胞3-4列, 在种脊部位有维管束、纤维 束。 • (3)种皮油细胞层由一列细 胞组成,细胞径向延长,含 棕黄色挥发油。 • (4)种皮内层细胞形小,壁 略厚。 • (5)胚乳细胞呈多角形,内 含脂肪油和糊粉粒。
五味子
五味子概述
多年生落叶藤木,属木兰科,可作药用,植株 可供观赏。 分类:北五味子 南五味子 五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 上品。它皮肉甘酸,核中辛苦,有咸味,辛甘 酸苦咸五味皆备,因此而得名。古代医学家、 药王孙思邈有“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之说。 《本草纲目》记载:“五味子今有南北之 分,南产者红北产者黑,入滋补药,必用北者 为良。”
(二)、粉末:黯紫色
• 1、外果皮表皮细胞呈 多角形,有角质层纹理, 其间散有类圆形油细胞; • 2、种皮外层石细胞成 片,表面观呈多角形或 长多角形,壁厚,胞腔 明显。种皮内层石细胞 形体较大,壁较薄,类 圆形、多角形、肾形或 不规则形;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等功效,对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吧!五味子的药用价值【性味】味酸、甘,性温。
【归经】肺、心、肾经。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主治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1、补益肺肾:五昧子可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常用于改善和缓解气虚津伤、体倦多汗、气短心悸、肺气不足或肺肾两虚所致的喘咳或肺气耗伤、肾气不固、遗精、尿频等症。
2、强健身体:五味子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类黄酮、植物固醇及有强效复原作用的木酚素,能益气强肝、增进细胞排除废物的效率、供应更多氧气,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3、减压除烦:五味子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帮助人体缓解诸如冷、热、噪声、情绪超负荷等压力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故有助于提升工作能力、增强耐力和减轻疲劳的作用。
4、调节血压:五味子能调节血压,增强心脏功能,能兴奋呼吸,还能祛痰、镇咳,促进胆汁分泌,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增强免疫:五味子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使糖代谢加强,又能增加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对淋巴细胞DNA合成有促进作用,使淋巴母细胞生成增多并促进脾免疫功能。
6、延缓衰老:五味子富含的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酚均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脂质形成,增加脑和肝的蛋白质含量,能够延缓衰老。
五味子的食用禁忌1、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麻疹初发者禁服。
2、感寒初嗽当忌,恐其敛束不散。
肝旺吞酸当忌,恐其助木伤土。
3、痧疹初发及一切停饮、肝家有动气、肺家有实热、应用黄芩泻热者皆禁用。
4、五味子有小毒,个别病人服药后胃部有烧灼、泛酸及胃痛。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八0)五味子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八0)五味子五味子《神农本草经》原文:“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生山谷。
”倪师解读:五味子,五种味道,肝心脾肺肾,酸苦甘辛咸,正好入肝心脾肺肾,五种味道都有。
五味子的味是酸的,但是它皮是甜的,肉是酸的,核是辛的苦的辣味,五味俱全的,所以叫做五味子,它最强的味道就是酸,酸主收敛,温性的药。
五味子以北五味为最佳,北五味是药性最好的,里面的子是红色的,外边是黑色的。
五味子用在肺科、去有寒水的时候使用,五味子的药性温的,药味是酸味的,酸味最强,兼有另外其它的五种味道,所以它主收敛。
有一种咳嗽是商音,咳嗽的音是散的,可以用五味子收,还有水气凌心,喉咙发痒,咳得比较舒服,因为水气上来,用五味子可以把它清掉。
五味子为肺虚咳逆上气要药,主敛肺滋肾,五味子是黑色的,是入肾补肾的,凡是有子的中药,如覆盆子、莬丝子、、胡麻子啊、都能够补精,固精。
五味子能够把肺里边的水导到肾脏里去,是咳嗽常常使用的药物,祛痰止咳,能够生津止咳。
经方里的小青龙汤,麻芍姜辛桂五草半、苓甘五味姜辛汤里面就有讲五味子。
五味子常用量,二钱、三钱都可以,主收敛,同时又治咳,又可以补肾,还有滋润的功能。
唐容川说五味子的酸主收敛,肝木得金收的性,五味子能够敛肝,也能够敛肺,性沉,黑色的药,性是往下沉的。
咳逆的时候,深呼吸就要咳,你只要深呼吸就要咳,这就是用五味子的时候。
临床上我们用小青龙的汤,有时复方,如果他有一点咳嗽,可以加五味子下去,这就是对单味药的功能要了解。
五味子是补药,滋补的药,滋润的药,同时可以收敛肺,能够补肾。
五味子收敛肺气,有火热必用的,治咳有痰加半夏,喘加阿胶。
有热的时候加五味子,其实里面有寒的时候一样可以用五味子,因为五味子是收敛,它能够行水,能够壮水,把水去掉。
王好古说治喘咳逆,壮水能够镇阳,能够把胸阳往下,能够让气不会逆,所以在临床上治疗长年的咳嗽,气喘,不能吸进去气会反逆,都会用五味子。
中药材:五味子
【药用来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性温,味酸、甘。
【归经】归肺经、心经、肾经。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五味子入药较早,远在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即被列为“上品”之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晋代葛洪《抱朴子》曾载:“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
淮南公羡门子服之十六年,面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颇有神话色彩。
唐朝时,还曾以河中府(相当今山西永济、河津、闻喜、临猗)所产的五味子,为每年进贡之品。
清光绪皇帝还遵照药王孙思邈“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滋肾”之训,常于“六月初用五味子八两,水洗净,浸半日,煮烂滤去渣,再熬似饴,少兑蜂蜜收膏”,以作补益强身之用。
五味子属木兰科植物,古今均有“南五味”与“北五味”之分。
北五味子产于东北三省及河北等地,其果肉气微弱而特殊,种子破碎后有香气,以紫红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
而南五味子主产于四川、湖北、陕西、山西、云南等地,果粒较小,肉轻薄。
虽然古代医家早有“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之语,但实践中总还是以北五味子最为常用,且北五味子品质亦较南五味子为优。
1. 五味俱全养五脏查考中药的取名,往往都是有着它一定道理的,五味子也不例外。
宋朝名医苏颂说过:“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见也。
”这就是五味子名称的出典。
古代中医认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五味子五味俱备,所以,唐代孙真人有“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之说,《别录》也提到有“养五脏”的功用。
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也认为“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
”同代医学家李士材说得更具体:“五味子入肺肾经,滋肾经不足之水,收肺气耗散之金。
除烦热,生津止渴,补虚劳,益气强阴。
”还誉之为“生津之要药,收敛之妙剂”。
纵观古今中医药典籍,上至《神农本草经》,延及《本草纲目》,直至今日《中药大辞典》、《中药学》教材,均谓之“味酸”,诚如《药品化义》所说:“五味子,五味咸备,而酸独胜”。
中药材学习笔记之——五味子欢迎指正
中药材学习笔记之——五味子欢迎指正五味子一药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
《雷公炮炙论》云:“凡小颗皮皱泡者,有白扑盐霜一重。
其味酸、咸、苦、辛、甘,味全者真也。
”《本草经集注》云:“今第一出高丽,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州,味过酸,其核并似猪肾。
又有建平者,少肉,核形不相似,味苦,亦良。
”《新修本草》云:“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五味具也。
……叶似杏而大,蔓生木上,子作房如落葵,大如樱子。
”《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云:“茎赤色,蔓生,花黄白。
子生青熟紫,味甘者佳。
八月采子,日干。
”《本草图经》曰:“今河东、陕西州郡尤多,而杭、越闻亦有。
春初生苗,引赤蔓于高木,其长六七尺,叶尖圆似杏叶,三四月开黄白花,类小莲花。
七月成实,如豌豆许大,生青熟红紫。
……今有数种,大抵相近,而以味甘者为佳,八月采,阴干用。
”《本草蒙荃》在五味子条下日:“南北各有所长,藏留切勿相混。
风寒咳嗽南五味子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子最妙。
”李时珍曰:“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
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
”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五味子相符。
自明代开始明确分出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并认为药材品质以北五味子为佳。
15版药典南五味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 的干燥成熟果实;五味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酸、甘,温。
归肺、心、肾经。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用药部位: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和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
五味子的介绍五味子的功效作用
五味子的介绍五味子的功效作用什么是五味子?五味子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五味子的资料,欢迎阅读。
五味子的介绍五味子,中药名。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习称“北五味子”。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等地。
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
常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入药部位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味酸、甘,性温。
归经归肺、心、肾经。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主治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相关配伍1、治肺虚寒:五味子,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
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时时服。
(《本草衍义》)2、治白浊及肾虚,两腰及背脊穿痛:五味子一两,炒赤为末,用醋糊为丸,醋汤送下三十丸。
泻用蕲艾汤吞下。
(《经验良方》五味子丸)3、治梦遗虚脱:北五味子一斤,洗净,水浸一宿,以手按去核,再用温水将核洗取余味,通用布滤过,置砂锅内,入冬蜜二斤,慢火熬之,除砂锅斤两外,煮至二斤四两成膏为度。
待数日后,略去火性,每服一、二匙,空心白滚汤调服。
(《医学入门》:五味子膏)4、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湿热火行,金为火制,绝寒水生化之源,致肢体痿软,脚欹眼黑:人参五钱,五味子、麦门冬各三钱。
水煎服。
(《千金方》生脉散)5、治疮疡溃烂,皮肉欲脱者:五味于炒焦,研末,敷之,可保全如故。
(《本草新编》)用法用量2~6g。
炮制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用时捣碎。
炮制方法1、醋五味子:取净五味子,照醋蒸法蒸至黑色。
用时捣碎。
本品形如五味子,表面乌黑色,油润,稍有光泽。
有醋香气。
2、酒五味子:取净五味子,加入黄酒拌匀,润透,置适宜容器内,蒸或炖至透心,表面呈黑紫色或黑褐色为度,取出,干燥。
本草园——五味子
传统医学医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关节肿痛多见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及外伤等疾病,属中医“痹症”范畴,治疗主张以祛风通络、健脾除湿、活血化淤等法为主。
牛膝性平,有补肝肾、利关节、强筋骨功效,本品还善引药下行,有活血散淤之效,故常用于治疗腰膝或踝关节疼痛。
牛膝有怀牛膝、川牛膝之分,前者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后者则能活血通经、祛风除湿,故上方用川牛膝为好。
木瓜味酸性温,具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功效,可治脚气、风湿性关节炎、筋脉拘挛、下肢肿痛等症。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可以清热除湿、除痹止泻等,《本草经》云:薏苡仁“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
药理研究表明,牛膝、木瓜、薏苡仁均有镇痛、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三味合用,可共奏活血止痛、除湿解痉、强筋健骨之功。
故上方治疗关节炎、痛风等出现的关节肿痛,当有较好的镇痛、消肿效果。
另外,老人常见的膝踝关节痛、关节拘功能。
研究表明,白萝卜水溶液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润泽肌肤,且对多种细菌、真菌有抗菌功效。
明矾(白矾)味酸性寒,是一种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的矿物中药,外用常用于治疗疥癣、湿疹、聤耳流脓等。
明矾味酸涩,可以收敛止汗,同时有抗真菌、细菌的功效。
二味合用泡脚,能起到燥湿收敛、消肿止痒作用。
所以,本方用于手脚多汗、手足癣均有一定疗效。
提示:患者平时要勤换袜子(棉袜为好);宜选穿透气鞋,袜子不宜太紧,以免影响足部血液流通;必要时也可抹点防汗油。
牛膝瓜仁汁治关节肿痛取牛膝、木瓜各20克,薏苡仁30克,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煎熬40分钟后滤渣留汁,分早晚各服1次,连用7日为1个疗程,对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有较好疗效。
Copyright 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五味子的药用附方介绍
五味子的药用附方介绍1、治肺经感寒,咳嗽不已:白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子二两半。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
《鸡峰普济方》五味细辛汤2、治嗽:大罂粟壳去瓤擘破,用白饧少许入水,将壳浴过令净,炒黄色四两,五味子新鲜者,去梗,须北方者为妙二两。
上为细末,白饧为丸,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水一盏,捺破,煎六分,澄清,临睡温服,不拘时候。
《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3、治痰嗽并喘:五味子、白矾等分。
为末。
每服三钱,以生猪肺炙熟,蘸末细嚼,白汤下。
《普济方》4、治肺虚寒:五味子,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
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时时服。
《本草衍义》5、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湿热火行,金为火制,绝寒水生化之源,致肢体痿软,脚欹眼黑:人参五钱,五味子、麦门冬各三钱。
水煎服。
《千金方》生脉散6、治虚劳羸瘦,短气,夜梦,骨肉烦痛,腰背痰痛,动辄微喘:五味子二两,续断二两,地黄一两,鹿茸一两切片,酥炙,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盐汤下。
《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7、治梦遗虚脱:北五味子一斤,洗净,水浸一宿,以手按去核,再用温水将核洗取余味,通用布滤过,置砂锅内,入冬蜜二斤,慢火熬之,除砂锅斤两外,煮至二斤四两成膏为度。
待数日后,略去火性,每服一、二匙,空心白滚汤调服。
《医学入门》:五味子膏8、治肾泄:五味子二两拣,吴茱萸半两细粒绿色者。
上二味同炒香熟为度,细末。
每服二钱,陈米饮下。
《本事方》五味子散9、治白浊及肾虚,两腰及背脊穿痛:五味子一两,炒赤为末,用醋糊为丸,醋汤送下三十丸。
泻,用蕲艾汤吞下。
《经验良方》五味子丸10、治疮疡溃烂,皮肉欲脱者:五味于炒焦,研末,敷之,可保全如故。
《本草新编》五味子是一种具有香气的木质藤蔓,被认为具有保肝效果。
但是,中国有句俗语“是药三分毒”,尽管五味子对肝脏保健效果较明显,但副作用也不可小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本草汇言》:五味子,敛气生津之药也。故《唐本草》主收敛肺虚久嗽耗散之气。凡气虚喘急,咳逆劳损,精神不足,脉势空虚,或劳伤阳气,肢体赢瘦,或虚气上乘,自汗频来,或精元耗竭,阴虚火炎,或亡阴亡阳,神散脉脱,以五味子治之,咸用其酸敛生津,保固元气而无遗泄也。然在上入肺,在下入肾,入肺有生津济源之益,入肾有固精养髓之功。
11.《药品化义》:五味子,五味咸备,而酸独胜,能收敛肺气,主治虚劳久嗽。盖肺性欲收,若久嗽则肺焦叶举,津液不生,虚劳则肺因气乏,烦渴不止,以此敛之、润之,遂其脏性,使咳嗽宁,精神自旺。但嗽未久不可骤用,恐肺火郁遏,邪气闭束,必至血散火清,用之收功耳。
12.《本经疏证》:五味子所治之证,《伤寒》仅言咳逆,《金匮要略》则兼言上气,如射干麻黄汤之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小青龙加石膏汤之肺胀咳逆上气,烦躁而喘也。夫伤寒有伤寒之关键,无论其为太阳、少阳、少阴,凡咳者均可加入五味子、干姜;杂证自有杂证之体裁,即咳而脉浮,厚朴麻黄汤主之一语,已通概全书大旨,试观《金匮要略》中有脉沉而用五味子者否?盖五味子原只能收阳中之阴气,余则皆非所宜。
6.《丹溪心法》:黄昏嗽者,是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
7.《本草会编》:五味治喘嗽,须分南北。生津液止渴,润肺,补肾,劳嗽,宜用北者;风寒在肺,宜用南者。
8.《纲目》:五味子,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
9.《本草经疏》:五味子主益气者,肺主诸气,酸能收,正入肺补肺,故益气也。其主咳逆上气者,气虚则上壅而不归元,酸以收之,摄气归元,则咳逆上气自除矣。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者,五味子专补肾,兼补五脏,肾藏精,精盛则阴强,收摄则真气归元,而丹田暖,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则精自生,精生则阴长,故主如上诸疾也。
13.《本草求原》:五味子,为咳嗽要药,凡风寒咳嗽,伤暑咳嗽,伤燥咳嗽,劳伤咳嗽,肾水虚嗽,肾火虚嗽,久嗽喘促,脉浮虚,按之弱如葱叶者,天水不交也,皆用之。先贤多疑外感用早,恐其收气太骤,不知仲景伤寒咳喘,小青龙汤亦用之,然必合细辛、干姜以升发风寒,用此以敛之,则升降灵而咳嗽自止,从无舍干姜而单取五味以治咳嗽者。丹溪又谓其收肺气之耗散,即能除热;潜江亦谓其滋肺以除热,补肾以暖水,而联属心肾;凡嗽在黄昏,是虚火浮入肺中,忌用寒凉,止宜重用五味以敛降,此则不合干姜,而合炒麦冬者也。总之,肺气随阴以下降,则气化精而精盈,肾水从阳以上布,则精化气而气盛,阴阳二气,实一气之变动,以肝为关捩子,五味专精于肝,而交合肺肾,故其效如此,有不同于他味之酸敛者。肺气阳中有阴,故能降,治肺气以阴降为主。然元气之降,先本于升,五味升降咸备,所以阳邪伤阴,固宜清阳,以之收阳;阴邪伤阳,亦宜此辛温畅阳,而寓收阴。东垣谓寒喘热喘,不能舍五味者此也,惟外邪杂病不关肺气者忌。
14.《本草正义》:阴火上冲激肺之嗽,阳虚火浮,故当黄昏阴盛之时,虚焰发动,乃始作嗽,宜以收摄肺肾为治。然惟脉虚、舌红、无痰者乃合,若舌腻有痰,亦当知所顾忌。[
3.《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药收肺气,补气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气,肺寒气逆,则以此药与干姜同用治之。
5.《本草衍义补遗》:五味子,今谓五味,实所未晓,以其大能收肺气,宜其有补肾之功,收肺气非除热乎?补肾非暖水脏乎?食之多致虚热,盖收肾之骤也,何惑之有?火热嗽必用之。
五味子的各家论述
1.孙思邈: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遇夏月季夏之间,困乏无力,无气以动,与黄芪、人参、麦门冬,少加黄檗煎汤服,使人精神顿加,两足筋力涌出。生用。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
2.《本草衍义》:五味子,《本经》言温,今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药性论》以谓除热气,《日华子》又谓暖水脏,又曰除烦热。后学至此多惑。今既用主治肺虚寒,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补下药亦用之。入药生曝不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