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第17课《陋室铭》知识点梳理

第17课《陋室铭》知识点梳理

《陋室铭》知识梳理【原文与译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文学常识】1.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浪淘沙》《竹枝》《杨柳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等。

2.文体: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

)3.丝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这里泛指世俗的乐曲。

【重点词义】1.特殊用法词类活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名词用作动词苔痕上阶绿.:变绿。

形容词用作动词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使动用法。

2.其他重点词义有龙则灵.:神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我;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往来无白丁..:平民,没有功名的人。

调.素琴:调弄调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阅金经..:指佛经无案牍..之劳形.:案牍,指官府文书;劳形,形体、身体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4.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就【“之”的用法】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助词,的友人惭,下车引之.:代词,代元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代学习吾欲之.南海:到……去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陋室铭》知识点

《陋室铭》知识点

《陋室铭》知识点《陋室铭》知识点一、文学常识:《陋室铭》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字梦得。

本文体裁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理解性默写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xx。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xx。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④文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xx的句子是:谈笑有xx,往来无xx。

⑤文中表现陋室主人情趣xx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从反面写出陋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⑦用类比赞美“陋室”,并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xxxx:何陋之有?⑨《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xx,有xx。

四、问答题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环境xx,交往xx,情趣xx。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言外之意?答:①作者对官僚们的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②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4.作者在本文的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答: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的“惟吾德馨”,又画龙点睛,强调了陋室不陋的主题。

5.文章是在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还要提到“诸葛庐”“子云亭”?答:此句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6、“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答:“无丝竹之乱耳。

”“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一.主题:《陋室铭》通过对所居住的“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伟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作者简介: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三.题目解释: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四.重点字词解释(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独。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

德馨:品德高尚。

馨(x īn):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

入:映入。

(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11)金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乱耳:扰乱耳朵。

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1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

之,助词,无实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全句意为“有何陋之”。

五.文末提出“何陋之有”,即是陋室,为什么不陋,请说明理由:人品高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六.本文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押的韵是:ing七.古今异义: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八.词类活用:有仙则名,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陋室铭知识点归纳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一、解释词的含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斯是陋室:此,这。

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乱:使……乱。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理解性背诵: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11.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三、开放性试题“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陋室铭知识点

陋室铭知识点

陋室铭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陋室铭》①基本定义:《陋室铭》就是刘禹锡写的一篇短文,简单说就是描述自己住的简陋房子,还借这房子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态度的文章。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跟别人讲自己那又小又破的小窝,但实际上是在说自己的生活理念。

②重要程度:在语文学习里非常重要。

它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篇章,能让咱们了解古人的思想境界、文学表达,对提升文言文理解能力、文学素养特别有帮助。

③前置知识:需要对文言文的基本字词有点掌握,像“之、而、焉”这些常见虚词,“名、灵、馨”这类实词得有点认识。

要是完全不懂文言文基础就看这篇,就像看天书似的。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就是在咱们说话或者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借鉴这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比如说我想表达自己虽然住着个小房子但是心里很宽敞快乐,就可以学学这文章的写法。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文言文文学部分,它是阅读理解和文学分析的一个典型例子,像在文言文的知识链条里是个闪闪发光的一环呢。

②关联知识:和其它的托物言志类文言文联系紧密,像《爱莲说》。

还有和古代文化里文人的隐居情怀等知识也有关。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一定难度。

那些文言字词的理解需要下点功夫,还有这种委婉表达志向的方式不太好一眼看穿。

就比如说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就光注意到他描写房子小简陋,没明白背后说自己品德高尚的意思呢。

- 关键点:要抓住篇里的关键字词理解意思,把文章里描绘的陋室环境与作者表达的品德联系起来。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比较重要。

- 考查方式:选择题里可能考查字词解释,翻译句子里会考到文中意义特殊的句子,阅读理解里会问表达的中心思想之类的。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 刘禹锡这文章写的时候,他被贬官了,过得不如意。

在唐朝那时候,官场风气之类的可能让他心里不痛快。

他就通过写这陋室来说明自己不在乎外在的艰苦环境,有高尚的品德就够了。

这就跟咱们在生活里遇到不顺心,然后态度强硬说自己不在乎一样。

《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一、作者与背景
刘禹锡,唐代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刘禹锡的散文简练深刻,自成一家。

《陋室铭》是他的一篇传世杰作。

二、文体与特点
《陋室铭》的文体是“铭”,铭本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

文辞精练,一般都是用韵的,读来铿锵有力。

三、主旨与立意
文章主旨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

作者运用衬托、比兴的手法来托物言志,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行”,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四、主人形象与情感
陋室主人形象鲜明,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高洁傲岸,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文章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富贵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重点词语与句式
文章中一些重点词语如“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都富有深意和韵味。

句式上,文章采用了骈体文的形式,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六、艺术表现力
全文虽然只有短短八十一字,但艺术表现力极高。

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陋室与主人的高尚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陋室铭》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表现力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和学习。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刘禹锡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追求,也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

七年级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陋室铭知识点归纳《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著名诗,而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这首诗也成为了我们重要的阅读素材。

通过学习《陋室铭》,我们可以掌握许多语文知识点,本文将对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陋室铭》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作者与背景《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他是唐玄宗时的大臣,曾先后担任过太子内舍人、集贤院检讨、监察御史等职位。

因为忧国忧民,言辞激烈,曾多次得罪朝中权贵,最后被贬黔南,流寓荒僻之地。

正是在他的流寓之地,写下了这首《陋室铭》。

二、诗歌结构《陋室铭》共有八句,每句四个字,旋律优美、紧凑有力。

整首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展现出了作者的豁达胸怀与高尚情操。

三、诗句解析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表现出了作者不拘泥于外在条件,强调个人品德高尚的观点。

作者认为,一个人即使处于陋室之中,也可以拥有高尚的品德,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不看重外表而看重内在精神的价值观。

作者通过“水”,表现出人们通常认为只有深不可测的水才有价值,而“龙”则是代表神秘而又灵性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比喻,作者着重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而非仅仅在于外表。

3. “斯则有肯,肯则有信”这句话强调了互信互肯之间的重要性。

如果人之间可以互相信任和理解,那么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最终取得成功。

4. “言则有物,有物则有据”这句话表现了言行一致的价值观。

只有在言行一致的基础上,才能拥有足够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四、名句欣赏1. “风烛残年恨自难”这句话表现出作者艰辛的人生历程,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生中的诸多困难。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无奈和无助。

2.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这句话表现出了作者深深的离愁别恨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那种无法挽回的往事。

五、诗歌内涵《陋室铭》不但是一首艺术价值很高的诗歌,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格和处事哲学,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也帮助我们前进。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

《陋室铭》一、原文、注释及翻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全文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草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二:知识点及文章归纳整理:1、重点实词虚词整理:(1)古今异义:白丁:原意是平民,这里指没有功名的人。

德馨:品德高尚。

馨,香气散布得远,这里指德行美好。

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即音乐。

(2)词类活用有仙则名。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苔痕上阶绿。

上:名词作动词,蔓延到,长到。

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劳累。

(3)通假字鸿,通“洪”,大。

(4)一词多义之: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不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是:斯是陋室(是)当是时(这)往: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名:有仙则名(出名)不能名其一处(说出)2、主题: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写作特色:(1)本文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2)本文运用了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文中的精警名句,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脍炙人口,流传百世而不衰,显示了它永久的艺术魅力。

引用典故和孔子的话,对起首的比兴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都是极好的佐证。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附答案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附答案

《陋室铭》知识点考点整理古今异义:1.在:古义今义2.馨:古义今义3.调:古义今义4.形:古义今义5.鸿:古义今义6.丝、竹:古义今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苔痕上阶绿,4.草色入帘青,5.惟吾德馨,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一词多义:1.之: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2.往来:往来无白丁:其中往来种作3.是:斯是陋室:当是时(《口技》4.名: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倒装句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孔子云:“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三、问题探究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文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芝兰之室”。

4.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

5.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举例分析。

四、文章中心《陋室铭》知识点考点梳理答案版古今异义:1.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2.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3.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4.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5.鸿:古义(大,渊博)今义(多指鸿雁,书信)6.丝、竹:古义(管、弦乐器)今义(丝,丝绸;竹,竹子)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2.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3.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

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4.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5.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6.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扰乱。

7.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一词多义: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3.是: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4.名:①著名:有仙则名②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倒装句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孔子云:“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三、问题探究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重点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重点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重点知识点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陋室铭被作为重点篇目,下面就陋室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文本梗概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一首七绝诗,讲述了他在偏僻陋巷、破败简陋的居所中写作、思考的境遇,肆意歌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二、诗歌背景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唐诗派第二宗”。

“陋室铭”写于贞元十三年(797年),时刘禹锡被贬至泾州。

这首诗也被称作《泾州司马青衫泪》或《泾州司马》。

三、全文解析陋室铭前两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是诗歌高妙之处,表明了诗人的意境,仿佛置身在仙龙世界之中。

接下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是刘禹锡自谦的态度,诗人将自己置身于简陋破败之地,但由于“人品高尚”,使得这里显得“厚德载物”。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里描写刘禹锡身边聚集许多文士雅士,他们互相谈笑,没有粗鄙无知之人的侵扰,可以花时间品味的琴书。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里意为生活无压力、悠然自得,“四壁既寂寥,惟书影耳目。

”诗人所处的环境单调,但他为达到写作境界,他需要深入的思考和独立自主的写作环境。

“晨起磨牙袜,蒙茸制羽冠。

谨守圭窈约,独为谢公瘦。

”诗人将自己的生活状态说明地十分清楚,“守圭窈约”体现出他独行世界的态度,追求真理、卓尔不群,“独为谢公瘦”更是表达了刘禹锡对自己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的追求和心态。

四、人物评析诗中的主人公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造诣高超,诗歌苍劲潇洒。

他在诗中虽然生活在“陋室”,但却沉浸在深思的境界之中,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刘禹锡诗歌表现出的开放自由、崇尚真理的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后续发展影响重大。

五、意义分析“陋室铭”中表现出一种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崇尚独立自主、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

《陋室铭》知识归纳

《陋室铭》知识归纳

《陋室铭》知识归纳一、作者简介1、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选自《全唐文》作品《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作品:铭的特点: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二、词语积累(一)重点字词(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这里用为动词,著名、闻名。

(3)灵:灵异,有灵气。

(4)斯:指示代词,此,这。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5)惟:介词。

表原因。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吾,我。

(7)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8)白丁:本指科举时代没有功名的人,这里与“鸿儒”对举,泛指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

通俗讲为没有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调,原指调弄,这里指弹奏。

弹奏闲雅的古琴。

素:不加装饰的。

(10)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11)丝竹: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乱耳:扰乱。

(13)案牍:dú。

指官府公文。

(14)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劳,使……劳累。

(15)上(苔痕上阶绿):长到。

(二)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2、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

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3、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4、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5、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6、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三)一词多义: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3.是: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4.名:有仙则名(出名)名之者谁(命名)并自为其名(名字)不能名其一处(说出)(四)、重点句子翻译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部编版七年级文言文《陋室铭》(知识梳理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文言文《陋室铭》(知识梳理含答案)

《陋室铭》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

作者,字,洛阳人,代、、。

被称为“”,世称。

著有。

二、了解体裁。

本文体裁是“”,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与、、并称古代议论性四大文体。

三、内容概说。

《陋室铭》全文可以分为三层: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四、字音字形德馨( ) 苔痕( ) 鸿儒()案牍( ) 西蜀(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3、斯是陋室。

斯:4、惟吾德馨。

德馨:5、谈笑有鸿儒。

:鸿儒:6、往来无白丁。

白丁:7、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8、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9、何陋之有?何:(二)词类活用有仙则名。

名:有龙则灵。

灵:惟吾德馨。

馨:苔痕上阶绿。

上:草色入帘青。

青:无丝竹之乱耳。

乱:无案牍之劳形。

劳:(三)古今异义(1)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

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今义:)(5)可以调素琴。

调(古义:;今义:)(四)一词多义(1)往来:往来无白丁其中往来种作(2)名: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五)虚词用法。

1.之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2.是斯是陋室当是时六、特殊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七、课文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陋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谈笑中有学识渊博的人,交往中并无没有学问的人。

可以弹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是耳朵受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完整版)陋室铭知识点

(完整版)陋室铭知识点

《陋室铭》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

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原文译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成为灵验的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没功名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使劳神伤心。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重点字词】名:出名,有名灵:灵验斯:这。

惟:只。

上:长到入:映入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案牍:官府文书。

形:形体、身体。

四【文章主题】文章通过对居室的描写,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行文思路】1.一层:以山水比兴陋室,点明主旨,陋室不陋。

(比喻、类比)二层: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三层:画龙点睛,进一步突出陋室不陋。

2.本文是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3.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六【内容理解】1.开篇写山、水,仙、龙意义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用到什么修辞手法?山水比喻陋室,仙龙比喻陋室主人。

表现陋室因主人的品德高尚而不陋。

突出德馨,点明主旨。

修辞方法:对偶、比喻。

2.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陋室铭》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陋室铭》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原文翻译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

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

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

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富哦经。

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

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

孔子说:“这有什幺简陋呢?” 《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一词多义⒈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⒉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词类活用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

例句:水不在深,有。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总结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总结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总结
1.成语解析:
陋室:指简陋的住所,本文中用作文章的标题,也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概念。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出自《礼记·中庸》。

意思是当达到一定的境地时,应将个人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为国家与人民争取利益;而自己处在困境时,要独立自主、良心正义、行为端正,忠于自己的内心。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指君子在追求财富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道德准则,不靠损人利己的手段获取财富。

大隐隐于市:指大的智慧与高尚的品德,可以藏在庸俗人群当中不被人察觉。

2.文章结构及中心思想:
(1)结构分析:
(2)中心思想:
3.描述技巧与修辞手法:
(1)运用夸张手法和比喻手法:
(2)仿古讽谏:
(3)平实语言与叙事性描写:
整篇文章以平实的语言表达,自然流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陋室的景象,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叙述时强调画面感,将自己住处的环境和个人的心情细腻地描绘出来。

4.对贫穷生活的评价:
5.对功名富贵的反思:。

《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汇编《陋室铭》一、一词多义1.名有仙则名。

名:动词,出名,有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作动词用,说出。

2.是斯是陋室。

是:判断动词,是。

当是时。

是:代词,这。

3之: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二、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

馨.:古义:美好。

今义:芳香。

2.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样子。

3.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琴瑟,萧管之类弦乐器。

今义:丝绸、竹子。

4.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

今义:鸿雁。

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

3.惟吾德馨。

馨.:名词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无丝竹之乱.耳。

乱.: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5.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四、特殊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陋之。

五、本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拟人。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对偶。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类比。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

六、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灵:灵验,神奇。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只要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谈笑、来往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铭》重点及考点

《陋室铭》重点及考点

《陋室铭》重点及考点《陋室铭》重点及考点引导语:《陋室铭》一文简短精悍,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重点及考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有《刘宾客集》。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二、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四、解释下列加点字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公文、文书)(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五、成语和名句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六、对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七、填空: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总结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总结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总结
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一些关于《陋室铭》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陋室铭》的作者是谁?
《陋室铭》的作者是中国唐代文学家刘禹锡。

2. 《陋室铭》的主题是什么?
《陋室铭》的主题是通过描写陋室,表现作者的高洁傲岸节操和安贫乐道情趣。

3. 《陋室铭》中有哪些名句?
《陋室铭》中有很多名句,其中最著名的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 《陋室铭》中描写的陋室是什么样子的?
《陋室铭》中描写的陋室非常简单朴素,房间矮小潮湿,但是因为作者的品德高尚,所以陋室并不陋。

5. 《陋室铭》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陋室铭》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对仗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6. 《陋室铭》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陋室铭》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散文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

它的发表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 《陋室铭》中的“铭”是什么?
“铭”是一种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在《陋室铭》中,作者将“铭”这种文体运用到散文中,表现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以上是关于《陋室铭》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1、内容:通过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说明“陋室”不陋。

2、情感: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3、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4、写作特点:
1)托物言志的写法。

反向立意的构思。

3)融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表达技巧。

4)运用了比兴、对偶、白描、隐喻、用典、排比、类比等手法。

5)骈散结合,使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5、重要内容:
1)用原文填空。

《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交友的标准关于人格质量和生命质量。

《陋室铭》中,刘禹锡在描述陋室生活的同时,也谈及了他的交友原则的句子。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

2)陋室的环境怎样?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为什么交代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鸿儒”?
4)文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5)围绕陋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6)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手法?
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8)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并说明理由?
9)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行为?请结合现实谈一谈。

10)本文短小精悍,仅81个字却数次引用典故,请你谈一谈这种写法有何妙处?
11)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择友方式吗?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

12)本文作者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还可以联想到哪些具有相似品质的古代文人?其体现这种品质的作品是什么?
13)结合全文思考,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6、联系实际:作者虽因参加改革失败而遭贬,却并不消极、悲观,依然以古代名贤自比,并引用孔子的话,表明自己的志向,从而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在今天,我们虽然不能再像刘禹锡那样囿于陋室而怡然自
得,但是像他那样至死不渝追求人格的完美,从而“善其身”的思想却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在生活、工作与学习中,个人应做到不慕虚荣、不附名利。

另外,笑对坎坷,笑对人生,没有必要为一是一事的得失而忧愁苦闷,这便是作者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