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高考专题复习系列:第02讲 文言文阅读之虚词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词

一、要点梳理

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结构或者内容上的作用,掌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阅读文言文非常重要。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代词。另外,还有三种特殊现象:①兼词。如“诸”、“焉”。②虚词连用。如“也哉”、“也乎哉”。③复音虚词。如“于是”、“无论”等。高考大纲里要求掌握的常见虚词有18个:而、何、乎、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则、者、之、与。

(一)而

“而”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

“而”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词,是属于假借。“而”主要作连词、代词、复合虚词。

1.连词

“而”作连词时,主要表并列、递进、顺承、转折、假设、因果等关系和起目的、修饰作用。

①空中而多窍。(《石钟山记》)

句中“而”连接的“空中”和“多窍”不分主次,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大石)中间是空的,上面有很多窟窿”。

②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句中“而”后面的一项有进一层的意思,是递进关系,译为“国家形势险要而且百姓归附”。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句中“而”连接的两项时间一先一后,表示承接关系。译为“登上最尊贵的帝位来统治天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句中“而”表转折关系。译为“靛青,从蓼蓝中提取出来,但是它比蓼蓝更深”。

⑤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句中“而”表假设关系。译为“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即听从我来指挥)就好了。”

⑥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句中“而”连接的前后内容属于因果关系。译为“我也后悔跟着他出来,因而不能极尽游览的乐趣。”

⑦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句中“而”后面的部分属于前部分的目的。译为“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

⑧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

句中“而”连接“立”和“饮”两个动词,“立”前的“起”是“起身”的意思,“立而饮之”应当译作“站着喝下了酒”,“立”是动词作状语,是“饮”的行为方式,因此,表示修饰系。

2.代词

(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它与“尔”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义通。

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译为“你的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

(2)近指代词,今译为:此、这样。

例:“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译为“都是被逼迫的,君是这样妾我也是这样”。3.复合虚词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二)何

“何”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

“何”在金文中是独体字,像人扛着戈,是“荷”的本字。后来,“何”字成了“曷”的假借字,便另造“荷”字来表示原义。另:“何”“曷”“盍”三字音同,词义相通。如“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大王来何操?”《鸿宴门》。

1.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或“也”,可译为“为什么”或“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2.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3.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4.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5.复合虚词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