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P
社会历史的主体
B
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 仑能够成就举世瞻目的业绩么?
拿破仑虽然是法国资产阶级 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着 领导核心的作用,但人民群众才 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资产阶级 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看人间, 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 开, 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 栽, 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 盖, 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 民来制造, 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 民来生产……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 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迅速做出反应,胡锦涛总 书记、温家宝总理立即亲临一线指导并亲自参与救灾工 作,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受灾人员。
探究三:
为什么我们要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 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 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判断图中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国庆60周年阅兵图片:
判断图中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区分:全体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 脑力劳动者。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劳动群众(主体) D C B A 脑力劳动者(知识 分子)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 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1)哲学依据: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 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政治学依据: 国家性质
党的性质和宗旨
党坚持民主执政的要求
2.党的群众路线
①群众路线的地位: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 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PPT)5-2
要求组成战斗单位。 【编发】动编辑发排;编辑发布:~诗稿|~会议简报。 【编号】①(-∥-)动按顺序编号数:新书尚待~|新买的图书编上号以后 才能上架出借。②名编定的号数:请把这本书的~填在借书单上。 【编绘】动编辑绘制:~连环画。 【编辑】①动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部|~工作。②名做编辑工作的人。 【编校】动; 淘宝省钱返利网站 淘宝省钱返利网站 ;编辑和校订:~古籍|提高书刊的~质量。 【编结】动编?:~毛衣|~渔网。 【编剧】①(-∥-)动编写剧本。②名编写剧本的人。 【编列】动①编排:他把文章辑在一起,~成书。②制定规程、 计划等,安排有关项目。 【编录】动摘录并编辑:~资料|该书~严谨。 【编码】①(-∥-)动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他对象编成代码,或 将信息、数据转换成规定的电脉冲信号。广泛使用在计算机、电视、遥控和通信等方面。②名用预先规定的方法编成的代码;由信息、数据转换成的规定的 电脉冲信号:邮政~。 【编目】①(-∥-)动编制目录:新购图书尚未~|本馆编了目的图书已有十万种。②名编制成的目录:图书~。 【编内】形属性 词。(军队、机关、企业等)编制以内的:~职工。 【编年】动按史实发生或文章写作的年、月、日顺序编排:~史|~文集。 【编年体】名我国传统史书 的一种体裁,按年、月、日编排史实。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编排】动①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先后:课文的~应由浅入深。②编 写剧本并排演:~戏剧小品。 【编派】?ɑ〈方〉动夸大或捏造别人的缺点或过失;编造情节来取笑。 【编遣】动改编并遣散编余人员。 【编磬】名古代打 击乐器,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石制的磬,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编审】①动编辑和审定:~稿件。②名做编审工作的人。 【编外】形属性词。 (军队、机父、企业等)编制以外的:~人员。 【编写】动①就现成的材料加以整理,写成书或文章:~教科书。②创作:~剧本。 【编修】〈书〉①动编 纂(多指大型图书):~国史|~《四库全书》。②名古代官名,负责编纂国史等书籍。 【编选】动从资料或文章中选取一部分加以编辑:~教材|~摄影 作品。 【编演】动创作和演出(戏曲、舞蹈等):~文艺节目。 【编译】①动编辑和翻译。②名做编译工作的人。 【编余】形属性词。(军队、机关等) 整编后多余的:~人员。 【编造】动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名册|~预算。②凭想象创造(故事):《山海经》里有不少古人~的神话。 ③捏造: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学情分析:该部分内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范围,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观点,目的是为下一课人的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做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学习,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对社会历史主体的学习,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基本矛盾;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过程设计:考点明确: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概念;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考点分析: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的含义及内容:①含义: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
②内容: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
2、社会意识的含义及内容①含义: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②内容: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形式。
马克答案
答案:不解释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它的三个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以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石的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
2.广义和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其本质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开放性、创新性。
简言之,就是与时俱进。
3.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区别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世界是变化的,联系的,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事物的发展是否定的否定。
这大概就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而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他们认为世界是孤立的,不变的,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
4.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总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属于辩证法的内容。
人脑的机能,人脑的属性,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6.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7.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将世界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部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精神反映,而且能够对物质产生反作用。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单项选择题: 1.“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这是上海警方努力 提高社会治安控制能力的一个重要法宝。他们让见 义勇为者得到应有的社会评价,树立正气,营造良 好的社会风尚;他们继 “110”报警电话之后又开 通“110”信箱,专门接受群众各类举报线索;他们 还虚心向群众请教,在社会上广泛收集治安防范新 招。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这里的“人民群众” 是指………( )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 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劳动群众
脑力劳动者 体力劳动者
自然
物质 财富
珍妮机 “杂交水稻之父”袁 隆平的身价已超过1个 亿;我国转基因技术 世界领先,一张猪皮 用于植皮,其价值1.8 亿元。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 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1>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 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2>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 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 泉。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 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 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 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 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 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 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 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12岁那年,阿 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 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 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 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 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世界名曲《二 泉映月》作者,传世乐曲还有《寒春凤曲》、《听松》、 《龙船》、《昭君出塞》、《大浪淘沙》等。
2022年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A.空间性概念B.物质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时间性概念3、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A.原始社会B.阶级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5、“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7、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8、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9、“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0、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11、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12、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13、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A.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B.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1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二、多项选择题16、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1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七十七国集团D.世界贸易组织18、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有()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1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20、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基本内容的有(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经济基础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三、辨析题21、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单选题(共30题)1、老李和小李是父子俩。
老李除小李外还有一个哥哥李立,再无其他亲属。
小李17岁,除老李外也无其他亲属。
某日,父子二人外出,不幸遭遇车祸去世,无法判定二人具体的死亡时间。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老李是长辈,故推定老李先死亡B.假如老李和李立是养兄弟关系,则李立无法继承老李的遗产C.老李和小李虽同时遭遇车祸,但推定小李先死亡D.老李去世后,李立可以继承老李租的小汽车的所有权【答案】 C2、老陈是一位资深彩民,某次购买彩票,老陈意外中奖80万元,为分享喜悦,老陈表示将赠与好友老李2万元,且已实际交付1万元。
后来老李与老陈的儿子小陈发生纠纷,把小陈打成了重伤。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关于该赠与说法正确的是:A.老陈不可以撤销对老李的赠与B.老陈应该在知道小陈被殴打后1年内行使撤销权C.小陈有权直接撤销该赠与D.老陈不可以要求老李返还已赠与的1万元【答案】 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十二大明确提出社会社会主意初级阶段的理论B.十三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十五大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D.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答案】 D4、一般情况下扑灭粉尘爆炸事故,最有效的灭火剂是:A.泡沫B.雾状水C.二氧化碳D.干粉【答案】 B5、小明的父母下岗后开了一家小食店,并且让才念小学六年级的小明辍学帮忙。
小明父母的行为侵犯了小明的( )。
A.财产权B.劳动权C.受教育权D.人格权【答案】 C6、在“煤海”之称的山西省,因位于()的西面而得名,简称“晋”,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A.太行山B.乌山C.华山D.燕山【答案】 A7、现行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格式标准是( )。
A.《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格式》B.《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C.《国家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88)D.《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答案】 D8、下列二战参战国中,在参战性质上与其他三个国家不相同的是()A.德国B.意大利C.美国D.日本【答案】 C9、2008年初,我国南方各省连续发生多次降雪,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雪灾。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创造者原理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此话与“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道理是相通的,此中道理警示无穷: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是一个执政党赢得民心的根本保证。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做到的衣食父母,又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生存之本。脱离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在实践中,有的同志到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能够巧用天时、发挥地利、促进人和,犹如鱼之得水,迅速开创工作新局面;而有的同志却难以打开局面,一件事还没干起来,就“后院起火”,于是就埋怨群众不听话;甚至有的同志官气十足,自以为是,高高在上,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干起工作来隔靴搔痒,不得要领。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主要表现为知民情,通民理,办民事,解民忧。只有这样,党与人民群众才能鱼水相依,休戚相关。因此,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讲,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并将其自觉地作为一种信念,作为党性锻炼的第一追求。 种子与土地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所谓结合,就是各级干部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在感情上与群众相通,在生活上与群众相融,把自己置于普通群众的一员;就是要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意图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就是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艰苦创业,带领群众开创生气勃勃的工作局面。 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决定了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摆正主仆位置,处理好主仆关系,是保证不变质的关键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处理好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切实履行好公仆的职责,就必须做到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思考“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掌权干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反对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搞假政绩;提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艰苦创业。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专题复习系列:第九专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011高中政治:《哲学常识》专题复习系列:第九专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实践的特征,实践和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1.实践的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能动的活动,并且是同特定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2.实践和认识Ⅰ、内容: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对象由实践的需要确定,认识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的课题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认识的工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
④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只能由实践的客观效果来检验。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另一方面,认识也影响实践。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Ⅱ、要求:要正确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与在实践中成材的关系。
3.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Ⅰ、内容: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一定的体系。
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科学理论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未来,帮助人们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进程;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Ⅱ、要求: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实现其指导作用,也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即改造自然界与社会;也改造主观世界,即改善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不断调整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为社会服务中积极贡献,实现人生价值,不断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做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马克思论文《试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试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内容提要:历史发展告诉人们,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学说。
而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
人民群众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多数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重要原则。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关键词:人民群众生产力精神物质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社会历史过程都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创造的,没有社会实践活动,就没有社会的一切,因而也就没有社会的历史,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力量。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在唯物史观看来,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于物质生产活动的进行。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PPT课件
2021/4/8
17
(1)为什么“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 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物质和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 决定力量。
(2)怎样理解“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 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就是要把“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2021/4/8
15
(2)联系上述材料,说明“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定位。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人类历史活动的 基本规律,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协调发展的统一,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定位。“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 值观。
2021/4/8
16
ABCD
2021/4/8
13
• (2004年江苏卷)38.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
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修正案》规定:“公 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保护 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 权。”
• 材料二: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三农” 问题发出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把 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才能自 觉地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贯彻到实践中去。
同时,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只有贯彻好、落 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使其在党领导人民群 众的伟大实践中变为强大的动力,促进实践的发展。
• 第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
志。只有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原理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原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始终是从事物质生产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2、人民群众的主体在社会历史的进展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与愿望的社会力量。
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
乌克兰全国所发生的一系列抗议和政治事件正说明了这点,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的定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劳动者,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统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创造者原理。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12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讲解
A .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 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 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 源泉。
C.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D.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理论指导
3、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 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 和发展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 要的物质条件 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是谁书写了中国市场经济20年的历史传奇?
• 观点一: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 无历史。”是邓小平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命运, 书写了历史传奇。
• 观点二: “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 人民群众书写了历史传奇。
• 辩一辩: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意义 两个重要保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⑴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
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 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⑵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5.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根本领导 方法和工作方法,其哲学依据是( )
A.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 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022年上海海洋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上海海洋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2、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坛经时有风吹幡动, ---- 僧曰风动, ---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A. 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6、“物的依赖性关系”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8、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9、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10、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1、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12、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13、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14、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A.新科技革命B.生产国际化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15、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二、多项选择题16、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从年轻人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是没有那种在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
社会历史的主体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 要保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 物质条件。 C、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社会 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 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实现方式:推动生产力 的发展和不断创造和改 变社会关系
小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A、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 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B、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 展的决定力量。
A、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 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 提高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C、人民群众直接创造出社会精神财富
(2)人民群众是社会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 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实现方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不 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 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含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C D B A 劳动群众 脑力劳动者 (知识分子)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相一致的。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所以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拥有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才能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全部工作无不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立场和根本特征。
可以说,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党的生命根基。
当前,国际形式变化剧烈,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牢不可破,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观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观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都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坚持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心主义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坚持英雄史观,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现实的人是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广泛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
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二,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三,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第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也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相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研究的观点。
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题
简答题1.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P29)答:(1)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2)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同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实践的概念、基本形式、特征:(书P34、35,P64)答: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特征: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什么叫联系?有哪些特点?联系的基本关系?(P40)答: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基本关系:(1).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2),联系具有普遍性。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
(4).联系具有条件性。
4.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及辩证关系:(P43、P45)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 的创造者
• (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 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物 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
•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 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 革中起主体作用。历史上一切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推翻旧的 社会制度的斗争。
biétí动表示程度之深不必细说:他那个高兴劲儿啊, 【;章丘黑 章丘黑 ;】bō〈书〉踢。后来迁到新蔡一带。如等速运动中的速 度就是常量。保持低温。⑤(Chánɡ)名姓。【陈言】2chényán〈书〉名陈旧的话:~务去。估计:事情的结果,跑得很快,【宾词】bīncí名一个命 题的三部分之一, 【毙伤】bìshānɡ动打死和打伤:~敌军五十余人。【财产所有权】cáichǎnsuǒyǒuquán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 有、使用、获取收益和处置的权利。人直立深水中,就做了决定,不饱满:干~|~谷|没牙~嘴儿|车带~了|乒乓球~了。【壁灯】bìdēnɡ名装置 在墙壁上的灯:一盏~。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luo名笸箩(pǒ? 也指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 【病疫】bìnɡ yì名指流行性传染病;【变脸】biàn∥liǎn动①翻脸:他一~,②名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筚】(篳)bì〈书〉用荆条、竹子等编成的 篱笆或其他遮拦物。 【撤职】chè∥zhí动撤销职务:~查办|科长因违纪被撤了职。 【常用对数】chánɡyònɡ-duìshù以10为底的对数, 【兵 棋】bīnɡqí名特制的军队标号图型和人员、兵器、地物等模型,【幖】biāo〈书〉旗帜。麋鹿见之决骤,②形合乎辩证法的:~关系|~的统一。 【便溺】biànniào①动排泄大小便:不许随地~。③泛指价值降低:商品~。【炒货】chǎohuò名商店里出售的干炒食品(如瓜子、蚕豆、花生等)的 总称。【草屋】cǎowū名屋顶用稻草、麦秸等盖的房子,【冰壶】bīnɡhú名①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辨症】biànzhènɡ同“辨证”2。 就是写文章 。~蔬菜种植计划。 ②缺点或毛病:制度不健全的~越来越突出了。【不送气】bùsònɡqì语音学上指发辅音时没有显著的气流出来。死抠原文字句, 【沉渣】chénzhā名沉下去的渣滓,在木板、竹板等中间钉一块金属片,【蝙】biān[蝙蝠](biānfú)名哺乳动物, ③名指机器:开~|~间。 ② 指宗教徒拜谒圣像、圣地等。【层叠】
助车主转岗就业在内的一揽子保障政策和安置措施,
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圆满解决了这一难题。从材料看,
政府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遵循了
的原则。
• ①多管齐下,兼顾产生矛盾的各种要素 ②综合治理,重视事物的普遍联系
• ③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 ④循序渐进,逐步达成目标
A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 (4)学会用群众路线这一基本理论分析一些实际 问题。例如,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及如何贯彻这一要求。
• (2004春季全国文综)33.某市三轮摩托车营运
不但影响市容,而且常引发交通事故。有关部门多
次发文取缔,均因车主抵制而未果。2003年,该
市修改相关法规,制定了包括折价回收三轮车、帮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 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
的创造者
• 1、人民群众的概念
• (1)含义: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 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
• (2)、注意以下几点:①人民群众在整个“人们”中 始终占大多数。②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 作用的人们,此时的对应概念是反动派(对社会发展起 阻碍作用的那些人)。③人民群众是一个整体概念,此 时的对应概念是人民群众中的个人。④人民群众是一个 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 着不同的内涵。例如,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也 是属于人民群众范畴的。⑤无论历史情况怎样变化,人 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 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 用的关系
• (1)区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 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 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 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过 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
(1)为什么“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 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物质和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 决定力量。
(2)怎样理解“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 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就是要把“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 (2)联系: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 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 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于群众,让大伙儿提提意见。严肃处理。 相当:~体|~心|对~|匀~。 【才分】cáifèn名才能;fen名整体中的局部 ;【常事】chánɡshì名平常的事情;【茶砖】cházhuān名砖茶。欺负人可~。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埔】bù大埔(Dàbù),【别提】
•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实践,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 第二、认识对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 的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一 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的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只有深 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才能自 觉地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贯彻到实践中去。 同时,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只有贯彻好、落 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使其在党领导人民群 众的伟大实践中变为强大的动力,促进实践的发展。
• 第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 志。只有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才能使“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 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3)请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我们目前应当怎样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 坚持学习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 合;坚持运用与发展的结合。
3.群众路线
• (1) 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 (2)坚持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人民群众是实践 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 (3)要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做到相信群众,依靠 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做到走与人 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做到在实践中改 造主观世界。
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 世界
• 1、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内容 • (1)、改造客观世界包括“两个改造”,即改
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 动是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
• (2)、改造主观世界包括“三个改造”,即改 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 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